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讲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知识点“讲与练”(上海专用)_第1页
第03讲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知识点“讲与练”(上海专用)_第2页
第03讲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知识点“讲与练”(上海专用)_第3页
第03讲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知识点“讲与练”(上海专用)_第4页
第03讲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022年高考语文现代文知识点“讲与练”(上海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知识精要知识精要一、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阅读中要重视哪些重要词语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二)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3.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修辞义。(修辞型、指代型、筛选概括型)(三)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联系上下文;借助固有含义;紧扣关键词语;分析修辞特点;明确指代内容。(四)理解重要词语应注意的问题理解重要词语最应注意的问题是脱离语境,望文生意。这里换一个角度说三点:1.注意相同词语的不同指向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是明确甚至是单一的,但是作者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赋予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辨别。2.注意不同词语的相同指向有一些词语的词典意义毫不相干。但是作者为了追求语言的变化,有时会给不同词语以相同的含义。譬如“辖制”和“影响”的词典义是不同的,但在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却有了一致的意义。都是表示“管束“的意思。像这样的语言现象不能不分外留心。3.注意非词语题所涉及的词语文章中的有些词语,命题并不是放在词语解释题中考的,而是其他试题涉及的,这也应该注意。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隐晦的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某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尾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4.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中心思想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5.为文章某一内容做铺垫、交代、对比或对照的句子;6.说明、肯定、强调或浓缩某种思想感情的句子。(二)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1.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2.分析句子的结构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3.抓住句子中的重要词语,注意对本句中的语法、修辞、逻辑进行分析。4.抓主旨语句,根据文章的中心把握句子的含义。(三)理解句子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应注意两点:1.不要人为地“拔高”这是指把句子本身没有的意思强加给作者。这种“强加”于人,通常表现为不从句子实际出发,而把一些不着边际的“思想性强”的优美文词句往上加。2.要学会多角度理解文章中的有些句子,它的组合因素复杂,甚至是多侧面的综合体,所以理解的角度就不能是单一的。经典考题经典考题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在结合词语的基本意义和语法特征,以此为立足点结合如下几个角度展开思考:1.注重语境,联系上下文。因为语境义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所以首先需要明确词语与上下句、上下文之间的关联。近代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输入远远高于中华文化的输出,文化贸易的逆差现象非常明显……该段中加点词“逆差”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外来文化的输入高于中华文化的输出解析:关注上文显然可知,“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外来文化的输入远远高于中华文化的输出”一句就是对“文化贸易逆差”的具体解释。另外,作为对“逆差”的解释,原句中的状语成分“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及“远远”可删除,故答案为“外来文化的输入高于中华文化的输出”。2.紧扣关键词语、分析修辞特点。