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_第1页
四川省内江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_第2页
四川省内江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_第3页
四川省内江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_第4页
四川省内江市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内江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求实即秉笔直书,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经世致用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早在中国史

学开始兴起的时期,秉笔直书就成为史家的崇高美德而受到称赞。尤其是孔子因晋国史官董狐的“书法无

隐”而称他是“古之良史”,以及《左传》作者记述了齐国太史、南史氏为书“崔杼弑其君”而不惜以死

殉职,这种秉笔直书的精神境界就成为史家遵循的传统。

唐代刘知几撰《史通》,有《直书》《曲笔》两篇,指出了史学上“直书”与“曲笔”的对立,分析了

它们的利害。认为“直书”“直词”是实录的前提,而“曲笔”“诬书”则会造成实录难求。刘知几正是

从历史撰述是否是“实录”这一根本点上,来划清“直书”与“曲笔”的界限的。这种求实的精神自司马

迁《史记》被誉为“实录”之后,便成为大多数史家追求的目标而形成优良的传统。曲笔作史危害很大,

造成的史事上的错误也不少,但在整个史学上毕竟只占少数。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史家是以董狐、南史、司

马迁为效法的楷模,存实录、写信史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从史学发展的连贯性来看,任何得计于一时的

曲笔作史,终究要为后人所揭露和纠正。

从史学的社会作用来说,求实,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基础。刘知几说:“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

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中国古代

史学之求实的传统和经世的传统在总的发展方向上的一致性,可以从《史记》《资治通鉴》等各类有代表

性的著作中看得很真切。《资治通鉴》意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而附以《考异》30卷,使

其所记、所论有经得起检验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历代盛赞《资治通鉴》者极多,金朝女真族统治者金世宗

的话或许更有深意,他说:“近览《资治通鉴》,编次累代废兴,甚有鉴戒,司马光用心如此,古之良史

无以加也。

在中国古代史学上,有的统治者或有的史家,为着某种需要而掩盖历史真相或篡改已经写出的史书,

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这跟史学的经世致用并不是一回事,其间界限不可混淆。这种曲笔作史的行为,只

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的支流,而且总是遭到后人的唾弃和鄙视。求实的传统和经世的传统,以及它们之

间在总的趋向上的一致性,乃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主流。

(摘编自瞿林东《说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材料二:

以史学为经世工具的认识,由历代学人不断加以阐发,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深刻。汉初的贾谊把取鉴

于历史作为国家施政的要务看待,他说:“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

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致用”与“求真”大多数情况下是统一

的,是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古人知道,用真实的历史为现实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产生积极的社会作

用,是理想的史学局面,也是优秀史著具有久远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史学既要关注社会需要,又要

严格对自身的写实要求,这是二而一之事。

当然它们之间有时也会出现矛盾冲突,古人采取了他们认为适当的处理方式。从董狐直笔的记载中我

们可以看到对“直”的理解。《左传》记载了赵穿杀灵公之事后,接着写:“太史书目:'赵盾弑其

君。'以示於朝。宣子日:'不然。'对日:'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董狐写

的并不是直接的历史事实,而是在强调赵盾所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如果没有后来的解说,读者会误认为杀

死灵公的人真的是赵盾。可当事人赵盾和后来的评判者孔子以至以后的读者,都认为董狐是在秉笔直书,

是书法不隐。显然在这里,客观史实与主观认定已出现了一定的间隔。

《论语•子路》中孔子有一段与叶公的对话。文目:“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

(注:偷窃)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躬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这个“直”与客观事实拉开了更大的距离。在孔子看来,“直”的把握是有限度的,违反了人性的“直”

是不足取的。也就是说面对人伦亲缘等必要的社会要求,“直”应当有一定的弹性,应当包含更丰富的内

涵。儒家是以人伦为出发点建立起社会结构与运行理论的,在他们看来,亲缘关系的松弛会直接导致君臣

关系等上下等级制度的不稳定,所以破坏了伦理秩序,就会危及社会的安定。这是对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

理论阐述,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从史学上贯彻孔子的思想,就产生了适当牺牲客观事实而求得伦理意义上的“直”这样的处理原则。

