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营建防护林网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高标准农田营建防护林网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高标准农田营建防护林网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高标准农田营建防护林网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4页
《高标准农田营建防护林网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40B61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代替DBXX/TXXX-XXXX高标准农田营建防护林网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ProtectiveForestNetworkinWell-facilitated202X-XX-XX发布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前言 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规划布局 45树种选择 66营造林技术 77林带修复与更新 88检查验收 99档案管理 9附录A(规范性)不同地区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营建指标及模式 10i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林业局提出。本文件由江苏省林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林创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江阴市林业指导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吕运舟、黄利斌、董筱昀、孙海楠、王东华、张泽屾、杨桂余、张新亚。1高标准农田营建防护林网技术规范本文件规范了高标准农田营建防护林网的规划布局、树种选择、营造林技术、林带修复与更新、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高标准农田的防护林网营建与更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0600GB/T33130GB/T50817GB/T15776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造林技术规程DB32/T026.1-93江苏省农田林网建设工程技术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farmland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一般应达到年亩产1000kg粮食产能。[来源:GB/T30600,术语与定义3.2,有修改]3.2高标准农田建设well-facilitatedfarmlandconstruction为减轻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而开展的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培肥等农田地力提升活动。2[来源:GB/T30600,术语与定义3.1]3.3农田防护林farmlandshelterbelt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自然灾害,保证农作物丰产、稳产为主要目的,兼顾保护农区生物多样性、控制非点源污染、美化乡村景观、增加农田碳汇等多种功能的人工林。[来源:GB/T50817,术语2.0.1,有修改]3.4林带forestbelt以带状形式在农田周边营造的具有特定生态防护功能的树行总称。[来源:GB/T50817,术语2.0.2,有修改]3.5骨干林带primaryforestbelt依托大中型河堤、干线公路、铁路等建设的具有区域性、连通性和廊道性特点,林带较宽、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带。[来源:GB/T50817,术语2.0.3,有修改]3.6主林带mainforestbelt为阻挡主风害为主而设置的林带,其走向要求与主风害方向垂直。[来源:GB/T50817,术语2.0.9,有修改]3.7副林带accessoryforestbelt与主林带垂直设置的防护林带。[来源:GB/T50817,术语2.0.10,有修改]3.8自由林带freeforestbelt除主、副林带外,沿田埂、沟渠、道路等自由分布,走向不一的林带。3.9农田林网farmlandforestnetwork指在农田区域由多条林带纵横交错组成的网格状防护林。3[来源:GB/T50817,术语2.0.4,有修改]3.10林带胁地作用forestbeltnegativeeffect指受林带树冠遮荫和林木根系与农作物争肥、争水等影响,致使林带附近农作物生长不良而减产的现象。3.11林带疏透度porositydegreeofforestbelt指林带的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与该林带垂直面上投影总面积之比。