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中学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时间:2024年5月30日上午9:00-11:30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
释。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
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
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
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4"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
解释。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
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
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
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大陆原本是连
在一起的。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
似。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
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
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
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
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幔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赫斯也承认,这个
理论一开始只是猜想,并且与现有的理论相悖。但它确实是可以从现有知识中推断出来的最合理的理论。
赫斯的理论为魏格纳的观察提供了一种解释,也解释了不断出现的惊人的异常——根据现有理论不能
得到满意解释的数据——比如岩石的磁性定向。人们发现,玄武岩(由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岩石)包含磁铁
矿,而正如这个名字所显示的,其行为模式让人感到它像是由小指南针所构成的。在玄武岩温度很高、尚
未凝固之前,它们总是指向北极。基于一些尚未被理解的原因,每隔几百万年,北极和南极就调转方向,
先前指向北极的指南针,将会在调转之后指向南极。因此,玄武岩中的磁铁矿可以揭示它凝固时极点的位
置。
此外,磁铁矿的定向不仅是水平的,也是垂直的。当它们凝固的时候,玄武岩越是接近极点,磁铁矿
的“指南针”的定向就越垂直,不管是接近北极还是南极,在赫斯发表其学说的那个年代,地磁数据存在
异常。大量的地磁数据表明,相较于它们现在的位置,接近于赤道的岩石是在更为接近极点的地方形成
的。因为大陆运动的理论尚未被接受,所以对于这些观察缺乏适当的解释。
不过,赫斯的理论还是展示了一个成功的新理论模型的重要特点:(1)它应该能对现有信息提供更全
面的解释,包含对目前尚不能理解的现象的解释;(2)它应该能够提出新的、可以被测试的预测。赫斯的
理论成功地实现了这两点。美国《地质服务》上的一篇文章对此总结道:“1962年,赫斯明确地意识到仍
然缺乏坚实的证据来证实他的假说,因此无法说服虽然倾向于接受但是仍然存有怀疑的人。然而一年之
后,范恩•马修斯对于海底磁条带的解释,以及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其他的海洋勘测,最终提供了证据来证
实赫斯关于海底扩张的模型。之后的年代测定研究表明,离洋中脊地壳越远的海底存在的时间就越长,赫
斯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最后,更完善的地震数据证实了赫斯的假说。他关于海底扩张以及洋中脊
的基本观点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还应该指出,赫斯的理论不仅符合新的数据,而且还展现了巨大的解释力。板块构造理论对地震、山
脉形成以及火山现象都提出了新的解释。这样的理论是富有成果的,即一个理论具有支持很多研究的潜在
能力,以及提供大范围内的解释性洞见的能力。
(摘编自莎伦•白琳等《权衡:批判性思维的探究与应用》,仲海霞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讲述了推测天花板上水印由来的过程,用有生活气息的例子引出对科学研究推理过程的探
讨。
B.赫斯基于洋中脊在延伸这一发现,完善了板块漂移理论,解释了魏格纳的观察和岩石磁性定向的问
题。
C.玄武岩的磁性定向既可以揭示它凝固时极点的位置,也可用于测定其现在所在地与极点之间的距离。
D.赫斯通过推理提出了海底扩张模型,之后的海洋勘测、年代测定研究和地震数据不断证实了这一理
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便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持,仅根据当时已有知识所能做出的推断而言,赫斯的板块构造理论依旧是最
合理的理论。
B.赫斯理论改变了板块漂移学说长期不被接受的处境,可见科学发展主要得益于提出与当时的技术及
观念相符的解释模型。
C.赫斯的海底扩张理论很快得到了一系列科学测量数据的支持,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他理论的价
值,而且愿意进一步探索。
D.诸多科学事实支持了板块构造理论,而该理论又为地震、山脉形成等现象提供了新解释,可见假说与
发现的互动促进了科学发展。
3.下列对相关理论的描述,最符合文中成功的新理论模型特点的一项是()
A.量子力学改变了人们对微观世界中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并预言了新的物理现象。
B.哈雷运用牛顿定律准确预测了1759年的彗星再现,为牛顿定律的可信性提供巨大支持。
C.经营者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评估消费者心理需求的级别,据此开发和推销产品。
D.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差序格局”这一理论模型,有力地解释了中国乡土社会的人伦关系。
4.梳理文中板块漂移理论的发展过程,填写下图中空缺部分的内容。
大陆对应边缘的
岩石、化石相似
前期地质学家魏格纳
与当时观念不一致与当时理论不符
质疑:纯粹是推测
②_________________缺乏明确数据
5.以下是对屠呦呦团队青蒿素研究历程的简述请结合上文分析这一历程所体现的科学研究路径
