2024中考语文专项训练:默写【第一期】_第1页
2024中考语文专项训练:默写【第一期】_第2页
2024中考语文专项训练:默写【第一期】_第3页
2024中考语文专项训练:默写【第一期】_第4页
2024中考语文专项训练:默写【第一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第一期)

默写

、(2024重庆B卷7题10分)“用典”可让古诗词言简而意丰。请按提示填空。

古诗词中的“用典”

“商女不知亡国恨,①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暗讽权

引用历贵,失望愤慨;“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啾

史人物、思》),思乡心切,仍立志戍边;“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事件(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壮志难酬,渴望重用。

“怀旧空吟闻笛赋,⑥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引用传上见赠》),抒写物是人非之感慨;“⑦____________,提携玉龙为君死”

说故事(李贺《雁门太守行》),力表尽忠报国之决心;“⑧____________,青

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寄托绵绵相思之情意。

“⑨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

引用文

赋壮词以寄之》),金戈铁马,纵横沙场,是多少爱国志士的梦想!

学作品

二、(2024四川遂宁9题10分)为丰富研学活动形式,校团委设计了有关“江”“山

的飞花令,开启研学之旅。下列是同学们整理的诗句,请你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飞花令诗句特征情感

①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王湾《次北春水初涨乐观向上

固山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奔腾直泻万丈豪情

荆门送别》)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清远空灵惜别之意

江《峨眉山月歌》)

③日暮乡关何是?________。(崔颖《黄鹤烟雾迷蒙浓浓乡愁

楼》)

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奔流不息伤感无奈

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

亭有怀》)

⑤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O(杜甫《望岳》)高大巍峨雄心壮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远离世俗悠然自得

其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豁然开朗积极乐观

山西村》)

⑦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李白《行艰险阻碍不畏困难

山路难》其一)

⑧风休住,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天美妙神奇理想境界

接云涛连晓雾》)

【推荐地区:安徽'河南、福建,山西】

【参考答案】

一、(10分)①隔江犹唱后庭花②浊酒一杯家万里

③燕然未勒归无计④持节云中⑤何日遣冯唐⑥到乡翻似烂柯人⑦报君黄金台

上意⑧蓬山此去无多路⑨马作的卢飞快⑩弓如霹雳弦惊

二、(10分)①江春入旧年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③烟波江上使人愁④不尽

长江滚滚流⑤一览众山小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⑦将登太行雪满

山⑧蓬舟吹取三山去

语段综合

(2024重庆B卷1~5题23分)班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主题学习,请你完成以下活

动。

活动一:致敬航天英雄

①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研制、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再启新征程。②

科研团队持续创新,不断推动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员队伍工作一丝不苟,zhang

()显了骇人听闻的航天精神,一次次书写了探索浩瀚太空的新篇章!③通过他们

日复一日地勤学苦练,淬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④一串串奋斗的足迹,铺就一条飞天之

路。人生从来没有轻而易举的成功,一鸣惊人的背后,都是qi©()而不舍、鞠躬

尽厚的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zhing'-]显浩瀚()

qi4三I而不舍鞠躬尽瘴()

2.文段中画横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丝不苟B.骇人听闻

C.百折不挠D.轻而易举

3.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①B.②C.③D.④

4.围绕“君子自强不息”的学习主题,根据表中“资料搜集”,设计两个问题,采访航

天科学家孙家栋。(4分)

孙家栋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在从事航天

工作的60多年中,他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当发射第一颗返回

式遥感卫星失败时,他带着大家在戈壁黄沙中一点点寻找卫星残骸,分析故障,

资料查找原因,最终让卫星发射成功。他为中国突破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卫星返回

搜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采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积累经典名句,致敬航天英雄。(8分)

(1)请你再写两句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或诗句。(4分)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用或化用上述一个名句拟写赞语,致敬航天英雄。(4分)

【推荐地区:安徽、陕西'河南'福建'甘肃'江西】

【参考答案】

1.(4分)彰han锲cui

2.(3分)B【解析】“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此处形容航天精神,使用不恰当。故选B项。

3.(3分)C【解析】观察画波浪线的句子可知,③句介词误用导致缺少主语,正确的

句子应为“他们通过日复一日地勤学苦练,淬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或“他们日复一日

地勤学苦练,淬炼出百折不挠的意志”。故选C项。

4.(4分)示例一:您在从事航天工作的过程中,都遇到过那些困难?

