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此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是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分解开来就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党和国家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此单元的学习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治教育、资源环境国情教育、生态意识教育。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对此单元的学习,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能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识。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以“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出文明是社会历史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基本标志,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面对快速发展产生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更加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第五课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内在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感悟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从而使学生自觉重视中华文化的价值,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与自信。第六课旨在加大对中学生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和生态意识教育的力度,增强青少年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中学生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三、单元学情分析(1)第五课内容。已知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语文学科知识的积累,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有了一定的认知。障碍点: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的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容易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生活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受到诸多挑战,学生可能出现价值观盲目认同的现象。(2)第六课内容。已知点:九年级学生对我国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有所体验和了解,对绿色生活方式有所认识,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所了解。障碍点:九年级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认识深度不够且具有一定片面性,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历史必然性、必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对问题的分析不科学、不全面;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内涵了解不全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不深。四、单元学习目标(一)通过观看视频、赏析人物故事、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等方式的教学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二)通过欣赏影片、分享故事、分析典型人物、小组交流探讨等活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凝聚中国力量,彰显中国精神,能够自觉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通过分析公益短片、解读相关数据、分析相关案例、解读相关政策、进行普法宣传等活动,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理解并认同我国为应对发展挑战制定的基本国策。(四)通过新闻观察、案例分析、小组辩论、探究分享、提出建议、交流分享等活动,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正确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明确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和要求,总结绿色发展道路的实现路径,坚定信念走绿色发展道路,提升对家乡、社会、国家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守望精神家园设计说明此课通过文化视频赏析、社会文化现象探究、学习模范人物故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理解传统美德的重要价值以及如何弘扬传统美德;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品格,进而自觉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自觉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目标1.通过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的视频中展现的中华文化,分享自己体验到的中华文化成就;通过对文化生活现象的分析,探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原因,归纳中华文化的特点,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力量,热爱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通过中国航天人给大国重器起名的探讨和对名人名言的分析等活动,理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践行方法,明确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从而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3.通过分享时代道德人物的故事,提出传承美德倡议等活动,感知和理解中华美德的内涵与巨大力量,提升弘扬传统美德的意识和道德修养,能够从榜样人物身上感受美德的力量,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养成友爱互助的优秀品质和阳光健康的心理品质。4.通过学生分享“中国脊梁”的人物故事、例举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主要内容等活动,对生活中英雄人物和平凡人物事迹的探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形成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品格,进而自觉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国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主人翁意识。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教学难点: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能自觉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1.资源。先进模范人物典型事迹、相关图片、影视资料等。2.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2)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一、学习情境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中国风,巴蜀韵”处处可见,古蜀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以中国式的浪漫点燃青春之火,欢迎四海宾朋。成都大运会不仅是全球青年的体育盛会,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感悟中华文化。二、预习检查1.中华文化有什么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中华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是什么?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新时代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4.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5.青少年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三、学习任务(一)中华文化根学习任务一中华文化的形成。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大运会开幕式》片段。引出问题:大运会开幕式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华文化是谁创造的?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教师点拨: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设计意图】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思考中华文化的形成;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中华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学习任务二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享自己体验到的中华文化成就。引出问题:你知道的中华文化还有哪些内容?概括其特点。学生活动:交流分享,讨论中华文化的特点。教师点拨: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分享,引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关注,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深入认识和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学习任务三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原因。教师活动:呈现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资料。引出问题:为什么中华文化能流传至今,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思考问题。教师点拨: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知道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穿越时空,仍然保持着独特魅力,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学习任务四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教师活动:图片呈现当代“中华传统文化热”的文化现象。引出问题: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包容力”?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小组讨论各种现象背后共同的原因。教师点拨:“创造力”:《哪吒》《中国诗词大会》等热播;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互联网经济”的翅膀,创造力十足!“包容力”:在对待外来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与吸收并存。在中国,你可以看到儒、道、释等各类思想文化的碰撞,也可以看到“胡服汉用”的华美!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汉服……【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帮助其理解中华文化从未中断的原因。学习任务五传承中华文化。教师活动:文字和图片呈现小林研学活动的资料。引出问题:小林在研学活动中领略到了哪几种文化?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思考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力量,热爱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教师活动:用结构图和图片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构成。引出问题:三种文化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共同价值是什么?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问题。教师点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内在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价值和血脉延续。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坚强基石、强大支撑。学习任务六文化自信的内涵。教师活动:呈现航天人给大国重器命名的文字和图片。引出问题:中国航天人为什么要给我国大国重器起“神舟”“嫦娥”“玉兔”“天宫”“天问”“长征”这些名字?如果把这些名字改成“宙斯”“雷神”“阿波罗”行不行?这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对自身文化具有什么情感?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思考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教师点拨: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的内涵)②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航天人命名中展现出来的文化自信,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及重要性。学习任务七如何做到文化自信?教师活动:用图片和文字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引出问题:新时代,我们应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拓展思考,交流分享。教师点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习近平关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思考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进而坚定文化自信。