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课时 烽火四起革命破旧-辛亥革命的准备及爆发(学生用 学历案)-2024-2025学年大单元视域下的历史同步教学(统编版·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第1课时 烽火四起革命破旧-辛亥革命的准备及爆发(学生用 学历案)-2024-2025学年大单元视域下的历史同步教学(统编版·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第1课时 烽火四起革命破旧-辛亥革命的准备及爆发(学生用 学历案)-2024-2025学年大单元视域下的历史同步教学(统编版·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第1课时 烽火四起革命破旧-辛亥革命的准备及爆发(学生用 学历案)-2024-2025学年大单元视域下的历史同步教学(统编版·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第1课时 烽火四起革命破旧-辛亥革命的准备及爆发(学生用 学历案)-2024-2025学年大单元视域下的历史同步教学(统编版·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历史八年级上册学生用学历案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课时烽火四起,革命破旧——辛亥革命的准备及爆发)【学习目标】知道兴中会、同盟会的时间、口号和影响,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知道革命志士在武昌起义前发动的起义概况,了解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运用史料分析同盟会建立的背景,认识三民主义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运用史料分析分析武昌起义爆发的条件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认识辛亥革命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本课学习,感悟孙中山、黄兴等爱国英雄,挽救民族危亡反对外来侵略的反抗斗争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预习,熟悉内容:结合目录对本册书整体有个认识。读一次课文,包括“相关史事”“知识拓展”“课后活动”,可以标注不太理解的问题,上课解决。预习完成后,把你想到的,想说的记录下来。自主学习,填写完成《学案》知识清单,在书上标注勾画重点知识。二、课中学习:学习任务(一)辛亥革命的背景Q1:何谓辛亥革命?Q2: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何走上推翻清王朝的道路?学习任务(二)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Q3:孙中山救国方法有何变化?孙中山革命的目的是什么?Q4:兴中会和同盟会两大组织的具体概况?兴中会同盟会时间时间地点地点宗旨政治纲领机关报性质意义Q5: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起了哪些革命起义?结果如何?起义名称时间地点领导人影响结果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广东起义)学习任务(三)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影响Q6:观看视频,结合课本,梳理武昌起义的经过?Q7: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材料二: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吴玉章文集》材料三:材料四: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有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课后检测:1.1894年,孙中山曾《上李鸿章书》,主张“仿行西法,以筹自强”。但是,此主张遭到李鸿章拒绝,于是孙中山认识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必于革命之手段以解决”。同年,孙中山(

)A.建立黄埔军校 B.成立同盟会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成立兴中会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其中“振兴中华”是对孙中山“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的继承和超越。为“振兴中华”,孙中山成立了(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同盟会 D.黄埔军校3.1894年11月24日《檀香山兴中会会盟书》誓言:“联盟人某省某县人某某,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这一誓言为____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A.师夷长技 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 D.三民主义4.20世纪初,孙中山派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是为革命报纸之滥觞”;留日学生耳濡目染自由平等学说,鼓吹革命排满者日众,“渐入于革命书报全盛时期”。革命书报的发展(

)A.表明民主革命成为社会共识B.说明报刊媒体发展空前繁荣C.得益于留日学生的积极努力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5.1903年,邹容撰写反清论著《革命军》、章炳鳞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两文先后在章士钊主编的上海《苏报》摘要刊载。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查封了《苏报》,并逮捕了章炳麟和邹容等人,这主要因为他们(

)A.倡导民主科学进步思想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C.号召人们推翻清朝统治 D.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6.与下列两幅图片最符合的主题是(

)A.近代社会风俗的变革 B.近代化探索不断深入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近代民主政治的形成7.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给友人的信中说:“此次限于资财,不能经营北方,只能就广州下手。乃此八百人选定之后,以费用不足,不能早集,若此时有款,乘机而起,当可成事也。”由此,可知孙中山认为广州起义失败的原因是(

)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革命党经费不足C.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D.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8.“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

)A.广西起义 B.武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萍浏醴起义9.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大人”,而改为“先生”“同志”等。这里的“革命”指(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10.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安徽、江苏、贵州、浙江、广西、福建、广东、山东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这种现象反映了(

