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一讲 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_第1页
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一讲 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_第2页
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一讲 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_第3页
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一讲 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_第4页
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一讲 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示范课教学团队

XXX认识一中华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认识二“中华民族”这个称谓和概念于近代产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认识三中华民族是你归你、我归我的民族“大拼盘”。认识四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是平行的关系。目录正确认识中华民族01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02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渊源0301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错误认识一:“从前因为我们没有中华民族这个称呼,在我们外围的人们无法称呼我们,可是说话时没有一个集体的称呼总觉得不方便,于是只得用了我们的朝代之名来称呼我们,把我们唤作秦人、汉人、唐人。其中秦字衍变为支那,成为国外最流行的名称;汉朝享国最久,汉人一名成为国内各族间最流行的名称。”——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中华民族”这个称谓和概念于近代产生,只有100多年的历史。错误认识二:“甲时代所谓夷狄者,乙时代已全部或一部编入诸夏之范围。……如是递续编入,递续接触,而今日硕大无朋之中华民族,遂得以成立。”——梁启超:《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是在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出现的;而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与发展的。中华民族是你归你、我归我的民族“大拼盘”。错误认识三:“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间的关系;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与各民族之间是平行的关系。错误认识四:“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己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从民族认识的多层次论角度来说,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StateNationalitiesAffairsCommiss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StateEthnicAffairsCommiss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NationalEthnicAffairsCommission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英译中华民族概念虽然近代才出现,但其所指涉的民族实体是清晰的。中华民族不是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简单叠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不是“想象的共同体”,而是浸润了中华文明传统、承担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使命的超大规模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也不是与各民族等量齐观的平行概念,而是高于各民族的、具有更高层次认同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各类人群浸润数千年中华文明,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人们共同体;在今天主要包括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大陆各族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中华民族02正确认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中华民族。

加上“共同体”三个字,是同义反复吗?为何不是“同义反复”?010203一是为了更好引领新时代民族工作前进方向引领新时代民族工作前进方向——新时代民族工作01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十二个必须”“四对关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十二个必须”引领新时代民族工作前进方向——新时代民族工作01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十二个必须”“四对重大关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一是针对教育资源已相对均衡的省份,取消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二是缩小范围;三是有的省份取消了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将加分范围缩小为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四是有的省份将按照区域加分,区域内符合一定条件的,无论是汉族考生还是少数民族考生都会获得加分。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调整:更精准惠及需帮扶的学生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一是针对教育资源已相对均衡的省份,取消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二是缩小范围;三是有的省份取消了散居地区的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将加分范围缩小为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四是有的省份将按照区域加分,区域内符合一定条件的,无论是汉族考生还是少数民族考生都会获得加分。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调整:更精准惠及需帮扶的学生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民族地区专项”“三项计划”+“一个专项”2022年8月14日,“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2022年各族青少年大连夏令营”启动仪式在大连民族大学举行。引领新时代民族工作前进方向——新时代民族工作01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十二个必须”“四对关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西藏自治区阿里札达县楚鲁松杰乡引领新时代民族工作前进方向——新时代民族工作01

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十二个必须”“四对重大关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共同性与不可分割性“四个共同”中华民族史观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四个与共”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为何不是“同义反复”?010203一是为了更好引领新时代民族工作前进方向二是为了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共同性与不可分割性三是为了突出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以社会互动为联结中国内部的多元性以各种社会纽带交织关联在一起,在整体上呈现相互嵌入的结构。以中华文化认同为基础中华文明从“满天星斗”的多元起源到“月明星稀”成为一体,根源于四方族群对于中原核心区所代表的华夏文明有共同的文化认同。以政治一统为根本把“多元”纳入“一体”的动力和保障是政治一统。多元能够凝聚成一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机理文化认同政治一统社会互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历史客观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心理意识,即对中华民族的最高认同及由此产生的对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归属感、荣誉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原创性与优越性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泽连斯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原创性与优越性民族自决大俄罗斯主义苏联: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原创性与优越性“一族一国”西方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原创性与优越性无论是苏联的“民族自决”还是西方的“一族一国”,不仅无法解决民族矛盾,反而引发民族冲突。究其根源,无论是“民族自决”,还是“一族一国”,其本质是分化之道,最终不断细分,必然沦为祸乱之源。反观中华民族共同体,其本质是聚合之道,是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和合之道;是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理性中道;是合理把握民族关系、妥善解决民族问题的人间正道。03中华民族共同体的

