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史开放型材料题专题练习题汇编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评价者评价清廷称赞他是个“器识渊深、才酞宏远”的“草臣”,赞李鸿章一生“力疾从公,未克休息,忠靖之忱,老而弥笃”清流将李鸿章比作宋之秦桧、蔡京和明之严嵩、仇莺,甚至是比他们更加坏的“奸臣”。说他是个“献媚宫闲”“固宠求荣”“多籍言利”的善迎合的奸臣洋务派称赞李鸿章“谋国忠诚,不摇浮义”,“忠勤爱国,非浅识所能窥测”维新派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革命派《檀香山新中国报》说李鸿章“实中国之民贼,为爱新觉罗氏一姓一家之人。却为那拉西后一人一己之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围绕“李鸿章其人”,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部分)代次出生时间(年)代表人物职业(或身份)第一代:晚清一代1865—1880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等第二代:五四一代1880—1895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陈寅恪等教授、报人、编辑、作家等第三代:后五四一代1895—1910周恩来、蔡和森、瞿秋白、李立三等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等——摘编自许纪霖《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三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分别做合理解释。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末,中国传统的“求新”观念与西方的“进化”观念相辅相成,“新中国”一词即是在进化主义和维新思想共同推动下出现并得到传播和使用的,提倡“维新中国”和建立“新中国”呼声的高涨即建立在此基础上。1900年以来,西方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开始传入中国,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人对“新中国”构想的深度和广度。民主革命时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的“新中国”话语,先后有五四时期的“青春中国”“少年中国”、大革命时期的“真正民主共和国”、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新中国”、全面抗战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新中国”与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新中国”。“新中国”话语无论怎样演变,但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对内维护中华民族统一都是其中应有之义。——摘编自俞祖华《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新中国”“中华民族”话语的交集互动》选取中国近代史整体或某个时期,围绕“新中国”“中华民族”的话语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图2图3图4清朝妇女的流行发式可分为两类:满族女子普遍作“旗头”打扮;汉族女子保存汉族发式。当时社会上的发展呈现出多元的趋势。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短发成为当时主要流行发型。年轻妇女在前额留着“前刘海”。民国时期各大城市女子理短发者尤多。1950——1960年,麻花辫发型是未婚女性的主流发型。最原始的麻花辫发型朴实、简洁、利落,充满阳光与活力。1980——1990年,发式千姿百态,随着日剧《血疑》在中国播出,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头成为当时流行范本。——摘编自李姿霓《中国妇女发型艺术潮流之探讨》根据材料,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型特色,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分步走”战略材料中国特色分步走战略形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才得以完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围绕四个现代化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设想,为后来三步走战略提供了探索基础和经验借鉴;改革开放时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成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分步走战略,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勾画了蓝图。在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历史时期,重新回顾中国共产党分步走战略的演进历程,对其形成历程做一个纵向的历史考察,分析其中的经验教训,从中得出一些启示,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分步走战略的艰辛发展历程,把握和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邹祥勇《中国特色分步走战略的历史演进与启示》结合材料,以“分步走”战略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题目醒目,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条理)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9月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其中“文明起源”涵盖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肇始文明曙光的进程,“宅兹中国”主要涵盖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大国一统”讲述自秦统一全国后的历史,“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民族觉醒”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历史。从远古发现到仰韶文化,从二里头遗址到《湘江评论》,中国考古博物馆以立体方式,讲述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发展壮大的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近代,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全景方式,呈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从文明起源到民族复兴,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宏大叙事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历程。任意选取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某一陈列专题,结合史实谈谈这一专题的观后感。(要求:明确所选取的陈列专题,须有史实依据,解释合理,逻辑清晰)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国统区历史教科书根据地历史教科书叙述革命活动“民族救星”“民族救主”“全体人类的福音”“主要领导者”(将孙中山的个人实践融入兴中会、同盟会的集体实践中)阐释三民主义“精神导师”民族抗战的“旗帜”评价行为事迹“为革命立楷模”“榜样楷模”“伟大的战略家”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孙中山形象的不同作出合理解释。(要求:立论正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革命战争年代,部分外国记者深入中共领导的根据地、解放区进行实地考察。他们通过采访领袖人物、农民群众、普通士兵身上所发生的一切,生动地展现了中共的执政理念、执政绩效和精神面貌,诸如“红军官兵生活一样”“(根据地的)土地给重新分配了,捐税给减轻了……工人和贫农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人民会支持、保护和给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提供给养”等记载比比皆是。