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中学教育集团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卷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卷
1.(2024七下·南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中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它的尖端蜷曲而上绕,还点zhuì()着疏落的几片残叶,毫无人工雕琢的痕迹,却是位置再适当没有。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便把这种神韵融会于他的书法中。他还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它的躯干劲拔而枝权转折下弯,显出一种____的品质,于是他把这种品质融会于他的书法风格中。
(1)在文段中给加点字注音和在括号内填写汉字,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qū辍B.qǔ缀C.qū缀D.qǔ辍
(2)填入文中①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屈不挠B.锲而不舍C.气冲斗牛D.锋芒毕露
2.(2024七下·南昌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红书店"凭借高颜值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打卡圣地”。
B.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D.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不仅需要广大读者的支持,更需要作家的努力。
3.(2024七下·南昌期末)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怎样才能写得有感情呢关键是写自已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②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③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些。
④此外,还要注意锤炼语言,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者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⑤很多时候,记事也是为了传达情感,分享体验,因此,还要学会写得有感情。
A.⑤①②③④B.⑤①④②③C.②③⑤①④D.③②⑤①④
4.(2024七下·南昌期末)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
A.把芬芳献给他人把寂寞留给自己以宽阔拥抱生活以苦心孕育未来
B.以苦心孕育未来把芬芳献给他人以宽阔拥抱生活把寂寞留给自己
C.以宽阔拥抱生活把芬芳献给他人以苦心孕育未来把寂寞留给自己
D.把寂寞留给自己以宽阔拥抱生活以苦心孕育未来把芬芳献给他人
(2024七下·南昌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喜晴
谢蔼
十日江村烟雨濛,晓来初快①日升东。挼莎②蕉叶展新绿,纵臾榴花开晚红。
得句又从山色里,发机④浑在鸟声中。披衣出户眄⑥田野,好在良苗怀晚风。
【注】①快:快意。②挨莎(ruósuō):摩挲。③纵臾:怂恿、劝说。
④发机:本意为拨动弓弩,这里指触动诗情。⑤浑:全。⑥眄:斜着眼睛看。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连日雨后旭日东升的情景。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正面描写风。
C.诗人看到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诗兴大发。
D.本诗描绘了诗人的田园生活,风格清快明丽。
6.本诗题为“喜晴”,请简析诗中何处透着喜意。
(2024七下·南昌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各题。
吴王欲伐荆
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②,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回:“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③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战!"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
【注】①荆:指楚国。②怀丸操弹:怀揣子弹,手拿弹弓。③居:停留。④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
7.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吴王欲伐荆②敢有谏者死③如是者三旦。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②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9.少孺子是用什么方法规劝吴王罢兵的,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0.(2024七下·南昌期末)古诗文积累。
(1)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
(3)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
(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___,___。
(7)《陋室铭》中“,”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清幽、色调淡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2024七下·南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汤圆
毕飞宇
①那一天我得到了一碗汤圆。但我们乡下人要土气一些,把汤圆叫作“圆子"。我的碗里一共有四个圆子,后来,有几个大人又给了我一些,我把它们吃光了。以我当时的年纪,我的母亲认为,我吃下去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我的实际能力。所以,她不停地重复,她的儿子“爱吃圆子”,“他吃了八个"。
②直到现在,我都快五十了,我的母亲仍认定她的儿子“爱吃圆子”。其实我不喜欢。在那样一个年代,在“吃"这个问题上,爱和不爱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有”。在“有"的时候,一个孩子只有一个态度,或者说一个行为:能吃就吃。
③我还想告诉我的母亲,其实那一次我吃伤了。很抱歉,“吃伤了"是一件很让人难为情的事,可我会原谅自己。
④我为什么至今还记得那碗汤圆呢倒不是因为我“吃伤了”,首要的原因是汤圆属于“好吃的"。吃好吃的,在当时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⑤“好吃的”有什么可说的吗有。
⑥我们村有一个很特殊的风俗,在日子比较富裕的时候,如果哪一家做了“好吃的”,关起门来独享是一件十分不得体的事情,是要被人瞧不起的。我这么说也许有人要质疑:你不说你们家做了“好吃的”,人家怎么会知道呢这么说的人一定没有过过苦日子。我要告诉大家,人的嗅觉是十分神奇的,在你营养不良的时候,你的基因会变异,你的嗅觉会变得和狗的嗅觉一样灵敏。这么说吧,你家在村东,如果你家的锅里烧了红烧肉,村子西边的鼻子会因为你们家的炉火而亢奋——除非你生吃。
⑦所以,乡下人永远都不会去烧单纯的红烧肉,他们只会做青莱烧肉、萝卜烧肉、芋头烧肉,一做就是满满的一大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送。左边的邻居家送一碗,右边的邻居家送一碗,三舅妈家送一碗,陈先生(我母亲)家送一碗。因为有青菜、萝卜和芋头垫底,好办了,肉就成了一点“意思”,点缀在最上头。
⑧我们乡下人就是这样的,也自私,也狠毒,但是,因为风俗,大家都有一种思维上的惯性:自己有一点儿好的马上就会想起别人。它是普遍的,常态的。
