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_第1页
2024年秋季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_第2页
2024年秋季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_第3页
2024年秋季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_第4页
2024年秋季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2024年秋季新教材)

第1章走进实验室1走进实验室【学习目标】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2.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3.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4.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知识链接:一切奇妙的现象,其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和规律。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科学探究过程中,并非一定要涉及所有探究环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只涉及部分要素。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自然界中的神奇扑朔迷离,生活中的神奇千姿百态,你如果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其中奥秘的强烈愿望,那么就一定能学好物理,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以我们就先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知识板块一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自主阅读教材P6~7,完成下列问题:1.观察图1­1­2,你知道图中所列举的物理现象吗?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__钻木取火,摩擦生热……__2.一切巧妙的现象,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中的__原因__及其__规律__,__观察__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3.物理实验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在__相同__条件下,物理现象可以__有规律地重复__出现。eq\a\vs4\al(知识板块二从卡文迪什实验室到中国空间站)自主阅读教材P7,完成下列问题:4.实验室,不仅是科学家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进行__探究__的基地,也是科学家们进行__合作与交流__的场所。eq\a\vs4\al(知识板块三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自主阅读教材P8~9,完成下列问题:5.议一议:请同学们观察图1­1­6,讨论以下问题:(1)温度计利用了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在下面四幅图中演示了温度计的不同用法,你认为正确的是__D__。eq\o(\s\up7(),\s\do5(A))eq\o(\s\up7(),\s\do5(B))eq\o(\s\up7(),\s\do5(C))eq\o(\s\up7(),\s\do5(D))(2)仔细观察量筒上的刻度,它采用的单位是什么?__mL__;在量筒里装入适量的水,观察它的液面有什么特点?这提醒我们在使用量筒时,应该怎样读数?__液面是凹的;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__。(3)你对其他几种测量仪器有所了解吗?请你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认识。__秒表;刻度尺;托盘天平;电压表、电流表;弹簧测力计等。__6.关于家庭实验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建立家庭实验室后,我们在家里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探究了B.生活中的易拉罐、气球等都可以成为家庭实验中的材料C.家庭实验室可以配置简单的测量器材和装置D.家庭实验室必须配置专业的实验仪器和装置,不然无法完成实验探究方法指导:自然现象扑朔迷离,神奇无比,微妙无穷。要想了解其中的奥秘,要想学好物理,需要我们不断探究、观察和实验,发扬科学家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eq\a\vs4\al(知识板块四像科学家一样探究)自主阅读教材P9~10,完成下列问题:7.根据图1­1­9可知,科学探究的环节包括:__提出问题__,__猜想与假设__,__设计实验、制订方案__,__进行实验、收集证据__,__得出结论、做出解释__,__交流、评估和反思__。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我校八年级(8)班的同学小宇,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里,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和材料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进行了不少的小制作,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去发现,体验了家庭实验的乐趣。在你的家庭实验室里利用铅笔、纸片、纸杯、水、细线、气球完成一个有趣的实验和小制作。(1)__利用纸杯和细线可以制成土电话。__(2)__纸杯、水、纸片,可以探究大气压的存在。__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2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的来源。2.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单位。3.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4.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5.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观察图形思考:(1)在图1中线段AB、CD的长度相等吗?(2)在图2中MN与PQ是否平行?(3)图3内的线是直的还是弯的?用尺量一下,与你的感觉一致吗?这个事实给你什么感悟?图1图2图3知识链接:1.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字(准确数、估计数)和单位组成。2.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能避免,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3.常用机械秒表读数法:先看分针位置,确定分钟数值,同时可确定秒针应该读的刻度圈,最后读秒钟数值。提示:1.误差与错误不同,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应该避免。2.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提示:平均值比较接近真实值,其有效数字应与测量值相同。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知识板块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自主阅读教材P11~12,完成下列问题:1.测量:将待测量与一个__公认__的基准进行__比较的过程__。我们称这个公认的基准为一个__单位___。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米__,符号是__m__。3.下列长度单位换算正确的是(D)A.78cm=78cm×10mm=780mmB.78cm=78cm×10=780mmC.78cm=78×10=780mmD.78cm=78×10mm=780mm4.换算下列长度单位:一张纸的厚度为7.5×10-5m=__7.5×10-5×106_μm__=__75__μm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8.86m=__8_848.86×10-3_km__=__8.848_6__kmeq\a\vs4\al(知识板块二测量长度)自主阅读教材P13~14,完成下列问题:5.观察刻度尺:①__量程__;②__分度值__;③__零刻度线__的位置以及是否磨损。6.概括和小结: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会认:__认清量程、分度值__;②会选:__估计待测长度来选择合适的刻度尺__;③会放:__刻度尺应与待测长度平行或重合,物体一端与“0”对齐__;④会看:__视线应与刻度线正对__;⑤会读:__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__;⑥会记:__记录时应有“数值+单位”__。7.__测量值__与__真实值__之间的差异叫作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__多次测量求平均值__、__改进测量方法(或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__。eq\a\vs4\al(知识板块三测量时间)自主阅读教材P15~16,完成下列问题:8.