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指南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4/0C/wKhkGWcHMymAIQ5vAAKrvRXtHi0757.jpg)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指南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4/0C/wKhkGWcHMymAIQ5vAAKrvRXtHi07572.jpg)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指南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4/0C/wKhkGWcHMymAIQ5vAAKrvRXtHi07573.jpg)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指南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4/0C/wKhkGWcHMymAIQ5vAAKrvRXtHi07574.jpg)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指南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9/34/0C/wKhkGWcHMymAIQ5vAAKrvRXtHi075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措施指南TOC\o"1-2"\h\u17202第一章个人信息概述 32911.1个人信息的定义 3109901.2个人信息的分类 312006第二章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 4231432.1法律法规概述 4162202.2法律责任与义务 4289292.3法律救济途径 513747第三章密码安全 6105383.1密码设置原则 6242703.1.1复杂性原则 6204103.1.2独立性原则 6167953.1.3易记性原则 6285363.1.4定期更换原则 6100033.2密码管理工具 665563.2.1密码管理软件 679753.2.2硬件密码管理器 6152343.2.3云密码管理服务 6210353.3密码泄露应对 6130443.3.1及时更改密码 6108753.3.2启用两步验证 775983.3.3监控账户异常行为 71133.3.4提高安全意识 71540第四章账户安全 77414.1账户安全设置 7240314.1.1密码设置 7104454.1.2二维码验证 76094.1.3实名认证 773504.1.4登录权限管理 756224.2账户异常监测 7228284.2.1登录行为分析 7111624.2.2操作行为分析 795534.2.3告警机制 8219134.3账户被盗应对 8233414.3.1密码找回 8315144.3.2账户冻结 8280334.3.3异常操作撤销 8131074.3.4报警处理 843814.3.5账户恢复 86480第五章网络安全 8199845.1无线网络安全 8282195.1.1无线网络加密 879745.1.2无线网络隔离 8128135.1.3无线网络监控 8149975.2浏览器安全 917225.2.1浏览器更新 9135075.2.2加密 9266695.2.3浏览器隐私设置 9303495.3网络购物安全 9281675.3.1选择正规购物平台 926795.3.2检查支付页面安全 9113855.3.3账号密码管理 983655.3.4购物信息保护 9135255.3.5交易记录保存 9265595.3.6购物软件安全 931692第六章移动设备安全 1021676.1移动设备使用规范 10231526.1.1设备管理 10177336.1.2网络连接 10185496.1.3信息存储 105246.2应用程序安全 1085166.2.1应用程序与安装 10244066.2.2应用程序使用 1048296.3数据备份与恢复 11113296.3.1数据备份 1132316.3.2数据恢复 1119606第七章数据存储安全 11300587.1数据加密 11237967.2数据存储介质安全 12275767.3数据访问控制 1227891第八章个人信息泄露应对 12101468.1信息泄露原因分析 12101458.1.1技术原因 1256158.1.2管理原因 13176238.1.3法律法规原因 13155088.2信息泄露应对措施 13128488.2.1技术措施 13154468.2.2管理措施 1463068.2.3法律法规措施 1483078.3信息泄露后的法律维权 14194738.3.1侵权责任追究 14298098.3.2民事诉讼 14236398.3.3刑事诉讼 156533第九章个人隐私保护 15316279.1隐私设置 15246349.1.1基本原则 15193499.1.2隐私设置方法 15205399.2社交媒体隐私保护 15300339.2.1慎重发布个人信息 1559929.2.2识别并防范网络诈骗 15158189.2.3管理好友关系 1688669.2.4使用隐私保护工具 16128879.3个人隐私权法律保护 16138099.3.1法律法规概述 1627239.3.2维权途径 16181709.3.3预防个人信息泄露 166115第十章安全意识与素养 161326210.1安全意识培养 16480710.1.1强化安全观念 1641910.1.2提高安全警觉性 162608710.2安全素养提升 172713410.2.1基本安全技能培训 171658010.2.2专业安全技能培养 172924910.3定期安全培训与考核 172446210.3.1制定培训计划 172682910.3.2实施培训与考核 17第一章个人信息概述1.1个人信息的定义个人信息,是指可以识别特定个人身份或者反映个人特定身份的信息。这类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生物识别信息(如指纹、虹膜、面部特征等),以及与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等相关联的其他信息。个人信息是个人隐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对于维护个人尊严、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个人信息的分类个人信息根据其敏感程度、用途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基本信息类: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身份证号码等,是识别个人身份的基本信息。