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使用与管理指南_第1页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使用与管理指南_第2页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使用与管理指南_第3页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使用与管理指南_第4页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使用与管理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使用与管理指南TOC\o"1-2"\h\u15334第一章:引言 2110551.1系统概述 2155001.2使用目的与意义 397871.2.1使用目的 375591.2.2使用意义 312680第二章:系统安装与配置 37762.1系统要求 3134292.2安装步骤 47882.3配置网络环境 4124012.4软件更新与升级 522239第三章:基本操作与使用 5106133.1登录与退出 5112053.2创建与加入会议 550053.3会议设置 6146533.4会议管理 630090第四章:会议功能与操作 6110684.1视频通话 6128734.2语音通话 7114924.3文档共享 7136274.4聊天与投票 732114第五章:会议记录与存储 8256085.1会议记录功能 825005.2会议记录存储 816755.3会议记录与分享 85874第六章:权限管理 980616.1用户角色与权限 9119806.1.1用户角色定义 9172756.1.2权限类型 9177336.1.3角色与权限的关联 9105836.2用户分组管理 915376.2.1用户组定义 9178736.2.2用户组的创建与修改 9296136.2.3用户组的成员管理 1056686.3权限分配与控制 1037896.3.1权限分配策略 1061686.3.2权限控制实现 10102626.3.3权限控制的最佳实践 109071第七章:数据安全与隐私 10252417.1数据加密 10143127.2数据备份与恢复 11195297.3用户隐私保护 1111308第八章:系统维护与故障处理 12265268.1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12198158.2系统监控与维护 1259878.3故障处理流程 1315447第九章:培训与支持 1397199.1用户培训 13317609.1.1培训内容 13111419.1.2培训方式 1320079.2技术支持 13294359.2.1技术支持范围 14124679.2.2技术支持方式 14153109.3用户手册与在线帮助 14186009.3.1用户手册 14263159.3.2在线帮助 144285第十章: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与其他软件的集成 142010210.1邮件集成 141848910.1.1邮件通知 142051910.1.2邀请与反馈 142834610.1.3会议纪要 152857210.2日程管理集成 15616310.2.1日程同步 15679010.2.2会议提醒 152664810.2.3日程共享 152645110.3其他第三方软件集成 151580410.3.1即时通讯软件集成 152314110.3.2项目管理软件集成 15414210.3.3语音识别软件集成 151874410.3.4白板软件集成 1621979第十一章:移动端使用指南 162966311.1移动端操作概述 161958111.2移动端会议功能 162850311.3移动端管理与设置 1729340第十二章:发展趋势与展望 17396612.1行业发展趋势 171797312.2技术创新与应用 171374212.3未来发展展望 18第一章:引言1.1系统概述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在信息产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本章节将简要介绍我们所研究的系统,包括其背景、功能、结构以及相关技术。本系统旨在满足现代企业对于高效、便捷、智能化管理需求,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架构,结合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管理平台。1.2使用目的与意义1.2.1使用目的本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主要目的如下:(1)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简化企业内部流程,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2)优化资源配置:系统可以实时监控企业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助力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3)提升企业竞争力:系统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信息,为企业提供全面、实时的市场动态,帮助企业把握市场机遇,提升竞争力。1.2.2使用意义(1)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本系统的应用有助于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2)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帮助企业及时应对市场变化,降低经营风险。(3)推动产业发展:本系统的推广与应用,将有助于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本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我们希望为企业带来更为高效、智能的管理体验,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章:系统安装与配置2.1系统要求在进行系统安装前,首先需要保证计算机硬件满足系统要求。