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教案教学设计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二、单元目标(一)课标要求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2.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3.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4.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二)核心素养要求物理观念:认识质量、密度的概念。科学思维:认识质量和密度的特性。科学探究: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科学态度与责任:认识科学本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第1节质量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性质,掌握质量的测量,学习天平的使用。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讲述质量的概念、单位、性质和测量,学习使用天平的操作方法,是整章的起始和基础。学情分析在生活中,学生有“重量”的概念,所以首先要区别重量和质量,让学生有科学的概念,然后循序渐进,慢慢梳理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能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了解测量质量的常见工具。2.通过观察和比较,形成对质量的概念的初步认识;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3.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有关物体形状、位置、状态改变而质量不变的实验,明白科学探究是获取真理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难点: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认识,并能正确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是有多有少的,也就是说物体中所含物质质量的多少不同。谁来说一说下面甲、乙两人所说的“质量”的含义是否相同?甲:这袋米的质量是多少?乙:这种米的质量如何?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质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场景,回答老师的问题:甲说的质量是指这袋米所含米这种物质的量有多少;乙说的质量是指这种米是否有杂质、是否变质等。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环节二:认识质量1.物体与物质教师:我们首先来搞清楚物体与物质的区别,请同学们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它们谁是物体,谁是物质?学生回答: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课桌是物体;木材是物质。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二:认识质量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的观察,再举些身边的事例来说明对质量这个物理量的理解。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教师: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下面三个实验(教师演示实验)。①出示课本,把课本卷成筒状。②把课本由讲台拿到教室后面。③出示装满水的矿泉水瓶。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情况下,课本的形状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2)书的位置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3)假如把书带到月球上,它的质量是否改变?(4)当把这瓶水放入冰箱里面冻成冰时,它的状态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得出结论。归纳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简称“四不变”。3.质量的单位教师:一杯水我们喝了一口后,杯中水的质量减少了,那到底减少了多少呢?如何准确表示水的质量呢?因此,我们必须知道质量的单位。不同的国家质量的单位不同,如我国过去一直用的质量的单位有斤、两、钱,现在用的单位有千克(公斤)、克、毫克、吨;英、美国用磅、盎司。国际上为了便于交流、合作,统一了质量的国际单位为千克,符号是kg。归纳总结:质量的单位:千克,符号是kg。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比千克大的单位有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kg=103g,1g=103mg。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学生1:课桌和凳子都是由木头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木头的多少不一样。学生2: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不一样。学生观察、交流、分析、讨论,然后回答:(1)不改变。(2)不改变。(3)不改变。(4)不改变。学生观察、交流、分析、讨论,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学生总结归纳。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体会生活的细节,增加个人体验,培养学科素养。通过有关活动和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质量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物质属性的思考。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三:测量质量教师:我们到商店、超市去买米、水果之类的东西时,售货员用什么工具称量货物的质量?教师:同学们再想一想,除了电子秤可以测量质量外,我们还见到过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教师:在我们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包括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物理天平也叫学生天平)两种。一、托盘天平的结构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托盘天平的结构”,然后拿起托盘天平实物,逐一介绍天平各个部件的构造和作用。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让大家思考为何天平要这样设计,有何作用?二、托盘天平的使用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1.如何利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2.如何利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3.如何利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和液体?教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上面这些问题。各小组准备好天平和砝码、被称物体。首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仔细琢磨老师的讲解,然后进行规范操作。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调节天平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下列问题:1.将游码移到标尺上的零刻度线处时,是游码左边还是右边与零刻度线对齐?2.横梁平衡的标志是什么?3.若横梁左边高右边低,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哪边调?如果是右边高左边低,又该如何调?总结:调节天平平衡时,哪端高就将平衡螺母往哪端调。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加砝码时,要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教师可将“从大到学生回答:电子秤。学生回答:测体重用磅秤;到菜场买菜看到用杆秤;称量汽车的质量用地磅……学生观看课件“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演示操作步骤,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学生总结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底座水平。(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3)称量物体时,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增减砝码),不平衡时可移动游码,直至平衡。通过有关活动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托盘天平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学会使用天平测量质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总结天平的使用。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三:测量质量小”和“从小到大”的两种加砝码情况演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观察哪种便于较快进行测量)三、托盘天平的读数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托盘天平的刻度线和砝码,然后思考下列问题:1.请你观察砝码盒里有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砝码?2.请你说说天平标尺上,一个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标尺上最右端表示多少克?3.读数时,是以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4.读数时,是先读大砝码还是先读小砝码?5.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注意:计算物体的质量时单位应统一,且计算结果必须附上单位。四、用托盘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教师:我们要称量30g左右的盐和要称量20g左右水,应该如何测量?学生:测量粉末状的物体或化学药品时可以将它们放在纸上进行称量。(不过,为了称量准确应先在天平的左右两盘各放一张相同的纸,再调节天平平衡)教师:大家回答得很正确。请大家思考,如何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水?例如,称取22.5g的水。教师将这个称量22.5g水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提醒学生当天平接近平衡时,改用胶头滴管进行吸取或添加少量的水。(4)称量结果=砝码的质量+游码所对刻度值。学生回答:1.左边。2.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3.左边高时,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右边高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加砝码更加便于测量。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学生讨论、交流后发表看法:首先称量出容器的质量m1,然后称量出容器和水的总质量m2,二者之差即为水的质量m=m2-m1。通过回答问题,熟练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通过回答问题熟练掌握天平的读数方法。通过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标准的实验操作习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环节四: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称量固体的质量”“称量液体的质量”“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称量一定质量的液体”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板书设计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认识质量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质量,用字母课堂练习课堂8分钟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作业布置1.《七彩作业》第6章第1节。2.自我评价第1~4题。教学反思
