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2教师用第五单元 第12课 第一课时 古代水陆交通的变迁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_第1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2教师用第五单元 第12课 第一课时 古代水陆交通的变迁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_第2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2教师用第五单元 第12课 第一课时 古代水陆交通的变迁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_第3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2教师用第五单元 第12课 第一课时 古代水陆交通的变迁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_第4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2教师用第五单元 第12课 第一课时 古代水陆交通的变迁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第一课时古代水陆交通的变迁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课标·定位核心·导学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注意“一大航路”:近代全球航路的建立2.掌握“两大通道”: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3.了解“四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米迪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学习任务1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二自然段,了解古代天然道路和人工道路的发展。1.天然道路(1)产生: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2)发展: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但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2.人工道路世界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中国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汉代丝绸之路贯通后,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概念释意]驰道、直道、五尺道(1)驰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2)直道:直道是从秦朝都城咸阳到九原郡的军事用直达道路,成为关中与河套地区的交通线。(3)五尺道:秦朝在云南设置郡县,开“五尺道”,因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是秦朝时连接云贵与蜀的重要商道。【活动2】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三自然段,掌握古代运河交通的成就。中国春秋时期中国已有运河秦朝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隋朝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欧洲法国17世纪开通的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目前仍在通航荷兰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情境创设]“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交通生命线是什么?由此可知唐朝经济发展有何特点?提示:大运河。特点: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学习任务2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活动1】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二自然段,掌握古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活动。1.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1)表现:时期表现西汉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宋元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明朝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2)结果: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请正确连线)[教材开发]阅读教材“史料阅读”——“吴自牧《梦粱录》”和“磁罗盘24位图”,说明古代中国对海洋进行探索活动的条件有哪些。提示: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三自然段,概括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1.新航路开辟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概况(1)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2)哥伦布到达美洲(3)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4)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影响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2.运河的开凿(1)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2)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情境创设]1981年作家陈平(三毛)接受《联合报》特别赞助,前往中南美洲旅行,她在日记中还记载了一条由6座船闸构成的独特的运河。陈平(三毛)描写的是哪一条运河?提示:巴拿马运河。主题一古代的水陆交通【体系构建】【史料探究】1.问题探史——古代中国的水陆交通史料一秦朝统一六国后,修筑了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并统一了车辙宽度;同时开通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江。丝绸之路在汉代贯通,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唐朝驿道将近2.5万千米,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拓展了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据孙家驷《道路概论》等[研讨交流1]概括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驰道、直道和五尺道”“全国性道路网”“贯通”“世界之最”。[成果展示1]重视交通建设及规范;形成全国性交通网络;陆路与水路相结合;注重与外国的交通建设;在古代领先于世界;服务于政治;交通建设不断发展完善。史料二中国人很早就学会了开凿运河,尤其重视开凿沟通南北的运河。春秋时开凿了沟通江、淮的邗沟,战国时开凿了沟通黄、淮及其支流的鸿沟。隋朝为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巩固统一,开凿完成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唐代对大运河作了局部的变更和整修,宋朝十分重视开发大运河交通运输功能。此后,元明清三代皆建都北京,经济上仰赖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尤其重视大运河的维护疏浚,以保障官方漕运。——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研讨交流2]据史料二,简析我国古代开凿的运河有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破法]抓住关键信息“重视开凿沟通南北的运河”“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巩固统一”“经济上仰赖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概括。[成果展示2]特点:主要为南北走向。原因: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受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加强南北交通运输的需要。【链接学术前沿】古代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以畜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不到4千米的集中布局平面内。早期古代交通工具比较落后,沿交通干线出现了许多驿站,驿站、驿铺非常繁密,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大大便利了商旅。古代的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城市作为地域性的中心具备防御功能,城内重兵把守,城市扼守在交通要道上;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商业、市场等交换、消费场所,从而使古代城市沿交通干线形成“串联”型分布。——摘编自张洪恩、黎克继《浅析中国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观点解读]史料说明古代城市的交通工具落后,沿交通干线驿站、驿铺较多;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主要交通道路两侧有一定的交换、消费场所。2.史料证史——古代世界的水陆交通史料罗马人除了公共建筑以外,还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道路……这些大道对维护帝国的统治和加强帝国各地的联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整个帝国变成了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使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谚语即说明了罗马交通高度发达的盛况。