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浙江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浙江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浙江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浙江省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金华卓越联盟5月阶段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命题人:吕品艾青中学审题人:应小燕巍山高中考生须知:1.本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唐代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可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唐至北宋丝路沿线的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响。从共时性角度看,又可将此线路切分为三个单元。首先,关中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关中古迹众多,其中尤以宫殿、帝陵和宗教遗迹最为有名。宫殿巨丽,与赋之精神相合,其中尤以杜牧《阿房宫赋》最为有名。这些赋作所书写的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等宫殿群的历史记忆或现实观照均属唐人的盛世文学书写范畴,包举天地之心,并烛见时代礼治精神。华清宫与兴庆宫则因白居易《长恨歌》在宫殿政治意蕴书写之外,展现出其浪漫唯美的一面。秦汉以来,长安迭为帝都,京城为帝陵环拥,形成别具特色的陵寝文化和陵邑文学圈,游离于京城与地方之间,成就了诸多诗人丰富的内在生命体验。华山、终南山是关中久负盛名的山川,与帝都在空间上形成巨大的张力,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等卓绝一代的大诗人在内心对其充满复杂感情,并借此成为他们叩问仙道与天人关系的重要载体和思考人生进退出处的重要场所。其次,河西走廊人文遗存的文学写作。“陇头”是河西走廊上最具影响的文学意象,由于其在人文地理层面富有特殊价值,故使“陇头诗”成为唐诗中的重要题材,也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就其内涵而言,书写内容主要包括边塞战事、征人思乡、大漠风光、陇头风俗等,分别展现出苍凉、悲壮和豪迈三种情感,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待“家”与“国”的矛盾心理和忠孝观念的碰撞,并最终使其经典化为中国文学写作中的重要意象。最后,西域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也有重要影响。西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丝绸之路在天山南北两麓共分三条道路向西通行,也因此形成了西域文学创作的绿洲化,体现出交通路线的分异与文学创作和传播的差异。此外,唐代诗歌中大量存在着有关西域的地名、人物、器皿、民俗等,许多诗人都先后有从军西域的经历,但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焦点还主要停留在材料发掘与整理层面,而缺乏对其背后机制、关系的深入挖掘,这或许是日后此方面研究的重要抓手。而另一方面,文学文本又具有主观性,表达出文本作者所理解的地方意义。英国学者迈克·克朗认为,“文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对地方的简单描述,我们可借助文学作品了解人们想象中的地方……这些充满想象的描述可使读者认识到一个地方独特的风情或特色。由于人们可从各种媒介了解到不同的地方,所以多数人对一个地方的了解在亲眼所见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所以人们透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读出作者对某一特定空间地域之地方性的理解。基于此点可知,唐代文人创作受到丝路沿线人文遗存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时,千万个行走其地的文学家也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首先,再现地方典型的景观。例如轮台这一地名,汉“轮台”位于天山之南,而唐时治所则位于天山之北,汉唐轮台县治的巨大差异和唐代前后期统治区域的伸缩,使“轮台”在唐代文学的前后期创作中成为一个悲喜俱存的地理符号和文学意象。其次,文学写作重构丝路遗失的地方文化。楼兰是汉代丝路上的一个邦国,后为黄沙所掩,但唐人却通过反复吟咏书写“楼兰”,最终借助想象与回忆,建构起诗文中的“楼兰”意象,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出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取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摘编自王伟《丝路人文遗存与唐代文学的西域书写》)材料二西域文化丰富了唐代诗歌创作的内容,西域风光、歌舞、人物、服饰、用具都进入唐代诗人的视野。岑参的70多首边塞诗出现“沙碛、沙、碛”37次,“轮台”18次,“火山”11次,“白草”11次,“热海”4次,“雪海”3次,“胡虏”29次。他两次西北军幕供职,活动地域广阔,超过以往任何一位边塞诗人。这样的经历决定了他的诗中对西域地名多有记录。沟通与防御成为西域历史文化产生时代差异的驱动力。战争与和平成为唐代西域诗歌的两大主题。