以下为本系统推荐的硬件配置:(1)处理器:IntelCorei5或更高版本;(2)内存:4GB或以上;(3)硬盘:至少100GB的可用空间;(4)显卡:支持DirectX11的独立显卡;(5)光驱:DVDROM驱动器;(6)网络:1000Mbps以太网或无线网络。还需要以下软件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7/8/10(64位);(2)虚拟机软件:VMwareWorkstation12或更高版本;(3)压缩软件:WinRAR或7zip。2.2安装步骤以下是系统安装的具体步骤:(1)将系统安装盘放入光驱,启动计算机;(2)在开机自检过程中,按下F2或Del键进入BIOS设置;(3)在BIOS设置中,调整启动顺序,将光驱设置为第一启动设备;(4)保存BIOS设置,重启计算机;(5)计算机启动后,将自动进入系统安装界面,根据提示进行分区、格式化操作;(6)分区完成后,选择安装系统的分区,开始安装;(7)安装过程中,根据提示设置计算机名称、用户密码等;(8)安装完成后,重启计算机,进入系统。2.3配置网络环境在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要配置网络环境,以保证计算机能够正常访问网络资源。以下是配置网络环境的步骤:(1)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更改适配器设置”;(2)右键已连接的网络适配器,选择“属性”;(3)在“网络组件”列表中,找到“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双击打开;(4)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手动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地址;(5)设置完成后,“确定”保存设置;(6)重启计算机,使网络设置生效。2.4软件更新与升级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定期进行软件更新与升级。以下是软件更新与升级的步骤:(1)打开“控制面板”,“系统和安全”;(2)“Windows更新”,在右侧窗口“检查更新”;(3)系统会自动检查可用的更新,如果有更新,会显示在列表中;(4)勾选需要更新的项目,“安装更新”;(5)根据提示完成更新操作,重启计算机;(6)对于其他软件,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软件自带更新功能进行升级。第三章:基本操作与使用3.1登录与退出在使用本系统之前,用户需要进行登录操作。以下是登录与退出的基本步骤:(1)打开系统登录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2)“登录”按钮,进入系统主界面;(3)在系统主界面中,用户可进行各项操作;(4)退出系统时,右上角的“退出”按钮,即可安全退出。3.2创建与加入会议本系统提供了方便的会议创建与加入功能,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创建会议:(1)在系统主界面中,“创建会议”按钮;(2)填写会议主题、时间、地点等信息;(3)选择参会人员,可从系统通讯录中添加;(4)设置会议议程,如有需要,可相关文件;(5)“确认创建”按钮,完成会议创建。加入会议:(1)在系统主界面中,查看“会议列表”或“通知”栏目,找到要加入的会议;(2)会议标题,进入会议详情页面;(3)“加入会议”按钮,即可加入会议。3.3会议设置会议设置功能允许用户对会议进行个性化配置,以下是设置方法:(1)在系统主界面中,“会议设置”按钮;(2)根据需要,对以下设置进行修改:a.会议主题:修改会议标题,使其更具吸引力;b.会议时间:调整会议时间,保证与会人员安排;c.会议地点:更改会议地点,便于与会人员到达;d.参会人员:添加或删除参会人员,保证相关人员参与;e.会议议程:调整会议议程,提高会议效率;f.会议通知:设置通知方式,提醒与会人员参会。(3)“确认修改”按钮,完成会议设置。3.4会议管理会议管理功能帮助用户对会议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以下是具体操作:(1)在系统主界面中,“会议管理”按钮;(2)查看会议列表,对以下操作进行管理:a.会议状态:查看会议进行情况,如未开始、进行中、已结束等;b.会议纪要:查看会议纪要,了解会议内容;c.会议文件:查看会议相关文件,便于后续查阅;d.会议反馈:查看与会人员对会议的评价和建议,不断优化会议效果。(3)根据需要对会议进行以下操作:a.编辑会议:修改会议信息,如时间、地点等;b.删除会议:取消会议,释放资源;c.会议通知:发送会议通知,提醒与会人员参会;d.会议纪要:撰写会议纪要,总结会议成果。通过以上操作,用户可轻松实现对会议的全方位管理。第四章:会议功能与操作4.1视频通话视频通话是现代会议功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让参与者通过实时画面交流,增强沟通效果。以下是视频通话的操作步骤:(1)打开会议软件,进入会议室;(2)“视频通话”按钮,启动视频通话功能;(3)调整摄像头角度,保证画面清晰;(4)“开始视频”按钮,开始与参会者进行视频通话;(5)通话过程中,可以“静音”按钮,暂停语音传输;(6)如需切换摄像头或关闭视频通话,可相应按钮进行操作。4.2语音通话语音通话是会议中常见的沟通方式,它可以让参会者实时交流,以下是语音通话的操作步骤:(1)打开会议软件,进入会议室;(2)“语音通话”按钮,启动语音通话功能;(3)调整麦克风音量,保证语音清晰;(4)“开始语音”按钮,开始与参会者进行语音通话;(5)通话过程中,可以“静音”按钮,暂停语音传输;(6)如需切换语音设备或关闭语音通话,可相应按钮进行操作。4.3文档共享文档共享是会议中常用的功能,它可以让参会者共同查看、讨论文档。以下是文档共享的操作步骤:(1)打开会议软件,进入会议室;(2)“文档共享”按钮,打开文档共享界面;(3)选择需要共享的文档,“”按钮;(4)等待文档成功后,“共享”按钮;(5)参会者即可在会议界面中查看到共享的文档;(6)在文档讨论过程中,可以“标注”按钮,对文档进行标注;(7)如需结束文档共享,“停止共享”按钮。