(2)联系信息类:包括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社交账号等,用于与他人进行沟通和联系的信息。(3)生物识别信息类:包括指纹、虹膜、面部特征等,用于身份验证和识别的生物特征信息。(4)生活信息类:包括教育背景、婚姻状况、职业、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反映个人生活状态和习惯的信息。(5)网络行为信息类:包括浏览记录、搜索记录、购物记录、社交行为等,反映个人在网络空间的行为习惯和兴趣偏好。(6)健康信息类:包括病历、检查报告、体检结果等,涉及个人健康状况的信息。(7)金融信息类:包括银行账户、信用卡信息、投资理财记录等,与个人金融活动相关的信息。(8)其他特殊信息:包括宗教信仰、政治观点、个人隐私等,具有特殊性质的信息。第二章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2.1法律法规概述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隐私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这些法律法规涵盖了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使用、处理、传输和销毁等各个环节,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依据。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宪法明确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基本原则,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2)法律:如《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民法典》等,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了系统规定。(3)行政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规定。(4)部门规章:如《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规定》等,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具体操作进行了细化。2.2法律责任与义务根据我国法律法规,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主体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处理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运营者等。以下为法律责任与义务的主要内容:(1)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责任与义务:(1)合法、正当、必要地收集、使用个人信息;(2)明确告知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范围和方式;(3)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4)不得泄露、篡改、丢失个人信息;(5)依法履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义务。(2)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与义务:(1)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2)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3)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4)依法履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义务。(3)网络运营者的责任与义务:(1)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制度;(2)对个人信息处理活动进行监督管理;(3)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护个人信息安全;(4)依法履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义务。2.3法律救济途径当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时,个人信息主体可以采取以下法律救济途径:(1)协商和解:个人信息主体可以与侵权方进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2)行政投诉:个人信息主体可以向相关行政监管部门投诉,要求其依法处理侵权行为。(3)民事诉讼:个人信息主体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承担法律责任。(4)仲裁:个人信息主体可以根据与侵权方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5)公益诉讼:符合条件的公益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维护广大个人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通过以上法律救济途径,个人信息主体可以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第三章密码安全3.1密码设置原则3.1.1复杂性原则密码应具备一定的复杂性,避免使用简单的数字、字母或符号组合。建议使用大小写字母、数字及特殊字符的组合,长度不小于8位。3.1.2独立性原则为每个重要账户设置独立的密码,避免使用相同的密码。这样可以降低因一个账户密码泄露而导致其他账户受到威胁的风险。3.1.3易记性原则在保证密码复杂性的基础上,尽量选择易记的密码。可以采用一些记忆技巧,如使用熟悉的单词、短语或数字进行组合。3.1.4定期更换原则定期更换密码,建议每36个月更换一次。这样可以降低密码被破解的风险。3.2密码管理工具3.2.1密码管理软件使用密码管理软件可以帮助用户存储和管理多个账户的密码。这些软件通常具备密码、密码加密、自动填充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密码管理的便捷性和安全性。