从修辞角度讲,语境义有时指的是比喻中的喻体词语或比拟中的拟化对象,解释之前首先要将此类张冠李戴的现象还原,指明是“张冠”而非借戴的“李冠”。一千九百多年前,东汉有个大司马叫邓禹的在今天苏州吴县栽了四颗柏树。经岁月的镂雕陶冶,这树竟各修炼成四种神态。该段中加点词“修炼”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艰难的生长发育。解析:由于主语“古树”,所以“修炼”首先必须理解为对“生长发育”的一种拟人化表达;其次“修”、“炼”还照应上文“一千九百多年”,“岁月”等词,突出了生长之艰难,故答案为“艰难的生长发育”。3.分析语法规则,理解作者意图。根据具体题目的不同,语境义题型有时需解释一个词语,有时则需要解释一个短语。我们必须从语法规则角度关注其词性及短语类型,是自己的解释和作者的意图相吻合。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没有生,也从来就没有死,因为中国人有怀念,真诚又深层的怀念。而怀念来自人格,人格来自奉献,奉献来自觉悟,觉悟来自天地精神,来自“清明”。而要参透这个“清明”,则需要昼夜等长、万物复苏相佐。唯有此时,人们才能生死并参。而只有生死并参,人们才能留意生死之间的“我”,才能把握生的“清”,死的“明”,才能让灵魂春色永驻。该段中加点词“生死并参”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把生和死放在一起来思考它们的价值。解析:首先看语境“人们才能生死并参”确定:“参”为动词,理解为领悟、思考;其次,“生死并”放在动词前,只能做状语,理解为“把生和死放在一起,并列”,从而与“参”一起构成偏正短语;再次,“参”为及物动词,可根据具体情况补足“参”宾语(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使答案完整。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一)阳关古道苍凉美寅公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的荒凉、那么的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们带到了古董滩,那里即是阳关的遗址。古阳关故址位于敦煌市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象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2分)(★★)【答案】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是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解题要领:抓修辞,是比喻,抓住本体及特点;这是写景的句子,要分析到感情。(二)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2分)(★★)【答案】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是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变得温暖了一些。解题要领:抓关键词,由词到句。“几分暖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几分暖意”。(三)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答案】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解题要领:抓关键词,由表及里,“出生入死之劫”(这是条件),“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为什么为这样,“哲学家与诗人”又有怎样的特点。拓展练习拓展练习1. ④优秀的文化,还能抵御社会进化和社会存在对它进行的反辐射。富于人民性的戏曲积聚了历史积淀的足够的正能量,使它能不断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在社会转型、文化多元的商品经济时代,戏曲的继续存在和发展受到了空前的挑战。20年前有人说,“电视普及,电影都没市场了,遑论戏曲?”晚近十年,又有人说,“网络时代了,有空就玩手机,谁还去剧场?”(2015年上海市金山区一模试卷)第④段画线词“反辐射”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社会进化和社会存在对优秀文化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或影响)。2. =2\*GB3②中国艺术有“解衣盘礴”的优秀传统。专注痴迷于创造的沉酣而不作世故的权衡和功利的算计,是进入最佳创作状态和确保艺术神圣与纯洁的前提。前人早巳发现:人多一分世故即少一分高雅;利多心急者其艺必不工。(2015年上海市闸北区一模试卷)“解衣盘礴”是个成语,原本指解开上衣,盘腿而坐;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超过10字)。(3分)(★★)【答案】神闲气定,不拘一格(或摈弃杂念,气定神凝)(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扣1分)3. ②坦率地说,我不喜欢这种过于极端的倾向。在我看来,哲学家,即便是大师级的哲学家的中心思想都是明确的,之所以长篇大论只是为了向别人,特别是那些假想的“敌人”提供强有力的、理性的论证,这些论证就像架在城堡围墙上的大炮,是用来吓唬潜在敌人的。而城堡本身并不怎么复杂。