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课时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标要求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2023浙江1月选考,T13①政治认同:认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树立制度自信。②科学精神:科学分析我国目前各种分配方式以及为缩小收入差距采取的措施。居民收入的来源2023海南,T5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举措2021山东,T32021浙江1月选考,T15命题分析预测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举措是本课时的重点。高考常利用图表等形式考查分配方式;聚焦时代课题,考查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题型以选择题为主。2025年高考,可能会继续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分配制度作为试题命制的大背景,考查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也可能会以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为主题,进行跨单元、跨模块的综合性考查。考点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2.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1)按劳分配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适用范围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基本内容和要求①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②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因(由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决定)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意义①提高效率。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促进公平。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提醒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等。(2)按要素分配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也存在多种分配方式。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均存在。要素分类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拓展比较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类别范围意义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所得公有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技术,提高技能,促进生产发展。按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非公有制按管理要素分配,如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活动参与分配公有制或非公有制使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按技术要素分配,如专利使用、技术转让按资本要素分配,如利息、股息、分红、私营企业主税后利润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按知识要素分配,如知识付费按数据要素分配,如通过数据的收集、交易获得利益2.“三权分置”中的分配方式(1)农民承包土地、集体成员承包村集体的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2)农民流转土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土地要素)分配,是非劳动性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3)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后,农民到土地经营组织去打工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可能是按劳分配收入,也可能是按要素分配收入(土地经营组织为公有制的则为按劳分配,为非公有制的则为按要素分配)。3.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分类含义举例备注劳动性收入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工资、奖金、津贴,单位为其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属于按劳分配或按劳动要素分配。财产性收入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一般属于按要素分配。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经营餐馆、服装店等获得的收入。属于初次分配范畴。转移性收入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属于再分配范畴。拓展 区分劳动性收入、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4.勤劳合法致富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求①态度上: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②行动上: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易错辨析1.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辨析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2.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辨析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还存在按要素分配。3.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收入。(✕)辨析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4.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分配公平。(✕)辨析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会扩大收入差距。5.爷爷是退休教师,每月领取养老金,其养老金属于劳动性收入。(✕)辨析劳动性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养老金属于转移性收入,不属于劳动性收入。情境应用1.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数据二十条》明确提出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为未来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1)通过“数据交易”这种方式获取收益属于什么分配方式?(2)国家允许这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有什么样的经济意义?参考答案(1)按要素分配。(2)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2.2023年1月,张先生家庭收入如下:张先生在国有控股公司获得工资5000元,奖金1500元、津贴500元;张先生的妻子在民企务工收入10000元;家庭房屋出租收入2000元。张先生家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参考答案张先生在国有控股公司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张先生的妻子在民企务工的收入均属于劳动性收入,家庭房屋出租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命题点1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1.[2023浙江1月选考]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地位,明确了各部门、各地区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方面的职责任务,并提出帮扶的各种具体措施。这将有助于(B)A.贯彻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B.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C.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D.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解析《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有利于促进个体工商户的发展,这将有助于贯彻落实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政策,使各种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B正确。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个体工商户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其分配方式不属于按劳分配,A排除。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居民收入来源已经多样化,C错误。个体工商户的收入来自自身的管理和劳动、经营和投资,是综合分配所得,不仅仅是劳动报酬,D不选。命题变式2.[2023辽宁抚顺模拟]某村村委会牵头成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农民以土地入股,产品远销国外。该村鼓励家家户户开办家庭旅馆,以村集体经济分红的方式为村民分担资金压力。如今,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该村(A)①实行多种要素参与分配,增加村民收入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经济发展③通过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社会公平④村民收入途径包括按劳分配和经营性收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农民以土地入股、家家户户开办家庭旅馆、村集体经济分红,可见该村实行多种要素参与分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村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初次分配,不涉及再分配调节机制,③不符合题意。