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基础卷)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基础卷)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基础卷)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基础卷)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基础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基础卷)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对照课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水皆(piǎo)碧互相轩(miǎo)

(línglíng)___作响(yīngyīng)___成韵

(yuān)飞(lì)天经(lún)世务

【答案】缥;邈;泠;泠;嘤;嘤;鸢;戾;纶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准确拼读后,要注意“缥"不能写成“漂”,“邈"不能写成了“貌”,“泠"不能写成了“冷”,“嘤"不能写成了“婴”“纶"不能写成了“轮”等

故答案为:缥;邈;泠;泠;嘤;嘤;鸢;戾;纶。

【点评】此题考查汉字的拼读。做此类题,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急湍甚箭

(3)负势竞上_

(4)横柯上蔽_

【答案】(1)表示约数

(2)超过

(3)凭借

(4)树木的枝干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许"表示约数;

(2)这句话的意思是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甚”解释为超过;

(3)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解释为凭借;

(4)这句话的意思是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解释为树木的枝干;

故答案为:(1)表示约数;(2)超过;(3)凭借;(4)树木的枝干。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许"甚”“负"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朝代)时期的,(人名)字。

【答案】南朝梁;吴均;叔庠

【知识点】其他常识;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故答案为:南朝梁;吴均;叔庠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或者课文教材上出现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4.《与朱元思书》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水的特点,反映出作者_________的生活情趣。

【答案】奇(高、险);异(清、急);厌弃世俗,寄情山水,向往自然

【知识点】与朱元思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首段是总写,勾勒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二段写“异水"。“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写水清、急。

第三段写“奇山”。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段江流险峻的山势,“竞上"、“互相”、“争高”,描绘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和山的高度。

故答案为:奇(高、险);异(清、急);厌弃世俗,寄情山水,向往自然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事物特点。在了解作者生平背景的前提下,结合文中情感词、作者评价句、事物描写的句子等,综合分析作者情感态度观点即可。

5.(2022八上·象州期末)根据下列文段内容,整理诗文填写横线上。

(1)画里有诗,诗即是画。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中①“,“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一幅夜幕下江面平静如镜,云霞升腾时则似高楼林立的美丽画面;又如李贺《雁门太守行》浓墨重彩勾画,营造出大战开始之前紧张的氛围,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的画面诗句是②“___,___”;再如崔颢《黄鹤楼》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眼前徒留飘荡天际的白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难以预料的感慨。

(2)半山半水亦文章。有些山水能使人忘却世俗的焦虑与不安:④“,飞鸟相与还”,悠然南山让陶渊明流连忘返;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⑤“,;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绘声绘色地描写出一幅山林美景,组成了一首奇妙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心驰神往。王绩《野望》中的“树树皆秋色,⑥”,写出诗人远望所见到的田园风光。

【答案】(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山气日夕佳;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山山唯落晖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渡荆门送别;黄鹤楼;雁门太守行;野望;饮酒(其五);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古诗文的直接性默写,注意易错字1.(1)镜(2)结(3)摧(4)鳞(5)复(6)载

2.(1)夕(2)激(3)泠泠(4)唯

故答案为:1.(1)月下飞天镜

(2)云生结海楼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甲光向日金鳞开

(5)黄鹤一去不复返

(6)白云千载空悠悠

2.(1)山气日夕佳

(2)泉水激石

(3)泠泠作响

(4)山山唯落晖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积累,注意书写规范,得体。

6.根据《与朱元思书》填空

(1)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态。

(2)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3)在分写“奇山"时,通过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___的特点。

(4)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含蓄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答案】(1)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

(2)千丈见底

(3)幽静(或:寂静、静等)

(4)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皆生寒树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与朱元思书;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自然环境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翻译为:(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

(2)千丈见底,翻译为: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江水极深、极清

(3)通过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寂静。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翻译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皆生寒树。翻译为: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故答案为:(1)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

(2)千丈见底

(3)幽静(或:寂静、静等)

(4)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皆生寒树

【点评】(1)本题考查作者情态。掌握常见文言词汇,读懂文言文大意,注意抓住描写对象特征、情感句、作者评价等分析作者此刻的情态。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描写“异水”的句子,翻译理解,哪句话体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描写哪些事物,具有哪些特征,反衬出其他事物什么特点即可。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掌握常见文言词汇,读懂文言文大意,注意抓住描写对象特征、情感句、作者评价等分析作者写作情感态度观点。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翻译句子,理解句子描绘的景物特点。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句子,注意不写错别字,不漏字。