在战争主题之下,唐代西域诗歌意象主要表现为辽阔苍茫、严寒冰冻、萧瑟荒凉、苍凉悲壮的特点。从总体上看,边塞诗的战地风光描写,陌生事物出现的多,熟悉的东西相对少些。写入陌生事物使作品带有奇异、浪漫的色彩,熟悉的因素出现诗中则增加亲切感。二者各具艺术魅力,彼此补充,相得益彰。陌生的事物是诗人在边塞才见到的,故冠以“胡”“虏”等字。边塞诗中汉和胡、虏对举的句子,往往都是把熟悉和陌生的两类事物加以比校。“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汉月是熟悉的事物,胡尘、胡霜则属于陌生类。“蒸沙砾石然虏云,沸浪突波煎汉月。”《天山歌送萧治归京》:“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和虏云、胡风、胡沙相对的都是汉月,前三者作为陌生事物出现,汉月则是作者熟悉的对象。以熟悉的意象写陌生的环境,表达的是心理定势与对家乡的眷恋;在熟悉与陌生的比较中,以倍增其哀乐。(摘编自郭院林《唐诗中的西域意象及其文化意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陇头诗”是唐诗中的重要题材,寄托着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情感,因此“陇头”在人文地理层面富有特殊价值。B.学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主要停留在材料发掘与整理的层面,日后其研究的重点是挖掘相关材料所蕴藏的机制和关系。C.西域的风光、歌舞、人物、服饰等进入唐代诗人的视野,唐代西域诗歌意象主要表现出辽阔萧瑟、苍凉悲壮等特点。D.边塞诗中风光描写多出现陌生事物,这使作品带有奇异浪漫色彩,诗中陌生与熟悉相得益彰,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2.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对表格内容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相关文字“轮台”释义汉武帝盛年李广利攻占轮台至轮台,轮台不下,攻数日,屠之。——《汉书》大汉武力征伐对象晚年下诏驳回轮台屯田是以末年遂弃轮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诏。——《汉书》汉武帝反思用兵之祸舍弃之地初盛唐唐疆域扩大,在天山北麓﹐今乌鲁木齐市附近设轮台县胡地首蓿美,轮台征马肥。——岑参用汉代典故,代指北庭或边塞中晚唐吐蕃最终攻陷北庭,唐与西域联系松散文吏何曾重刀笔,将军犹自舞轮台。——李商隐借武帝轮台诏事,讥刺穷兵黩武A.唐代轮台县治地理位置与汉代并不一致,轮台在唐诗中多代指边疆。B.初盛唐诗人常常借汉代轮台典故来表达征战建功的精神鼓舞之“喜”。C.轮台意象在中晚唐时期诗歌中,往往表达国力衰退舍弃西疆之“悲”。D.“轮台”成为悲喜俱存文学意象与统治区域的伸缩变化密切相关。3.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的一项是()A.汉代西域“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常出现于唐人笔端,是“以汉喻唐”国力强盛的文化符号。B.丝路南道上的精绝国,在公元3世纪以后就已神秘消失,却因为唐人的记述蒙上了母系氏族色彩的神秘面纱。C.“阳关”以西已是穷荒之地,唐人对其反复书写,反映了汉时“阳关大道”到唐后期屡遭外族侵扰的盛衰变化。D.李白的“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用万里征途来形容西域地区的遥远,进而表达士兵的疲惫之态与思乡之情。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结合两则材料及表格,从“边塞诗”的角度,简析唐代“丝路遗存”与“文学书写”的关系。【答案】1.D2.C3.D4.①首先提出论题“唐代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②然后运用并列结构从两方面展开分析:一是“唐至北宋丝路沿线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文化传播的影响”,一是“文学家以作品或行动对丝绸之路文学内涵的影响”。5.①“丝路遗存”拓宽了边塞诗的书写内容,西域的风光、人物、器皿、民俗等成为描写对象。②“丝路遗存”丰富了边塞诗的情感主题,出现了“战争”“平和”“征人思乡”等主题。③边塞诗的书写使西域边疆的代表地名,如“轮台”,成为悲喜俱存的地理符号和文学意象。④边塞诗的创作重构丝路遗失的地方文化,如“楼兰”意象折射出的功名意识、对战争的态度等。【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因果倒置,原文是“由于其在人文地理层面富有特殊价值,故使‘陇头诗’成为唐诗中的重要题材,也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B.混淆可然与必然。原文是“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焦点还主要停留在材料发掘与整理层面,而缺乏对其背后机制、关系的深入挖掘,这或许是日后此方面研究的重要抓手”。C.忽视条件,原文是“在战争主题之下,唐代西域诗歌意象主要表现为辽阔苍茫、严寒冰冻、萧瑟荒凉、苍凉悲壮的特点”。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C.“往往表达国力衰退舍弃西疆之‘悲’”错误。由“文吏何曾重刀笔,将军犹自舞轮台”可知,这里是借历史典故批评武将穷兵黩武,不会妥善处理边务。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是“千万个行走其地的文学家也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A.