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两首》知识梳理导学案_第1页
《辛弃疾词两首》知识梳理导学案_第2页
《辛弃疾词两首》知识梳理导学案_第3页
《辛弃疾词两首》知识梳理导学案_第4页
《辛弃疾词两首》知识梳理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3《辛弃疾词两首》知识梳理导学案“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生于乱世,他是胸怀抗金复国大志的铁血男儿,没能在疆场上实现自己的抱负,却在词的世界里留下了不朽的身影,他的词以其澎湃的爱国激情和豪迈奔放的气概独立高标。被后人誉为“词坛飞将军”,与苏轼并称“苏辛”。学习这两首辛词,一要了解辛词豪放的风格,二要体会词中蕴涵的爱国激情。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于北宋败亡后的13年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他的祖父虽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受其祖父影响,辛弃疾21岁时聚集了两千人的队伍,起义抗金。接着又率众投奔南宋王朝。南归后,他一再奏表进言,主张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政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他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不论出仕或赋闲,他从不放弃自己伐金复国的主张。但由于政敌的排挤、陷害,他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直到67岁赍志而殁。本课所选的两首词虽作于他的早年、晚年不同时期,但其中都表现了他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未酬的愤慨之情。《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和不平。当他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永遇乐》写于开禧元年(1205),这之前,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因政敌的弹劾而被罢官。他先居上饶,后徙铅山,先后被闲置达八年之久!直到嘉泰三年(1203)又被朝廷召入京师,并派他出任镇江知府,这首词便是在镇江任上所作。此时词人已66岁高龄。他本以为此时能有所作为,可以积极备战练兵,积蓄军事实力,准备北伐。但很快他便发觉了宰相韩侂胄是为了邀功,只想草率出兵;而朝廷则毫无北伐复国之意。于是作者深感失望和气愤,他登上北固亭,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尽情地宣泄在这首词中。★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辛派词:南宋受辛弃疾的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遥岑远目玉簪螺髻鲈鱼堪脍倩何人揾英雄泪舞榭歌台封狼居胥佛狸祠供献愁供恨巷巷陌供求巷道舍求田问舍佛佛教舍弃仿佛2.解多义会eq\b\lc\{\rc\(\a\vs4\al\co1(无人会,登临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宾客大宴(),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顾eq\b\lc\{\rc\(\a\vs4\al\co1(赢得仓皇北顾(),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可eq\b\lc\{\rc\(\a\vs4\al\co1(可堪回首(),学不可以已(),潭中鱼可百许头()))3.辨活用遥岑远目(目,____________)赢得仓皇北顾(北,____________)尚能饭否(饭,____________)4.分古今例句古义今义西风尽西风,季鹰归未千古千古江山5.明句式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____________)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____________)6.积名句(1)____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011·上海高考)(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11·江苏高考)(3)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11·浙江高考)(4)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11·山东高考、2010·天津高考)(5)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010·安徽高考)(6)______________,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010·山东高考)(7)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______________,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答案:1.CénkuàiwènxūgònggōngshèshězānjìqiànxièCíxiànghàngfófú2.动词,理解/动词,聚集/副词,正好/动词,会面/副词,一定动词,回头,回头看/动词,考虑/但/动词,拜访副词,岂,哪/动词,能够/副词,大约3.名词活用为动词,望名词作状语,向北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4.西风:秋风由西面而来的风千古:自古而来①久远的意思;②婉词,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不朽。5.倒装句被动句倒装句6.(1)休说鲈鱼堪脍(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5)楚天千里清秋(6)斜阳草树(7)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廉颇老矣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点评:“楚天”的“楚”,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辽阔的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2.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点评: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海螺形的发髻。词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借言远山之“献”“供”,移写内心的负担。词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3.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点评: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晋朝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更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4.