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_秒__,符号是__s__。其他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__小时(h)__、__分(min)__等。9.完成下列单位换算:0.15h=__9__min;0.25min=__15__s;0.5h=__1_800__s。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下面是小君同学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事物长度和时间的估计,其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D)A.正常成年人的鞋子的长度约为25cmB.教室中课桌高度约为75cmC.演奏一次国歌的时间约为50sD.一个正规篮球的直径约为1dm2.小莉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宽度,四次测得的数据如下:L1=18.51cm,L2=18.53cm,L3=18.54cm,L4=18.52cm,则物理课本宽度最接近于(B)A.18.525cmB.18.53cmC.18.52cmD.不好判断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3跨学科实践:降落伞【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知道不规则形状面积的测量方法。3.会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飞行时间的因素。4.了解实验仪器的选择与使用方法。————————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图1所示的是科学家们为神舟十七号返回舱配备的巨型降落伞,在返回舱达到距离落地点一定高度时,在电脑程序的控制下立刻打开降落伞,于是返回舱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迅速减小至安全着陆的范围以内。我们看到的画面就是展开的降落伞轻轻地将返回舱带到地面上。必须将这个降落伞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控制得非常精准,这样才能使得快速下降的返回舱以恰当的速度安全落地。eq\o(\s\up7(),\s\do5(图1))eq\o(\s\up7(),\s\do5(图2))如图2所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降落伞,对于降落伞在空中的飞行问题,你有兴趣探究一番吗?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17~20,完成下列问题:活动一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飞行时间的因素提出问题降落伞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1)可能与降落伞的__伞绳长度__有关;(2)可能与降落伞的__形状__有关;(3)可能与降落伞开始下落时的__高度__有关;(4)可能与降落伞的__面积__有关;(5)可能与降落伞的__总质量__有关设计实验、制订方案(1)选择器材、仪器:①__形状__、__绳长__、__面积__、__总质量__等不完全相同的降落伞若干;②__米尺__;③__秒表__。(2)猜想中,影响降落伞在空中飞行时间的因素很多,为了一一探究验证,在物理上,我们可以采取多次实验的方法,并且每次只改变__一个__影响降落伞在空中飞行时间的因素,而其他的因素__保持不变__。这样的方法叫作__控制变量__法进行实验、收集证据(1)先探究降落伞在空中飞行时间与降落伞的形状的关系。①取__不同__形状,但伞绳长度、面积、总质量__相同__的两个降落伞;②让两个降落伞从__相同__的高度落下;③看哪个降落伞先落地,用知识链接:控制变量法:对于多个因素影响时,常用的方法是先考察其中一个因素对其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续表进行实验、收集证据秒表测量降落伞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并记录。(2)用同样的方法探究降落伞在空中飞行时间与其他因素的关系。(3)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实验次数降落伞的伞绳长/m降落伞的形状降落伞的面积/m2降落伞的总质量/g降落伞释放的高度/m降落伞飞行时间/s11圆形0.52033.6721圆形12035.8231圆形13034.9141正方形12035.8151.5正方形12035.8361.5正方形12069.24分析论证(1)比较2、4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与伞的形状__无关__。(2)比较4、5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与伞的伞绳长__无关__。(3)比较1、2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与伞的面积__有关__,伞的面积越大,伞在空中飞行的时间越__长__。(4)比较5、6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与伞下落时的__高度__有关,伞下落时的高度越高,伞在空中飞行的时间越__长__。(5)比较2、3两组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降落伞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与伞的__总质量__有关,伞的总质量越大,伞在空中飞行的时间越__短__实验结论降落伞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与伞的面积、伞的总质量、伞释放的高度有关,而与伞的形状和伞绳的长度无关活动二仪器的选择与使用1.正确选择仪器选择量程:量程是中学物理实验选择仪器的重要依据。若所选量程太小,不仅难以测量__所测值__,甚至可能会损坏仪器。如果所选量程太大,其相应的分度值一般也会较大,测量的__误差__也就大了。2.正确使用测量仪器(1)调零:测量仪器使用前一般应先调整指针到__零刻度__,这个过程叫调零。如不能调零,要记录__初始读__数,进行修正。(2)测量:读数时,要求眼睛__正视__刻度,记录数据,要实事求是。仪器读数一般要求读到分度值的__十分之一__,所以读数前要首先观看仪器的__分度值__。(3)收拾器材:实验完毕,要整理仪器,放回原处。活动三不规则面积的测量方法3.我们在测量时常常会遇到不规则图形,如图所示。我们可以把伞衣放在方格纸上,在方格纸上描下它的轮廓,数一下图形中包含的__方格数__,不满一格而大于或等于半格的按照__一格__计算,小于半格的__不算__。总的格数乘以__一格__的面积,就是伞衣的面积。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小德学习完测量不规则形状面积后,在家中用方格纸测量树叶的面积,但先要测量小方格的面积,需要用__刻度尺__(选填测量工具)间接测量,测得方格纸上一小格的面积为0.5cm2,则树叶的面积约为__13__cm2。2.载人飞船返回舱落地前的降落伞系统是载人飞船当之无愧的保护神,航天迷小明想研究返回舱开伞后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下列猜想:猜想1: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猜想2: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降落伞的总质量有关。为探究以上影响因素,小明利用卷尺、秒表、细绳、纺织布、剪刀、小塑料袋、细沙等器材,进行模拟降落伞的探究实验,如图甲所示,将纺织布裁剪成0.5m2、1m2、1.5m2的圆形,每个边角系上一根细绳,所有细绳另一端系上一个小塑料袋。在小塑料袋中装一定量的沙子,控制降落伞(如图乙)总质量分别为40g、60g和80g,请回答下列问题:eq\o(\s\up7(),\s\do5(甲))eq\o(\s\up7(),\s\do5(乙))(1)为了验证猜想1,小明使用三种不同面积的伞,实验时控制绳长、降落伞的降落高度相同,控制降落伞的总质量均为40g进行实验,发现面积是0.5m2时,下落时间是3.67s;面积是1m2时,下落时间是5.81s;面积是1.5m2时,下落时间是7.91s,可得结论:在降落伞的总质量一定时,__伞的面积越大__,降落伞下降越慢。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时间长短__来判断降落伞下降的快慢。(2)在验证猜想2时,小明使用面积为1m2的伞,总质量为40g时,下落时间为t1;使用1.5m2的伞,总质量为80g时,下落时间为t2。经过比较,发现t1>t2,由此可以验证猜想2正确。你认为这一过程所得的结论是否可信?__不可信__(选填“可信”或“不可信”),理由是__没有控制降落伞的面积相同__。(3)除本实验提出的因素外,还有多种因素可能会影响降落伞下降的速度,请你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__降落伞的绳子长短是否会影响降落伞下降的速度?__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2章运动与能量1认识运动【学习目标】1.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知道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2.了解物质世界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3.初步了解分子、原子的组成,知道微观世界也存在运动。4.通过回忆、联想生活中的大量运动,观察图片、多媒体展示等,经历观察、认识不同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知道研究不同物体的运动要用不同的方法。