哲学家进行论争,施展逻辑力量,就是行攻防之事,如若“攻防”太过繁复,读者在这概念的迷宫中往往会迷失方向,难以接近论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我想,言说与写作尽管免不了要有逻辑的“铺陈”,但应尽量使之线索清晰、明白晓畅,□□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或□)应当有深入浅出的表达,这应当是现代写作者所追求的境界。(选自2012年上海十校联考)第②段中“铺陈”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对论述的对象或问题,有顺序、不违反规律地进行深入而多角度的论说或鋪写。(2分)4. ①作为一个研究价格理论的人,我对实证工作好之成癖。要了解玉石市场的运作,我曾在广东卖玉。在美国研究原油价格时,我曾到油田及炼油厂调查了好几个月。理论若经不起实证的考验,是很难站得住的。一个有实据在手的后起之秀,有时只要用三招两式,就可把一个纯理论的高手杀得片甲不留。②香港年宵市场在年宵(除夕)的那一晚,需求的变动极快极大。变动的方向大致上大家都预先知道。1000块钱一枝的桃花可在几个钟头之间变得一文不值。若不是买卖双方在期待上有了错误,上好的桃花哪会有弃于街头的明显浪费?同样一枝花,有人用200元买也有人用50元买,如何理解?年宵货品不断变动的价格是怎样决定的?买卖双方期待上的错误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既困难又重要。③要在这些问题上多一点了解,我决定在年宵的那一晚亲自卖桔。这算是我第二次的经验。第一次是一年前的年宵。那次连天大雨,年宵当晚更是倾盆而下。摆了数天的桔子十之八九都因雨水过多而掉了下来。我知道大势已去,无心恋战,数十元一盆成本的四季桔,以5元清盘了事,蚀了数千元。④今年卷土重来,也是意不在酒。入货200多盆,每盆成本40元。送了一小部分给亲友,余下大约二百盆就在年宵晚上8时起,在一个行人众多的空地盘出售。我和三个朋友一起出售的是四季桔,邻近地盘少有卖桔的人,所以到凌晨三时半便将桔子全部卖出。全部卖出并不一定有钱赚,赚钱与否是要看每盆桔子平均售价的高低。在我们一定要全部卖出的局限下,入货的多少,价格转变的快慢,价格高低的分布,讨价还价的手法,都有很大的决定性。我们200盆的平均售价大约是每盆55元(最高80元,最低20元)。我们所赚得的就是那些送给亲友的桔子。而我自己从卖桔所领悟到的经济含义,却是大有所值!(选自2012年黄浦区二模)第④段的“意不在酒”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卖桔子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研究经济理论5. ①在所谓文学边缘化的时代,韩寒,这个戏谑、调侃的高中辍学青年,这个以赛车手为职业的业余作家,像这个戏剧性时代的一个戏剧性神话:他的博客点击率,已经超过4.5亿人次;在2009年,他被多家媒体选为“年度人物”;在2010年,他被《时代周刊》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被《外交政策》选为“全球百大思想家”。有人据此认为,______________。②和郭敬明相比,韩寒展示了“80后写作”另一种可能性。在韩寒戏谑、尖刻的追问中,郭敬明营造的“幻城”⑴烟消云散,逐渐展现出冰冷的真相——“80后”一代依然生活在历史之中。如果说,郭敬明的写作是“小时代”写作,那么韩寒的写作则是对抗“小时代”的“大时代”写作,通过对于一系列热点新闻事件反讽式的解读,重新建立历史与个人的关联,自由、公正等一系列“大词”,以及在“90年代”的范畴里被视为妨害“日常生活”的政治言说,在韩寒的杂文中被再次激活。对于“80后”一代,韩寒的写作提醒了一点,个人的体验与命运,终究和具体的历史情境相关——而这是郭敬明高度抽象化的写作所努力抹去的。③韩寒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来回应作为“内容”的当下中国。“80后”是在“80年代”历史终结后开始写作的。韩寒式的“大时代”写作,是“大时代”终结之后的“大时代”写作,以往回应“大时代”的艺术形式,比如充满悲剧意味的“呐喊”,已然被历史所摧毁,我们所面对的不过是伟大的遗骸。韩寒有意或无意地体悟到这一点,“大时代”终结之后的“大时代”写作,是一场文化游击战,不再是“子夜”时分的“呐喊”,而是历史尽头的“故事新编”,在囚笼般的历史内部——这是王小波作品中的核心意象——的戏仿、消解与颠覆。其实又何止韩寒,“90年代”以来的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比如《大史记》系列、《网瘾战争》等等,莫不如此。从“90年代”以来,一种抵抗性的新文艺思潮正在兴起,影响巨大,却长期缺乏必要的研究或命名,笔者在此姑且称其为“戏谑美学”,和我们所熟知的“五四”以来感时忧国、涕泪飘零的悲剧传统相对应。且容笔者下个大胆的断言,在当下中国,真正革命性的艺术形式,不是悲剧,而是喜剧。④在一个确定性可疑的世界里,以不确定的方式游弋,韩寒的杂文写作,正是一场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游击战。他的每一篇杂文,其精彩之处,都需要与戏谑的对象互文理解,这类似鲁迅曾经设想过的“速朽”的写作,不能也不屑留下“完美”的艺术形式供后世赏鉴。而且,在这场文化游击战中,由于父辈甚或祖辈们的文化乌托邦纷纷溃败,无家可归又不放弃抵抗——拒绝被吸纳到“幻城”⑵之中——的“80后”一代,注定是孤独的抵抗,这是真正历史性的“一个人的战争”。⑤因此,韩寒的文学世界中,主人公只能到处游荡,不断地和世界的碎片相遇,并且对这一切予以讥讽。在《一座城池》、《光荣日》、《他的国》、《1988——我要和这个世界谈谈》中,主角注定是一个孤独的个人,一个无家可归的远游者。⑥然而,韩寒的致命之处也在这里。众所周知,梁文道等学者赞誉韩寒为“当代鲁迅”,这种说法在多家报刊和网络上很受支持。但是,鲁迅无疑要比韩寒复杂、深刻得多。和鲁迅“横站”的思想立场相比,韩寒信仰的基于“自由主义”立场的“普世价值观”,虽有值得尊重的现实指向,但老实说过于简单。“价值观应该是差不多的”这种结论明显非历史化。