20世纪50年代,疟疾重新肆虐。屠呦呦团队受命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团队
收集、挑选方药,测试提取物效果,发现青蒿提取物有一定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
献记录相悖。查阅大量文献后,团队发现加热提取的方式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于是改为低温提取,效
果得到提升。之后成功从青蒿中分离提纯出青蒿素,并将其转化为药物,该药疗效明确。团队进一步研发
双氢青蒿素,使疗效提高近十倍,且病人复发率低。双氢青蒿素也被发展成新的药物,尝试用于治疗其他
疾病。
【答案】LC2.B3,A
4.①观察地图进行猜测;
②不能解释板块如何漂移;
③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幔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5.①基于假说,进行验证,设想中草药中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通过收集、挑选方药,逐一验证,锁定
青蒿提取物。
②完善假说,改变青蒿的提取方式,分离提纯得到青蒿素,并研发双氢青蒿素,提升疗效。
③发展假说,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用于治疗其他的疾病。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也可用于测定其现在所在地与极点之间的距离”错误,结合“当它们凝固的时候,玄武岩越是接近极
点,磁铁矿的‘指南针’的定向就越垂直,不管是接近北极还是南极”可知,可用于推断它凝固时所在地
与极点之间距离的远近。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可见科学发展主要得益于提出与当时的技术及观念相符的解释模型”错误。结合“拥有可接受的解释
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可知,科学理论的被接受得益于提出与当时的技术及观念相符的解
释模型,而不是“科学发展”。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成功的新理论模型不但能够对现有现象进行解释,还需能提出新的预测。本项最符合,其它三项没有提
出新的预测,不符合。
故选A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处,结合“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太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可知,
观察地图进行猜测;
②处,结合“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
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可知,不能解释板块如何漂移;
③处,结合“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幔缓慢
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可知,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幔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①结合“屠呦呦团队受命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团队收集、挑选方药,测试提取物
效果,发现青蒿提取物有一定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可知,基于假
说,进行验证,设想中草药中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通过收集、挑选方药,逐一验证,锁定青蒿提取
物。
②结合“查阅大量文献后,团队发现加热提取的方式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于是改为低温提取,效果得
到提升。之后成功从青蒿中分离提纯出青蒿素,并将其转化为药物,该药疗效明确。团队进一步研发双氢
青蒿素,使疗效提高近十倍,且病人复发率低”可知,完善假说,完善假说,改变青蒿的提取方式,分离
提纯得到青蒿素,并研发双氢青蒿素,提升疗效。
③结合“双氢青蒿素也被发展成新的药物,尝试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可知,发展假说,将双氢青蒿素发展
成新的药物用于治疗其他的疾病。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窗台上的桅子花
蒋静波
下课铃一响,周老师就捧起书本,低着头,匆匆走出教室。许多双亮晶晶的眼睛尾随着周老师挟着冷
风的身影,露出迷惘的神情。
在全镇,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好得出了名。我们爱周老师,当然包括爱她上的课,爱她讲的话,爱她发
出的笑。可是,这些日子,周老师不知怎么了,常常奔拉着脑袋,不爱说笑,仿佛一朵脱了水的鲜花。
昨天下课时,我怯怯地去叫她:“周老师,一起去跳绳好吗?”她摇摇头。以往这个时候,周老师早
就主动融入我们的队伍,与我们一起踢琏子,跳橡皮筋,玩石头剪刀布,或者唱一首刚学会的新歌,讲一
个有趣的故事。一阵阵笑声在学校的空中飘来荡去。好多同学不是忘了上厕所,就是没时间上厕所,有两
位同学为此还请假上厕所。后来,周老师规定,一下课,每个同学必须先上厕所。
我们几个班干部凑在一起,讨论这件大事。对周老师的猜测很多:生病啦,要调走啦,与人吵架啦,
等等。亚珠说:“周老师的窗台上,没有花了。”
这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周老师的寝室,就在我们教室的楼上。站在教室外,一抬头,就能望见周老师
寝室的窗台。这个学期以来,窗台上经常出现火红的月季花。我上去观察过,很奇怪,这些月季花有很多
密密麻麻的刺,与我家院子里的月季花不同。后来我才知道,周老师窗台上的花叫玫瑰花,邻居小芹姑姑
的男朋友就给她送过这样的花。
有一次,在学校门口,我看见一位穿着红衬衣的姑娘跳上一辆红色的摩托车。摩托车哒哒哒一响,飞
也似的开走了。机耕路上扬起一片灰尘,像是谁扔了一颗烟幕弹。好一会儿,我才回过神来,那姑娘原来
是我们的周老师。周老师平常喜欢穿素洁的衣服,白衬衫、白裙子、白毛衣,现在突然换上了红衣服,一
下子还真认不出来了。当然,周老师无论穿什么,都是最美丽的。
很快,爹爹证实了这个消息。周老师的男朋友在城里,有个好工作,据说想把周老师调到城里的其他
单位去。
我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如果周老师调走了,谁来教我们?我们爱周老师,就像、就像……爱自
己的妈妈。如果让我们换掉自己的妈妈,谁能不伤心呢?
