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_第1页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_第2页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_第3页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_第4页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7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刘文洲认识论要解决的是我们对事物认识何以发生,由此而来的是我们的知识普遍性和真理性从何而来,适用于那些范围等等问题。这一问题从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之后,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黑格尔作为一个近代集大成的哲学家是不可能回避认识论问题的。本文就以《小逻辑》为核心就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进行浅析。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黑格尔认识论的基础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是在批判继承了休谟、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人认识论思想下形成的,他在坚持意识在先,物质在后的本体论基础上,在对理性的坚信下,认为外在的“客观思想”是可知的,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当然他的同一性与唯物主义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大不相同,黑格尔所指的思维,不仅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产物。在黑格尔看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思维是存在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地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与自己相符合。黑格尔说,“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考察。”①黑格尔《小逻辑》38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①黑格尔《小逻辑》38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为了论证思维的客观性,黑格尔指出,“个体生灭无常,而类则是其中持续存在的东西,而且重现在每一个体中,类的存在只有反思才能认识。”②同上书,75页。也是说类作为类是不能被人的感觉所感觉的到的,只能被我们的理性所把握。外界一切事物的真相,必然是思维所思的那样,思维就是对对象真理的揭示。所以,黑格尔说:“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③同上书,120页。而“当我们把思维认为是一切自然和精神事物的真实共性时,思维便统摄这一切而成为这一切的基础了。”④同上书,81页。黑格尔要告诉我们的是,既然事物的一般、本质或规律只能为思维去把握,那么它就是思维所思的样子,或者说它本身就是思维了。这一思维不可能是别的什么,只能是绝对理念。在这里黑格尔固然将客观事物的‘一般’②同上书,75页。③同上书,120页。④同上书,81页。黑格尔在《自然哲学》说明他的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如果说真理在主观意义是观念和对象的一致,那么在客观意义上真实的东西则意味着客体、事物同其自身的一致,意味着客体和事物的实在性符合于它们的概念。”实质上表明了真理在于观念和对象的一致与符合,表现为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在主观层面上是指人的认识发展中我们的思维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在客观层面上是指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中绝对理念决定着事物的本质,一个事物只有符合事物的概念才具有实在性,绝对理念则在事物的发展中不断实现自己,使事物同自己相一致相符合。由此,人认识世界不过是绝对理念自己认识自己的发展过程上的一个环节。黑格尔与康德不同,康德认为理念为人的理性所固有,但人的理性只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不能反映物自体(即存在)本身,也就是说,理念与存在互不相干。但黑格尔认为,理念不仅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而且蕴藏在一切事物之中,构成事物的本质。他在《小逻辑》中清楚的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说:“客观思想是世界的内在本质。”①黑格尔《小逻辑》79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理性是世界的灵魂,理性居住在世界中,理性构成世界内在的、固有的、深邃的本性,或者说,理性是世界的共性。”②同上书,80页。在黑格尔看来事物绝不能离开思维而独立存在,事物只有符合了内蕴的概念才具有了实在性。由此出发,黑格尔认为“把握一个对象,即是意识着这对象的概念①黑格尔《小逻辑》79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②同上书,80页。③同上书,339页。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固然是建构在他的唯心主义基础之上,但他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不是无条件的绝对同一,而是一个永恒的矛盾运动过程,却充满了辩证法因素。坚持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同一性是黑格尔哲学的起点,同时这一可知论命题也是黑格尔认识论的基础。