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点评:“流年”,即时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用典,据《世说新语·言语》载,东晋大将军桓温率军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树已粗过十围,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这三句是全词的核心,所包含的意思是: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辜负了平生的雄心壮志。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点评:这一句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昭如日月。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点评:词人从1162年渡江到南宋,到1205年写这首词,已经过了43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语序可调整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作者清楚地记得43年前,金兵对南宋发动进攻,占领了扬州一带,作者在南归途中,一路上还能看到金兵焚烧的废墟。43年过去了,当时的惨状还记忆犹新;可现在呢,佛狸祠下,却是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祭社的鼓声,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多么可悲呀!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更让人心寒。词人将这番意思艺术地融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幅图景里,颇能发人深思。1.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的下阕,作者一连运用了张翰、许汜、桓温的典故,这些典故流露出词人怎样的心境?提示:第一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归乡的心声,他本是山东人,却在江南羁留了数十载,用此典故,借张翰的思乡之意表达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也道出了收复北方河山的心愿。第二个典故表面是借许汜自嘲没能尽力说服统治者收复北方,实则是在嘲讽统治者如许汜一般不知心忧国家命运。第三个典故第一层含义是在哀叹自己年华的老去,人老了,越来越难以实现心中抱负了。而从更深一层看,也有隐射国家的意思,随着南方的暂时安定,政权中心和统治者人心越来越涣散,北伐的可能也越来越小,偏安江南到底是暂时的,从这里也表现出辛弃疾对于国家前途的深深担忧。2.辛弃疾的词多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哪些典故?用典的意图各是什么?提示:在这首词的上阕两处用典:孙权曾在京口建吴都,并打败曹军;南朝宋武帝刘裕在这里起事北伐,恢复中原。词人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写的是英雄盛事。下阕写的是衰败之史:词人由刘裕自然想到他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史实,其中又包含了霍去病大战匈奴的典故,“封狼居胥”是说有北伐必胜的信心。结果宋文帝不但没有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因而从此不振。拓跋焘南侵,在瓜步山建行宫,后成庙宇,这里如今全无战斗气氛,也使词人感慨良久。最后借廉颇老矣,不被赵王重用,抒发自己功业无成、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eq\b\lc\\rc\(\a\vs4\al\co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eq\b\lc\{\rc\(\a\vs4\al\co1(上阕:写景\b\lc\{\rc\}(\a\vs4\al\co1(楚天秋水,满目苍山,落日断鸿))无人会,登临意,下阕:抒情\b\lc\{\rc\}(\a\vs4\al\co1(季鹰回乡,许郎求田,桓温北征))何人揾英雄泪))eq\b\lc\\rc\(\a\vs4\al\co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eq\b\lc\{\rc\(\a\vs4\al\co1(\b\lc\\rc\(\a\vs4\al\co1(上阕:登古,亭抒哀情))\b\lc\{\rc\(\a\vs4\al\co1(江山千古,英雄难觅,歌台尚存,风流不再,寻常巷陌,寄奴曾住)),\b\lc\\rc\(\a\vs4\al\co1(下阕:借典,故讽国事))\b\lc\{\rc\(\a\vs4\al\co1(刘义隆仓皇北伐,霍去病封山而还,老廉颇无人问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一大特色。这首词,上阕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已进了一步,点出“愁”“恨”两字,由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作为“江南游子”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借典抒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首先,词人将典故与现实巧妙对照,直而不露、隐而不晦地与南宋统治者进行类比或对比。如用孙权、刘裕的英雄壮举,对比南宋统治者的屈辱妥协,让人何等郁郁寡欢;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急于“封狼居胥”,建盖世奇功,反遭惨败,来类比韩侂胄不修战备、轻战冒进的路线,使人多么提心吊胆;用廉颇被谗的故事,类比南宋践踏人才,令人扼腕长叹。其中,以刘宋比南宋,以北魏比金国,以刘义隆、王玄谟昏君庸臣比现实生活中的宋宁宗、韩侂胄,足见用典之精,又显作者胆量之大,不畏当权者。其次,将典故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用典精当,可收言简意丰之功效。词中所用典故,都是经过了再创作,毫无面目刻板、呆滞生涩之感。写刘裕北面破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其英武形象跃然纸上;写刘义隆草率北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其狼狈情状现于眼前;写拓跋焘庆功的场面,“一片神鸦社鼓”,其喧嚷之声闻于耳畔;写自己年岁已大,“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其怨愤之情倾注笔端。一个个典故,在作者笔下化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使读者宜于理解、乐于接受。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仓皇(Cānɡ) 遥岑(Céng)鲈鱼(lú) 鲈鱼堪脍(kuài)B.揾英雄泪(wēn) 玉簪(zān)巷陌(mò) 封狼居胥(xū)C.螺髻(jì) 断鸿(hóng)舞榭(xiè) 廉颇老矣(pō)D.元嘉草草(jiā) 孙仲谋(móu)佛狸祠(sì) 金戈铁马(gē)2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随天去秋无际 际:边际。B.无人会,登临意 会:理解。C.赢得仓皇北顾 顾:回头,回头看。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饭量。