)A.清政府瓦解是大势所趋 B.人民群众主导革命进程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军阀割据局面已经形成11.有学者认为,虽然中华民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当家作主的现实,但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创造的这种社会氛围和民众心理状态,五四运动很难发生。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A.加速五四运动爆发 B.激发国人爱国情感C.提升群众救亡意识 D.推翻封建专制制度12.有学者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事件说,古代中国原有政权的崩溃并不意味着造反者希望变更体制的运作规则,仅是对效忠对象的改变。而这一次创举用一个“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了传统王朝“更替、宗教、宗族的政治权威”。材料中的“某一事件”(

)A.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B.揭开了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促使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D.推动了中国政治结构近代化进程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晚清的变革,是被形势一步步逼出来的,当政者并没有这种襟怀与眼光。尽管军事、教育、实业,这三者都很有成绩,但走得最慢的是政治体制。最后逼到了政治制度这一关,还是过不去。关于政治制度的革新从何入手的问题,严复与孙中山是先觉者。两人在1905年伦敦会晤时有过讨论,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孙中山说:“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摘编自陈平原《谈晚清七十年:清廷自改革道路是走不通的》材料二

辛亥革命以武装革命的形式把制度创新推向更高的阶段,不仅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政体也结束了君主立宪政体,在中国也在亚洲第一次确立了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在中国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取代了“君权神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显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摘编自谢放《制度创新与中国现代化—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与孙中山各自的政治主张。(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变革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3)据以上探究,指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因素。14.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徽章

中国同盟会成立油画入会证书

中国同盟会广东支部会议人物雕像(1)材料一的运动是指什么运动?它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地位如何?(2)材料二中的信与哪次战争有关?指出这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依据材料,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3)从材料三中选出研究中国同盟会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多选、错选)。说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5.某校以“侵略与反抗”为主题设计了以下自主学习任务单。请你完成下面任务。任务一

【表格归纳,对比重要知识】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割地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赔款白银4.5亿两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其他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须经双方协议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允许列强驻军,划定使馆界等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④(1)请将表格中①②③④处补充完整。任务二

【图片解读,了解历史人物】

孙中山

李鸿章

林则徐

邓世昌(2)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在迷雾中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请就“斗争”和“探索”两个主题,分别在上图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简单评价。任务三

