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期末核心考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
(1)含义: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
(2)衡量指标:人口密度
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总特点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大洲亚洲人口最多,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国家2016年,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13个
城乡分布趋势是城镇人口比列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其中,
城镇人口比例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北美洲和非洲1。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地理条件
(1)因素: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①自然地理环境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类的生活要求和发展需要,否则
就不适宜人类长期生存。
②人类可以通过适度改变生活习性,提高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性。
2.人文地理环境
(1)因素: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科技等。
(2)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①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
②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
(3)人口分布的变化
时期人口分布的特点原因
采集一狩猎社会相对分散而均衡对土地的高度依存
第1页共22页
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工业、交通、商业的不
工业社会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断发展
人口向消费地、交通运输枢纽和科
后工业化时代技创新中心聚集科技进步
三、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人
口
稠
世/
然
界
地
人
n区
分
布
地
区
人,J高纬度、高ill寒冷■血瓦
不n
需
稀
少T中低纬度干旱沙漠地【引自然环境恶劣.不
地适在人类居住
区
\低纬度气候湿热地区K
第二节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1.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
行为。
(2)属性:
①时间属性: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
②空间属性: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
①国际迁移: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
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
的现象。
(4)主要类型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
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第2页共22页
(1)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
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二、国际人口迁移
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
(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时间到20世纪: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
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
•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欧洲由人口迁移地变成人口迁入地
•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拉丁
美洲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20世纪70年代,亚洲迁入美国的人数
也超过了欧洲。
三、我国人口迁移
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1)影响
①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②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2.我国当代的人口迁移
阶段特点方向
组织性迁移为主,自发从东部到中部,从东部、中
20世纪80年代以前性迁移一直比较少部向西北、东北、西南方向
迁移
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从中部向东部迁移,西南、
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西北向东部迁移的趋势扩
第3页共22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迅速上升大。一定数量的人口向北
美、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等
发达国家迁移。
3.人口迁移对地理和环境的影响
缓解当地的人地为迁人地提供大斑廉
价劳动力
五好上也开发、利干”—促进迂人地商品流通
m土地资源I和经济的发:展
力।巧虽了在山地与人促进狂人地第三产Mk
夕卜界社会经济、n的发:屣
科技、文化等的迂・奘
联系移地L用川川了公共设施的负
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导致当地人才夕卜
流,"动力不足
在住房、交通、卫生、
敦行、城市环境等方
影响迂山地经济L
白勺进一步发展面产生口大压力
第三节人口容量
一、人口增长
1.总趋势
(1)工业革命开始之前:人口增长比较缓慢
(2)工业革命后:人口迅速增长
(3)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
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3.世界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
变化,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原因: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增长。
•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在逐步增加
第4页共22页
2.解决途径: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建立良性循环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
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3.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⑴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在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过程中,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
理使用,会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⑵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表现原因影响
矿产资源枯竭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限制
森林植被破坏乱砍滥伐人类
草原退化过度放牧的生存
土地荒漠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和发展
大气、水环境恶化工业生产
三、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
(1)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
的人口数量,又可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最高容量等。
(2)作用: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资源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
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3.人口合理容量
⑴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
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⑵影响和制约因素: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
水平等。
(3)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⑷作用: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4.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是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均资源消费水
平、地区开放程度等。
第5页共22页
因素相关性影响
自然资源正相关自然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缺
乏,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环
境承载力越大
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开发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资
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负相关人均消费水平越高,消耗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
载力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
一、城乡土地利用
1.城镇和乡村
概念特点
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与乡村相比,城镇具有人口和产
城镇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集地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益比较高、各类建筑聚集、交通
