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文言文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1页
07文言文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2页
07文言文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3页
07文言文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4页
07文言文对比阅读-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值:恰逢,赶上。②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死亦我所恶(2)故患有所不辟也(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4)不忍委之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3.请用“/”为【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4.下列对两个选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以生动的比喻开篇,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使深奥的道理变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从而引出。B.甲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证明义比生命更重要。C.乙文中的荀巨伯是一位重义守信、有胆识、临危不惧的人。D.乙文采用对话的描写方式,把去看望生病的朋友这个生活常态放在胡人入侵这个特定的背景下来写,使文章的人物塑造有些虚假。5.孟子认为在“生”与“义”处于两难选择时,应舍生取义。请简要说说荀巨伯是怎样践行这一主张的?【答案】1.(1)讨厌,憎恨。(2)辟同“避”,躲避(3)到远方(4)丢下,舍弃

2.(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2)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4.D

5.荀巨伯探望重病的朋友,这是“义”。胡贼攻打城池,他的生命遇到危险,不听朋友的劝离,而是选择留下。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这就是舍生取义。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恶:讨厌,憎银。(2)句意为: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辟:同“避”,躲避。(3)句意为:荀巨伯到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远:到远方。(4)句意为:我不忍心舍弃他。委:丢下,舍弃。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是,这。皆,全,都。丧,丢掉,丧失。(2)重点字词:语,告诉。子,你。去,离开。3.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句意为: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友人有疾”是“不忍委之”的原因,“宁以吾身代友人”是结果。故断为: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4.D.有误,把去看望生病的朋友这个生活常态放在胡人入侵这个特定的背景下来写,使文章的人物塑造有些真实。故选D。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分析,荀巨伯探望重病的朋友,这是“义”。结合“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可知,荀巨伯不肯舍朋友而去,情愿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他在生死关头先人后己,对友忠诚、坚守信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做到了舍“生”而取“义”。【点睛】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乙)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让我舍弃正义来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事!”胡兵进城后,对荀巨伯说:“我们的大军一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胡兵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于是撤回大军。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全。(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①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②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③。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④布衣,徒⑤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选自《梁书·范缜传》)【注】①事:侍奉。②刘瓛(huán):南朝人,通博五经,世推为大儒。③冠:举行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④芒屩(juē):草鞋。⑤徒:步行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门人弟子填其室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B.足肤皲裂而不知

卓越不群而勤学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D.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7.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A.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 B.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C.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缜在其门,聊无耻愧。9.甲文中宋濂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10.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范缜品质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6.D

7.B

8.(1)抄写完毕,跑着把书(它)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2)范缜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不感到羞愧。

9.①求书之难(无书之难):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②求师之难: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③生活之苦:以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