(二)美德万年长学习任务一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教师活动:用图片、文字形式呈现周恩来、鲁迅、袁隆平等的名言。引出问题: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资料,思考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教师点拨: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设计意图】通过名人名言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命力,从而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学习任务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和特点。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分享体现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用图片和文字呈现中华传统美德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引出问题:你还能列举出哪些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或人物故事?其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学生活动:思考问题,交流分享。教师点拨: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设计意图】通过名言警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和特点,进一步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学习任务三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教师活动:用图片和文字呈现“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张富清、黄文秀、消防员等。请学生讲述他们的事迹。引出问题:向时代的道德人物学习,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学生活动:分组讲述故事,思考问题,交流分享。教师点拨: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②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做到见贤思齐,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践行传统美德。四、过程性评价《七彩作业》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提高了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够做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提高了对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学会了理性爱国,坚定了文化自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自觉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自觉践行传统美德。六、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梳理此框知识。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一、学习情境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你看过的文艺作品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体现“中国脊梁”的人物或故事有哪些?说出来与同学分享。二、预习检查1.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2.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叫作中华民族精神。3.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4.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6.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7.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认真做事、踏实做人。③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三、学习任务(一)高扬民族精神学习任务一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教师活动1:用图片呈现抗日战争、1998年抗洪、汶川地震、卫国戍边烈士的英雄群体形象。引出问题:为什么中华民族从未被击垮?教师活动2:用视频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井冈山精神”。引出问题:有人说在文化多样性、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民族精神已经没有用了。对此,你怎么看?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和视频,思考问题,小组分享交流。教师点拨: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点到面,寻找事例中的共同点,并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感受榜样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和伟大精神,感受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学习任务二民族精神的核心。教师活动:播放《觉醒年代》视频片段。引出问题:视频体现了中国青年的什么情感?其本质和作用是什么?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小组交流。教师点拨:视频体现了中国青年的爱国情感。本质: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作用: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材料,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本质和作用,感悟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学习任务三民族精神的内涵。教师活动:出示教材第67页“中华民族精神思维导图”。引出问题:请你将自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成语、名言、人物典故等)填到上图中。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将课前搜集的相关素材,交流展示。教师点拨:我国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对应填写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的成语、名言、名人典故等,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使学生体会到无论是在历史过往中,还是在走向复兴的征途上,中华民族始终具有优良的民族品格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任务四民族精神的品格。教师活动:出示视频,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出问题:视频中提到了哪些精神?在当代中国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你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分组讨论。教师点拨: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设计意图】通过呈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导学生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相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知道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学习任务五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教师活动:出示边防战士、外卖小哥、列车员所体现民族精神的视频。引出问题: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边防战士们是如何做的?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外卖小哥是如何做的?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列车员是如何做的?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交流,回答问题。教师点拨: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设计意图】通过三个视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如何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二)构筑中国价值学习任务一价值观。教师活动:用图片、文字形式呈现“三观不合”“三观不正”的社会现象。引出问题:“三观不合”“三观不正”中的“三观”是指哪三观?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是一样的吗?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学生活动:观察图片,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内涵: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特点: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诚信,但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显著差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这一文化最深层的内核,认识到在文化多样性、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有必要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学习任务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师活动:用视频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引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如何理解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分组讨论,交流分享。教师点拨: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及其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重大意义。学习任务三青少年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活动:播放视频《看见美好,传递力量》,文字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关于价值观的寄语。引出问题:结合视频《看见美好,传递力量》,谈谈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教师点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国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主人翁意识。四、过程性评价《七彩作业》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品格,懂得了传承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增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高扬民族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梳理此框知识。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建设美丽中国设计说明此课通过体现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建设内容的视频、数据、社会现象、典型案例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明确基本国策实施的必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学习目标1.通过对环保公益广告、人口发展趋势视频的思考分析,表达真实感受,触发学生对现象背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关切,使其感受到人口数量增长与资源环境发展的矛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2.通过对数据、图表、人口流动社会现象的分析,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新特点,理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和必要性,树立忧患意识,正视新的挑战。3.通过观看“我国人口政策变迁”的视频,知道我国为解决人口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理解这些措施实施的背景与意义;辩证看待人口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理解人口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认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4.通过对相关数据、视频、生活现象的分析,知道我国资源、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反思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方式,认识只有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走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困境;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5.通过对伦敦“杀人雾”事件的反思,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6.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应对当下人口、资源、环境带来的挑战,避免重蹈西方工业化的覆辙,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和资源问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及举措;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2.教学难点:我国的人口政策以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认识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情境体验法等。