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eq\b\lc\{\rc\(\a\vs4\al\co1(①楚天千里清秋,②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eq\b\lc\{\rc\(\a\vs4\al\co1(①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②多情自古伤离别))C.eq\b\lc\{\rc\(\a\vs4\al\co1(①赢得仓皇北顾,②赢得青楼薄幸名))D.eq\b\lc\{\rc\(\a\vs4\al\co1(①千古风流人物,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4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可惜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5)郁孤台下清江水,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6)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7)惜春长怕花开早,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摸鱼儿》)(8)休去倚危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摸鱼儿》)二、阅读理解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5“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6在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请分析说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中,“舞榭歌台”“风流”“雨打风吹”各有什么深刻含义?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无一言谈眼前事,所说的是“千古”“想当年”“四十三年”,但无一句不讽今。请结合词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借古讽今的。答案:1.C思路解析:A项,“岑”应读“Cén”;“wèn”;“Cí”。2.D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理解。“饭”在此活用为动词,吃饭。3.B思路解析:A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C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D项“风流”都是指有功业有文采的人。4.思路解析:名句的默写是高考必考内容,今年辛词出现的频率很高,这些名句都有可能出现在未来的高考试卷上。答案:(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2)忧愁风雨树犹如此(3)气吞万里如虎(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5)中间多少行人泪(6)毕竟东流去(7)何况落红无数(8)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5.思路解析:这三句是词人登楼远眺所见之景,在作者的视野中,江山之美,如“玉簪螺髻”,是比喻;而作者满怀悲愤之情所见之远山,又“献愁供恨”,是拟人,也是移情入景。参考答案:这三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从写景抒情的角度看,还是移情入景。“献”“供”是人特有的动作,这里用来写山,是拟人;“玉簪螺髻”是把山比喻为玉做的簪子和美女的发髻,是比喻。诗人把自己的悲愤之情注入自然景物,在表达技巧上是移情入景。6.思路解析:词人的“登临意”,是这首词的核心,登高望远,怀乡忧国,英雄无用武之地。词人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情感,先写登临景,再直接写自己的行为,最后用一连串的典故暗示。能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即可。参考答案:①词人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登临意”。②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③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这种情感。7.思路解析:此句承“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来,可见与眼前所见之吴国遗迹有关,再联系孙权的雄才大略,就不难发现这几个词的象征意义。参考答案:“舞榭歌台”是吴国承平气象的象征。“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8.思路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词,怀古词的最大特点是今昔对比、借古讽今或怀古伤己。要结合词中运用的典故和当时南宋的现实、词人的处境和心情分析。参考答案:①起首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②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③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④以廉颇自比,表现的是对自身遭遇的愤慨。南宋的良心——辛弃疾印象佚名八百年之后,我在这本《中国古代文学史》里听到:你用一章四节的篇幅,说你的故事。说你十四岁就两次跑到燕山察看地形,以图复土雪耻;说你弱冠之年揭竿而起,金戈铁马,气势如虎;说你五十轻骑直入五万兵马的金营,生擒叛徒,押至临安处死……这一节,你说得神采飞扬,我听得心驰神往。可那毕竟是南渡前的旧事了,接下来,就是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用不着你说,我也听说过几次。听说你笔势浩荡,九论九议如珠若玉似美芹,然而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当权者文恬武嬉、无动于衷。而你偏又不通情趣、不长媚骨;又是归正之人、身份不清不楚,终至于被那些弄权之辈,始之以排挤,继之以弹劾,一次次罢了你的官。出仕五十年,你三起三落。都说你一生以气节自负、用功业自许,你把所有的雄心旋成箭尖,直瞄准淮河以北;组建飞虎队,论计鹅湖会,也曾为北伐不遗余力。只是你左右的足迹,只能是建康、潭州、福州、鄂州,你每到一处,无非是补缀着半壁剩水残山,而淮河以北,对你,对南宋即是天涯了。即便你风云奔走,即便你有文章山斗,长安父老、新亭风景,还是依旧。而你“万字平戎策”,“只换得东家种树书”,一次又一次,给打发回老家,回带湖。听说你归隐生活并不清苦,你何不求田问舍,去呼酒买醉,何不相对南山,诗文风流。其实仕宦生涯也容易打发,只要你留心在舞榭歌台,着意于酒朋诗侣,岁月优游之中,杭州,又何妨认做汴州。可惜你那些英雄之才搁不住,忠义之心放不下,刚烈之气抑不平,你终于喷发于心,倾注于纸,握一管如椽之笔,蘸那满腔心血,把原本风流的一代词史,涂抹得慷慨激昂,让人从南宋一路吟来,一路和来,流行成普及读物。于是,你留住了身前生后名。只可惜不是勒石燕然,不是饮马黄河,不是痛捣黄龙府,甚至风波亭都不是,你所有的,你留住的,无非是那些长长短短的长短句。但我依然看到一颗火一样炽热、海一样深沉的南宋的良心。打开书,打开那一章四节的古代文学史,眼前满是你飘飞的意象:有你醉里挑灯看剑,眼前万里江山的睥睨气势;有你落日楼头、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游子心绪;还有你临终时那几声震耳欲聋的长呼:杀贼杀贼杀贼……那一刻,我分明看见,有风肃然而起,掠过你猎猎作响的长发,指北而去。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俱往矣。合上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