一批怀有革命理想的仁人志士,执着于经济改革、平等精神、清廉自律的实际行动,诸如此类均成为民众认同、支持与参加中共革命的根本动力,也孕育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摘编自李金铮《知行合一:外国记者的革命叙事与中共形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革命与中共形象”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示例一李鸿章:晚清重臣的复杂历史角色李鸿章,晚清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与军事将领,其历史角色复杂多面。他既是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创办了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等近代企业,也组建了北洋水师,试图以军事现代化抵御外侮。然而,他同时也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如《马关条约》等,这些条约使中国陷入了更深的民族危机。李鸿章的外交手腕虽高明,但受限于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往往只能接受屈辱条件。他的决策既有远见卓识,如推动洋务运动,也有失误之处,如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略失误。其财富积累虽丰厚,却也引发了关于清廉与贪腐的争议。综上所述,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中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历史角色复杂而多面。他既有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也有在外交上妥协退让的失误。评价李鸿章时,应全面客观地看待其历史贡献与局限性,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位晚清重臣的复杂历史角色。示例二李鸿章:多面评价下的历史身影李鸿章,一位在晚清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形象在不同历史派别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在清廷眼中,他是忠诚的臣子,竭力维护皇权稳定;而在清流士人看来,他则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被视为“奸臣”,背离了传统士大夫的忠贞与气节。洋务派则高度评价李鸿章为“功臣”,因其推动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于维新派而言,李鸿章虽未直接参与变法,但其开放思想、尝试改革的举动与维新派有共通之处,被视为潜在的“同志”。然而,在革命派眼中,李鸿章则因维护清朝统治、镇压起义等行径,被贴上“汉奸”的标签,成为革命的对象。这种极端的评价反映了革命派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新秩序的决心。由此可见,不同的历史派别基于各自的立场和诉求,对李鸿章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这启示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全面考察其历史贡献与局限性。解析:本题列举了不同时期不同阶级对李鸿章的评价。这些评价既体现了历史背景的复杂性,也揭示了政治立场和个人观点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影响。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更加客观、中立和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以得出更加准确和公正的评价。首先要提炼材料中的关系,再从中选取一个或多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李鸿章其人”进行客观的评价。培养学生对史料和核心素养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2.答案:第一代:政治变革推动者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及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进行救亡图存探索。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他们的探索虽以失败告终,但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动了政治变革。第二代:思想解放倡导者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徒有虚名,北洋政府对内专制对外卖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引起人们的反思,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巩固的原因在于国人的思想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因此,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人士倡导思想解放,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反对封建专制与伦理道德。他们的探索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第三代:理想社会的建设者。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传播,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周恩来等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参加民族救亡斗争、爱国民主运动,努力探索建立独立、富强的理想社会,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重要贡献。三代知识分子群体身上体现出来的勇于救国救民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值得我们学习。解析:由材料“第一代:晚清一代”及所学可知,政治变革推动者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及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进行救亡图存探索。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他们的探索虽以失败告终,但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推动了政治变革。由材料“第二代:五四一代”“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陈寅恪等”及所学可知,思想解放倡导者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徒有虚名,北洋政府对内专制对外卖国,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引起人们的反思,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巩固的原因在于国人的思想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因此,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人士倡导思想解放,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反对封建专制与伦理道德。他们的探索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由材料“第三代:后五四一代”“周恩来、蔡和森、瞿秋白、李立三等”及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入传播,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周恩来等先进知识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参加民族救亡斗争、爱国民主运动,努力探索建立独立、富强的理想社会,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重要贡献。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3.答案:论题:近代不同阶段的“新中国”体现了不同阶级(阶层)对民主政治的追求。阐述: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核心是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动戊戌变法出现了“新中国”等提法这场民主政治运动虽然失败但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得以迅速传播。