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新疆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新疆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新疆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新疆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预测难度系数:0.6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杜甫七律《登高》是历来唐诗选本必选之作。明代探讨“唐人七律第一”的问题,这首诗成了一个焦点,

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之后四百年来几成公论。

“七律第一”的提法,始见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颖《黄鹤楼》为第一。”

《沧浪诗话》是频频赞颂杜甫的,可是说到“唐人七律第一”,却不提杜甫。

至明中叶,明人对“唐人七律第一”的命题发生了强烈兴趣,更多文人参与探讨,又补充了苏频《奉和

春日幸望春宫应制》、崔颖《雁门胡人歌》、沈伦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张说《侍宴隆庆池应制》、岑参《奉

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王维《积雨辆川庄作》以及杜甫四首作为候选,共计七人十一首。

其中,王世贞提出杜甫《登高》《秋兴八首》(之一、之七)及《九日蓝田崔氏庄》四首候选,随后,其

弟子胡应麟在这四首杜诗中选出《登高》,并把它从“唐人七言律第一”拔高到“古今七律第一”。此后虽

有不赞成者,但因未能提出更有力的竞争诗作,故胡应麟一锤定音。

在诗歌浩如烟海的中国,《登高》能登顶四百多年而不坠,这绝对不是一桩偶然事件,而有其深刻的心

理根源。将其他候选作品跟《登高》比较,来窥探古典诗学的终极理想。

崔巅的《黄鹤楼》,因为《沧浪诗话》的影响,在“唐人七律第一”的角逐中,最初是《登高》最强的

竞争者。早在明初,高楝《唐诗品汇》收“七言律诗”九卷,即取崔颖、李白等为“正宗”,崔颖居首,而

另置杜甫为“大家”。而《黄鹤楼》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在前四句不合七律体式,明人胡震亨即指责:“今

观崔诗,自是歌行短章,律体之未成者,安得以太白尝效之,遂取压卷?”许学夷虽然宣称“崔颖七言律有

《黄鹤楼》于唐人最难超越,太白尝作《鹦鹉洲》《凤凰台》以拟之,终不能及”,但也不得不承认它不够

“合律”。尽管如此,《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侍宴隆庆池应制》《积雨耦川庄作》等诗,形式都不弱于《登

高》,却也全被淘汰,这说明:形式只是入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内容仍然是决定因素。

那么,《登高》的内容,跟其他候选作品有何不同?

《黄鹤楼》之外,最有可能跟《登高》竞争的,其实是王维的《积雨胡川庄作》。比较这三首诗。首先,

三诗写景都极为出色。“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喉黄鹉”“秦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皆千古名句。但我们仔细辨析,三诗的场景壮阔有别,激发的情感实有差

异,套用西方美学术语,王维激发的是“优美感”;杜甫激发的是“壮美感”,直面超越个体的庞大宇宙;

崔颖的“壮美感”则介于两诗中间,强于王维而弱于杜甫。在壮美的强度上,三诗呈现出杜甫〉崔颖〉王维的

排序。

三诗还有另一差异,《登高》和《黄鹤楼》是悲剧性的,而《积雨胡川庄作》则是喜剧性的。自古希腊

以来,欧美诗学便认定悲剧高于喜剧。跟胡应麟同代的莎士比亚,他的喜剧再好,也没人认为可以匹敌他的

四大悲剧。实际上,“悲剧高于喜剧”是东西方文艺的共同预设。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从未进入候选名单。三诗的悲剧强度,依然呈现出杜甫〉崔颖〉王维的排序。

《登高》前两联有宇宙的宏伟,后两联有个体的悲怆,两相叠加,个人的悲怆遂有了宇宙尺度的重量,

其他诗跟它比都显得分量太轻,远不如《登高》“气象雄盖宇宙”,遂被淘汰。

(摘编自杨志《“古今七律第一”神话及其心理根源》)

材料二:

萧涤非在《杜诗选注》中这样评《登高》:“虽是一首悲歌,却是拔山扛鼎似的悲剧。”