回家后,我向爹爹打听:“周老师与男朋友不好了?”
爹爹说:“这很正常,谈得来就相处,谈不来就分开。咦,你不好好学习,打听老师的八卦干什
么?”
我嘻嘻笑了。爹爹瞪我一眼。我飞奔出去找亚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不过,也得想个办法,让周
老师高兴起来。
一天放学后,我和亚珠潜伏在教室里,看到周老师走出学校,我们溜进周老师的寝室,抓起床上的一
条裙子,来到小河边。亚珠洗裙子,我望风。洗好后,我们将裙子晾在寝室的过道上。我们想象着,周老
师看到晾出的裙子,不知会露出怎样惊讶的神情。以后的几天,我们还洗了周老师的一件衬衣,一条长
裤。直到最后,我们在寝室里找不到任何一件衣服为止。
望着周老师窗台上的那只空花瓶,我突然想到了桅子花。初夏,正是桅子花盛开的季节。洁白的花
瓣,嫩黄的花蕊,配上绿色的叶子,素净而美丽。更重要的是,桅子花很香,比桂花、茉莉花都要香,很
远就可闻到。
这天,我和亚珠从山上采来一大捧桅子花,跑到学校,天已暗了。第二天早上,周老师带着好闻的桅
子花香,走进了教室。我发现,她微笑了好几次。我和亚珠相视一笑。
许多同学知道了这个秘密,都说也想去采槌子花。我排了值日表,两人一组,每隔两天,轮流上山。
周老师窗台上的桅子花,从5月一直开到6月。
爹爹说:“你们的周老师说,她的窗台上天天开着桅子花。”
“她一定很开心吧?”
“当然啰,她还很自傲。”爹爹盯着我,莫名其妙地笑着,像在寻找什么秘密。
我快乐得用脚在桌底下打起了拍子。
第二天,周老师捧着一只白瓷盆,走进教室。花盆里长着一株植物,一尺来长,顶着几片嫩嫩的绿
叶。周老师将它放在讲台上,向我们深深鞠了一躬,说:“山上的桅子花快要谢了,从今天起,我宣布,
你们的值日活动取消了。看,我把桅子花插活了,它会永远开在我的窗台上。”
,,哗哗哗",我们一起拍起手来。我把手掌都拍疼了。
下课了,周老师拿起教室角落处的一根长绳,走到教室外,婵掉上面的灰尘,大声说:“谁跟我一起
来跳绳?跳一次奖励一块大白兔奶糖。”
全班的同学都聚了过来,谁不想吃大白兔奶糖呀。现在,轮到周老师跳了。穿着白衬衣、绿裙子的周
老师,多像一朵跳动的桅子花呀。
晚上,我突然冒出一句:“这下子,周老师不会走了。”
爹爹问:“怎么,你那么肯定?”
(摘自《小小说选刊》2023年第4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时喜欢穿素洁衣服的周老师,突然穿上了红衣服,沉浸在爱的幸福中,衣服颜色的改变暗含周老师
对爱的渴望。
B.同学们给周老师洗衣服、送花,是为了向周老师传递温暖、关爱,让周老师高兴,同学们试图以此挽
留周老师。
C.“我”与同学办成了一件使周老师高兴的事,自认为此事不为大人所知,因此心里暗暗得意,快乐地
“打起了拍子”。
D.小说开头活泼热情的周老师变得“不爱说笑”,是因为自己即将离开孩子们,后来被孩子们感动,最
终选择留下来。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儿童视角叙事,语言浅易、简洁,写出了孩子世界的纯真美好和师生之间的真挚情感。
B.“仿佛一朵脱了水的鲜花”写出了周老师的不快乐,以此作为故事的开端,引出了后文相关情节。
C.“像是谁扔了一颗烟幕弹”,把摩托车扬起的灰尘比喻成烟雾弹,写出了机耕路上的灰尘之大。
D.小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故事,节奏自然,用生动的对话和细腻的细节,为读者呈现丰富的场
旦
O
8.请结合文本,说说“我”得出周老师“不会走了”的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9.“花”在小说中是一个重要道具,周老师窗台的花由玫瑰花到桅子花的改变,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
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6.D7.D
8.①周老师“微笑了好几次”,接受了学生送的桅子花,说明她在乎学生的感情;
②一度穿红衣服的周老师又改穿白衣服了,说明她已经下决心留下来了;
③周老师把同学送的桅子花,换成了“永远开放”的桅子花,说明她主意已定;
④周老师又重新与学生一起跳绳,说明她放下了心中的情结。
9.①花的改变推动了情节的改变。小说多次写到花,既有推动情节的作用,也有象征作用。如开篇写窗台
上没有花,暗示故事情节的开端;中间回忆玫瑰花,暗示情节的发展;后面写桅子花,暗示小说达到高
潮,不快乐的周老师又重新快乐起来。
②花的改变立体地展现了人物性格和选择。玫瑰花写出了周老师对爱的渴望和追求;桅子花写出了周老师
的纯洁、质朴、青春之美。周老师对花的选择,写出了她对学生的难以割舍和一名老师对学生的真情。
③花的改变凸显了老师的奉献精神和师生间真挚的感情。文中素净、洁白、芬芳的桅子花,从学生送,到周
老师的接受,写出了师生的双向奔赴的真挚情感;从玫瑰花到桅子花,写出了对周老师的奉献的赞美。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因为自己即将离开孩子们”错误,文中没有明确说明周老师“不爱说笑”的原因是因为即将离开孩子