说得直白点就是为了“致用”而让“求真”做出适当让步,也就是说在“求善”与“求真”之间,“求

善”是占压倒优势的。把“为亲者讳,为尊者讳”作为一条重要的原则,体现的就完全是“求真”服从于

伦理的政治考虑了。近代以来这类所谓的《春秋》笔法为人所诟病,也正是为此。但在古代的思想背景

下,这个原则是为人们所认同,并赞赏的。

(摘编自许殿才《中国古代史学的“求真”与“致用"传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秉笔直书是史家的优良传统,故齐国太史、南史氏不惜性命也要记录“崔杼弑其君”的真相。

B.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左传》中董狐秉笔直书的相关记载,但是对董狐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C.为了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史著只能严格写实、客观记录,否则不能成为优秀的史著。

D.材料一所指“曲笔”,是掩盖历史真相的行为,这与材料二中“子为父隐”的性质并不相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家大多效法秉笔直书的楷模,曲笔作史难逃后人的审视与批判,这使得曲笔成为史学支流。

B.金世宗盛赞《资治通鉴》,认为它体现了史学的求实传统和经世传统在总的趋向上的一致性。

C.《史通》划清“直书”和“曲笔”的界限,“实录”的求实精神最终形成了优良的传统。

D.“为亲者讳,为尊者讳”虽然如今为人所诟病,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得到了贯彻。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左传》不仅写出了一些具体、生动的人物,还记述了个别历史事件的始末,丰富了史书记事的容

量,是对《春秋》的继承与创造。

B.刘知几的《史通》,是中国现存第一部以史学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的理论著作,书中对中国史书的体

裁、体例有总结性的精辟见解。

C.《汉书》批评汉文帝居功荒政,提到文帝时期的政局就像寝于未燃之时的积薪之上,又对景帝时期出

现的冤狱情况提出批评。

D.《史记》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战争等重要历史场面都很精彩,这增强了史学自身的生命力,也扩大

了它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作用。

4.材料二第一段提到了贾谊的史学观,请简析《过秦论》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及“直书”,请谈谈两则材料对其认识的不同。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木匠

侯发山

于木匠,顾名思义,是个木匠,邻村的,方圆十几里就数他的手艺高。在过去那个年月,木匠有干不

完的活儿——除了平常家用的桌椅板凳,嫁闺女娶媳妇要打新家具,人老了要做寿木,这些都离不开木

匠。于木匠有了这手艺,日子过得从容散淡,不分农忙和农闲,背着刨子大铢之类的工具走村串户,成为

乡下的一道风景。

大家当面尊称他“于师傅”,背后称呼他“榆师傅”。为何?其中的原因是我成为他的徒弟后才知道

的。

我的个子矮,中学毕业后,还没锄把高,爹让我跟于木匠学本事,说木匠干的虽然是粗活儿,但好赖

有个手艺,风吹不着,雨打不到,也说不上有多累,雇主家请去干活儿时还高接远送的。我答应了,于木

匠却不答应,爹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于木匠才松口。

当学徒的第一天,师父就问我:“你想学油漆还是学木工?”师父会做家具,也会给家具上漆,即油

漆匠的活儿也会干,是个全把式。

我说:“都学。”爹给我说过,武艺多了不压身,多一样手艺多一条活路。

“别蹬鼻子上脸,给你点儿颜色,就想开染坊啊?”师父冷着脸。

我不知道师父的意思,傻乎乎地瞅着他。

师父说:“只能学一样。”

我想了想,觉得油漆匠的活路简单——不就是拿起刷子涂抹吗?跟小时候用泥糊墙壁差不多,没有多

少技术含量——便说:“学木工。”

师父看着我,没再说话,算是应允了。

木工的活儿看似粗活儿,实际是个细活儿,不比其他活计轻松。师父做家具不画图纸,图纸都在脑子

里装着。他对着雇主给的木料看一眼便已心中有数,即刻就能动手,而且他画线时不用墨斗不用尺,线却

画得笔直。他忙活的时候,哑巴似的极少说话,让我打下手。有时候,我手脚迟一点儿,他就会用身边的

工具惩罚我——或用尺子打我,或用铅笔戳我。我不敢有任何反抗的行为——自己还小,真打起来也不是

他的对手。有时我觉得一天也干不下去,真想搭挑子,但想到爹低三下四地求他的样子,我忍了,拿着

“徒弟徒弟,三年奴隶”的古话来安慰自己。

那天晚上,给一户人家做完活儿后,天已经黑得瞅不到人影了。主人再三挽留,让我们住下。师父拒

绝了,说:“三四里路,抬脚就到家了。”走出大门没多远,师父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说好