第2节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认识密度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密度的概念,学会密度的测量方法。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密度是在质量后引入的一个新物理量,在物理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是对质量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并为以后深入地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了铺垫。因此,学生掌握好这一节内容至关重要。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一节已经理解了质量的概念,并且学会了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所以学生具备了学习密度这一节内容的知识基础。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兴趣较浓,喜欢自主动手实验,因此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处理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但学生物理抽象思维比较薄弱,而密度的概念相对抽象,所以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由此可见,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以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的理解。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2.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3.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核心素养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难点: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并提问:①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②请你说说你是怎么分辨的?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区别它们。教师引入新课:我们今天介绍一种新的区分物质的方法——密度。学生交流讨论后,积极发言: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通过有关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二:认识密度教师:我们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铁块和木头谁重?怎么比较铁块和木头谁重?这一类问题并不容易回答,我们取等体积的这两种物质进行比较。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教师:我这里有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可以判断出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下面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帮忙鉴定下(教师出示一台天平,指导学生演示操作)。教师:由此可见,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可以用来鉴别物质。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3),研究一下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学生思考,相互讨论,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学生动手操作:①用手掂量一下就可以区分铁块和塑料块;②用托盘天平或电子天平称量它们的质量。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启发与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体会生活的细节,增加个人体验,培养学科素养。环节三:实验探究教师: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收集到体积不同的同类物质,如铁钉、铁块等,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吗?如何探究?学生:用天平称它们的质量、用量筒测量它们的体积,然后计算1cm3的物体的质量是否相同。教师:根据我们制订的计划和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大家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测出铁钉与铁块,大、小石块的质量与体积并记录下数据,计算出每1cm3的物质的质量。让学生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三: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准备统计数据表格。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学生动手做实验。学生实验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环节四:归纳总结1.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用符号ρ表示。2.密度的定义式:密度=质量体积(ρ=m公式中各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在以上实验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学生尝试归纳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过程,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板书设计第2节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认识密度一、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二、密度1.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2.特点: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3.公式:ρ=mV4.单位及其换算:kg/m3,g/cm3;1g/cm3=1000kg/m3。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堂练习课堂8分钟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作业布置1.《七彩作业》第6章第2节第1课时。2.自我评价第3、4题。教学反思
第2课时密度的简单计算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认识密度的应用,掌握密度的简单计算。二、内容和地位分析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密度的概念,这节课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密度有什么样的应用,进一步练习使用密度公式。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能够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密度的相关知识,本节内容需要将密度的知识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运用密度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学目标1.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2.通过密度的应用,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理解和深刻的认识。核心素养学会通过图像比较物质密度大小及求解物质的密度,并在情感上学会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树立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难点:密度的应用。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31页各种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看看有什么规律。学生1:一般来说,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学生2:通常固体的密度大,液体的密度次之,气体的最小。学生3: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最大。提出问题,引入新课。环节二:密度的特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教师: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同一种类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比值不变,即密度ρ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密度ρ一般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多少、体积的多少无关。不能简单地说,物质的密度ρ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跟体积V成反比。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学生思考生活当中的实例,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体会生活的细节,增加个人体验,培养学科素养。环节三:密度的应用教师:密度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知道了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归纳总结:密度公式的应用:利用公式m=ρV求质量m;利用公式V=mρ求体积V例1小华和他的同伴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属性,他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大小不同的干松木做实验,得到如下数据: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还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体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能力。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三:密度的应用(1)请你用图像把这两种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在图中表示出来,并对照图像分析。