们。根据原文“周老师的窗台上,没有花了”可知,周老师情绪的变化可能与她的个人感情,与男朋友的
关系有关,可能与她的人生选择有关,而非明确是因为即将离开学生。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故事”错误,小说并非完全按照自然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中间有插
叙,如“有一次,在学校门口……谁能不伤心呢?”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概括文章情节能力。
根据原文“第二天早上,周老师带着好闻的桅子花香,走进了教室。我发现,她微笑了好几次”可知,当
学生们将桅子花放在周老师窗台上后,周老师走进教室时明显表现出了情绪的好转,并“微笑了好几
次”。这一细节表明,周老师已经感受到了学生们的关心和爱护。她在乎学生们的感情,也愿意回应他们
的善意,这表明她的心态开始积极转变。
根据原文“我看见一位穿着红衬衣的姑娘跳上一辆红色的摩托车。摩托车哒哒哒一响”可知,周老师一度
穿上了红衣服,这象征着她在恋爱中的一种改变与热情。根据原文“穿着白衬衣、绿裙子的周老师,多像
一朵跳动的桅子花呀”可知,周老师又恢复了她一贯喜欢的白衣服风格,这一变化暗示她已经从感情波折
中走出,并且决定放弃调走的念头,重新回归到她熟悉的状态和生活方式。这表明周老师已经下定决心留
在学生们身边,继续履行作为教师的职责。
根据原文“从今天起,我宣布,你们的值日活动取消了。看,我把桅子花插活了,它会永远开在我的窗台
上”可知,周老师用一只白瓷盆种植了一株桅子花,并告诉学生们,这株桅子花将“永远开在我的窗台
上”。这一象征性的行为,表明她不再打算离开。她选择用永远开放的桅子花代替学生们定期送的桅子
花,这不仅是为了方便,也是表达了她决定长期留在这里的坚定决心。这一举动明确传达出她的决定一
她已经做出了不会离开学生们的选择。
根据原文“下课了,周老师拿起教室角落处的一根长绳,走到教室外,撞掉上面的灰尘,大声说:'谁跟
我一起来跳绳?跳一次奖励一块大白兔奶糖。'”可知,周老师又像曾经一样和大家一起去跳绳,“主动
融入我们的队伍”,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她不再彷徨,不再伤心,放下了曾经的心结。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情节上,根据原文“周老师的窗台上,没有花了”可知,小说一开始提到周老师的窗台上没有花,这暗示
了故事情节的开端,即周老师情感上遇到挫折,心情低落。这一情节的设定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基
础,吸引读者去探究周老师情绪变化的原因。中间部分提到玫瑰花,这种象征爱情的花曾出现在周老师的
窗台上,暗示她曾沉浸在恋爱中,对爱情充满渴望和追求。然而,玫瑰花的消失预示着她的感情出现了问
题,导致她情绪低落。这个情节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引发了学生们对周老师情感变化的关注和关心。当
学生们开始为周老师采桅子花时,情节进入高潮。桅子花的出现不仅象征着学生们纯洁无私的关爱,也标
志着周老师情绪的恢复。当周老师把桅子花插活,并决定让桅子花永远开在窗台上时,故事达到了情感上
的高潮。这一情节转折使得小说的主题得以深化,突出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
人物上,玫瑰花象征着周老师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小说通过玫瑰花的出现和消失,揭示了周老师在情感
上经历的波折。她曾因爱情而焕发光彩,甚至改变了自己一贯素雅的穿衣风格,这一细节展现了她内心对
美好爱情的向往。桅子花象征着纯洁、质朴和青春之美,与周老师本身的性格相契合。学生们送来的桅
子花,既象征着他们对老师的关爱,也反映了周老师内心的质朴和纯真。当周老师选择将桅子花插活并长
期摆放在窗台上,这一行为展现了她内心对学生的难以割舍,以及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真挚的情感和责任
感。她最终选择接受学生们送的桅子花,这表明她决定留在孩子们身边,继续承担教师的责任,这一选择
展现了她性格中的坚韧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主旨上,桅子花象征着学生对老师的爱与关心,从学生送花到周老师接受花,再到她主动插活桅子花,这
一过程中体现了师生情感的双向互动。学生们通过送花表达了对老师的关爱,而周老师的接受则显示了她
对学生情感的回应和认同。从玫瑰花到桅子花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周老师情感上的转变,也凸显了她作
为教师的奉献精神。她放下个人的情感波折,重新投入到对学生的关爱中,并通过实际行动(如跳绳和发