“实体即主体”是黑格尔认识论的最高原则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为近代哲学确立了认识论的主体性原则,但他也留下了一道二元论难题,使后来的哲学家在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时始终难以摆脱困境。在笛卡尔看来,心灵与物体是两个互相独立、没有关系的实体。心灵能思想而不可分,物体可分而不能思想,那么人类如何能够认识心灵之外的世界。由此引起了英国经验论与欧洲唯理论的派别争论,休谟的怀疑论则是这一争论的必然结果。康德的批判哲学则是对经验论与唯理论进行综合的重大成果,但康德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论的二元难题。为此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关于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的批判,阐明和确立了自己的认识论原则。对旧形而上学的态度的批判。旧形而上学是指英国经验主义以前的西方传统哲学,旧形而上学在认识真理的问题上采取了一种朴素的态度。黑格尔写道:“它还没有意识到思想自身所包含的矛盾和思想自身与信仰的对立,却相信,只靠反思作用即可认识真理,即可使客体的真实性质呈现在意识前面。”①黑格尔《小逻辑》94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黑格尔指出,这一朴素的态度确信“思想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身,且认为事物的真实性质就是思想所认识的那样”。①黑格尔《小逻辑》94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②同上书,96页。对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的态度的批判。经验主义以英国洛克、休谟为代表,他们在与以笛卡尔、莱布尼茨和斯宾诺莎为代表的欧洲唯理论者长期争论中,力图为旧形而上学找到一个坚实的基础与出发点——感觉经验。唯理论从理论科学出发,认为感觉经验是个别的、偶然的和相对的,因而不足以充当必然的科学知识的坚实基础,所以知识是由一些理性固有的天赋观念推演出来的,非如此不能说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洛克强调所有知识都来源于经验,经验来自“观察”是对外界可感物的观察和反省心灵内部活动的观察。经验论者从实验科学出发,主张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性经验,并且以经验为基础。在经验论者看来人的感觉于事物的现象,是形成知识的唯一来源,没有什么天赋观念的存在,人类运用经验最终可以把握自然法则。经验主义认为,凡是真的东西必定会被我们的感官所感知,感觉和知觉是把握一切客观性的基本的形式,真理是以彻底摆脱形而上学范畴的感性经验为基础的。唯理论与经验论各执一端展开激烈的争论,但由于各自的片面性,谁也无法最终解决知识的来源问题,休谟的怀疑论是近代哲学陷入困境的最好写照。休谟是温和的怀疑论者,他将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观念之间关系的知识,即分析命题,一类是关于外在事实的知识,即综合命题。分析命题与外在事物没有关系,只要符合自己的法则而不矛盾就一定是普遍必然的。比如,凡人皆有死。综合命题则必须建立在对事实的判断上,所以这类知识的结论只能是或然的。比如,明天会下雨。由此,经验论的知识基础——感觉经验不必然推导出具有必然性的结论。从而经验论通过对经验的归纳获得有关自然法则的知识这一理想最终破灭。同样休谟以温和的怀疑论证明理性所固有的观念仅与自身相关而与外在事物没有任何关系,休谟认为:除了心灵的知觉或印象和观念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实际存在于心中。③休谟③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黑格尔指出:“经验主义力求从经验中,从外在和内心的当前经验中去把握真理,以代替纯从思想本身去寻求真理。”①黑格尔《小逻辑》110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虽然经验主义者想彻底摆脱形而上学的范畴,但是,他们不知道,“经验主义中即已包含并运用形而上学的原则了。不过他只是在无批判的、不自觉的状态中运用形而上学的范畴的联系罢了”。在黑格尔看来,从来就不存在着游离于任何范畴之外的、赤裸裸的感觉经验,即使是在一个纯粹感觉经验的命题“这片树叶是绿的①黑格尔《小逻辑》110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批判哲学以康德为代表,康德在认识论问题上主张“调和”经验论与唯理论。他一方面同意经验论的原则——一切知识都必须来源于经验,另一方面亦赞同唯理论对经验论的批评——对科学知识来说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言中说:“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始于经验。”这是康德与经验主义相同的地方。但是,康德又说:“尽管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始于经验,但却不能由此而得出结论说,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经验中产生出来的。”康德认为,在我们的知识中包含着某些先天的成分,比如作为先天直观的纯粹形式时空和十二个知性范畴。经验主义认为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物自体的知识,而康德认为物自体可思而不可知。即我们获得的知识只能是关于现象的知识,事物的本质永远隐没于现象之后,不为我们所知。这是康德与经验主义不同的地方。正如黑格尔指出的:“批判哲学与经验主义相同,把经验当作知识的唯一基础,不过不以基于经验的知识为真理,而仅把它看成对于现象的知识。”②同上书,116页。而这正是批判哲学高明的地方,一是将现象和自在之物严格地区分开。现象由经验来认识,物自体则属于超验的范围,是不可知。从而即超越了旧形而上学的直接认识事物本身的独断论,又超越了经验主义对感觉经验的无限夸大。二是将先验的东西与经验的东西严格区分开。在康德看来任何知识都是由先验的感性形式与知性范畴和后天的感觉材料共同组成的,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主体的先验的形式与范畴来确保,知识的增长则由后天的感觉材料来确保。从而超越了休谟的怀疑论。三是将知性与理性严格地区分开。知性的对象在现象的范围内,理性的对象则是理念,理念属于超验的领域是不可知的。旧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失误就在于理性试图把知性范畴运用到超验的领域去认识理念,从而陷入各种矛盾之中。