10.共同点:勤奋(刻苦)、内心强大(精神强大、不攀比、苦中作乐、意志坚定)不同点:宋濂诚信、尊师(恭敬、谦卑);范缜孝顺。【解析】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他/助词,表示祈使语气;B.表转折,但是、却/表并列,并且;C.副词,才/连词,于是;D.均为动词,均理解为“超过”;故选D。7.本题考查句式。例句句意: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本句为状语后置句;A.句意:范缜,字子真,是南乡舞阴人。本句为判断句;B.句意: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本句为状语后置句;C.句意:(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本句为省略句;D.句意: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本句为反问句;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毕:完;走:跑;逾约:超过约定期限;(2)在其门:指生活在他们中间;耻愧:羞耻惭愧。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根据甲文首段“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可知,宋濂幼时家境贫寒,没有书来读,于是向藏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据此可知,困难是无书难,其解决办法是借书、抄书;根据甲文首段“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宋濂成年以后担心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于是跑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在老师生气时,态度愈加恭敬,等老师“欣悦”之时再去请教;据此可知,困难是求师难,其解决办法是用跑远路、拜名师、虚心求教;根据甲文结尾段“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语句可知,宋濂吃穿等方面不如同舍生,但是宋濂能够享受读书的乐趣;据此可知,困难是生活苦,其解决办法是内心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1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相同点:根据甲文首段“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可知,宋濂幼时家境贫寒,没有书来读,于是向藏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可见其勤奋刻苦;根据乙文“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可知,范缜还未成年就去跟随刘瓛学习;可见其勤奋刻苦;根据甲文结尾段“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等语句可知,宋濂吃穿等方面不如同舍生,但是宋濂能够享受读书的乐趣;可见其内心强大、意志坚定;根据乙文“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可知,范缜常穿布衣、草鞋走路,刘瓛的学生中很多是大乘坐车马的子弟,范缜也不羡慕他们;可见其内心强大、意志坚定;不同点:根据甲文首段“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知,宋濂小时候即便是天气寒冷,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只为按时将书送还;可见其诚实守信;根据甲文首段“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可知,宋濂成年以后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在老师生气时,态度愈加恭敬,等老师“欣悦”之时再去请教;可见其尊重老师(恭敬、谦卑);根据乙文“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可知,范缜小的时候没有父亲,家中贫困,他对母亲很孝顺;可见其孝顺懂事。【点睛】【甲】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参考译文:范缜,字子真,是南乡舞阴人。范缜小的时候,没有父亲,家中贫困,他对母亲很孝顺。他不满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瓛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随他学习。品格优秀突出、不同一般并且勤奋好学。刘瓛特别赏识他,并亲自为他举行冠礼。在刘瓛门下多年,无论是上学还是回家,始终穿布衣、草鞋,步行走路。刘瓛的学生中很多是大乘坐车马的子弟。范缜在他们中间根本不感到耻辱羞愧。成年后,范缜通晓经学,尤其精通《周礼》《仪礼》和《礼记》。(三)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①。”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②盆缶③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④。于是秦王不怿⑤,为一击缶。相如顾召⑥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1.下列句子中加点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择其善者而从之B.以头抢地尔

以相娱乐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仓鹰击于殿上

于是相如前进缶1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战国策》,是东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得。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C.【甲】文“布衣之怒”中的“布衣”即平民,指古代没有官职的人穿麻布衣服,称为布衣;【乙】中“寡人窃闻赵王好音”的“寡人”,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D.【甲】文的“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是判断句,【乙】文的“左右欲刃”的“左右”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左有的侍从: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的的一项是(

)A.【甲】虑雎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可以看出他的勇敢、机智;B.【乙】蔺相如借“五步之内以颈血溅大王”之势,逼秦王就范,为一击缶,可以看出他的勇敢、机智C.【甲】【乙】两文都善于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唐雎、蔺相如二人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爱国之情可见一斑。D.【甲】文“挺剑而起”是对唐雎的动作描写;【乙】文“相如张目叱之”是对蔺相如的神态描写,文中对众武士的描写则属于正面描写。14.把文中再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2)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答案】11.C

12.A

13.D

14.(1)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2)我(寡人)私下听说赵王爱好(喜欢)音乐,请弹奏瑟!【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擅长/优点;B.拿,用/来;C.尝:两个都是“曾经”的意思;D.到/在;故选C。12.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的相关知识。A.有误,刘向是西汉时期人。故选A。13.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D.有误,文中“左右欲刃”“左右皆靡”对众武士的描写则属于侧面描写,主要烘托蔺相如不怕牺牲、勇敢的形象。故选D。14.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1)尝,曾;布衣,指平民。(2)窃,私下,暗地里;好,爱好。【点睛】参考译文:

【甲】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拔剑出鞘立起。

【乙】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来相互为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①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②,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赛,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③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④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选自《战国策》,有删减)[注释]①书:书信。②说:同“悦”,愉快。③息:使…安宁。④素交:交往。1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必以信

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神弗福也

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B.何以战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C.不然

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D.乃进而问之日

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17.【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B.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C.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D.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直线的句子。(1)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19.两文都运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展开故事情节,乙文多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句式增强语势。【答案】15.

