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浙东北(ZDB)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天,国人往往认为儒家教育教学主要遵循单向度的强制灌输模式。我们如果仔细研读一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记载,则有可能会稍稍改变对儒家美育教学实践的固有看法。这则案例是《论语》所载孔子教育实践的常态,孔子并没有要求学生以他的理想为人生理想,而是让学生畅谈各自的志向。但孔子对各位学生的志趣仍是有他自己的评判的,对于子路、冉有、公西华或为政或司礼的社会理想,孔子既不加赞许,也不予否定。很显然,这样的社会理想虽符合孔子对弟子们往日的教导,但并不是孔子心目中人生的终极状态。只有在曾皙描述完他颇具人生审美化效果的志趣后,孔子才“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在徐复观看来,曾皙和孔子之“言志”,都达到了仁的道德精神与乐的审美精神相融合的至高人生境界。根据徐复观的理解,孔子的这次教育事件是一个典型的审美教育案例,通过曾皙的言行和对此的肯定来向其学生施以审美人格的濡染与熏陶。在此孔子并没有向任何一个学生灌输什么理念,整体的教学氛围也极为平等融洽。尤可注意的是曾皙对孔子的回应,没有立即以语言作答,而是“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曾皙在老师面前并不唯唯诺诺,而是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同时我们发现曾皙是以感性的音乐作导引,然后才开始用语言来描绘他心目中至乐的人生审美境界,并且这种描绘亦非抽象语言的概括,而是形象化的对艺术人生的审美描摹。朱熹曾高度评价曾皙的这一理想境界,谓其“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缺……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朱说不仅点出了曾皙之志意在言外的艺术旨趣,还把这一境界与孟子“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人生理想联系起来。这就提醒我们,曾皙和孔子所畅想的人生境界其实和孟子的“上下与天地同流”之境一样,乃是将“心源”“扩而充之”的结果。此外,作为学生的曾皙能达到与孔子相似的精神境界,亦为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之说作了注脚——可见孟子的心性论美育思想与孔子的美育实践确是一脉相承的。(摘编自徐承《中国美育传统中的准“民主”经验》)材料二:《论语》中所叙述的师生对话,从形式上来看是以孔子的话语为核心,但是孔子并不希望学生因自己年长、学识更渊博等而不敢言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孔子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即便弟子的发言和他的想法相差甚远,孔子也只是坦然“哂之(微笑)”,并不急于反对和纠正。对于那些不敢或不愿发言的学生,孔子也积极鼓励之。“‘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我和他们三人的志向不同)。’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论语·先进》)同时,师生之间的对话也往往是由学生的主动提问而启动的,如《论语》中所记载的学生提问有100多次,有“季康子问政”“子贡问友”“叶公问政”“宪问耻”“樊迟问仁”“子路问成人”“子路问君子”等,且孔子对学生的提问常有表扬与鼓励,如“大哉问”(《论语·八佾》)、“善哉问”(《论语·颜渊》)等。孔子对学生的提问也未必会直接作答,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的问题,请学生自己思考后作答,随后再进行回应。如子张曾问孔子:“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孔子反问:“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回答道:“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孔子则指出:“是闻也,非达也。”(《论语·颜渊》)而后对“达”和“闻”的内涵及其区别进行了点拨。在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学生质疑孔子观点、与孔子争论的情形时有存在。子路是提出疑问最多的学生,如《论语·子路》中就曾提到,子路问:“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的回答是:“必也正名乎!”子路随后提出疑问:“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尽管子路经常挑战孔子权威,但孔子并未因此厌弃子路,反而多有肯定与赞许,甚至将他置于与颜回同样的地位。如《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记载,“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断也)予。’”可见孔子对子路之珍爱。