资源与工具1.资源。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相关图片、影视资料等。2.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2)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框正视发展挑战一、学习情境当前,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十分严峻,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腾飞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关切资源、环境问题,从自身做起,从影响身边的人做起。二、预习检查1.我国的人口现状有什么新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等。2.党和国家为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采取了哪些积极措施?①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③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有哪些?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4.我国的资源现状如何?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特点)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原因)③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5.我国的生态环境国情是怎样的?①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现状)②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原因)③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表现)6.面对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怎么做?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三、学习任务(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学习任务一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教师活动:播放《世界人口增多是喜还是忧》的视频片段。引出问题:你知道全世界现在大约有多少亿人口吗?世界人口增多是喜还是忧?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小组讨论。教师点拨: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②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设计意图】触发学生对现象背后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关切,感受到人口数量增长与资源环境发展的矛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学习任务二我国人口现状、新特点、重要性。教师活动:出示关于我国人口现状、新特点的数据和文字材料。引出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人口现状及其新特点?学生活动:阅读资料,分析数据,思考问题,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现状: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新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重要性: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对数据、图表、人口流动社会现象的分析,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新特点,理解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意义和必要性,树立忧患意识,正视新的挑战。学习任务三计划生育国策。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我国人口政策的变迁》。引出问题:党和国家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有哪些?生育政策为什么会变化?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教师点拨:①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③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我国人口政策的变迁》,知道我国为解决人口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理解这些措施实施的背景与意义;辩证看待人口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理解人口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学习任务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我国当前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形势》。引出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教师点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辩证看待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认知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任务二自然资源的现状、表现及影响。教师活动:展示我国自然资源情况与其他国家的对比表、我国主要能源矿产分布图以及我国资源利用情况的数据。引出问题: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是怎样的?我国资源形势非常严峻的表现和影响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观察数据,对比数据,分析问题,归纳观点,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现状: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表现: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影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当前的资源国情,认识到资源形势的严峻,认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品质。学习任务三我国环境状况及其影响。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9页“探究与分享”中的“小源的日记”。引出问题:你知道霾的产生原因吗?霾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如何减少雾霾天气?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教师点拨:环境保护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减少雾霾天气人人有责,我们可以通过绿色出行、多使用清洁能源、向有关部门投诉污染企业等方式,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懂得污染环境之痛,深思生态破坏之忧,激发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憧憬,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意志、意识和决心。学习任务四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产生原因和危害。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出问题:根据视频和教材,总结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是怎样的,我国环境形势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学生活动: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现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产生原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影响: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诸多表现及发展趋势,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思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学习任务五正视发展挑战。教师活动:呈现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发展的关系结构图。引出问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的必然选择是什么?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教师点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知道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四、过程性评价《七彩作业》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感受到了我国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理解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意义及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同时了解了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现状,对此,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自觉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六、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梳理此框知识。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一、学习情境2023年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这是中国首个以生态为主题的节日。这将更好地唤起人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就感和自豪感。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建设美丽中国。二、预习检查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①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怎样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学习任务(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任务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活动:出示教材第82页“阅读感悟”及世界地球日的图片。引出问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活动:观察视频和文字图片,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小组分享交流。教师点拨: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体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意境,激发学生对美丽自然环境的向往;从理性上感悟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明白人与地球是共同体,树立自觉承担起保护地球的责任意识。学习任务二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如何避免。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2页“探究与分享”中伦敦“杀人雾”事件。引出问题:(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分享交流。教师点拨:造成伦敦“杀人雾”事件这场灾难的原因是人类发展理念违背自然规律,肆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促进经济增长。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设计意图】让学生探讨造成灾难的原因,感受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思考伦敦的空气污染治理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雾霾的借鉴意义。学习任务三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相关链接”,播放视频《新发展理念》。引出问题:(1)我国如何避免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我国新发展理念“新”在哪里?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查找原因,探究解决措施,小组交流。教师点拨: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观看视频,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保护环境需要全世界的共同行动。在全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必然的选择,也必然对世界、对人类产生重要意义。(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学习任务一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教师活动:出示全国生态日的材料。引出问题:全国生态日设立的原因及意义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教师点拨: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设计意图】通过播报、解读全国生态日的新闻,使学生了解党和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努力,感受党和政府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感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感受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让学生对国家政策产生信心,对美丽中国建设充满希望。学习任务二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探究与分享”。引出问题:(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2)余村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分组讨论,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