按劳分配是分配方式不是收入途径,村民收入途径包括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④错误。命题点2居民收入的来源3.[2023海南]下表为2022年全国居民收入情况:绝对量(元)涨幅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5.0%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4.9%55.8%人均经营净收入61754.8%16.7%人均财产净收入32274.9%8.7%人均转移净收入68925.5%18.7%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对上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①劳动性收入是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②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主要是依靠土地出租③人均转移净收入增长反映了国家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④人均财产净收入增加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比最高,达55.8%,表明劳动性收入是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①正确。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材料没有反映土地出租,且土地出租得到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不是经营性收入,排除②。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人均转移净收入增长反映了国家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③正确。通过人均财产净收入增加,无法判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④排除。命题变式4.[2024山西临汾月考]某村民的年度账单:承包村集体土地种植香菇,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香菇由某加工公司对接收购,获利10万元。在该公司当搬运工人,月工资2500元,年终集体分红12000元,获得县政府种植补贴2000元。这体现了(C)①发挥政府第三次分配作用,扶持当地香菇产业发展②该村民的收入渠道多样化,满足村民美好生活需要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极大地缩小了收入差距④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县政府种植补贴2000元属于转移性收入,属于再分配,①错误。该村民种植香菇获利10万元,属于经营性收入;在加工公司当搬运工人,月工资2500元,属于劳动性收入;年终集体分红12000元,属于财产性收入;获得县政府种植补贴2000元属于转移性收入。这说明村民收入渠道多样化,促进了村民增收,满足村民美好生活需要,②正确。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提高效率,但一定程度上会拉大而不是缩小收入差距,③错误。该村民种植香菇有专业人员指导,这表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④正确。考点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举措理顺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制度保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两个同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分配过程初次分配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再分配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第三次分配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拓展 区分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范围物质生产领域全社会全社会主体主要是企业国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手段市场机制决定政府宏观调控自愿基础上的社会共济目的提高效率,体现公平更加体现公平更加体现公平举例按劳分配收入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获得的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制度等转移支付、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公益慈善事业易错辨析1.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在劳动报酬提高的同时实现经济同步增长。(✕)辨析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3.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辨析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4.增值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辨析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情境应用构建橄榄型社会下面是橄榄型社会(图a)和哑铃型社会(图b)结构示意图。橄榄型社会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现代社会结构,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朝这个方向前进。 图a橄榄型社会 图b哑铃型社会结合材料,比较图a和图b,分析哑铃型社会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说明我国应如何构建橄榄型社会。参考答案存在的问题: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比重过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小,社会收入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公平。措施:①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②在初次分配方面,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③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命题点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举措1.[2021山东]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我国出台了许多惠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政策措施,不仅直接帮扶了贫困群众,而且提高了市场机制的益贫性,2013—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全国农村高2.3个百分点。分析下表中各类帮扶政策,对实现市场机制益贫性路径描述正确的是(A)国家贫困县建档立卡户享受的各类帮扶政策帮扶政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健康帮扶教育帮扶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帮扶生态扶贫帮扶数量1465.8万户1390.6万户1476.6万户807.1万户1109.0万户338.3万户1111.3万户①初次分配注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②通过再分配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实现共建共享③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社会公益事业④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表中的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强调了初次分配要注重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①正确。健康帮扶、教育帮扶、生态扶贫等强调国家要通过再分配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实现共建共享,②正确。材料中的各类帮扶政策主要涉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不涉及第三次分配,③不选。设问强调“实现市场机制益贫性”,这里强调的是无形的手(市场配置资源)而不是有形的手,所以不是强调财政补贴,排除④。命题变式2.[2024湖北宜昌期中]2023年6月12日至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在四川省组织召开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现场会。据统计,截至6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联合财政部分批下达2023年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73亿元。以工代赈(A)①有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②通过市场机制吸纳更多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就业③有利于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增加劳动者的转移性收入④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以工代赈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吸纳更多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务工就业,有利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直接增加劳动者劳务报酬收入,①②正确。以工代赈中劳动者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不是转移性收入,排除③。以工代赈是在初次分配环节发挥作用,而不是再分配,排除④。