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民族自决民族自决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民族自决“这种要求,不等于分离、分散成立大小国家的要求,它只是反对一切民族压迫的彻底表现。”“我们无条件地承认争取民族自决自由的斗争,但是并不一定要支持任何的民族自决的要求。”“在解决一切殖民地和民族问题时,不要从抽象的原理出发,而要从具体的现实出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民族自决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具体手段,民族交融是发展趋向。民族自决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而推动民族平等与团结联合才是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融合”的三个规律性认识要想民族融合,必要政治统一要想民族融合,必要人心相通要想民族融合,必须建设真正的共同体要想民族融合,必要政治统一“没有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政府管辖好几个不同的民族”。而多民族国家必须统一集权。“只要各个不同的民族组成统一的国家,马克思主义者是决不会主张实行任何联邦制原则,也不会主张实行任何分权制的。中央集权制的大国是从中世纪的分散状态向将来全世界社会主义的统一迈出的巨大的历史性一步,除了通过这样的国家(同资本主义紧密相联的)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要想民族融合,必要人心相通列宁特别反对以保护民族文化为名的“精致的民族主义”

“‘民族文化自治’就是最精致的、因而也是最有害的民族主义,就是用民族文化这一口号来腐蚀工人,并且宣传极其有害的甚至是反民主的按民族分校的主张”。列宁反对各民族在文化教育上的相互隔绝状态

“‘民族文化自治’这个口号则鼓吹各民族在教育事业(以致整个‘文化’事业)上互相隔绝,而隔绝是完全符合保持一切特权(其中包括民族特权)的基础的需要的”。为了实现民族融合,列宁始终主张文化交融和共同教育

“铲除民族之间的种种隔膜,使各民族的儿童在共同的学校里打成一片”。要想民族融合,必要建设真正的共同体自然的共同体基于血缘、地域、文化、情感等因素天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假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基于阶级分化或以物的依赖关系而形成的抽象共同体。基于人在全面自由发展与联合基础上形成的“自由人联合体”要想民族融合,必要建设真正的共同体“只有在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经典作家之所以批判资产阶级“虚假的共同体”,是为了建构理想共同体,因此把共产主义界定为“真正的共同体”、终极理想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所讲的“共同体”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社会机体,是荣辱与共、祸福相依的和谐图景,是强调各种人们共同体一致性,又尊重各自差异性的美好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连续性朱元璋:“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门阀政治(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南朝北朝异族皇族、军功贵族、国人武装三者相结合的政治结构;均田制、府兵制、三长制;官僚考课制度创新性创新性陈寅恪:“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遂能创空前之世局。”中华民族共同体:合的逻辑西方民族国家:分的逻辑统一性“人是城邦的动物”“以天下为己任”、“合天下为一家”“王业不偏安”包容性“夷夏之辨”——“夷夏之变”韩愈:“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雍正:“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包容性梁漱溟:“这是中国思想正宗,它不是国家至上,不是种族至上,而是文化至上。于国家种族,仿佛皆不存彼我之见;而独于文化定其取舍”。包容性许倬云:“我们的确可以看到西方世界常见镶嵌而罕见融合。然而即使有融合的个例,也会或是毁己从人,或是化他为己。欧洲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华夏’方式的‘天下’,在不断进行的文化、种族的融合过程中,互相融合为庞大的有机集合系统。”中国融合模式美国镶嵌模式和平性“如果说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近现代国家的成立,都是以民族国家的形式从过去的帝国如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或者从列强建立的殖民帝国中分离出来、独立建国的结果,那么中国和苏联就曾经是两个少见的例外。而在苏联瓦解之后,中国变成几乎唯一的基本保留其帝国时代疆域版图的现代国家。西方学者中因此有人把这种所谓‘令人吃惊的统一’看作‘中国的神话’。在他们看来,近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努力,很像是在把一件现代民族国家的紧身马甲,硬套到帝国的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