在所有弟子中,孔子最喜欢颜回,但孔子对颜回凡事都以他的话马首是瞻,从不当面提出不同意见的做法也是不满的,“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论语·为政》);只有在得知颜回私下里会进行反思、表达个人意见时,孔子才表达出肯定之意,“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摘编自高振宇《儿童哲学探究团体的重构与创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人往往认为儒家教育教学模式具有单向度,而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代表的孔子教育实践的常态,可能会稍稍改变人们的固有看法。B.孔子对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社会理想不置可否,说明这些社会理想没有触动孔子的内心,不符合其心目中人生的终极状态。C.孔子积极鼓励曾皙回答问题,而曾皙的回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卑不亢、彰显个性;二是用形象的语言对艺术人生进行审美描摹。D.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常由学生先主动提问,孔子对此加以赞赏,并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最后全部回应。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孔子对学生的鼓励引导,都旨在表明孔子平等的教育观念。B.曾皙以音乐作导引,用形象化语言描绘心中至乐的人生审美境界,得到朱熹的高度评价。C.因为子路经常挑战孔子权威,所以孔子对其多有肯定赞许,甚至将他与颜回同等看待。D.孔子不满学生对他从不质疑,可见孔子在意的不是自己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思考与收获。3.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知行合一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学以致用。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作者为什么认为“孟子的心性论美育思想与孔子的美育实践确是一脉相承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5.下面是一节语文课中出现的小插曲,请结合材料一、二,对老师的教育特点加以分析。同学张帆读课文时错把“还有后来人”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大家哄堂大笑。老师从容不迫地问:“同学们,你们笑什么?张帆的意思也没有表达错啊。”有的同学说:“是啊,一个是说还有人来接班,一个是说还有接班人。”老师说:“说得很好啊。如果张帆愿意再朗读一遍,读出来的效果肯定会更好。”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张帆也情绪激昂地朗读起来。【答案】1.D2.C3.B4.①曾皙、孔子所畅想的人生境界与孟子所追求的“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人生境界是相似的。②曾皙能达到与孔子相似的精神境界这一事例(实践),是对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的证明。5.①老师创设了一种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内心消除了负担。②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是刻板说教、强制灌输,而是相机引导、适时点拨。③老师对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激发学生思考,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④老师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D.“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最后全部回应”错误。根据材料二首段“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的问题”及后面所举的例子“何哉,尔所谓达者?”可知,孔子是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进行追问,所以“启发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说法有误。另外,对于学生的问题,孔子是否“最后全部回应”,从原文无法得出。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因为……所以……”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尽管子路经常挑战孔子权威,但孔子并未因此厌弃子路,反而多有肯定与赞许,甚至将他置于与颜回同样的地位”可知,选项强加因果。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材料二第一段指出,孔子对于学生的提问,会“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的问题,请学生自己思考后作答,随后再进行回应”,这是孔子“启发”学生的过程。第二段指出,孔子对于学生的质疑和争论是持积极肯定态度的。A.“知行合一”指认识和行动相统一,与材料二内涵不一致。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这与材料二第一段中孔子不断鼓励曾皙回答,“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的问题”内涵一致。