的,管吃不管住,不能给人落下话柄。”

走到半路上,忽然,路旁蹿出一只野狗。可能看我个子小好欺负,它不声不响地扑向我,朝着我的小

腿肚咬了过来。我又怕又疼,“哇”地一声哭了。师父听到动静赶紧回过头来,挥舞着手中的铁斧,连叫

带吼才将野狗吓跑了。然后,他背上我,一路小跑来到镇卫生院。谁知道,镇里没有狂犬疫苗,他就拦了

辆顺路的货车,把我送到县防疫站打了疫苗,回来时已经是凌晨两点。后来,我爹给师父送医药费,师父

不耐烦地说:“六个指头挠痒——多一道子。跟着我出的事,咋能让你出钱?”

我学徒三年将要期满的时候,本村的张全请师父做一张梳妆台。师父照例去看主人家备的料。张全

说:“要是有剩余的料头,可以做个小板凳或小桌子。”“料头”指的是做完家具后剩余的边角料。

“你方圆左近打听一下,老于打家具,哪有多余的料头?”师父的脸色阴沉着,一瞅就是不高兴。

张全知道自己捅到了马蜂窝,赔着笑脸解释:“于师傅,我不是那个意思,真不是那个意思。”

师父不再理睬他,开始选木料。

果然,梳妆台做好后,没有剩余一块板一根横撑,地上只有白花花的锯末和刨花。师父说过,高明的

木匠从来不多费木料,用边角料做小家具是同行在讨好主人,在遮自己的丑。

梳妆台做好后,张全拿出事先预备好的油漆,让师父给刷上颜色。

师父拒绝了,说:“我只做家具,不干这活儿。”

“您不是会这个吗?”张全说。在他看来,这是放羊拾柴火——顺手捎带的事。

“会也不干!”师父的话硬邦邦的,落在地上能砸个坑。

“加钱也不干。”师父一边收拾工具一边说。

张全没辙,只得讪讪地说:“好,好,我再找油漆匠。”看他的表情,好似还有“离了王屠户也不吃

连毛猪”的意思。

师父真是不开窍,怪不得人们都叫他“榆师傅”。难道他的脑袋真是榆木疙瘩?还是怕我学了他的本

事?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问他:“师父,有钱怎么不赚呢?”

师父叹口气,说:“巩县有个康百万庄园,镇园之宝是'留余匾’。匾上讲,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

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遇事让人

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啰唆这么多,到底说的啥呢?就是说凡

事留有余地,给别人留口饭吃,不能做尽做绝了。”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师父如此可亲,如此可爱,真想跟着他再学三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木匠虽然做的是粗活儿,但是风吹不着,雨打不到,也说不上有多么累,所以木匠的生活都过得比较

从容散淡。

B.于木匠是位油漆和木工的全把式,但他认为带徒授艺要有所保留,不能倾囊相授,可是爹想让“我”

两样都学习。

C.于木匠严厉的教授方式让“我”一天也干不下去,但“我”还是忍了下来,因为“我”不想辜负爹的

一片苦心。

D.文本通过张全想用料头做小家具和让于木匠给家具上漆两个情节,批评了个别木匠技艺不精、做事太

绝现象。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多次使用俗语、歇后语,如“徒弟徒弟,三年奴隶”等,通俗又生动。

B.于木匠连夜带“我”打疫苗,与他授艺的严厉形成对比,丰富了人物形象。

C.文本用大段文字,借于木匠之口介绍“留余匾”,来凸显于木匠学问渊博。

D.文本以“我”向于木匠学艺为线索逐层展开,结构清晰完整,情节集中紧凑。

8.于师傅为什么被称作“榆师傅”?

9.侯发山小说一个鲜明特点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保持平民的本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

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人知《易》为卜第之

书矣,夫子读之,而知作者有忧患,是圣人之知圣人也;人知《离骚》为词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悲其

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具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不具夫子之忧,而欲知文王之忧,则几乎罔

矣。然则古之人,有其忧与其志,丕楚丕得后之人有熊忧甚忧走甚恚他国必澧谈丕堂之盖丕少笑。.