乡村分散的地方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2.土地类型
类型含义组成主体
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农村
生产的土地水面等
指建造建筑物、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
建设用地构筑物的土地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城市
地等
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筑月目地以外的土地
3.城乡土地利用
第6页共22页
(1)城镇土地利用
①含义: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
地的状况。
②作用:反映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2)乡村土地利用
♦作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特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
对分散。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区
①形成: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
不同性质的功能区。
②类型: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和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
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
③主要类型及作用
类型作用
居住区城市居民生活、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工业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主导因素
商业区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品交易和金融流通的中枢
④中心商务区(CBD卜一-大城市的核心区域
⑤特点: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各种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
组合。
(2)城市的空间结构
①表现
规模空间结构
较小的城市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
较大的城市多核心状、棋盘格状
②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
政策等,这些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第7页共22页
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1)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
(2)空间形态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集聚型等,受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
响。
3.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1)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3)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
的空间关系。
2.城镇
(1)特点:非农业和非农人口高度集聚的聚落。
(2)地位:是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
(3)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等。
③变化:有些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对现代城镇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而自
然资源、交通等因素一直对城镇区位产生巨大影响。
3.乡村: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文化等条件影响。
四、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区
功能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形态占地面积小,集聚成片占地面积大,是城市的最基本职能,
呈点状或条状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特征经济活动最繁不断向市建筑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
忙;人口数量区边缘移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在位置上背向
昼夜差别大;动,并趋发展;配套设施、环境差异较大
建筑物高达稠向于沿主
第8页共22页
密;内部有明交通干线
显的分区分布
位置位于市中心、位于失去中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
交通干线两外缘、交位于城市外缘,河位于内城或工
侧、街角路口通干线两流上游或靠近湖业区附近
侧泊、绿地等环境
优美的地方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一、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依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
产生活方式等。
(2)特点: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四个特性: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表现
1.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1)世界各地的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2)建筑材料的选用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2.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城市布局特点地域文化特点
中国古代都城以宫殿为中心并确定中轴线,构建城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
城市市的基本骨架想,在功能分区上反映
出严格的等级制度
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
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文化的融合
一般在城市外围。
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
美国城市逐渐下降,并逐渐形成来连绵的城市带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
3.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1)中国:砖墙木梁架结构,斗拱飞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的建筑特色
(2)西方:柱廊、尖塔、喷泉、雕塑等特点明显。
第9页共22页
4.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1)农业景观:农田、牧场
(2)居民和建设:如四合院、窑洞
(3)民族服饰:如各类少数民族的服饰
(4)活动与节日:如赛龙舟、泼水节等
(5)宗教景观:如寺庙、祠堂等。
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城镇化的表现:
(1)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4)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
(5)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2.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就越高,
反之就越低。
3.(1)第一产业: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业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
(2)第二产业: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3)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相对发达。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水平城镇化水平较电
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宙集分布,加工制造业、交通运
特征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达;城镇绿化率高:1ft视保护城镇
历史文化
大城巾.过度扩张,出现郊X化和逆城市化现象:中心城区居
问题
住环境恶化,居民外迁;城市边缘地带发展较快
解决措施在大城市周边建设1」星一城和工业区,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第10页共22页
(2)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①特点: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国较低,但近半个H纪以来上升迅速。发展中
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
②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城镇化差异
差异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
城镇化水平明显越巫r本国经济
城镇化进程显著&1于利।应的经济
表现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
发展阶段
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
分布拉丁美洲国家最为突出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
5.世界化进程的差异
城镇化进程示意发展特点问题发展新
阶段趋势
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化水平
中心区表现出现逆
10()比较高,城镇
人U比重的出衰落的城市化
80后期阶联L一增长速度趋迹象现象
缓甚至停滞
出
了
现
60中期阶盟/________中出现了劳动
城
区
人口和产业阳
-期力过乘IJ、交通
现
化
镇
・初期/阶向城镇迅速
40拥堵、住房紧
象
阶理7^段聚集,城镇张、环境恶化
20化进程加快等问题
1城镇化水平
时间初期较低,发展问题较少,处于城镇化
阶段较慢低水平时期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一、农业区位因素
