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猫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语言运用)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运用、审美创造)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动物保护协会正在开展流浪猫收容活动,招募“猫咪铲屎官"。协会邀请你们班参与制定考核标准,请同学们结合郑振铎的《猫》一文,思考作为动物领养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猫咪寻觅良主吧!

招募任务一:创建三只猫档案招募任务二:探芙蓉鸟被害案招募任务三:从猫看人与社会

二、预习检测

1.走近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字词积累相称(chèn)污涩(sè)

蜷伏(quán)

郁闷(yù)

怂恿(sǒngyǒng)惩戒(chéng)

一缕(lǚ)

婢女(bì)

怅然(chàng)

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三、课文教学

招募任务一:创建三只猫的档案

1.要确定猫咪领养人应该具备哪些素养我们需要先了解作者及其家人三次养猫的经历。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

概括方法提示:人+事+结果预设:

“我”家养了三只猫,最终都亡失了的故事。(文章第一句,总领全文。)

2.作者家里的三只猫最终都亡失了,可以说是失败的领养事例。这些猫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圈点勾画相关内容,建立“三只猫档案"。

预设:

三只猫档案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来历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家要来的流浪猫

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浑身黄色毛色花白,但不好看,又很瘦。后来毛被烧脱好几块,更难看了。

性情很活泼更有趣,更活泼。不活泼,忧郁,懒惰。

称呼相伴的小侣亲爱的同伴若有若无的动物/可厌的猫

在家中的地位很受喜爱很受家人的宠爱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

结局病死丢失死亡

失去猫,“我”心里也感到一缕的“我"也怅然地,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

“我”的态度和做法酸辛。安慰三妹“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愤恨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这三只猫各有特点,文中哪些地方的描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只猫,找出相关的语段分析品味。

预设:

(1)第一只猫天真活泼。“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作者用“滚来滚去”和“扑抢"两个动作,写出了这只“白雪球似的”猫的活泼和可爱,言语之中,喜爱之情藏掖不住。

(2)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它坐在铁门外边,一见我进门,便飞也似的跑进去了。"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什么要捉捕似的。”“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作者运用“乱跑、爬树、扑、捉、跃、晒、隐、捕”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一只“更有趣、更活泼"的猫形象跃然纸上,也因此作者对这只猫“同伴”感情更深,更喜欢,以至它亡失后,“我家好久不养猫。"

(3)第三只猫忧郁、懒惰。“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钻到火炉底下去。"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通过“蜷伏"钻”“懒惰地伏"吃得胖胖的”,这些动作描述,一则突出了猫的忧郁和懒惰,二则,也流露出“我"不喜欢的情感和“若有若无”的态度。

小结:作者通过抓住特征,描写生动,刻画的三只猫形态各异,令人难忘。

4.同样是猫,各有不同的命运。请同学们思考“我"及家人为何会对三只猫区别对待,并在课堂上分享。

预设:

(1)来历不同。第三只猫本是被人遗弃的,是“我家”出于怜悯拾来的;而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第二只猫是特地从舅舅家要来的。相比之下,第三只猫来得更随意、甚至有些无奈,所以大家也不大注意它。

(2)外形不同。论外形,第三只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第一只猫则白雪球似的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相比之下,第三只猫从外貌就不讨人喜欢。

(3)性情不同。从性情上看,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

只猫更活泼。所以第三只猫并没有如前两只猫给家人带来许多欢乐,自然而然就成了家里若有若无的存在,而第一只猫、第二只猫则成了全家的宠物。

小结:

家养与流浪,美与丑,活泼与忧郁,这些相对立的属性引发了“我"一家对三只猫的喜爱与忽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原来“我”之爱猫,并非爱一切的猫,这份“爱"是有条件的。

初步概括:你觉得猫咪领养人应该具备什么素质预设:

要平等对待,不以“貌”取猫。/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对待动物。

四、板书设计

(第

只猫)(以貌取猫)第一、二只猫

第二课时

一、课文教学

招募任务二:探芙蓉鸟被害一案

1.第三只猫在我们家是若有若无的存在,为什么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我"更难过得

预设:

因为我冤枉了它,感到后悔,愧疚。

2.“我”的难过与“芙蓉鸟被害案"有直接关系,第三只猫是不是真凶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快速默读15-34段,填写案情调查单,探究证据虚实。