实情

赐福,保佑

派遣

16.D

17.C

18.①假如没有人民,又怎么能有国君呢?所以哪有舍弃根本而问末节的呢?②(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19.

语言

反问

排比【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为:一定对上天说实话。信:实情。②句意为: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福:赐福,保佑。③句意为: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使:派遣。16.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A.间:参与/暗地里;B.以:凭借/来;C.然:这样/……的样子;D.乃:都是于是,就;故选D。1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断句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本句的意思是: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也”表示判断,用在句末,其后可断开;“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是并列关系,中间可以断开;“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并列关系,中间可以断开;故根据句意可断句为: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故选C。18.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①苟:假如。何:怎么。故:所以。耶:句末语气词。②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可:可以。以:凭借。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从甲乙两文内容来看,这两篇文章都以语言描写推动情节发展;乙文:“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意思是:今年的收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第②段“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等语句能看出乙文多用排比句式增强语势;“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意思是:假如没有人民,又怎么能有国君呢?所以哪有舍弃根本而问末节的呢?“何以至今不业也?”意思是: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何为至今不杀乎?”意思是: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从这些语句中看出,乙文多用反问句式增强语势。【点睛】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见。他的同乡说:“应是当权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随。”【乙】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收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收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五)【古文阅读】【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乙】亮①躬耕陇亩②,好为《梁父吟》③。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④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⑤。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⑥之,谓⑦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⑧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⑨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选自《隆中对》)【注释】①亮:诸葛亮。②陇亩:田野,草野。③好(hào)为《梁父吟》:喜爱唱《梁父吟》。《梁父吟》,古歌曲名。④莫之许:就是“莫许之”。之,代词,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许,赞同,称许。⑤谓为信然:说是确实如此。谓,说。信然,确实如此。⑥器:认为有才能,器重。⑦谓:对……说。⑧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靠近。⑨枉驾:屈尊。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含义。(1)躬耕于南阳

躬:______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______(3)时先主屯新野

屯:______

(4)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______2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B.咨臣以当世之事

何陋之有(《陋室铭》)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D.凡三往,乃见

乃悟前狼假寐(《狼》)22.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只画一处)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23.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做出评价。(答出两点即可)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将军宜枉驾顾之。【答案】20.

(1)亲自

(2)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3)驻扎,驻守

(4)访问,拜访

21.D

2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23.抱负远大,才能出众,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答出两点即可)

24.(1)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2)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解析】2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确定词义。⑴句意为在南阳务农亲耕。躬:亲自;⑵句意为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⑶句意为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屯:驻扎,驻守;⑷句意为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诣:访问,拜访。2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虚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A.动词,因为/介词,按照;B.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C.用在句末,判断句的标志/语气词,放在疑问句尾加强疑问的语气;D.用法和含义相同,副词,才;故选D。2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故断为: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2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感受人物形象时,要从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做事件上入手分析。根据文中“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可知,诸葛亮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可看出诸葛亮抱负远大,才能出众,通过徐庶对刘备说的话可从侧面看出诸葛亮抱负远大,才能出众;根据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知对于先帝的三次虔诚的拜访,信任以及重用,诸葛亮很是感激,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可概括出诸葛亮是一个知恩图报,鞠躬尽瘁的人。2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⑴受任:接受任务;于:在;奉命:奉行使命;⑵宜:应该;枉驾:屈尊;顾:拜访;之:代词,代指诸葛亮。【点睛】甲译文: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乙译文: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如此。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六)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①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①韩子卢:犬的名字。②东郭逡:兔的名字。③罢:疲惫不堪。25.参考表格内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词句方法解释齐欲伐魏课内勾连记忆法:齐师伐我(《曹刿论战》)(1)天下之疾犬也课文勾连记忆法: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而擅其功查找词典法:①擅自;②独自拥有,据有;③同“禅”,禅让;④长于;⑤独特出群。(《古代汉语词典》)(3)以顿其兵成语记忆法:舟车劳顿

