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1F/wKhkGWb-qIGAQMyMAALd9EEPv8I090.jpg)
![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1F/wKhkGWb-qIGAQMyMAALd9EEPv8I0902.jpg)
![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1F/wKhkGWb-qIGAQMyMAALd9EEPv8I0903.jpg)
![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1F/wKhkGWb-qIGAQMyMAALd9EEPv8I0904.jpg)
![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2A/1F/wKhkGWb-qIGAQMyMAALd9EEPv8I09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B2.C3.D
4.①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②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③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④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
5.①评价古代帝王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云亦云;②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帝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秦始皇为例,毛泽东提到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③重视对帝王治国能力的评价。如:毛泽东认为汉武帝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但他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
6.D7.A
8.(1)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2)不能让救人牺牲的小通讯员穿着有破洞的衣服遗憾地离开我们。(3)她庄严虔诚的行为,表达了对通讯员19岁青春殒落的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复杂心理。(或:她善良、无言的悲伤以及对因借被子撕裂的破洞而产生的歉疚感都可酌情给分)
9.(1)牺牲自己,照亮世界(或“自我牺牲精神”或“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2)面对黑暗,勇敢抗争(或“驱除黑暗,拯救祖国”或“抗争精神")。(3)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或“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或“奉献精神")。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10.A(B.渌:清澈;C.因:依据;D.中:名词作状语,从中间。)
11.C(仙人就是以霓为衣,以风为马,没有运用比喻。)
12.B(“横向”“纵向"换位。)
13.(1)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
(2)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14.C
15.(1)对歌女的追寻与思念之情,(2)国破家亡、报国无门之恨,(3)人生无常、年华易逝之慨。
16.(1)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
17.C(Akě应为gě,“杨”为“扬";Bshān应为shàn,“楔”为“揳";D“仓”“苍”,nuǎn应为ài)
18.C(A都是短篇小说B“出官”贬黜D应为苏辙所作)
19.D(④追溯历史,从大的方面说,适合做首句;②是承接④中“‘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应在④的后面;③中的“那时”应紧跟在①后面。故选D。)
20.A(A.“‘这’是一个代词,应该删去"错误,“这”代的是“我们该怎样把握青春"的这个事,作“是每一个年轻人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这个句子的主语,不应删去。故选A。)
21.答案示例:在为国家的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22.在那段如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尽情欢呼,尽情追逐。
23.作文审题立意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时一般分以下三步:
第一、审材料:材料有三句名言构成,属于多则材料作文,审题时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同时,要学会同中求异或同异互求,从而提炼出正确的立意。柳青的话强调青年时期在人生道路上的意义,引导考生珍惜青春年华;路遥的话强调奋斗对青春的深远影响,旨在提醒年轻人奋斗不可遏制;而习主席的话则明确青春与奋斗的关系,告诫青年人要珍惜青春年华,不负韶华。考生可以从一则材料中立意,也可结合两则材料立意,还可综合三则材料立意,但无论如何立意,必须紧紧围绕“奋斗与青春"这一主题。
第二、审任务:任务部分提供了关键性语句:“这是生命中的又一个新的起点”引导学生站在人生新起点的高度看待高中的生活;“也是学习道路上的又一次新的飞跃"引导学生加深对高中学习的认识;据此,考生可以站在新的起点畅想未来,可以抒写对青春、奋斗的崭新认识与思考,还可以激励自己去拼搏、去奋斗……
“学校高一年级举行开学典礼,作为高一新生代表,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设置了具体的写作情境任务,即写作者的身份是“高一新生代表”,情境是“高一开学典礼”,形式是“发言稿"。考生写作时注意结合具体的写作情境,明确身份,还要注意发言稿的形式与内容特点,适当与学生互动,达到最佳写作效果。文体上,本题适合写作议论文。
第三、审要求:注意“三自”、“四不"。
本次作文只要考生围绕“奋斗与青春”立意即是切题立意。
参考立意:
(1)我青春,我奋斗
(2)漫漫征途,唯有奋斗
(3)奋斗的青春最闪亮
(4)奋斗不停息,青春不褪色
(5)奋斗让青春熠熠闪光
(6)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武威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4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革命诗词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念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
B.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又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C.毛泽东诗词中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前后的长沙与1936年2月写于陕北的《沁园春·雪》内容有很大的差别,二者之间没有关联。
D.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
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写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
D.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了部分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如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3分)
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4.请结合材料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党产人的革命诗词的特点。(4分)
5.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应如何评价古代帝王。(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节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材料二:
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节选自闻一多《红烛》)
6.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了年纪的担架员”的话一方面交代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小通讯员的机智和勇敢。