C.“学以致用”指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应用到实践中。材料二未提及此观点。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指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材料二未提及此观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分析为什么“孟子的心性论美育思想与孔子的美育实践确是一脉相承的”,需要结合材料分析“孟子的心性论美育思想”与“孔子的美育实践”的相似之处。由“不仅点出了曾皙之志意在言外的艺术旨趣,还把这一境界与孟子‘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人生理想联系起来……曾皙和孔子所畅想的人生境界其实和孟子的‘上下与天地同流’之境一样,乃是将‘心源’‘扩而充之’的结果”可知,曾皙、孔子所畅想的人生境界与孟子所追求的‘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人生境界是相似的。由“作为学生的曾皙能达到与孔子相似的精神境界,亦为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之说作了注脚”可知,曾皙与孔子的精神境界,是对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的证明。【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学生分析老师的教育特点,需要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筛选出孔子的教育方式和特点,加以比较,进行分析。由“孔子并没有要求学生以他的理想为人生理想,而是让学生畅谈各自的志向”“孔子并没有向任何一个学生灌输什么理念,整体的教学氛围也极为平等融洽”可知,孔子创设了一种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畅谈志向。题干中,面对张帆的错误和学生的哄笑,老师同样让学生畅所欲言,因此,老师创设了一种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内心消除了负担。由“对于子路、冉有、公西华或为政或司礼的社会理想,孔子既不加赞许,也不予否定”“只有在曾皙描述完他颇具人生审美化效果的志趣后,孔子才‘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可知,孔子没有空洞、刻板说教,强制灌输。“说得很好啊。如果张帆愿意再朗读一遍,读出来的效果肯定会更好”,该老师同样是相机引导、适时点拨。由“孔子鼓励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即便弟子的发言和他的想法相差甚远,孔子也只是坦然‘哂之(微笑)’,并不急于反对和纠正。对于那些不敢或不愿发言的学生,孔子也积极鼓励之”可知,孔子注重鼓励学生。面对学生的失误,老师没有严肃批评,而是说“说得很好啊。如果张帆愿意再朗读一遍,读出来的效果肯定会更好”,可见其是以表扬、鼓励为主,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由“孔子对学生的提问也未必会直接作答,而是从学生的问题中牵引出更多的问题,请学生自己思考后作答,随后再进行回应”可知,孔子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题干中老师也是如此,让学生思考张帆的意思到底有没有表达错误,因此,老师能够很好地结合学生的表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卖米张培祥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了:“琼宝,今天是这里的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好开点钱给你爹买药。我迷迷糊糊睁开双眼,看看窗外,日头还没出来呢。我实在太困,又在床上赖了一会儿。①隔壁传来父亲的咳嗽声,母亲在厨房忙活着,饭菜的香气混合着淡淡的油烟味飘过来,慢慢驱散了我的睡意。我坐起来,穿好衣服,开始铺床。饭后,弟弟就拿着父亲常用的那把锄头出去了。我和母亲开始往谷箩里装米。我说:“妈,我挑重的那担吧。”“你学生妹子,肩膀嫩,还是我来。”母亲说着,一弯腰,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路上小心点!咱们家的米好,别便宜卖了!”父亲披着衣服站在门口嘱咐道。“知道了,你快回床上躺着吧。”母亲艰难地把头从扁担旁边扭过来,吩咐道。“早先你爹身体好的时候,自己挑着一百来斤米进城去卖,隔几天去一趟,倒比较划算一点。”我不由心里一紧,心疼起父亲来。从家里到城里足足有三十多里山路呢,他挑着那么重的担子走着去,该多么辛苦!②看看旁边的母亲,头发有些斑白了,黑黝黝的脸上爬上了好多皱纹,脑门上密密麻麻都是汗珠,眼睛有些红肿。“一块零五。”米贩子开价了。卖米的想讨价还价。“不还价,一口价,爱卖不卖!”米贩子态度很强硬。母亲说:“一块零五?也太便宜了。上场还卖到一块一呢。”正说着,有个米贩子朝我们这边走过来了。“米是好米,不过这几天城里跌价,再好的米也卖不出好价钱来。一块零五,卖不卖?”母亲摇摇头:“这也太便宜了吧?上场还卖一块一呢。”“这米好咧!又白又匀净,又筛得干净,一点沙子也没有!”母亲堆着笑,语气里有几分自豪。的确,我家的米比别人的好。那人又看了看米,犹豫了一下,说:“本来都是一口价,不许还的,看你们家米好,我加点,一块零八,怎么样?”