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测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测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测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测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班级姓名八上第三单元测试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fú()员辽阔、地大物bó()的中华大地,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资源,中国古代的文人流连山水之中,用心灵观察、体悟自然风物之美,寄情山水,由此产生了大量精美的优秀品章。《三峡》中有“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山,有“素湍绿潭”的水,有“哀转久绝”的“高猿长啸”;《答谢中书书》则对所见之美景发出了“”的赞叹,“”描绘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活动,为文字增添灵动感。苏轼与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时,见到了这样的景色:。面对此景,作者产生了这样的感慨:。《与朱元思书》一文,语言清新juàn()永、骈()散相间()、写景历历如绘,而作者笔下之景也使人陶醉,心灵得到净化:“,”。唐诗五首,或写田园风光,抒发孤独、彷()徨之情,“,”一句写所望之静态远景,“,”表达诗人只能向前贤寻找慰藉的孤寂之情;或写登临之景,抒发吊古怀乡之情,崔颢一句“,”使望不可见却生而无限的愁思仿佛可见;王维描绘塞外雄浑壮阔的景象,体现其“诗中有画”的名句“,”意境雄浑,壮阔深邃;所写景物简单纯净,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使景物富于动态,“,”则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钱塘湖春行》既描写禽鸟,表现“早”:“,”,也描写植物,表现“早”:“,”这些诗文,大都以描写景物为主,融入作者细nì()的情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们阅读这灯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1)给加点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结合背诵与理解,选择课文中恰当的文句填空。(3)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的“书”即书信,是古代的一种应用性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两文都具有语句工整、讲究对偶的特点。B.《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南朝地理学家。《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C.中国文人常常留恋于山光水影之间,或纯粹观景,透露审美情趣,如《钱塘湖春行》;或融情于景,表达厌弃名利、渴归山林之愿,如《与朱元思书》。D.《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篇幅短小,却融叙事、写景与议论于一炉。叙事跌宕起伏,比喻写景,突出其空明澄澈、疏影摇曳的特点,议论抒怀,寥寥数语,意味隽永。2.学习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材料。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俗延续至今。(1)阅读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请为“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3)写出带“月”的连续两句古诗句。3.某班拟开展以“古诗文中的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专家讲座】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古诗文中的自强不息的内容,学校团委决定邀请市文化馆李馆长于2024年11月15日下午3点到学校大礼堂为全校同学做一个专题讲座。以下是邀请函正文内容:邀请函李馆长: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阅读与理解古诗文中的自强不息,诚挚邀请您于2024年11月15日到学校礼堂为大家做一个专题讲座。请您务必准时参加!2024年11月12日(1)邀请函格式上有一个错误,请指出来:(2)邀请函在内容上不够具体,请指出来:(3)邀请函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改正:【阅读推介】为更好地引导同学们更好地阅读与“自强不息”相关的古诗文,学校特设立了网上阅读主页,请你为这个主页写一段推介词。【悟自强内涵】请结合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的理解。名著阅读4.班级打算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制作微纪录片《周恩来》。有同学不理解剧本部分选材,请你结合作品帮助释疑。剧本选材疑问[家庭背景]周恩来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甚至真的喜爱现代文学!),他本人似乎注定要做个读书人的,因为他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有突出的文学天赋。(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造反者》)[家庭背景]①介绍“造反者”周恩来,为什么要拍摄他的家庭背景?请联系你对名著的阅读简要分析。[片头配诗]吹号者从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起来了,他不埋怨自己是睡在如此潮湿的泥地上,他轻捷地绑好了裹腿,他用冰冷的水洗过了脸,他看着那些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于是他伸手携去了他的号角;门外依然是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那惊醒他的是他自己对于黎明的过于殷切的想望。(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片头配诗]②展现了周恩来怎样的形象?请联系《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结合诗节词句分析。5.1936年,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延安,切实了解和采访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下面是斯诺和彭德怀有关其“为什么当红军”的一段采访实录,请你根据内容还原采访场景,将斯诺的提问和彭德怀的回答补充完整。斯诺:您年轻时阅读的哪部书籍让您产生了当红军的初步想法?彭德怀:斯诺:彭德怀:以前我只是对社会不满,看不到有什么进行根本改革的希望。在读了《共产党宣言》以后,我不再悲观,开始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甲)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自号“东皋⑤子”。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乙)山夜调琴[唐]