二、文言文阅读

(2023八上·松原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邀,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嚶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本文作者是时期的文学家(人名)。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从流飘荡

天下独绝

负势竞上

窥谷忘反

9.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0.作者在描写高山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11.古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作者在描写景物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7.南朝;梁吴均

8.江流;绝妙;争着;同“返”,返回

9.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0.作者在描写高山时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高山起伏连绵的气势。

11.作者在描写景物中寄寓了热爱赞美大自然美景之情,表达了作者愿意纵情山水的恬谈情怀。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与朱元思书;常用文言实词;比喻;拟人;作家作品;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描写句、作者评价句、情感句、其他人看法等,综合分析归纳主旨情感即可。

【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7.《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故答案为:南朝、梁吴均

8.①翻译为:(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流,江流。

②翻译为:天下独一无二的。绝,绝妙。

③翻译为: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竞,争着。

④翻译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

故答案为:①江流;②绝妙;③争着;④同“返”,返回

9.首段是总写,勾勒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统观“自富阳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无与伦比。山水特点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故答案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0.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邀,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翻译为:夹江两岸的高山上,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竞上”、“互相"、“争高”,拟人,赋予无生命的山人的情态,突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

故答案为:作者在描写高山时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高山起伏连绵的气势。

11.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故答案为:作者在描写景物中寄寓了热爱赞美大自然美景之情,表达了作者愿意纵情山水的恬谈情怀。

三、语言表达

12.(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进行续写。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愤怒的吼叫;___,___;___,___。

【答案】那潺潺而来的小溪;是它温情的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美妙的歌唱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续写;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仿写语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仿写要求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本题回答时要注意对“山"的声音的阐述和拟人修辞的正确使用。

故答案为:示例:那潺潺而来的小溪,是它温情的倾诉;那汩汩而涌的泉水,是它美妙的歌唱。

【点评】本题考查仿写句式。仿写句子要做到“形同意谐”。首先要看“形”,做到与例句“形同”。什么句式?什么修辞?语法特点怎样?词和词怎么组合(关注到词性)?甚至字数多少?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形"的问题就可以说解决了。其次要看“意”,做到与例句“意谐"。主旨相同,情趣情趣一致,语言风格谐调。

13.学习《与朱元思书》一文后,一名同学(生1)扮演导游,另一名同学(生2)扮演游客,两人进行互动,请你为生(1)写一个导游词。

生1: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2:真是不虚此行啊,我们都不想回家啦!

【答案】(示例)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高山奇伟嶙峋,令人惊叹;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紧扣文章《与朱元思书》,灵活运用文本中的语言来介绍富春江的景色,激发游览者的兴趣。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语言流畅,生动,富有鼓动性。如: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高山奇伟嶙峋,令人惊叹;

故答案为: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正置身于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的富春江。瞧,那“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高山奇伟嶙峋,令人惊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导游词的基本写作要求,灵活运用文本内容,用语流畅、生动。

1/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

1.对照课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水皆(piǎo)碧互相轩(miǎo)

(línglíng)___作响(yīngyīng)___成韵

(yuān)飞(lì)天经(lún)世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2)急湍甚箭

(3)负势竞上_

(4)横柯上蔽_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朝代)时期的,(人名)字。

4.《与朱元思书》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水的特点,反映出作者_________的生活情趣。

5.(2022八上·象州期末)根据下列文段内容,整理诗文填写横线上。

(1)画里有诗,诗即是画。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中①“,“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一幅夜幕下江面平静如镜,云霞升腾时则似高楼林立的美丽画面;又如李贺《雁门太守行》浓墨重彩勾画,营造出大战开始之前紧张的氛围,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的画面诗句是②“___,___”;再如崔颢《黄鹤楼》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眼前徒留飘荡天际的白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难以预料的感慨。

(2)半山半水亦文章。有些山水能使人忘却世俗的焦虑与不安:④“,飞鸟相与还”,悠然南山让陶渊明流连忘返;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⑤“,;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绘声绘色地描写出一幅山林美景,组成了一首奇妙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心驰神往。王绩《野望》中的“树树皆秋色,⑥”,写出诗人远望所见到的田园风光。

6.根据《与朱元思书》填空

(1)文章在总写中,用“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态。

(2)在分写“异水"时,用“”一句夸张地表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3)在分写“奇山"时,通过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___的特点。

(4)通过“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的抒情短论,含蓄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文章别具匠心地描绘了山中的又一奇景,突出了树多的特点,与前文一句相照应。