⑨有一首名曲,叫《如歌的行板》。它是这么唱的:“瓦尼亚将身坐在沙发/酒瓶酒杯手中拿/他还没有倒满半杯酒/就叫人去喊卡契卡。”
⑩这第一次读到歌词是在1987年的冬天。那一年,我大学毕业,一个人在宿舍。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几乎没有过渡,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不需要回忆,不需要。往事历历在目。在我的村庄,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刻伟大而温润的中国乡村传统依然没有泯灭,它在困厄里流淌,延续:每一个乡亲都是瓦尼亚,每一个乡亲都是卡契卡。我就是卡契卡,可我还没有来得及做瓦尼亚,就离开了我的村庄。这是我欠下的。
很可惜,在我还没有离开乡村的时候,这个风俗已经出现了表败的态势,最终彻底没落了。
分享,多么芬芳的一个东西,它到哪里去了呢
“一块给狗的骨头不是慈善,一块与狗分享的骨头才是慈善。"这句话是杰克·伦敦说的。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正上大学二年级,在扬州师范学院的图书馆里。这句话至今还像骨头一样生长在我的肉里。
我要感谢杰克·伦敦,他在我的青年时代给我送来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词:分享。此时此刻,我愿意与所有的朋友分享这个词:分享。这个词可以让一个男孩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男人——他曾经梦想着独自抱着一根甘蔗,从清晨啃到黄昏。
我很高兴地注意到一个现象,“分享”这个词的使用率正在上升。我渴望着有那么一天,“分享"终于成为汉语世界里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而“分享”也真的成为我们切实可感的“民风"。(选自《小品文选刊》2018年第6期,有剩改)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40多年后,“我”依然记得小时候那碗汤圆,这并非母亲所认为的我爱吃汤圆,事实上这和爱不爱吃没有太大关系。
B.过苦日子的乡下人自己有一点儿好的马上就会想起别人,并不是因为他们高尚无私,而是淳朴的风俗造成的思维习惯。
C.作者对风俗和法律的关系给出自己的理解,这与他曾经在艰难的日子里感受到伟大而温润的中国乡村传统有一定的关系。
D.“分享"的好风俗在我的村庄经久不衰,且“分享”的使用率不断攀升。我期待自己乡村的好风俗能够传播到全国各地。
12.第①段中“我"读到这首西亚民歌最后一句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的原因有哪些请具体说说。
1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说“毕飞宇的语言是诗性的,像瑞士表一样准确、精致,字里行间流淌着汉语的血脉和韵律"。试品析下面句子中“点缀”一词的意味。
因为有青莱、萝卜和芋头垫底,好办了,肉就成了一点“意思”,点缀在最上头。
14.有人认为,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分享是一种淳朴的风俗。如今物质丰富,衣食无忧,分享失去了时代意义,不必再传扬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2024七下·南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栀子不言自成蹊①
石会文
①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栀子树,年年开花,满院芬芳,幽香袅袅羡煞人。
②院子里还种了樱树、杏树、桔树、柚树、桂树,最早送香的要数杏花,依次便是樱花、桔花、柚花、栀子花,至仲秋时节,才是桂花飘香了。这些花中,最香的应是栀子花,那天然自成的清香如娇女袭人。
③诸花中,樱花名气最大,每年幕名来武大看樱花的人项背相随,熙攘攒动。
④可我觉得樱花似乎有点徒有虚名,我认为樱花并不好看,星星点点,弥弥散散,也没什么香味。我想它的出名也许是人云亦云,炒作使然。
⑤但转念一想,既然人们都这么欣赏樱花,总有它的理由,后来我才明白,樱花是看气势的成片成片的樱花犹如花海一样,茫茫不见尽头,弥漫浩瀚,气势磅礴,那是何等恢弘。我家院子只有一棵樱树,是绝然出不了这等气势的。
⑥然而,栀子花就不同了,它无须樱花那样倚仗气势而惊艳,也不会像杏花那样经不起风雨摧残。栀子花,仅一朵就能艳压群芳,仅一树便可芳香怡人。栀子花在烈日下、风雨中却是显得更加艳丽清秀,它是烈日风雨中砥砺廉隅的精灵。
⑦我时常会在早上独自细品那默默而开的栀子花,白玉无瑕的花瓣,柔柔的、嫩嫩的,清洁得没有一丝尘泥,晶莹的露水抹在雪朵上,似少女的面颊一样柔丽润泽,营华剔透,娇丽淡雅得不显丁点装饰。特别是那几丝淡黄的花蕊,在层层叠翠的白玉中,格外珍颜。还有那花瓣上留下的花萼,清淡翠绿,仿佛是镶在白玉上的翡翠,楚楚动人。正如那“浅蕊黄金韵栀子****烂开栀子浑如雪”的心动描绘。
⑧有人说,栀子花是平民之花,一点不假。
⑨我说栀子花是平民之花,不仅因为是百姓喜爱它,而且它的属性也是平民化的。
⑩栀子花没有牡丹那样娇艳,也没有兰花那样典雅,更没有樱花那样受万人瞩目,它没有名花的头衔,它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它有的只是无以伦比的洁白如雪,清淡如水,玉洁清纯,朴实无华。它有的只是旺盛顽强的生命之力,只要给它一掬土,一份水,它就给你一个芬芳溢人的世界
有人说,栀子花是为伟大诗人屈子而开,我是十分赞同的。
栀子花开正值端午前后,是人们祭拜屈子的日子,不少地方,每逢五月初五,人们把一朵朵栀子花,一串串粽子抛向江河,以追思屈子为国怀沙抱死的壮举,这些栀子花与香粽,带去了人们对屈子的怀念与崇敬。
是啊,栀子花开如雪,一尘不染,清纯无瑕,正是屈子那颗圣洁如玉的灵魂。栀子花性如铁,笑迎骄阳,傲视风雨,烈日风雨之下,越发坚强,越发葱翠不凋,正是屈子不畏强权、不惧流放,殊死抗争的志士风骨。
栀如屈子,栀言屈志,让我越来越敬幕栀子了。
盛爱栀子,因为它天生怀着泥土的芳查,天生一幅清丽淡素的容貌,⑤:丧朴宏无华的清纯,天生一个不惧风雨磨砺的凛性,天生一终与世无争的清风。
(刊载于2022年05月02日,有删改。)
【注解】①化用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栀子花为线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B.第②段写自家院中的各类树木,通过对比的手法,引出了本文的叙述对象。
C.从第⑨段可知,我喜欢栀子花完全因为它是平民之花,具有平民化属性。
D.作者非常赞同“栀子花是为伟大诗人屈子而开"这一说法。
16.栀子花的外形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花朵资料卡”。
花朵资料卡——栀子花
花瓣
花蕊
花萼
17.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我爱栀子,因为它天生怀着泥土的芳香,天生一幅清丽淡素的容貌,天生一表朴实无华的清纯,天生一个不惧风雨磨砺的凛性,天生一缕与世无争的清风。
18.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9.少年自有凌云志,绚烂花开自芬芳。结合本文内容,请谈谈你可以学习栀子花身上哪些优秀品质
20.(2024七下·南昌期末)下列有关名著《海底两万里》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会说多国语言。同时他也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设计并建造了超乎人们想象的“诺第留斯号"潜艇。
B.《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探险小说,除了文学价值之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地理、历史、生物、物理、气象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C.《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D.尼·德兰是一位职业的捕鲸专家,他有一个外号叫“鱼叉手之王”。
21.(2024七下·南昌期末)《海底两万里》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的。文中的“我"是哪一个人物用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22.(2024七下·南昌期末)自古“英雄多磨难”,请结合名著中尼摩船长的遭遇,谈谈我们该如何面对磨难。
