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居民环境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_第1页
三农村居民环境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_第2页
三农村居民环境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_第3页
三农村居民环境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_第4页
三农村居民环境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居民环境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TOC\o"1-2"\h\u14530第1章总则 4131111.1适用范围 4170211.2目标原则 4278201.3职责分工 410821第2章环境权益保障 4124092.1环境知情权 4180672.2环境参与权 564172.3环境表达权 5303102.4环境监督权 526217第3章农村环境规划与保护 6110143.1农村环境规划 6228313.1.1农村环境规划原则 6278793.1.2农村环境规划内容 6247253.1.3农村环境规划编制与实施 673543.2农村生态保护 6306353.2.1农村生态保护目标 6312113.2.2农村生态保护措施 6139193.2.3农村生态保护监管 75373.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7316383.3.1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764803.3.2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72563.3.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 710504第4章农业生产环境保护 7283064.1农业投入品管理 751824.1.1农药管理 7293894.1.2化肥管理 843784.1.3农膜管理 8200234.2农业废弃物处理 8156164.2.1畜禽粪便处理 8296244.2.2农作物秸秆处理 897324.2.3农业包装废弃物处理 8114454.3农业生态环境修复 874434.3.1土壤污染治理 8263934.3.2水资源保护与修复 8323384.3.3生态农业建设 917594第5章农村生活环境保护 9188135.1生活垃圾处理 9324315.1.1垃圾分类与收集 9292725.1.2垃圾运输与处理 911745.2生活污水处理 9208325.2.1污水收集与输送 9160975.2.2污水处理与排放 980425.3燃煤及生物质燃烧污染控制 9216615.3.1燃煤污染控制 9314395.3.2生物质燃烧污染控制 1062185.3.3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运行 1011088第6章农村工业污染防治 1073726.1工业企业布局 10168646.1.1合理规划布局。地方应根据农村地区环境承载力和资源条件,科学编制工业布局规划,保证工业企业布局与农村生态环境相协调。 10149656.1.2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业企业,应当符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标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 10235406.1.3鼓励绿色产业发展。优先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推动农村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10198886.2工业污染源治理 10199716.2.1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对工业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建立污染源清单,实行动态管理。 109976.2.2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保证农村生态环境安全。 10223666.2.3强化治理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业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率。 10288046.2.4鼓励企业清洁生产。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10208826.3工业园区环境保护 10131456.3.1完善园区环境保护设施。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园区内企业污染物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1081626.3.2强化园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园区环境监管制度,对园区内企业进行定期检查,保证企业遵守环保法规。 106666.3.3优化园区产业结构。鼓励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园区整体污染负荷。 1119616.3.4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宣传与培训。提高园区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 11159506.3.5建立园区环境保护协同机制。加强与周边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协作,共同应对工业污染问题,保障农村居民环境权益。 118344第7章农村环境保护监测与评估 1181887.1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11174637.1.1农村环境监测站点布局 11288687.1.2监测能力提升 11240777.1.3监测数据共享与公开 11167227.2环境质量评估 11190297.2.1评估指标体系 11149177.2.2评估方法与程序 1179927.2.3评估结果应用 1143587.3环境风险防控 12237677.3.1环境风险源识别与排查 12194927.3.2风险防控措施 1288807.3.3应急预案与救援 1270797.3.4风险监测预警 1215649第8章保障措施与法律责任 12279078.1政策支持 12133408.1.1加快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各级应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加强对农村居民环境权益保障的政策支持。 12244598.1.2强化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各级应将农村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保证农村居民环境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1231338.1.3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同配合,提高农村环境治理能力。 1296238.2资金保障 12138028.2.1加大财政投入。各级应将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农村环境保护项目得到充分支持。 12326978.2.2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鼓励地方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 12169388.2.3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环境保护领域。 13109288.3法律责任 13295088.3.1违反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376858.3.2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反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依法从重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121508.3.3保障农村居民环境权益。对侵犯农村居民环境权益的行为,依法予以制止和查处,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13103558.3.4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保证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 13200318.3.5强化责任追究。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农村环境保护职责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138317第9章公众参与与宣传教育 13156319.1公众参与 13212269.1.1公众参与机制 1377669.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13261169.1.3环保社会组织参与 13241509.2环境权益保障教育 13245129.2.1环境权益保障知识普及 13212729.2.2环境权益保障教育体系建设 13118379.2.3环境权益保障教育资源共享 14269979.3环保宣传与培训 14197819.3.1环保宣传 14120619.3.2环保培训 14145079.3.3环保宣传与培训效果评估 1418930第10章附则 14684010.1名词解释 141209410.2制定与修改程序 142434210.3施行日期与废止规定 15第1章总则1.1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环境权益的保障工作。本办法旨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维护农村居民享有良好生活环境的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2目标原则(1)保障农村居民环境权益,维护农村生态环境安全,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源头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尊重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保障其参与环境决策、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4)推动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1.3职责分工(1)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村居民环境权益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环境权益保障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3)县级以上人民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农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修复等相关工作。