二、文言文阅读

(2023八上·松原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邀,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嚶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本文作者是时期的文学家(人名)。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从流飘荡

天下独绝

负势竞上

窥谷忘反

9.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特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0.作者在描写高山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11.古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认为作者在描写景物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表达

12.(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进行续写。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愤怒的吼叫;___,___;___,___。

13.学习《与朱元思书》一文后,一名同学(生1)扮演导游,另一名同学(生2)扮演游客,两人进行互动,请你为生(1)写一个导游词。

生1: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2:真是不虚此行啊,我们都不想回家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缥;邈;泠;泠;嘤;嘤;鸢;戾;纶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准确拼读后,要注意“缥"不能写成“漂”,“邈"不能写成了“貌”,“泠"不能写成了“冷”,“嘤"不能写成了“婴”“纶"不能写成了“轮”等

故答案为:缥;邈;泠;泠;嘤;嘤;鸢;戾;纶。

【点评】此题考查汉字的拼读。做此类题,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1)表示约数

(2)超过

(3)凭借

(4)树木的枝干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许"表示约数;

(2)这句话的意思是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甚”解释为超过;

(3)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负"解释为凭借;

(4)这句话的意思是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解释为树木的枝干;

故答案为:(1)表示约数;(2)超过;(3)凭借;(4)树木的枝干。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应联系语境,要注意词语是否存在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的现象。“许"甚”“负"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要牢记。

3.【答案】南朝梁;吴均;叔庠

【知识点】其他常识;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故答案为:南朝梁;吴均;叔庠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或者课文教材上出现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4.【答案】奇(高、险);异(清、急);厌弃世俗,寄情山水,向往自然

【知识点】与朱元思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首段是总写,勾勒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二段写“异水"。“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写水清、急。

第三段写“奇山”。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段江流险峻的山势,“竞上"、“互相”、“争高”,描绘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和山的高度。

故答案为:奇(高、险);异(清、急);厌弃世俗,寄情山水,向往自然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事物特点。在了解作者生平背景的前提下,结合文中情感词、作者评价句、事物描写的句子等,综合分析作者情感态度观点即可。

5.【答案】(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山气日夕佳;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山山唯落晖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渡荆门送别;黄鹤楼;雁门太守行;野望;饮酒(其五);与朱元思书

【解析】【分析】古诗文的直接性默写,注意易错字1.(1)镜(2)结(3)摧(4)鳞(5)复(6)载

2.(1)夕(2)激(3)泠泠(4)唯

故答案为:1.(1)月下飞天镜

(2)云生结海楼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甲光向日金鳞开

(5)黄鹤一去不复返

(6)白云千载空悠悠

2.(1)山气日夕佳

(2)泉水激石

(3)泠泠作响

(4)山山唯落晖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积累,注意书写规范,得体。

6.【答案】(1)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

(2)千丈见底

(3)幽静(或:寂静、静等)

(4)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皆生寒树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与朱元思书;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自然环境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分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翻译为:(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

(2)千丈见底,翻译为: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江水极深、极清

(3)通过响、鸟鸣、蝉转、猿叫,反衬了山的寂静。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翻译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皆生寒树。翻译为: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故答案为:(1)从容出游,怡然自得(或:舒畅自如,游兴极浓等)

(2)千丈见底

(3)幽静(或:寂静、静等)

(4)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皆生寒树

【点评】(1)本题考查作者情态。掌握常见文言词汇,读懂文言文大意,注意抓住描写对象特征、情感句、作者评价等分析作者此刻的情态。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描写“异水”的句子,翻译理解,哪句话体现了江水极深、极清的特点。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描写哪些事物,具有哪些特征,反衬出其他事物什么特点即可。

(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掌握常见文言词汇,读懂文言文大意,注意抓住描写对象特征、情感句、作者评价等分析作者写作情感态度观点。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翻译句子,理解句子描绘的景物特点。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到与之对应的句子,注意不写错别字,不漏字。

【答案】7.南朝;梁吴均

8.江流;绝妙;争着;同“返”,返回

9.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0.作者在描写高山时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用:形象生动地写出高山起伏连绵的气势。

11.作者在描写景物中寄寓了热爱赞美大自然美景之情,表达了作者愿意纵情山水的恬谈情怀。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与朱元思书;常用文言实词;比喻;拟人;作家作品;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文言实词要注意积累,另外实词要注意特殊用法,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要结合语境正确答题。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在文中找到描写句、作者评价句、情感句、其他人看法等,综合分析归纳主旨情感即可。

【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7.《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