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作物丰产技巧指南TOC\o"1-2"\h\u13116第1章总论 3262211.1农作物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326951.1.1生产现状 347721.1.2发展趋势 3216961.2丰产栽培技术与原则 361521.2.1栽培技术 398681.2.2栽培原则 421079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4265262.1土壤类型与质地 4168332.2土壤肥力提升措施 4311372.3土壤调理与修复 5660第3章水分管理 529993.1灌溉水源与方式 590353.1.1地面水灌溉 599223.1.2地下水灌溉 5215563.2灌溉制度与节水技术 684573.2.1灌溉制度 612763.2.2节水技术 6235493.3排水与防渍害 6265953.3.1排水 613163.3.2防渍害 620339第4章育苗技术 770404.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7171194.1.1品种选择 7176304.1.2种子处理 7180454.2播种技术与苗期管理 769024.2.1播种技术 72524.2.2苗期管理 757044.3秧苗锻炼与适龄移栽 8274504.3.1秧苗锻炼 8115404.3.2适龄移栽 826604第5章种植模式与密度 8120015.1间作、套作与轮作 8188115.1.1间作 8269905.1.2套作 8163175.1.3轮作 8189535.2种植密度与排列方式 9134235.2.1种植密度 916805.2.2排列方式 952835.3种植模式优化 9296245.3.1因地制宜 9139515.3.2优化作物组合 967305.3.3调整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 9179125.3.4强化田间管理 927503第6章肥料施用技术 9144546.1肥料种类与特性 9133876.1.1有机肥 916656.1.2化学肥料 10131676.2施肥原则与时期 1091896.2.1施肥原则 1017776.2.2施肥时期 10127876.3精准施肥技术 1082346.3.1土壤肥力检测 1012226.3.2作物营养诊断 1047046.3.3施肥技术 117093第7章病虫害防治 11317357.1常见病虫害识别与监测 11282557.1.1病害识别 1114907.1.2虫害识别 11150807.1.3监测方法 1148737.2防治策略与药剂选择 11100897.2.1防治策略 12192467.2.2药剂选择 12224377.3生物防治与绿色防控 12152667.3.1生物防治 12249467.3.2绿色防控 1228891第8章农作物生长调控 1275578.1植株调整与整形 12119088.1.1植株调整 12326408.1.2整形 13260708.2激素应用与调控 13141838.2.1激素种类 13173218.2.2激素应用 13122798.3抗逆栽培技术 13153628.3.1抗旱栽培 14226378.3.2抗寒栽培 14264198.3.3抗病抗虫栽培 1423996第9章采收与储藏 14257929.1采收时期与方法 14220889.1.1确定采收时期 14232069.1.2采收方法 14155159.2采后处理与预冷 1571049.2.1采后处理 15145189.2.2预冷 1557179.3储藏设施与管理 15299269.3.1储藏设施 15297199.3.2储藏管理 1525160第10章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152434610.1农业机械设备选择与使用 151289510.1.1农业机械设备选择原则 151524910.1.2农业机械设备使用方法 161392910.2智能农业与信息化技术 162567410.2.1智能农业技术 16674410.2.2信息化技术应用 161031210.3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162473210.3.1丰产栽培技术集成 163120810.3.2丰产栽培技术示范 17第1章总论1.1农作物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1.1.1生产现状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农作物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的产量、品质及种植面积均有所提高。当前,我国农作物生产已基本实现自给自足,部分农产品还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1.1.2发展趋势未来,我国农作物生产将继续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发展。具体表现为: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更加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成为生产主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1.2丰产栽培技术与原则1.2.1栽培技术为实现农作物丰产,需综合运用以下栽培技术:(1)选用优良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具有较高产量、品质、抗逆性及适应性的品种。(2)精细整地:通过深翻、施肥、镇压等措施,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3)适时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需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4)合理密植: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5)科学施肥:按照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及微量元素肥料。(6)水分管理: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气候变化,合理调控土壤水分。(7)病虫害防治:采用农业、生物、化学等方法,综合防治病虫害。(8)适时收获:在作物成熟期,选择适宜的收获时间,保证产量和品质。1.2.2栽培原则(1)遵循生态平衡原则:充分考虑作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实现生产与生态的协同发展。(2)注重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土地、水、肥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积极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4)强化质量管理:从源头把控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产品安全。(5)适应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种植结构,满足消费者需求。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2.1土壤类型与质地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了解土壤类型与质地对于丰产。土壤类型根据其形成条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分为沙土、壤土、黏土等。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水分保持能力、通气性和温度特性,从而影响作物生长。本节将阐述各类土壤的特点及适宜种植的作物类型,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提供参考。2.2土壤肥力提升措施土壤肥力是衡量土壤供应作物生长所需养分的能力。提升土壤肥力是实现农作物丰产的关键。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1)有机物料施用:增施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绿肥、作物秸秆等,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2)化肥合理施用: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供肥状况,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化肥,避免过量施用导致土壤污染。