示例二:面对重重困难,是什么支撑您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呢?

示例三:您认为从事航天事业,最需要具备的精神品质什么?

5.(8分)(1)(4分)示例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示例二:天行健,君子以

自强不息示例三: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2)(4分)示例:在一位位航天英雄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

下而求索”的精神。他们在航天事业中不断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作出卓越贡献。

他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追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和奋斗。让我们

向航天英雄们致敬,学习他们的精神,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名著阅读

(2024重庆A卷5题8分)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走进那段峥蝶岁月。

(1)下列人物中与介绍相匹配的一项是()(3分)

他曾当过窑工,有一副格外友善的模样,少了两颗门牙,笑起来嘴张得很大,就像

个顽皮的孩子。

A.贺龙B.徐海东C.刘龙火D.邓发

(2)根据书中内容,从下面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为其设计雕像。请你对雕像进行描述

(描述角度:场景、外貌、神态、动作等)。示例仅供参考。(5分)

示例:

人物:彭德怀。书中依据:彭德怀指挥红二师进行爬山演习。

雕像描述:他精神饱满,神情坚毅,左腿弯曲,踩在石头上,右腿直立,左手叉腰,右

手高举,张嘴呼喊,似乎在指挥战士们“冲啊”。

备选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所选人物:书中依据:

雕像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地区:安徽、陕西、河南、河北、

云南'甘肃'江西】

【参考答案】

(1)(3分)B【解析】结合原著章节“徐海东一一一个红色的窑工”中“那个新来

的将官,听了这话,立刻笑起来,面孔有点发红,很天真的,一开口露出了唇齿间的一

个窟窿,这窟窿应是两个门牙占据的地方。这表情显得他有点孩子气而顽皮,围坐的每

个人都笑了”可知,介绍语中所描述的人物是徐海东。故选B项。

(2)(5分)示例一:所选人物:毛泽东。书中依据:毛泽东把自己的短衫脱给一位

在前线受伤的弟兄。雕像描述:在军营中,他双手拿着短衫,眼睛湿润,弯腰将短衫

披在受伤的士兵身上,给予士兵同情和安慰。

示例二:所选人物:周恩来。书中依据:周恩来把胳膊爱护地搭在“红小鬼”的肩上,

走过乡间田填。雕像描述:在乡间田填,他将胳膊搭在“红小鬼”的肩上并转头看向

红小鬼,眼神柔和且充满活力,似乎在和“红小鬼”亲切地交谈。

示例三:所选人物:朱德。书中依据:朱德共尝士兵们的艰辛,经常赤脚走路。雕

像描述:他眼神柔和,身材矮胖,袖管卷起,赤脚在军营中和士兵们一起散步,似乎在

和大家讲着有趣的故事。

文言文阅读

【推荐地市:安徽'河南'北京、云南'甘肃】

一、(2024重庆B卷8~11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广4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有改动)

【乙】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①自得。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②。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道济谓曰:“贤

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日:“潜也何

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③而去之。

执事者闻之,以(渊明)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④至,县吏请日:“应束带⑤

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⑥去职,赋《归去

来》。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⑦”。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改动)

[注]①任真:任性率真。②祭酒:官职名。③麾:同“挥”,挥手。④督邮:官职名。

有说此督邮品行低劣,陶渊明鄙视其人。⑤束带:此处指装束整齐,穿着官服。⑥绶:丝

带,常用于拴玉和印。⑦会卒:恰巧去世。

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便舍船同舍生皆被绮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不足为外人道也策之不以其道(韩愈《马说》)

C.善展文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D.麾而去之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思路明晰,先写桃花源景物,接着交代桃源人来此的原因,最后写桃源人对渔人