3.2.2硬件密码管理器硬件密码管理器是一种物理设备,用于存储和管理密码。用户可以将密码存储在硬件设备中,并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连接使用。硬件密码管理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使用较为不便。3.2.3云密码管理服务云密码管理服务是一种在线密码管理工具,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和管理密码。这种服务通常具备跨平台、多设备同步等功能,方便用户在不同设备上使用密码。3.3密码泄露应对3.3.1及时更改密码一旦发觉密码泄露,应立即更改相关账户的密码。同时检查其他可能使用相同密码的账户,并逐一更改。3.3.2启用两步验证为账户启用两步验证功能,增加账户安全性。两步验证通常需要用户提供密码和手机短信验证码,有效防止恶意登录。3.3.3监控账户异常行为密切关注账户的登录行为,发觉异常登录时,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改密码、冻结账户、报警等。3.3.4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个人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密码,不使用公共WiFi登录重要账户,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以降低密码泄露的风险。第四章账户安全4.1账户安全设置4.1.1密码设置密码是账户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设置:(1)使用复杂密码,包含大小写字母、数字及特殊字符;(2)避免使用生日、姓名、手机号等容易被他人获取的信息作为密码;(3)定期更换密码,提高账户安全性。4.1.2二维码验证启用二维码验证功能,每次登录时需输入动态的二维码,有效防止他人恶意登录。4.1.3实名认证进行实名认证,绑定手机号和身份证,增加账户安全性。4.1.4登录权限管理限制登录设备数量,对异常登录行为进行拦截,保证账户安全。4.2账户异常监测4.2.1登录行为分析通过对用户登录行为进行分析,发觉异常登录行为,如登录地点、登录设备等信息与正常使用习惯不符,及时发出预警。4.2.2操作行为分析监测用户操作行为,如频繁进行敏感操作、异常转账等,发觉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措施。4.2.3告警机制建立告警机制,对异常登录、操作等行为进行实时告警,提醒用户注意账户安全。4.3账户被盗应对4.3.1密码找回当账户密码丢失时,通过绑定的手机号、邮箱等方式找回密码,保证账户安全。4.3.2账户冻结发觉账户被盗时,立即冻结账户,防止损失扩大。4.3.3异常操作撤销对账户被盗期间产生的异常操作进行撤销,尽量减少损失。4.3.4报警处理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协助警方打击犯罪活动。4.3.5账户恢复在保证账户安全的前提下,对被盗账户进行恢复,恢复期间的损失由相关责任方承担。第五章网络安全5.1无线网络安全5.1.1无线网络加密为防止非法访问和无授权使用,应对无线网络进行加密。常见的加密方式包括WPA2、WPA3等。管理员应定期更换无线网络密码,并保证密码的复杂度。5.1.2无线网络隔离在家庭或办公环境中,建议将无线网络与内部网络进行隔离,以防止非法访问内部网络资源。可以通过设置访客网络或启用无线隔离功能来实现。5.1.3无线网络监控管理员应定期检查无线网络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通过监控无线网络流量,可以发觉异常行为,及时采取措施。5.2浏览器安全5.2.1浏览器更新保持浏览器处于最新版本,以修复已知安全漏洞。同时关闭不必要的浏览器插件,减少潜在的攻击面。5.2.2加密在访问网站时,优先选择使用加密的网站。可以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隐私和完整性,降低被篡改的风险。5.2.3浏览器隐私设置合理配置浏览器的隐私设置,如启用隐私模式、禁用第三方Cookie等。定期清除浏览器缓存、历史记录等,以防止敏感信息泄露。5.3网络购物安全5.3.1选择正规购物平台在购物时,选择知名度高、信誉良好的购物平台。这些平台通常具有较高的安全防护措施,可以降低购物风险。5.3.2检查支付页面安全在支付过程中,保证支付页面为加密页面。同时仔细检查支付页面的URL,防止进入钓鱼网站。5.3.3账号密码管理为购物账号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使用与银行账户、邮箱等敏感信息相同的密码。5.3.4购物信息保护在购物过程中,谨慎填写个人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不要轻易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透露给他人。5.3.5交易记录保存保留购物交易记录,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同时定期检查交易记录,发觉异常交易及时处理。5.3.6购物软件安全并使用正规的购物软件,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第三方软件。定期更新购物软件,修复已知安全漏洞。,第六章移动设备安全6.1移动设备使用规范6.1.1设备管理为保障移动设备安全,用户应遵循以下设备管理规范:(1)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保证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2)设置开启密码或生物识别技术,防止他人非法使用;(3)避免将设备借给他人使用,以防泄露个人信息;(4)不在公共场合或办公区域随意放置设备,防止丢失或被盗。6.1.2网络连接在使用移动设备连接网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尽量使用可靠的网络连接,避免使用公共WiFi;(2)不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敏感操作,如登录账号、输入密码等;(3)定期清理浏览器缓存、Cookies等信息,防止信息泄露;(4)使用安全软件检测并防止恶意软件、病毒等入侵。6.1.3信息存储为保障移动设备中的信息安全,用户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2)定期清理存储空间,删除无用文件;(3)不将敏感信息保存在云端,以防云端泄露;(4)避免使用不安全的存储介质,如公共U盘、SD卡等。