23.(2024七下·南昌期末)作文
“莫道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句道出了对事物感受的消长变化。事似易而实难,绝境中可能也焕发生机。人生的某种经历,往往与血契合之处,让你恍然明白:有些事,其实也没有那么难,那么容易,那么苦……不管好玩还是无聊、简单还是复杂,甚至“酷"牛”“爽"等感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请以“其实,也没有那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补充标题,完成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1)ABD.错误。
C.正确,“蜷曲"中的“蜷”对应的是“qū"。“点zhuì”中的“zhuì"对应的是“缀”字。
(2)A.不屈不挠,意思是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使用恰当。
B.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C.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D.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故答案为:(1)C;(2)A
【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2.【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句式杂糅,应该删去“造成的"。
C.有误,两面对一面,应该在“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前面加“能否"。
D.有误,语序不当,应该是“不仅需要作家的努力,更需要广大读者的支持”。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3.【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根据第⑤句的“还要"和第句“此外,还要”可知,“有感情"、“注意锤炼语言”分别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写清楚"。再看句子:②③句谈的是“写清楚”,③句紧承②句;⑤①两句阐述写得“有感情”,⑤句先提出得“有感情”,①句谈怎样写得“有感情";第④句表达要“注意锤炼语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4.【答案】C
【知识点】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通读语段,了解大意,可知四处选填的句子。应分别与“莲叶"荷花"莲子“藕”的特点相对应。“莲叶"又圆又大,与“以宽阔拥抱生活”对应,“荷花"香,与“把芬芳献给他人”相对应,“莲子"苦,与“以苦心孕育未来”对应,“藕"留在污泥中,不挖出无人知晓,所以与“把寂寞留给自己"对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重点在于理解并把握语境中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以确保语句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修改内容时,我们应当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四个方面: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在修改过程中,需要确保语句的主语或主要话题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突然的话题转换或主语变换,以确保整体语境的连贯性。2.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根据语境需要,合理安排语句的顺序,确保它们按照时间先后、空间位置或逻辑推理的顺序排列,以构建清晰、有条理的叙述。3.注意语句的对应关系:在修改内容时,应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的内容和结构,确保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当,比如前后文的呼应、因果关系的表达等。4.保持情景统一和音节和谐: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体情景的协调统一,避免产生突兀或断裂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语句的音节和节奏,力求使其听起来自然、流畅,避免出现拗口或重复的情况。
【答案】5.B
6.从旭日东升、蕉叶展新绿、榴花开晚红等充满生机的景物描写及山色鸟声触动诗兴中,可以感受到喜意。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5.ACD.正确。
B.有误,颔联“挼莎蕉叶展新绿,纵臾榴花开晚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的是蕉叶和榴花,而非风。
故答案为:B
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首联“十日江村烟雨潆,晓来初快日升东"从对旭日东升的描写中感受到诗人的喜悦;“展新绿”“开晚红”,诗人寓情于景,通过绿的蕉叶和红的榴花,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清丽,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出诗人久雨初晴后的喜悦之情。颈联“得句又从山色里,发机浑在鸟声中”写自己从山色中觅得诗情涌现出好诗句,又因听到鸟鸣声而悟道,充满雅趣,感到喜悦。
故答案为:从旭日东升、蕉叶展新绿、榴花开晚红等充满生机的景物描写及山色鸟声触动诗兴中,可以感受到喜意。
【答案】7.讨伐;谏劝;这
8.①你过来,何苦把衣裳湿成这样②这三只小动物都一心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患。
9.类比说理。他巧妙地利用蝉、螳螂、黄雀人拿弹弓这些潜在的危险,让吴王意识到伐荆决策的不明智,从而达到说服吴王罢兵的目。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谁敢劝谏就处死谁!"吴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劝谏却又不敢,于是就怀揣着弹丸,拿着弹弓,到吴王的后花园游玩,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连续了三天。吴王问他:“你过来,为什么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呢?”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处悲伤地鸣叫,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要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树下瞄准它。这三者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及它们身后的祸患。"吴王说:“你说得好!”于是就停止了出兵攻打楚国。
7.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①句意为:吴王想要攻打楚国。伐,讨伐。②句意为:敢进谏的人处死。谏,谏劝。③句意为:像这样过了许多天。是,这。
故答案为:讨伐;谏劝;这
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①重点词:子,你。如此,这样。②重点词:患,祸患。
故答案为:①你过来,何苦把衣裳湿成这样②这三只小动物都一心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患。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邮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可知,他巧妙地利用蝉、螳郎、黄雀人拿弹弓这些潜在的危险,让吴王意识到伐荆决策的不明智,从而达到说服吴王罢兵的目的。所以,少孺子是类比说理规劝吴王罢兵的。
故答案为:类比说理。他巧妙地利用蝉、螳螂、黄雀人拿弹弓这些潜在的危险,让吴王意识到伐荆决策的不明智,从而达到说服吴王罢兵的目。