(4)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帝感其诚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尽善尽美C.时时而间进/又何间焉D.以顿其兵/以塞忠谏之路也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29.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的劝谏效果有何差异?【答案】25.(1)攻打

(2)快

(3)独自拥有,据有

(4)疲倦

26.D

27.(1)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的。(2)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8.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

29.相同之处:都采用了以事喻理(或:借事说理)的方法。不同之处:①邹忌以生活小事说理,真实可信;淳于髡以故事喻理,生动形象。②齐威王意识到自身问题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齐王因惧怕后果而被动放弃原有打算。【解析】25.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解答时,结合题干的方法进行分析。1、“齐师伐我”意思是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其中“伐”与“齐欲伐魏”的“伐”意义相同,均为攻打;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意思是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其中“疾”与“天下之疾犬也”的“疾”意义相同,均为快;3、“而擅其功”意思是就独自获得了利益,擅,独自拥有,据有;4、成语“舟车劳顿”,形容旅途疲劳困顿。其中“顿”与“以顿其兵”的“顿”意思相同,均为疲倦。26.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A.诚:确实/诚心;B.美:漂亮,好看;这里的意思是俊美/美好,完美;C.间:间或,偶尔,有时候/参与;D.以:均为“导致”;故选D。27.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朝廷之臣,朝中的大臣;莫不,没有谁不;畏,畏惧;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2)句重点词语:面刺,当面指责;受,给予,付予;上赏,上等赏赐;28.考查文言文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句意为:韩子卢追逐东郭逡,接连环山追了三圈,翻山跑了五趟,前面的兔子筋疲力尽,后面的狗也筋疲力尽。“韩子卢逐东郭逡”点出中心事件,因此第一处应划在“逡”后,接着“环山者三”描写的是追逐的距离,故第二处应划在“三”后,“腾山者五”写翻山的趟数,故第三处划在“五”后,“兔极于前犬废于后”分别用“兔”和“犬”来说明追逐时间长,故第四处划在“前”后,由此可划分为: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2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比较二者的相同点即可。相同之处,由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由乙文“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可知,淳于髡之能够说服齐王,关键是他善于用寓言故事来把这层道理生动、直接的讲明白。据此可知,邹忌和淳于髡的劝谏都采用了以事喻理的方法。不同之处,通过甲文中“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以生活中的小事来阐述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乙文中“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可知,淳于髡则是以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更加生动形象;通过甲文中“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齐威王在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后,欣然纳谏并主动改变自己;通过乙文中“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的内容可知,齐王因惧怕“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而被动改变原有计划;据此总结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齐王想发兵攻打魏国。淳于髡对他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则是世上数得着的狡兔。韩子卢追逐东郭逡,接连环山追了三圈,翻山跑了五趟,前面的兔子筋疲力尽,后面的狗也筋疲力尽,大家都跑不动了,各自倒在地上活活累死。有个老农夫看到了,不费吹灰之力捡走了它们,就独自获得了利益。与此相同,要是齐、魏两国相持不下,双方士兵百姓都疲惫不堪,臣担忧秦、楚两个强敌会抄我们后路,以博取农夫之利。”齐王听后很是害怕,就下令休养将士,不再出兵。(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30.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1)尉果笞广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至陈_____________________(3)梁睨籍曰_____________________(4)徇下县_____________________3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3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3.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答案】30.