6.2应用程序安全6.2.1应用程序与安装为保障应用程序安全,用户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正规的应用商店应用程序;(2)避免不明来源的第三方应用程序;(3)关注应用程序的权限请求,谨慎授权;(4)定期检查已安装的应用程序,卸载不必要的或存在安全风险的应用。6.2.2应用程序使用在使用应用程序时,用户应注意以下事项:(1)不使用破解版或盗版应用程序;(2)不在应用程序中输入敏感信息,如银行卡密码、身份证号等;(3)关注应用程序的更新动态,及时更新修复漏洞;(4)避免将应用程序账号密码泄露给他人。6.3数据备份与恢复6.3.1数据备份为防止数据丢失,用户应定期进行数据备份:(1)选择可靠的备份工具,如云备份、移动硬盘等;(2)保证备份过程中的数据加密,防止数据泄露;(3)定期检查备份文件,保证备份有效性;(4)在备份前,保证设备处于安全环境,避免备份过程中感染病毒。6.3.2数据恢复当数据丢失或损坏时,用户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恢复:(1)使用备份文件进行恢复;(2)联系专业数据恢复服务;(3)在恢复过程中,注意检查设备安全,防止二次损坏;(4)在数据恢复成功后,及时更新系统及应用,保证设备安全。第七章数据存储安全7.1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保证数据存储安全的重要手段。以下为数据加密的相关措施:(1)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根据数据敏感性及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如AES、RSA等。(2)密钥管理:保证密钥的安全存储和管理,避免密钥泄露。密钥应定期更换,并采用高强度密钥。(3)全盘加密:对于存储数据的硬盘,实施全盘加密,保证数据在物理层面上不易被非法访问。(4)传输加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SSL/TLS等加密协议,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5)数据库加密:对数据库中的敏感字段进行加密处理,避免数据泄露。7.2数据存储介质安全数据存储介质的安全是数据存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数据存储介质安全的相关措施:(1)物理安全:保证存储介质的物理安全,如使用保险柜、监控设备等,防止介质被盗窃或损坏。(2)冗余备份:对重要数据进行冗余备份,保证在存储介质出现故障时,数据不会丢失。(3)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存储介质,发觉故障及时更换,避免数据丢失。(4)存储介质淘汰处理:对于淘汰的存储介质,进行数据擦除和物理销毁,防止数据泄露。7.3数据访问控制数据访问控制是保证数据存储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为数据访问控制的相关措施:(1)身份认证:实施强身份认证机制,如双因素认证、生物识别等,保证授权用户能够访问数据。(2)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角色和职责,合理分配数据访问权限,避免权限滥用。(3)访问审计:对数据访问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便于后续审计和追踪。(4)最小权限原则: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仅授予用户完成工作所需的最小权限。(5)数据脱敏:对于敏感数据,实施脱敏处理,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展示过程中不会暴露敏感信息。(6)定期评估:定期评估数据访问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优化。第八章个人信息泄露应对8.1信息泄露原因分析8.1.1技术原因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日益增加。技术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安全漏洞:软件系统可能存在安全漏洞,导致黑客攻击和个人信息泄露。(2)数据传输加密不足: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若加密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信息被截获和泄露。(3)信息技术设备损坏:设备损坏可能导致存储在其中的个人信息泄露。8.1.2管理原因管理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员工管理不善:企业内部员工可能因操作失误、违规操作等原因导致个人信息泄露。(2)安全意识不足:企业对个人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导致信息泄露。(3)信息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缺乏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无法有效防范和应对信息泄露风险。8.1.3法律法规原因法律法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滞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可能无法及时跟进,导致个人信息保护不力。(2)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部分企业对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增加。8.2信息泄露应对措施8.2.1技术措施为应对信息泄露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定期检查系统安全漏洞,及时修复;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保护数据传输安全。(2)提高数据存储安全性:对存储个人信息的设备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安全。(3)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保证在信息泄露时能够及时恢复。