(3)土壤调理剂应用:选用适宜的土壤调理剂,如石灰、石膏等,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环境。(4)轮作与间作:合理轮作和间作可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减少病虫害,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恢复和更新。2.3土壤调理与修复土壤调理与修复旨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生产力。以下措施有助于土壤调理与修复:(1)改良土壤结构:通过深翻、松土等措施,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2)治理土壤污染:针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土壤污染问题,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治理,降低土壤污染风险。(3)盐碱化土壤改良:采用生物、工程等措施,如种植耐盐碱作物、施用有机肥、施用石膏等,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生态环境。(4)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抗蚀能力,保护土壤资源。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对土壤的有效管理与改良,为农作物丰产奠定坚实基础。第3章水分管理3.1灌溉水源与方式农业灌溉水源主要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合理利用各类水源,采取适宜的灌溉方式,对农作物丰产具有重要意义。3.1.1地面水灌溉地面水灌溉主要依赖于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灌溉方式包括:(1)漫灌:适用于平坦地区,通过渠道将水引入田块,使田块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2)沟灌:在作物行间开挖沟渠,将水引入沟中,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3)畦灌:将田块划分为若干畦,进行分区灌溉,以提高灌溉均匀度。3.1.2地下水灌溉地下水灌溉主要采用井灌方式,通过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井灌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布井:根据地下水资源分布,合理布置井位,避免过度开采。(2)控制灌溉量: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合理控制灌溉量。(3)防止土壤盐渍化:抽取地下水时,应注意土壤盐分的迁移和积累,避免土壤盐渍化。3.2灌溉制度与节水技术合理的灌溉制度是保证作物丰产的关键。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制定适宜的灌溉制度。3.2.1灌溉制度(1)生育期灌溉:根据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次数和时间。(2)非生育期灌溉:在作物非生育期,根据土壤水分状况,适时进行灌溉,以保证土壤墒情。3.2.2节水技术(1)滴灌: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2)喷灌:利用喷头将水喷洒在作物表面,提高灌溉均匀度,减少水分损失。(3)覆盖灌溉:利用地膜、秸秆等覆盖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3.3排水与防渍害合理排水和防渍害是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措施。3.3.1排水(1)明沟排水:在田间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通气性。(2)暗管排水:利用地下管道进行排水,降低农田排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3.2防渍害(1)改善土壤结构:通过施用有机肥、深翻等措施,提高土壤透水性。(2)合理布局作物:根据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种植方式。(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松土,促进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湿度。第4章育苗技术4.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在农作物育苗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品种是保证丰产的基础。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市场需求及病虫害情况,选取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种子处理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4.1.1品种选择(1)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2)考虑市场需求,选择消费者喜爱的品种。(3)关注品种的抗病性、抗逆性、适应性等特性。4.1.2种子处理(1)种子精选:剔除病斑、虫蛀、霉变等不良种子。(2)消毒处理: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1015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3)浸种:将处理好的种子浸泡在清水中,时间为46小时,以提高种子吸水率。(4)催芽:将浸泡后的种子置于2530℃的环境中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4.2播种技术与苗期管理播种技术是保证育苗成功的关键环节,苗期管理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4.2.1播种技术(1)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周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2)播种密度:根据作物种类和品种特性,合理控制播种密度。(3)播种方式:采用条播、点播、撒播等方式,保证种子分布均匀。(4)覆土厚度:覆土厚度要适中,以利于种子发芽和出苗。4.2.2苗期管理(1)水分管理: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水量,适时适量浇水。(2)温度管理:保持适宜的苗床温度,防止低温冷害和高温灼伤。(3)光照管理:保证充足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4)间苗和定苗: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时进行间苗和定苗。4.3秧苗锻炼与适龄移栽秧苗锻炼和适龄移栽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4.3.1秧苗锻炼(1)控水:适当控制水分,使秧苗适应移栽后的环境。(2)施用壮苗肥:在移栽前710天,施用适量的壮苗肥,提高秧苗素质。(3)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防治。4.3.2适龄移栽(1)移栽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周期,选择适龄移栽时间。(2)移栽方法:采用带土移栽、深浅适中、栽后浇水等方法,保证秧苗成活。(3)移栽密度:根据作物种类和品种特性,合理控制移栽密度。(4)移栽后管理:及时查苗、补苗,加强水分、肥料、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第5章种植模式与密度5.1间作、套作与轮作5.1.1间作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这种种植方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在进行间作时,应考虑作物间的相容性、生长周期及对光照、水分、养分的需求等因素,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产量。5.1.2套作套作是指在主作物生长过程中,同期种植一种或多种次作物。