“汉代西域‘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常出现于唐人笔端……”可知,成为国家强盛的文化符号,增加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B.“……却因为唐人的记述蒙上了母系氏族色彩的神秘面纱”可知,增加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C.“……唐人对其反复书写……”可知,“阳关大道”到唐后期屡遭外族侵扰的盛衰变化,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D.诗句用万里征途来形容西域地区的遥远,进而表达士兵的疲惫之态与思乡之情,并没有增加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解答时,根据论述类文本的特点,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思路概括分析即可。结合“唐代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可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可知,文章首先提出论题,可谓开宗明义,观点明确;结合“一方面是唐至北宋丝路沿线的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响”“而另一方面,文学文本又具有主观性,表达出文本作者所理解的地方意义……基于此点可知,唐代文人创作受到丝路沿线人文遗存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时,千万个行走其地的文学家也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等信息可知,然后运用并列结构从两方面展开分析,即唐至北宋丝路沿线切分为三个单元进行具体分析,文学家以作品或行动对丝绸之路文学内涵的影响。【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再结合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分析。①由“‘陇头’是河西走廊上最具影响的文学意象,由于其在人文地理层面富有特殊价值,故使‘陇头诗’成为唐诗中的重要题材”可知,“丝路遗存”丰富了边塞诗的题材,“陇头”等成为边塞诗中的重要题材,唐代诗歌中大量存在着有关西域的地名、人物、器皿、民俗等,许多诗人都先后有从军西域的经历,“丝路遗存”拓宽了边塞诗的书写内容。②由“‘陇头诗’……也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待‘家’与‘国’的矛盾心理和忠孝观念的碰撞”“楼兰……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出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取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可知,丰富了边塞诗的主题(情感),出现了征人思乡、反战等主题,“丝路遗存”丰富了边塞诗的情感主题。③“轮台这一地名,汉‘轮台’位于天山之南,而唐时治所则位于天山之北,汉唐轮台县治的巨大差异和唐代前后期统治区域的伸缩……”可知,边塞诗的书写使西域边疆的代表地名,使“轮台”在唐代文学的前后期创作中成为一个悲喜俱存的地理符号和文学意象。④由“唐代文人创作受到丝路沿线人文遗存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时,千万个行走其地的文学家也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楼兰……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出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取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可知,边塞诗的创作赋予了“丝路遗存”丰富的内涵。边塞诗人将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取精神附加在“丝路遗存”上,增添了“丝路遗存”的文化内涵,边塞诗的创作重构了丝路遗失的地方文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鲁先生传蔡骏1991年,深秋的某日,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不辞而别,听说是去深圳下海做生意了。我对她的印象,永久性停留在浓密茂盛的波浪卷发上。顶替她的是一头衰败的地中海,周围一圈灰白的毛笔头,头顶心如同十六瓦电灯泡,黑框眼镜下荡了深厚的眼袋,矮胖身躯披了蓝大褂,略有点跛脚,几乎从朱自清的《背影》中走上讲台,捏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一个“鲁”。午后头一堂课,秋阳晒了窗台,中午食堂伙食蛮好,我的肚皮盛满油水,看到一只只瞌睡虫飞过。鲁先生又在黑板上写一个“迅”,跟在“鲁”的后面,再写四个字《藤野先生》,便让我们翻开这一篇课文。咬字不清,既没重音,也没起伏,断句都属罕见,像一根濒临死亡的心电图,一路拉平进了太平间。我打一个哈欠,偷瞄最后一排,已有两个同学扑在台板上困着。鲁先生提高调门念课文:“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非但没让我们打起精神,中间一排同学不分男女,仿佛吸入克格勃的麻醉气体扑下困着了。我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到最后一个,等到藤野先生送给鲁迅一张相片,背后写上“惜别”,我也惜别了清醒世界,七荤八素去了日暮里驿站。鲁先生和鲁迅先生联手成功催眠了我们全班同学,经此一役,鲁先生遂得一雅号“催眠大师”。