母亲还是摇头;“不行,我们家这米,少说也要卖到一块一。你再加点?”那人冷笑一声,说:“今天肯定卖不出一块一的行情,我出一块零八你不卖,等会散场的时候你一块零五都卖不出去!”“卖不出去,我们再担回家!”那人的态度激恼了母亲。“那你就等着担回家吧。”那人冷笑着,丢下这句话走了。我在旁边听着,心里算着:一块零八到一块一,每斤才差两分钱。这里一共150斤米,总共也就三块钱的事情,路这么远,何必再挑回去呢?我的肩膀还在痛呢。我轻轻对母亲说:“妈,一块零八就一块零八吧,反正也就三块钱的事。再说,还等着钱给爹买药呢。”“那哪行?”母亲似乎有些生气了,“三块钱不是钱?做生意也得讲点良心,咱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米,质量也好,哪能这么贱卖了?”又有几个米贩子过来了,他们也都只出一块零五。有一两个出到一块零八,也不肯再加。母亲仍然不肯卖。又有好些人来买米,但谁也不肯出到一块一。③下午人更少了,日头又毒,看看母亲,衣服都粘在背上了,黝黑的脸上也透出晒红的印迹来。母亲说:“你怕热,去那边树底下躲躲好了。”“不用,我不怕晒。”“那你去买根冰棍吃好了。”母亲说着,从兜里掏出两毛钱零钱来。终于有个米贩子过来了:“这米卖不卖?一块零五,不讲价!”母亲说:“上场还卖一块一呢……”不等母亲说完,那人就不耐烦地说:“行情不同了!想卖一块一,你就等着往回担吧!”奇怪的是,母亲没有生气,反而堆着笑说:“那,一块零八,你要不要?”那人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这个价钱,不是开场的时候也难得卖出去,现在都散场了,谁买?做梦吧!”等那人走了,我忍不住埋怨母亲:“开场的时候人家出一块零八你不卖,这会好了,人家还不愿意买了!”母亲似乎有些惭愧,但并不肯认错:“本来嘛,一分钱一分货,米是好米,哪能贱卖了?出门的时候你爹不还叮嘱叫卖个好价钱?”“你还说爹呢!他病在家里,指着这米换钱买药治病!人要紧还是钱要紧?”母亲似乎没有话说了,低声说:“一会儿人家出一块零五也卖了吧。”可是再没有人来买米了。“妈,我来挑重的。”“你学生妹子,肩膀嫩……”不等母亲说完,我已经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④母亲也没有再说什么,挑起那担轻的跟在我后面,踏上了回家的路。突然脚下一滑,洒了好多米出来。回到家里,母亲便忙着做晚饭,我跟父亲报告卖米的经过。父亲听了,也没抱怨母亲,只说:“那些米贩子也太黑了,城里都卖一块五呢,把价压这么低!这么挣庄稼人的血汗钱,太没良心了!”晚上,父亲咳嗽得更厉害了。母亲对我说:“琼宝,明天是转步的场,咱们辛苦一点,把米挑到那边场上去卖了,好给你爹买药。”“转步?十几里路呢!”我想到那漫长的山路,不由有些发怵。“明天你们少担点米去,每人担50斤就够了。”父亲说。我心里很难过,有点想哭。可我实在太累了,头刚刚挨到枕头就睡着了,睡得又香又甜。(节选自《读者》2005年第2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卖米”为题,交代了小说的中心事件,全文都是围绕着“卖米”这一事件展开的。B.结尾“有点想哭”又“睡得又香又甜”,写出了“我”经历了卖米的波折后的极度劳累。C.小说通过母亲与不同米贩子的对话,折射出了当时大米交易市场里米贩子们的阴险狡诈。D.小说有很多动人的细节描写,小说语言质朴无华,表达的情感却真挚浓郁,感人至深。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中的“咳嗽声”,暗示父亲生了病,父亲生病一事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B.句子②中的“斑白”“红肿”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暗示母亲也一样经历着病痛的折磨。C.句子③中写母亲衣服粘在背上,脸被晒出红印,折射出母亲内心无比焦虑和着急。D.句子④与前文“母亲说着,一弯腰,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形成对比,侧面体现了母亲复杂的心态。8.请结合文本有关情节分析小说是如何具体表现母亲的执着和坚强的。9.在“人间四月天,书香润青春”的班级读书会上,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写到“踏上了回家的路”就可以结束了,不必叙述后面回家后的情节。请阐明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答案】6.C7.B8.①母亲面对“我”和不同米贩子的催促以及讨价还价时,依旧坚持不贱卖自己的好米,体现了她性格的执着。②母亲为了给父亲买药决定次日到转步的场去卖米,不怕路途遥远,这体现了她性格的坚强。9.示例一:赞同写到“踏上了回家的路”就结束。①从标题来看,小说的中心事件是“卖米”,往家赶意味着“卖米”这件事已结束了,整体脉络清晰,结构完整。②从人物塑造来看,母亲坚强的性格特点已凸显出来,“我”对母亲与生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人物形象比较鲜明。③从主题的表现来看,反映普通人生活的窘迫、辛酸和无奈,同时也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示例二:赞同叙述后文回家后的情节。①从情节来看,小说“卖米”是为了给父亲治病,而米当天没有卖出去,因此,文末写第二天到转步的场去卖米的情节就显得很有必要且与前文父亲的嘱咐形成呼应。②从艺术表现来看,第一次“卖米”不成功,结尾写第二次“卖米”,引发读者想象。第二次“卖米”的情形,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主人公一家的艰难遭遇。