五四时期的“青春中国”“少年中国”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之后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政权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力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号召加强了各阶层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在对人民民主新中国的憧憬中中共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建立新中国。(“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新中国话语无论怎样演变,但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对内维护中华民族统一都是其中应有之义”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不同阶段的“新中国”体现了不同阶级(阶层)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结合所学内容可从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核心是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动戊戌变法,出现了新中国等提法,这场民主政治运动虽然失败,但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享有一定的民主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得以迅速传播。接阐释“五四运动”时期的“青春中国”少年中国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以及中国共产党在中二大上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之后,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政权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力,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号召,加强了各阶层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在对人民民主新中国的憧憬中,中共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最后进行总结,紧扣主题,即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建立新中国。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4.答案:示例一:选择:图1和图2观点:政局变动影响妇女发型变化。阐释:1644年,满清入关,逐步建立全国的统治,在发式上为彰显满人的统治地位,要求满族妇女发型保留具有民族特色的“旗头”并禁止满人效汉人服饰、发式;“汉族妇女继续保留汉人发式”。该时期出现多元的发展,一方面折射了王朝更替与政权变换,另一方面则充分体现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建立,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与近代化进程加快,都市女子发式受其时局,朝着明快、简洁的方向发展,女子时兴剪发。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女权主义倡导男女权平等,女子剪发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24年国民大革命开启,它既是带有强烈政治诉求的军事战争,又是剧烈的社会解放运动,革命军北伐的进行,民众的积极性被彻底地调动,夹杂着革命道义的女子剪发又成为风潮。1920——1930年的民国女性,尤其在各大城市,其发型完成了从依附父权走向独立自主的形象蜕变。总之,一定时期妇女发型折射了一定时期下的制度与政局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时局的变动。示例二:选择:图2和图3论题:社会主要思潮影响女性发型变化。阐释: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式教育的发展等,传播了革命、民主、平等、自由等先进思想。随着女性接受教育、进入社会,及“五四运动”的影响,民国女性独立意识不断提高,因而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留“前刘海”,彰显独立、个性之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充分肯定劳动的作用,在这一思潮影响下,劳动者拥有了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改变国家命运的夙愿。这一思潮影响了当时女性的着装与发型,1950——1960年女性的主流发型为麻花辫,简朴且适宜生产劳动,体现了新中国初期女性阳光、向上、热爱劳动的时代风貌。总之,社会主流思想推动社会发展,女性发型体现了主流思想影响下的审美情趣。示例三:选择:图3和图4论题: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妇女发型折射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阐释:建国初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为巩固新生政权,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各阶层的普遍参与,政府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宣传节俭朴素、崇尚劳动。这一时期女性的主流发型为麻花辫,简朴且适宜生产劳动,以独立劳动者身份走向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多元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妇女发型走向个性化、多元化,体现新社会风尚、世界潮流。因此80年代日本影星山口百惠的发型成为国人时兴的发型范本。总之,发型是特定时代精神风貌的体现,烙上了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印记。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首先,根据设问,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型特色进行组合,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提炼相应论题,如:图1和图2组合,可提炼论题:政局变动影响妇女发型变化;图2和图3组合,可提炼论题:社会主要思潮影响女性发型变化;图3和图4组合,可提炼论题: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妇女发型折射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阐述,如:政局变动影响妇女发型变化。1644年,满清入关,逐步建立全国的统治,在发式上为彰显满人的统治地位,要求满族妇女发型保留具有民族特色的“旗头”并禁止满人效汉人服饰、发式;“汉族妇女继续保留汉人发式”。该时期出现多元的发展,一方面折射了王朝更替与政权变换,另一方面则充分体现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建立,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与近代化进程加快,都市女子发式受其时局,朝着明快、简洁的方向发展,女子时兴剪发。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女权主义倡导男女权平等,女子剪发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24年国民大革命开启,它既是带有强烈政治诉求的军事战争,又是剧烈的社会解放运动,革命军北伐的进行,民众的积极性被彻底地调动,夹杂着革命道义的女子剪发又成为风潮。1920——1930年的民国女性,尤其在各大城市,其发型完成了从依附父权走向独立自主的形象蜕变。社会主要思潮影响女性发型变化。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式教育的发展等,传播了革命、民主、平等、自由等先进思想。随着女性接受教育、进入社会,及“五四运动”的影响,民国女性独立意识不断提高,因而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留“前刘海”,彰显独立、个性之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充分肯定劳动的作用,在这一思潮影响下,劳动者拥有了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改变国家命运的夙愿。这一思潮影响了当时女性的着装与发型,1950——1960年女性的主流发型为麻花辫,简朴且适宜生产劳动,体现了新中国初期女性阳光、向上、热爱劳动的时代风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妇女发型折射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为巩固新生政权,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各阶层的普遍参与,政府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宣传节俭朴素、崇尚劳动。