(4)乡镇人民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环境权益保障的具体工作,指导村民委员会开展环境保护活动。(5)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农村居民参与环境治理,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环境监管工作,维护农村居民环境权益。(6)农村居民有权依法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决策,对损害自身环境权益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理。第2章环境权益保障2.1环境知情权农村居民环境知情权是指农村居民享有了解与其生活环境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权利。为保证农村居民环境知情权的实现,本办法规定如下:(一)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主动公开涉及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规划、建设、保护等方面的信息。(二)农村居民有权要求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提供其所需的环境信息,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予以配合。(三)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公开环境信息时,应当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2.2环境参与权农村居民环境参与权是指农村居民在涉及生活环境决策过程中,享有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为实现农村居民环境参与权,本办法规定如下:(一)在制定、修改涉及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规划、政策和项目时,应当征求农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二)农村居民有权参加与其生活环境相关的各类听证会、论证会等活动,发表意见和建议。(三)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在决策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2.3环境表达权农村居民环境表达权是指农村居民在保障其生活环境权益过程中,享有表达诉求、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权利。为保障农村居民环境表达权,本办法规定如下:(一)农村居民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向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反映环境问题。(二)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及时回应农村居民的诉求,认真处理反映的环境问题。(三)农村居民在表达环境诉求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2.4环境监督权农村居民环境监督权是指农村居民对涉及生活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以保证其权益得到保障的权利。为落实农村居民环境监督权,本办法规定如下:(一)农村居民有权对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发觉违法行为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二)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举报制度,对农村居民的举报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三)农村居民在环境监督过程中,应当遵循法律法规,不得滥用监督权。第3章农村环境规划与保护3.1农村环境规划3.1.1农村环境规划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在环境规划中的积极作用;(3)科学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保障农村居民环境权益,实现环境公平。3.1.2农村环境规划内容(1)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目标;(2)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措施;(3)确定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制定农村环境监测和评估制度;(5)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协调机制。3.1.3农村环境规划编制与实施(1)各级应组织编制农村环境规划,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农村环境规划应征求农村居民意见,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3)农村环境规划经批准后,应严格执行,并定期评估和调整。3.2农村生态保护3.2.1农村生态保护目标(1)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保障农村生态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3)促进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3.2.2农村生态保护措施(1)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推广绿色生产技术;(2)加强农村生态修复,治理退化土地;(3)加强农村生物多样性保护,禁止非法捕猎、交易和利用野生动植物;(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化肥、农药使用效率;(5)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3.2.3农村生态保护监管(1)完善农村生态保护监管体系,明确各级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2)加强农村生态保护执法,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3)建立健全农村生态保护监测网络,定期发布生态保护状况报告。3.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3.3.1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内容(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设施;(4)农村生态厕所改造;(5)其他与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的设施。3.3.2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标准(1)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质量;(2)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技术路线和设施规模;(3)充分考虑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承受能力。3.3.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1)各级应加大投入,保障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制度,保证设施正常运行;(3)鼓励农民参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提高设施使用效益。第4章农业生产环境保护4.1农业投入品管理4.1.1农药管理(1)加强对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监管,保证农药安全、有效、合规。(2)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3)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4.1.2化肥管理(1)优化施肥结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2)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肥等环境友好型肥料,减少化学肥料使用。(3)加强对假冒伪劣肥料的查处,保障农民利益。4.1.3农膜管理(1)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减少传统农膜对环境的影响。(2)建立健全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农膜回收率。(3)加强对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的监管。4.2农业废弃物处理4.2.1畜禽粪便处理(1)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2)鼓励建设规模化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实现资源化利用。(3)加强对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监管,保证粪便无害化处理。4.2.2农作物秸秆处理(1)推广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生物质能等利用技术。(2)建立健全秸秆收集、储存、运输、利用体系,提高秸秆利用率。(3)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4.2.3农业包装废弃物处理(1)推广使用环保型农业包装材料,减少农业包装废弃物产生。(2)建立健全农业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回收率。(3)加强对农业包装废弃物处理的监管,防止污染环境。4.3农业生态环境修复4.3.1土壤污染治理(1)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明确污染责任主体。(2)实施土壤污染分类治理,采用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技术手段。