王绩促轸=6\*GB3⑥乘明月,抽弦对白云。从来山水韵=7\*GB3⑦,不使俗人闻。【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③凫:野鸭。④莳:移植。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嘨”句,东皋由此而来。=6\*GB3⑥轸,用轴转动弦线。促轸,拧紧弦线,使调门更高些。这里即指弹奏。=7\*GB3⑦山水韵,抒写山水之乐的曲调。唐吕才《东皋子集序》载王绩“雅善鼓琴,加减旧弄,作《山水操》,为知音者所赏”。6.解释句中加点字词。①以疾罢归()②终于家()③虽刺史谒见()④素湍绿潭()⑤四时俱备()⑥欣然起行()7.为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8.联系《野望》,选出对“不使俗人闻”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让刺史等官僚听到,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这些音乐。B.不让那些“驱犊返“的“牧人”听到,因为他们俗务繁忙,没有时间来听雅乐。C.作者向往隐居生活,《山水操》这样的乐曲只弹给知音欣赏。9.翻译⑴虽刺史谒见,皆不答。终于家。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⑶相与步于中庭。10.下面文章的作者,谁的心境更接近王绩?结合选文和课文说说理由。A.陶弘景(《答谢中书书》)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C.吴均(《与朱元思书》)(二)阅读下面两段古诗文,回答问题。材料一听蕉记[明]沈周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①。然蕉何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②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③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若雨有疾徐、疏密,则声各异也。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与?(选自《石田先生文钞》,有改动)[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②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③戛摩:击撞摩擦。材料二夜雨有作[宋]张嵲睡足秋堂夜雨声,天涯此夕叹飘零。空阶滴沥肠堪断,更向芭蕉叶上听。(选自《全宋诗》11.解释文句中的加点词。⑴声假雨也 ⑵则蕉亦默默静植⑶蕉雨固相能也⑷以伺雨 12.翻译句子: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与?13.⑴阅读材料一,思考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⑵阅读材料二,结合有关词句,说说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14.你觉得两段诗文写作的目的相同吗?如果同,都是什么目的?如果不同,分别是什么?写作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我们总是认为幸福、欢乐、美景、关爱……在对岸,在远处,在他方,却常常忽略身边的人、景、情,殊不知这都是错觉。请以“原来,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略2.(1)中国有悠久的“月文化”(中国人喜欢借月寄情)(2)示例:①月、你如一位翩翩仙子,款款走进多少文人墨客的梦中。②月,传悠久文化;月,寄人间真情。③探蟾宫悠久风俗,享桂月空明清辉。(3)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②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寄舍弟》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⑦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3.【专家讲座】(1)时间上面没有单位落款。(2)活动时间不具体。(3)“请您务必准时参加!”应改为“敬请莅临指导”【阅读推介】“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华之中,历代文人从不同侧面用不同体裁多度多形式向我们展示“自强不息”的内涵,本交网上阅读主页近期开展“自强不息”古诗文专题阅读,各种体裁各种内容的诗文定会使你受益匪浅,欢迎广大同学阅读。【悟自强内涵】曹操的这句诗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年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志豪情。作为我们青年学生,处于人生的起点,更应该“志在千里”,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不止。4.①示例:首先,这是周恩来真实的家庭背景,能体现微纪录片(纪实作品)的真实性。其次,与《红星照耀中国》中许多革命者出身贫苦不同,周恩来是一个“书生出生的造反者”,知识与信仰完全一致。为民族解放而背弃封建官僚阶级,能体现他革命决心的坚定。书中另外写到他成功发动上海工人起义,特意点明他是个大资产阶级家庭的子弟,同工人阶级素无接触,以此突出他的革命决心和领导能力。(真实性,结合名著内容分析“革命决心(信仰)”)②示例:周恩来如同中国革命的“吹号者”。在中国社会“一片黝黑”“黎明没有到来”时,他“想望着黎明”,在“发出困乏的鼾声的同伴”中,最早“起来”,吹响了号角,这与《红星照耀中国》所写的周恩来形象、经历相符:1919年就领导学生开展民主与社会改革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参与组织的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红军的历史性开端,等等。诗中吹号者为追求革命理想而“不埋怨”艰苦环境的形象,与《红星照耀中国》所写的周恩来形象、经历相符:因组织学生运动入狱仍坚持革命,在南方进行了多年艰苦的斗争,长征途中九死一生后在重重封锁的苏区领导革命,等等。(结合周恩来革命经历分析吹号者“最早清醒”“为追求理想而不畏艰辛”。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举例)5.示例彭德怀:我年轻的时候读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一次开始对军人应对社会负有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