————————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知识链接: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组成物体的分子也在运动,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方法指导:一定要区分开分子的运动和固体小颗粒的运动,分子比较小,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当高台滑雪运动员出现在赛道的顶端时,全场观众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观看滑雪比赛让你心旷神怡。滑雪不仅是一项运动,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学好关于运动的科学,不仅能够使你深入认识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初步地认识物质世界的两种基本运动。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知识板块一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自主阅读教材P22~23,完成1~2题:1.物理学中,把物体__位置__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2.议一议:(1)一个同学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的时候,他是运动的,因为他的__位置__发生了变化。(2)树叶从枝头飘落到地面,树叶的__位置__发生了变化,所以树叶是__运动__的。(3)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时,月球的__位置__发生了变化,所以月球是__运动__的。(4)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__汽车在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飞行等;位置发生了变化。__概括与小结:(1)物质世界里的一切物质都是__运动__的,物质的__运动__具有普遍性。(2)机械运动:物体__位置_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即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位置__的改变。(3)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看两个物体的__位置__是否改变。eq\a\vs4\al(知识板块二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自主阅读教材P23~24,完成3~4题:3.常见的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__分子__、__原子__组成的,构成物质的__分子__、__原子__在不断地__运动__。4.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__分子运动情况__有关: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__体积__和__形状__。物质中分子排列比较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因此液体有一定的__体积__,但没有一定的__形状__,具有__流动性__;气体物质中分子排列很__散乱__,分子间的作用力__小__,因此气体既没有一定的__体积__,也没有一定的__形状__。eq\a\vs4\al(知识板块三人类对微观物质世界的探索)自主阅读教材P24,完成5~7题:5.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__原子__组成的,原子内部有__原子核__和__电子__,原子核由__质子__和__中子__组成,中子和质子还可以进一步分成__夸克__。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6.原子的核式结构是由科学家__卢瑟福__提出的,其内容是:__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太阳系中的行星绕着太阳运动__。7.议一议:(1)从理论上说,可以把一个物体无休止地一分为二吗?__可以,目前质子和中子还可以分为夸克。__(2)原子核式结构与什么结构相似?__太阳系。__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以下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A.香水瓶打开盖子后,满屋充满香水味B.公路上汽车在奔驰C.沙尘暴时,空气中尘土飞扬D.丛林中小鹿在奔跑E.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要多运动2.如图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上面瓶子内是空气,当抽出中间的玻璃板后,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到上面瓶子出现__红棕色__,下面瓶子红棕色变__浅__,它表明分子在__不断地运动__。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2运动的描述第1课时动与静【学习目标】1.会根据物体运动路线把运动进行分类。2.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3.能用实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知识板块一参照物)自主阅读教材P25~26,完成1~3题:1.议一议:(1)教材P25所述的现象(图2­2­2)中,小明认为同学们在后退,他是以__火车__作为标准的,同学们认为火车开动了,是以__站台__作为标准的。(2)如果以火车作为标准,则小明是__静止__的。(3)生活中我们通常认为__物体__是运动的,这时我们选择了__地面__作为标准。方法指导:参照物的选择一般来说有几个原则:第一是任意原则,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第二是排己性原则,不能选判断的对象作为参照物;第三是假定静止原则,如果我们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话就假定其不动。友情提示:由固定旗帜可知风向是东风,由图可知,甲可能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也可能向右运动,乙向左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探究活动:完成观察活动“橡皮的动与静”,讨论:(1)以桌面作为标准,橡皮的位置__发生__变化,是__运动__的。(2)以书作为标准,橡皮的位置__没有__变化,是___静止__的。(3)应该怎样判断橡皮的运动情况?__首先选一个标准,看橡皮相对于这个标准是否有位置的变化。__3.概括与小结:(1)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作__参照物__。(2)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一般步骤:首先选取__参照物__,然后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位置__是否改变。(3)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通常选择__地面__作为参照物,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eq\a\vs4\al(知识板块二动与静:运动的相对性)自主阅读教材P26,完成4~6题:4.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流动的空气高速地迎面吹来,真实地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形。在此情景中,汽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相对__流动的空气__是运动的,这说明了__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__。5.同步卫星相对地面不动,成为传送广播和通信信号的中继站,以__同步卫星__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运动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6.概括与小结:(1)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__不同__的。(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__参照物__,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__相对__性。(3)妈妈送小云上了火车,忽然听见火车一声长鸣,只见旁边并列的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妈妈急着要下车,而小云从另一侧窗向外看了看车站,又看了看手表,对妈妈说:“别急,我们乘的车还没开呢!”母女俩结论不同的原因是(D)A.她们听到的火车鸣叫声不同B.母女俩所处的地点不同C.母女俩所处的时间不同D.母女俩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易错题)在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甲火炬一定静止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C.乙火炬一定静止D.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2.《西游记》是很多中学生百看不厌的电视剧,剧中的孙悟空更是孩子们喜爱和敬佩的人物形象,很大原因是孙悟空的本领大,我们看到“腾云驾雾”的场景有很多,你想过这些场景的拍摄过程吗?(1)你认为在拍摄过程中真的需要演员在云雾中飞奔吗?