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课《老子四章》课件_第1页
第6.1课《老子四章》课件_第2页
第6.1课《老子四章》课件_第3页
第6.1课《老子四章》课件_第4页
第6.1课《老子四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四章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老子》的相关知识。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

),其犹龙邪!”——《史记》导入:猜猜他是谁?关于老子的基本信息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史载,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闻名。关于老子的思想老子,中国哲学的奠基人!道本思想:“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而“道”无形,不可言说,道之本性与自然最接近,它无声无息、无所作为却能化育万物,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成就了世间的一切。辩证思想:①现象与本质:老子主张看事物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如81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45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41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②对立统一:老子认为任何在事物看似矛盾的两级可能存在其统一性,43章说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关于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无为”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顺其自然地为。第三章: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①刍(chú)狗:用野草扎成的狗,古人祭祀时用,用后即扔。刍,野草。②橐(tuó)龠(yuè):古代的风箱。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对待万物像对待祭祀时草扎的小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然生长;有道的人无所谓仁爱,对待百姓也如同对待刍狗一样,任凭百姓自己发展。天地,不就像一个风箱吗?虽然中空但永无穷尽,越鼓动风量便愈多,生生不息。政令名目繁多反而会加速国家的败亡,不如保持虚静。关于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政治理想:小国寡民,其乐融融。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0章)译文: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关于老子的传说紫气东来。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于是决定出走,云游天下,不问世事。快到函谷关时,守关的长官尹喜在城关上眺望时,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果然,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缓缓向关口行来。这人就是老子!紫气东来:比喻吉祥的征兆。关于老子的传说骑青牛而去。关令尹喜知道老子要远走高飞了,就请求这位当时著名的学者留下他的智慧来,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于是老子才将他的智慧写在了简牍上,一共五千语言,名曰《道德经》。据说,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后,被深深震撼了。读完后,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后来有人在西域看到了他们两人的总计,而且两人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传说是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开山作。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对后世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被翻译成94种语言,有2000多种译本,是迄今为止翻译语言种类最多的中国文化典籍。

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为准,字数为5162字。

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版《道德经》流传度也很广。关于《道德经》

《道德经》多以治国安邦之施政主张为旨归—即世人所谓“内圣外王”之学!《道德经》的创作目的老子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民间疾苦,他希望能寻找到一种根本的力量来平复世乱、拯救苍生,为世间传一份遮风挡雨的智慧。于是便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王朝兴衰成败为鉴,追本溯源,提出了一套他认为可以从根本上让世间太平、让世人安宁幸福的主张,叙道德之意五千言汇于《道德经》。第五十三章: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道”:何谓“道德”?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如果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如果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存在。它无声无形,寂静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循环运行而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就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取法自然(任自然而行)。“道”生混沌之气,混沌之气分化为阴阳两气,阴阳两气交汇后不断分化、衍生、形成世间万物。“道”乃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整个宇宙都是由“道”衍生而来,它是天地人的母体。然而“它”无声无息,不可言说。

道——世界的本源、天地运行的法则!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我的哲学一旦用语言或文字表述,原意大失。”“德”:何谓“道德”?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德”,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孕育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滋养万物而不自恃有功,使万物生长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道经主要是讲天之道,也就是讲宇宙观与自然观。德经主要是讲人之道,也就是讲社会观与人生观。老子认为当时的人之道已经背离了天之道,所以才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所以救世之道就是要行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就是遵循了天道的人道。那么,怎么做才算是行圣人之道呢?老子在下篇给出了行圣人之道的答案!具体怎么做才是有德呢?老子给出了两个字: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用无的心态去为。无私、无我、无欲、无求、无招、无令……道本身视之不见,听之不闻。那遵道而行也应该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才对。无私方能成其私,无为方能无不为。活动一诵读经典《道德经》是我的生命之书。——白岩松朗诵经典毂埏埴户牖矜赘强行者泮累土几成而败之(gǔ)(zhuì)(pàn)(jīn)(jī)(qiǎng)(léi)(yǒu)(shānzhí)活动二品悟大道《老子》之书,上可以明道,中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魏源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毂gǔ: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zhóu。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