[来源:GB/T50817,术语2.0.11,有修改]3.12紧密结构林带tightnessstructureforestbelt由枝叶密集的单一乔木或乔灌树种密植或较宽林带构成,林带纵断面几乎没有透光空隙的林带结构类型,林带疏透度在0.25以下,防风距离短。[来源:GB/T50817,术语2.0.13,有修改]3.13疏透结构林带sparenessstructureforestbelt由乔木与灌木配置组成或侧枝发达、分枝点较低的单一乔木组成,林带纵断面由上到下空隙均匀的林带结构类型。一般林带疏透度为0.25~0.35,防风距离较长。[来源:GB/T50817,术语2.0.14,有修改]3.14通风结构林带airinessstructureforestbelt由枝下高较高的单一乔木树种组成,林带较窄,林带上部树冠较紧密,纵断面透光空隙小,下部仅树干,纵断面透光空隙大的林带结构类型。一般林带疏透度为0.35~0.6,防风效果较差。[来源:GB/T50817,术语2.0.15,有修改]3.15交叉间隙林带forestbeltwithcrossedgaps为了满足高标准农田农机进出、谷物装卸作业等需要,在道路两侧按设计要求交叉留出机械作业空间缺口的林带。43.16林带宽度forestbeltwidth林带两侧树冠外缘垂直投影之间的距离。3.17林带间距forestbeltspacing相邻两条不相交的林带之间的距离,一般指主林带与主林带或副林带与副林带间的距离。3.18林带缺口forestbeltgap林带垂直投影面上林带树冠间空缺大于5m的非设计性空缺。3.19林带完整度forestbeltintegrity林带设计总长度与林带缺口总长度之差占林带设计总长度的百分比。完整:≥95%;较完整:85%~95%;不完整:≤85%。不完整的林带需要补缺。3.20有效防护距离effectiveprotectiondistance在林带一侧能够有效地起到降低风速防护作用的距离,一般以降低旷野风速20%以上为标准,有效防护距离一般为树高的20~27倍。3.21林网控制等级controlleveloffarmlandforestnetwork由主副林带围成的农田网格大小确定,一般分为3级:Ⅰ级:100~200亩;Ⅱ级:200~300亩;Ⅲ级:300~400亩。3.22农田林网控制率controlrateoffarmlandforestnetwork达到林网控制等级Ⅰ~Ⅲ级标准的农田面积占建设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的百分比。4规划布局4.1基本原则高标准农田的防护林网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分类指导;5——田、林、路、沟、渠系统规划,加强与区域骨干林网、生态片林、围村林等结合;——方便高标准农田的全程机械化作业,避免机耕路两侧栽树影响收割机通行、植保无人机作业、种植点与排灌系统距离过近而影响排灌系统发挥功能等;——节约用地,充分利用现有道路、沟渠、田坎营建林网,控制林带宽度,尽量不占用或少占用农田,确需占用农田的,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综合考虑生态防护功能、经济价值和乡村景观绿化、美化、文化等多种需求。4.2规划设计调查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规划设计调查内容包括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农业区划、土地利用、区域性土壤、主要灾害气候特点、农业种植结构、耕作制度、乡村景观等。调查方法参照GB/T30600—2022《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50817-2016《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GB/T15776-2023《造林技术规程》执行。4.3空间布局4.3.1林带走向a)有明显主风害的地区,主林带应与主风害方向垂直,不能垂直设置时其偏角不大于30º,副林带宜与主林带垂直;b)无显著主风害的地区,主副林带走向可因地制宜结合现有的路、渠、沟等基础设施设置,配置自由林带。4.3.2林带宽度主林带宜种植2~4行树,林带宽度6~10m;副林带宜种植1~2行树,林带宽度为3~6m。4.3.3林带配置林带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主林带宜采用疏透结构,副林带因地制宜采用疏透或通风结构。——机耕路宽度大于4m,两侧各种植1~2行乔木或乔灌配置;宽度小于4m的机耕路、作业路或沟渠,根据农机作业要求,在单侧种植1行或两侧种植1行乔木或乔灌配置。——根据林带胁地作用规律,树行宜种植在道路、沟渠的南侧或东侧,尽可能使树冠投影落在道路、沟渠上,减小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为满足农机收获装载作业需求,在一些区域可结合实际设计交叉间隙林带。64.3.4网格大小相邻两条主林带的间距应小于林带有效防护距离,一般以相距200~400m为宜;副林带间距,主要根据有利于充分发挥机械化耕种效率确定,以相距400~800m为宜。主副林带构成的网格面积以100~400亩为宜。5树种选择5.1选择原则高标准农田的防护林网树种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乡土树种优先。