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4-2027)_第1页
中学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4-2027)_第2页
中学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4-2027)_第3页
中学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4-2027)_第4页
中学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4-202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中学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4-2027)

为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更好地服务大学城园区的迅速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自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省中长期教有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市区相关文件精神,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制定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现状分析一、区域背景分析学校位于孝妇河畔的大学城园区—XX镇,以XX“百年商埠”“丝绸文化”为核心的地方文化渗透到学校教育的诸多方面,成为学校发展的地域背景。学校是2020年新建的一所初中学校,在原XX区北郊中学的基础上,总投资1.7亿元,占地面积89.3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可提供40个教学班2000个学位。学校投入使用后,办学条件大幅度提升。高标准配备理化生实验室、创客教室、录播室、计算机室、室内体育馆、室外操场、餐厅、报告厅等设施,达到了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提升。充足的学位为大学城园区人才集聚预留了足够空间。随着周边的鲁商、融创、桃花源著等小区居民逐渐入住,学校办学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学校一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以艺术教学作为特色方向,积极开展各项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艺体活动。通过开展艺术节活动、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阳光体育、信息技术应用比赛等各种活动,使学生享受到成长的乐趣。学校的女子篮球经过多年努力,已成为传统优势项目。“多彩少年宫,添彩成长路”的学生社团建设,已见雏形。学校多年来积极推进有效教育和精细化管理工作,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整体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优秀单位、全国“零犯罪学校”荣誉称号,先后荣获“XX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XX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XX市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XX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XX市‘布谷’科技节优秀组织单位”“XX市数字化校园”“XX市平安和谐校园”,多次获得“XX区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红旗单位”、“XX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XX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二、学校现状分析(一)学校存在的优势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02人,学生849人,教学班20个。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形成了团结、干练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年龄层次合理干劲足,教有观念的探索和转化方面还比较敏感和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初步形成全员育人的管理特色,学校德育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有较多的年轻班主任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德育教育的高品位,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我校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新课改理念逐渐被教师接受,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面貌良好,教学成果显著。全体教师具有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大部分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较高。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本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的探索,不断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教学平台和展示平台,教师获益于专家引领、对外交流和本地培训,历年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二)学校发展的弱势1.师资队伍方面:教师发展现状与现代教育发展、家长追求优质教育的期望尚有差跑,“实而不精、智而不勤、博而不钻”是当前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教师安于现状,优质师资在学科分布不够均衡,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过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发展平台不高、发展渠道不畅成为提升师资队伍教书育人水平的瓶颈。此外,梯队建设缺乏有效培养机制,不同梯队的针对性措施不够细化,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有待加强。2.三大学科教学改革的整体把握与研究路径不清晰,未能走上主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学科教研活动还停留在集体备课和听评课等比较单一的活动模式上。校本课程建设相对比较薄弱。除个别课程开发达到一定水平外,大多数校本课程停留在学生课外读本的编撰上。校本课程作为国家三级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没有真正得到发挥。3.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不够民主、作业量偏多、过多占用学生学习时间等现象还很难根除。“罐式”教学方式还是占主导,“智慧”教学方式难成气候。目前,“双减”工作的落实和规范办学行为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隐患。学生工作和学科教学如何实现日常的、更为有效的沟通、融合与相互促进,实现教育教学质最双赢,并最终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尚需深入研究。4.教科研工作与预期日标有较大距离,还没有真正跳出原有的层次和框架。教育科研活动没有全面展开,行动研究还处于被动实施阶段。5.学校管理团队的自主策划意识和策划能力还有待加强。各科室的责任制更需健全、落实,部门主要领导的自主工作效能偏低。班主任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各班级的建设水平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全员白人还停留在校园内部。具有学生意识、学生立场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形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整合。6.学校文化建设角度看,如何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成为新的发展课题。面对日渐开放的社会,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和满足中学学生特殊的发展需要,要加强对学生成长需要的深度关注,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的新变化进行多元化的教育和评价?如何加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面对这些教自的新课题,学校尚缺乏有针对性、富有实效的教育措施。7.学校安全问题涉及面广,需要防患于未然。学校的应急机制以及相应措施的训练都应该有专人负责和落实。搬迁新校后,学生活动区域的安全问题成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难题。校园面积扩大,但是管理人员没有相应增加,每个教师和管理人员管理的区域增大,学生安全隐患增多。第二部分