鲁先生布置写作文,标题《记我的老师》。隔日交了作文,鲁先生就从几十篇中独独选出我的。催眠大法施到最末一句:“当我在语文课堂上睡着的时候,鲁先生从不叫醒我,更不用教鞭打我,也没有把家长叫到学校来。我很感激他。”我低了头准备被惩罚,却听到鲁先生说,蔡骏同学,文章写得蛮好,蛮好。后来鲁先生说,蔡骏同学,你不大跟人讲话,但你在心里头响,在作文里响,好像闷在搪瓷杯里的炮仗,有朝一日放出来,便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自从鲁先生当了我们的代课老师,他的家里就变成我的私人图书馆。要么放学乘电车到十三路终点站,要么礼拜天逛曹家渡新华书店,兜兜转转,我总是爬上先生二楼的斗室。每趟来还一本书,又要借走一本书。这年秋天,我读了两遍《呐喊》《彷徨》还有《野草》——鲁迅先生不再是被切片的标本,而是一个四肢健全双目炯炯的男人。鲁迅有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沪西曹家渡,我也可以看见两个先生,一个是鲁先生,还有一个是鲁迅先生。第三遍读罢《祝福》的夜里,我先是梦到了鲁镇的冬天,落了头皮屑似的大雪,又梦到了一个头发雪雪白的老太婆,她一把揪着我的红领巾,像一台英语复读机,呜里哇啦讲不停,我是半句都没听懂,后来隐隐听出“魂灵”“地狱”还有“死掉的一家人”。我晓得自己在做梦,却没法从梦里逃出去,只好一路奔啊奔。我到了白茫茫一片野地,迎面碰着一匹狼,露出两排白森森牙齿,喷着腐臭气味,流着闪光的哈喇子扑上来。我变成几岁的小毛,被狼拖到山埃的草窠里,锯齿一样的牙齿撕开肚皮,吃干净我的五脏六腑,剩下一具小小的躯壳,手上还捏着小篮子。“我真傻,真的。”我睁开眼乌珠,心肝脾肺肾同时痛起来。我去借《鲁迅全集》,鲁先生却摇头说,你还是回去吧。我说,你讲过你房间里的书都可以借给我。鲁先生说,《鲁迅全集》例外,一来呢,这是我的宝贝,当初是省吃俭用好几年,方才存得一点积蓄,集齐了这一套书;二来呢,鲁迅绝大多数文章,并不适合你这样年纪的小囡,就连《野草》也得慎读。我心想,小气鬼。我说,你是觉着我读不懂?鲁先生摇头不响,敞开房门,这是要赶我走了。我急了说,等我十八岁成人可以读了吧?鲁先生说,十八岁,勉强可以读茅盾、读巴金、读老舍,但不可以读鲁迅。我哼一声说,那要几岁?鲁先生说,等你结婚娶了媳妇。鲁先生又说,就算是《呐喊》《彷徨》还有《野草》,你也根本没读懂,等到三十年后,再读第二遍、第三遍,才能从字里看出字来。1991年冬至,上海落了一场大雪,鲁先生请了假。过了1992年元旦,班级里没人再提起鲁先生。来年春天,开学一个礼拜,催眠大师走了。鲁先生留给我一本《死魂灵》——封面上不但印了“果戈理著”,还有“鲁迅译”。我轻轻翻开黄兮兮的书页,却滑出一张黑白相片。相片里是一个中国男人,穿着深颜色长衫,坐一张圈背藤椅,背景是虚的,但是堆满了书。男人的头发一根根竖直,浓密漆黑的胡须、眉毛还有瞳仁,几乎占了一小半面孔。他的眼神并无传说中强悍,反而有一点温柔,像良宵里擦出一根火柴,凝望你的双眼。夕阳斜刺里穿过二楼窗门,黑白相片有了彩色幻觉,春风习习吹皱酱油色苏州河水,马达轰鸣的船队逆流而上穿过三官堂桥。有个男人立在窗框之中,观赏一台盛大的社戏。(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我”在作文里说,“我”很感激鲁先生,并不是真心感激,而是在用反语讽刺老师。B.鲁先生不肯借给“我”《鲁迅全集》,但称呼“我”为“小囡”,充满了亲昵和期待。C.在鲁先生请假不久以后,班里再也没有人提起他,说明除了我,班里没有人喜欢鲁先生。D.“我”从照片里觉出鲁迅先生眼神“像良宵里擦出一根火柴”,感受到了温暖和指引。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A.文章开篇写辞职的女老师,一方面交代鲁先生代课的原因,另一方面反衬鲁先生的外貌特点。B.“我”梦见变成被狼吃掉内脏的阿毛,以抽象写具体,表达出“我”与鲁迅笔下人物的共情。C.作者先写了鲁先生其貌不扬,又写了鲁先生其言乏味,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D.鲁先生的故事平淡无奇,读来却妙趣横生,得益于夸张、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和口语化的表达。8.文章两次称鲁先生为“催眠大师”,所在语段一繁一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两次称呼涵义的不同。9.小说中,“我”对鲁先生和对鲁迅先生的情感交织展开,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答案】6.C7.B8.①作者首先浓墨重彩地描述了鲁先生上第一堂课的情形——学生全部睡着,之后称鲁先生为催眠大师。此时,这个“雅号”充满戏谑和讽刺的意味。②作者写先生请假到离世,笔墨极为简略,但时间节点写得非常清楚,暗示着作者的挂念。在交代先生去世时再次称其催眠大师,蕴含亲切、怀念之情。9.①鲁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就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他们联手成功催眠了包括我在内的整个班的学生,我觉得鲁先生的课堂和鲁迅先生的文章都十分枯燥。②随着慢慢熟识,鲁先生的家成了我的图书馆,我阅读了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我在曹家渡“看见两个先生”,内心对他们充满敬意。③鲁先生离世后,他生前立在二楼窗框边的形象与照片里鲁迅先生的形象融为一体,最终他们共同成为了我的精神导师。【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除了我,班里没有人喜欢鲁先生”错误。在鲁先生请假不久以后,班里再也没有人提起他,不能推出除了我,班里没有人喜欢鲁先生。选项对文本过度解读。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B.“以抽象写具体”错误。