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作业指导书范本1_第1页
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作业指导书范本1_第2页
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作业指导书范本1_第3页
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作业指导书范本1_第4页
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作业指导书范本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作业指导书TOC\o"1-2"\h\u31233第1章心理学与认知科学概述 3119881.1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3184351.2认知科学的兴起 440131.3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关系 44223第2章神经科学与大脑结构 446812.1神经元与神经递质 474442.1.1神经元的结构 5136742.1.2神经递质的作用 5181002.2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5139852.2.1大脑的结构 590712.2.2大脑的功能 5285352.3神经可塑性 5152222.3.1经验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5207092.3.2神经可塑性在康复和修复中的应用 618245第3章感觉与知觉 659693.1感觉的基本过程 6184563.1.1感觉器官 6255193.1.2感觉阈限 654023.1.3感觉适应 626813.2视觉知觉 627953.2.1视觉系统 6121853.2.2视觉感知基本过程 7144463.2.3视觉错觉 7160013.3听觉与触觉知觉 7314923.3.1听觉知觉 720383.3.2触觉知觉 7198693.3.3听觉与触觉的相互作用 723398第4章认知过程 7269444.1注意力 7245124.1.1注意力的概念与类型 728204.1.2注意力在认知任务中的作用 8205124.2记忆与遗忘 847424.2.1记忆与遗忘的机制 889144.2.2记忆的类型与遗忘 813814.2.3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 854964.3思维与问题解决 8100604.3.1思维的本质与类型 8121194.3.2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 85004第5章语言与沟通 948905.1语言的发展与结构 9277415.1.1语言的发展 98995.1.2语言的构成 954275.2语言理解与产生 9232755.2.1语言理解 9227455.2.2语言产生 9295695.3非言语沟通 984845.3.1肢体动作 10119325.3.2面部表情 10218855.3.3空间距离 1031660第6章情绪与动机 10242216.1情绪理论 108966.1.1詹姆斯兰格理论 102926.1.2坎农巴德理论 107696.1.3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 1035766.1.4情绪的成分理论 10308746.2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1178226.2.1情绪对认知的影响 1186606.2.2认知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1111636.2.3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 11294356.3动机与行为 1139376.3.1动机理论 11165796.3.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1181426.3.3情绪与动机的相互作用 11215796.3.4动机与情绪在行为调控中的作用 11109第7章发展心理学 1191937.1婴幼儿期发展 11296277.1.1生理发展 11326777.1.2认知发展 11110607.1.3社交与情感发展 12139087.2儿童期发展 12144597.2.1生理发展 1283607.2.2认知发展 12206507.2.3社交与情感发展 12106807.3青春期与成年期发展 12151667.3.1生理发展 12268267.3.2认知发展 12207937.3.3社交与情感发展 1215972第8章社会心理学 12221238.1社会影响与人际关系 13140648.1.1社会影响的理论基础 1315448.1.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13182948.2个体与群体的互动 13135618.2.1群体动力与凝聚力 13238688.2.2群体中的个体行为 13162538.3偏见与歧视 13162038.3.1偏见的形成与维持 13258848.3.2歧视的行为表现 1331014第9章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1433299.1脑成像技术 14589.1.1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14322939.1.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1445599.1.3脑电图(EEG) 14128039.1.4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 14300829.2电生理技术 14239719.2.1皮层脑电图(ECoG) 14288179.2.2单细胞记录 14277119.2.3脑深部刺激(DBS) 14226569.3认知行为实验方法 15163359.3.1行为测试 15265879.3.2心理物理学 15284809.3.3认知任务范式 1520006第10章应用心理学与认知科学 151411910.1教育心理学 153180410.1.1理论基础 151462710.1.2研究方法 153088810.1.3应用实践 151826410.2临床心理学 16914910.2.1理论基础 16937510.2.2评估与诊断 162085610.2.3干预策略 161008110.3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应用 16395610.3.1人机交互设计 162361810.3.2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 162443710.3.3应用案例分析 16第1章心理学与认知科学概述1.1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19世纪末。最初的心理学主要关注感知、知觉和意识等主观体验,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威廉·詹姆斯、赫尔曼·恩斯特等。随后,心理学逐渐形成了两大流派:一是以威廉·冯特为代表的结构主义,主张通过内省法研究心理活动的基本结构;二是以爱德华·布拉德福德·特奥多尔·库尔特·皮亚杰为代表的机能主义,强调心理活动的功能和适应价值。科学技术的进步,心理学在20世纪上半叶进入了行为主义时期,代表人物有约翰·沃森、伯福德·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以可观察的行为为研究对象,摒弃对意识、感知等主观体验的研究。这一时期,心理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受到了诸多批评。20世纪6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逐渐崛起,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人的内在心理过程,如记忆、思维、语言等。这一流派的兴起得益于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采用更为精确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探讨心理活动。代表人物有乔治·米勒、乔治·阿莫斯等。1.2认知科学的兴起认知科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语言学、哲学等多个学科。其兴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人类智能的本质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模拟。