——电视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第15集《古代罗马文化》[研讨交流]阅读史料,概括罗马帝国大力修筑道路的主要影响有哪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维护帝国的统治”“加强帝国各地的联系”“有机整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进行概括。[成果展示]罗马帝国大力修筑道路维护了帝国的统治,加强了帝国各地的联系,使整个帝国变成了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促进了帝国对外贸易发展与文化交流。【史论阐释】古代中国水陆交通的特征及影响方面阐释特征(1)具有首先服务于政治和军事的特征,带有明显的皇权优先的色彩。(2)儒家思想观念影响交通规则,形成了“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的通行规则。(3)交通建设带有强烈的国家控制色彩影响(1)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经济繁荣时期交通运输业也相对发达。(2)加强政府对各地区的控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3)影响着城市的发展程度,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方便人们的生活。(4)扩大了交流范围,加强国内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联系。(5)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与周边国家乃至更远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联系点拨古代水陆交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题二对海洋的探索活动【体系构建】【史料探究】1.史家明史——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史料从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郑和奉命七下西洋。他先后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了文化,强化了交流。但因遵循“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的原则,以“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来维护重礼仪而轻利益的朝贡贸易体系为主要目的,费钱粮无数,仅维持28年便戛然而止,令后人唏嘘不已。——摘编自谢博、岳蓉《郑和下西洋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启示》[研讨交流]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并分析其影响。(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破法]抓住关键信息:结合画线部分信息进行分析。[成果展示]目的:宣扬国威,维护传统朝贡贸易体系。积极影响:加强了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交往与交流。消极影响:政府财政负担加重,下西洋活动停止。2.史料证史——近代对海洋的探索史料[研讨交流]观察史料图片,图片体现了近代欧洲人对海洋的探索活动有哪些?对近代交通有何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从图片中“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船队”“航行路线”“巴伦支”“塔斯曼”等信息进行分析。[成果展示]活动:新航路开辟(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船队航线的开辟);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海上航线的开辟。影响: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促进全球海上航路的建立;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链接学术前沿】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梦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路,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作新航路。新航路的开辟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宗教、思想根源,且主观条件已经具备,在万事俱备的条件下,一批伟大的航海家勇敢地走在了探索新航路的最前列。——摘编自王蕊《浅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观点解读]史料说明15、16世纪之交,在经济、社会、宗教、思想动因的共同推动下,地理大发现的帷幕拉开,这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加强。【史论阐释】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项目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目的扬国威于海外,以朝贡贸易促进中外交流到东方寻金和开拓市场方式进行朝贡贸易,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要方式以武力掠夺为主要方式性质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影响经济朝贡贸易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停止航海活动;远洋航海业衰落获得巨额利润,促进资本原始积累;远洋航海业蒸蒸日上政治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友好往来,增强了明朝的政治影响力掀起殖民狂潮,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造成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困落后【题组1】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罗马帝国形成了发达的道路网络。这些道路的修筑旨在 ()A.完善地方行政制度 B.消除文化习俗差异C.促进建筑技术进步 D.满足政治统治需要【解析】选D。罗马道路的修建主要是满足其帝国不断扩张及统治的需要,故选D。A、B都不是主观目的,排除;C是客观影响,排除。2.秦始皇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秦始皇修驰道的根本目的是 ()A.改善国内交通 B.促进经济发展C.改善百姓生活 D.巩固国家统一【解析】选D。秦朝修筑驰道的根本目的是便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进而巩固统一,故选D。改善国内交通、促进经济发展、一定程度改善百姓生活是秦朝修筑驰道产生的影响,并非其根本目的,排除A、B、C。【深化点拨】古代中国交通的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战争有密切关系、与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结构上呈现辐射性。3.(2024·杭州高二检测)“凿通五岭奠南疆”“三入漓江七入湘”描述的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C.灵渠 D.邗沟【解析】选C。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今漓江)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与题干材料描述相符,故选C。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上,郑国渠在关中地区,邗沟沟通淮河与长江,排除A、B、D。4.通过大运河,南方的橘子被运到北方,北方的梨送到南方销售。这说明大运河有利于 ()A.南北经济交流 B.农业结构优化C.经济作物普及 D.海外贸易发展【解析】选A。据材料“南方的橘子被运到北方,北方的梨送到南方销售”可以看出体现的是经济作物的南北交流,故选A。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结构优化问题,排除B;经济作物普及与材料不符,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国内贸易的情况,排除D。5.它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运河之一,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且目前仍在通航。这条运河是 ()A.苏伊士运河 B.米迪运河C.京杭大运河 D.巴拿马运河【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连通地中海和大西洋,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故选B。【深化点拨】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河流,如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题组2】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6.郑和七下西洋,累计抵达30多个国家及地区,对各地进行了友好访问。这体现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 ()A.规模庞大 B.技术先进C.和平交往 D.获利丰厚【解析】选C。据材料“进行了友好访问”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是和平交往,故选C。据材料不能得出船队规模和技术状况,排除A、B;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不是为了开拓贸易,不能得出获利丰厚,排除D。7.下图是新航路开辟时的一位航海家的漫画。他的船队开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此航海家是 ()A.哥伦布 B.达·伽马C.迪亚士 D.麦哲伦【解析】选D。麦哲伦船队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故选D。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排除A;达·伽马是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