刘彦和®曰:“《储说》②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替弓弓堂久”夫李

斯之严畏韩非,孝武之俳优司马,乃知之深,处之当,而出于势之不得不然,所谓迹似不知而心相知也。贾

生远谪长沙,其后召对宣室,文帝至云,久不见生,自谓过之,见之乃知不及。君臣之际,可谓遇矣。然不

知其治安之奏,而知其鬼神之对,所谓迹似相知而心不知也。刘知几为绝世之学,见较时流,及其三为史臣,

再入东观,可谓遇矣。然而语史才则千里降追,议史事则一言不合,所谓迹相知而心不知也。夫迹相知者,

非如贾之知而不用,即如刘之用而不信矣。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

(节选自《文史通义•知难》)

材料二:

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

可谓兼之。”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次沉江。界浇二姚⑤,与左氏不合。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

虽非明哲,可谓妙才。”王逸以为:”《离骚》之文,依《经》立义。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

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扬雄年味,亦言“体同诗雅”。四家举以方经,而孟坚⑥谓不合传。褒贬任声,

抑扬过实,可谓鉴而弗精,玩而未核者也。

(节选自《文心雕龙•辨骚》)

[注]①刘彦和,即刘勰,字唐和。②《储说》指战国时期韩非撰著的《内储说》《外储说》。③《子虚》

指《子虚赋》,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期游梁时的赋作。④“韩”指韩非,“马”指司马相如。⑤界浇二

姚,羿即后界,浇即寒汉的儿子,二姚即古部落有虞氏的两个女儿,有虞氏为姚姓,故称。⑥孟坚,即班固,

字孟坚。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不幸A不得B后之人C有能忧其忧D志E其志F而因以湮没G不章者H盖不少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卜筮,指灼烧龟板,根据龟板的裂纹推断吉凶叫作“卜”;用蓍草的茎占卦叫作“筮”。

B.“韩囚马轻”与《鸿门宴》中“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二者句式相同。

C.“负绝世之学”中的“负”是承受之意,此处译为享有,与《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

的“负”词义不同。

D.“扬雄讽味”的“讽”,以委婉的言辞劝告,不同于今天的“讽刺”,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

“讽”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某人的书,理解某人的话,并了解某人为什么说这样的话,难度递增,能做到的人越来越少。

B.贾谊、刘知几等人才华横溢,人生都有“遇”时,可谓“幸”,但同时也是其人生之“不幸”。

C.班固在评价屈原作品时,认为他对后羿、浇、二姚等故事的讲解,与《左传》中相关记载不符合。

D.汉武帝有极高的文化修养,他参与讨论《离骚》,认为汉四家以经书作标准对《离骚》的评价是中肯

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心相知者,非如马之狎而见轻,即如韩之谗而遭戮矣。

(2)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者也。

14.结合材料,简要归纳后世人难以“知”屈原及《离骚》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鹉坞天

朱熹

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装短笠任阴睛。鸣槐细雨沧洲①远,系舸斜阳画阁明。

奇绝处,未忘情。几时还得去寻盟。江妃定许捐双佩②,渔父何劳笑独醒。

【注】①沧州,朱熹晚年在此创立考亭书院,著书讲学。②双佩,《列仙传》中郑交甫在江汉之湄遇到

了江妃二女,她们解下玉佩赠予郑交甫。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一个“分”字,表明词人已经非常清楚自己未来人生是寄身于江湖。

B.“任阴晴”,颇有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表现了词人洒脱的气度。

C.三四两句,一朦胧,一明亮,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描绘了一幅江湖晴雨图。

D.“未忘情”,写词人看到奇绝美景后,既想归隐又难以忘怀世事的矛盾心理。

16.渔父曾笑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本词末句却说渔父“何劳笑独醒”,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将尽忠与尽

孝的时日对比,表明自己不应命的原因是愿先尽孝后尽忠。

(2)陆游在《书愤》中用南朝名将檀道济的典故,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3)在学习《红楼梦》”王熙凤出场”时,老师告诉同学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

在古诗词中也有运用,比如“,”。

(4)同是朋友宴饮,李白在《将进酒》中反客为主,豪言换得佳酿后“";杜

甫在《客至》中则主客相宜,直言“",一同喝完杯中酒。

(5)《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向唐太宗建议“,”,而

不能根据个人喜恶来任意赏罚。

(6)龙年春晚一曲《看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