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木兰诗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卷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木兰诗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卷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木兰诗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卷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木兰诗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卷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木兰诗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第二课时》2024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机杼(zhù)朔气(shuò)复唧唧(jī) B.可汗(hán)鞍鞯(jiān)鸣溅溅(jiàn) C.燕山(yàn)金柝(tuò)理云鬓(bìn) D.胡骑(qí)戎机(róng)傍地走(bàng)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问女/何所思 B.关山/度若/飞 C.壮士/十年/归 D.可汗/问/所欲3.下列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4.下面加点字注释错误的一项是()A.愿为市鞍马市:买。 B.赏赐百千强强:强盛。 C.双兔傍地走走:跑。 D.出郭相扶将郭:外城。5.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闻机杼声万里赴戎机 B.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 C.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 D.将军百战死出郭相扶将6.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双兔傍地走 B.策勋十二转 C.对镜帖花黄 D.阿爷无大儿二、基础知识7.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②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三、语言运用8.木兰替父从军成为了一段历史佳话,人们以各种形式歌咏她,下面是有人为她拟写的一副对联,请你把这副对联补充完整。上联:下联:胜战归朝富有女儿情怀横批:。9.关注探究力。《木兰诗》和《孔雀水南飞》被誉为南北朝乐府诗的双璧,《木兰持》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请根据下面的内容,归纳出民歌的特点。(不少于两个)①辞典解释: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多不知作者姓名。②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欧郎啰),挑起扁担(郎郎扯光扯),上山岗(欧啰啰)。手里拿把(啰儿),开山斧(欧郎啰),不怕虎豹(郎郎扯光扯),和豺狼(欧啰啰)。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牛羊。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的探究结果——民歌特点:五、文言文阅读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木兰诗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诗歌第③段画线句反复描写离别的场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详略安排来表达作者对战争的态度的?请简要概括。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木兰诗第二课时》2024年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分析】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解答】A.正确;B.“鸣溅溅(jiàn)”读作“jiān”;C.“燕山(yàn)”读作“yān”;D.“胡骑(qí)“读作“jì“。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如“涸”不能读成“固”的读音。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2.【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解答】ACD.正确;B.有误,句意: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停顿应为:关山/度若飞。故选:B。【点评】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3.【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解答】ABD.无通假字;C.“帖”同“贴”。故选:C。【点评】解题方1.依据字音,寻找本字。阅读文言文时,遇到某个字如果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便可从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里去寻找本字。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同“倡”,倡导。2.凭借字形,辨析通假。由于多数通假字字形相似,其中大多是用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如: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不,同“否”。3.常用通假字,加强记忆。前面讲到根据读音,寻找本字,但是文言文中字的读音是按古音读的,与今天对某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强加记忆,注意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不断的复习巩固。4.【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解答】A.句意: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市:买。解释正确。B.句意: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强”在这里是“多,余”的意思。解释不正确。C.句意: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走:跑;解释正确。D.句意: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郭:外城。解释正确。故选:B。【点评】词语的具体含义需要记清楚。5.【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也可根据句意来推测字的意思。【解答】A.不同,前句中的“机”指织布机,后句中的“机”指机密。B.不同,前句中的“市”是动词,买;后句中的“市”是名词,指市场、集市。C.相同,“十二”都是虚指,表示数量多。D.不同,前句中的“将”指将士,后句中的“将”是助词,不译。故选:C。【点评】学习文言文要注意积累,对一些特殊字词或特殊语言现象,要分类归纳,强化记忆。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古今异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解答】A.“走”古今异义。古义:跑;今义:趋。B.“转”古今异义。古义:古时军功加一等,官爵升一级,叫做一转;今义:转动。C.“帖”不属于古今异义,是通假字,通“贴”,粘。D.“爷”古今异义。古义:父亲;今义:爷爷。故选:C。【点评】古今异义的种类: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6.感情色彩变化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帮手,褒义词,现在表示坏人的帮凶,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7.名称说法的演变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个词表示某一意思,而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示,而是换用别的词语表示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寡”现已换用“少”了,“足”现已换用“脚”了。二、基础知识7.【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解答此题在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内容分析、判断。【解答】①四个句子句式相同,且内容互相交错、补充,运用了排比、互文的修辞。②句子中“度若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③两个句子结构一致,内容相关,运用了对偶的修辞。④两个句子结构一致,内容交错,相互补充,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⑤两个句子结构一致,内容交错,相互补充,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答案:①排比、互文②夸张③对偶④对偶、互文⑤对偶、互文【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语境,灵活分析其效果。三、语言运用8.【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解答】作答对联题,首先要掌握对联的一些特点,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寻找思路,如本题以“木兰从军”为题,然后再分析已有上联或下联作答。答案:替父从军别具男士气概;为家为国。【点评】此题作答,首行要回忆对联的基本要求,然后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作答。9.【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手法的理解。【解答】本题考查民歌的特点的理解。根据所给材料,从语言、内容、句式、修辞等角度来分析、概括即可。答案:①语言口语化;②内容生活化;③句式有韵律;④比喻通俗化。【点评】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五、文言文阅读10.【分析】《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解答】(1)本题考查对侧面描写及作用的理解。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这几句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描写出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内心世界,丰富人物形象,细腻地适露出她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详略。《木兰诗》中,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恢复女儿装束时的欣喜等内容是详写;木兰的军旅生涯,战斗过程,战争的残酷是略写。一般说来,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虽以战争为背景刻画人物,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答案:(1)借征途中的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了环境的辽远苍凉,表达了木兰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无畏的形象。(2)详写了木兰准备行装、奔赴战场、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恢复女儿装束的欣喜;略写了军旅生涯、战斗过程和战争的残酷。译文: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