“我”梦见变成被狼吃掉内脏的阿毛,是以具体写抽象,表达“我”对鲁迅笔下人物痛苦的理解和同情。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由小说“我打一个哈欠”“非但没让我们打起精神,中间一排同学不分男女,仿佛吸入克格勃的麻醉气体扑下困着了”“我也惜别了清醒世界”,鲁先生开始上第一节课,课堂的氛围让学生昏昏欲睡,由此得此“雅号”,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戏谑和讽刺。由小说“1991年冬至,上海落了一场大雪,鲁先生请了假。过了1992年元旦,班级里没人再提起鲁先生。来年春天,开学一个礼拜,催眠大师走了”,从开头的深秋到结尾的冬至,作者写认识鲁先生到送别他,时间过度的极快,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怀念。最后再次称其为“催眠大师”却寄托了作者对老师的怀念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表达的情感的能力。由小说“再写四个字《藤野先生》”“咬字不清,既没重音,也没起伏,断句都属罕见”“已有两个同学扑在台板上困着”“鲁先生和鲁迅先生联手成功催眠了我们全班同学,经此一役,鲁先生遂得一雅号‘催眠大师’”可知,鲁先生讲鲁迅,一个讲课乏味,一个难以理解,两者让学生昏昏欲睡。由小说“他的家里就变成我的私人图书馆”“这年秋天,我读了两遍《呐喊》《彷徨》还有《野草》——鲁迅先生不再是被切片的标本,而是一个四肢健全双目炯炯的男人”“在沪西曹家渡,我也可以看见两个先生,一个是鲁先生,还有一个是鲁迅先生”可知,我慢慢和鲁先生熟悉起来,到他家借书,读懂了鲁迅也对老师心生敬意。由小说“男人的头发一根根竖直,浓密漆黑的胡须、眉毛还有瞳仁,几乎占了一小半面孔。他的眼神并无传说中强悍,反而有一点温柔,像良宵里擦出一根火柴,凝望你的双眼”“阳斜刺里穿过二楼窗门,黑白相片有了彩色幻觉”可知,鲁先生离世后的遗照和加在书中的照片一起成为我的精神向导。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馀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角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节选自《韩非子·用人》)材料二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臣光日: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节选自《资治通鉴》)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小人智A足以遂其奸B勇足以决C其暴D是虎而翼者也E其为害F岂不多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夷”是商朝末年的节义之士,“盗跖”是春秋时期奴隶起义的首领,后来分别泛指贤人与坏人。B.“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与《谏逐客书》“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中两个“以为”意思不同。C.“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与《答司马谏议书》“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中两个“是”的意思相同。D.“故为国为家者”中,“国”“家”古今含义不同,文中“国”指诸侯的封地,“家”指大夫的封地。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认为臣子需要做的是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胜任官职,轻松完成任务,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对君主担当兼职的责任。B.韩非子用“冰炭不合形”这一比喻来说明圣明的君主应该使臣子互不干扰各自的职事,不因争功而互相争斗,使其各司其职,才尽其用。C.赵国的大夫赵简子通过测试,认为小儿子无恤比大儿子伯鲁贤德许多,最后立无恤为继承人,司马光认为他混淆了“德”与“才”的区别。D.司马光论辩技艺高超,他在论证德与才的关系时,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以“云梦之竹”“棠溪之金”形象地阐明了德与才缺一不可的道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则强弱不角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2)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14.用人选官是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重要问题。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韩非和司马光在用人选官方面的主张。【答案】10.BDE11.C12.D13.(1)那么,强弱之间就不会争胜,犹如冰炭不在同一个器皿中一样,天下没有人相互损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2)于是在两块竹简上写下日常训诫的言词,把它们分别交给两个儿子说:“好好记住!”14.①韩非认为用人应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做到赏罚分明;使人才才胜其位、才尽其用;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②司马光认为选官方面,才华和德行都是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但相比之下,德行比才华更重要。