这里的悲剧是一种美学范畴,它的客观基础是人的苦难和死亡,是把个体人生的痛苦和毁灭演示给人

看。但悲剧绝不等同于悲哀、悲惨或者不幸,也不是所有人的苦难都具有悲剧之美,悲剧和崇高常常是形影

相随的,它要求表现出崇高的因素。

首先,悲剧人物必须具有一定的伟大或正面的品格和素质。杜甫无疑是符合这个条件的。他有崇高的政

治理想,忠贞的信念和伟大的人文关怀等,他始终积极的入世直面惨淡人生,都足以说明这是一个高尚的灵

魂。所以诗中所写的虽然是个人的不幸,却依然有悲剧的震撼力。

其次,悲剧人物的不幸痛苦必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必然性。造成杜甫不幸的原因有多种,但安

史之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这场持续八年的灾难使强大的唐帝国走向衰落。残酷的战争使人民经历了太

多的苦难,这样杜甫的不幸便不仅仅存于“私人生活”的狭小领域,在其个人悲剧的后面有着社会性的现

象,这样的悲剧是接近崇高的。

崇高使诗的境界更为阔大,悲剧使其情感更加深挚,这正是本诗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激赏的原因。

(摘编自郭杨波、周涛《崇高与悲剧之美——杜甫〈登高〉赏析》)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代探讨“唐人七律第一”的问题,杜甫的《登高》成了一个焦点,此诗也因此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

度。

B.胡应麟把《登高》从“唐人七言律第一”拔高到“古今七律第一”,因为没人能提出更有力的竞争诗

作。

C.胡震亨和许学夷对《黄鹤楼》的态度不太相同,但就其被淘汰,他们的看法却一致,就是不合七律体

式。

D.《登高》能登顶七律有其深刻的根源,两则材料都从悲剧的美学范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角度新颖独

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人评《登高》”一篇之内,句句皆奇;一句之内,字字皆奇",评价意见都出奇一致,说明“古今

七律第一”名副其实。

B.严羽虽然频繁赞颂杜甫,但在“唐人七律第一”上却不提杜诗,大概与他“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

迹可求”的诗学趣味不符。

C.“悲剧高于喜剧”是东西方文艺创作的共识,《黄鹤楼》虽然具有强烈的悲怆色彩,但其强度不及《登

高》,这也是两诗的差异。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气呵成,。三联对仗,绝无重复,被誉为“老杜第一快诗”,但因为诗中有轻

快的喜感,未进入候选名单。

3.下列选项,最能支撑《登高》被评为“古今七律第一”的一项是()

A.王世贞:“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斤两不足)。”

B.施蛰存:“杜甫作此联(“无边落木”两句),肯定是先有下句而后凑配上句的。”

C.胡应麟:“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

D.施补华:“起处‘鸟飞回’三字亦勉强属对,无意味。”

4.下列选项中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悲剧和崇高形影相随,因此苦难才具有悲剧之美,萧涤非对《登高》的评价首先强调其“悲歌”就基

于此。

B.文中对悲剧内涵的阐述,与鲁迅对悲剧一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揭示有着较大的

差别。

C.杜甫的老病孤愁不是个人的,具有社会历史的必然性,读此诗我们会受到心灵的震撼,不是居高临下

的怜悯。

D.杜甫有崇高政治理想,忠贞的信念和伟大的人文关怀,杜诗虽然都表现他个人的不幸,但都具有悲

剧之美。

5.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登高》被评为“古今七律第一”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小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失踪在1947

胡炎

①1947年一个阕寂的秋夜,大耳朵独自踩着霜白的月光向村外走去。在村头的老槐树下,他回过头望

了望家的方向。

②望不到家,那三间瓦房同所有的村舍都淹没在了诡谪的月光里。不远处一只疤痢狗用特有的破锣音

梦吃似的叫了两声,丝毫没有惊扰每一扇窗里酣沉的呼吸。大耳朵激灵了一下,便接着向前走去,越过田

垄,穿过丛密的小树林,爬上了斗折蛇行的山道。月光冰凉,照着他脸上缓缓淌下的泪水……

③多年后,大耳朵秋夜出走的情景依旧萦回在柳眉儿的梦里。她确信那天晚上大耳朵是含泪离开的,

他在无边无际的夜色中不停地回头,就像一场身不由己的梦游。他被月光裹挟,走向了未知的远方。

④在此后的时光中,柳眉儿常想:我的大耳朵到底去哪儿了呢?