(2)你能解释一下拍摄的大致过程吗?(3)拍摄过程中用到了物理学的什么原理?答:(1)不需要;(2)演员站着不动,云雾运动;(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2课时快与慢【学习目标】1.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初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知道变速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方法指导:在解决相关物理计算题时注意格式的规范性,一般来说物理计算题格式要求如下:首先必须写明:“解”,其次必须写出相关物理公式,最后计算当中的数据和最终结果必须带单位。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最后的冠军是乌龟而不是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平时形容某人跑得快,不是说他跑得比兔子还快吗?没听说过比乌龟还快的呀!赛跑时谁得冠军,就是看运动的快慢,究竟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乌龟真的比兔子跑得快吗?想解开这些疑问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知识板块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自主阅读教材P27,完成1~2题:1.根据生活经验,回答以下问题:(1)飞机、列车和蜗牛谁运动得快?为什么?__飞机;飞机在相同时间内跑得最远。__(2)蜗牛和鹰谁运动得快?为什么?__鹰;鹰在单位时间里运动得远一些。__(3)怎样比较飞机和鹰运动的快慢呢?__看飞机和鹰在单位时间里哪个运动的距离远。__2.概括与小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1)运动的时间相同时,比较__运动的路程__。(2)运动的路程相同时,比较__所用的时间__。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__单位时间运动的路程远__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__时间__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eq\a\vs4\al(知识板块二速度)自主阅读教材P28,完成3~7题:3.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运动的快慢__。4.定义:__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__叫作运动的速度。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小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短__,速度越大。5.速度公式:__v=eq\f(s,t)__。其中s表示__路程__,单位是__米__,t表示__时间__,单位是__秒__,v表示__速度__,单位是__米/秒__。(1)根据速度公式,当已知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时,你能写出计算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公式吗?__s=vt__。(2)若已知路程s和速度v,你能写出计算时间的公式吗?__t=eq\f(s,v)__。速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米/秒__,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千米/时__做单位,符号是__m/s__或__km/h__。写出下面单位换算的过程:1m/s=__eq\f(\f(1,1000)km,\f(1,3600)h)__=__3.6__km/h1km/h=__eq\f(1000m,3600s)__=__eq\f(1,3.6)__m/s6.某段隧道全长约4km,涛涛跟家人自驾外出旅游,车行驶到隧道口时,车内的速度仪示数如图所示,则该车此时的速度为__80__km/h,若该车以此速度匀速通过隧道,约需__0.05__h。7.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C)A.离弦之箭B.风驰电掣C.一日千里D.姗姗来迟方法指导:要比较速度的大小,首先要计算出各自的速度,再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据报道:某国际科研小组以一种超低温原子云为“介质”,成功地使光在其中的传播速度降低到17m/s。下列哪项运动速度比这个速度快(B)A.苍蝇的飞行速度可达每秒11米B.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每秒可行驶22米C.乌龟每小时爬行40米左右D.奥运冠军刘翔用12秒91跑完110米栏2.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1m长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以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解:导火线燃烧时间t1=eq\f(s,v1)=eq\f(100cm,0.5cm/s)=200s,人在200s内跑的路程s1=v2t1=4m/s×200s=800m>600m。故人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3物体运动的速度【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了解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2.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会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方法指导: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只在数值上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路程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无关。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地球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着的,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要对某些物体的运动进行测量,如汽车的速度、跑步的速度等;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知识板块一匀速直线运动)自主阅读教材P29~30,完成1~4题:1.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2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这辆摩托车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吗?__不一定__。2.匀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常见吗?哪些物体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成匀速直线运动?__日常生活中匀速直线运动比较少见。自动扶梯、列车在平直轨道上保持一定速度行驶,可以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__3.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公式v=eq\f(s,t),可以认为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与路程成正比吗?__不能,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恒定不变。__4.概括与小结:物体__沿着直线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是一个__定值__,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__无关__,所以不能将v=eq\f(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eq\a\vs4\al(知识板块二变速直线运动)自主阅读教材P30~31,完成5~6题:5.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30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60m/s,则物体在整段时间中的平均速度是__45_m/s__。知识链接:eq\x\to(v)=eq\f(s总,t总)与v=eq\f(v1+v2,2)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一段路中的平均速度,后者是两个速度的平均值。方法提示:实验原理就是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接着又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0m,则该汽车在这400m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16_m/s__。eq\a\vs4\al(知识板块三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自主阅读教材P31~32,完成7~10题:7.实验原理:__v=eq\f(s,t)__8.