4.4聊天与投票(1)打开会议软件,进入会议室;(2)“聊天”按钮,打开聊天窗口;(3)在聊天窗口中,参会者可以输入文字进行交流;(4)如需发起投票,“投票”按钮,创建投票话题;(5)设置投票选项和截止时间,“发布”按钮;(6)参会者可以在聊天窗口中看到投票话题,进行投票;(7)投票结束后,可以查看投票结果,了解参会者的意见。第五章:会议记录与存储5.1会议记录功能会议记录是会议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有助于保证会议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现代会议记录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时录音:通过录音设备,将会议过程中的语音实时记录下来,为后续整理提供原始资料。(2)转写文本: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将录音文件转换为文本形式,便于阅读和查找。(3)关键词提取:自动从会议记录中提取关键词,方便快速了解会议主题。(4)智能摘要:根据会议内容,自动会议摘要,节省阅读时间。(5)多终端同步:支持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终端同步查看会议记录,方便随时查阅。5.2会议记录存储会议记录存储是保证会议记录安全、可靠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存储方式:(1)云存储:将会议记录存储在云端,实现数据的远程访问和备份,保证数据安全。(2)本地存储:将会议记录存储在本地计算机或移动存储设备上,便于快速访问和处理。(3)数据加密:为防止数据泄露,对会议记录进行加密处理,保证信息安全。(4)定期备份:定期将会议记录备份至其他存储介质,防止数据丢失。5.3会议记录与分享会议记录与分享功能使得会议记录能够快速传播和利用,以下是一些建议:(1):用户可以会议记录至本地设备,方便离线查看和打印。(2)分享:通过邮件、微博等社交平台,将会议记录分享给其他参会人员或相关人员。(3)二维码分享:会议记录的二维码,方便参会人员扫描查看。(4)权限控制:对会议记录的分享设置权限,保证信息安全。(5)访问统计:统计会议记录的和分享次数,了解会议记录的传播情况。第六章:权限管理6.1用户角色与权限6.1.1用户角色定义在权限管理系统中,用户角色是权限分配的基本单元。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组织架构,定义不同的用户角色,如管理员、普通用户、访客等。用户角色定义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权限分配的效率和安全性。6.1.2权限类型权限是指用户或角色可以执行的操作或访问的资源。常见的权限类型包括:读取权限:允许用户查看或访问特定资源。写入权限:允许用户修改或创建资源。删除权限:允许用户删除资源。管理权限:允许用户对系统进行配置和管理。6.1.3角色与权限的关联在系统中,每个角色都可以被分配多个权限。角色与权限的关联可以通过数据库表、配置文件或图形化界面进行设置。合理地设置角色与权限的关联关系,可以保证用户在执行操作时具备相应的权限。6.2用户分组管理6.2.1用户组定义用户组是对用户进行分类管理的一种方式。通过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用户组,管理员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权限分配和用户管理。用户组可以根据部门、岗位或业务需求进行划分。6.2.2用户组的创建与修改管理员可以创建新的用户组,并为用户组分配相应的角色和权限。同时管理员还可以修改现有用户组的角色和权限设置。6.2.3用户组的成员管理管理员可以将用户添加到指定的用户组,也可以从用户组中移除用户。这样可以实现对用户组内成员的动态管理。6.3权限分配与控制6.3.1权限分配策略在权限分配过程中,管理员需要遵循以下策略:最小权限原则:保证用户仅拥有执行其工作所需的最小权限。分级授权:根据用户级别和职责,逐步增加权限。权限审计:定期审计权限设置,保证权限分配合理且合规。6.3.2权限控制实现管理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权限控制:访问控制列表(ACL):通过设置资源的访问控制列表,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角色访问控制(RBAC):通过为用户分配角色,实现对用户权限的控制。数据访问控制: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控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6.3.3权限控制的最佳实践为了提高系统安全性,以下是一些权限控制的最佳实践:定期更新权限设置:业务发展和人员变动,及时更新权限分配。实施强密码策略:保证用户使用复杂的密码,提高账户安全性。多因素认证: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提高账户登录的安全性。权限审计与日志记录:记录用户操作日志,便于审计和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第七章:数据安全与隐私7.1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保障数据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将数据转换成不可读的形式,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在数据加密的实践中,常见的加密方式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哈希算法等。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如AES(高级加密标准)和DES(数据加密标准)。非对称加密:使用一对密钥,即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数据,私钥用于解密数据,如RSA和ECC(椭圆曲线密码学)。