③从主题来看,文末补充生病的父亲对家人的宽慰、“我”心里难过想哭以及“我”睡得又香又甜等情节,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折射出了当时大米交易市场里米贩子们的阴险狡诈”错误。母亲想把米卖一块一,米贩子给一块八,可见米贩子并不是太黑心,“阴险狡诈”言过其实。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暗示母亲也一样经历着病痛的折磨”错误。“斑白”“红肿”是对母亲挑担重时的描写,表明母亲的辛劳艰苦,而不是“病痛的折磨”。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中“表现母亲的执着和坚强的”已经给出了答题方向,考生可以在文中找出与“母亲的执着和坚强的”相关联的语句进行分析。米贩子开价一块零五,母亲说一块零五太便宜了。米贩子给一块八,母亲说不给一块一就再担回家。我说“一块零八就一块零八吧,反正也就三块钱的事。再说,还等着钱给爹买药呢”,母亲说“三块钱不是钱”,米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米,质量也好,哪能这么贱卖了”,面对不同米贩子的讨价还价,面对“我”的催促,母亲依旧坚持不贱卖自家好米,体现了她性格的执着。母亲在临出发时“一弯腰,把那担重的挑起来了”,卖米没能成功后回家对我说“明天是转步的场,咱们辛苦一点,把米挑到那边场上去卖了”,母亲为了给父亲买药,无论是主动挑重担,还是决定次日到要走十几里山路的转步的场去卖米,她不怕苦累,不怕路远,这体现了她性格的坚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分析某一情节是否是否有必要,可以从情节、人物、主旨、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考生可以选择同意写到“踏上了回家的路”就结束。从情节上,标题“卖米”是小说的中心事件,都是围绕“卖米”这一事件,写我与母亲去卖米、卖米现场、卖米回来,“踏上了回家的路”意味着“卖米”这一件事已经结束,文章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整体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从人物上,“我”和母亲挑米去卖的整个事件,将母亲坚强、执着的性格特点已凸显出来,并且写出了“我”对母亲与生活的新的认识,母亲和“我”的形象比较鲜明突出。从主题上,从开场到散场,米贩子们趁机集体压价,不甘心被敲诈的母亲一粒米没有卖掉,只好挑着米踏上了回家的路,可以反映出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母亲的关怀与赞美,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的怜悯与同情,写到“踏上了回家的路”戛然而止,能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也可认为有必要叙述后文回家后的情节。从情节上,“琼宝,今天是这里的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好开点钱给你爹买药”,小说“卖米”是为了给父亲治病,而米当天没有卖出去,母亲对我说,“明天是转步的场,咱们辛苦一点,把米挑到那边场上去卖了,好给你爹买药”,决定次日到转步的场去卖米,再给父亲买药,因此,文末写第二天到转步的场去卖米的情节,与上文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合理。从效果上,“我”和母亲挑米去卖,却一颗米也没卖出去,只好将米挑回家。回家后母亲说“明天是转步的场……”,第一次“卖米”不成功,结尾写第二次去“卖米”,引发读者想象第二次“卖米”的情形和结果,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主人公一家生活的艰难辛苦。从主题上,“那些米贩子也太黑了,城里都卖一块五呢,把价压这么低!这么挣庄稼人的血汗钱,太没良心了”,文末补充父亲对家人的宽慰;文末加上“我心里很难过,有点想哭”,却又“挨到枕头就睡着了,睡得又香又甜”的情节,两人情节均反映了普通民众生活的艰苦与无奈,令人唏嘘。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蚶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节选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材料二: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选自庄子《庖丁解牛》)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凡有见于中A而操之B不熟者C平居D自视了然E而临事F忽焉G丧之H岂独竹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长度单位。“寻声暗问弹者谁”的“寻”表示“寻求”,两者用法不同。B.少,指稍微。“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的“少”表示“一会儿”,两者用法相同。C.庖丁,指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D.怵然,指戒惧的样子,与现在生活中所说的“发怵”意思接近。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与可的画竹的道理,作者虽心里明白,但实践起来却不得心应手,原因在于“不学之过”。B.子由的话赞美了文与可绘画技艺的高超,且认为子由仅得文与可的画意,而自己并得其画法。C.