10.【答案】(1)独怆然而涕下
(2)阴阳割昏晓
(3)山重水复疑无路
(4)不畏浮云遮望眼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怆、割、疑、庭、苔
故答案为:(1)独怆然而涕下;(2)阴阳割昏晓;(3)山重水复疑无路;(4)不畏浮云遮望眼;(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答案】11.D
12.读了这首歌词,“我”马上回忆起我们村分享“好吃的"风俗,因亲切的怀念而流泪。“我”又想到在我们村艰难的时刻,分享的传统风俗依然存在并延续,因感慨、喜悦、激动而流泪。“我"接受了乡亲们的分享,可自己没来得及给乡亲们分享就离开了“我”的树庄,因遗憾、愧疚而流泪。
13.“点缀"一词本意是装点、衬托、装饰。此处用肉点缀蔬菜,暗示肉少菜多,暗指当时村民的贫穷。但是村民即使贫穷,仍然愿意分享美味的事物,说明村民淳朴友善的品质。
14.我不赞同小语的看法。分享不仅仅包括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层面。分享是慈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物质匮乏时代,物质的分享,还体现了淳朴的邻里乡情,是一代人成长的精神怀恋在物质丰富时代,分享的良好风俗有利于建设善意、互助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风俗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3)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思路,揣摩概括义。(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3)瞻前顾后,揣摩特殊意义。(4)把握词语的感彩。除此以外,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着的思想感情,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能力。文章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态度的折射,要有通篇考虑,从重点语段、语句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1.ABC.正确。
D.有误,结合“分享,多么芬芳的一个东西,它哪里去了呢”分析,可知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1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能力。文中“他还没有倒满半杯酒/就叫人去喊卡契卡"的歌词让“我”想起了自己村子分享“好吃的"的习俗,这种自己童年经历的习俗依然存在,让“我”高兴地流泪。根据“我就是卡契卡,可我还没有来得及做瓦尼亚,就离开了我的村庄。这是我欠下的”,可知“我”因为很早离开村庄,还未和乡亲们分享自己的“好吃的"而遗憾的流泪。
故答案为:读了这首歌词,“我”马上回忆起我们村分享“好吃的"风俗,因亲切的怀念而流泪。“我”又想到在我们村艰难的时刻,分享的传统风俗依然存在并延续,因感慨、喜悦、激动而流泪。“我"接受了乡亲们的分享,可自己没来得及给乡亲们分享就离开了“我”的树庄,因遗憾、愧疚而流泪。
13.本题考查句子分析。“点缀"是装饰和衬托,描写细致巧妙,准确形象地写出了在一大碗有垫底的菜中红烧肉数量之少,展示出特定社会背景下的邻里乡情和微妙的心理,画面感强,意蕴无穷。
故答案为:“点缀”一词本意是装点、衬托、装饰。此处用肉点缀蔬菜,暗示肉少菜多,暗指当时村民的贫穷。但是村民即使贫穷,仍然愿意分享美味的事物,说明村民淳朴友善的品质。
14.开篇即提到“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栀子树”,直接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是栀子花,让读者迅速聚焦于所要描述的主体,为后文对栀子花的详细描写、赞美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年年开花,满院芬芳,幽香袅袅羡煞人”这句话,通过对栀子花香气的生动描绘,流露出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为全文奠定了充满喜爱和欣赏的感情基调。读者能从这一描述中感受到作者对栀子花的特殊情感,从而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一同去领略栀子花的魅力。以栀子树引出下文对栀子花在不同季节与其他花卉对比、栀子花的外形特点、品质象征等方面的叙述和描写。例如,引出了院子里其他树木与栀子花的对比,突出栀子花的独特之处;引出对栀子花在烈日风雨中表现的描写,展现其砥砺廉隅的品质等。在结构上,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结尾处往往会再次提及栀子花,与开头形成呼应,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这种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使文章在形式上更加严谨,也强化了主题表达。故答案为:我不赞同小语的看法。分享不仅仅包括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层面。分享是慈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物质匮乏时代,物质的分享,还体现了淳朴的邻里乡情,是一代人成长的精神怀恋在物质丰富时代,分享的良好风俗有利于建设善意、互助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风俗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
【答案】15.C
16.洁白无瑕,柔嫩剔透;淡黄;清淡翠绿,楚楚动人
17.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栀子花的外形特点及品质特征,增强语势,表达了作者对栀子花强烈的赞美之情。
18.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栀子花;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对栀子花的叙述和描写: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19.从本文栀子花的外形特征和在骄阳风雨下的表现来看,我们可以学习栀子花不畏风霜,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生命力强、不畏强权、殊死抗争等优秀品质。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4)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出充足的理由就可以。
15.ABD.正确。
C.有误,第②段阐释“我"说栀子花是平民之花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这我喜欢栀子花,还因为它不畏风霜,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生命力强、不畏强权、殊死抗争等优秀品质。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白玉无瑕的花瓣,柔柔的、嫩嫩的,清洁得没有一丝尘泥,晶莹的露水抹在雪朵上,似少女的面颊一样柔丽润泽,莹华剔透,娇丽淡雅得不显丁点装饰。特别是那几丝淡黄的花蕊,在层层叠翠的白玉中,格外珍颜。还有那花瓣.上留下的花萼,清淡翠绿,仿佛是镶在白玉上的翡翠,楚楚动人”可概括出答案。
故答案为:洁白无瑕,柔嫩剔透;黄;清淡翠绿,楚楚动人
1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天生怀着泥土的芳香,天生一幅清丽淡素的容貌,天生一表朴实无华的清纯,天生一个不惧风雨磨砺的凛性,天生一缕与世无争的清风"连用五个“天生......”,排比的修辞,句式整齐,增强了语势,富有节奏感、音韵美。
故答案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栀子花的外形特点及品质特征,增强语势,表达了作者对栀子花强烈的赞美之情。