宜选择适应性强,耐旱、耐湿、抗风、抗寒、病虫害少,深根性、寿命长的乡土乔木树种,在沿海农区,还应考虑树种的耐盐碱性;——生长较快,干形通直、高大、枝繁叶茂,能迅速形成农田防护效益的树种;——冠幅窄小,成年树冠幅不宜超过5m,尽可能减小林带胁地作用,减轻树冠遮荫对农作物的影响;——避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的转主寄主植物,以及具有落毛、落果、飘絮等污染的树种;——在满足生态防护功能同时,兼顾景观效果和地域文化特色。5.2推荐树种5.2.1主栽树种起主要防护作用的高大乔木树种。a)主要推荐树种:池杉、落羽杉、水杉、中山杉窄冠品种、雄性杨树品种、朴树窄冠品种、榉树窄冠品种、榔榆窄冠品种、雄株银杏等;b)一般推荐树种:乌桕、无患子、杂交马褂木、黄山栾树、重阳木、枫香、三角枫、元宝枫、香椿、苦楝、喜树、楸树、杜仲、麻栎、雄株旱柳、枫杨、泡桐、舒马栎、纳塔栎、薄壳山核桃、湿地松、香樟、广玉兰等。5.2.1辅助树种为了优化林带垂直结构,提高林带防护功能及景观,与主栽树种配置种植的中小乔木或灌木树种。推荐树种:女贞、枇杷、紫薇、木槿、海棠、石榴、杞柳、紫穗槐、红叶石楠、桂花、夹竹桃、栀子、小叶女贞、火棘等。7不同农区主要推荐树种见附录A。6营造林技术6.1苗木质量与规格生长健壮、主干通直,无明显病虫害的全冠苗木,乔木树种胸径3~5cm;灌木树种地径3~5cm。苗木应按规定实施检疫,严禁使用未经检疫的苗木。除杨树、柳树等易成活树种外,宜使用容器苗或带土球苗。6.2密度配置种植间距宜根据成熟树木冠幅的2/3确定,不同树种的具体要求如下:a)单行乔木林带。窄冠树种如池杉、窄冠朴树品种、雄株银杏等,株距为1.5~3m,冠幅较大的速生树种如杨树、泡桐等间距4~6m,其它树种2~4m。b)单行乔灌混交林。乔木和灌木间隔种植,间距1.5~2.5m。c)双行林带。道路两侧的双行林带间距同上述标准,两侧错位品字型配置。d)林带株间混交时,宜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高大乔木与小乔木或灌木混交配置。6.3造林地要求林网建设宜与高标准农田的道路、水利工程等建设或改造同步进行。林带种植地宽度应不小于60cm,种植点与外侧农田间距应不小于30cm,高出农田25~50cm,并开挖排灌沟渠隔离。6.4造林作业造林作业参照GB/T15776-2023“11.1.2植苗造林”有关要求执行。规格较大苗木栽植后应做好固定支撑。6.5抚育管理6.5.1浇水施肥新造林苗木在遇持续干旱天气时,应及时浇水抗旱,雨季应注意排水防涝;幼龄阶段要视立地条件情况,宜适当追施有机肥或复合肥。6.5.1除杂拥土除去藤蔓、竞争力强的高大草灌,对于生长倾斜的树木应及时扶正,拥土、护根。6.5.2修枝修枝的对象和要求如下:——新植的树木宜在休眠季节进行适当的修剪整形,剪去病虫枝、干枯枝,确保顶梢正8常生长;——生长过程中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和道路通行需要,逐步修除树干下层枝条,修枝高度不宜超过树高的三分之一;——树冠特别庞大的树木,在农田侧可对树冠进行控制性修剪,一般外侧树冠宽度控制在3m以内,道路侧可不修枝,形成林荫道。6.5.3病虫害防治应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使用化学防治应避免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和产品安全的造成不良影响。6.5.4抚育期限造林后连续抚育3~5a,每年2~3次,以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抚育管理。7林带修复与更新7.1退化林带修复7.1.1修复对象因树种选择或造林经营不当、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因素影响,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长衰退阶段,出现大量生长不良的“小老树”、濒死木,林带缺口多、不完整,生态防护效果差的林带。7.1.2修复方式采取的林带修复方式如下:——补植修复。因缺株引起较大林带缺口或疏透度过大的林带,宜补植乔灌木,提高林带完整度,调整林带疏透度。——抚育修复。枯死木、濒死木的株数比例30%以下的轻中度退化林带,应采取卫生伐、疏伐、补植、平茬、修枝、施肥等措施,清除死亡和生长不良的林木,适当补植,调整林带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更新修复。因树种选择或造林经营不当,以及林木生长的自然衰老,枯死木及濒死木的株数比例超过50%的中重度退化林带,宜采用更新修复。7.2.林带更新7.2.1更新对象高标准农田的防护林带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进行更新:——林木生长进入自然成熟阶段、生长逐步衰退、防护功能减弱的林带;——用材树种如杨树、泡桐等工艺成熟,需要进行采用利用的林带;9——主风害明显地区,主风害方向与主林带的垂直偏角超过45º的林带。7.2.2更新方式高标准农田的防护林带更新采用以下方式:——全带更新。将原有林带一次性全部伐除,然后在林带采伐迹地上重新营造新林。这种方式在更新期间不能提供防护功能。——隔带更新。在多条林带间,采用隔一带伐一带,待新建林带生长成型后(一般为3~5a),再伐除保留林带进行造林更新。这种方式能在更新期间保持适当的防护功能。——半带更新。对于道路两侧的双行林带,先对一侧的林带进行采伐更新,待新造林生长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