文惠君的赞叹从正面写出了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同时也为引出庖丁的解释作了铺垫。D.庖丁将技艺高超归结为“道”,并运用对比手法依次讲述了自己达到“道”的三个阶段。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14.概括庖丁解牛和文与可画竹的共通性。【答案】10.CEH11.B12.C13.(1)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地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2)我提着刀站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14.①“得其道”或“得其法”或掌握事物的规律。②“内外一致,心手相应”或心理明白应该这样做,并且在行动上做到了。③由实践得出了结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练地去做,平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凡”,引领的信息是“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有……者,是固定结构,之间不断开,C处停顿;“平居”与“临事”相对,由“而”连接相对应的句子,逻辑上是转折,“忽焉”作“丧”的状语,第二个“之”为宾语,“之”后“而”前即E处停顿;“岂独竹乎”是反问句式,独立断开,H处停顿。故选C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理解文言词语之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量词,长度单位;动词,沿着,顺着。句意: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B.错误。副词,稍微;副词,一会儿。句意:稍有一点放松就错过去了。/一会儿,月亮从东山的上面升起。C.正确。D.正确。句意: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内心害怕、忐忑。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正面”错,应该“侧面间接写”。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乃”,却;“累”,堆积;“岂复”,哪里还有、难道还。(2)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承接;“顾”,张望;“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通“缮”,擦拭。【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归纳概括的能力。①由“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依乎天理,批大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概括出:“得其道”或“得其法”或掌握事物的规律。②由“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概括出:“内外一致,心手相应”或心理明白应该这样做,并且在行动上做到了。③由“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概括出:由实践得出了结论。参考译文:材料一: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刚蹿起来,鹘就猛扑下去,稍有一点放松就错过去了。这是与可教给我的。我不能做到,但心里却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既然心里明白应该这样做,却不能做到,认识和行动不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一致,这都是学习不够的毛病。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练地去做,平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子由写了《墨竹赋》给与可,说:庖丁,是宰牛的,可是(他讲的道理)却为养生的人所采纳;轮扁,是制造车轮的,可是(他的经验)却被读书人所运用。现在,您在画竹上所寄托的思想情感,我以为是有道者的认识,难道不是吗?子由从来不画画,所以,只知道大致的意思而已。而像我呢,不只是理解与可的绘画理论,还学得了他的绘画方法。(节选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材料二: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几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即使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选自庄子《庖丁解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野水孤舟梁栋①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注】①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前村大雨刚过,积水漫无边际,道路被溪水淹没,时隐时现。B.颔联景中有情,由溪流、行路的全景转到特写镜头天尽头的孤洲小船。