18.“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栀子树"直接明确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是栀子花,让读者在开篇就清楚文章围绕栀子树展开叙述和描写。“年年开花,满院芬芳,幽香袅袅羡煞人”这句话通过对栀子花香气的描述,表达出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之情,为全文奠定了充满欣赏与赞美的感情基调。读者能从这一描述中感受到作者对栀子花的特殊情感,从而更容易进入文章的情境,与作者一同感受栀子花的魅力。此段为后文对栀子花的详细描写做了铺垫。引出了院子里其他树木与栀子花的对比,如后面提到的樱花、杏花等,通过对比突出栀子花的独特之处。同时,也为后文描写栀子花在烈日风雨中的表现、栀子花的平民属性以及与屈子精神的关联等内容埋下伏笔,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栀子花各个方面的叙述和描写。在结构上,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结尾处往往会再次提及栀子花,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这种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强化了主题表达,让读者感受到文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故答案为: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栀子花;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对栀子花的叙述和描写: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19.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本文写栀子花的外形以及“有的只是无以伦比的洁白如雪,清淡如水,玉洁清纯,朴实无华。它有的只是旺盛顽强的生命之力,只要给它一掬土,一份水,它就给你一个芬芳溢人的世界"天生怀着泥土的芳香,天生一幅清丽淡素的容貌,天生一表朴实无华的清纯,天生一个不惧风雨磨砺的凛性,天生一缕与世无争的清风”表现了栀子花不畏风霜,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生命力强、不畏强权、殊死抗争等优秀品质。链接材料“凡花大都是五辩.栀子花却是六辛"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写出了栀子花的与众不同,坚持做自己,不惧贬低的品质。
故答案为:从本文栀子花的外形特征和在骄阳风雨下的表现来看,我们可以学习栀子花不畏风霜,坚韧不拔、朴实无华、生命力强、不畏强权、殊死抗争等优秀品质。
20.【答案】C
【知识点】作品的经典情节;《海底两万里》
【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21.【答案】阿龙纳斯。“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见证者,贯穿小说始末,起到线索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此外,从“我”的视角叙述,便于抒发真情实感。
【知识点】作品的艺术特色;《海底两万里》
【解析】【分析】文中的“我"是阿龙纳斯教授,他是巴黎自然史博物馆教授,被美国海军部邀请随林肯号去清除“海怪”,结果意外落水后被尼摩船长所救,从而开启了神奇的海底之旅。以第一人称叙述,使读者感觉故事就像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样,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读者跟随阿龙纳斯教授的视角,一同探索神秘的海底世界,感受海底的奇妙景观和各种惊险刺激的冒险,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第一人称可以更直接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阿龙纳斯教授在面对各种新奇事物和危险情况时的恐惧、好奇、惊叹等情绪都能更细腻地传达给读者,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动机。读者与叙述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亲近的关系,更容易产生共鸣。读者仿佛在听一个朋友讲述自己的冒险故事,更容易投入情感,关心人物的命运。通过阿龙纳斯教授的观察和思考,作者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人与自然、科学与探索、自由与压迫等主题。教授的经历和感悟使主题更加深刻和引人深思。
故答案为:阿龙纳斯。“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参与者、见证者,贯穿小说始末,起到线索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此外,从“我”的视角叙述,便于抒发真情实感。
【点评】本题考查记叙文中人称的变化。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选择使用哪一种人称完全取决于作者表达感情的需要。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第三人称直接、客观。
22.【答案】示例:尼摩船长在他的鹦鹉螺号上历经艰险,与土著人、采珠人、尖头鲸、章鱼、敌舰等等一路斗争,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指挥全体船员,战胜了一切。所以,面对困难时,我们要以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勇敢的精神面对,且运用智慧,最终战胜困难。
【知识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海底两万里》
【解析】【分析】尼摩船长经历了许多磨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痛失亲人:他的家人可能在殖民统治或其他灾难中丧生,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对人类社会的失望:目睹了人类的贪婪、残暴和战争等丑恶现象,使他对人类社会感到绝望,从而选择远离陆地,在海底生活。海底探险的危险:在海底两万里的旅程中,面临着各种未知的危险,如海底怪兽、恶劣的环境、能源短缺等问题。磨难的启示方面:保持坚强的意志:尼摩船长在经历了巨大的痛苦后,依然没有被打倒,而是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继续探索和抗争。这启示我们在面对磨难时,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轻易放弃。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尼摩船长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海底应对各种危险。我们在面对磨难时,也应该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尽管尼摩船长对人类社会失望,但他对海洋和自然充满了热爱。我们在面对磨难时,也可以通过寻找自己热爱的事物来保持生活的热情和动力。学会宽容和理解:尼摩船长的经历让他对人类产生了复杂的情感,但在与阿龙纳斯等人的相处中,他也逐渐展现出宽容和理解的一面。我们在面对磨难时,也应该学会放下怨恨,以更宽广的胸怀去面对生活。
故答案为:示例:尼摩船长在他的鹦鹉螺号上历经艰险,与土著人、采珠人、尖头鲸、章鱼、敌舰等等一路斗争,以惊人的毅力和智慧,指挥全体船员,战胜了一切。所以,面对困难时,我们要以百折不挠的意志,顽强勇敢的精神面对,且运用智慧,最终战胜困难。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23.【答案】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人生之路,漫长而崎岖,我们总会在前行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有时候,这些困难看起来如巍峨的高山,难以逾越;有时候,又似无尽的黑暗,让人感到绝望。然而,当我们鼓起勇气,勇敢地迈出那一步时,却会惊喜地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还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害怕游泳。一看到那波光粼粼的水面,我的心中就涌起一股莫名的恐惧。我害怕水会淹没我,害怕自己会在水中挣扎而无法呼吸。每次看到小伙伴们在水中欢快地嬉戏,我都只能远远地看着,心中充满了羡慕和无奈。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自己不能一直逃避下去。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学会游泳。刚开始的时候,我依然非常紧张,紧紧地抓住游泳池边,不敢松手。教练耐心地教导我,让我先学会在水中憋气,然后再慢慢地尝试漂浮。我按照教练的方法去做,每一次尝试都让我的心跳加速,恐惧也如影随形。