实验步骤:①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②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片的时间t1。③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eq\f(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④将挡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挡片的距离s2。⑤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2的平均速度v2。⑥下半段路程s3=s1-s2,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3=t1-t2,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eq\f(s3,t3)。9.实验结论: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它的速度越来越__大__。10.图像研究:还可以用__图像__来记录数据,这样易于直观了解物理过程,并找出其中的规律。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__时间__,如图所示,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0.12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4能量【学习目标】1.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2.知道各种能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初步懂得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不同能量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3.初步了解机械能、电能、光能、内能、核能等能量形式。————————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924年,在欧洲曾举行了一次汽车大赛,比赛非常激烈,不少观众停在路旁为运动员加油。路旁有个卖西瓜的老农看到赛车运动员们满头大汗,心想送个大西瓜给选手们解解渴。于是他挑了一个大西瓜朝迎面而来的赛车中的运动员扔过去,没想到车身竟被西瓜砸坏了!运动员也受了重伤,浑身是血!思考:西瓜被碰易碎,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呢?知识链接: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且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的,地球上所有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能。提示:1.光电转换器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装置。2.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变化是转化,同一种形式能量之间的变化是转移。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知识板块一能量有多种形式)自主阅读教材P34,完成下列问题:1.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所以,任何物体都具有__能量__。但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2.常见的能量形式:__机械能__、__内能__、__电能__、__光能__、__核能__等。3.各种形式的能量:(1)机械能:做__机械运动__的物体具有机械能,机械能又包括__动能__和__势能__。如__行驶的汽车、飞行的飞机__都具有机械能。(2)内能:物体由于__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__而具有的能,也叫作__热__能。思考:哪些物体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__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内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状态、温度等有关。__(3)电能:__电荷定向移动__具有的能量。思考:假如没有了电能,我们的生活将会怎么样?__假如没有了电能,一切电力生产加工都不存在;家里的各种用电器都无法工作__。(4)光能:以__光__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量。比如__太阳光使冰柱熔化成水__。(5)声能:__声波__具有的能量。比如:__爆炸声震碎玻璃__。(6)磁能:与__磁体__相联系的能,比如:磁体吸引__铁、钴、镍__等物体时具有的能。(7)化学能:物体发生__化学变化__所释放的能量,比如:__燃料燃烧__。(8)核能:由于__核裂变或核聚变__而释放出的能量,比如:__原子弹爆炸__。eq\a\vs4\al(知识板块二能量可以转化)自主阅读教材P34~35,完成下列问题:4.能量既可以__转移__,也可以__转化__。5.能量的转移:在转移和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改变的叫能量的__转移__。6.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形式发生改变的叫能量的__转化__。如:__燃料的燃烧__。思考:判断下列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还是转化,以及是什么形式的能之间的转移或转化。摩擦生热:__能量的转化,由机械能转化为内能__。水电站里水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__能量的转化,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__。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__能量的转移__。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右图是一款名为“叶子”的小型低碳化未来汽车。车顶部的巨型叶子实际上是一个高效光能转换器,它可将__光__能转化为电能;车轮的轮毂其实是四个风力发电机,可把捕捉到的风能转化为__电__能,充入自身电池储存起来。同时,它还能将光电转换中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转化为电能并供车内照明,或转化为车内的空调制冷剂,不但是“零排放”,还实现了“负排放”。与传统汽车相比,叶子车的优点是__节能环保__(写出一点即可)。2.下列四种现象中,只发生能的转移而不发生能的转化的过程是(C)A.烧水时,水蒸气顶起壶盖B.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C.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杆时手感觉到冷D.给电动自行车的蓄电池充电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3章声的世界1认识声现象【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知道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不同。2.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地观察、对比和概括的能力。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知识链接: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的振动发声;弦乐器则通过弦的振动发声。方法指导:在利用声速测距时常结合速度公式v=eq\f(s,t)。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小实验:声音去哪儿了?将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中,然后逐渐将玻璃罩里面的空气抽走,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知识板块一声的产生)自主阅读教材P38~39,完成1~5题:1.人发声:声带在__振动__。2.喇叭发声:纸盆在__振动__。3.吉他发声:弦在__振动__。4.青蛙鸣叫:鸣囊在__振动__。概括与小结:声是由物体的__振动__产生的,__振动__停止,发声也停止。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5.钢琴弹奏是__琴弦__振动而发声,吹小号是__空气柱__振动而发声,蜜蜂的嗡嗡声是靠__翅膀__振动而发声的。eq\a\vs4\al(知识板块二声的传播)自主阅读教材P39~41,完成6~8题:6.声音是以__声波__的形式向外传播。7.议一议:(1)同学们交流时,甲同学说话,乙同学能听见,说明__空气__可以传声。(2)潜入水中后,依然能听见岸上人说话的声音,说明__水__可以传声。(3)甲同学捂住一只耳朵,另一只耳朵紧贴桌子,乙同学轻敲桌子,甲同学有何感受?答:__感到桌子振动__;说明__桌子__可以传声。概括与小结:声波可以在__气体__、__液体__和__固体__中传播。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统称为声的介质,所以说,声波靠__介质__传播。8.学一学: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声音的传播”(P39)思考:(1)实验现象:__往外抽气,声音逐渐变小;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声音逐渐变大__。