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十五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_第1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十五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_第2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十五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_第3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十五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_第4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十五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十五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全面练】1.(2024·牡丹江高二检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宪法和几部重要的法律。这次法律制定的重大意义是 ()A.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开启中国法治建设近代化进程D.促进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实施【解析】选A。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法律,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故选A。B错在表述中的“丰富和完善”,排除B;“开启中国法治建设近代化进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依法治国提出的时间是1997年,排除D。【补偿训练】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 ()A.奠定了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基石B.高度重视保障人权和“依法治国”C.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发展D.与“五四宪法”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解析】选C。根据材料“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可知,“八二宪法”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改革的发展,C正确;“五四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宪法发展的基石,排除A;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主旨为“八二宪法”的作用,并非其与“五四宪法”的相同点,排除D。2.(2023·十堰高二检测)宪法是国权与民权关系的根本维系。关于1982年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颁行的第一部宪法B.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C.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D.1999年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解析】选B。1982年宪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标志着我国开始正式迈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轨道,故选B。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排除C;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排除D。3.法制建设为依法治国提供了基础。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六大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八大【解析】选A。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故选A,排除B、C、D。4.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 ()A.1997年 B.1999年C.2004年 D.2010年【解析】选D。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故选D。A、B、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深化点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5.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 ()A.基础性地位 B.根本性地位C.辅助性地位 D.发展性地位【解析】选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A正确;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根本性地位,排除B;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基础性地位,而不是辅助性和发展性地位,排除C、D。【补偿训练】“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准确揭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要素,其中“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 ()A.科学立法 B.依法行政C.司法公正 D.民主监督【解析】选B。材料揭示了依法治国的三个层面,即国家要求依法治国,政府要求依法行政,公民要求懂法守法,故选B。政府不负责立法,排除A;政府不负责司法,排除C;“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民主监督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D。6.(2024·杭州高二检测)阅读下面历史照片,该照片直接可用于研究 ()A.三线建设时期的劳模精神B.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C.20世纪90年代的文明创建活动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活动【解析】选B。“五讲四美三热爱”为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经典口号,故选B,排除C;三线建设时期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A;2006年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排除D。7.(2024·广州高二检测)2015年12月,我国通过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我国为国家荣誉称号立法有利于 ()A.激发经济建设热情B.巩固爱国统一战线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D.净化党的干部队伍【解析】选C。我国为国家荣誉称号立法,目的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故选C。这一立法涉及不同领域,不局限于经济领域,排除A;这一立法的主要目的不是巩固爱国统一战线,排除B;这一立法针对不同群体,不局限于党内干部,排除D。【综合应用练】8.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婚姻和一夫多妻制。由此,《刘巧儿》《小二黑结婚》等主张婚姻自主的故事到处传扬。这表明 ()A.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兴起B.文艺发展推动法律制度建设C.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传播D.法制建设推进社会风尚改良【解析】选D。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主张婚姻自主的故事到处传扬”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促进婚姻自主思想的传扬,故选D。主张婚姻自主不等同于女权主义运动,排除A;B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排除C。【补偿训练】1.下表为1950-1953年《人民日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宣传中,所批判的各类观念的数量统计,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行 ()A.颠覆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B.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提升了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D.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延续【解析】选D。1950-1953年《人民日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宣传中,所批判的各类观念中占比最高的是封建观念,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中反封建的延续,故选D。由材料无法得出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被颠覆的结论,排除A;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由材料无法得出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提升的结论,排除C。2.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至1953年,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地掀起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运动浪潮。该法的颁布 ()A.确立了新的政治制度B.使妇女获得选举权利C.体现了广大人民意志D.