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插秧歌》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插秧歌》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插秧歌》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插秧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插秧歌》教学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

本课程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插秧歌》为主题,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深入分析诗歌内容、意境及作者情感,结合课本知识点,进行详细解读和讨论。课程将安排在2024年10月15日进行,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以提高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二、核心素养目标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理解并背诵《插秧歌》的内容,掌握其表现手法和意境。

解决办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逐句解读、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结合课本注释,强化记忆。

2.难点:把握诗人通过《插秧歌》所表达的生产劳动的赞美和农民的辛勤。

突破策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具体意象和修辞手法,对比课本中其他劳动主题的诗歌,从而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3.难点: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突破策略:通过诗歌比较、创作背景介绍、情境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课本中的诗歌鉴赏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提前准备好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翻至《插秧歌》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与《插秧歌》相关的农业劳动图片、诗歌创作背景资料、诗歌朗诵视频等,以便于在课堂上展示,加深学生理解。

3.教室布置:在教室内设置分组讨论区域,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同时,设置多媒体展示区,以便展示诗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农田插秧的图片,提出问题:“谁知道这些图片中的劳动者在做什么?这首诗歌与他们的劳动有什么关系?”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20分钟)

-介绍《插秧歌》的作者、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劳动主题。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强调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解释难点意象。

-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讨论诗歌中表达的对农民劳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理解,突出教学重点。

3.巩固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某一节或某一句,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学生关于诗歌的理解,如:“《插秧歌》中如何描绘农民的辛勤?”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进行创造性解读。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创新环节:学生模仿诗人创作一首以劳动为主题的小诗,可以是现代劳动或身边的生活场景。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6.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教师提出思辨性问题:“诗歌是如何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对劳动的尊重的?这与我们现代社会如何看待劳动有何联系?”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思考和回答,提升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7.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强调《插秧歌》所体现的劳动精神和审美价值。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诗歌的深层含义,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通过师生互动和创新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同时强化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六、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中其他描绘劳动的诗歌,如《悯农》、《秋浦歌》等,以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古代诗人对劳动的描绘和赞美。

-诗词鉴赏资料:选取几篇现代诗词鉴赏文章,分析当代诗人如何继承和发展古代诗歌中对劳动的描绘手法。

-文化背景资料:关于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书籍或文章,帮助学生了解《插秧歌》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背景。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课后自行阅读推荐诗歌,并进行比较分析,思考不同时代诗人对劳动的态度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建议学生尝试模仿《插秧歌》的创作手法,选择现代生活中的一个劳动场景进行诗歌创作,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组织一次课堂内的诗歌鉴赏会,让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描绘劳动的诗歌,进行朗诵和鉴赏分享,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社会中的劳动问题,思考诗歌中的劳动精神与现实劳动者的关联,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或心得体会,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七、课堂1.课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对《插秧歌》内容、意境和劳动主题的理解程度。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小结环节,通过简短的知识点测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确保学生能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2.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诗歌分析、创作练习和鉴赏心得,进行认真批改和详细点评。

-在作业反馈中,不仅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还要强调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鼓励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方向。

-定期组织作业展示和交流,让学生相互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通过作业评价,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和调整依据。八、典型例题讲解例题一:

题目:《插秧歌》中,诗人通过哪些具体描绘表现了农民的辛勤?

答案:诗人通过“腰如弯弓”、“背似盐堆”等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农民在插秧时的劳作状态,表现了农民的辛勤。

例题二:

题目:请分析《插秧歌》中“手把青苗插,心随白鹭飞”一句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将农民手中的青苗和白鹭的自由飞翔相对照,既表现了农民劳作的辛勤,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例题三:

题目:《插秧歌》的韵律特点有哪些?

答案:诗歌采用了平仄交替的韵律,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两句,平仄相对,形成了韵律感,使诗歌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例题四:

题目:请比较《插秧歌》和《悯农》两首诗歌对劳动的描绘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两首诗都采用了具体描绘和对比手法表现劳动的辛勤。《插秧歌》更侧重于形象生动的描绘和韵律美,而《悯农》则更多运用了对比和讽刺手法,表达了对农民辛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例题五:

题目:结合《插秧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劳动最光荣”的含义。

答案:劳动最光荣意味着通过辛勤劳动,人们能够创造价值、改善生活,同时也是对劳动者付出和贡献的肯定。《插秧歌》通过描绘农民的劳作场景,赞美了劳动的尊严和价值。

补充说明:

-在解答例题一和例题二时,学生需要对诗歌内容有深入的理解,能够抓住关键词语和意象进行分析。

-例题三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诗歌韵律知识,能够识别和解释诗歌的韵律特点。

-例题四鼓励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例题五则是对学生思考深度的考察,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和表达。板书设计①知识点重点:

-《插秧歌》作者及背景

-诗歌内容解析:形象描绘、意境分析

-劳动主题与赞美

-诗歌韵律特点

②关键词:

-插秧、辛勤、赞美

-青苗、白鹭、自由

-韵律、对比、形象

③重点句:

-“手把青苗插,心随白鹭飞”

-“腰如弯弓,背似盐堆”

板书设计:

```

《插秧歌》

作者:杨万里

背景:宋代农业劳动

内容解析:

-形象描绘:腰如弯弓、背似盐堆

-意境分析:青苗与白鹭的自由对比

劳动主题:

-赞美农民辛勤

-寓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