哈希算法:将数据转换成固定长度的哈希值,如MD5和SHA256。在实施数据加密时,需关注密钥管理和加密算法的选择,保证加密过程的安全性和效率。7.2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备份与恢复是保证数据可用性和完整性的关键措施。定期备份数据可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而有效的恢复策略则能在数据出现问题时快速恢复。备份策略:完全备份:备份所有数据,适用于数据量较小或变化不频繁的情况。增量备份:仅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适用于数据量较大或变化频繁的情况。差异备份:备份自上次完全备份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适用于需要快速恢复的情况。镜像备份:创建数据的镜像副本,适用于对数据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恢复策略:完全恢复:恢复所有备份数据,适用于数据完全丢失的情况。部分恢复:仅恢复部分数据,适用于数据部分损坏的情况。在实施数据备份与恢复时,应定期进行演练,保证备份的可靠性和恢复的及时性。7.3用户隐私保护用户隐私保护是数据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对用户个人信息和活动数据的合法收集、使用和保护。以下是几个关键的用户隐私保护措施:数据最小化原则:只收集和存储完成业务所必需的数据,避免过度收集。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如用户密码、信用卡信息等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限制对用户数据的访问,保证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处理敏感数据。隐私政策和知情同意:明确告知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方式,并获取用户的知情同意。数据匿名化:对用户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以减少数据泄露的风险。安全审计和监控:建立安全审计和监控系统,对数据访问和处理进行监控和记录。合规性要求: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保证数据处理符合规定。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用户隐私,维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第八章:系统维护与故障处理8.1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系统运行缓慢解决方法:检查系统资源占用情况,清理不必要的程序和服务,优化系统配置。(2)系统蓝屏解决方法:分析蓝屏代码,查找相关驱动程序或软件的兼容性问题,更新或卸载相关软件。(3)网络连接异常解决方法:检查网络设置,排除硬件故障,更新网络驱动程序。(4)系统病毒感染解决方法:使用杀毒软件进行全盘查杀,定期更新病毒库,加强网络安全意识。(5)硬盘空间不足解决方法:清理系统垃圾文件,卸载不必要的软件,使用磁盘整理工具。8.2系统监控与维护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对系统进行监控与维护。以下是一些建议:(1)定期检查系统更新,及时安装安全补丁。(2)使用任务管理器查看系统资源占用情况,关闭不必要的程序和服务。(3)使用磁盘清理工具清理系统垃圾文件,提高系统运行速度。(4)检查系统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的设置,保证网络安全。(5)定期检查硬件设备,如内存、硬盘等,排除潜在故障。(6)使用系统还原功能,备份重要数据,防止数据丢失。8.3故障处理流程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以下是一个故障处理流程,供参考:(1)确认故障现象:详细记录故障发生的时间、地点、操作过程等信息。(2)分析故障原因: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3)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4)实施解决方案:按照解决方案进行操作,修复故障。(5)验证故障是否解决:检查系统是否恢复正常运行。(6)记录故障处理过程:将故障处理过程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阅。(7)汇报上级:如故障影响较大,及时向上级汇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通过以上流程,可以有效地处理系统故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第九章:培训与支持9.1用户培训用户培训是保证系统或产品顺利投入使用的重要环节。为了让用户更好地掌握系统的操作方法和功能,提高工作效率,我们提供了全面的用户培训服务。9.1.1培训内容用户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概述:介绍系统的基本功能、特点和应用场景。(2)操作方法:详细讲解各个模块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功能应用: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展示如何利用系统实现高效工作。(4)常见问题解答:汇总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9.1.2培训方式(1)线下培训:组织专业讲师为用户提供面对面授课,互动性强,便于解答疑问。(2)在线培训: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方便用户随时学习,支持反复观看。(3)自学材料:提供培训手册、操作视频等自学资料,便于用户自主掌握。