B.新媳妇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第一次是表明她认出是小通讯员,第二次表明她发现小通讯员伤势严重,可能已经牺牲。
C.“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照应上文,既表现了小通讯员关心他人的品格,也表达了“我"无比痛苦的心情。
D.“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流泪"写出红烛燃烧的状态,“灰心”表明红烛对未来信心不足的矛盾心理。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艺术特点的理解、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合花》中的“我”,不仅起到串连情节的作用,还表明文中的人和事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突出了内容的真实性。
B.“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中的“百合花"象征着小通讯员的纯洁与高尚,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C.“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光芒,/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中“残风来侵"是指黑暗反动势力的阻挠。
D.闻一多的《红烛》这首诗,每一节都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形成了诗歌浓郁的抒情氛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8.“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的意蕴是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9.《红烛》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红烛精神”,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成下面小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0.下列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实在)难求语(谈论)天姥掩(遮掩)赤城魂悸(受惊心跳)
B.向天横(遮断)欲倒(拜倒)殷(震动)岩泉渌(绿水)水
C.势拔(超出)五岳鸾回(驾)车因(因为)之向来(原来)
D.海客(航海的人)清(凄清)猿啼脚著(穿)中(中间)开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C.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D.四弦一声如裂帛
12.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以虚无缥缈的“瀛洲"引出在云霞中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
B.“连天"从横向写天姥山的高峻,“向天横”则从纵向写出天姥山的巍然气势。
C.“一夜飞度"表现了李白的急切兴奋之情。“照”“送"二字,将月亮拟人化,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D.“脚著谢公屐”,李白借写谢灵运之事来写自己,表示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世俗。
13.把下列古诗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①
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②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③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④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⑤。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注】①《艺蘅馆词选》中梁启超语:此南渡之感。②刬地:宋时方言,相当于“无端地"只是”。③云屏:云母镶制的屏风。④绮陌:多彩的大道,宋人多用以指花街柳巷。⑤纤纤月:形容美人足纤细。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述说词人故地重游,追忆当年曾与一歌女在此离别情景,展现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现实。
B.“棠花"东风”“垂杨"飞燕”等意象的运用,描绘了一幅春暖花开、春风和煦、垂杨轻摆的春景。
C.“旧恨"是指词人感叹春天已逝,“新恨”则是缘于凄风苦雨天气恶劣,本来不佳的心情更加糟糕。
D.词人由借景抒情到直抒胸臆,由回忆而现实,由浅入深,起于抒情终于抒情,寄寓难以言说的理想。
15.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写作者没有世俗之事烦扰、日子过得安闲舒适的诗句是:“___,_____。"
(2)《登高》里“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现出诗人忧己忧国心中万分忧虑,以致白发增多,且病身衰颓而戒酒。
(3)《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7.下列各组字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浪遏(è)寥廓百舸(kě)激杨文字
B.讪讪(shān)楔入稻菽(shū)越陌度阡
C.三匝(zā)一蔸吐哺(bǔ)挥斥方遒
D.村酤(gū)仓茫霓裳暧暧(nuǎn)远村
18.下列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茹志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百合花》和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等。
B.左迁,古代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出官,京官前往地方任职高就。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C.新闻评论,既具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比如《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D.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皆为宋代文学家,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文学社组社方案及招生简章范文
-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全球化视角
- 全钢爬架施工方案
- 汽车行业的品牌竞争战略分析
- 国庆节小吃店铺活动方案
- 国庆节手工干货活动方案
- 12《富起来到强起来》第一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001
- 2023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Winter in canada Lesson 14 Snow!It's Winter说课稿 冀教版(三起)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 第三章 恒定电流 第3节 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3
-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3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3.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应用(一)说课稿(新版)沪科版
- 2025-2030年中国电动高尔夫球车市场运行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长沙市2025届中考生物押题试卷含解析
- 2024年08月北京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社会招考(826)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芽苗菜市场调查报告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 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2025年教学质量监控督导工作计划
- 金字塔原理与结构化思维考核试题及答案
-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革兰阳性球菌》课件
- 基础护理学导尿操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