C.颈联抒情,“空”字和“坐”字,写出了有心渡河,虽无法渡过的失落。D.尾联写诗人袖手归来,栖居茅屋,隐居山林,恬淡闲适,似与尘世绝缘。16.此诗题为“野水孤舟”,诗句中却不动声色地用比喻来写家国大事以及诗人的遭遇与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首联以雨后溪水泛滥比喻国事不可收拾,以行路间断比喻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渺茫,表达诗人彷徨、迷惘的心情。②颈联以孤洲比喻自己与世隔绝的处境,以小舟比喻诗人的渺小,以“水日深”比喻国势飘摇,每况愈下,表达诗人处境孤寂,目睹国家残破却无力回天的愤慨心情。③尾联以鸥鸟不惊比喻与世无争的隐士,表面上恬淡闲适,似与尘世绝缘,是作者目睹国家残破而又无力回天的愤激之语。【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天尽头的孤洲小船”错误。颔联“尽日”是整天的意思,指整天没有来客造访。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意象情感的能力。首联“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两句写“水”,着重写水的“乱”,以切合诗题的“野”。“迷漫”写出了水的漫无边际,“间断”则写出由于地势的高低不平,被掩没的道路时隐时现。这两句写眼前实景,是赋,也是比,暗示了由于时代狂风骤雨的侵袭,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前程茫茫,杳不可知。这两句诗描绘了雨后溪流烟水迷漫的景象,从中也透露出作者彷徨、迷惘的心情。颈联“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意思是,本想乘舟渡河,但门前的水势有增无减。此处也是亦赋亦比,南宋末年,国势飘摇,每况愈下,诗人即使有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宏伟抱负,也完全没有施展的可能。在黑暗的现实面前,诗人深感自己无能为力,着一“坐”字和“空”字,写出了诗人心情的绝望和愤慨。在诗人一切的追求、希企都归于幻灭之时,自然逼出最后两句“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这里以鸥鸟“自浮沉”比喻与世无争的隐士,表达作者隐居山林,不再以世事为怀的决心。表面上似乎写作者与尘世绝缘,内心恬淡安适,其实这只不过是作者目睹国家残破而又无力回天的愤激之语。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词人登高远望,纵目千里所见到的景象。(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针对“礼乐教化”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可以看出。(3)古人登楼远眺喜欢吟咏诗句,你印象中带“楼”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千里澄江似练②.翠峰如簇③.如其礼乐④.以俟君子⑤.昔闻洞庭水⑥.今上岳阳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澄、练、簇、礼、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街头买杯奶茶或果汁,再随手抓根吸管,“咕噜咕噜”喝两口,快乐涌上心头。可是,这些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吸管健康环保吗?恐怕要打上问号。有人可能觉得纸和竹子制成的吸管,既然材料取自天然,肯定是健康环保的。一项最新研究却告诉我们,未必如此——它们依然可能含有有毒化学物质,________A__________。①根据研究发现,②号称“环保”的纸质吸管含有长效和潜在的有毒化学物质。③大多数被检测吸管中均发现PFAS,④而纸和竹子制成的吸管中最为常见。⑤PFAS可制造户外服装、不粘锅等多种日常产品,⑥具有防水、耐热、防污,⑦然而对人类和环境都有潜在的危害,⑧例如导致对疫苗的反应较差、出生体重较轻、甲状腺疾病、胆固醇水平升高、肝脏损害、肾癌等后果。⑨虽然检测到的PFAS浓度很低,⑩但浓度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水涨船高。参与这项研究的安特卫普大学环境科学家、研究员蒂莫•格罗芬博士表示,由纸和竹子等植物性材料制成的吸管通常被宣传为比塑料吸管更可持续、更环保,然而这些吸管中存在PFAS,意味着_________B_________。18.请在文中画横线A处和B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潜在威胁B宣传所述并不一定是真的19.①“根据研究发现”错误,应改为“研究发现”;⑥缺宾语,“具有……的特点”;⑩成语“水涨船高”错误,应改为“逐渐升高”。【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具有总结上文引领下文的作用,结合上文“它们依然可能含有有毒化学物质”和下一段中心句“然而对人类和环境都有潜在的危害”分析,此空可填“给人类和环境带来潜在威胁”。B处,此空具有总结全文并警示世人的作用,结合上文“由纸和竹子等植物性材料制成的吸管通常被宣传为比塑料吸管更可持续、更环保”和转折连词“然后”分析,此处应强调宣传失真,可填“宣传所述并不一定是真的”。