【以史为鉴,培养家国情怀】材料

2022年9月26日,上海闵行区博物馆举办“盛世回归——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包括圆明园海宴堂十二生肖之牛首、虎首、马首(复制件)猴首、猪首。其中牛首、虎首和猴首由大型国企保利斥巨资从海外购回;猪首和马首由澳门著名企业家何鸿桑从海外购买或拍卖后捐赠给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追索工作作出指示,设立专款用于文物的回购和保护,还通过法律途径追索在战争时期被掠夺出境的文物。——澎湃新闻(3)结合所学,说一说文物流失的原因。据材料分析,文物回流的途径有哪些?【学后反思】在基础知识方面,我掌握了在学习方法方面,我学到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我感悟到了我还有些困惑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ADDCDBCBAAD1.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894年,并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D项正确;1924年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排除A项;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排除B项;1911年黄花岗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2.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变法自强的建议遭到拒绝后,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A项正确;黄兴成立华兴会,排除B项;同盟会是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将华兴会、兴中会、光复会三个机构成员组成的一个新资产阶级政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排除C项;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培训陆军初级军官的学校,排除D项。故选A项。3.D【解析】依据题干的“1894年”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师夷长技属于魏源的主张,排除A项;自强求富属于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民主科学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C项。故选D项。4.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初,孙中山派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是为革命报纸之滥觞’;留日学生耳濡目染自由平等学说,鼓吹革命排满者日众,‘渐入于革命书报全盛时期’。”可知,革命书报的发展推动了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D项正确;表明民主革命成为社会共识表述绝对化,当时还有许多人反对革命,排除A项;革命书报的发展,并不能就此说明报刊媒体发展空前繁荣,排除B项;得益于留日学生的积极努力与题干“孙中山派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C【解析】根据材料“1903年,邹容撰写反清论著《革命军》、章炳鳞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两文先后在章士钊主编的上海《苏报》摘要刊载。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查封了《苏报》,并逮捕了章炳麟和邹容等人”和所学知识可知,两人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与材料不相符,排除A项;章炳鳞和邹容是革命派代表人物,主张民主共和,不主张君主立宪,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列强的经济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6.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国闻报》是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报刊,《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有孙中山、黄兴等,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D项正确;题干报刊宣传的是社会制度变革,不是社会风俗的变革,排除A项;题干报刊均主张社会制度变革,不能体现近代化探索不断深入,排除B项;题干报刊宣传的是社会制度变革,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7.B【解析】根据题干“此次限于资财,不能经营北方,只能就广州下手。乃此八百人选定之后,以费用不足,不能早集,若此时有款,乘机而起当可成事也。”可知,孙中山认为广州起义失败的原因是革命党经费不足,B项正确;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广州起义失败的原因,但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信息,排除C项;题干重在强调起义经费不足,与科学的理论指导无关,比如三民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8.C【解析】根据“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可得出这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黄兴提前发动广州起义,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牺牲的七十二名烈士葬于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C项正确;1907年,孙中山、黄兴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排除A项;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排除B项;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六道一、蔡绍南在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一个多月后失败。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排除D项。故选C项。9.B【解析】依据题干“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大人’,而改为‘先生’‘同志’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于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命后民国政府还规定取消“大人”“老爷”等称呼,改称为“先生”“同志”等,在社会上还起到了移风易俗的进步作用,B正确;戊戌变法兴起于1898年,主张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但是变法迅速归于失败,排除A项;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宣传民主与科学,批判儒家思想代表的封建道德礼教,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是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战争,发生在北洋军阀政府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0.A【解析】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以后……相继宣布独立”可知,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表明清朝统治大势已去,A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未广泛发动群众,人民群众主导革命进程无从得出,排除B项;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军阀割据局面已经形成是在袁世凯去世后,排除D项。故选A项。11.A【解析】根据材料“虽然中华民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当家作主的现实,但民众的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说,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创造的这种社会氛围和民众心理状态,五四运动很难发生”,明显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思想观念的影响,它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促进中国政治文明发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加速了五四运动的爆发,A项正确;材料主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加速五四运动爆发,并没有体现激发国人爱国情感,排除B项;材料主旨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加速五四运动爆发,辛亥革命并没有提升群众救亡意识,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2.D【解析】根据材料“用一个‘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了传统王朝‘更替、宗教、宗族的政治权威’”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结构的转型,D项正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序幕,排除B项;五四运动促使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发生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3.(1)主张:严复主张改革,通过教育开启民智;孙中山主张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关系:晚清变革的经济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晚清变革的教育与军事举措,培养了新的社会力量、新兴的知识分子以及新兴的资产阶级;晚清的变革使仁人志士进一步认清制度革新的必要性,使得革命的浪潮逐渐高涨。(3)因素: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民族意识的觉醒;近代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清政府的腐朽及落后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解析】(1)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严复是维新派代表,由材料一中的“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可知,严复坚持改革、强调教育。由材料一中孙中山说自己是“实行家”、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主张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关系:由材料一中的“尽管军事、教育、实业,这三者都很有成绩,但走得最慢的是政治体制”可知晚清变革的主要成就和缺陷;从其成就中可知,对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一定的经济、阶级、军事条件,同时制度缺陷也是革命派重点探索的方向,由此可具体展开论述即可:晚清变革的经济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晚清变革的教育与军事举措,培养了新的社会力量、新兴的知识分子以及新兴的资产阶级;晚清的变革使仁人志士进一步认清制度革新的必要性,使得革命的浪潮逐渐高涨。(3)因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和近代化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可以从民族危机、改革和革命领袖以及清政府三个方面总结。晚清变革的失败反映了清政府的腐朽及落后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阻碍了近代化;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近代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结合所学知识还可总结出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和民族意识的觉醒。14.(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或: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清政府墨守陈规不知变通。(3)材料①②。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任答二点即可)【解析】(1)运动: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的运动是指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了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欣,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团。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自我标榜“自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无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极力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2)战争:根据材料“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住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在弹尽的关头,他下令朝日舰撞去,最后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条约: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条约也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原因:根据材料“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可知,清政府墨守陈规不知变通。(3)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①②是实物史料,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度高,可作为研究中国同盟会的材料。而人物蜡像是经过创作者加工而成的,属于第二手史料,不可作为研究中国同盟会的材料。历史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5.(1)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