但是,我没有放弃。我不断地告诉自己,其实游泳也没有那么难,只要我勇敢一点,一定可以学会的。渐渐地,我开始适应了在水中的感觉,能够漂浮起来了。接着,我又学会了划水和换气。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让我充满了成就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可以在游泳池中自由地游来游去了。那一刻,我心中的喜悦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突然明白,原来很多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有坚定的信念去坚持,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困难和挑战。比如,学习上的难题、工作中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困扰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和无助,但是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去面对,就会发现其实它们也没有那么难。
当我们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不要害怕,要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也可以查阅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攻克难题,取得进步。
当我们面对工作中的压力时,不要抱怨,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可以制定合理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通过运动、阅读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缓解压力。只要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一定能够战胜压力,取得成功。
当我们遇到人际关系的困扰时,不要逃避,要学会沟通,理解他人。可以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也可以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只要我们真诚待人,就一定能够化解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景和挑战。有些风景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欣喜和愉悦,而有些挑战则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困难和挫折。但是,无论我们遇到什么,都要相信自己,勇敢地去面对。因为,其实,很多事情也没有那么难。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材料是两句古诗和一段感悟性的话语,中心话题围绕对事物感受的变化以及人生经历中对事情难易、苦乐等感受的转变。
【题干分析】①“莫道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意思是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这句诗告诉我们事情往往看似容易实际却很难。“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则表达了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绝境中可能焕发生机。材料中的感悟性话语进一步强调了人生中对各种事情的感受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事起初觉得难、容易、苦等,但经历过后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②写作思路:可以从自己经历的一件具体事情入手,比如一开始觉得学习某门学科很难,经过努力后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或者一开始认为挑战某项运动不可能成功,但真正去尝试后发现没有那么难。开头可以通过描述一种普遍的感受引出自己的故事,事例素材可以选取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经历,结尾可以总结升华,强调对事物感受变化带来的人生启示。学生容易出现的写作误区可能是叙述事情过于平淡,没有突出感受的变化;或者详略不当,在无关紧要的环节花费过多笔墨。重点应放在事情前后感受的对比以及转变的过程上。
【立意提取】
1.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挑战自我,突破困境:从挑战自我的角度,讲述面对困难勇敢尝试,最终发现困难并非不可战胜。
2.其实,也没有那么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以学习或追求梦想的过程为例,起初觉得很苦,但坚持下来发现收获的喜悦让一切都变得值得。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1/1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卷
1.(2024七下·南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中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它的尖端蜷曲而上绕,还点zhuì()着疏落的几片残叶,毫无人工雕琢的痕迹,却是位置再适当没有。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便把这种神韵融会于他的书法中。他还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它的躯干劲拔而枝权转折下弯,显出一种____的品质,于是他把这种品质融会于他的书法风格中。
(1)在文段中给加点字注音和在括号内填写汉字,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qū辍B.qǔ缀C.qū缀D.qǔ辍
(2)填入文中①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屈不挠B.锲而不舍C.气冲斗牛D.锋芒毕露
【答案】(1)C
(2)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1)ABD.错误。
C.正确,“蜷曲"中的“蜷”对应的是“qū"。“点zhuì”中的“zhuì"对应的是“缀”字。
(2)A.不屈不挠,意思是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使用恰当。
B.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C.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D.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故答案为:(1)C;(2)A
【点评】(1)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2.(2024七下·南昌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红书店"凭借高颜值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打卡圣地”。