奶糖等)表达对学生的爱。这一细节不仅赞美了周老师的奉献精神,也进一步深化了师生间的真挚感情。
最终,桅子花“永远开在窗台上”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植物的生长,更是师生情感的永恒象征。周老师
选择了留在学生身边,继续履行教师的职责,这一选择体现了她对学生的深厚感情和教育事业的坚定承
诺。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吴人入楚昭王出奔济于成臼见蓝尹亶戴其孥。王日:“载予。”对目:“自先王莫坠其国,当君而亡
之,君之过也。”遂去王。王归,又求见,王欲执之,子西日:“请听其辞,夫其有故。”王使谓之日:
“成臼之役,而弃不毅,今而敢来,何也?"对目:“昔尹囊瓦唯长旧怨,以败于柏举,故君及此。今又
效之,无乃不可乎?臣避于成臼,以儆君也,庶,援而更乎?今之敢见,观君之德也,口:庶忆惧而举前恶
乎?君若不鉴而长之,君实有国而不爱,臣何有于死?"子西日:“使复其位,以无忘前败。”王?见
之。
昭王奔哪,邮公之弟怀将弑王,邨公辛止之。怀曰:“平王①杀吾父,在国则君,在外则仇也。见仇
弗杀,非人也。"那公曰:“夫事君者,苟君之,尊卑一也。下虐上为弑,上虐下为讨,而况君乎!君而
讨臣,何仇之为?若皆仇君,则何上下之有乎?”怀弗听,日:“吾思父,不能顾矣。”邮公以王奔随。
王归而赏及邺、怀,子西谏日:“君有二臣,或可赏也,或可戮也。君王均之,群臣惧矣。"王曰:“夫
子旗②”之二子耶?吾知之矣。或礼于君,或礼于父,均之,不亦可乎!”
(节选自《国语•楚语》,有删改)
材料二: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反矣,何患无君。”父老目:“有君如是
其贤也!”旭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楚昭王之争年,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
日。周太史日:“其当王身乎?若禁③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日:“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
益?不毂不有大过,天其天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禁。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
也宜哉。”
(摘自《容斋随笔》)
【注】①平王:楚昭王的父亲。②子旗:斗成然的字,为那公及其弟的父亲。③崇(ymg):古代一种
对于水灾和旱灾的祭祀。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吴人入楚A昭王出B奔C济D于成臼E见F蓝尹亶G载H其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鉴,指以……为鉴,与“舞幽壑之潜蛟”(《赤壁赋》)中的“舞”用法不同。
B.乃,文中指于是,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中的“乃”意思相同。
C.相与,文中指共同,与“夫人之相与”(《兰亭集序》)中的“相与”意思不同。
D.季,可表示排行最后的,也可指一个朝代的末了,文中的“季年”即为末年。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蓝尹亶之前拒载楚昭王渡河,后来又在他回国后冒死谒见,目的在于劝谏楚昭王吸取教训,不要重蹈
囊瓦助长过去的怨恨而被打败的覆辙。
B.子西沉着冷静,在楚昭王想逮捕前来求见的蓝尹曹时,他劝楚昭王不要因过去的事情而意气用事,并
在弄清原委后又建议让蓝尹亶官复原职。
C.哪公兄弟的“忠孝”观念不同,员B公主张以“忠君”为要,认为不能以下犯上;而其弟斗怀则把“孝
亲”摆在首位,认为不报父仇枉为人。
D.楚昭王曾被吴王阖庐打得狼狈出逃,楚国也惨遭灭国,但他深得民心,百姓认为他很贤明,跟随他逃
到秦国寻求帮助,楚昭王最终得以复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又效之,无乃不可乎?臣避于成臼,以儆君也,庶惨而更乎?
(2)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毂不有大过,天其天诸?
14.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楚昭王奉行“大道”体现在何处。
【答案】10.ACE
11.B12.D
13.(1)如今您又效仿他,恐怕不行吧?我在成臼避开,是为了告诫您,或许您会悔改吧?
(2)(为了)消除腹中和心里的疾病,而把它放到大腿和胳膊上,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我没有大的过错,上
天为什么要摧折我呢?