套作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同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在选择套作作物时,要充分考虑主作物与套作物的生长周期、形态结构和生态习性,保证两者相互促进,共同生长。5.1.3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利于作物的持续丰产。轮作制度的设计应考虑作物对土壤养分的需求、病虫害发生规律以及土壤肥力状况等因素,保证轮作效果的实现。5.2种植密度与排列方式5.2.1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作物株数。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作物产量。种植密度应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来确定。过高或过低的种植密度都会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5.2.2排列方式作物的排列方式对光合作用、通风透光、养分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常见的作物排列方式有等行距、宽窄行、三角形、正方形等。选择合适的排列方式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5.3种植模式优化5.3.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性、水资源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以实现作物丰产。5.3.2优化作物组合根据作物间的相容性和互补性,合理搭配作物种类,提高间作、套作和轮作的效益。5.3.3调整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结合作物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调整种植密度和排列方式,以利于作物生长和产量提高。5.3.4强化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保证作物生长过程中水、肥、病、虫、草等环节得到有效控制,为作物丰产创造良好条件。第6章肥料施用技术6.1肥料种类与特性肥料是农作物丰产的重要保障,合理施用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肥料主要分为有机肥和化学肥料两大类。6.1.1有机肥有机肥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及排泄物,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种类包括:农家肥:如人粪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商品有机肥:如有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等。6.1.2化学肥料化学肥料含有一种或多种作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具有施用方便、肥效迅速等优点。主要种类包括:氮肥:如尿素、硝酸铵等;磷肥:如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钾肥:如氯化钾、硫酸钾等;复合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主要营养元素的肥料。6.2施肥原则与时期6.2.1施肥原则因土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质地和作物需求进行施肥;因作物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性进行施肥;平衡施肥:保持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分层施肥:将肥料施在作物根系分布的各个层次,提高肥料利用率。6.2.2施肥时期基肥:播种前施用,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适量化学肥料;追肥: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施用,以补充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叶面肥:作物生长后期,通过叶面喷施,快速补充营养。6.3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是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规律和产量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实现肥料的高效利用。6.3.1土壤肥力检测通过土壤肥力检测,了解土壤中各营养元素的含量,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6.3.2作物营养诊断通过作物营养诊断,掌握作物生长过程中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6.3.3施肥技术控制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确定施肥量;施肥方法:采用深施、分层施、条施等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施肥时间:根据作物生长周期,选择合适的施肥时期;施肥机械:采用现代化的施肥机械,提高施肥效率。通过以上肥料施用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丰产目标。第7章病虫害防治7.1常见病虫害识别与监测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识别与监测是保证丰产的重要环节。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首先应对以下常见病虫害进行识别和监测:7.1.1病害识别真菌性病害:如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玉米大斑病等;细菌性病害:如水稻白叶枯病、棉花黄萎病、烟草青枯病等;病毒病害:如番茄病毒病、辣椒病毒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等;线虫病害:如大豆根结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等。7.1.2虫害识别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稻纵卷叶螟、玉米螟等;同翅目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等;鞘翅目害虫:如金龟子、象甲、天牛等;直翅目害虫:如蝼蛄、蝗虫、蟋蟀等。7.1.3监测方法定期巡查:对农作物进行定期巡查,观察植株生长状况,及时发觉病虫害;病虫情测报: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收集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信息,及时发布预警;挂诱捕器:针对特定害虫,使用诱捕器进行监测。7.2防治策略与药剂选择针对不同病虫害,采取合理的防治策略和选择合适的药剂是关键。以下是防治策略与药剂选择的原则:7.2.1防治策略综合防治:结合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预防为主: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适时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最佳时机进行防治。7.2.2药剂选择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按照农药使用说明,合理配比,保证防治效果。7.3生物防治与绿色防控生物防治与绿色防控是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7.3.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控制;选用生物农药,如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等;采用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组织培养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7.3.2绿色防控建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挂黄板、蓝板、使用诱虫灯等;加强农业生态系统建设,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第8章农作物生长调控8.1植株调整与整形植株调整与整形是保证农作物丰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植株调整和整形,可以优化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光合效率,促进作物健康生长。