认知科学的核心目标是揭示心智的本质和心智活动的规律。在这一目标指导下,研究者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如认知心理学实验、神经影像学技术、计算模型等,探讨人的感知、记忆、思维、语言等心理过程。认知科学的兴起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使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3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关系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认知科学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研究对象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学的影响。认知科学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手段,如计算模型、神经影像学技术等,推动了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同时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在研究目标上也存在差异。心理学关注人类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认知、情感、动机等,而认知科学主要关注心智的本质和心智活动规律,尤其是认知过程。这种差异使得两者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各有侧重,但又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了对人类心智的理解和摸索。在本书中,我们将重点探讨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在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及具体研究领域的交叉与融合,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的机会。第2章神经科学与大脑结构2.1神经元与神经递质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负责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递。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则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多巴胺、血清素和乙酰胆碱等。本节将重点阐述神经元与神经递质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2.1.1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的细胞体包含细胞核、核糖体等细胞器,负责合成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树突是神经元的输入部分,主要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轴突则是神经元的输出部分,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靶细胞。2.1.2神经递质的作用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通过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引发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导致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进而影响神经网络的信号传递。2.2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大脑是人类智力、情感和行为的中枢,其复杂的结构和功能一直是神经科学研究的重点。本节将从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阐述。2.2.1大脑的结构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主要包括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丘脑、脑干和脊髓等部分。大脑皮层是大脑表面的一层灰质,负责高级认知功能、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处理。基底神经节和丘脑则参与运动控制和感觉信息的处理。脑干和脊髓负责调节生命活动和传递神经信号。2.2.2大脑的功能大脑皮层分为多个功能区,包括感觉区、运动区和联合区等。感觉区负责处理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如触觉、视觉和听觉等。运动区则负责控制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联合区参与更高级的认知功能,如思考、记忆和语言等。2.3神经可塑性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对外界刺激和经验的适应能力。这种可塑性表现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突触数量和大脑结构等方面。2.3.1经验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学习、记忆和经验可以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度,这种现象被称为突触可塑性。长期增强(LTP)和长期抑制(LTD)是突触可塑性的两种表现形式。2.3.2神经可塑性在康复和修复中的应用神经可塑性在康复和修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通过特定的训练和康复方法,可以促进中风、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功能恢复。神经可塑性也为神经发育障碍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至此,第二章内容结束,未包含总结性话语。)第3章感觉与知觉3.1感觉的基本过程感觉是人类获取外部信息的基础,它包括对物理刺激的接收、转换和初始处理。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探讨感觉的基本过程,包括感觉器官的生理结构、感觉阈限以及感觉适应等内容。3.1.1感觉器官感觉器官是生物体对各种物理刺激进行接收的特殊结构。常见的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每种感觉器官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使得生物体能有效地感知外部环境。3.1.2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指感觉系统能够察觉到的最小刺激强度。感觉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限是指能够察觉到刺激存在所需的最小强度;差别阈限是指能够感知两个刺激之间差异的最小程度。3.1.3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在外部刺激持续作用下,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敏感度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有助于生物体在复杂环境中维持对关键信息的关注。3.2视觉知觉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通道,本节将围绕视觉知觉展开讨论,包括视觉系统的生理结构、视觉感知的基本过程以及视觉错觉等内容。3.2.1视觉系统视觉系统包括眼睛、视神经、视觉皮层等组成部分。眼睛作为视觉系统的前端,负责接收光信号;视神经将光信号传输至大脑;视觉皮层对光信号进行加工处理,形成视觉感知。3.2.2视觉感知基本过程视觉感知基本过程包括:光线的接收、图像的形成、视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这些过程涉及多个层次,包括视网膜上的光感受器、视觉通路中的神经传递以及大脑皮层的视觉处理。3.2.3视觉错觉视觉错觉是指视觉系统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错误感知。