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智能门禁解决方案_第1页
二维码智能门禁解决方案_第2页
二维码智能门禁解决方案_第3页
二维码智能门禁解决方案_第4页
二维码智能门禁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9 二维码智能门禁解决方案版本:原创,V1.0

目录第1章 项目建设背景 31.1 项目背景 31.2 二维码智能门禁的应用目的 3第2章 方案总体规划设计 42.1 方案总体规划设计思想 42.2 方案综述 42.3 方案组成 52.4 方案设计原则 62.5 系统设计依据 7第3章 方案详细分析 93.1 系统分析 93.1.1 系统工作原理 93.1.2 系统特性 93.1.3 系统优势特点 93.1.4 访客管理 103.1.5 对接 103.2 建设方案 103.3 系统功能和特点 11第4章 业务流程 13第5章 设备选型 155.1 门禁控制器 155.2 手机应用端 165.3 二维码刷卡读卡器(读头) 165.4 二维码读卡器(读头) 17第6章 安装环境 18

项目建设背景项目背景智能化门禁系统自诞生以来,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安全、舒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有的智能刷卡式门禁系统,因为需要随身携带智能卡而稍显麻烦,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们对自由精致、轻松便利生活的要求。而基于人脸识别方式的门禁,当前受业主对自身隐私保护的要求,也不能随意的替换刷卡门禁安装使用。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迅速发展,让智能手机深入到城市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手机已成为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采用手机来代替智能卡作为门禁的开门方式,因为既方便又安全,又不会像人脸识别门禁那样会涉及到用户隐私,也逐渐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并逐步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二维码智能门禁的应用目的本系统,可对出入相关受控门的人员进行严格的通行权限认证,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或访客才能通行,能够减少闲杂人等(如推销人员、无业人员及其它临时人员)随意进入室内或重点涉密区域,提高了管理的档次,对业主(固定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而且,二维码智能门禁管理系统,采用智能手机展示二维码的方式认证身份,其身份认证过程可实现完全无接触,安全卫生,可以切实的保障用户的身体健康安全不受潜在的接触性传染疾病、病毒的威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应用环境下,也是有很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的。

方案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总体规划设计思想二维码门禁系统,属于采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智能化门禁。系统将通过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动态二维码防伪技术,信息化身份认证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人员出入的智能化管理功能,满足用户对安全、无障碍、隐私保护、无接触式通行的愿望。符合现代人们使用手机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固定业主用户,在进行信息登记后,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端(下载APP、小程序或公众号)展示二维码验证身份后通行。方案综述二维码门禁,采用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动态二维码技术和身份认证技术,通过手机展示通行二维码,即可实现人员的无障碍出入通行管控,并限制无关人员随意进入企业、小区、大楼、办公室、涉密区域等,可以有效的保障受控门或受控区域、重点区域等不会被非法入侵,为用户工作、生活的安静舒适提供基本保障。系统通过TCP/IP协议进行通讯,数据实时主动上传至管理软件(C/S架构、混合架构)或服务器(B/S架构模式),门禁系统采用二维码通行,可拓展兼容刷卡通行。二维码门禁支持跟其它第三方系统对接。因为采用的是时效动态二维码认证技术,因此,用户的智能手机、本地端门禁控制系统须跟云端服务器(云平台)进行数据共享,进行线上实时身份认证,才能通过手机展示二维码通行。系统支持拓展非时效静态二维码通行模式,该模式下,无需线上实时身份认证,在网络出现故障时也可以使用,但该模式存在二维码可被复制使用的风险。方案组成二维码门禁系统,由门禁管理软件(B/S架构为后台服务器),手机开门APP(或手机微信应用端,如公众号、小程序),二维码门禁控制器、二维码读头、云平台、第三方联动系统(如二维码梯控联动)组成。系统结构框图如图所示。二维码门禁系统,由门禁管理软件(或接入一卡通管理平台),手机开门APP(手机应用端),二维码门禁模块、一卡通平台(或拓展对接接口)、二维码梯控(联动)组成。系统结构框图如图所示。图-二维码门禁系统结构框图(联动梯控)二维码门禁模块,由门禁控制器、电锁、二维码读卡器、电源等设备组成。兼容刷卡开门需选配智能感应卡、智能卡发行器、智能卡读头,密码开门需另配密码键盘等设备。手机开门APP(手机应用端),可以获取开门二维码,系统所发行的通行二维码为动态二维码,具有防复制使用功能。云端服务器,主要是实现门禁系统的后台动态认证,以及发放动态二维码等功能。门禁管理软件,安装在客户管理中心电脑或服务器上。系统管理员使用该软件完成用户身份登记、进行开门权限的授权、进行系统管理等操作。门禁管理软件与门禁控制器系统通过TCP/IP协议通讯。支持联动梯控,实现二维码梯控。系统组成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二维码门禁系统拓扑图系统网络图如下图所示。图-系统网络图(二维码门禁)方案设计原则方案遵循以下设计原则先进性原则设计中采用先进的系统设备、产品及系统软件,以数字化、信息化的主流、先进产品为核心设备,保证系统在技术上领先。系统的架构和技术均符合国内外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能够在今后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原则系统一般情况下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系统设计中,应有适量冗余及其他保护措施,应用软件应具有容错性。实用性原则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为原则,坚持先进,兼容传统,实现系统集成、系统互联、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把系统建设成“实用工程”。易操作性原则系统操作简单、适应不同的操作用户,包括文化程度不高的用户。系统有良好的可学习性和操作性,使相关人员只需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正常操作使用。系统管理功能全面,能充分满足本项目自身各种业务的管理要求。应具有完全的操作环境,界面简练、友好,功能健全有效。可拓展性原则系统建设必须按照开放性和标准性原则设计,以满足系统与其它系统协同运行以及系统功能扩展的需求。系统开放接口,有余量、易于拓展,可与其它系统进行对接和数据交互。对第三方系统的接入不进行限制。 系统设计依据本工程和系统设计方案,遵循以下技术要求和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200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出入口控制系统设计规范》GB50396《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B/T37078-2018其它应满足的标准和规范