知识拓展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和利益关系的基础(1)实行按劳分配,可以排除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可能,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2)按劳分配体现劳动者在分配领域中相互平等的关系,它能够把每个劳动者的劳动和报酬直接联系起来,从而使每个劳动者从物质利益上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按劳分配既要求反对平均主义,又要求反对高低悬殊,实现了劳动平等和报酬平等,有利于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从而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备课题组1.[2021辽宁]某村实行“党支部+土地流转”模式,与多家企业签订承包合同,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村民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如今,“土地租金+工资收入+村集体分红”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该村(B)①实行多元要素参与分配,增加村民收入②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承包权主体转移③推动农村工业化,实现向非农经济转移④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土地租金+工资收入+村集体分红”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这表明该村通过实行多元要素参与分配,增加村民收入,①入选。该村实行“党支部+土地流转”模式,与多家企业签订承包合同,流转的是土地经营权,②不选。材料并未涉及推动农村工业化,且该村大力发展的蔬菜种植产业仍然属于农业,“向非农经济转移”说法错误,③不选。该村的做法创新了农业经营模式,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④入选。2.[2024天星原创]广州市黄埔区实施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依法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经费松绑,允许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利用区级财政经费开展对外投资业务,以科技金融助推成果产业化落地。上述举措旨在(A)①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②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③促进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④进一步弥补初次分配不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中一系列举措的目的是通过提高科研人员的劳动报酬调动其科技创新积极性,而不是促进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也不是弥补初次分配不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③④排除。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依法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有利于完善科技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①符合题意。允许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利用区级财政经费开展对外投资业务,以科技金融助推成果产业化落地,有利于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②符合题意。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收入差距过大是必须翻越的一座大山。能否有效缩小收入差距,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的质量和成色。对此,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有(D)①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②拓展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③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④实行就业技能培训扶助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但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无关,①排除。拓展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但不一定能缩小收入差距,②排除。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够提高低收入劳动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③正确。实行就业技能培训扶助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提高低技能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促进其增收,从而缩小收入差距,④正确。4.[2022江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列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中合理的是(D)A.健全初次分配—增加资本收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B.压缩落后产能—增加就业人口—实现共享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C.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按生产要素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D.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解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从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D正确。初次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健全初次分配未必能增加资本收入、优化投资结构,且增加资本收入可能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A错误。压缩落后产能,会导致一部分人失业,就业人口可能会减少,B错误。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推进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5.[2022山东]2022年山东省新设4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予以托底安置。政府在社区设置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等公共服务类公益岗、网格员等公共管理类公益岗,按照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岗位补贴。政府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A)①挖掘更多就业潜力,落实好保就业目标②丰富社会救助形式,满足群众保障诉求③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增加群众收入来源④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牢牢兜住民生底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政府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予以托底安置,挖掘了更多就业潜力,有利于落实好保就业目标,①正确。政府在社区设置公益性岗位,按照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岗位补贴,这是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增加群众收入来源的表现,③正确。社会救助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材料不涉及社会救助,②不选。材料不强调发展慈善事业,④不选。1.[区分核心概念/2023福建龙岩教学质检]2023年3月,杨先生家庭收入如下:杨先生在国有控股公司获得工资5000元;杨先生妻子开办农家乐获得收入9000元;杨先生父亲在承包的集体土地上种植大棚蔬菜获得收入3000元;杨先生一家将自家耕地流转给某公司种植花卉获得租金收入2000元。下列关于杨先生家庭收入分析正确的是(A)①在国有控股公司获得的工资—按劳分配—劳动性收入②开办农家乐获得的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经营性收入③在承包的集体土地上种植大棚蔬菜获得的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财产性收入④流转土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按劳分配—转移性收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杨先生在国有控股公司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属于劳动性收入,①正确。杨先生妻子开办农家乐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属于经营性收入,②正确。杨先生父亲在承包的集体土地上种植大棚蔬菜所获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属于劳动性收入,③错误。流转土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属于财产性收入,④错误。2.[分红激励/2024河北保定测试]分红激励的收益主要是从特定的收益来源中提取,并依据约定的规则进行分配。下图是分红激励的两种类型。分红激励项目收益分红在职务科技成果完成、转化后,按照约定的方式、数额和时限进行收益分享岗位分红以企业经营收益为标的,按岗位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重要性和贡献确定分红标准,因岗而奖据此可知,分红激励(B)①能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激发科技要素的活力②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③能增加重要技术人员的转移性收入,厚植发展优势④体现了对人才、创造的尊重,能增强员工的获得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分红激励有利于调动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激发科技要素的活力,体现了对人才、创造的尊重,能增强员工的获得感,①④正确。