无需讳言,包括韩寒对于“东方/西方”的理解在内,不过是一种通俗化的“自由主义”论述。这是另一座需要破却的“幻城”⑶,人的本性是自由的,但未必是自由主义的。毫无疑问,自由主义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思想启示,但任何一种理论都同样值得警惕将自己视为“常识”与“真理”。⑦如果不正视这一点,不必考虑其他原因,韩寒的写作恐怕也难以持久,他的博客会更新得越来越慢,直到退出历史舞台。鲁迅孤绝彻底、无所依傍的思想态度,让“速朽”的杂文变得不朽,而韩寒所凭借的通俗化的自由主义思想资源,将迅速耗尽他的想象。毕竟,他的想象,就其根本而言,是“历史的终结”的想象,就此自由主义已经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因其过于完整反而更像是一个神话。当“在路上”的韩寒停下来的那一刻,韩寒就不再是韩寒,而是另一个郭敬明。——选自2011.3《南方文坛》(选自2012年静安区二模)1.解释文中②④⑥段三处“幻城”的含义。(3分)(★★)2.理解最后一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答案】1.利用郭敬明《幻城》这一作品名,借指与现实社会完全脱离、一切依托个人体验和幻想而构建出的一个虚幻的世界(1分)。与以鲁迅为代表的、祖父辈们的文化乌托邦相对立的一种思想观念(1分)。以韩寒自身的通俗化的自由主义为核心的个人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1分)。【答案】2.如果韩寒不正视自己思想价值观中的致命缺陷,继续这场“一个人的战争”(1分),他的通俗化的自由主义思想资源就会耗尽他的想象,他的写作也会如郭敬明一样脱离历史情境(1分),他的作品就和“幻城”没有区别,韩寒会彻底失去自己的个性,成为另一个郭敬明(1分)。实战演练实战演练(一)崔永元会赢得反转基因的战斗吗?①转基因食品安全吗?这个原来属于小众的话题,在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自费拍摄反转基因纪录片之后变成了大众话题,无论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上,还是朋友微信群里,挺转派和反转派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参与舌战的有科学家而更多是不涉及科学的普通人。作为一个普通人,你应该信谁:科学家还是主持人?②就转基因问题,全球很多科学家已经相继工作了几十年,很多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对转基因食品上市前的安全性测试也有明确要求。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来自科学界的证据显示,已被政府容许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已知的危害。有些国家,如美国,已经在逐渐开放转基因食品的市场。③中国政府还未就此明确表态。与世界其他地区类似,相关行业的中国科学家大多是挺转基因的。一些研究转基因食品的科学家们面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迟迟不能商业化,显示出一种焦虑的情绪。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张启发教授,在“全国首届黄金大米品尝会”期间说:“推动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转基因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则商业发展不起来,反过来对科研影响也非常大”。据报道,相关行业的61名院士还于2013年联名上书中央,支持转基因食物品种的商业化推广。④而以小崔为代表的民间反转基因人士,却对转基因的推广疑虑重重。他们的疑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转基因不仅是科学问题,转基因产品的推广有巨大的商业利益。那么,科学研究是否被商业利益诱惑而失去其客观性?第二,转基因产品到目前为止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即使目前的研究显示没有明显害处,但对子孙后代就一定无害吗?第三,推广转基因的过程,应该如何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大家自己做选择,而不是让转基因产品无管制地涌入市场。⑤我微信群里的朋友们,无论是“反转”还是“挺转”,基本属于理性派。其共同点是不否认科学家和主要大国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严谨和认真,不轻信那些在微信里流传的转基因有害的言论,对诸多与转基因有关的“阴谋论”故事也大多一笑置之。 如往常一样,最近这场小崔与柯校长的辩论,并没有改变任何人的立场,反而让彼此阵营的人们立场更坚定。⑥马克吐温曾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有韵律”。回望科技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曾经占据科技庙堂的显赫科学结论被一次又一次推翻。远的来说,16世纪科学革命就是以哥白尼提出日心理论体系为起点的。当时,地心说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科学结论,而日心说出现后则受到了除了小部分科学家以外的全社会的抵制。最终,更多的科学观测逐步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让占据科学庙堂一千多年的地心说退出了科学舞台。