9.2技术支持为了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我们提供以下技术支持服务:9.2.1技术支持范围(1)系统安装与升级:协助用户完成系统安装、升级等操作。(2)系统故障排除:分析故障原因,提供解决方案。(3)功能优化建议: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功能优化建议。(4)技术咨询:解答用户在系统使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9.2.2技术支持方式(1)电话支持:提供24小时电话服务,解答用户疑问。(2)在线支持: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实时解答用户问题。(3)邮件支持:接收用户邮件,及时回复并提供解决方案。9.3用户手册与在线帮助为了方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查阅资料,我们提供了以下用户手册与在线帮助:9.3.1用户手册用户手册详细介绍了系统的操作方法、功能应用、常见问题解答等内容,便于用户随时查阅。9.3.2在线帮助在线帮助系统整合了系统操作指南、常见问题解答、视频教程等资源,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随时查看,快速解决问题。通过以上培训与支持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用户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业务目标。第十章: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与其他软件的集成10.1邮件集成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中,邮件集成是一项重要的功能,它可以帮助用户更高效地管理会议通知、邀请和反馈。以下是邮件集成的主要内容:10.1.1邮件通知系统可以自动向参会人员发送会议通知邮件,包括会议主题、时间、地点等信息。参会人员收到邮件后,可以直接邮件中的加入会议,方便快捷。10.1.2邀请与反馈会议组织者可以通过邮件邀请参会人员,参会人员收到邀请后,可以回复邮件确认或拒绝参加。系统会根据参会人员的反馈,自动更新会议参与名单。10.1.3会议纪要会议结束后,系统可以自动会议纪要,并通过邮件发送给参会人员。会议纪要包括会议主题、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讨论内容等,方便参会人员回顾和跟进会议内容。10.2日程管理集成日程管理集成是指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与日程管理软件相结合,实现会议与个人日程的同步,提高会议管理效率。10.2.1日程同步系统可以与日程管理软件(如Outlook、GoogleCalendar等)进行同步,自动将会议安排添加到个人日程中。用户可以在日程管理软件中查看、管理会议,避免时间冲突。10.2.2会议提醒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日程提醒,提前发送会议提醒邮件,保证参会人员按时参加会议。10.2.3日程共享用户可以将个人日程共享给团队成员,便于团队协作和会议安排。10.3其他第三方软件集成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还可以与其他第三方软件进行集成,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10.3.1即时通讯软件集成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与即时通讯软件(如企业钉钉等)集成,用户可以在聊天界面直接发起视频会议,提高沟通效率。10.3.2项目管理软件集成与项目管理软件(如Teambition、Jira等)集成,实现会议记录、任务分配等功能,方便团队协作和项目进度跟踪。10.3.3语音识别软件集成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将会议内容实时转化为文字,方便参会人员记录和回顾。10.3.4白板软件集成集成白板软件,实现在线协作、文档共享等功能,提高会议互动性。通过以上集成,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在沟通、协作、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提升企业工作效率。第十一章:移动端使用指南11.1移动端操作概述移动端操作为用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使用体验。在本章节中,我们将为您介绍移动端的基本操作,帮助您快速上手并熟练使用移动端应用。您需要并安装移动端应用。您可以在应用商店搜索应用名称,然后并安装到您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安装完成后,打开应用,您可以看到移动端应用的主界面。主界面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功能区:展示移动端应用的主要功能,如会议、消息、联系人等。(2)搜索栏:便于您快速查找会议、联系人等信息。(3)个人中心:头像或设置图标,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查看个人资料、设置等。11.2移动端会议功能移动端会议功能让您随时随地参与线上会议,以下是移动端会议功能的主要操作:(1)加入会议:在主界面“会议”选项,进入会议列表。您可以“加入会议”,输入会议号或扫描会议二维码加入会议。(2)会议操作:在会议界面,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打开/关闭摄像头:屏幕下方的“摄像头”图标。打开/关闭麦克风:屏幕下方的“麦克风”图标。会议聊天:屏幕下方的“聊天”图标,与会议成员进行文字交流。分享屏幕:屏幕下方的“分享”图标,将手机屏幕分享给会议成员。退出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