8.2.2管理措施企业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强化内部员工管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员工操作行为。(2)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明确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信息安全制度进行评估和修订。(3)加强信息安全监管: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8.2.3法律法规措施为应对信息泄露风险,企业应采取以下法律法规措施:(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企业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避免因违法行为导致个人信息泄露。(2)配合监管: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开展信息安全检查,保证企业信息安全。(3)建立法律维权机制:在信息泄露事件发生后,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8.3信息泄露后的法律维权8.3.1侵权责任追究个人信息泄露后,侵权责任追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对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人进行追责,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要求赔偿损失: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损失,可以要求侵权行为人进行赔偿。(3)恢复名誉:若个人信息泄露对企业或个人名誉造成损害,可以要求侵权行为人恢复名誉。8.3.2民事诉讼在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发生后,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民事诉讼:(1)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2)请求法院支持赔偿:在诉讼中,要求法院支持赔偿请求,包括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8.3.3刑事诉讼若个人信息泄露涉嫌犯罪,可以采取以下刑事诉讼措施:(1)向公安机关报案:发觉个人信息泄露涉嫌犯罪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2)提供证据:在刑事诉讼中,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个人信息泄露行为构成犯罪。(3)配合司法机关调查: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开展调查,协助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第九章个人隐私保护9.1隐私设置9.1.1基本原则个人隐私设置应遵循最小化原则,仅授权必要的个人信息,避免泄露敏感数据。用户应定期检查并调整隐私设置,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9.1.2隐私设置方法(1)调整浏览器隐私设置:限制第三方cookies、禁止跟踪功能、启用隐私模式等;(2)手机应用隐私设置:关闭不必要的权限请求,如位置、相机、麦克风等;(3)社交平台隐私设置:控制好友可见范围、禁止陌生人查看动态、关闭搜索功能等;(4)邮件隐私设置:使用加密邮件服务,防止邮件被截获和泄露。9.2社交媒体隐私保护9.2.1慎重发布个人信息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应谨慎发布个人照片、地址、电话等敏感信息,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9.2.2识别并防范网络诈骗用户应学会识别网络诈骗,不轻信陌生人的好友申请、红包、等,防止个人信息泄露。9.2.3管理好友关系用户应定期清理好友列表,删除可疑或不活跃的好友,以降低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9.2.4使用隐私保护工具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可以启用隐私保护工具,如匿名浏览、加密聊天等,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性。9.3个人隐私权法律保护9.3.1法律法规概述我国《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了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和措施,为用户提供了法律保障。9.3.2维权途径(1)协商解决: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托幼机构膳食营养培训
- 国防安全知识讲座
- 面向开放场景的增量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 气化飞灰与煤矸石的预热混燃试验研究
- 《艾青诗选》 上课课件
- 建筑与市政工程巡查报告的编制与反馈机制
- 二零二五版小程序视频直播与互动服务合同正规范本2篇
- 公务员工作总结忠诚廉洁履职尽责
- 二零二五年度健身中心店铺转租经营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二手房买卖合同范本:二手房交易装修质保合同4篇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保及安全检查合同3篇
- 电力沟施工组织设计-电缆沟
- 【教案】+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
-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解析)
- 《高处作业安全》课件
- 单位往个人转账的合同(2篇)
- 妊娠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查房
- 2024年山东铁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儿童10岁生日-百日宴-满月酒生日会成长相册展示(共二篇)
-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