近的来说,1939年瑞士科学家穆勒发现DDT具有杀虫功能,随即被大量用来杀虫,很好地控制了疟疾和斑疹伤寒的传播,穆勒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DDT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危害,1972年,美国宣布禁止农业使用DDT,1995年联合国环保组织出台了一个倡议,禁止在全球使用包括DDT在内的污染性农药。⑦科学是一个发现真相和接近真理的过程,阶段性科学结论不是终极真理。转基因是人类的一项重大创新,如果无害,它将造福子孙千万年,因此社会多投资数年,进行更充分的研究,并不需要太多的成本,而这种投资有限而收益无穷的非对称效应是极为明显的。另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对称性就足转基因消费者是普通百姓,万一转基因有害,那么受害者就是他们,而受益者却是把转基因商业化的企业和个人。由于这些明显而又极端的非对称性,政府更应该秉持中立、甚至采用保护消费者的立场,为转基因的商业化设立更高的门槛。⑧从另方面来说,人们对重大创新的抵触情绪类似一种生理反应,犹如外来物侵袭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立刻紧张起来,调动大量的能量阻击入侵者。对于社会来说,像转基因这样的重大创新也是一种“外来物”的入侵,社会的“免疫系统”会调集力量群起而攻之,这种反应的源头是每一个个人对新事物的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恐惧的自然反应。人和社会的“免疫系统”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虽然有时会过度反应,成为对创新的阻碍力量,但很多时候它对人们是有益的。“新”并不意味着“好”,即使是“好”的创新,也不能让所有人都受益,而是在取代“旧”的过程中伤害部分人的利益。⑨在这场辩论中,短期小崔不会赢也不会输,已经持有反转立场的人会坚定地跟他走下去。问题在于下一代,当携带旧观念的老一代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新一代将以崭新的目光来审视和接受新科技。那时,如果科研结果没有戏剧性的变化,小崔和追随者们的胜算并不大。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人类发展是个单向旅程,科技创新一旦降临人间,就收不回去了。所有怀古的感慨、呼吁和争斗,都只是人类送别过去的浪漫挽歌。正如微信群里的一个朋友所说:“科技制造的问题,也只能用更新的科技来解决”。⑩然而,科学家阵营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因为科研在继续,结果不能预设。因此,科学家和政府方面的精英阵营必须正视创新推广中的不对称性,对时间和历史有敬畏之心。即使科研结果一直支持转基因无害的结论,在这场关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辩论中,掌握了前沿知识的科学精英不应该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向“愚昧大众”单向“启蒙”,这是一场科学家和大众在科研过程中双向互动和对话,科学家需要聆听普通民众的顾虑并从那里得到更多的研究问题而进行迭代研究,然后将研究结果向公众报告,毕竟他们既是科研结果的承受者,也是支付科研经费的纳税人。(文章选自《赛先生》)2014-08-09,有删改。)(选自2015年青浦区一模)1.第⑥加点词“韵律”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请简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主要作用(3分)(★★)3.第⑤段方框处应填入的语序正确的一组句子是( )(3分)(★★)(1)转基因产品和杂交农产品没有本质区别,厚此薄彼完全是非理性的(2)而坚持反转基因立场的朋友认为这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大事(3)当年照相机刚进入中国时,还有传言说这物件会把人的魂魄偷走呢(4)不同的是,支持转基因的朋方则认为科学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5)愿轻信有限的科学研究结论A.(2)(5)(4)(1)(3) B.(3)(2)(5)(4)(1)C.(4)(1)(3)(2)(5) D.(3)(4)(1)(2)(5)4.请概括第⑧段的段意。(3分)(★★)5.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A.在这场辩论电短期小崔不会赢也不会输,但小崔和追随者们的胜算并不大。B.支持转基因的科学家认为科技创新一旦降临人间,就收不回去了。C.就目前的研究显示己经政府同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似乎没肴对人类已知的危害。D.民众反对转基因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身体的免疫系统受到转基因这个外来物的侵袭。6.面对民间强烈的反转基因情绪,科学家和政府肩负的责任分别是什么?(4分)(★★)【答案】1.(2分)科技发展历程中,(1分)科学结论被一次又一次(不断)推翻(1分)或科技发展历程中,(1分)不断出现的新的发现、新的研究成果纠正或替代原先的所谓的科学结论。(1分)(如未出现“不断”或“一次又一次”;须扣1分。)2.(3分)用大量事实证明(1分)科学是一个发现真相和接近真理的过程,阶段性科学结论不是终极真理。(2分)3.(3分)C4.(3分)人们对转基因这样的重大创新(1分)因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恐惧而产生的抵触情绪是一种自然反应,(1分)是有益的。