未来发展目标构筑一、我们的共同愿景师生幸福•令人向往。从三个纬度解读:一是师生在学校里有尊严感,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被尊重,被关注,被重视;二是师生在学校里有成就感,每个人都能在不同范围、领域内通过努力获得该获得的,得到肯定和鼓励;三是师生在学校里有期待感,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向往,充满动力,充满活力,不满足于当下,不沉浸于所获,有更好的前景值得奔赴。在以上三个纬度基础上,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师生幸福指数高,“以学校为荣,以学校为家”的教书育人场所;让知道这所学校的人对学校充满向往和欣羡:老师想来就教,家长想送孩子入校,学生想来就读,没来的想来,离开的怀恋、感恩、骄傲,并把这所学校教会自己的东西运用在通往幸福的过程中。二、我们的共同使命1.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和研究型团队,使得学校每一个成员保持进步的态势。2.建设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与时供进的管理团队,坚持教育信念,执行教育法规,管理方式开放民主,勇于创新。3.保护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安全;关注每个生命个体的和谐、健康成长;充分发展师生的智慧,创设愉快、温馨、关爱、进取和充满创意的学校环境。4.以全面发展理念培养教育学生,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品行、情感、申美、体魄、交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5.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和资源,让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新要求。6.充分利用学生及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整合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因素,促进学校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三、我们的发展目标办学宗旨:成就每一位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办学目标:办一所令人向往的学校。从五个纬度施力,分别是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社会尊重、教师幸福、学生向往。育人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体面向学生阶段性工作目标:第一阶段:筑基。2024年—2025年平安学校建设。健全学校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教育和防御机制,努力建设平安学校。法治学校建设。认真贯彻教育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严守职业道德。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构建法制学校。第二阶段:提升。2025年—2026年智慧学校建设。充分利用学校高标准的信息化设施设备,积极推进智慧课堂改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推进智慧学校建设。健康学校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第三阶段:突破。2026年—2027年文化学校建设。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挖掘乡土文化精华,发挥文化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文化育人功能,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建设。结合学校实际,以社团建设、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逐步形成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教育特色和品牌。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措施落实在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根据实际,拟定积极、主动的推进学校发展的各项措施。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高质最实施的大前提下,积极优化地方课程,努力构建校本课程,为满足学生和谐、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丰富的课程菜单。一、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一)不断提升课程的执行力全体教师要努力转变课程政策的认同感低、课程执行者的“知、行”不统一,在实践中产生了执行偏差的现状。1.要严格遵守课程安排和作息制度,作为处在课程执行力体系最下面的一线教师应该不折不扣地严格遵守课程安排和作息制度,老师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学校的课程安排和作息制度提出疑间和合理化的建议,以使其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和更好落实课程的需要。2.要自觉接受各级监控,促进自身科学执行课程的能力,要把对自已课程状况的评价,作为一个检验自己教育行为的手段,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同时,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多种途径来弥补,进而不断促进自身对课程的执行能力。3.在教学常规的落实中,努力做到“实”和“细”。实,就是做实实在在的工作。教学管理绝不是花架子,要靠一点一滴去做,去落实。细,就是细化教学管理,把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各个细节落到实处,避免重制度、轻程序,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在抓教学过程管理的细节上,狠抓班级管理、教研组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协调一致。(二)积极优化课程的领导力1.加紧德育课程建设。德育课程建设既重显性课程建设也重隐性课程建设。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德育目标,规范梳理品德课程、思想政治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综合实践课程及校本课程,不断充实德育课程内容,促进德育活动类课程的序列化、系列化。同时,注重德有隐性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形成核心教有思想,以学校精神文化引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将以常规化的活动为基础,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活动系列:一方面对原有的主题活动系列进行梳理,如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理想信念教育系列,道德素质教育系列,社会实践教育系列,问题探究教育系列,自主管理教育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家庭教育系列等,进行必要调整和及时补充,形成各年级主题活动菜单,逐步构建学校德育课程系列。另一方面,对于上述活动系列,学校要关注活动时间的保障,要增强简单、小型、日常的即时性活动回综合、大型、长期的阶段性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增强学生活动与科学兴趣培养、学习成效检验、学习成果达用等的密切关联,以学生活动促进教学改革,以学生活动凸现学科育人价值。2.加强校本课程建设。课程改革赋予学校更大的课程白主权,校本课程成为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五年间,我们学校重点放在艺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上,乡土文化与校园文化整合上,全面优化校本课程体系。3.聚焦课堂教学过程监控。开展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改革,伴随课堂改革的持续深入,制订《课堂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立足课程标准、强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体现“诱思、导学”和“分层递进”的功能,课堂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发展。同时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监控指导力度,依据课程标准,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形成性评价,并通过质量分析帮助教师查找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为保证每一门课程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加大对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质量监测力度,测评结果纳入对学生、教师、学校的综合评价中,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课程意识。4.推行“教师与课程同成长”。学校从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维度上,努力与区域小学课程建设无缝衔接。一是教师能抓住核心课程,积极有效地提高核心课程的实施水平,积极倡导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嵌入式课程形态的建设。二是教师善于根据自己的气质和对课程的理解,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形成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特色课程,积极构建教育学生活动探究性课程。三是教师善于利用身边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个性化的校本课程。