黑格尔认为,发现理性矛盾的必然性“乃是近代哲学界一个最重要的和最深刻的一种进步②同上书,116页。对直观主义的态度的批判。直观主义的态度以雅克比为代表,这是一种对知识采取直观的认识方式。即认为知识的获得无须经过复杂的认识过程,普通人的理智即可以直观到超验的自在之物的真理,并由此超越康德的主观主义与怀疑主义。对此,黑格尔写道:“雅可比这里所谓的信仰可直接知识,其实也就与别处叫作灵感,内心的启示,天赋予人的真理,特别更与所谓人们的建康理智、常识、普通意见是同样的东西。所有这些形式,都同样以一个直接呈现于意识内的内容或事实作为基本原则。”①黑格尔①黑格尔《小逻辑》156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黑格尔关于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的批判,在《小逻辑》中共用52节,重点是对第二种态度的批判,用了23节,在这之中又突出了对批判哲学的态度,用了20节(40节到60节)。黑格尔对康德在哲学的革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康德仍然没有最终解决认识问题,反而助长了认识论的怀疑主义与虚无主义的风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黑格尔认为,从笛卡尔确立认识主体性原则以来,以后的哲学家们只注重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比如康德就认为主体只是自我意识的活动,而忽视了主客体的辩证同一。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指出:“照我看来,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②②《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册,366页,商务印书馆,1982年。黑格尔认为实体不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相反,人的意识在实体之中,不仅如此人类的精神实体是唯一的实体。黑格尔进一步指出,理性是宇宙实体,宇宙实体就是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实体的精神性或观念性使之成为主体,主体的客观性或存在性使之成为实体。一句话,“实体即主体”,从而将主体性原则发挥到极致。由于“实体即主体”,从而实体也具有了积极能动性,能够自身分裂为二,从自身中树立起对立面,异化为客体,以此显示自我意识在时间上的一种真正历史,展示自己,认识自己;然后又克服这种异化,扬弃异化,最终达到唯一的、无所不包的实在——自我意识。由此作为自我意识的绝对化的绝对理念变成了独立的主体,绝对理念的外化成为自然,自然被人认识而进入精神世界,最终回归到它自身。黑格尔以主体性原则,把实休理解为自我的综合、自我深化和自我运动的思维的结果。由此也消解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完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认识客体就是在把握客体的概念,而这个概念不过是绝对化的自我意识的一个运动环节。至此,黑格尔在唯心主义的认识论上超越了康德,在黑格尔的哲学里即保证了理性的对绝对精神的认识,以保证了真理的客观必然性。把握绝对理念是黑格尔认识论的最终目的黑格尔在《小逻辑》第二版序言中明确表明,“我的哲学劳作一般地所曾趋赴和所欲趋赴的目的就是关于真理的科学知识。”①黑格尔《小逻辑》5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那么黑格尔所要认识的真理是什么,通过他所在坚持的“实体即主体”这一主体性原则实质以明确的告诉我们了。在整个黑格尔哲学里,“实体即主体①黑格尔《小逻辑》5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黑格尔认为,“哲学的历史就是发现关于“绝对”思想的历史,绝对就是哲学研究的对象。”②②同上书,10页。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序言中指出,真理不是一个片面的简单形式,而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全过程——真理即全体。绝对精神或绝对理念作为真理就是不断运动、不断发展的过程。绝对精神通过的由逻辑学到自然哲学、自然哲学到精神哲学、精神哲学再回到逻辑学的这三个环节回归其自身完成其真理的全过程,辩证法则是贯穿所有环节的基本规律与范畴。黑格尔就是用辩证法来规定整个认识过程的,近代哲学虽然以认识论为中心,但黑格尔认为辩证法则科学认识的核心和灵魂,“辩证法以知识为对象”。③同上书,89页。黑格尔一反过去旧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肯定了使事物彼此结合起来的“否定性”力量,从而用辩证法打通了肯定与否定、无限与有限、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关系,使人类认识到真理是一个对立同一的、否定之否定的运动发展过程。首先,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同一,说明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由此使各个逻辑范畴的联系与推演成为可能,即概念通过扬弃种种偶然性,在自身的否定中进行着自我运动与自我发展。其次,无限与有限的相互贯通,使人类的知性与理性、经验与超验、现象与自在之物相互联系起来,从而为真理打通了由自然—→精神—③同上书,89页。黑格尔写道:“逻辑思想就形式而论有三个方面,(a)抽象的或知性[理智]的方面,(b)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方面,(c)思辩的或肯定的理性方面。”④同上书,172页。黑格尔认为这是概念运动的三个环节,知性是概念逻辑开始的起点,事物在非此即彼中被肯定和被认识,这是一个正命题。这也是旧形而上学的认识方式,但旧形而上学的认识就到此为止,不再前进了,因此只能得到一些片面的知识,而无法认识真理。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这是康德的认识方式,他否定了知性认识僵硬性和坚执性的一面,肯定了理性的作用。这是知性的反命题,但却导出了物自体的不可知,从而使认识走向了怀疑主义与虚无主义。对此,黑格尔以嘲讽的语气写道“在没有学会游泳之前,切勿冒险下水。”④同上书,172页。①黑格尔《小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