(2)实验结论:__真空__不能传声。(3)实验的研究方法:在__实验__的基础上进行__推理__。eq\a\vs4\al(知识板块三声传播的速度)自主阅读教材P41,完成第9题:9.议一议:(1)声在空气(15℃)中的传播速度是__340__m/s。(2)声速的大小与__介质种类__有关,还与__温度__有关。(3)一般情况下,声速在__固体__中最大,在__气体__中最小。eq\a\vs4\al(知识板块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自主阅读教材P41~42,完成第10题:10.(1)人的声带能够产生64~1300Hz的声;物理学中,物体__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__叫作频率。频率的单位是__赫兹__。(2)人耳能听到__20~20_000_Hz__的声。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在扬声器纸盆内放些碎泡沫,当扬声器发声时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该现象说明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振动__产生的。2.在地道战中,游击队员以敲击铁管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这是利用了__固体__可以传声;在月球上,航天员只能用无线电通讯进行交流,这是因为__真空不能传声__。3.甲同学把耳朵紧贴在一根足够长的水管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使劲地敲打一次,则甲同学可以听到__两__次敲击声,最早的一次声音是通过__铁管__传播的。4.如图所示的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B.大象发出16Hz的声音时,人类听不见但大象能听见C.小狗听不见家里人的悄悄话,是因为悄悄话的频率太低D.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无重叠区,所以狗叫声大象永远听不见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2探究乐音的特性【学习目标】1.能从日常生活中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声音的音调与响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本质不同的特征,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音调也不一定高。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闻其声便知其人,说明不用看到我们也能分辨出不同的人来,那么其中蕴含了哪些物理知识呢?通过本节学习我们便能解释其中的道理。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知识板块一音调)自主阅读教材P44~46,完成下列问题:1.感受音调。(1)在小组内说明音调的概念,并请同学用不同的物体发两个音调不同的声音,区别哪个音调更高。(2)请同学说出“女高音歌唱家”的“高音”的物理意义。2.探究“音调”。提出问题:音调跟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振动越__快__,音调越__高__。设计实验:①设计思路:__用两根长短相同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或拨动尺子__。②所需器材:__两根长短相同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尺子__。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步骤:__①先拨动绷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绷紧的粗橡皮筋,观察振动的快慢,比较音调的高低;②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手拨动尺子,比较尺子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__。记录数据:表一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实验次数长度横截面积张紧程度振动快慢音调高低12请根据实验现象自行填写上表空白处。方法指导:在物理学中:“高”“低”用来描述音调,“大”“小”用来描述响度;但是在生活中,“高”“低”有时描述音调,有时则描述响度。例如:“这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女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低”描述的是音调,“放声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响度。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表二拨动伸出桌面的塑料尺实验次数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快慢音调的高低1短快高2长慢低实验结论:__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__。3.音调与波形。观察示波器,音调越高的声音,其声波波形特点是__出现波峰,波谷的次数多__。eq\a\vs4\al(知识板块二响度)自主阅读教材P46~47,完成下列问题:4.理解响度。(1)说出响度的物理意义并发出两个响度不同的声音。(2)说出“引吭高歌”中的“高”的意义。(3)分别发出一个音调低而响度大的声音和一个音调高而响度小的声音。5.探究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__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发声的距离有关__。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与声源振幅的关系:__用力敲鼓时,鼓面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就大__;与声源距离的关系:__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也就越小了__;与声音聚散程度的关系:__用手拢成喇叭状,听到的声音就大__。实验结论:与声源振幅的关系:__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__;与声源距离的关系:__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__;与声音聚散程度的关系:__声音越分散,响度就越小__。6.响度与波形。观察示波器,响度越大的声音,其声波波形特点是__波峰越高或波谷越低__。eq\a\vs4\al(知识板块三音色)自主阅读教材P47,完成下列问题:7.利用两个物体(人)发声,其他同学判断是什么物体(人)发的声音,体验音色是各自声音的特色。8.2024年4月26日,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人们能区分汤洪波、叶光富两位指令长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__音色__不同;看着航天员们太空会师激动拥抱,电视机旁的观众不禁高声喝彩,掌声雷动,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__响度__。(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用几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一个纸盒、两根木条,就可制成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吉他。(1)比较一下:是绷得较紧还是绷得较松的橡皮筋音调高?是粗橡皮筋还是细橡皮筋的音调高?答:__绷得较紧的音调高,细橡皮筋音调高__。(2)同一根橡皮筋,用较大力拨动和轻轻拨动的发声有什么不同?答:__发声响度不同__。2.小红观看了水鼓表演(如图所示),随着鼓声的跌宕起伏,鼓面上溅起的水滴时高时低,精彩纷呈。根据所学声音的知识,她联想到溅起水滴的高低反映了鼓面振幅的变化,由此可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1)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__振幅越大,响度越大__。(2)小华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用手使劲敲桌子,虽然听到的响声很大,但是几乎看不到桌子的振动,要能看到明显的振动现象,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在桌面上放些碎纸屑__。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3噪声【学习目标】1.知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2.知道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方法指导:1.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噪声是指环保意义的噪声。2.音乐声不一定是乐音。知识链接:(1)“乐音”与“噪音”的区别:①概念区别;②波形区别。(2)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即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它进入耳朵。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危害身体健康的事件往往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如雾霾等。