【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而小人的心机足以使他的阴谋得逞,他的力量又足以施展他的暴虐,这就如恶虎长了翅膀,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智”是“足以遂其奸”的主语,A处不能断开,应在B处断;“其暴”为“决”的宾语,C处不可断,应在D处断开;“也”句末语气词,应在E处断开。故在BDE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和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正确。“以……为……”;认为。句意:便立他为继承人。/我听说官吏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我认为这是错误的。C.错误。意思不同。代词,这、此;认为正确。句意:因此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认为正确(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D.正确。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错误,不是对比论证,是比喻说理。“云梦之竹”之所以能“入坚”,作为利剑穿透坚物,是“矫揉”“羽括”的结果;“棠溪之金”之所以能“击强”,作为兵器击穿硬甲,是“熔范”“砥砺”的结果。“云梦之竹”“棠溪之金”比喻人的才能需要德行的矫正、塑造,这样最终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角力”,争胜;“莫”,没有人;“……也”,判断句。(2)“书”,写下;“识”,记住;“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状语后置句,正常的语序为“乃于二简书训诫之辞”。【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先找到文中的有效信息,然后分条进行概括即可。文中韩非说到“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他认为用人应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做到赏罚分明;还说到“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馀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使人才才胜其位、才尽其用;各司其职、互不干涉。文中司马光说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司马光认为选官方面,才华和德行都是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但相比之下,德行比才华更重要(德帅才资)。参考译文:材料一:听说古代擅长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立功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赏罚分明,伯夷、盗跖就不会混淆。这样一来,黑白就清楚了。太平国家的臣子,为国立功来履行职守,为公尽能来承受职务,依法尽力来担当职事。做臣子的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官职,轻松完成他们的任务,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需要对君主担当兼职的责任。明君使职事不相干扰,所以不会发生争吵;使臣下不兼任官职,所以各自都有擅长的技能;使人们不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所以不会发生争斗。争吵平静了,擅长的技能表现出来了,强弱之间就不会争胜,犹如冰炭不在同一个器皿中一样,天下没有人相互损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材料二:赵国的大夫赵简子的儿子,长子叫伯鲁,幼子叫无恤。赵简子想确定继承人,不知立哪位好,于是在两块竹简上写下日常训诫的言词,把它们分别交给两个儿子说:“好好记住!”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儿子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再问他的竹简,已丢失了。又问小儿子无恤,(无恤)背诵竹简训词很熟练,(赵简子)索求竹简,无恤从袖子中取出竹简献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臣司马光曰:才与德是有区别的,可世俗中人不能分辨它们,一概称为贤能,这就是他们错失人才的原因。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物。棠地方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来辅助自己,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为什么呢?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来做善事,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做恶事。持有才干作善事,能无善不为,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即使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的心机足以使他的阴谋得逞,他的力量又足以施展他的暴虐,这就如恶虎长了翅膀,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有德的人是令人敬畏的人,有才的人是让人喜爱的人。