这一时期女性的主流发型为麻花辫,简朴且适宜生产劳动,以独立劳动者身份走向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多元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妇女发型走向个性化、多元化,体现新社会风尚、世界潮流。因此80年代日本影星山口百惠的发型成为国人时兴的发型范本。最后,对提炼的论题进行总结升华,再次说明论题的准确性,如:总之,一定时期妇女发型折射了一定时期下的制度与政局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时局的变动;总之,社会主流思想推动社会发展,女性发型体现了主流思想影响下的审美情趣;总之,发型是特定时代精神风貌的体现,烙上了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印记。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5.答案:示例一中国革命的“两步走”战略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提出了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思想,即第一步,改变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革命分两步走”不仅正确区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性质,同时又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但充分认识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更坚持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在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并灵活处理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最终建立了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后来又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历史实践表明,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的平稳过渡无疑印证了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的正确性。示例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分步走”战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从1978年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民收入明显增加。80年代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体制改革。我国还建立起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地进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中共中央提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针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实践证明,我国对经济体制分阶段的“三步走”战略是成功的,是卓有成效的。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根据要求可以任选一个历史事件自拟题目进行阐述。首先要拟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题目,该题目在内容上要体现“分步走”战略思想,在语言上要简约题目并包含自己的观点。其次就是要结合史实进行阐述。阐述时一定与题目吻合,根据历史事件发展的阶段性进行,阐述结束后做出结论性总结以回应题目。6.答案:示例:观看“民族觉醒”专题以后,我深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之艰辛、漫长。说明: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分别倡导从器物、政治制度层向学习西方,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更是使中国人民经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思想文化革新,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中国共产党在经历国民革命、开辟革命新道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考验后,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述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设问是任意选取中国考古博物馆的某一陈列专题,结合史实谈谈这一专题的观后感。首先,根据材料“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其中‘文明起源’涵盖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肇始文明曙光的进程,‘宅兹中国’主要涵盖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大国一统’讲述自秦统一全国后的历史,‘和融万方’聚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民族觉醒’则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救亡图存历史。”及所学可选择“民族觉醒”的专题。结合所学可知,观看“民族觉醒”专题以后,我深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之艰辛、漫长。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影响、戊戌变法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两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分别倡导从器物、政治制度层面向学习西方,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更是使中国人民经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推动思想文化革新,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最后,总结升华,中国共产党在经历国民革命、开辟革命新道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考验后,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7.答案:信息:抗战时期,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阶级属性不同、政治立场迥异,其编印的历史教科书中孙中山形象也有所不同。解释: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南京国民政府为强化国民党权威,有意识地树立孙中山“民族救星”“民族救主”的形象,这种形象进入国统区的历史教科书中。在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以唯物史观为原则,要求从中国实际出发;在叙述孙中山革命活动时,根据地历史教科书将孙中山的个人实践融入兴中会、同盟会的集体实践中,弱化个人在革命活动中的作用,强调团体及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国统区历史教科书所构建的以孙中山为中心的革命话语体系主要受到国民党英雄史观的影响,这种史观强调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质上以国民党一党专制和蒋介石个人集权为思想基础。而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坚持唯物史观,将孙中山视为革命领导集体的一员,突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总之,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反映。国统区和根据地编印的历史教科书呈现出的孙中山的不同形象,反映的正是政治权力在教科书维度的延伸。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国统区历史教科书把孙中山描述成“民族救星”“民族救主”,有夸大孙中山地位和贡献的倾向。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历史教科书则将孙中山的个人实践融入兴中会、同盟会的集体实践中,倾向于认为孙中山只是革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