杜绝了买卖妇女现象【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新中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后,全国各地迅速掀起贯彻浪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所以深受人民的支持与欢迎,故选C。《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不属于政治制度范畴,排除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不涉及选举权利,排除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没有杜绝买卖妇女现象,排除D。9.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材料表明 ()A.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初步奠定基础B.我国依法治国理念逐渐深入人心C.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重新树立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了法律的至高无上性,即法律的权威性,故选C。宪法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初步奠定基础,排除A;材料中未涉及人民对法律的态度,不能体现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排除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补偿训练】(2023·白银高二检测)下表所示汇聚了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部分内容(节选),这些内容 ()序号主要内容1宪法序言中添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2以“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等3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4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3年改为5年A.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B.凸显了根本大法的权威C.确立市场经济主导地位D.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解析】选D。序号1内容强调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序号2内容体现国有企业改革;序号3内容表明进一步确立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序号4内容体现政治体制改革。综上可知,1993年宪法修正案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要求,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故选D。10.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的编纂 ()A.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最终形成C.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D.意味着我国法律制度国际领先【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民法典中包括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内容,这些都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民法典的编纂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正确;民法典的编纂不是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除A;B是在2010年底,排除B;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我国法律制度国际领先,排除D。11.下图为1960年创作的宣传画,画中一位妇女驾驶着拖拉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该作品旨在 ()A.说明农业生产已实现机械化B.倡导乐观奋斗的社会新风尚C.表明妇女成为建设的主力军D.展现“一五”计划改变农村面貌【解析】选B。1960年即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以“光荣的劳动幸福的生活”为主题的宣传画,旨在通过追求农业现代化的农民形象倡导乐观奋斗的社会风尚,故选B。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远未实现机械化,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妇女是建设主力军,排除C;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排除D。12.下表为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的部分中国好人事迹。“中国好人”的事迹体现了 ()人物事迹北京“影人姐姐”王丽娟用皮影技艺帮扶残疾人就业,致力于非遗传承江苏老兵李先南坚守诺言,替牺牲战友尽孝36年吉林“好的哥”汤万春13年5次救火,感召身边500余名出租车司机自发组建志愿服务队重庆乡村教师陈申福坚守山村38年,照亮孩子出山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农人”寇晓燕创新摸索蹚出致富路,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A.精神文明建设逐渐兴起B.劳动模范具有榜样作用C.新时代中国的道德追求D.爱国主义教育卓有成效【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好人”体现了助人为乐、关爱他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精神,是以德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体现,故选C。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已经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排除A;材料中心词为“中国好人”,并非劳动模范,排除B;爱国是指热爱国家,材料中的“中国好人”是道德楷模,排除D。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3年,宪法第15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时期以来,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特别是经济方面,陆续制定了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等。1979—1997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5.8万人发展到29.2万人。到1996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15.7万人。——摘编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材料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至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摘编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央视网)(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解析】第(1)题新发展:据材料“1982年……通过了新宪法”“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1993年,宪法第15条修改为”“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特别是经济方面,陆续制定了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等”“1979—1997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5.8万人发展到29.2万人。到1996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15.7万人”进行概括。影响:结合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和法制建设的成就分析。第(2)题据材料“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至2010年)共237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进行概括。答案:(1)新发展:制定新宪法并根据时代需要加以修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注重经济立法工作;司法人员队伍壮大。影响: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2)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形成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拓展创新练】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新中国以来劳模形象的演进变迁时期劳模形象评选标准评选内容劳模结构50年代老黄牛劳动竞赛忠于职守、努力工作、踏实肯干等基层的产业工人和农民六七十年代铁人精神发展生产力在“学大庆”运动中表现良好,且在生产技术创新或增收方面有突出贡献者知识分子也纳入劳模评选范围八九十年代“当代愚公”经济贡献和创新创造在企业中有重大贡献者职业日渐多元,由最初的产业工人、农民到企业家、科学家等21世纪新时代“最美奋斗者”重视对人文精神的考察,对道德品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对社会有突出贡献,并愈加重视劳动、道德品格及精神要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根据材料,以“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变与不变”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变与不变”归纳出其中的变或者不变的表现,可以根据表格的不同栏目来分析变与不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