14.①宽仁对待臣子,不与冒犯过自己的蓝尹亶计较;
②对因孝敬父亲而无礼于自己的哪公之弟给予同样的赏赐。
③勇于担当,不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推卸给他人。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吴国人攻入楚国,楚昭王出逃,在成臼渡河时见到蓝尹亶,昭王让蓝尹亶用船载上自己及家眷。
“吴人入楚”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故A处断开;
“昭王出奔”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故C处断开;
“济于成臼”,状语后置句,“济”是谓语动词,“于成臼”是后置状语,故E处断开。
故选ACE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以……为鉴”的意思,属于意动用法/“舞”是“使……起舞”,是使动用法。句意:希望您
能够想到过去的错误而引以为戒呢?/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
B.不正确。于是/竟然。句意:昭王于是接见了他。/现在他们的才智竟然反而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
C.正确。共同、一起/相处、相交往。句意:一起跟随他。/人与人相交往。
D.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百姓认为他很贤明,跟随他逃到秦国寻求帮助”错,材料二是“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
救”,是百姓中有的人奔走前往秦国号哭请救,并不是百姓跟随楚昭王逃到秦国寻求帮助。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无乃……乎”,固定句式,恐怕……吧;"效”,仿效;“庶”,希望。
(2)“置诸股肱”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诸股肱置”,把它放在大臣身上;“除”,除去;“股
肱",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天”,使……夭折。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中,楚昭王出逃时,蓝尹亶拒载昭王并直言“当君而亡之,君之过也”,后来昭王回国,蓝尹亶
又来求见,昭王起初想抓他,但在子西的劝说下,听了蓝尹亶的解释。蓝尹亶指出昭王不应重蹈尹囊瓦的
覆辙,应吸取教训。最终子西建议“使复其位,以无忘前败”,昭王采纳了这个建议,可见昭王宽仁对待
曾经冒犯过自己的蓝尹亶,没有因个人恩怨而惩罚他。
同样在材料一中,那公之弟怀因平王杀其父,欲在昭王奔哪时弑王,哪公辛阻止了他。后来昭王回国后
赏赐哪公和怀,子西劝谏说有的可赏有的可杀,但昭王认为他们一个礼于君一个礼于父,给予同样的赏
赐。这体现了昭王理解臣子的不同立场,即便对无礼于自己的哪公之弟也能包容。
材料二中,楚昭王之季年,有异常天象,周太史说灾祸可能降临在昭王身上,但可以通过祭祀把灾祸转移
到令尹、司马身上。昭王拒绝了这个提议,认为“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毅不有大过,天其
天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昭王不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推卸给他人,勇于面对可能的灾祸,体现了他
的担当精神。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吴国人攻入楚国,楚昭王出逃,在成臼渡河时见到蓝尹亶,昭王让蓝尹亶用船载上自己及家眷。蓝尹
叠回答说:“自从先王以来没有谁能使国家不灭亡的,正当你在位时国家灭亡了,这是你的过错。”于是
就离开昭王走了。昭王回到楚国后,蓝尹亶又来求见,昭王想要抓住他,子西说:“请听他解释,他这样
做一定有原因。”昭王派人对蓝尹亶说:“成臼那次战役,你抛弃了我,现在却敢来见我,为什么呢?”
蓝尹亶回答说:“从前尹囊瓦只是记着旧日的怨恨,因此在柏举被打败,所以您才落到这个地步。现在您
又仿效他,恐怕不可以吧?我在成臼躲避,是为了警示您,希望您能悔改而有所改变吧?现在我敢于来见
您,是观察您的德行,看您是否能够想到过去的错误而引以为戒呢?您如果不引以为鉴而继续犯错,您确
实拥有国家却不珍惜,我何必吝惜一死呢?“子西说:“让他恢复原来的职位吧,以便让他不要忘记以前
的失败。”昭王于是接见了他。
昭王逃到邨地,邨公的弟弟怀想要杀死昭王,那公辛阻止他。怀说:“平王杀了我的父亲,在国内
他是君主,在国外就是仇人。见到仇人不杀,就不是人。”哪公说:“事奉君主的人,如果君主贤明,无
论尊卑都是一样的。在下的人虐害在上的人叫做弑,在上的人虐害在下的人叫做讨,更何况是君主呢!君
主讨伐臣子,哪里有什么仇恨呢?如果大家都把君主当作仇人,那还有什么上下之分呢?”怀不听,说:
“我思念父亲,顾不上其他了。”邨公带着昭王逃到随国。昭王回国后奖赏邨公和怀,子西劝谏说:“君
主有这两位臣子,有的可以奖赏,有的可以杀掉。君王同等对待他们,群臣就会害怕了。”昭王说:“你
说的是子期的两个儿子吗?我知道了。有的对君主有礼,有的对父亲有礼,同等对待他们,不也是可以的
吗!”