而实际上在我们的周围还存在着另一个隐形杀手——噪声。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知识板块一噪声及其来源)自主阅读教材P49~50,完成1~2题: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__物体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___一切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__的声音都是噪声。2.图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甲__是乐音的波形,图__乙__是噪声的波形。eq\a\vs4\al(知识板块二噪声大小及其危害)自主阅读教材P50~51,完成3~5题:3.噪声等级的单位是__分贝__;符号__dB__。4.(1)噪声有什么危害?__噪声会对人体造成各种伤害__。(2)噪声可以利用在哪些地方?__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除掉杂草;探测病灶__。5.人们用__分贝__来划分声音的等级,__0分贝__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小声——听觉下限。__30~40分贝__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eq\a\vs4\al(知识板块三控制噪声)自主阅读教材P51~52,完成第6题:6.控制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环节采取措施。影院的墙壁造得很粗糙,有些地方还有很多小孔,这属于__吸声__;校园周围的路上都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属于__消声__;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我们在教学楼周围植树,这属于__隔声__。(均选填“隔声”“吸声”或“消声”)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C)A.噪声总是有害的B.美妙的音乐不可能成为噪声C.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生活的声音就是噪声D.振动规则的声音不是噪声2.城市一些交通繁忙处都设有噪声监测设备,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77.0的数字,它的单位是__分贝(dB)__,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响度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睡午觉的小超经常被姥姥家门口放的广场舞音乐声吵醒,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__噪声__(选填“噪声”或“乐音”)。为避免干扰,他关闭窗户,这是利用了__隔声__(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3.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在声源周围安装吸声材料是控制噪声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海绵和泡沫塑料这两种材料中,谁的吸声效果更好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回答这一问题。要求:(1)写出实验中用到的主要器材。(2)简述实验过程。(3)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结论,应控制哪些因素相同,比较什么现象就能得出结论。答:(1)闹钟、海绵、泡沫塑料、细线或胶带纸;(2)实验过程:打开闹钟,分别用海绵或泡沫塑料包裹该闹钟,比较两种情况下在相同的距离处听到声音响度的区别;(3)两种材料的厚度,包裹闹钟的方式,闹钟的质量(响度),听者到闹钟的距离等应保持相同,然后比较用海绵和泡沫塑料包裹该闹钟的响度不同,即可得出结论。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4声的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回声及其应用。2.了解超声、次声的特点。3.知道声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知识链接:声呐是运用了仿生学的原理发明的。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流。忽然水母像接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就来临了。针对画线部分,同学们能否给出合理的解释呢?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知识板块一声音的反射)自主阅读教材P53~54,完成1~3题:1.分辨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__0.1_s__,人至少要离障碍物__17__m才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2.江西弋阳的圭峰有一个山谷叫“四声谷”,天坛回音壁中央有石头叫“三音石”,莺莺塔前的“普救蟾声”,它们的形成原因都是由于__回声__。3.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驶离山崖,速度是36km/h,在山崖前某处鸣笛,经过2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听到回声时,车与山之间的距离是__350__m。(车长忽略不计)eq\a\vs4\al(知识板块二超声与次声:探测技术)自主阅读教材P54~55,完成4~10题:4.物理学中,把振动频率高于__20_000__Hz的声叫作超声,把振动频率低于__20__Hz的声,叫作次声。5.声呐是利用超声波__方向性好、穿透性强__的特点制成的,可用来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深度等。6.医院里的B超检查,就是让一束超声波射入人体,在体内的超声波会在不均匀处和分界面上反射成像,医生可根据所成像来判断是否肿大、结石或检查胎儿是否正常等,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信息__。7.利用次声波传播时能量__损失小__,能传得很远,制成了“大耳朵”,便于探测核爆炸的强度和位置。8.有些自然灾害,如:__火山喷发、龙卷风、雷暴、泥石流__等,在发生前会先有次声辐射,利用次声监测仪进行预测,从而进行灾害预报,减少灾害损失。方法指导:超声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且在日常生活、医疗、军事、工业、交通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9.次声波的危害有哪些?__能量很强的次声波极具破坏力,可以使机器设备破裂、收音机解体、建筑物倒塌。__10.次声波的应用有哪些?__次声波可以用来监测海域,检测核爆炸危害。__eq\a\vs4\al(知识板块三水声通信与语音识别)自主阅读教材P55~56,完成11~12题:11.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10909米的深海,利用水声通信将文字、语音及图像实时传到海面。水声通信采用的是声波,声信号通过__海水__(填写介质名称)这一介质,将信息传递出来。12.智能语音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活。小华家安装了某品牌声控窗帘,只要有人包括来客对着它说:“你好!小乐,请开梦幻帘。”窗帘就会自动打开。该声控窗帘识别指令依据的是__响度__(填声音的特性)。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凹凸不平,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B)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B.减弱回声C.增强回声D.改变声音的频率2.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D)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3.声音有两个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如:声呐、“B超”等,是利用__超声__传递信息的作用;洗涤精密仪器、粉碎肾结石等,则是利用__超声__传递能量的作用;而预测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等)、监测核爆炸等,是利用__次声__传递信息的作用。(选均填“超声”或“次声”)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5跨学科实践:中国乐器【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乐器的分类方式、制作材料及发声原理。2.了解中国乐器的发展历史。3.会自制小乐器。————————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翻开中国的艺术史,音乐成就是其中熠熠生辉的篇章。就拿演奏音乐的乐器来说,从古老的石制乐器,到竹制木制乐器,再到金属质地的乐器,构成了我国音乐殿堂里音色优美、音调丰富的乐器方阵。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乐器的世界。知识链接: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的振动发声;弦乐器则通过弦的振动发声。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1.