(2)由蜡块(或干松木)的图像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3)由蜡块和干松木的图像可以看出: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等。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教材第132页例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发言,教师讲解、总结、评价。注意:(1)在计算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文字叙述和公式,不能只写计算过程。(2)如果单位不一致,必须统一,可以就密度的单位来处理体积或质量的单位。(3)计算的结果必须由数值和单位一起组成。点评:这道题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的质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时,可以借助测量体积V,根据密度表查出该物质的密度,运用密度公式ρ=mV变形为m=ρV例2一个质量为0.25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则这个玻璃瓶的容积是1.25×10-3m3。它最多能装1kg的酒精。(酒精的密度ρ=0.8×103kg/m3)学生答题,教师答疑。学生分析教材例题。学生自主解题。通过解答“质量-体积”图像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解教材例题,掌握密度的应用之一——鉴别物质。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板书设计第2课时密度的简单计算1.鉴别物质。2.利用m=ρV计算质量。3.利用V=mρ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堂练习课堂8分钟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作业布置1.《七彩作业》第6章第2节第2课时。2.自我评价第1、2、5题。教学反思
第3节测量密度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学会测量密度的方法。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密度公式有进一步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实验。学情分析本节通过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虽然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和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因此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困难: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对天平、量筒的读数错误;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密度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1.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和小块规则固体的体积。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的认识。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等有初步认识和感受。3.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难点:用量筒测量小块不规则固体的体积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那体积如何测量呢?教师展示长方体的铁块和不规则的塑料块、一些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测量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量,但如果是液体的体积和这种不规则物块的体积又该如何测量呢?这就是今天本节课我们要讨论的内容。学生1:可用刻度尺测量出铁块的长、宽、高,然后三者相乘即可计算出它的体积。学生2:水的体积可以用有刻度的容器量取,如用有刻度的水壶、药瓶量取。通过有关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环节二:测量固体的密度测量形状不规则的石块(不吸水)的密度:(1)实验原理:ρ=mV(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细线、水、石块。A.第一组设计方案:①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测出水的体积V1。③用细线系住石块,并轻放入量筒中的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④石块的密度表达式ρ=mV让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二:测量固体的密度B.第二组设计方案:①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测出水的体积V1。②用细线系住石块,并轻放入量筒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③提起石块,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④石块的密度表达式ρ=mV学生就上述方案进行评估,教师参与讨论,适时点评。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估,相互讨论。方案A合理,方案B不合理。因为方案B中提起石块时,石块上会沾有水,这样不仅测量石块的质量偏大,而且不便于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测量(会腐蚀托盘),这样测量有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偏大。让学生了解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过程,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环节三:测量液体的密度测量盐水的密度:(1)实验原理:ρ=mV(2)实验器材:天平、盐水、量筒、烧杯。(3)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②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m1请同学们记录数据填入表格中。例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泉水的密度”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1)调好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请一名同学在讲台上一边介绍自己的方案,一边演示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三:测量液体的密度(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矿泉水,读出矿泉水的体积V。(3)将量筒中的矿泉水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4)矿泉水密度的表达式ρ矿泉水=m2以上操作由于无法将矿泉水从量筒中倒尽,测出的矿泉水的密度误差较大。经过思考,小明在仍用步骤(1)(2)的基础上,只对步骤(3)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改进后步骤(3)分为两步,请你写出改进内容:A:将量筒中部分矿泉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矿泉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B:读出量筒中剩余矿泉水的体积V'。学生思考,相互讨论,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学生根据实验过程进行解题。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探究,对实验进行改进、完善的能力。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掌握情况进行补充讲解。环节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并动手操作了密度的测量,知道测量密度的原理:ρ=mV总结知识。让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板书设计第3节测量密度测量密度量筒的使用课堂练习课堂8分钟
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作业布置1.《七彩作业》第6章第3节。2.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第4节跨学科实践:密度应用交流会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学会密度的测量方法,分析特殊方法测量密度的过程。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密度知识的深化和综合应用,从实际问题出发,解决各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密度。学情分析本节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出发,先解决实际问题,再运用密度知识,灵活处理。学生在生活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知道如何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质的质量与体积。2.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量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3.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核心素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各个问题,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重点难点重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请大家讨论农民盐水选种的过程。教师:密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大家回忆,我们生活中还利用密度知识做了些什么?教师适时点评,给予鼓励。教师:下面我们就开始讨论密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小组讨论说明,学生发言。通过有关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环节二:测量浮石的密度(1)用天平直接测量浮石的质量m。(2)用量筒测量浮石的体积。在测量浮石的体积时,发现浮石放入水中时会吸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营养学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二)
- 零星建筑装修改造服务合同
- 选择坚持作文
- 购物中心标识系统安装合同
- 投标代理协议
- 户外活动搭建棚施工合同
- 环保工程公司租赁合同
- 培训会议公务车租赁协议
- 照明系统承台施工合同
- 2024年度文化艺术交流与展览合同
- FZ/T 21001-2019自梳外毛毛条
- CB/T 3780-1997管子吊架
-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工作规范
- 日立电梯MCA调试培训课件
- 电动客车驱动桥总成设计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综合知识》事业单位国考真题
- 2023年人民法院电子音像出版社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说课-比赛课件
- 收款账户变更的声明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资料
- 《化学发展简史》学习心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