用鞭、杖或竹板打

等到

斜眼看

巡行、攻取

31.(1)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2)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32.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33.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分析】3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1)句意: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笞:用鞭、杖或竹板打;(2)句意:等到到达陈县。比:等到;(3)句意:项梁斜眼看了项籍。睨:斜眼看;(4)句意: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徇:巡行、攻取。3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中的重点词:(1)故:故意;数:多次;亡:逃跑;忿恚:使……愤怒;令:让;以:来。(2)闻:听说;即:就;制:控制;为:被。32.本题考查情节内容的概括。解答时,抓住主要情节,以主要人物的行为为核心,按“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甲文,主要人物:陈胜、吴广;主要事件:以激将法激怒将尉,然后借机发动了起义。乙文,主要人物:项梁和项籍;主要事件:发动兵变,杀了郡守,然后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据此概括作答即可。3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甲文中,结合陈胜“佐之,并杀两尉”的动作描写,他召令徒属的语言描写以及“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可见他做事果断,富有谋略,机智果敢;结合“陈胜自立为将军”“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等句子可知,他具有组织和领导才能。乙文中,当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他打算起兵反秦,让项梁和桓楚统领军队时,项梁借口桓楚正逃亡在草泽,而此事只有项籍知道,然后他和项籍里外配合趁机杀了郡守,夺取了郡守之位。从项梁发动兵变这件事可见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点睛】参考译文:甲: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替他效力的人。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惹军官恼怒,让军官责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戍卒。军官果真用竹板打吴广。军官又拔出宝剑来威吓,吴广跳起来,夺过宝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众戍卒说:“你们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误了朝廷规定的期限,误期就会杀头。就算朝廷不杀我们,但是戍边的人十个里头肯定有六七个死去。再说好汉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取得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众戍卒都说:“听从您的命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心愿。军队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筑起高台,在台上结盟宣誓,用尉的头祭告天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吸收民众参军后接着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部队去夺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占下了。在行军时又沿途吸收群众参加起义军,等到到达陈县,起义军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步兵几万人。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当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全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要灭亡秦朝的时候啊。我听说,做事情占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让您和桓楚统领军队。”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项梁说:“桓楚正在外逃亡,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去处,只有项籍知道。”于是项梁出去,嘱咐项羽持剑在外面等候。然后又进来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说:“请让我把项籍叫进来,让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说:“好吧!”呆了不大一会儿,项梁斜眼看了项籍,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项梁手里提着郡守的头,身上挂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一连杀了有一百来人。整个郡府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没有一个人敢起来。于是项梁做了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去巡行占领下属各县。(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白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洛阳处天下之中,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大夫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①,及其乱离,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者,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②也。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③,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节选自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注:①邸:泛指贵族官僚的住宅。②候:征兆、迹象。③治忽:治理与怠忽,指国家的安定与荒乱。3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

此乐何极B.去国怀乡

扬长而去

人去楼空C.春和景明

良宵美景

触景伤情D.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一己之私35.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B.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C.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D.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3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壁。(2)洛阳处天下之中,四方必争之地也。37.选文【甲】中多处使用叠音词,请任选一处作简要分析。38.【乙】文中的公卿大夫属于【甲】文提到的“古仁人”吗?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34.B

35.D

36.(1)浮动的光像跳跃的金子,(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洛阳处于中国的中心,是四方必争的地盘。(洛阳处于天下的中心,是天下必争之地。)

37.示例一:浩浩汤汤,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水浪滔天之声,使人身临其境。示例二:霏霏,形象地写出了雨连绵不断的样子。示例三:郁郁青青,突出了草木旺盛,青翠欲滴。