材料二:
楚昭王遭受吴王阖庐的灾祸,国家灭亡出逃,父老乡亲们送行,昭王说:“父老乡亲们回去吧,何必
担心没有君主呢。”父老乡亲们说:“有像您这样贤明的君主啊!”一起跟随他,有的奔走前往秦国,大
声哭号请求救援,最终使国家得以恢复。楚昭王末年,有云彩像众多红色的鸟,夹着太阳飞了三天。周朝
的太史说:“这灾祸应当降临在君王身上吧?如果举行禳灾之祭,可以把灾祸转移到令尹、司马身上。”
昭王说:“除去心腹的疾病,却把它转移到大腿和胳膊上,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我没有大的过错,上天难
道会让我夭折吗?有罪就接受惩罚,又怎么能转移呢?”于是就没有禁止禳灾之祭。孔子说:“楚昭王懂
得大道理啊,他不失去国家是应该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会稽郡楼雪霁
张继①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望霁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飘纱。
帘拢向晚寒风度,睥睨②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注]①张继,字懿孙,湖北襄阳(古属楚地)人。②睥睨:城墙上的短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从落雪写起:昨夜,坐落在江畔的会稽城下了一场雪,洁白的雪花如同飞花一般,美丽轻盈。
B.次句照应诗题,写大雪纷飞中诗人登上城楼远眺,引出颔联的景物描写,“郢客”点明诗人身份。
C.颈联写傍晚时分寒凉的风穿过了郡楼的门窗,但诗人仍旧没有离去,望见夕阳斜挂在城墙上方。
D.尾联写暮色渐浓,诗人望见远处有星星点点的微光隐约闪烁,暮色中的湖山别有一番清秀韵味。
16.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5.B16.①比喻:将积雪比作“玉”“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积雪的颜色和雪景的朦胧之美。
②用典:“夏禹坛”“西施浦”运用典故,既点明欣赏雪景的地点,又使诗歌含蓄典雅。③借景抒情:夏禹
坛前仍堆着白玉一般的积雪,西施浦好像仍飘着一层轻纱,既表达了诗人对江城雪景的赞赏,又表达了对古
人的怀念之情及含蓄深沉的人生况味。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大雪纷飞中诗人登上城楼远眺”错,“霁”指雨后或雪后天色放晴。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颔联意思是,大禹的神坛前仍堆着白玉一般的积雪,西施浦上方好像飘着一层轻纱。
①比喻:颔联巧妙运用比喻,将积雪比作“玉”“纱”,生动地描绘了会稽的雪后景色,突出雪景的洁白
和朦胧,表达了作者对会稽郡的热爱和赞美。
②用典:当年,大禹东行至会稽而崩,葬在会稽。如今,大禹的神坛前的积雪似白玉一般,仿佛是自然为
他献上的贡品,远远望去,便生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当年,西施曾在会稽生活过,以西施命名的小溪上
飘着一层轻纱似的雪雾,让人不禁追忆西施当年的美丽。诗人把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用典抒情,既点
明欣赏雪景的地点,又使诗歌含蓄典雅。
③借景抒情:远眺处,夏禹陵墓之前,分明积雪聚玉,洁美无比,这位治水有功,后东巡狩至会稽而卒
古贤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与尊敬。西施浣纱的水滨似有素绢白纱在眼前晃动,可惜受命于国难之时的绝代佳
人香销玉殒之后,还遭世人非议责难。诗人缘情写景,借景抒情,感情极为复杂难状,集赞叹、仰慕、惋
惜于一体。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
(2)杜甫是一位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在诗中常写泪水,如《登岳阳楼》中的
“”和《蜀相》中的““。
(3)苏轼《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描绘的情形,在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
庭》中也有类似的表述:“,。”
【答案】①.君子喻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凭轩涕泗流④.长使英雄泪满襟⑤.玉鉴
琼田三万顷⑥.着我扁舟一叶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喻”“泗”“襟”“鉴”“着”“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剧烈运动间歇和运动后为什么不能大量喝水?剧烈运动时,身体会大量出汗,口腔内的唾液分泌相对
减少,咽部黏膜干燥,使人强烈地感到口渴。有些人在运动间歇或运动结束后,便不顾一切狂喝一气,这
样不但不能解渴,Ao
因为人体血液中必须含有定量盐分,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过程。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会带走很多盐
分,喝进过多的水,会降低血液中盐的浓度,而且喝进的水很快会变成汗排出体外,①这样又带走了很多
盐分,②损害了人身体中的盐水平衡,③还可能造成血液浓度失调。④而且肌肉不能保持正常活动时,⑤
心脏必须让更多的血液送到运动器官,⑥一次性大量喝水,⑦会使更多的水分进入血液,⑧身体更容易疲
劳,给心脏增加负担。⑨此外,一次性大量喝水还会冲淡胃内的消化液,⑩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经常
如此,容易患慢性肠胃炎。
那么,进行剧烈运动出现口渴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应当明确,最初渴的感觉,主要是由于咽部黏膜干
燥,并不是血液缺水,因此要尽量用意志来克服;实在渴得不行,可以用水漱口或喝入少量的水,最好是
淡盐水。出汗量很大时,应采取B,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
后、O
【答案】18.A处:反而对身体不利
B处:少量多次喝水的方法
19.序号②,修改:把“损害”改为“破坏”。
序号⑤,修改:把“让”改为“把”。
序号⑧,修改:把“给心脏增加负担”调整到“身体更容易疲劳”之前。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根据前文“这样不但不能解渴”可知,此空表转折,开头可填写“反而”,引出后文。再根据后文
“因为”二字承接上文,是对该段内容的原因分析,由“破坏了人身体中的盐水平衡,还可能造成血液浓