方案详细分析系统分析系统工作原理二维码门禁系统,其工作原理为:系统登记用户信息并进行授权后,与业主的手机应用端账号进行绑定。当业主需要开门时,手机在线发送开门申请给后端的云服务器,云端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认证成功后,手机端生成一个动态二维码,该二维码内含身份认证信息。业主在门禁读头展示该通行二维码,二维码读头读取该二维码的信息,并发送给后台进行比对和身份认证,认证成功后,系统开门。系统特性二维码门禁系统,具有实时在线身份认证的特性,作为身份认证媒介的手机二维码,具有动态防伪能力,可以防止复制使用。业主申请的二维码超过时效后,只需登录认证身份即可再次获得,访客申请的动态二维码超过时效后,可以输入手机号重新认证身份再次获取通行二维码。系统优势特点二维码门禁管理系统,具有人员管理智能新颖、信息共享和联动、系统集成度高、模块化应用、管理措施安全有效、用户体验好、功能丰富多样、操作简单并符合现代人使用习惯等众多优势和特点。并且,采用二维码通行,可实现零接触通行,文明卫生。访客管理二维码门禁系统支持对访客的管理。访客的管理,分为访客主动预约管理和业主邀请两种模式。访客主动预约,是访客通过手机应用端或扫码等方式访问云端服务器,填写访问信息并提交访问申请,由业主审核通过后,即可在相应的预约时间段内,通过手机端获得开门二维码,实时在线认证身份通行。业主邀约模式,是业主在手机应用端主动发起访客邀请,填写访客信息后提交,系统通过手机短信或业主自行发送非时效静态二维码给访客,访客来到后直接在读头展示该二维码,即可认证身份通行。对接系统支持跟第三方系统(如一卡通系统)、第三方平台进行对接。建设方案二维码门禁的初步建设方案为:受控门:根据现场环境,在受控门附近安装二维码读头,在受控门周边找安装点位安装门禁控制器(如天花板上),在门内侧安装出门按钮等。通讯网络需为TCP/IP网络。受控人行通道门禁:安装人行通道闸机,组成人行通道,通道闸机安装二维码读头。管理中心/办公室:安装管理电脑、服务器、管理软件等。云端:可通过租用公有云或者部署私有云方式实现。需实现手机应用端的联网访问。手机应用端:以APP或微信应用程序的方式安装使用。注:以上的规划仅为初步规划,实际施工时,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系统功能和特点二维码通行功能实现二维码通行,用户展示手机通行二维码,即可通行。支持动态二维码系统支持动态二维码功能,动态二维码可刷新,可设定刷新时间(默认3分钟),可防止复制使用,防伪能力强,确保安全。兼容静态二维码,保障网络出现故障时固定用户也能够通行。门点状态监控功能系统软件监视界面上可显示出当前进出的门号、通行人员及姓名、通行时间和通行是否成功等信息。支持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监控。数据查询和报表打印功能可对通行记录进行查询,如进入的门禁、门点、时间、人员等。可以生成各类报表。可定制可视化大数据分析图表。消防联动功能具有消防联动功能,确保人员快速疏散。可在收到消防联动信号后,自动释放,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数据对接和上传功能系统支持数据对接和上传功能,如需要数据上传,可与第三方平台对接。支持基于客户特殊需求的私有协议对接。告警功能具有门未关超时报警、消防联动告警、识别错误告警、未授权人员报警等多种告警(报警)功能。门未关超时报警:指合法用户进入后,在规定时间内对门状态不闭合的行为产生报警;消防联动告警:支持消防联动告警,并在软件界面显示;识别错误告警:对非法进入的行为或连续3次不正常的识读,系统能够发出报警信号,并保持至人工操作复位;未授权人员报警:非法用户强行闯入等异常情况下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系统将自动记录时间、门号、状态等详细信息,确保门安全和事后查证;黑名单功能具有黑名单功能,将相关人员列入黑名单后,系统识别到黑名单人员后将禁止其进入并在软件进行告警。读头接入支持门禁控制器可以接入标准韦根26/34协议(Wiegand26/34)的读头。适用不同的应用场景。兼容接入刷卡读头,满足传统开门的需求。系统联动功能系统可以跟在线手机端访客系统进行联动,数据共享;