学校德有活动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努力实现基于学校资源整合的浸润性课程形态的形成。四是开发全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校本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课程形态,步形成“成长一名教师,发展一门课程”的态势。二、构建朴素有效课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有效课堂建设是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保证,我们把“师友互助课堂”作为未来五年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的努力方向,扎实做好教学四项基础性工作。(一)有效备课。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编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媒体,认真写好教案;除设计教学过程、方法外,教材的解读、学情的分析、习题的设计、试卷的编制等应该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备课笔记必须课时齐全,作文指导与讲评、作业(试卷)的讲评等都要有备课;一课一案,内容详实,格式规范,要力戒形式主义,防止机械照抄照搬,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现象的发生;五年教龄以下的教师必须备详案,注重教案的规范性,五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要重在教学设计的创新和个性化,尝试把教案编制为教学设计,提升层次。(二)有效上课。教师的教学要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目标上,由单纯的为考试而教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二是内容上,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的体验上来;三是对象上,由只重视尖子生转变到关注“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上来;四是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变到注重发展学生个性上来;五是方法上,由“填鸭式”转变到“启发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来,变学会为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三讲三不讲”和“五个让”。就是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会的不讲、能学会:的不讲、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讲: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推导。教师的教学要精致,做到“五个一”,就足每一句话都要力求字字珠玑,每一个提问都要力求富有启发,每一种设计部要力求精心巧妙,每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典型规范,每一步环节都要力求严谨合理,切忌漫不经心和随心所欲。(三)有效训练。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量符合省“五严”的要求,学生每大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5小时内。倡导教师深入“题海”精选题日,让学生远离“题海”,教师要认真选编、批改、评讲作业,做到“五有五必”: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借必纠。学生订正后,要进行一次批阅。要指导学生自觉建立纠错术,对纠错的内容要进行阶段性.跟踪检测,巩固纠错效果。教师要建立错题本,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指施,予以纠正。(四)有效辅导。教师辅导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辅导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有记录,要确定辅导对象、时间、过程、方法等。特殊学生要有跟踪辅导的计划和实施过程。倡导教师面批作业,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补救、及时激励,使得辅导工作更具实效性。三、构建全员育人网络,促进全面和谐发展在校内学校积极构建全员自人的网络,在每个岗位落实育人责任制。在校园环境布置上,努力做到每一堵墙、每一棵树等都能发挥育人的作用。(一)班级文化的建设。各级部要进一步加强显性层面的班级环境和班级形象建设,尤其是抓好班级形象和精神风貌;班主任要加强班级制度建设,尤其要关注班级公约、岗位制度等的形成过程,强化班级学生全员多与过程的规范性要求:第三是要结合班级实际,指导策划班级活动与校级活动的有机整合,逐步形成班级独特的凝聚力、创造力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二)建立大德有概念。学校要努力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构建现代初中德育课程,确立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体现“根与魂”的教育,渗透爱国情怀。依据当代课程观,在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纳入新的元素,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能,每学期抓一个重点,使每一个德育主题做深,做透,深入学生人心,逐步形成校本课程。(三)开设家长学校课程。学校把家长学校课程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之中,解决学生与家长冲突、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学生社区表现、学生灾难自救等常见问题。充分利用网上家长学校、家校路路通、家庭教育培训班、学校开放日、学生入学和毕业仪式等平台,构筑新型的家校联系。学校要利用家长群体中的能工巧匠和成功人士,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构筑本校课程体系。同时,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联系,为学校发展拓展更人的空间。其中,在未来五年中,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通过杰出校友的支持和关注,来促进学校全面进步。(四)强化体育和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矫治工作。在未来的五年中,我们积极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起来,并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持续做好社团活动与展演融合发展,学校以少年宫为载体,优化艺术体育社团,根据学生兴趣、心理特点,增加了朗诵、跆拳道社团,让更多的优秀校外资源走进校园。目前少年宫已开展了合唱、舞蹈、鼓号、书法等12个体艺社团。通过举办传统体育、艺术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校园生活更加有彩。(五)开展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在系统开展学生活动的平台上,结合学校的传统与特色,从课程教学、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等多方面融入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精心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活动项目和学生团队。四、搭建“助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要进一步健全“教、研、修”校本培训体系。让教师在以课题为主的教科研活动中,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科研能力;让教师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研究中,增强教学研究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极为教师专业发展构筑“助师成长”平台。(一)完善学习平台。构建以“问题—读书—反思—行动”为核心的校本研修制度,鼓励教师参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活动,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二)构建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互动网络教室,与同类学校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积极参与研讨,切实扩大外来资源的辐射效应。(三)搭建展示平台。通过上课、评课、讲课、评奖等活动为骨干教师争取各种交流活动的机会,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进行课题研究。(四)优化技术支持平台。利用好区教育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未来的五年里,学校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努力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从而提升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五、全力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进程现代学校建设就是制度建设,学校围绕《学校章程》和《教师绩效考核与奖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