1.农业: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
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气候、土壤、水源、地
形等方面。
(2)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技术因素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
(3)农业社会经济:农业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
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
3.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
第11页共22页
(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⑶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6)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4.精准农业是指以“3S〃(GIS、GNSS、R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
持系统(DSS)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作方式。
(1)遥感(RS):快速获取墙情、苗情、土壤养分、病虫害等信息,为农业生产
提供实时依据;遥感还可以获取影像视频。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采集农田信息,指导农机精准作业。
(3)地理信息系统(GIS):整合各种数据资料,建立农田管理信息系统。
5.地理信息技术三大类:RS、GIS^GPS
6.数字地球主要应用于地球。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方法将地球及其上的活动和环境
的时空变化数据,按地球的坐标加以整理,存入全球分布的计算机中,构成一个
全球的数字模型。
7.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
析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注意:判断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
方法举例
看农业生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商业型乳酪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
产类型主导因素为市场
看作物种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作物种生长。例如,天然橡胶
类及生长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
特性因素为气候(热量);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看农业生如沙漠地区绿洲农业的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河谷农业的主导
产特色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立体农业的主导因素为地形等
看优势因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是突出优势,热量是其发展热带
素或制约经济作物的主导区位因素。再如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
因素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限多素,水源也就成为当地灌溉农业的主导区
位因素
第二节工业区位与工业布局
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第12页共22页
自然条件地质、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社会经济当地的总体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劳动力供
给、投资环境、政策、市场等。
科学技术生产设备与工艺、从业人员素质、科技研发能力、信息化水平等
二、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
四、环境因素对区位因素的影响
区位选择要求典例
考虑生对大气环境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电子厂、感光器材
产的环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r
境要求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自来水厂、啤酒厂
考虑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服装厂、玩具厂
污染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机械厂、仓库
程度缘或近郊区
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钢铁厂、水泥厂
第13页共22页
区位选择理求典例
大气已知主导风向,工厂成行局在当地主导
考虑污涉染风向的下风向。如F图中从处。水泥厂、极造厂、火
染程度严,"电厂、钢铁厂
的工
城区
厂
区位选择要求典例
大气已知时小风频,工厂成布同在当地坡小风频的上
考虑污涔染风向O如下图中A处。
染程度严重
的匚圾小风频
------.*A
r城区1
IX位远抨耍求典例
大气季X/C候IX,工厂成行后在'J当地4施彳〕风|句垂1工
考虑污污染的郊夕卜。如下图中A、B两处。
染品!度严,It
的11
A-MIX:7j南风
厂
区位选择要求典例
考虑污染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印染厂、造纸厂
严重的工及河流上游,工厂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
业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钢铁厂、火电厂
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1.分类
类型含义内容特征
生产性服指主要为生产、商务等活包括物流、金融、专业化程度高、产
务业动提供服务的行业信息、商务、科技业关联性强、服务
服务等国外范围广等
生活性服指直接向居生活民提供物包括批发零售、住服务对象以家庭
务业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宿餐饮、房地产、和居民为主、行业
服务的行业文化娱乐等种类繁多等
公共服务指政府或公共组织为服务包括教育、卫生、公益性、非营利
第14页共22页
业社会大众而提供的产品或公共管理、社会保性、遍在性等。
服务障等。
2.今日服务业的范围:银行、证券交易所、信托、保险公司等。
3.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1)优越的经济、政治、地理条件。
(2)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
4.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及其优势
(1)区位选择地:大城市
(2)区位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②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③先进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
④灵活创新的制度与环境;⑤发达的科技水平与研发能力;
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⑦广阔的市场需求。
5.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等级和服务范围、服务职能、彼此距离、六边形数
,目的关系:
中心地服务范服务职彼此距六边形
等级围能离数目
高大多远少
低小少近多
1O三・卡。・
六边形中心地等级体系
6,城市等级高低的判断
判断依据判断方法
图例地图上,不同等级的图例不同,一般来
说圆圈的大小表示城市的等级,圆圈越
大,城市等级越高
城市服务范围城市服务范围越大,等级高;反之,等
级低
城市服务种类和级别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小
城市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
城市的地理位置、资源、交通条件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
地区,一般易形成高级别的城市
区域内不同级别城市的数目城市数目少,级别高,反之,级别低
第15页共22页
区域内不同级别城市的距离同级别城市间距离远,级别高;反之,
级别低
7.图示理解交通运输对商业中心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区域发展战略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一、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
1.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运输方式
古代:(1)北方:以陆路为主;(2)南方:水运相对比较多
⑶现代
①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
②发展趋势:高速度、网络化
③带来的影响:提高了运量、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交通时间,增强了
原材料、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
2.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
方式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
运量大一小运量大、损耗小、
运速慢一快平稳安全、易管理
运价低一■高
灵活差居中最好好最差
性
连续最差好居中差最好
性
投资投资少投资大、占投资较大投资大投资大
第16页共22页
地广
3.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则:
多、快、好、省原则
4.四大经济带:沿海型、沿河型、沿路型、复合型
5.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人口、城市、资源、经济
1,需求量大小]|发展水平、科学技术
|原有交通运输方式状况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文、地质条件
|修建的长度或宽度
2.工程量大小《|原有交通运输方式状况
|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
|沿线附近生态环境状况|
第二节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1.区域发展战略的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
①改革开放之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②改革开放以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
③新时期:强调区域协调发展