(3)加强对土壤污染治理项目的监管,保证治理效果。4.3.2水资源保护与修复(1)加强农业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农药、化肥等污染物流入水体。(3)实施退化湿地、河道等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工程。4.3.3生态农业建设(1)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3)鼓励农民参与生态农业建设,提高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第5章农村生活环境保护5.1生活垃圾处理5.1.1垃圾分类与收集(1)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明确分类标准,提倡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2)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和指导,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3)设立垃圾分类收集点,合理布局,提高垃圾收集效率。5.1.2垃圾运输与处理(1)建立健全垃圾运输体系,采用密闭式运输,减少垃圾运输过程中的污染。(2)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保证垃圾得到安全、有效处理。5.2生活污水处理5.2.1污水收集与输送(1)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2)采用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果。5.2.2污水处理与排放(1)根据农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保证污水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2)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定期检查,保证设施正常运行。5.3燃煤及生物质燃烧污染控制5.3.1燃煤污染控制(1)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农村燃煤使用。(2)对燃煤设施进行改造,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5.3.2生物质燃烧污染控制(1)加强生物质燃烧设施的技术研发,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2)推广清洁生物质燃料,减少农村生活环境污染。5.3.3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运行(1)加强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保证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2)建立健全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管制度,提高设施运行效率。第6章农村工业污染防治6.1工业企业布局6.1.1合理规划布局。地方应根据农村地区环境承载力和资源条件,科学编制工业布局规划,保证工业企业布局与农村生态环境相协调。6.1.2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业企业,应当符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标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6.1.3鼓励绿色产业发展。优先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推动农村工业结构优化升级。6.2工业污染源治理6.2.1加强工业污染源监管。对工业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建立污染源清单,实行动态管理。6.2.2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保证农村生态环境安全。6.2.3强化治理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业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率。6.2.4鼓励企业清洁生产。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6.3工业园区环境保护6.3.1完善园区环境保护设施。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园区内企业污染物集中处理、达标排放。6.3.2强化园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园区环境监管制度,对园区内企业进行定期检查,保证企业遵守环保法规。6.3.3优化园区产业结构。鼓励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降低园区整体污染负荷。6.3.4加强园区环境保护宣传与培训。提高园区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6.3.5建立园区环境保护协同机制。加强与周边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协作,共同应对工业污染问题,保障农村居民环境权益。第7章农村环境保护监测与评估7.1环境监测网络建设7.1.1农村环境监测站点布局为全面掌握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应合理布局农村环境监测站点。根据农村地理、环境特征以及人口分布,科学规划监测站点,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7.1.2监测能力提升加强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对监测站点进行标准化建设,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培养专业化的监测队伍,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7.1.3监测数据共享与公开建立农村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各级监测部门、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及时公开环境监测数据,提高数据透明度,便于公众了解农村环境质量状况。7.2环境质量评估7.2.1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合理确定评估指标权重。7.2.2评估方法与程序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对农村环境质量进行评估。明确评估程序,保证评估过程的公正、公开和透明。7.2.3评估结果应用将农村环境质量评估结果作为政策制定、项目审批、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对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地区,采取针对性措施,督促整改。7.3环境风险防控7.3.1环境风险源识别与排查开展农村环境风险源识别与排查工作,掌握各类环境风险源的基本情况,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7.3.2风险防控措施针对不同环境风险源,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加强农村环境风险防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7.3.3应急预案与救援制定农村环境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7.3.4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农村环境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觉并处理环境风险隐患。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的智能化、精准化。第8章保障措施与法律责任8.1政策支持8.1.1加快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各级应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加强对农村居民环境权益保障的政策支持。8.1.2强化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各级应将农村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保证农村居民环境权益得到有效保障。8.1.3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同配合,提高农村环境治理能力。8.2资金保障8.2.1加大财政投入。各级应将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农村环境保护项目得到充分支持。8.2.2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鼓励地方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8.2.3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通过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环境保护领域。8.3法律责任8.3.1违反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8.3.2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违反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依法从重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8.3.3保障农村居民环境权益。对侵犯农村居民环境权益的行为,依法予以制止和查处,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8.3.4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保证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得到有效实施。8.3.5强化责任追究。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农村环境保护职责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第9章公众参与与宣传教育9.1公众参与9.1.1公众参与机制本节明确农村居民环境权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