(1分)5.(3分)C6.(4分)科学家;对时间和历史有敬畏之心;(1分)要和大众在科研过程中双向互动和对话,聆听普通民众的顾虑并从那里得到更多的研究问题而进行迭代研究,然后将研究结果向公众报告。(1分)政府:必须正视转基因推广中的非对称性,(1分)秉持中立、甚至采用保护消费者的立场,为转基因的商业化设立更高的门槛。(1分)(二)五月的北平张恨水①能够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在世界上,除了北平,恐怕难找第二处了。描写北平的文字,由国文到外国文,由元代到今日,那是太多了,要把这些文字抄写下来,随便也可以出百万言的专书。现在要说北平,那真是一部廿四史,无从说起。若写北平的人物,就以目前而论,由文艺到科学,由最崇高的学者到雕虫小技的绝世能手,这个城圈子里,也俯拾即是,要一一介绍,也是不可能。北平这个城,特别能吸收有学问、有技巧的人才,宁可在北平为静止得到生活无告的程度,他们也不肯离开。不要名,也不要钱,就是这样穷困着下去。这实在是件怪事。你又叫我写哪一位才让圈子里的人过瘾呢?②静的不好写,动的也不好写,现在是五月(旧的历法是四月),我们还是写点五月的眼前景物吧。北平的五月,那是一年里的黄金时代。任何树木,都发生了嫩绿的叶子,处处是绿荫满地。卖芍药花的担子,天天摆在十字街头。洋槐树开着其白如雪的花,在绿叶上一球球地顶着。街,人家院落里,随处可见。柳絮飘着雪花,在冷静的胡同里飞。枣树也开花了,在人家的白粉墙头,送出兰花的香味。北平春季多风,但到五月,风季就过去了。市民开始穿起夹衣,在不暖的阳光里走。北平的公园,既多又大,只要你有工夫,花不成其为数目的票价,亦可以在锦天绣地、雕栏玉砌的地方消磨一半天。③北平的房子,大概都是四合院。这个院子,就可以雄视全国建筑。洋楼带花园,这是最令人羡慕的新式住房。可是在北平人看来,那太不算一回事了。北平所谓大宅门,哪家不是七八上十个院子?哪个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这且不谈。就是中产之家,除了大院一个,总还有一两个小院相配合。这些院子里,除了石榴树、金龟缸,到了春深,家家有由屋里度过寒冬而搬出来的花。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府海棠、藤萝架、葡萄架、垂柳、洋槐、刺槐、枣树、榆树、山桃、珍珠梅、榆叶梅,也都成了人家极普通的栽植物。这时,都次第开过花了。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岛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诲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④洋槐传到北平.似乎不出五十年,所以这类树木,虽也有高到五六丈的,都是树干还不十分粗。刺槐却是北平的土产,树兜可以合抱,而树身高到十丈的,那也很是平常。洋槐是树叶子一绿就开花.正在五月,花是成球的开着,串子不长,远望有些像南方的白绣球。刺槐是七月开花,都是一串串的有些像藤萝,不过是白色的而已。洋槐香浓,刺槐不大香,所以五月里草绿油油的季节,洋槐开花,最是凑趣。⑤在一个中等人家,正院子里,可能就有一两株槐树,或者是一两株枣树。尤其是城北,枣树逐家都有,这是“早子”的谐音,取—个吉利。假使这人家有些盆景(必然有),石榴花开着火星样的红点,夹竹桃开着粉红的桃花瓣,在上千皆绿的环境中,这几点红色,娇艳绝伦。北平人又爱随地种草本的花籽,这时大小花秧全都在院子里拔地而出,一寸到几寸长的不等,全表示了欣欣向荣的样子。北平的屋子,对院子的一方,照例下层是土墙,高二三尺,中层是大玻璃窗,玻璃大得像百货店的货窗相等,上层才是花格活窗。桌子靠墙,总是在大玻璃窗下。主人翁若是读书伏案写字,一望玻璃窗外的绿色,映入眉宇,那实在是含有诗情画意的。而且这样的点缀,并不花费主人什么钱的。⑥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在东西长安街,故宫的黄瓦红墙,配上那一碧千株的槐林,简直就是一幅彩画。在古老的胡同里,四五株高槐,映带着平正的土路,低矮的粉墙,行人很少,在白天就让人觉得其意幽深,更无论月下了。在宽平的马路上,如南北池子,如南北长街,两边槐树整齐划一,连续不断,有三四里之长,远远望去,简直是一条绿街。在古庙门口,红色的墙,半圆的门,几棵大槐树在庙外拥立,把低矮的庙整个罩在绿荫下,那情调是肃穆典雅的。在伟人的公署门口,槐树分立在广场两边,好像排列着伟大的仪仗,又加重了几分雄壮之气。太多了,我不能一一把它介绍出来。有人说五月的北平,是碧槐城市,那却是一点没有夸张。⑦当承平之时,北平人所谓的“好年头儿”。在这个门子,也正是故都人士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在绿荫满街的当儿,卖芍药花的平头车子整车的花菇蕾推了过去。卖冷食的担子,在幽静的胡同里叮当作响,敲着冰盏儿,这很表示这里一切的安定与闲静。渤海来的海味,如黄花鱼、对虾,放在冰块上卖,已是别有风趣。又如乳油杨梅、蜜饯樱桃、藤萝饼、玫瑰糕,吃起来还带些诗意。公园里绿叶如盖,三海中水碧如油,随处都是令人享受的地方。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向下写。现在,这里是邻近炮火边沿,对南方人来说这里是第一线了。北方人吃的面粉,三百多万元一袋;南方人吃的米,卖八万多元一斤。穷人固然是朝不保夕,中产之家虽改吃糙粮度日,也不知道这糙粮允许吃多久。街上的槐树虽然还是碧净如前,但已失去了—切悠闲的点缀。人家院子里,且是不花钱的庭树,还依然送了绿荫来,这绿荫在人家不是幽丽,乃是凄凄惨惨的象征。谁实为之?孰令致之?我们也就无从问人。《阿房宫赋》前段写得那样富丽,后面接着是一叹:“秦人不自哀”。现在的北平人,倒不是不自哀,其如他们哀也无益何!(选自《百年百篇经典散文》,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节)(选自2015年长宁一模)1.