的热情款待。

B.甲文“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设酒杀鸡作食”等句,描绘出桃源人丰衣足食、自

在安适的生活场景。

C.根据乙文“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可见:陶渊明委婉拒绝檀道济,是因为其有强

烈的自卑心理。

D.乙文檀道济对陶渊明从“往候之”到“麾而去之”,其对陶渊明的态度由最初的尊重

变为了鄙视。

4.陶渊明的一生,做官时间短暂,更多的是田园归隐。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其

归隐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一、1.(3分)D【解析】A项中前者可译为“舍弃”,后者可译为“房舍、客舍”;

B项中前者可译为“说”,后者可译为“正确方法”;C项中前者可译为“写”,后者

为通假字,同“嘱”,可译为“嘱托”;D项均可译为“离开”。故选D项。

2.(4分)(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不久(便)患有瘦弱的疾病。

3.(3分)B【解析】A项进入桃花源后,先写田园风光,接着写桃花源百姓的日常状

态,再写桃源人对渔人的热情款待,最后写渔人的离开;C项中陶渊明委婉拒绝檀道济

是因为具有率真、自得其乐的心态,而非自卑心理;D项“麾而去之”是陶渊明面对檀

道济赠送他粮肉所发出的动作,且文中并未体现檀道济的鄙视心理。B项理解分析正确,

故选B项。

4.(5分)陶渊明向往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田园生活和理想社

会,且自身不愿受官职束缚,不愿向权贵折腰。

二、(2024四川遂宁21〜24题14分)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广4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

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远自(岳阳楼记》)

【乙】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①山西,悯其

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书李疑②劾之,有诏复往。最乃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徵③。

历郎中,治水淮、扬。值世宗即位,上言:“氾光湖④西南高,东北下。运舟行湖

中三十余里。而东北堤岸不逾三尺,雨霆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

泰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修筑高邮康济湖,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提为外障可百

年无患,是为上策……”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币,诏悉以银充,民以为便。累迁

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

(选自《明史•列传•卷九十七》,有删节)

【注】①逋(bu):拖欠,这里指收取拖欠税收。②李金遂(sui)、白圭,人名。③徵(zh

©ng):同“征”,征收。④汜光湖(fdn),湖名。

1.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以物喜民以为便

B.极陈岁灾民困状杂然而前陈者

C.是为上策策之不以其道

D.良田悉遭其害悉如外人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

二、1.(2分)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

2.(3分)D【解析】A项前者为连词,表因果,因为,后者可译为“认为”;B项中

前者可译为“陈述”,后者可译为“陈列,摆开”;C项中前者可译为“计谋、谋略”,

后者是动词,可译为“用马鞭驱赶”;D项中“悉”均可译为“全,者/。故选D项。

3.(6分)(1)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

忧。

(2)(杨最)到山西督促收取拖欠税收,同情当地老百姓的贫困状况,没有等到(向

皇上请示)就返回了。

4.(3分)【甲】文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

“先忧后乐”的品质体现了苦己为人的仁政思想。【乙】文中杨最极力陈奏百姓的贫困

情况,请求延缓征收赋税;在治理水患时提出了三条治理宝应汜光湖的对策,体现了体

恤百姓、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

作文

【推荐地市:安徽、河南'河北'陕西、

云南、甘肃'江西'广东'天津】

一、(2024重庆B卷21题55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

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1)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圆也美,缺也美

明也好,隐也好

月,天天是一个全新的自我

(2)初中毕业后的暑假,父母希望你参加初高中衔接学习,而你想发展自己的兴

趣爱好。你需要给父母写一封信,请求他们同意你的想法。

注意:①请在作文第一行居中写“给父母的一封信”;②文末署名“小渝”,时间

为6月120o

【审题指导】

题(1):①审材料。材料为一首简短的诗歌,考生需深入剖析诗歌所蕴含的深层

意蕴。“圆”与“缺”、“明”与“隐”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其生命周期中展现出的多

样形态,体现了“无论是完美无缺还是稍有瑕疵,光芒四射亦或是暂时隐匿,都有其独

特的价值和美感”这一道理。考生可紧扣“成长变化”这一主题,从月亮的圆缺、明暗

等自然现象出发,探讨完美与缺陷、显耀与隐退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拓展至成长

领域中的蜕变,探讨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保持开放的心态,迎接全新的自我。

②审关键词。“圆”与“缺”旨在强调无论是满月还是缺月,都各自承载着独特的

美感,体现了对完美与不完美的深刻理解;“明”与“隐”意在强调不同的状态都是月

亮存在的独特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全新的自我”提示考生在时间的洪流中,

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成长,同时每一次的变化都是自我更新的契机,每一次的更新都将

