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之我见_第1页
比较文学之我见_第2页
比较文学之我见_第3页
比较文学之我见_第4页
比较文学之我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文学之我见周宇英(213405205413级中文综合)[摘要]比较文学是一门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学科,有着独特的内涵,与文学比较大有不同,在当今世界文学上的地位逐渐提高。比较文学从19世纪兴起,发展到21世纪,前景已相当明朗,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了许多问题,本文就比较文学的内涵、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比较文学发展的基础及前景进行论述。[关键词]比较文学;内涵;文学比较比较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学术团体和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加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共同成为比较文学诞生的标志。在我国,比较文学正式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立的标志为比较文学讲座与课程的开设以及一批研究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的著作与论文相继出现。一、比较文学的内涵杨乃乔先生在《比较文学概论》中对于比较文学的最终定义是这样的:“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国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放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化的汇通。”1、比较文学的立足点比较文学的立足点在于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在这里主要解释跨民族,为什么是跨民族而不是跨国界呢?早在20世纪50年代,亨利·雷马克就提出比较的真谛在于跨越和打破既定的界限,但是他却将这种界限阐释为国界,却忽略了国界只是一个政治性、地理性的概念,一国可以有很多民族,就拿我国来说,56个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文学艺术并不一样,汉族就有《离骚》《史记》,蒙古族就有《敕勒歌》,维吾尔族有《阿诗玛》《召树屯》,藏族有《赞普传略》《萨迦格言》,纳西族有《创世纪》,白族有《创世纪》,瑶族有《密洛陀》,侗族有《侗族祖先哪里来》,苗族有《苗族史诗》《苗族古歌》,哈尼族有《奥色蜜色》,佤族有《西冈里》等等,而他们又同属于我国文学,因此研究比较文学应当以民族为界限,而不是国别。梵·第根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五个层面的重要理论特征中就强调过跨语言的重要性。钱钟书也曾提出研究比较文学就要多从作品实际出发,加深中西文学修养,强调跨语言与跨文化的重要性。至于跨学科,我认为这是区别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将在“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中详细解释。2、比较文学要求其同,也要存其异。要使比较文学有意义就一定要求其同、存其异。中西文化有各自的特色,但是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要找到使双方汇通的比较视域,这就是比较文学的求其同,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被比较对象的独特之处,正是在明辨异同的过程中,才能对于中西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加有借助比较和区别才取得客观的流传方式。但是比较文学不仅仅在与文学比较,更在于将意义对等或分量相当的文学进行对比。只有把有意识地运用严格意义的文学比较方法进行的文学研究称为比较文学,才是有意义的,这不仅有利于建立这门学科,更主要是为了强调和发展比较方法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3、从跨学科上看跨学科是衡量比较文学研究成立的重要标识。学科交叉关系在比较文学定义中的完整提出最早见于美国学者亨利·雷马克。他认为人类在思维、情感、心理与审美等方面呈现出人性的共通性,这不仅表现在不同国族文学之间,也表现在不同学科之间。因此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一书中提出将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学科中去,认为比较文学可以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这就大大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早在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就产生了跨学科的研究。中国古代比较文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内容丰富,这在于翻译研究、阐发研究、平行研究,其中尤以跨学科研究成就最为突出,即诗与画、诗与禅。而文学比较只存在于文学内部,这就是与比较文学的差异。三、比较文学的发展基础及发展前景1、比较文学的发展基础比较文学的发展基础主要是外国文学与翻译。首先是外国为学。在张隆溪的《钱钟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中说到指出各国发展比较文学最先完成的任务之一,都是清理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关系,研究本国作家与外国作家的相互影响。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所以中西文学超出实际范围的平行研究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极有价值的。④这就可以看出对于外国文学的研究在比较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只研究本民族文学,那么比较文学的立足点,即四个跨越中的跨民族、跨语言和跨文化就没办法做到。其次是翻译。各国文学要沟通就必须要做好翻译,钱钟书提出不仅要重视翻译,还要提高翻译质量,注意研究翻译史和翻译理论。这就要求重视发展译介学,关注每一次有意义的文学交往实践,关注符号互动并建立理性的对话机制,让文学跨越时空去“旅行”。2、比较文学的发展前景季羡林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开幕词中所说:“比较文学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比较文学顺应了世界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引发了比较研究的意识,在文化的传播中传播文学价值,日益显出其重要价值。除此以外,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了中法比较文化研究所、中美比较文化研究所、后现代研究会等分支研究团体,由此可见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比较文学都正向比较文化演变。一般而言,比较文学向比较文化的转变毫无疑问是比较文学向深层次发展的表现,但是也引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文学本体的失落。西方的理论研究中就过于重视理论之间的对话,而忽视了文学本体的独立价值,这从根本上威胁到了文学本身的主导地位。文学本体作为比较文学的根本不应当失落,而应该繁荣发展起来。21世纪的比较文学研究,要将文化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意识并重,才能为比较文学提供一个适合的平台。随着文化竞争力日益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的趋势中,各国文化实力不断地进行较量,而比较文学恰恰致力于不同文化体系中的文化相互理解,避免文化间的冲突,主张平等、宽容地进行人类共同未来的探讨,因而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注释]参见《比较文学概论》第三版,杨乃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03页。摘自帕斯奈特:《比较文学》(《ComparatvieLiterature}),第二十一节),上海外国语学院外文所编的杂志《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1982年第2期上有此译文。参见H.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载于《比较文学:方法与观点》(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出版部,196]年),第8~9页。张隆溪选编的《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选有这篇论文的译文。④摘自《钱钟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张隆溪,第二段。[参考文献][1]杨乃桥主编,《比较文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07页[2]张隆溪.《钱锺书谈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J].读书,1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