视觉错觉揭示了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局限性,对于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3.3听觉与触觉知觉除了视觉,听觉和触觉也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本节将介绍听觉和触觉知觉的基本特点、生理机制以及相关研究。3.3.1听觉知觉听觉知觉是指生物体对声音刺激的感知。听觉系统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和听觉皮层等部分。听觉感知的基本过程涉及声音的接收、传递和大脑皮层的加工。3.3.2触觉知觉触觉知觉是指生物体对接触刺激的感知。触觉系统主要包括皮肤、触觉感受器和触觉皮层。触觉感知包括压力、温度、痛觉等多种类型,对生物体的生存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3.3.3听觉与触觉的相互作用听觉与触觉在感知过程中存在相互作用。例如,在声音源定位中,触觉信息可以帮助生物体更准确地判断声源位置。听觉和触觉的结合还可以提高对物体属性的识别能力。第4章认知过程4.1注意力注意力是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个体对信息的选择、聚焦和维持。本节将深入探讨注意力的概念、类型及其在认知任务中的作用。4.1.1注意力的概念与类型注意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选择性注意力、分配性注意力、维持性注意力和转换性注意力。选择性注意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多个刺激时,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刺激上;分配性注意力是指个体在处理多个任务时,如何合理分配注意力资源;维持性注意力是指个体在长时间内对某一刺激保持持续的注意力;转换性注意力则是指个体在不同任务或刺激之间灵活切换注意力的能力。4.1.2注意力在认知任务中的作用注意力在认知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提高信息处理效率、抑制无关信息干扰以及优化认知资源的分配。在本节中,我们将通过实例分析,探讨注意力在视觉搜索、工作记忆和决策等认知任务中的作用。4.2记忆与遗忘记忆是认知过程的核心,它涉及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但是遗忘现象同样值得关注。本节将讨论记忆与遗忘的机制、类型以及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4.2.1记忆与遗忘的机制记忆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遗忘则是记忆过程中信息的丧失。本节将介绍记忆与遗忘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包括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突触可塑性以及神经递质的作用。4.2.2记忆的类型与遗忘记忆可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显性记忆是指个体能够意识到的记忆内容,如事实性知识和事件记忆;隐性记忆则是指个体无法意识到的记忆内容,如技能和习惯。遗忘可分为遗忘曲线、干扰理论和检索失败等类型。本节将分析这些类型的特点及其在记忆过程中的作用。4.2.3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包括:个体差异、情绪状态、学习策略和情境因素等。本节将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4.3思维与问题解决思维是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问题解决则是思维活动的核心。本节将探讨思维的本质、类型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4.3.1思维的本质与类型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核心,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等类型。本节将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分析思维的本质及其在不同类型中的表现。4.3.2问题解决的方法与策略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以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包括算法式和启发式。算法式是指遵循一定规则,逐一尝试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启发式则是根据经验或直觉,快速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本节将介绍常见的问题解决策略,如类比法、逆向法和分解法等。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对认知过程中的注意力、记忆与遗忘、思维与问题解决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第5章语言与沟通5.1语言的发展与结构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沟通工具,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本章首先探讨语言的发展与结构。5.1.1语言的发展(1)原始语言阶段:早期人类通过简单的声音、肢体动作等进行沟通。(2)象征性语言阶段:人类开始使用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词汇和符号。(3)语法结构阶段:语言逐渐形成一定的语法结构,能够表达复杂的意思。5.1.2语言的构成(1)音素:语言的最小语音单位。(2)音节: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具有一定的发音特点。(3)词:具有一定意义的基本语言单位。(4)短语:由词组成的语言单位,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5)句子:由词、短语组成的语言单位,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5.2语言理解与产生5.2.1语言理解(1)词汇理解:识别词汇的意义,建立词汇之间的联系。(2)句子理解: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3)语篇理解:对一系列句子进行整体理解,把握篇章意义。5.2.2语言产生(1)构思:形成表达内容的基本框架。(2)编码:将构思转换成具体的语言形式。(3)表达: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输出语言。5.3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是指除了语言之外的其他沟通方式,包括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空间距离等。5.3.1肢体动作(1)手势:用手势表达特定意义。(2)姿态:通过身体姿势传递信息。5.3.2面部表情(1)眼神:通过眼神交流表达情感。(2)微笑:表达友好、喜悦等情绪。5.3.3空间距离(1)亲密距离:表示亲密关系。(2)社交距离:表示一般的人际关系。(3)公共距离:表示正式、严肃的场合。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语言的发展与结构、语言理解与产生以及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沟通的复杂性,并提高沟通效果。第6章情绪与动机6.1情绪理论6.1.1詹姆斯兰格理论詹姆斯兰格理论认为情绪是身体反应和生理变化的结果。该理论强调情绪体验产生于身体对刺激的反应,即先有生理变化,后有情绪体验。6.1.2坎农巴德理论坎农巴德理论提出情绪体验与生理反应同时发生,强调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过程中的作用。6.1.3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个体对刺激的认知评价是情绪产生的关键因素。该理论强调了认知在情绪产生和调节中的作用。6.1.4情绪的成分理论情绪的成分理论认为,情绪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生理唤醒、认知标签和表达行为。这三个成分共同作用,形成了个体的情绪体验。