B.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D.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不仅需要广大读者的支持,更需要作家的努力。
【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句式杂糅,应该删去“造成的"。
C.有误,两面对一面,应该在“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前面加“能否"。
D.有误,语序不当,应该是“不仅需要作家的努力,更需要广大读者的支持”。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3.(2024七下·南昌期末)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怎样才能写得有感情呢关键是写自已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②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③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些。
④此外,还要注意锤炼语言,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者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⑤很多时候,记事也是为了传达情感,分享体验,因此,还要学会写得有感情。
A.⑤①②③④B.⑤①④②③C.②③⑤①④D.③②⑤①④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根据第⑤句的“还要"和第句“此外,还要”可知,“有感情"、“注意锤炼语言”分别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写清楚"。再看句子:②③句谈的是“写清楚”,③句紧承②句;⑤①两句阐述写得“有感情”,⑤句先提出得“有感情”,①句谈怎样写得“有感情";第④句表达要“注意锤炼语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4.(2024七下·南昌期末)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
A.把芬芳献给他人把寂寞留给自己以宽阔拥抱生活以苦心孕育未来
B.以苦心孕育未来把芬芳献给他人以宽阔拥抱生活把寂寞留给自己
C.以宽阔拥抱生活把芬芳献给他人以苦心孕育未来把寂寞留给自己
D.把寂寞留给自己以宽阔拥抱生活以苦心孕育未来把芬芳献给他人
【答案】C
【知识点】语言连贯
【解析】【分析】通读语段,了解大意,可知四处选填的句子。应分别与“莲叶"荷花"莲子“藕”的特点相对应。“莲叶"又圆又大,与“以宽阔拥抱生活”对应,“荷花"香,与“把芬芳献给他人”相对应,“莲子"苦,与“以苦心孕育未来”对应,“藕"留在污泥中,不挖出无人知晓,所以与“把寂寞留给自己"对应。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重点在于理解并把握语境中的关键词和逻辑关系,以确保语句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修改内容时,我们应当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四个方面: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在修改过程中,需要确保语句的主语或主要话题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突然的话题转换或主语变换,以确保整体语境的连贯性。2.遵循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根据语境需要,合理安排语句的顺序,确保它们按照时间先后、空间位置或逻辑推理的顺序排列,以构建清晰、有条理的叙述。3.注意语句的对应关系:在修改内容时,应仔细分析每个句子的内容和结构,确保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当,比如前后文的呼应、因果关系的表达等。4.保持情景统一和音节和谐: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整体情景的协调统一,避免产生突兀或断裂的感觉。同时,还要注意语句的音节和节奏,力求使其听起来自然、流畅,避免出现拗口或重复的情况。
(2024七下·南昌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喜晴
谢蔼
十日江村烟雨濛,晓来初快①日升东。挼莎②蕉叶展新绿,纵臾榴花开晚红。
得句又从山色里,发机④浑在鸟声中。披衣出户眄⑥田野,好在良苗怀晚风。
【注】①快:快意。②挨莎(ruósuō):摩挲。③纵臾:怂恿、劝说。
④发机:本意为拨动弓弩,这里指触动诗情。⑤浑:全。⑥眄:斜着眼睛看。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连日雨后旭日东升的情景。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正面描写风。
C.诗人看到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诗兴大发。
D.本诗描绘了诗人的田园生活,风格清快明丽。
6.本诗题为“喜晴”,请简析诗中何处透着喜意。
【答案】5.B
6.从旭日东升、蕉叶展新绿、榴花开晚红等充满生机的景物描写及山色鸟声触动诗兴中,可以感受到喜意。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5.ACD.正确。
B.有误,颔联“挼莎蕉叶展新绿,纵臾榴花开晚红”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的是蕉叶和榴花,而非风。
故答案为:B
6.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首联“十日江村烟雨潆,晓来初快日升东"从对旭日东升的描写中感受到诗人的喜悦;“展新绿”“开晚红”,诗人寓情于景,通过绿的蕉叶和红的榴花,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清丽,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出诗人久雨初晴后的喜悦之情。颈联“得句又从山色里,发机浑在鸟声中”写自己从山色中觅得诗情涌现出好诗句,又因听到鸟鸣声而悟道,充满雅趣,感到喜悦。
故答案为:从旭日东升、蕉叶展新绿、榴花开晚红等充满生机的景物描写及山色鸟声触动诗兴中,可以感受到喜意。
(2024七下·南昌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各题。
吴王欲伐荆
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②,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回:“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③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战!"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
【注】①荆:指楚国。②怀丸操弹:怀揣子弹,手拿弹弓。③居:停留。④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
7.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吴王欲伐荆②敢有谏者死③如是者三旦。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②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9.少孺子是用什么方法规劝吴王罢兵的,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7.讨伐;谏劝;这
8.①你过来,何苦把衣裳湿成这样②这三只小动物都一心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患。
9.类比说理。他巧妙地利用蝉、螳螂、黄雀人拿弹弓这些潜在的危险,让吴王意识到伐荆决策的不明智,从而达到说服吴王罢兵的目。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