【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根据研究发现”结构混乱,“根据……发现”句式杂糅,可删除其一,改为“根据研究”或“研究发现”;⑥“具有防水、耐热、防污”成分残缺,缺少与“具有”照应宾语中心语,可在“防污”后添加“性”或“特点”(作用、效果)等等;⑩“但浓度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水涨船高”成分赘余,“水涨”,比喻事物随着它所凭借的基础的提高而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水涨”,表意有重复,该词语使用不当,可改成“但浓度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高(提升)”。(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那时候,伞没有现在那么鲜艳好看,也没那么多的花样:两折、三折,又有自动的机关,“哗啦”一声张开来。那时的伞,多是黑的布伞,或者蜡黄的油布伞,大而且坚固,雨打下来,那声音也是结实的,啪、啪、啪。有一种油纸伞,比较有色彩,却也比较脆弱,不小心就会戳一个洞。但是油纸伞的木伞骨子排得很细密,并且过去的人,用东西都很爱惜。不像现在的人,东西不当东西。那时候,人们用过了伞,都要撑开了阴干,再收起来。木伞骨子和伞柄渐渐地,就像上了油,越用久越结实。铁伞骨子,也绝不会生锈。伞面倘若破了,就会找修伞的工匠来补。他们都有一双巧手,补得服服帖帖,平平整整。撑出去,又是一把遮风避雨的好伞。那时候,工匠也多,还有补碗的呢!有碎了的碗,只要不是碎成渣,他就有本事对上茬口,再打上一排钉,一点不漏的。今天的人听起来就要以为是神话了。小孩子玩的皮球破了,也能找皮匠补的。藤椅,藤榻,甚至淘箩坏了,是找篾匠补。有多少好手艺人啊!现在全都没了。结果是,废品堆积成山。现在的生活其实是要粗糙得多,大量的物质被匆忙地吞吐着。而那时候的生活,是细嚼慢咽。20.下列句子中的“打”和文中加点的“打”,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打这儿往东,再走三里地就到了。B.一弯新月像一把银打的镰刀,从黑黝黝的山峰上伸了出来。C.年轻人要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努力振兴中华。D.四月的傍晚很美,独自伫立桥头,聆听流水奔跑时拍打的节拍。21.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中“呢”“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2.文中多次出现的“那时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20.D21.①“呢”表示”惊叹、自豪”的语气,“啊”表示赞叹语气;②强调对过去工匠种类众多,对手艺人技能高超的赞美之意;③与下文手艺人的消失,对当下生活的粗糙忙碌的感慨形成更明显的对照。22.①间隔反复,有强调作用,突出过去生活的方式和节奏,表达了留恋之情;②使行文脉络层次清晰;③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原文是“敲打”的意思。A.从,表示处所、时间、范围的起点。B.制作。C.攻击。D.敲打。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明确词语的含义,结合“还有补碗的呢”,“呢”表示“惊叹、自豪”的语气。“有多少好手艺人啊”,“啊”表示赞叹语气。这两处感叹词说明了过去工匠种类多,同时也表达了对手艺人技能高超的赞美之意。结合下文“现在全都没了”,与下文手艺人的消失,对当下生活的粗糙忙碌的感慨形成更明显的对照。【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三段的段首都使用“那时候”,“那时候”的反复使用,有着强调的作用,“那时候”带有回忆的意味,表现了过去生活的方式和节奏,表达了留恋之情。从句段表达效果上而言,“那时候”位于每一段的句首,结构上引领下文,标明后面是回忆,间隔反复,前后照应,使行文脉络层次清晰,回环复沓,增强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物业服务合同条款及服务标的说明
- 2025年四平货运车从业考试题
- 二零二五年二手车交易居间服务联合推广合同3篇
- 2024年食品安全保障食堂承包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铜门供应商合同3篇
- 2025年鲁教五四新版选择性必修3英语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鲁教版五年级英语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4版房屋买卖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新科版选择性必修2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苏人新版九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
- 最新MARSI-医用黏胶相关皮肤损伤课件
- 工程开工报审表范本
- 航空小镇主题乐园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保洁冬季防滑防冻工作措施
- 少儿美术课件-《我的情绪小怪兽》
- 永续债计入权益的必备条件分析
-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程序单端(自动版)
- 基坑监测课件ppt版(共155页)
- 蠕变、应力松弛、滞后和内耗讲解
- 开发区开发管理模式及发展要素PPT课件
- 急诊科科主任述职报告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