对喜爱的人容易亲近,对敬畏的人容易疏远,因此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次序,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驿中别友人①南宋·文天祥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②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③,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注】①背景:作者在潮州战败被俘押解燕京,到南京时同行战友病倒,作者在驿站写了这首词和他作别。②金人:铜人,东汉亡后,长安的铜人被运往洛阳,眼中流泪。③回旗走懿:指蜀汉诸葛亮遗计吓退曹魏司马懿。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宋已经灭亡,面对滚滚东流的江水,词人不禁怅恨,自己再也无法利用天时借助英物。B.“江海余生”和“涛声云灭”这两个意象,前后呼应,虚实相生,且皆有孤危险恶之意。C.词作以“水天空阔”一声长叹起,以“伴人无寐”一声长叹终,浩然喟叹之感充塞全词。D.此词为豪放词的杰作,血泪交迸,意气激昂,反映出顽强的斗志和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16.结合词作,分析这首词所抒发的情感。【答案】15.A16.①沉重的亡国之痛。荒城颓壁,夕阳残照,亡国的景象触目惊心,词人痛心于此,不禁激愤慨叹“此恨凭谁雪”。②壮志未酬之恨。作者曾经剑气冲天,然而不幸最终战败,辜负剑意,空为豪杰,抒发了沉重的壮志未酬之痛。③浩然的不屈之志。“睨柱吞赢,回旗走懿”,词人表达出自己被俘后会效法先贤,以身许国,绝不屈服的气节。④殷殷的惜别之情。与友人分别后,生死难料,恐怕今后陪伴友人的只有“秦淮孤月”了,以景结情,殷殷惜别。【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是此内容的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A.“自己再也无法利用天时借助英物”理解错误,英物,指杰出的人物。前三句的意思是:面对水天相连的长江,我真恨老天不肯帮忙,竟让元军打败了我们。诗人“恨”老天不给英雄施展抱负的机会,而非自己借助英雄人物。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上片“恨”字蕴含着无限悲痛,“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以哀景衬哀情,不忍心去看被元军摧毁了的南京城,表现了亡国破家之痛。“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意思是:可惜了我的那把宝剑,它还以为我是个豪杰呢。作者联想到昔日曾立下赫赫战功,今日潮州战败被俘,今昔对比,表达壮志未酬的愤恨之情。下片运用了两个典故,“睨柱吞嬴”用的是蔺相如手持和氏璧震慑秦王的故事。“回旗走懿”,是用三国诸葛亮使用计谋吓退司马懿的故事。文天祥用这两个典故表示自己大义凛然,不畏强敌,就是死了也决不放过敌人。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宁死不屈的抗战意志。同时,这首词是作者与朋友的分别之作,在经历抗元失败被俘的遭遇之后,如今又要面临与朋友分别,孤身被押解到敌人都城。“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一句,作者借“孤月”指自身,寓意好友离别,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可以说下片离别之情、家国之悲皆深蕴其中。(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后人要从中汲取经验,铭记教训,否则就会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有善始者实繁②.能克终者盖寡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④.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⑤.落木千山天远大⑥.澄江一道月分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繁、寡、鉴、哀、澄、萧、涔。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活中最常见的光是太阳光,它是一种由多种波长的光组成的混合光。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时,其实已经在大气中衰减了,所以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并没有那么强烈。但是激光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可能不敢相信,激光的亮度可能比太阳光的亮度还要强。对于参加演唱会的粉丝们来说,现场动听的歌声让人______A______,不少人想通过拍照或录像的方式记录精彩时刻。与此同时一些场馆为了防止版权不受侵害,会在演出开始前使用激光扫射现场以示警。此时相机内置的感光元件就很有可能被击穿,从而镜头被损毁。在其他场景下,相机镜头也有可能因受到激光照射而损坏,夜间的灯光秀、激光笔等,都可能是让镜头损坏的“B”。18.下列语句编号按正确顺序依次填入文中空白横线处的一项是()①激光的能量很强,从起始点出发,如果传输过程中没有遮挡就不会停止②这就导致受到激光照射的地方光照强度很高③且其方向性明确,光源不会在传播过程中出现散射的情况,准直性高④激光只能输出一个颜色的光波,颜色非常纯净A.