认识中国乐器(包括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方式、制作材料及发声原理;中国乐器的发展历史。2.自制小乐器(通过“实验探究琴弦的长短、粗细、张紧程度对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的影响”引出“控制乐器音调变化是设计和演奏乐器的关键”这一知识点)。eq\a\vs4\al(知识板块一认识中国乐器)自主阅读教材P57~59页,完成1~5题:1.说说你知道的中国古代乐器:__石磬、贾湖骨笛、单孔陶埙、崇阳铜鼓、西汉二十五弦瑟__。2.说说你知道的中国民族乐器:__笙、二胡、竹笛、琵琶、云锣、唢呐、阮、鼓、扬琴、梆子__。3.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方式:(1)按演奏方式分:__吹管__乐器、__拉弦__乐器、__弹拨__乐器、__打击__乐器;按发声原理分:体鸣乐器、膜鸣乐器、气鸣乐器、弦鸣乐器。4.中国古代乐器的制作材料:__金、石、丝、竹、匏、土、革、木__。后来,人们将民间乐器统称为八音。5.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声方式:(1)气体振动发声的有__笙、唢呐__等;弦振动发声的有__二胡、琵琶、扬琴__等;膜振动发声的有__竹笛__等;整体振动发声的有__云锣、鼓、梆子__等。eq\a\vs4\al(知识板块二自制小乐器)自主阅读教材P59~60页,完成6~7题:6.探究乐器的音调与什么有关。(1)准备两根粗细不同的琴弦(或尼龙丝、细钢丝)。如图所示,将弦的一端固定在力学轨道一端,另一端通过小滑轮挂上钩码,使琴弦拉紧,再用A、B两个可滑动挡片将弦支起。分别改变弦的长度、粗细、张紧程度,拨弦的中部,探究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变化情况。(2)实验结论: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同种材料的弦乐器,越短、越紧、越细,音调越高。7.自制乐器。器材:纸盒、铅笔、粗细和长度不同的橡皮筋、剪刀、圆规。制作步骤:如图,用圆规在纸盒盖中央画一个大小合适的圆,用剪刀将这个圆剪去;将橡皮筋套在纸盒上,并且用两支铅笔在盒盖两端将橡皮筋撑起;弹拨不同的橡皮筋,就能产生不同音调、响度的声音。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如图所示。柳笛发出的声音是由__空气__(选填“空气”或“柳皮”)振动产生的;粗笛发出的声音浑厚低沉,细笛发出的声音尖厉高亢,这是因为两者发声的__音调__不同。2.如图所示,二胡始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携带方便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在学习二胡演奏过程中,小雅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她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的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她和同学们找到了表中所列4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编号规格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尼龙801B尼龙800.5C尼龙551D镍合金①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编号__A和C__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编号__A和B__两种序号的琴弦进行实验。(3)在验证猜想三时,小雅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数据是__80__。(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A.实验研究B.分析归纳C.提出问题(或猜想)D.得出结论你认为小雅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用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CABD__(填字母代号)。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4章光的世界1光的传播【学习目标】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认识反射、折射现象。2.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3.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认识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4.通过对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不能绝对地理解科学规律。————————行为提示:1.情景导入新课。2.解读学习目标。知识链接: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不仅要求物体自身能够发光,而且必须是正在发光。另外,无论是哪种光源,都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光能的一种装置,了解这一点对辨别物体是不是光源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方法指导:小孔成像的特点与小孔形状无关。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光现象》组图:导入语: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光的世界绚烂多彩。光装点了我们的生活,没有了光我们的生活将不可想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五彩斑斓的光现象中蕴含的奥秘吧!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eq\a\vs4\al(知识板块一光源)自主阅读教材P64,完成1~2题: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__ADEFG__(填字母代号)。A.太阳B.月亮C.钻石D.点燃的蜡烛E.萤火虫F.正在工作的电灯G.发光水母2.概括与小结:__能自行发光__的物体叫作光源,光源可分为__自然光源__和__人造光源__。eq\a\vs4\al(知识板块二光是怎样传播的)自主阅读教材P64~66,完成3~10题: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举例说明。__夜晚汽车灯发出的光__。4.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1)观察或探究P64图4­1­2的现象,讨论:光射到物体的表面发生了什么现象?__反射__。(2)观察或探究P64图4­1­2的现象,讨论:光射向玻璃砖时,发生了什么现象?__偏折__。(3)观察或探究P65图4­1­4的现象,讨论:光射进不均匀的糖水中时,传播路线是直线吗?__不是__。(4)讨论归纳:光总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吗?__不是__;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__在同种均匀介质中__。5.光线: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光传播的路径和方向,物理上采用了什么方法?__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__。6.光线__不是__真实存在的,而是__人们为了描述光的传播路线而假想的__。7.影子的形成:在光的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光不能进入的区域就产生了__影子__。8.合作探究“小孔成像”:仔细观察P65图4­1­5,认识小孔成像原理,然后画出物体AB经小孔成像的光路图,并在光屏上标出AB的像A′B′。知识链接: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提示:日全食时,月球全部挡住了太阳;日偏食只能看见太阳的一部分;日环食时,只看见太阳的四周。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9.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__激光引导掘进机;射击瞄准__。10.(1)光可以传播__信息__和__能量__。P66图4­1­8中,图__b、c__说明了光能够传递信息,图__a__说明了光能够传递能量。(2)你还知道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光能传递信息或能量?试举一例。__灯塔利用光传递信息__。eq\a\vs4\al(知识板块三光传播的速度)自主阅读教材P66,完成第11题:11.到现在为止,科学家发现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__光速__,符号是c,c=2.99792×108m/s。光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__小__,光在水中的速度大约是真空中光速的__eq\f(3,4)__,光在玻璃中的速度大约是真空中光速的__eq\f(2,3)__,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于__3×108_m/s__。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下图是日食的形成示意图。它是由于__光沿直线传播__形成的,当人随地球运动到__B__区时会看到日全食,运动到__A__区时会看到日偏食,运动到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