预设:

“芙蓉鸟被害案”案情调查单

案发现场情况a.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b.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犯罪嫌疑者第三只猫

犯罪嫌疑者的作案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a.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b.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2.案发后的表现:a.到处找不到它,真是“畏罪潜逃"了;b.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对犯罪嫌疑者的惩罚方式我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案件真凶及罪证a.一只黑猫;b.“我”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案件定性冤案、错案

3.“我"和家人为芙蓉鸟被害做了错误的证人,请同学们找出“我”和家人的证词,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预设:

“我":“一定是猫,一定是猫!”(语气愤怒、厌恶、笃定)

妻子:“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语气难过、生气、责怪)

三妹:“猫在这里了。”(语气含抓住凶手的庆幸)

4.因为猫常常望着鸟笼,就断定小鸟一定是被咬死的,这样的逻辑是荒谬的。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分析作者“妄下断语"的根源是什么

预设:

是对于第三只猫的不喜欢与厌弃所产生的偏见。

5.从这一桩冤案中,你觉得作者是合格的猫咪领养人吗找出相关语句作你的理由。提示:可以从作者情感态度变化的角度分析。

按要求回答:我认为作者是一名(合格/不合格)的猫咪领养人,从中,可以看出(分析)。

预设:

(1)不合格。从文中“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可以看出他对生命心存偏见,不辨是非。由于对第三只猫的偏见,作者未经调查便定下结论,随便冤枉,肆意殴打,甚至认为惩戒不够快意。

(2)合格。从文中“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可以看出作者能正视错误,善于反思,心地善良,是具备合格领养人的素养的。“针”字写出了作者自责、痛苦;“更"字,表现猫的含冤而亡,令“我”后悔;“永"字表达了小猫冤死、无可弥补的忏悔。

(3)不合格。从文中“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可以看出作者主观臆断、先入为主的行为,让第三只猫蒙冤受屈,孤独死去,他夺走了第三只猫的清白、尊严,夺走了它辩解的机会、生存的权利。

小结:

第三只猫的离世如同一段沉默的哀歌,它无法自我辩解,只能孤零零地消失;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起伏,最初的不甚关心,逐渐转变为愤怒、厌恶,直至深深的悔恨与痛苦,这一连串的情感转折引人深思。

招募任务三:从猫来看人与社会

1.正是我由于偏见“妄下断语”的这一行为,间接或直接地导致了第三只猫的死亡。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偏见只存在于人对猫之中吗文中是否存在与第三只猫一样遭受着偏见与压迫的人请你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在社会中,有“缺陷"的人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郑振铎《文艺作家们向哪里走》

预设:

不光是存在于人对猫,人与人之间也是,比如张妈。从文中“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中可以看出张妈如同“不能说话辩诉"的第三只猫一样,她也“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张妈和妻子是主雇关系,身份地位有高低,面对“我"妻子的诘问,默默无言,不能辩护。

小结:

人对猫的偏见背后,是人对人的偏见,这是人性所固有的缺陷。而这种缺陷也不仅仅是体现在文章中的家庭故事之中,更会深刻地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2.作者如果再养猫,你觉得还会出现第三只猫这种状况吗请结合助读资料谈谈你的看

法。

助读资料《猫》写于1925年。郑振铎当时在上海,受五四运动“科学、民主、博爱”思潮的影响,很早就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在此期间他与茅盾、叶圣陶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作者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了新思想、新观念,表达了对弱小无辜者的同情,对专制霸道者的谴责,弘扬了公正、民主、博爱的思想。《猫》这篇作品,正是他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预设:

不会再出现。作者是一个善良正义、勇于自我剖析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知识分子。他借《猫》这篇作品,呼吁人们不要主观臆断,妄下结论,要理性客观,弄清事实,要善待生命,关爱弱小者。

3.作为弱势群体,猫无法争辩,无法反抗,也无法摆脱自己被误解的命运。如果不是黑猫的出现,“我”一辈子都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结合本文所学及生活体验,思考一名优

秀的动物领养人应该具备的素养预设:

(1)要关爱与尊重动物,视动物为家庭成员,而不是单纯的宠物。

(2)要细心、善于观察动物,理解动物的习性和需求,以便更好的照顾他们。

(3)要包容,有足够的耐心应对猫咪可能带来的挑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