①②④③ B.④①③②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19.请在文中A和B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述不当,请作修改。【答案】18.B19.A.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心潮澎湃B.罪魁祸首20.因此一些场馆为了防止版权受侵害,会在演出开始前使用激光照射现场以示警。【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此处关于激光的描述与前面对于阳光的描述有对应关系:先谈光波问题,所以④排最先;再谈照射、传播问题,应该接①;③句仍然是描述激光传播特点,“且”表递进,所以接在①后面;②是与前三句形成因果关系,表示结果,放在最后。所以是④①③②。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语境强调现场动听的歌声给人的一种感受,可以是让人高兴,让人不愿意离去,让人激动等。故填“流连忘返/恋恋不舍/心潮澎湃”。流连忘返:指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恋恋不舍: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心潮澎湃: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第二空,语境强调夜间的灯光秀、激光笔等,都可能是让镜头损坏的主要原因。故填“罪魁祸首”。罪魁祸首:指作恶犯罪的头目,也指灾祸的主要原因。【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与此同时,一些场馆为了……”不合逻辑,前句“不少人想通过拍照或录像的方式记录精彩时刻”和后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故应把“与此同时”改为“因此”;二是不合逻辑,“防止版权不受侵害”否定失当,应删除“不”;三是搭配不当,“扫射”一般指用武器进行左右移动,连续攻击,此处与“现场”不搭配,应该改为“照射”。(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美在任何的地方,即使是古老的城外,一个轮船码头的上面。等船,在划子上,在暮秋夜里九点钟的时候,有一点冷的风。天与江,都暗了;不过,仔细地看去,江水还浮着黄色。中间所横着的一条深黑,那是江的南岸。岸上的房屋是一排黑的轮廓。夜空辽阔,在众星的点缀里,长庚星闪耀得像一盏遥远的明灯。商埠的清晨,几大片鳞云粘在浅碧的天边,山岭披着古铜色的衣,褶痕大有画意。有几只肥大的鸥鸟,它们,在阳光之内,暂时的闪白。颜色十分清润的是远洲上的列树、水平线上的帆船。①江水由船边的土黄到中心的铁青到岸边的银灰色。几只小轮在喷吐着煤烟:在烟窗的端际,它是黑色;②在船影里,淡青,米色,苍白;在斜映着的阳光里,棕黄。清晨时候的江行是彩色的。21.画横线的句子与“暮秋夜里九点钟的时候,在划子上等船,风有一点冷”,语义基本相同,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22.同样描写色彩,句①“土黄”“铁青”后面没有逗号,句②“淡青”“米白”后面都有逗号,为什么?【答案】21.原句更有诗意,更符合语段意境。原句“等船”前置,再逐一加上时间、地点,节奏舒缓,突出等船的悠然。“有一点冷的风”环境烘托,在“等船”的悠然之中又加入一点清冷的意味,使“等船”更加诗意化。改句重点在陈述“等船风冷”,失去了原句的诗意性。22.句①不加逗号,语气更连贯,更能描绘出江面上几种颜色紧密相连的情景。句②加逗号,语气更舒缓,更能表现出煤烟在船影里呈现出的颜色的差别,突出色彩的丰富。【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诗意场景构建:第一句通过松散的语序和细致的描述,构建了一个暮秋夜里的场景,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所处的环境和氛围,更有诗意,符合语段意境;而第二句虽然也描述了相同的场景,但由于其结构过于紧凑,诗意构建的效果相对较弱。语序和节奏感:第一句采用了更为自由、松散的语序,将“等船”的动作前置,接着描述场景和时间,后以“有一点冷的风”作为结尾,这种语序产生了一种自然的节奏感,使得句子在朗读时更为流畅,也给整个句子增添了一丝寂寥和冷清的氛围,与暮秋夜晚的场景相得益彰。而第二句则更偏向于传统的语序,虽然也通顺,但相比之下缺乏了第一句的那种韵律感,平直的叙述方式,情感色彩略显淡薄。【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句①:逗号起到停顿作用,如果加上逗号,需要有两处停顿,句子变成三个短句;而不加逗号,不用停顿,语气是连贯的,一气呵成,更顺畅,句子写的是江水由近到远的色彩变化,实际上江水是一体的,色彩也并不能截然分开,界限分明,不加逗号更能摹绘出江面上几种色彩紧密相连的情景。句②:从表达效果的角度来看,逗号的使用营造节奏感和停顿感,语气更舒缓,使得句子读起来更加流畅自然。在这个句子中,逗号的使用使得每一个颜色的描述都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呈现出颜色的差别,突出色彩的丰富,强调这些颜色描述的重要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加关注这些颜色所带来的视觉感受。四、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IDC(国际数据公司)研究表明:现在每48小时所产生的数据量,相当于从人类文明开始到2003年累计的数据总和,而且每年产生的信息数据量还在不断增长。如果说过去是“信息池塘”,那么今天已是“信息海洋”。任何人只要一上网,大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