6.2情绪与认知的关系6.2.1情绪对认知的影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情绪对注意、记忆、决策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的影响。6.2.2认知对情绪的调节作用认知对情绪具有调节作用,包括对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过程的影响。认知策略如认知重评和注意力转移等,可以有效地调节情绪。6.2.3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情绪与认知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情绪影响认知过程,另认知过程也可以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调节。6.3动机与行为6.3.1动机理论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尔伯格的动机hygiene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动机的产生和作用。6.3.2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动机与行为密切相关,动机激发个体采取行动,以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动机强度和方向会影响行为的持续性、效率和选择。6.3.3情绪与动机的相互作用情绪与动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情绪可以激发和调节动机,同时动机也可以影响情绪的产生和表达。6.3.4动机与情绪在行为调控中的作用动机和情绪共同参与行为的调控,动机驱动个体追求目标,情绪调节动机强度和方向,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第7章发展心理学7.1婴幼儿期发展7.1.1生理发展婴幼儿期是人生最快速的发展阶段之一,生理发展尤为显著。本章将从婴儿出生后的身高、体重、大脑发育等方面进行阐述。7.1.2认知发展婴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为这一部分提供理论支持。7.1.3社交与情感发展婴幼儿期的社交与情感发展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7.2儿童期发展7.2.1生理发展儿童期生理发展逐渐放缓,本章将重点关注身体成长、运动技能以及神经系统的发展。7.2.2认知发展儿童期的认知发展主要包括语言、智力、学习等方面。皮亚杰理论在这一阶段同样具有指导意义。7.2.3社交与情感发展儿童期的社交与情感发展涉及自尊、同伴关系、家庭角色等方面。7.3青春期与成年期发展7.3.1生理发展青春期生理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身体发育、性成熟等方面。成年期生理发展逐渐趋于稳定。7.3.2认知发展青春期与成年期的认知发展主要关注思维、决策、问题解决等方面。此时,个体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7.3.3社交与情感发展青春期与成年期的社交与情感发展涉及亲密关系、职业发展、自我认同等方面。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年龄段个体的心理与认知发展特点。这些发展过程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复杂且多样的特点。在研究发展心理学过程中,应关注个体差异,深入探讨各种影响因素,为促进个体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第8章社会心理学8.1社会影响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社会影响及其对人际关系的作用。本节将探讨人们如何在社会环境中相互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塑造个体之间的互动。8.1.1社会影响的理论基础社会影响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遵从、服从和认同。这些理论解释了个体如何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态度和信念。8.1.2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节将讨论人际关系的形成、发展以及影响因素,如吸引力、亲密关系和人际沟通。8.2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个体与群体的互动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本节将探讨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以及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8.2.1群体动力与凝聚力群体动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群体行为的影响。本节将讨论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等概念。8.2.2群体中的个体行为在群体中,个体行为可能受到群体因素的影响,如去个性化、从众和群体极化。本节将分析这些现象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8.3偏见与歧视偏见和歧视是社会心理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本节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偏见的形成、维持和消除。8.3.1偏见的形成与维持偏见是指对某一群体的片面、刻板的认识。本节将分析偏见形成的原因,如认知失调、社会化和文化传承,以及偏见如何在社会中得以维持。8.3.2歧视的行为表现歧视是偏见在行为上的表现。本节将讨论歧视的常见形式,如招聘、教育、住房和刑事司法等领域的歧视现象。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影响、人际关系、个体与群体互动以及偏见与歧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第9章认知神经科学方法9.1脑成像技术脑成像技术为研究认知过程提供了直接观察大脑活动的手段。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脑成像技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脑电图(EEG)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9.1.1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效应,通过检测大脑活动区域血流量的变化来揭示神经活动。fMRI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适用于研究认知过程中的大脑功能分区和神经网络。9.1.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通过检测放射性示踪剂在脑内的分布,来推断大脑活动。PET具有较好的时间分辨率,可用于研究认知过程中的时间动态变化。9.1.3脑电图(EEG)脑电图技术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电活动,来研究认知过程中的神经电生理变化。EEG具有高时间分辨率,适用于研究毫秒级别的神经活动。9.1.4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通过检测大脑皮层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来推断神经活动。fNIRS具有便携性和无创性,适用于研究自然情境下的认知过程。9.2电生理技术电生理技术是通过记录神经元电活动,研究认知过程的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电生理技术:皮层脑电图(ECoG)、单细胞记录和脑深部刺激(DBS)。9.2.1皮层脑电图(ECoG)皮层脑电图技术通过在皮层表面放置电极,记录大脑皮层的电活动。ECoG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适用于研究认知过程中的局部神经活动。9.2.2单细胞记录单细胞记录技术通过微电极插入大脑组织,记录单个神经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