(2分)第①段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分)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分)第④段写”洋槐”与“刺槐”,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北平“特别能吸收有学问、有技巧的人才”,是因为它物产丰富、生活安适。B.作者认为北平的五月最美,而郁达夫觉得故都的秋最美,他们是各见其美。C.“好年头儿”的五月,故都的妙处无法说尽,使得作者“不能也不愿向下写”。D.文章思路清晰,从久远的元代一直写到“临近炮火边沿”的当下北平。E.作者用舒缓的笔调将北平五月的“眼前景物”娓娓道来,语言淡雅,别有韵味。F.本文运用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方式,使读者加深了对故都北平特点的认识。5.(4分)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写了哪些景物?分析这样写的理由。(★★)6.(4分)本文与老舍《想北平》在如何表达思想感情上有同有异,请加以评析。(★★)【答案】1.北平历史文化悠久、人物事件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2分)2.洋槐花的洁白色泽和盛开姿态(2分)。3.通过比较,突出洋槐花的香浓和量是凑趣(2分)4.BE(6分)5.作者着重写的是四合院和槐树.因为五月的四合院花果扶琉、欣欣向荣;五月的槐荫遍布全城,是碧槐的城市.两者最能代表北平黄金时节的诗情画意.(4分)6.同:两文都是通过描写北平的院落、树木、花革、物产等平凡事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对这座古城的深情眷恋。异:本文挚爱之情至结尾处谴然而变为悲叹,反映了一种失落感:而《想北平》则运用比较手法,在平淡舒缓的描述中,将眷恋之情推向高潮.(4分)(三)向日葵冯亦代=1\*GB3①看到外国报刊登载了久已不见的梵高名画《向日葵》,以三千九百万美元的高价,在伦敦拍卖成交。特别是又一次看到原画的照片,心中怏怏若有所失者久之,因为这是一幅我所钟爱的画。当然我永远不会有可以收藏这幅画的家财,但这也禁不住我对它的喜欢。如今归为私人所有,总有种今后不复再能为人们欣赏的遗憾。我虽无缘亲见此画,但我觉得名画有若美人,美人而有所属,不免是件憾事。=2\*GB3②记得自己也曾经有过这幅同名而布局略异的复制品,是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买的。有天在陕西南路街头散步,在一家白俄经营小书店的橱窗里看到陈列着一幅梵·高名画集的复制品。梵·高是19世纪以来对现代绘画形成颇有影响的大师,我不懂画,但我喜欢他的强烈色调,明亮的画幅上带着些淡淡的□□和□□感。当下我花了四分之一的月薪,买下了这幅梵·高的精致复制品。=3\*GB3③我特别喜欢他的那幅向日葵,朵朵黄花有如明亮的珍珠,耀人眼目。但孤零零插在花瓶里,配着黄色的背景,给人的是种凄凉的感觉,似乎是盛宴散后,灯烛未灭的那种空荡荡的光景,令人为之心沉。我原是爱看向日葵的,每天清晨看它们缓缓转向阳光,洒着露珠,是那样的楚楚可怜亦复可爱。如今得了这幅画便把它装上镜框,挂在寓所餐室里。向日葵衬在一片明亮亮的黄色阳光里,挂在漆成墨绿色的墙壁上,宛如婷婷伫立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特别怡目,但又显得孤清。每天我就这样坐在这幅画的对面,看到了欢欣,也尝到了寂寞。以后我读了欧文斯通的《生活的渴望》,是关于梵高短暂一生的传记。他只活了37岁,半生在探索色彩的癫狂中生活,最后自杀了。他不善谋生,但在艺术上却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虽然到死后很久,才为人们所承认。我读了这本书,为他执著的生涯所感动,因此更宝贵他那画得含蓄多姿的向日葵。我似乎懂得了他的画为什么一半欢欣,一半寂寞的道理。=4\*GB3④解放了,我到北京工作,这幅画却没有带来,总觉得这幅画面与当时四周的气氛不相合拍似的。因为解放了,周围已没有落寞之感,一切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但是曾几何时,我又怀恋起这幅画来了,似乎人就像是这束向日葵,即使在落日的余晖里,都拼命要抓住这逐渐远去的夕阳。我想起了深绿色的那面墙,它一时掩没了这一片耀眼的金黄,我曾努力驱散那随着我身影的孤寂,在作无望的挣扎。以后星移斗转,慢慢地这一片金黄,在我的记忆里也不自觉地淡漠起来,逐渐疏远得几乎被遗忘了。=5\*GB3⑤十年动乱中,我被谪放到南方的劳改农场,每天做着我力所不及的劳役,心情惨淡得自己也害怕。有天我推着粪车,走过一家农民的茅屋,从篱笆里探出头来的是几朵嫩黄的向日葵,衬托在一抹碧蓝的天色里。我突然想起了上海寓所那面墨绿色墙上挂着的梵·高《向日葵》。我忆起那时家庭的欢欣,3岁的女儿在学着大人腔说话,接着她也发觉自己学得不像,便嘻嘻笑了起来,爬上桌子指着我在念的书,说“等我大了,我也要念这个”。而现在眼前只有几朵向日葵招呼着我,我的心不住沉落又飘浮,没个去处。以后每天拾粪,即使要多走不少路,也宁愿到这处来兜个圈。我只是想看一眼那几朵慢慢变成灰黄色的向日葵,重温一些旧时的欢乐,一直到有一天农民把熟透了的果实收藏了进去。我记得那一天我走过这家农家时,篱笆里孩子们正在争夺丰收的果实,一片笑声里夹着尖叫;我也想到了我远在北国的女儿,她现在如果就夹杂在这群孩子的喧哗中,该多幸福!但如果她看见自己的父亲,衣衫褴褛,推着沉重的粪车,她又作何感想?我噙着眼里的泪水往回走。我又想起了梵·高那幅《向日葵》,他在画这画时,心头也许远比我尝到人世更大的孤凄,要不他为什么画出行将衰败的花朵呢?但他也梦想欢欣,要不他又为什么要用这耀眼的黄色作底呢?=6\*GB3⑥梵·高的《向日葵》已经卖入富人家,可那幅复制品,却永远陪伴着我的记忆,难免想起作画者对生活的疯狂渴望。