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1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同步测试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1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同步测试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1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同步测试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1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同步测试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第1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同步测试 湘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地理第2单元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同步测试湘教版必修1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右图是山东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岱崮地貌”景观图,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据此回答1~2题。1.该山区的岩石主要是()A.花岗岩 B.石灰岩C.大理岩 D.玄武岩2.结合景观图判断“岱崮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是()A.沉积→岩层的断裂作用B.岩浆沿地壳缝隙喷出地表C.沉积→抬升→外力侵蚀D.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解析:第1题,根据该山岩石中普遍含有三叶虫化石。可确定岩石为沉积岩,第2题,该地岩石主要是沉积岩,说明该地曾经地势较低,先发生沉积作用,后抬升为山地,山地表面逐步被风化侵蚀,逐渐形成“岱崮地貌”。答案:1.B2.C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储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完成3~5题。3.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A.侵入岩 B.喷出岩C.沉积岩 D.变质岩4.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5.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解析:第3题,煤属于外生矿床,是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只有沉积岩才会贮煤。第4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砂岩属于沉积岩;石英岩是砂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第5题,关键在于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不能形成其他类岩石,因此B、D错;另一方面岩浆岩只能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其他类岩石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因此A错。答案:3.C4.D5.C下图为一幅地层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6.岩层①②③按从老到新的排序是()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③① D.②①③解析:从岩层水平分布来看,下面的岩层形成较早,故可确定石灰岩②比砂岩①要老;图中显示花岗岩侵入到石灰岩和砂岩中,故可确定花岗岩形成时间比石灰岩和砂岩都晚。答案:D7.岩层①②③④中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岩浆岩和变质岩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花岗岩和大理岩中不可能含有化石。答案:B“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庄子的论述,说明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或直接转化,或间接转化,即“彼出于此”,也可由“此”及“彼”。回答8~9题。8.下面不能直接实现由“此”及“彼”的是()A.岩浆岩→岩浆 B.沉积岩→变质岩C.岩浆→岩浆岩 D.变质岩→岩浆岩解析:根据岩石的转化规律,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变质岩不能形成岩浆岩;三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沉积岩通过高温、高压等变质作用可形成变质岩。答案:D 9.根据庄子的论述,各类岩石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于岩石转化的“一定条件”叙述正确的是()A.岩浆岩→侵入作用→变质岩B.沉积岩→重熔再生→新的变质岩C.岩浆→喷出作用,冷却凝结→侵入岩D.出露地表的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解析:岩石的转化是在一定的内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岩浆岩不能经侵入作用转化成变质岩,A项错误;沉积岩通过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故B项错;岩浆通过侵入作用,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而不是喷出作用,故C项错;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形成沉积岩。答案:D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完成10~11题。10.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解析:沉积岩一般来说上层新下层老,所以沉积岩1最新,沉积岩3最老;岩浆侵入沉积岩3、2形成火成岩1、2,所以沉积岩3和沉积岩2形成时间比火成岩1、2要早;从图中看出,火成岩2侵入到火成岩1当中,因此火成岩1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火成岩2,形成火成岩2的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火山锥,早于沉积岩1的形成。答案:D11.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C.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解析:从图中看出,形成火成岩2的岩浆最终喷出地表,形成火山锥,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为喷出岩。所以火成岩2为喷出岩。答案:B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完成12~14题。12.地壳中已经发现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是()A.氧、硅 B.硅、铝C.铝、钠 D.铁、镁13.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A.表面有大量气孔 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C.含有动植物化石 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14.峰林、石芽等地表形态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岩石类型是()A.变质岩 B.花岗岩C.玄武岩 D.石灰岩解析:第12题,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由多到少的排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故选A。第13题,表面有气孔的是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具有明显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的是沉积岩。第14题,峰林和石芽是喀斯特地貌,峰林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解和冲刷所致,石芽是石灰岩溶洞中的化学沉积地貌。答案:12.A13.D14.D二、综合题(共22分)15.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回答问题。(11分)(1)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分别是:H________、I________、J________、K________、P________、Q________。(3)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是指由岩浆到________再到________的过程。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由各部分的位置可以确定G为地幔,E为岩浆。A、D由E形成,根据其位置可以确定D位于地壳内部为侵入型岩浆岩,A出露地表为喷出型岩浆岩;C由沉积物形成应为沉积岩。B由A、C、D形成应为变质岩。地壳的物质循环是指由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再由各类岩石形成新岩浆的循环往复过程。根据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确定各字母的含义。答案:(1)喷出岩(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侵入岩(岩浆岩)(2)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冷却凝固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3)各类岩石新的岩浆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型中的________岩,B处为________岩。(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适当位置,并指出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_______岩。(4)A、B、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地层A、B的形成顺序是________。解析:第(1)题,A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为沉积岩,B处岩石侵入到别的岩层中,为岩浆岩。第(2)题,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应位于沉积岩层之中,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应位于沉积岩层顶部。花岗岩与玄武岩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形成时位置的不同。第(3)题,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的岩石成分、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变质岩,如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等。第(4)题,沉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