业务流程二维码门禁的通行管理业务流程,分为固定人员和外来人员两部分。外来访客的管理,需访客预约手机应用端进行,或者是业主主动进行访客邀约。第一部分:业主(固定人员)出入说明第一步,固定人员(业主)到系统管理员处进行人员信息登记和注册;第二步,管理员通过管理软件给固定人员进行信息录入、开卡、开通手机端开门功能、人员通行授权等操作;第三步,系统将已注册的人员信息同步到受控门的门禁控制器,完成固定人员通行权限的同步下发;第四步,根据系统相应的配置情况,固定人员可通过展示手机二维码方式验证人员身份,验证权限后实现门禁开门、通道开启。第二部分:外来人员管理流程外来人员,除预约或业主主动邀请的访客外,识别到一律不允许通行。访客预约管理流程:第一步,访客手机关注或下载手机应用端,进入访客预约界面;第二步,访客根据要求,填写预约信息(如填写被访人、访问时段、访问事由、访客姓名、手机号等),填写完成后,提交预约申请。第三步,被访人(业主)手机应用端收到预约申请,进行审核。第四步,被访人审核同意后,系统下发相关通行权限本地端设备。第五步,访客获得接受访问的通知,到达后,到门禁读头设备前打开手机展示二维码等,设备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允许访客通行;业主主动邀约管理流程(静态二维码模式):第一步,业主使用手机应用端,填写邀约信息(如填写访客、访问时段、访问事由、访客姓名、手机号等),填写完成后,提交邀约申请。第二步,系统记录,同意。通过手机短信发送二维码,或是生成二维码给业主,业主发送给访客。第三步,访客获得开门二维码,到达后,到门禁读头设备前打开手机展示二维码等,设备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允许访客通行;需要注意的是,业主邀约访客模式的二维码是静态二维码,有被复制使用的风险。用户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后台管理系统中设置是否可以使用静态二维码通行的模式。

设备选型门禁控制器图-门禁控制器功能特点:通讯方式:控制器与门禁管理软件通过网线(TCP/IP)方式通讯;支持消防联动(需拓展消防联动模块);工作方式:支持联网和脱机两种工作方式,可控制门禁和通道闸;电路设计有过压、过流、过热,防雷等保护措施;具备极强的抗干扰性、稳定性和工作可靠性;开门模式:读卡开门,软件远程在线开门等。技术参数:工作电压:直流12V工作温度:-40℃~70℃,建议-35℃~65℃;工作湿度:10—90%RH,无冷凝;门禁通讯接口:支持维根26、34协议;与PC机通讯:TCP/IP;用户数量:20000个;存储记录:100000条。手机应用端图-手机应用端功能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