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谁敢劝谏就处死谁!”吴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劝谏却又不敢,于是就怀揣着弹丸,拿着弹弓,到吴王的后花园游玩,露水沾湿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连续了三天。吴王问他:“你过来,为什么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呢?"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在高处悲伤地鸣叫,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要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旁边;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树下瞄准它。这三者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及它们身后的祸患。”吴王说:“你说得好!"于是就停止了出兵攻打楚国。
7.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①句意为:吴王想要攻打楚国。伐,讨伐。②句意为:敢进谏的人处死。谏,谏劝。③句意为:像这样过了许多天。是,这。
故答案为:讨伐;谏劝;这
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①重点词:子,你。如此,这样。②重点词:患,祸患。
故答案为:①你过来,何苦把衣裳湿成这样②这三只小动物都一心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患。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邮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可知,他巧妙地利用蝉、螳郎、黄雀人拿弹弓这些潜在的危险,让吴王意识到伐荆决策的不明智,从而达到说服吴王罢兵的目的。所以,少孺子是类比说理规劝吴王罢兵的。
故答案为:类比说理。他巧妙地利用蝉、螳螂、黄雀人拿弹弓这些潜在的危险,让吴王意识到伐荆决策的不明智,从而达到说服吴王罢兵的目。
10.(2024七下·南昌期末)古诗文积累。
(1)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造化钟神秀,。(杜甫《望岳》)
(3)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
(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___,___。
(7)《陋室铭》中“,"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清幽、色调淡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答案】(1)独怆然而涕下
(2)阴阳割昏晓
(3)山重水复疑无路
(4)不畏浮云遮望眼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怆、割、疑、庭、苔
故答案为:(1)独怆然而涕下;(2)阴阳割昏晓;(3)山重水复疑无路;(4)不畏浮云遮望眼;(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2024七下·南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汤圆
毕飞宇
①那一天我得到了一碗汤圆。但我们乡下人要土气一些,把汤圆叫作“圆子”。我的碗里一共有四个圆子,后来,有几个大人又给了我一些,我把它们吃光了。以我当时的年纪,我的母亲认为,我吃下去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我的实际能力。所以,她不停地重复,她的儿子“爱吃圆子”,“他吃了八个”。
②直到现在,我都快五十了,我的母亲仍认定她的儿子“爱吃圆子"。其实我不喜欢。在那样一个年代,在“吃”这个问题上,爱和不爱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有"。在“有”的时候,一个孩子只有一个态度,或者说一个行为:能吃就吃。
③我还想告诉我的母亲,其实那一次我吃伤了。很抱歉,“吃伤了"是一件很让人难为情的事,可我会原谅自己。
④我为什么至今还记得那碗汤圆呢倒不是因为我“吃伤了”,首要的原因是汤圆属于“好吃的”。吃好吃的,在当时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⑤“好吃的"有什么可说的吗有。
⑥我们村有一个很特殊的风俗,在日子比较富裕的时候,如果哪一家做了“好吃的”,关起门来独享是一件十分不得体的事情,是要被人瞧不起的。我这么说也许有人要质疑:你不说你们家做了“好吃的”,人家怎么会知道呢这么说的人一定没有过过苦日子。我要告诉大家,人的嗅觉是十分神奇的,在你营养不良的时候,你的基因会变异,你的嗅觉会变得和狗的嗅觉一样灵敏。这么说吧,你家在村东,如果你家的锅里烧了红烧肉,村子西边的鼻子会因为你们家的炉火而亢奋——除非你生吃。
⑦所以,乡下人永远都不会去烧单纯的红烧肉,他们只会做青莱烧肉、萝卜烧肉、芋头烧肉,一做就是满满的一大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送。左边的邻居家送一碗,右边的邻居家送一碗,三舅妈家送一碗,陈先生(我母亲)家送一碗。因为有青菜、萝卜和芋头垫底,好办了,肉就成了一点“意思”,点缀在最上头。
⑧我们乡下人就是这样的,也自私,也狠毒,但是,因为风俗,大家都有一种思维上的惯性:自己有一点儿好的马上就会想起别人。它是普遍的,常态的。
⑨有一首名曲,叫《如歌的行板》。它是这么唱的:“瓦尼亚将身坐在沙发/酒瓶酒杯手中拿/他还没有倒满半杯酒/就叫人去喊卡契卡。"
⑩这第一次读到歌词是在1987年的冬天。那一年,我大学毕业,一个人在宿舍。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几乎没有过渡,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不需要回忆,不需要。往事历历在目。在我的村庄,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刻伟大而温润的中国乡村传统依然没有泯灭,它在困厄里流淌,延续:每一个乡亲都是瓦尼亚,每一个乡亲都是卡契卡。我就是卡契卡,可我还没有来得及做瓦尼亚,就离开了我的村庄。这是我欠下的。
很可惜,在我还没有离开乡村的时候,这个风俗已经出现了表败的态势,最终彻底没落了。
分享,多么芬芳的一个东西,它到哪里去了呢
“一块给狗的骨头不是慈善,一块与狗分享的骨头才是慈善。”这句话是杰克·伦敦说的。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正上大学二年级,在扬州师范学院的图书馆里。这句话至今还像骨头一样生长在我的肉里。
我要感谢杰克·伦敦,他在我的青年时代给我送来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词:分享。此时此刻,我愿意与所有的朋友分享这个词:分享。这个词可以让一个男孩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男人——他曾经梦想着独自抱着一根甘蔗,从清晨啃到黄昏。
我很高兴地注意到一个现象,“分享"这个词的使用率正在上升。我渴望着有那么一天,“分享”终于成为汉语世界里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而“分享"也真的成为我们切实可感的“民风”。(选自《小品文选刊》2018年第6期,有剩改)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40多年后,“我"依然记得小时候那碗汤圆,这并非母亲所认为的我爱吃汤圆,事实上这和爱不爱吃没有太大关系。
B.过苦日子的乡下人自己有一点儿好的马上就会想起别人,并不是因为他们高尚无私,而是淳朴的风俗造成的思维习惯。
C.作者对风俗和法律的关系给出自己的理解,这与他曾经在艰难的日子里感受到伟大而温润的中国乡村传统有一定的关系。
D.“分享”的好风俗在我的村庄经久不衰,且“分享"的使用率不断攀升。我期待自己乡村的好风俗能够传播到全国各地。
12.第①段中“我”读到这首西亚民歌最后一句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的原因有哪些请具体说说。
1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说“毕飞宇的语言是诗性的,像瑞士表一样准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