38.公卿大夫不属于古仁人。因为乙文中的公卿大夫在朝堂上只为一己之私,不在朝廷做官时只想享乐,而古仁人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胸襟。【解析】3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A.到/极点/尽头;B.均为“离开”;C.日光/景色/情景;D.全部/全部/一个;故选B。35.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断句。句意:我因此曾说:“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予故尝曰”是引出“我”要说的话;“园圃之废兴”主语是园圃,讲园圃的情况;“洛阳盛衰之候也”主语为洛阳,与前面园圃相对应,因此断句为: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故选D。3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浮光,水面上反射的光;跃金,闪烁出的金光;(2)中,中心;……也,判断句。37.本题考查叠词的分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浩浩汤汤”为叠词,意为:水势壮阔的样子。由此写出了洞庭湖水波壮阔的景象,给人以壮美之感;“若夫淫雨霏霏,连日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中“霏霏”为叠词。其中“淫雨霏霏”意为:连绵不断的雨;“霏霏”意为:雨(或雪)繁密的样子。写出了连绵不断的细雨不停的情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中“郁郁青青”为叠词。“郁郁”意为:形容草木茂盛;“青青”,形容草木的颜色;“郁郁青青”意为:青翠欲滴。因此,此叠词突出了草木之茂盛,草木之翠绿。38.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分析。根据乙文“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可知,“公卿大夫”指的是:那些现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时,只为一己私利,为所欲为,但等隐退后只想享乐的人;根据甲文“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古仁人”指的是忧国忧民,无论是在朝野还是在隐居,都心系国家,心系人民的人;故“公卿大夫”不属于“古仁人”。【点睛】参考译文:【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洛阳处于中国的中心,是四方必争之地。天下如果没有战事就罢了,发生战争的话,洛阳一定首先遭受战争的灾害。正当唐太宗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时,公卿贵族、皇亲国戚在东都洛阳营建公馆府第,号称有一千多家。等到他们遭受动乱而流离失所的时候,那些池塘、竹林、树木,被兵车践踏,荒废了变成土堆和废墟。高高的亭阁、宽大的楼台,被战火焚烧,变成灰烬,跟唐朝一起灰飞烟灭,没有剩下一处。我因此曾说:“馆第园林的繁盛或毁灭,就是洛阳兴旺或衰败的征兆啊。”唉!公卿大夫们现在正被朝廷提拔任用,放纵一己的私欲,为所欲为,却忘掉了国家安定与荒乱大事,想以后退隐了去享受这种园林之乐,能办得到吗?唐朝最后覆灭的情形就是前车之鉴啊!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九)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晒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3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或请重法以禁之

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B.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而知新(《论语》)C.朕当去奢省费

去国怀乡(《岳阳楼记》)D.安用重法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4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2)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4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42.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目。(1)【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忧乐观。(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答案】39.D

40.①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②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41.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主食有馀。

4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解析】39.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A.之:代词,他们/助词,的;B.故:连词,所以/名词,学过的知识;C.去:动词,去掉/动词,离开;D.安:都是“疑问代词,怎么”的意思;故选D。40.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为,做。由,因为。②句中重点词:遗,丢失的东西。外户,大门。4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句意为: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福余。根据句意句子断为: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主食有馀。4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①甲文,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表达了作者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的忧乐观。②乙文中唐太宗认为“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可以得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点睛】参考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乙】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福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十)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小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①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修:欧阳修。②掇:(duō)拾取,采取。4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B.朝而往,暮而归。

乐其地僻而事简。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夫宣上思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D.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44.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45.翻译下列句子。(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46.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47.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答案】43.D

44.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45.(1)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2)又庆幸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46.与民同乐

47.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异:甲文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多用而字,有回环咏叹的意味。乙文用散句描写。【解析】4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指山水之乐\主谓之间,不译;B.表修饰,不译\表并列,不译;C.介词,用\表递进,不译;D.动词,命名\动词,命名;故选D。44.考查断句。句意: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分析句意可知,“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是“道其风俗之美”的目的。“幸生无事之时也”是“安此丰年之乐者”的原因。故断句为: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4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之,的。意,情趣。乎,于。(2)幸,庆幸。乐,因为……而乐;丰成,丰收成熟。而,表承接。喜,乐章。46.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本文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根据乙文中的“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可知,本文同样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47.考查对文章写景上的分析比较。《醉翁亭记》以精炼简约的文字,具体描写了山中朝暮与四季景物的变幻、乡人的和平恬静以及宴游的欢乐喧闹,笔意飞洒,摇曳多姿。“若夫”四句写“醉翁亭”早晚景色,“野芳”五句写“醉翁亭”四时景色。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丰乐亭记》写景更为简洁,“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写秋冬,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点:《醉翁亭记》多用对偶句,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对偶句间又有散句,长短不拘,句式变化错落有致,巧用虚词“而”、“也”,有回环咏叹的意味。《丰乐亭记》的“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句式变化,用散句描写。【点睛】参考译文:【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