人的一生尽管有多少波涛起伏,对生活的热爱却难能泯灭。阳光的金色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原是梵·高的《向日葵》说出了我未能一表的心思。(选自2015年普陀区一模)1.文章第=1\*GB3①段画线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文章第=2\*GB3②段画线句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 )(2分)(★★)A.宁静 沧桑 B.忧郁 阴沉C.哀愁 寂寞 D.悲伤 颓废3.文章第=3\*GB3③段前半部分对《向日葵》的描写细腻传神,请对此作简要赏析。(4分)(★★★)文章第=3\*GB3③段中画线句中做这行懂得的“道理”是指什么。(2分)(★★)5.作者在文章第=5\*GB3⑤段中为什么要描写“3岁的女儿”和农家的“孩子们”?(4分)(★★)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A.作者当年不惜用四分之一的薪水买下《向日葵》的复制品是出于对梵·高的崇拜。B.作者到北京工作时没有带《向日葵》,是因为觉得这幅画和当时的社会氛围不协调。C.作者描写劳改农场那几株“从篱笆里探出头来”的向日葵,表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D.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到的“未能一表的心思”,是指对生活既热爱又伤感的矛盾心态。7.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思路。(4分)(★★★)【答案】1.名画本该为公众欣赏,《向日葵》却归为私人所藏,令人遗憾。2.C3.答案示例:作者从形态、色调、布局、位置等多方面入手,描摹生动,尤重神韵。文中反复突现画面的主色调,即明亮的黄色,写向日葵时用比喻表现其“耀人眼目”,之后一再强调明亮的黄花又“衬在一片明亮亮的黄色阳光里”,色调之浓烈跃然纸上。此外,作者还反复描述自己对画面的主观感受,将向日葵“孤零零”的形态置于“空荡荡”的背景中,渲染出“凄凉”、“孤清”的意境。4.梵•高沉醉于色彩世界,因而以浓烈明亮的金黄来传达艺术探索的欢欣;他的艺术追求无人理会,因而画面孤清,令人望之心沉、寂寞。5.女儿的可爱言行表现出旧时家庭的欢欣,与劳改生涯的凄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农家孩子的欢笑喧哗再次引出对女儿此刻生活和心理的联想、想象,孩童天真的欢乐、女儿单纯的憧憬与残酷现实之间的距离更令作者感到痛苦、孤凄。6.B7.答案示例:作者托物言志,以“向日葵”为线索,将不同阶段的人生感悟联系起来。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写购得《向日葵》的过程和对这幅名画的鉴赏感受,后半部分着重写十年动乱被迫劳改时的体验感受,“向日葵”从作者的审美对象发展成为与作者的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精神寄托对象,寄寓了对生活难以泯灭的热爱。(角度:总体构想、各部分的组织、写作顺序及理由等)师生总结师生总结1.请回顾本节课所讲的知识重点。2.方法提炼。3.请把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来。请在此处写下你的学习心得: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常人岂可“无法”徐建融①20世纪前期的中国画坛,画家画的“写实”与文人画的“写意”之争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迄今学术界对此仍多有评论,大抵以倡“写实”、斥“写意”为非,指其“全面否定文人画以至中国画”,而以坚守“写意”、摒弃“写实”为是,以为这才能坚决捍卫并弘扬文人画也即中国画。近读《鲁迅与文人画》一文,提出鲁迅先生既否定文人写意画,又允肯陈师曾、齐白石的文人写意画——这一视点,可以提供我们对当年这场论争以新的认识。②“存形莫善于画”。造型,是绘画之所以为绘画的本质属性,中国画也不可能是例外。而所谓造型,即以客观为对象的物我交融,以形似为前提的形神兼备的形象塑造,所以,它的基础是客观形似。这就是所谓“写实”,其实质决非真实的再现复制,而是典型地拉开与真实的距离。唐宋时期的中国画,我们通常称作画家画,便是在这上面用功夫,是谓“画之本法”。要想成为画家,必须过造型这一关。当然,要想成为优秀的画家,光凭过客观形似的造型关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达到形神兼备、物我交融。而一旦成了优秀的画家,他对于客观形似的造型反而会有所不逮。③明清时期勃兴的文人画也即“写意”画,它改变了中国画的造型本质,而以笔墨为中心,对于形象的塑造,它注重的是主观和神似,而不再是客观和形似,这样的形象,区别于“写实”,又称“意象”。文人画家则又称“利家”,以区别于专业画家的“行家”,他的用功,主要也不在“画之本法”的造型,而在“画外功夫”的诗文、书法。但问题是,过不了造型关,却拥有极高“画外功夫”的偏才实在少之又少。所以,就如用钱锺书等个别人的成就,来否定高考、取消高考,大学的教育一定沦于“荒谬绝伦”一样,一旦用董其昌、石涛等个别画家的成就,来否定造型、取消造型,中国画的发展也一定沦于“荒谬绝伦”。然而,文人画家们以其居高的话语权,却恰恰以董其昌、石涛为例,否定、取消了中国画的造型原则。他们认为,从上古绘画的不能形似,到古典绘画的高度形似,再到现代绘画的不要形似,是不断进步,讲求机械的“写实”,则“直如照相机,千篇一律,人云亦云,何贵乎人邪?何重乎于艺术邪?”所以主张“写意”,就是“不与照相机争功”——不想想,难道摩托车发明后,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