⑤这个疑问贯穿了她的一生,成为她后半生苦苦寻找的谜底。她向全村的人打听,没有一个人知道大

耳朵的下落。她甚至在恍惚中问过那只疤痢狗,她说:“狗啊,大耳朵平日里待你多好,怕你饿着,省下

半块馍都尽着你吃。你和大耳朵最亲,一定知道他去哪儿了对吧?”听不懂人话的疤痢狗只是无精打采地

吠了两声,便趴在墙根下打盹去了。后来,她几乎把能走到的地方全部走过了一遍,这样就几乎走完了她

的一生。

⑥她曾无数次在梦中遇见她的大耳朵。即使在她老态龙钟的时候,梦里的大耳朵依旧是年轻时的样

子。曜,他可真帅,高挑个,宽肩细腰,鼻直口阔,尤其那两只威风凛凛的大耳朵,被日光映得赤红剔

透。他就那么坐在大槐树下,手捧着一片树叶,吹奏着不知名的小调儿。她搦着碎步追上去,嘴里叫着:

“大耳朵,你这个冤家啊……”但是,辽阔的夜色铺天盖地降下来,大耳朵在冰凉的月光中转眼便不见

了,只有那条骨瘦如柴的疤痢狗匍匐在老槐树下,吐着暗红色的舌头,可怜巴巴地望着她。

⑦柳眉儿和儿子盼归出现在潘教授的家中,是在1992年的夏天。那时潘教授正坐在阳台上,翻阅着

一叠厚厚的资料。他没有想到家里会突然出现两个不速之客。67岁的柳眉儿看上去像一个极度衰弱的耄耋

老人,被盼归搀扶着,颤颤巍巍地来到了潘教授的面前。还没等潘教授开口,柳眉儿就双手合十说:“教

授,求你帮我找个人吧!”

⑧在这个^热的夏日,党史专家潘教授和柳眉儿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交谈。到了后来,潘教授竟然落

泪了。当然,年逾八旬的潘教授本身就是一个爱动感情的人。

⑨潘教授问了很多问题,没有发现任何线索。他总觉得有什么细节被忽略了:“把你找过的地方都给

我说一说,越详细越好。”柳眉儿如数家珍,县里、市里、省里的民政部门都去过了,亲戚邻居、田间地

头、荒村古道、陵园墓地……能找的地方全找了;哪里也没有大耳朵的踪迹,倒是有一些捕风捉影的传

言,在大耳朵出走后的几年里传得沸沸扬扬。

⑩“都是些什么传言?”潘教授扶了下老花镜,问。柳眉儿突然陷入了沉默,仿佛那些传言还像毒蜂

一样在她的生命里飞舞。一直低头不语的盼归搓了搓手,替母亲接过潘教授的问话:“父亲失踪后,有人

说他当了土匪;有人说他八成是到蒋介石的队伍里当了兵,成了俘虏……至于是死是活,没人能说得

清。”

⑪“这不是没可能。”潘教授拧着眉头,沉思一会儿说。“不!”柳眉儿突然愤怒了,她站起来,枯

瘪的两腮剧烈地痉挛着,“大耳朵是个好人,他怎么会去当土匪……”潘教授对柳眉儿如此激烈的反应始

料未及,他有些尴尬,一时不知所措。呆愣了一刻,赔着笑说:“别激动,大妹子,坐下慢慢说。”