分红激励是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体现,②错误。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分红激励不属于转移性收入,③错误。3.[2024广东江门测试]蓝光闪烁、火花四溅,瞬间,一道细密齐整的鱼鳞纹焊缝完美呈现——手持焊枪的丁某,虽然技艺早已炉火纯青,但面对眼前每个焊件,他的神情始终专注认真。50岁的丁某目前是某民营企业的高级焊工,因技术过硬、岗位贡献突出,年收入颇丰。材料表明(D)①按劳分配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②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是财富的源泉③丁某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④劳动者应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劳动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中丁某是民营企业的高级焊工,其收入并不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①不符合题意。劳动是财富的源泉,②说法错误。丁某是民营企业的高级焊工,其工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③符合题意。丁某因技术过硬、岗位贡献突出,年收入颇丰,这说明劳动者应立足本职岗位,弘扬劳动精神,④符合题意。4.[2024江西部分学校联考]G省政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主题活动,引导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扶贫济困、乡村振兴行动;深入社区开展募捐活动,倡导广大社区居民参与“扶贫济困日”活动,探索各类新型捐赠方式,推动慈善捐赠由捐钱捐物向捐技术、股权等形式拓展。上述举措有利于(B)①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社会财富分配格局②完善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同步富裕③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④发挥好政府再分配作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目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深入社区开展募捐活动……新型捐赠方式”,有利于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社会财富分配格局,①正确。②中“同步富裕”说法错误。G省政府引导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行动,推动慈善捐赠向捐技术、股权等形式拓展,有利于扶助农村地区产业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③正确。材料未体现再分配,④不符合题意。5.[2024江西宜春期中]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但一定是全体人民的富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少数先富、暴富群体存在财富积累手段不规范现象,垄断经营、偷税漏税、通过资本运作收割中小投资者等问题屡屡出现,造成了财富分配的不公,影响着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需要(B)①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对垄断行业的高薪进行限制②通过市场引导资源配置,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③依法取缔非法收入,增强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④通过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要解决好垄断经营、偷税漏税、通过资本运作收割中小投资者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对垄断行业的高薪进行限制,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依法取缔非法收入,增强财富积累的公平性和合理性,①③入选。垄断经营、偷税漏税、通过资本运作收割中小投资者等问题屡屡出现,这些问题单纯依靠市场无法解决,需要政府实施科学宏观调控,②不选。第三次分配无法解决垄断经营、偷税漏税等问题,且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④不选。[数据分析/2024江苏南京六校调研]下表显示2022年全国居民收入主要数据。指标绝对量(元)同比增长(%)(括号内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5.0(2.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833.9(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6.3(4.2)按收入来源分人均工资性收入205904.9人均经营净收入61754.8人均财产净收入32274.9人均转移净收入68925.5下列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C)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城镇居民,有利于实现城乡协调发展②人均财产净收入贡献率较低,需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③人均转移净收入增长相对较快,发挥了再分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④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优越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而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体现的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④错误。7.[政策风向/2024广西两市模拟]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分配制度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应聚焦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效消除收入差距中的分配不公因素。以下推导符合这一部署要求的有(C)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发挥财政兜底作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消除收入差距B.完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积极性→缩小贫富差距C.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分配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D.完善初次分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降低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解析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发挥财政兜底作用,有利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但不能消除收入差距,A错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积极性可能会造成贫富差距拉大,B错误。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分配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C符合题意。降低个税起征点,会增加居民交税金额,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D错误。8.[2024安徽合肥一中教学质检]2023年以来,多地先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2023年7月3日,人社部官网公布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全国共有15个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000元及以上,上海以2690元位居榜首。上调最低工资标准(D)①能加强社会福利保障,推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②应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科学合理上调③可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④能改善低收入工薪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居间服务协议合同范例
- 古楼别墅出售合同范例
- 2024年新形势下的: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
- 广告与 合同范例
- 养殖合同鱼塘养殖合同范例
- 出资出力股合作合同模板
- 冲贷合同范例
- 劳动合同范例专业版
- 代理报名合同范例
- 工厂设备销售合同范例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起点)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
- 产品包装规范管理制度
- 2024年海南省中考物理试题卷(含答案)
- 2024统编新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第07讲 物态变化(原卷版)-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编选
- 高危儿规范化健康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 DB61T1521.5-2021奶山羊养殖技术规范 第5部分:后备羊培育
- 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版)
- 2024-2030年中国番茄粉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连续热镀铝硅合金钢板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