④四大地区协调发展:东部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中部崛起、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定位:
①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⑵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经济带
⑶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第17页共22页
(4)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⑸长江上游地区的开发条件与发展现状:
开发条件发展现状
①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①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具有发电、航运、防洪等
水能资源丰富;②矿产资源效益,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③四川盆地特别是成②形成以重庆为中心的电力、钢铁等工业中心;
都平原附近土壤肥沃③成都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4.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可行性: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
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5.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的定位: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
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调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
机制。
6.京津冀发展战略的目标:
(1)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
道路。
(2)使京津冀地区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7.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⑴出发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
(2)三个坚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改革创新。
(3)四个立足: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更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
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
(4)五项要求: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
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
机制为抓手。
(5)六个着力: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
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转移,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
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
(6)落脚点:加快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
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
第18页共22页
第三节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1.海洋权益的范围:
主要包括在领海的主权,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
在别国领海以外的自由航行、飞越权以及在别国领海的无害通过权等。
2.各类海域的划分及相关权益
海域划分相关权益
内水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海
域,包括沿海国沿岸的河与领土的地位相同,享有完全的排
口、港口、海湾、海峡等他性主权
领海领接内水的一带海域。其沿海国在领海内及领海上空、海床
宽度从领海海基线量起,和底土享有主权,外国船舶享有无
最宽不超过12海里害通过权
毗连区沿海国在其毗连区内具有防止和惩
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治在其毗邻区内违反其海关、财政、
带海域移民或卫生等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
制权
大陆架沿海国享有勘探、开发包括海床、
大陆沿岸土地在海绵下底土的自然资源的权利。其他国家
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享有在大陆架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
道的权利,以及航行和飞越的自由
专属经济区沿海国享有勘探、开发、养护、管
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理等权利和从事科学研究、海洋环
的一个区域境保护等管辖权。所有国家享有航
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
自由,但不得从事危害沿海国主权
和安全的活动
在国际法上,公海是指各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对所有国家开
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放,对于公海上的海盗行为、走私
公海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毒品等罪行,各国都可依法行使管
第19页共22页
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辖权
配的海洋部分
国际海底区域指国家范围以外的海床、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为全人类共
洋底及其底土同的财产
3.建设海洋强国的紧迫性
(1)我国经济已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
大幅提高。(2)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需要不断进行维护和拓展。
4.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布局
1.坚持陆海统筹发展
2.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3.创新海洋科技
4.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5.维护海洋权益
6.全面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主要类型:
主要类型表现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资源短缺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2.生态破坏
(1)成因: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
(2)表现: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态恶化
3.环境污染
(1)成因: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
(2)后果: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产发展。
4.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第20页共22页
表现原因典例事例或分布区
全球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矿物燃料全球
变暖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
臭氧层自然:太阳活动;两极和青藏高原上空出
破坏人为:大量排放含氟氯烽等消耗臭氧的现臭氧层空洞(尤其是南
物质极上空)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世界:西欧、北美、日本;
酸雨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中国:江南地区
氧中国:江南地区化物等酸性气体
第二节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1.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
(1)采集…狩猎社会: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
(2)农业社会: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对人地关系有了一定程度
的认识。
(3)工业社会: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和谐论”(又称人地协调论)应运而生。
(4)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关于人地关系的研究,向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
循环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I推动"JT寺续至屣―I
定
沽酒
翼生产
1赞
生态
路农XL
环境无害化技术
竺萼碇4“提高生态效益
环境友好方式
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和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第21页共22页
原
材
料
开
采
H生
产
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水经销合同协议书
- 诊所劳动合同书电子版
- 2024年度录音棚装修工程合同
- 2024年度钢筋工程进度计划与控制合同
- 2024年度物业服务合同:商业大楼的物业管理与维护3篇
-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免疫学实验》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农村房屋拆除协议书集合 2篇
- 转让合同简单协议书范本
- 饲料经销合同3篇
- 2024版技术研发居间合同3篇
- 雪山春晓古筝曲谱
- 合格供货方档案表
-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优势与问题
- 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分析报告(共18页)
- 精益管理推行工作考评细则
- 养成好习惯教案
- 如何提取关键词
- 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度财务收支预算表
- 案例思念休闲吧
- SBAR标准化沟通
- 正确认识疼痛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