当:在(某处,某时)。

其:代词,代车毂;代陶器;代房屋。

无:指车毂的中空处。埏shān埴zhí: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以为:以,来;为,制作。户牖:门窗。以为:以,来;为,建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能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辐毂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第十一章[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轮中心的车毂中,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车轮才能转动,车的作用才得以发挥。揉和黏土做成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器皿才能发挥装东西的作用。开凿门窗以建造房屋,正是因为有了门窗内的空虚部分,屋子才能发挥供人居住的作用。所以,“有”能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第十一章怎样理解老子所说的“有”“无”的关系?以经解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如《易经》有乾坤两扇门,《道德经》的两扇门是有和无![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如果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们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第十一章怎样理解老子所说的“有”“无”的关系?“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有”发挥作用。正如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车子的作用;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具备器皿的作用;有了门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当然,不要把‘无’的地位、作用过分夸大。……没有墙壁、梁柱、砖木的‘有’,也就没有供起居的空间,只是一片空旷的开阔地,虽有空间(‘无’),却不能居住。有与无互相依存,相得益彰。”

任继愈《竹影集:任继愈自选集》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第十一章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对我们的当下生活有何启示?读书:如果囫囵吞枣不假思索地读书,把头脑塞得满满的,不给自己留下思考空间和消化吸收的余地,读书的效果如何能好?生活:当代人普遍太在意“有”(占有、拥有、享有),而恰恰忘记了“无”的作用。各种欲念把心都装满了,所以生活会很焦虑,很痛苦。人的一生不能一直都想“有”,还一定要有“无”。如果换个角度把心放空,去掉杂念私欲,做什么事情都刻意给自己的心灵留有空间,留有余地,留出“无”。之后你会发现,原来生活中没有多余的有形物质,人生会变得更轻松美好。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企者不立:踮diǎn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见xiàn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伐、自矜:自我夸耀长cháng:长久

(一说zhǎng,得到敬重)其:“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余食:剩饭赘行:赘瘤。赘,多余的;行,同“形”,形体物:人们,众人|或自然法则恶:厌恶处:为,做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译文]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用“道”去衡量这些行为,可以说都是多余无用的,大家都讨厌这些行为,所以懂得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第二十四章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错误原因是什么?急于求成、缺少平常心!违背了“道”(以“无”之心态待万事,方能成万事!)第二十四章老子的成事之道:以经解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22章)[译文]委曲反会保全,弯曲反会直伸;低洼反会充盈,陈旧反会更新;少取反会获得,贪多反会迷惑。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我夸耀,反能有功;不自高自大,反能长久获尊重。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人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确实能使人得到保全,回归大道。“曲则全”的处世哲学:求全之道,莫过于不争,不争之道,在于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做人低调、谦让。第二十四章老子的“处下不争”哲学:以经解经: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不为了自己)生也,故能长生。(7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8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66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73章)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81章)老子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处世哲学,对我们的当下生活有何启示?读书:每天做好自己分内该做的事情,听课、做作业、思考问题……不要和同学争高下,不要刻意求成,保持平常心,一切顺其自然,结果可能反而更美满。生活:“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间成熟时,就会有一批朋友与你同行。”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智:智慧,聪明明:明达(明通,通达事理)自胜者强:宾语前置,胜自者强强qiǎng行者:勤勉而行的人。强,竭力,勉力不失其所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所:处所,地方不亡:不消亡,不朽寿:长寿,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译文]认识、了解他人叫作聪明,而认识、了解自我才是真正的明智。能够战胜别人可以说是有力量的,而能够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懂得满足是富有的,能勤勉而行(努力提升“道德“修养)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第三十三章老子在本章从“自知”“自胜”“强行”“死而不朽”几方面对人生修养提出了要求。你是如何理解这几重人生修养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不但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与热爱,人生才有方向;看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给人生以合理定位。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强者。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受外界影响,不受名利诱惑,懂得知足,并能够坚定自我信念,努力提升自我修养,追求最高人生境界的人才称得上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排除杂念、战胜自我,并且坚定信念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就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与大道“复归”,从而“死而不亡”。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其:代词,代后面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安:安稳,稳定持:持守兆:征兆或苗头显露出来,显露迹象谋:谋划,出主意解决脆:脆弱泮:同“判”,分离微:细微,细小散:散失于未有,于未乱:状语后置。于,在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所以应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在没有陷入祸乱的时候就着手治理。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éi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合抱:两臂环抱,形容树身之粗大。于毫末:状语后置,以下类同。于,从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九层:九级。亦用以喻极高。累léi土:一筐土。累,同“蔂”,土筐。为者败之:强行去做的就会坏事。为,妄为执:把持失:失去无为:不妄为。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译文]两臂环抱起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极高的土台,是从一筐土开始构筑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如果强行去做反而会失败;如果一味攫取反而会失去。因此圣人不肆意妄为(顺遂自然而为),所以不会招致失败,不为满足个人欲望而一味攫取,所以也不会有所失去。第六十四章民之从事,常于几jī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从事:做事于:在;