度失调”“身体更容易疲劳”“给心脏增加负担”“一次性大量喝水还会冲淡胃内的消化液”可知,运动
以后突然大量喝水,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可填写“反而对身体不利”。
B处,此空应填写喝水的方式方法,根据前文“实在渴得不行,可以用水漱口或喝入少量的水”可概括
出,少量喝水是有效补充“出汗量很大”是的措施,可填写“少量多次喝水的方法”。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序号②,“损害”和“平衡”,搭配不当,可将“损害”修改为“破坏”;
序号⑤,“让”与“送到”搭配不当,可将“让”改为“把”;
序号⑧,“身体更容易疲劳”与“给心脏增加负担”语序不当,“更”表示更进一步,可将两者调换顺
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连老大瘦?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
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要说他的特别处,也有。有两点。碗里不是茶,是酒-----般的白酒,不是
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
有醉的时候。
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①“我的时候”、“他的时
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
“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删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②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
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
To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土
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20.下列句子中的“就是”与文中加点的“就是",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兰孙道:“为了父亲,就是杀身,也说不得,何惜其他!”
B.那个定期匿名捐款的,就是小区保安老李。
C.他是个好同志,就是有一样,常常管不住自己的脾气。
D.时间就是生命,故意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实在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21.画线句①②都使用了反复手法,请分别简析其作用。
22.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没人做这个。”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
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20.B21.①句更直观地表现连老大口头语及说话慢的语言特点。②句强调人们对连万顺的深刻
印象和对连万顺消失的遗憾。
22.①用感叹号和反问句强调现在已无人制作茶干的事实,流露出感慨之意。②用逗号将时间状语“现在”
独立出来,以示强调,暗含今昔对比。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境义的能力。
原句中意思是“正是”,表肯定语气。
A.虽说是,即使是。常与“也”相呼应,表示假设的让步。
B.正是,表肯定语气。
C.犹言不过,只是。表示转折。
D.就好像,正象。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常见的修辞手法效果的能力。
第一句:“的时候”共重复出现了六次,突出连老大的口头语的内容,让人印象深刻。“本来就慢”“就
更慢”的重复,突出连老大说话慢的特点,加深读者印象。
第二句:五个“记得”的重复使用,将五六十岁的人对有关连万顺的事物的熟悉程度具体表现出来,既形
象又深刻。结合上文“连万顺已经没有了",尽管人们印象深刻,但这样的人却不在了,突出表现了人们
对“连万顺己经没有”的无限遗憾之情。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赏析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的异同,首先在找到二者之间的不同,然后具体分析。
原句“谁做这个!”是感叹句,又是反问句,感情强烈,更能强调对现在没有人做茶干的事实,更能表达
出对世事变化的感慨。改句则变为没有更多感情的陈述。
原句“现在,谁做这个”中“现在”单独断开,使状语更加突出,强调了“现在”这一时间阶段,与过往
形成对比,突出了今昔变化。改句则无此效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I中,师生的双向治愈的情感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最好的样子。
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在《越洋情书》中写道:“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唯有你也
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只有“双向奔赴”,我们才能真正抵达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豪雅新乐学合同内容
- 工程类施工合同法条
- 2025年海口货运资格证考试口诀
- 山东能源设施建设合同
- 渔业设施个人承包施工合同
- 节能建筑招投标模板
- 运输合同中装卸义务解析
- 电子信息企业消防管理规章
- 保利影视基地招投标操作指南
- 旅游景点食堂租赁合同
- 2.0MWp屋顶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监理大纲2
- 灌入式复合路面施工指南
- 2023级高数(上)试卷及答案
- 数控车床上下料机械手设计说明书
- 高中数学公开课优质课1.3.0探究与发现“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市一等奖】优质课
- 100KW分布式光伏电站设计方案
- 2010版GMP附录:计算机化系统整体及条款解读(完整精华版)
- 网吧企业章程范本
- 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商业运营项目收益测算模板
- 丙烯储罐毕业设计
-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