⑫柳眉儿不坐,全身都在战栗。她瞪着潘教授,好像这个她费尽千辛万苦打听到的“活菩萨”突然间

成了她的敌人。他怎么可以随口胡说呢?他不老是宣称“不能让烈士的鲜血白流”吗?大耳朵就算当兵,

那也一定是共产党的兵,一定是的。

⑬“你放心,我会尽最大努力去寻找大耳朵。”潘教授说。柳眉儿扬起拐棍,坚决地截断了潘教授的

话:“不用你费心了,他死了!”潘教授哑口无言,他看着柳眉儿转过身,狠狠地捣着拐棍,穿过卧室、

客厅,拉开门走了出去,下台阶的时候,她脚下一绊,差点跌倒在地。盼归急忙扶住她,回头歉疚地看了

一眼潘教授,嘴唇翕动着,却没有说出一个字来。

⑭“他死了!”柳眉儿又厉声说,声音像折断的兵刃,在回旋的楼梯间猛烈跳荡。

⑮死前的头一晚,柳眉儿做了一个很长的梦。这个梦颇为奇怪,什么都看不见,只有各种萦绕不绝的

声音—草叶在脚下扑倒的窸窣声,山路上的砾石滚下山崖的嗒嗒声,无数流星划过天际的尖啸声,还有

一种啜亮而急促的“嘟嘟嘟”的号声……突然,号声戛然而止,柳眉儿突然惊醒!只觉四下寂然,耳边仅

余一个女人忽柔忽怒的争吵声:“他活着----他死了----他活着----他死了----他活着!他活着!他活

着……”柳眉儿觉得,这声音就是她的一生。

⑯f见在,大耳朵可以告诉柳眉儿真相了,因为他们已经处于同一个世界。大耳朵出走是为了“干大

事”,后来他在半路上遇到了战争,遇到了共产党部队,他在战斗中牺牲,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喋血疆场。

但他参军完全是个意外,既没告诉村里,也没通过区上,县里自然更不可能有他的档案。但他最终还是沉

默了,柳眉儿太累了,真的太累了,还是让她好好睡去吧,忘掉一切,包括大耳朵。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47年,柳眉儿眼见大耳朵在一个秋夜出走,但他一直没有归来,于是柳眉儿余生都在寻夫。

B.“疤痢狗”见过柳眉儿寻夫的身影,也许还见证了大耳朵的出走,但动物不能言语,这强化了柳眉儿的

悲剧。

C.“你这个冤家啊”一句似恨实爱,有苦恼也有欢喜,又蕴含自己多年寻人无果的无限委屈,情感丰富。

D.小说后半部分提到柳眉儿时不再用“她”,而是反复强调姓名,营造出一种相对的疏离感,使叙述更

为客观。

7.关于文中潘教授与柳眉儿母子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教授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落泪既有对柳眉儿遭遇的同情,也有对柳眉儿几十年坚持寻夫的感动。

B.“仿佛那些传言还像毒蜂一样在她的生命里飞舞”比喻恰切,生动形象地写出传言对柳眉儿伤害之大。

C.潘教授身为党史专家,致力于还原历史真相,因此他会全程不顾柳眉儿的反应,直言那些传言的合理

性。

D.柳眉儿“全身都在战栗”,既表现出对潘教授肯定传言可能性的愤怒,也隐含着对传言可能成真的恐

惧。

8.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生活中未能满足的欲望。请结合这句话

分析小说中柳眉儿的梦境。

9.小说中写“他活着一一他死了一一他活着一一他死了一一他活着!他活着!他活着……”的争吵声,有

什么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永和九年,岁在娶不,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

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与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

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

矣。”岂不痛哉!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

上谓侍臣日:“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劳于寤寐。此僧耆

年,又无所用。若为得一智略之士,以设谋计取之,必获。”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

翼者,梁元帝之曾孙,今贯魏州莘县。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召见翼。翼奏

日:“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

随商人船下,至于越州。又衣黄衫,日暮入寺,巡廊观壁画。过辨才①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

日:“何处檀越②?”翼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

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甚相得。乃曰:“白头如新,倾

盖若旧,今后无形迹也。”便留夜宿,设缸面药酒、茶果等。江东云缸面,犹河北称瓮头,谓初熟酒也。

酣乐之后,请各赋诗。彼此讽咏,恨相知之晚,如是者数次,于是诗酒为务,僧俗混然。

遂经§为,因谈论翰墨,翼目:“弟子-先世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辨才

欣然日:“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辨才。辨才熟详之,目:“是则是矣,然未佳

善也。贫僧有一真迹,颇是殊常。”翼目:“何帖?”辨才日:“《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