而:表修饰几jī:接近败:使……失败慎:形作动,慎重对待如:像,如同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贵: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视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复:弥补、补救辅:辅助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译文]

人们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使事情失败了。(如果)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对待收尾,就不会使事情失败了。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从不重视稀有难得的货物,圣人总是学习别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错。圣人以此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妄加干涉。第六十三章老子的成功哲学:以经解经: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63章)[译文]以无为的心态去有所作为,以无事的方法去处理事务,以无味的感觉去体验生活。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困难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目标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自己有多大的成就,所以最终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给出承诺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更多的困难。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更加重视困难,所以最终也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了。道。老子的成功哲学:保持平常心,从小处着手、从易时谋划,注重过程中从小大大、从易到难的积累,结果自然美满。本章是上一章的姊妹篇,上一章侧重于讲述怎样达到成功,而这一章则侧重于怎样防止失败。第六十四章在老子看来如何才能“无败事”?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物之所以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往往是逐渐演变而来的。故一开始便需: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应当做好准备。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如果做事总是带着强烈的目的,则往往会失败,故做事过程中需:顺其自然,不妄为,不奢望,只一心把事情做好,不在意结局,淡泊处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做事过程中需:坚持不懈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总结圣人做法:摆脱欲求的桎梏,自始至终,顺应自然而为。课堂总结《道德经》五千余言,言简而意味深长,质朴而充满哲理,玄妙而顺理成章。每一句名言,都是华夏文明的一盏灯火,千百年来照耀着每一个华夏子孙,给予华夏子孙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

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怀瑾《老子他说》读之,品之,用儒家思想进取,用道家智慧炼心!做一个既锐意进取又超然通达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拓展阅读与鉴赏颠倒的世界与哲学鲍鹏山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硕大的头颅内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额际密密的皱纹中不知隐藏着多少阴谋与陷阱;当然,他还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现在我们民族的孩童时代,大约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在夕阳的余晖中,他晃动着远去的身影,弃我们如弃敝屣。他对我们竟没有一毫的留恋之意,让我们世世代代为此难堪自惭。

拓展阅读与鉴赏

老子出关而去是一件意义严重的事件,它表明,我们已经不配受哲学的引导;而我们自己由于迷醉与迷失于物质世界,也可耻地抛弃了哲学。一个聪明绝顶的哲人,不屑与他的同胞为伍,甚至不愿埋骨乡梓,这难道不使他的同胞的自信与自尊受挫吗?我写这篇文章时是真心感到了一种难以自掩的羞惭的。我的祖先怎么了?真的是堕落得万劫不复了吗?真的是不配有这样的一位哲人来教导吗?老子的行踪可以用神出鬼没来形容。令我们悚然。有人说他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云端里半隐半显。——只是,他现在还在那里么?拓展阅读与鉴赏不过,就算他是飞鸿,偶然经过我们的时空,也还是留下了雪泥鸿爪,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怜悯和慈悲。司马迁不知有何依据,断言他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苦县原属陈,陈又为楚所灭。所以又属楚了。当时南方北方的民风与学风已有较大不同,楚国也就以道家学派及由此而生成的文化传统,自豪地与齐鲁大地的儒家、三晋大地的法家比肩而立、鼎足而三。老子的著作是有名称的,这和其他诸子著作统以作者姓氏加“子”命名者不同。他著作的名称就叫“道德经”,或者根据《德经》《道经》之先后又叫作“德道经”。何谓德?一物之所以为一物谓之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特殊属性;何为道?万物运行之规律谓之道。所以,老子研究的、感兴趣的,是较为纯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