8.1.1植株调整植株调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疏枝:去除病弱枝、交叉枝、内向枝等,以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2)摘心:通过摘除植株生长点的做法,促使植株分支,提高光合作用面积。(3)整枝:对作物枝条进行合理布局,使植株形态有利于光合作用和生殖生长。8.1.2整形整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矮化栽培: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降低植株高度,提高作物抗倒伏能力。(2)调控株型:根据作物生长特性,调整植株形态,使其更适合生长环境。(3)调整开花结果习性:通过整形,促使作物提前或延后开花结果,避开不良气候影响。8.2激素应用与调控植物激素在农作物生长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应用激素,可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8.2.1激素种类常见植物激素包括:(1)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影响植物生长发育。(2)赤霉素: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调控植物生长和发育。(3)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延缓植物衰老。(4)脱落酸:调节植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5)乙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促进果实成熟。8.2.2激素应用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合理使用激素:(1)促进生长:在作物生长初期,使用生长素、赤霉素等激素,促进植株生长。(2)调控开花结果:通过激素处理,调整作物开花结果习性,提高产量。(3)延缓衰老:在作物生长后期,使用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延缓植株衰老,提高产量。(4)提高抗逆能力:利用激素调控作用,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减轻逆境影响。8.3抗逆栽培技术抗逆栽培技术是通过优化栽培措施,提高作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实现丰产。8.3.1抗旱栽培(1)选用抗旱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抗旱性强的品种。(2)保水措施:采用地膜覆盖、秸秆还田等技术,提高土壤保水能力。(3)合理灌溉: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适时适量灌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8.3.2抗寒栽培(1)选用抗寒品种:选择抗寒性强的品种,减轻低温危害。(2)培育壮苗:通过调整播种期、加强苗期管理等措施,提高作物抗寒能力。(3)适时收获:根据作物生长情况,适时收获,减少低温对作物产量的影响。8.3.3抗病抗虫栽培(1)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选择具有抗病抗虫特性的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3)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减少损失。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广大农业生产者能够掌握农作物生长调控技术,为丰产丰收提供有力保障。第9章采收与储藏9.1采收时期与方法9.1.1确定采收时期观察作物成熟度:通过作物外观、色泽、硬度等指标判断成熟度。检测内在品质:利用实验室检测方法,如糖度、酸度、淀粉含量等,保证作物品质。遵循品种特性:依据不同品种的成熟特性和最佳风味期,制定采收计划。9.1.2采收方法手工采收:适用于易损伤或高价值作物,如水果、蔬菜等。机械采收:适用于大面积作物,如小麦、玉米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分级采收:根据作物成熟度和品质,进行分级采收,保证优质优价。9.2采后处理与预冷9.2.1采后处理清洁:清除作物表面的泥土、杂质,减少微生物污染。捆绑或包装:采用适宜的捆绑和包装方式,减少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损伤。冷却:降低作物体温,减缓生理活动,延长保质期。9.2.2预冷冷水预冷:适用于水果、蔬菜等,通过冷水浸泡,迅速降低作物体温。冷库预冷:适用于大批量作物,将作物置于冷库中,逐渐降低温度。9.3储藏设施与管理9.3.1储藏设施常温库:适用于对温度要求不高的作物,如土豆、洋葱等。冷库:适用于对低温有较高要求的作物,如水果、蔬菜等。气调库:通过控制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延长作物储藏寿命。9.3.2储藏管理温湿度控制:根据作物特性,调整库内温湿度,保证作物品质。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发觉病虫害及时处理,避免蔓延。储藏周期:根据作物种类和品质,合理制定储藏周期,保证食用安全。检测与监控: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储藏环境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控,保证储藏效果。第10章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10.1农业机械设备选择与使用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作物丰产的重要手段。合理选择和使用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品抵押合同
- 川教版(2019)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初识Scratch》教学实录及反思
- 11 变废为宝有妙招 ( 教学实录)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2024年商铺门面综合管理与物业服务标准化协议3篇
- 2024年中国贡香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汽车垫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年度车辆采购与销售代理合同3篇
- 2024年企业员工班车接送服务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标准版单方面合同解除合同版B版
- 2024土地承包协议书-二零二四年度农业生态保护合作3篇
- 草原牧歌-金杯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音版(简谱)(2024)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3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化学试题(解析版)
- 2024年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第8课时 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教学课件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 课件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新《斜视弱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征信考试题库(含答案)
- 拳馆团队合作协议书范本
- 13.2 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税费计算与申报》课件-居民个人平时预扣预缴税额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