真迹岂在?必是口的与。伪作耳!”辨才日:“禅师临亡之际,亲付于吾。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及翼

到,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藕③,目:“果是响拓书也。”纷竟不定。自示翼之后,

更不复安于梁槛,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辨才出

赴邑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遣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

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翼便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摘自何延之《兰亭记》)

【注】①辨才:辨才禅师。②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之信众。③

素耻丝的结,引申指缺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弟子A先世B皆传C二王D楷书法E弟子自幼来F耽玩G今亦有数帖H自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癸丑:干支纪年法。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表示年的次序。

B.“夫人之相与”中的“之”字,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和《种树郭橐驼传》中“能顺

木之天”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C.旬朔:旬,十日为一旬;朔,农历每月初一。旬朔,十天或者一个月,泛指不长的时日。

D.响拓: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法书墨迹因年代久远,纸色沉暗,字迹难辨,故在模制时,须向光照

明,以纸覆帖(常用油纸、蜡纸),勾勒其原字笔画,再以墨笔填充,故而又称“影书”“影覆”。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名士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的思考。文章融叙事、写

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语言清畅精警,富有哲理。

B.选文(一)中“乐”字维住《兰亭集序》前半部分,是对雅集的概括,也为下文“岂不痛哉”蓄势。

C.唐太宗为了得到《兰亭》帖,答应了萧翼的请求,将王羲之、王献之的三四份杂帖送给了他。

D.何延之《兰亭记》叙述是书法史上的大事,描述了萧翼入寺寻机得到《兰亭》帖的故事,将萧翼的

狡黠写得十分舒展生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

14.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耀灵(太阳)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

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与选文(一)王羲之的情感有共通之处,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蜀相》首联用设问表达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而本诗则直接从追忆史实写起。

B.本诗首联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历史,颔联中的“鱼”指刘备,“龙”则指诸葛亮。

C.本诗中的“先生”与《蜀相》中的“丞相”“老臣”都是诗人对诸葛亮的敬称。

D.本诗和《蜀相》都以咏怀诸葛亮为题材,通过描绘景物、记叙历史来抒发情感。

16.《咏史》和《蜀相》都以“泪沾襟”结尾,泪水中所寄托的情感有同也有异。请结合两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步余马于兰皋兮,o(《离骚》)

(2)千骑拥高牙,,吟赏烟霞。(《望海潮》)

(3),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扬州慢》)

(4),举杯断绝歌《路难》。(《拟行路难(其四)》)

(5),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6),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井盖成了"景点”。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

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的目的,让人眼前一亮。近些年类似的新闻o2014年

11月,云南民族大学雨花校区内,数十个井盖上都被画上了憨态可掬的动物图画。2017年8月,济南某

社区居民发现,小区内多处井盖一改往日旧貌,“灰头土脸”的表面出现的彩绘“萌宠”。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一个让人''生

活得更好”的城市,()«所以,人们在感喟现代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吐槽钢筋水泥

构筑的城市丛林,不能满足“心和远方”。而长期以来,“科学”在某种程度上是脱离大众认知范围的,

一些复杂的物理公式对于普通大众而言,颇有些的神秘意味。

专业人员参与筛选科普知识点,然后再找专业的人员彩绘表现知识点,使得物理公式变得形象生动起

来,还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关注,可以说是o组织严密、细心琢磨、精心凸显,用艺术的表现

形式传播科学,“最有学问的井盖”不仅凸显了主办单位趣味科普的信心,更折射出其难能可贵的有效科

普智慧。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的目的,让

人眼前一亮。

B.物理所的几个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目的的做

法,让人眼前一亮。

C.几个物理所的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实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的目标,让

人眼前一亮。

D.物理所的几个专家把物理学公式通过井盖彩绘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宣传科普物理知识目的的做

法,让人眼前一亮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更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B.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既要满足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