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应积极面对变化,不断追求自我成长。据此进行选材

立意即可。

题(2):这是一道任务驱动作文。由材料可知,写作任务为“写一封信”,写作

内容为“请求父母同意自己发展兴趣爱好,而不是参加初高中衔接学习”,这提示考生

在写作时应传达出自己发展兴趣爱好的意愿,并着重体现发展兴趣爱好的原因及益处。

选材时,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所写内容要有说服力,能够征求

到父母的同意。同时要注意这是一封书信,写作时要兼顾书信的格式要求。

二、(2024四川遂宁21题55分)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

青春的字典里,无“困难”二字;青年的口号中,无“阻碍”一词。年轻充满朝气,

青春孕育希望。青年当以奋斗之姿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风华正茂的你,将

在青春岁月里写下什么呢?

请以“青春”为话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二:

问候,是一句叮咛,是一个拥抱,是一个微笑,是一份牵挂,是一份祝福……它拉

近彼此心灵的距离,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

请以“最美的问候”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总要求】

(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学校名、人名

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审题指导】

题一:①审导语。这道作文题目以“青春”为话题,旨在引导考生思考青春的意义

和价值,探讨青年人在美好年华里应该如何去生活、奋斗和书写自己的青春华章。青春

不仅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段美好时光,更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写作时需

明确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可以从青春的活力、梦想的追求、挑战的勇气以及面对困难的

坚韧态度等角度入手,深入探讨青春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可以通

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表达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让文章充满感染力和启示性。同

时,注意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现出青年人的朝气和活力。

②审关键词。“青春的字典里,无‘困难'二字;青年的口号中,无‘阻碍'一词”

强调了青春的特点:充满冲劲。青春是生命的黄金时期,它赋予青年人无限的可能和机

遇,青年人应该把握住这个阶段,积极向前。“以奋斗之姿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

韶华”强调了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青春不是用来挥霍的,而是用来奋斗的。青年人应

该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同时,也应该关注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和美好的青春。“风华正茂

的你,将在青春岁月里写下什么呢”引导考生思考自己在青春时期的梦想,以及为了实

现目标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行动。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从多个角度进行写作。

题二:①审导语。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导语中“是一句叮咛……是一份祝福”呈现

了问候的具体体现形式,“它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力量”体现了

问候所蕴含的积极作用,是文章写作的重点。在写作时,需深入探讨问候在人际关系、

情感交流以及个人成长中所承担的重要职能。

②审题目。“最美的问候”这一题目富有情感和深意,不仅仅是对“问候”这一日

常行为的简单描述,更是对情感表达及生活态度的深刻探讨。“问候”是行为的主体,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打招呼,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传递。既可以是简单的言语,

也可以是身体行为或情感的传递,如微笑、拥抱、精神方面的引领等;“最美”这一修

饰词设定了写作的目标,即要寻找、描绘和赞美那个最为打动人心、最能体现人与人之

间情感纽带的问候。构思时,考生可从多个层面入手。首先,可从问候的具体形式入手,

比如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深情的眼神或是一份诚挚的祝福。其次,考生可以关注问候

带来的情感影响。问候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接着,考

生还可以思考问候背后的深刻内涵。问候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交流方式,最美的问候往

往能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引发共鸣和感动。

三、(2024四川眉山)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叙写了关于母亲的点点滴滴,海伦•凯

勒写了她老师带给她的一些希望,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写到鲁迅先生给她的帮助。

成长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些人或事会激励你,请以“记忆中的人、事儿”为副标题,

自拟正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①审提示语。材料紧扣课文篇目进行阐述,从中我们可以凝练出在作者生命中重所

承担的重要角色一一母亲、老师及鲁迅先生的深刻追忆。这些提示性的话语,突显了人

生中重要人物对我们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写作时,考生可挑选那些令自己感触尤为深刻

的人物或事件作为写作对象。内容需真实贴切,避免泛泛而谈。做到人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