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25 初升高检测卷(课内基础卷)(原卷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E/36/wKhkGWbz-7aAERzFAAIbOHauvTM375.jpg)
![2021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25 初升高检测卷(课内基础卷)(原卷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E/36/wKhkGWbz-7aAERzFAAIbOHauvTM3752.jpg)
![2021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25 初升高检测卷(课内基础卷)(原卷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E/36/wKhkGWbz-7aAERzFAAIbOHauvTM3753.jpg)
![2021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25 初升高检测卷(课内基础卷)(原卷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E/36/wKhkGWbz-7aAERzFAAIbOHauvTM3754.jpg)
![2021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25 初升高检测卷(课内基础卷)(原卷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0/2E/36/wKhkGWbz-7aAERzFAAIbOHauvTM37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升高检测卷(课内基础卷)(原卷版)
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所谓人治和法治
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但乡土社会不
是人治,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
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
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
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褰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
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脸,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
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
会更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迂的。入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
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
信任其祖其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
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
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
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兑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
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
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
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
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
成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
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
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有删改)
1.(3分)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是维持社会秩序时所根据的规范,靠传统来维持。
B.乡土社会中的“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与法律没有差别,有时比较野蛮。
C.教化养成了人的敬畏之感,“克己复礼”意味着“礼”是人们在敬畏中被动形成的。
D.普通所谓人治,是基于个人好恶的统治,违背人治的惩罚要由国家权力加之于个人。
2.(3分)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针对当时人们认为西洋是“法治”而我们是“人治”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观点。
B.文章以旧小说里杀人祭旗为例,证明了礼的部分内容在现代看来可能很残酷的观点。
C.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礼治”和“法治”的不同。
D.本文阐述了礼治社会的特点、形成的原因等内容,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条理性强。
3.(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人口和土地都很少变动,因此经验更容易累积起来形成传统。
B.礼治社会中,礼有甚于道德,人们如果失礼,将可能遭受比有违道德更严厉的处罚。
C.在发展变化口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礼治”社会的效力不容易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
D.礼是我国的传统,孔子也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因此礼治比法治、人治更适合于我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1分)
(本题21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殍,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
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
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
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芸不透,费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
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言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
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
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
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
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
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
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系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
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帝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赋,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
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
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
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俅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
天文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
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一”(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岐韵,倒来得正好。
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
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楠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
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寸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
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口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赘
颂秋的文字的特别的多。但外国的诗人,又何去不然?我虽则外国诗文念的大多,也不想开出帐来,做一
篇秋的诗歌散文钞,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诗人的集子,或各国的诗文的Anthology来,总能够看到许
多并于秋的歌颂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
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箫索的
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
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
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和关系特别深了,
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
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第鱼
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4.(3分)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胡谢dido一燧chuan平次z。浑浑西池tun
B.点缀zhui落点rd驯鸽xim潭柘寺tud
C.细嶙ni秋蝉chan落蕊nil甘四桥nian
D.颓用的1鲸鱼lu陪衬cun顿圆形tuo
5.(3分)选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
A.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上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
的残荷等等。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6.(3分)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牵牛花的蓝朵”“槐树的落蕊”“扫帚
的丝纹”,以及“秋蝉的残声”“秋雨凉风”等景物,都是为了表现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
B.文中写到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
反而更能给人幽静的感觉。
C.“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句直抒
胸臆的话,把作者对故都之秋倾注的深情,表达得极为充分。
D.文中描写了北国的枣树、秋蝉、残荷、秋叶等客观景物,抒发了作者凄凉、憔悴、沉沦的心境。
7.(4分)作者为什么认为牵牛花“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8.(4分)作者既是描写故都之秋,为何还要写南国之秋?
9.(4分)本文写景颇有特色,请鉴赏分析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写景文字。
三、文言文阅读(共17分)
(本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篮;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
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寐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二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珪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骤一跃,不能十步;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缮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10.(3分)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目已:停止。B.假舆马者假:借助。
C.臂非师长也力口:增加。D.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中:合乎。
11.(3分)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寡人之干国也
B.①故木受绳则直②河东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①吾尝终日地思矣②弃甲曳兵地走
D.①蛟龙生带②斯大卜之民至当
12.(3分)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运用列举事例的论证方法说明任何人通过
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
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
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4.(3分)卜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个小砸的一项是
A.“寻寻觅觅”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寻觅”的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
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
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
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D.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
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15.(6分)词人借由“守着窗儿”调动多种感官表现细腻敏感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共12分)
16.(本题12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的诗句:,o
(2)K登高》中直接描述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的句子是:,。
(3)《琵琶行》中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音乐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的句子是:,
O
(5)《劝学》中阐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o
(6)《师说》中点明从师的标准的句子是:,o
六、语言文字运用(6分)
(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多件重要文物,掀起了三星堆文
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①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块乏,使得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而在关亍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我们
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
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
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
文化一样,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我们要做的,②不只
是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更要唤酉星沉睡的文明,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17.(3分)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8.(3分)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都有语病,请修改。
19.(本题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
字。
近日,“时代楷模”钟扬同志先进事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
青年学子中引起强烈反响,网上也掀起学习钟扬热潮。据统计,悔至4月1日,《人民日报》微博、微信、
客户端关于钟扬报道的阅读量已达2837万、点赘9.4万个、留言7441条(若加上秒拍、腾讯等渠道,合
计阅读量达4500万)。
大家表示,钟扬同志先进事迹感人至深,我们要以钟扬同志为榜样,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
至上,刻苦钻研、勤奋工作,立德树人、爱国奉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铸牢实现中国梦的初心和梦想,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0.(本题5分)下面是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厨房承包合同
- 宿舍承包合同范本
- 2025杂工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关于住房公积金借款合同书例文
- 房子装修承包合同
- 提高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训
- 2025会计工作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副食品供货合同范文
- 工程材料采购合同简单
- 2025共有产权住房 预售合同 (范本)
- 2025江苏南京市金陵饭店股份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公共政策分析 课件汇 陈振明 第0-9章 导论、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政策监控
- 2025年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全册单元重点知识点与语法汇编
- UI与交互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第二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MS要素-持续改进(CI)-上汽通用五菱-课件
- 《插画设计》课程标准
- 高考作文答题卡(作文)
- 在乡村治理中深化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一张图工作方案
- GB/T 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
- 梅毒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 工程伦理第二讲工程中的风险、安全与责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