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_第1页
2019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_第2页
2019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_第3页
2019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_第4页
2019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1、掌握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在对比观察中发现简单规律,能够较熟练地进行口算。2、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意识,体验解4、培养独立探索、大胆尝试及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过程,并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1、出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感受图中所提供的情境。1、600÷3=?你是怎样想的呢?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算法。2、全班交流算法。学生可能有的方法:学生交流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1、出示“这些鸡2天共产鸡蛋986个,平均每天产多少个?”让学生尝试列式。3、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学生列出竖式后尝试演算。?((2)百位余下的“1”为什么要和被除数十位上的“8”合起来再除以2?(3)你觉得今天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什么联系吗?(引导学生明确除的过程是一样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比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多算了一步,十位上除好以后还要把个位上的数移下来继续除,注意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5、谈话:你会验算吗?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同时验算。引导学生逐题计算,然后逐题评讲,要求学生计算时注意书写工整,数位对齐,掌握引导学生先估计一下各题的商是几百多,再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齐读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探索,共同合作,大家取得了很多收获。下面请你谈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弄清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2、继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出示例题情境图,引导学生了解题中的信息。(2)交流计算过程,要求重点说说“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3)学生在书上再完整地用竖式计算一遍。(1)学生先独立完成第①小题。(2)同桌交流,说说除的顺序与首位商的书写位置。(1)引导学生先说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并作出解释。(2)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任选一组题计算。(3)反馈评议:计算时你发现了什么?两题的商哪一个大一些?(1)学生理解题意,指名说说题中提供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并讨论计算边长的方法。(3)学生独立计算各图形的边长。集体订正时说说是怎样列式的。(4)提问:你发现这三题的计算结果怎样?(渗透被除数不变,除数大商就小的规律。)1、谈话: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脑,与同伴密切合作获得并掌握了除法的新知识,老师为你们高兴,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还要提醒同学在计算时应注意些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验算方法,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2、能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验算。根据被除数的前一位数或前两位数与除数的关系,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3、学生根据估计的方法估计每一题的商。6、反馈:将计算结果与练习前估计的商进行比较。2、这两位小朋友跳了多少?读一读。(速度×时间=路程)七、作业:完成练习册。练习一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通过从不同角度的思考,让学生体会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猴最喜欢吃什么?(桃子)那小白兔喜欢吃什么呢?(萝3只小白兔采了6个蘑菇;3只小猴发现树上一个桃也没有。指名学生口答,师板:6÷3=2指名学生口答,师板:0÷3=?(2)试一试:0÷4=0÷9=[卡片出示后让学生齐读一遍。]师:同学们,养鸡场这个星期的前3天共产鸡蛋306个,你能计算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3)反馈交流:①300÷3=100,6÷3=2,100+2=102③上面的竖式一般这样写:(1)投影出示:480÷4350÷5(2)让学生先说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并说明是怎样想的。指名直接口答,得出结论:0乘任何数都得0。(1)学生独立在书上改错。(2)反馈交流,说说错的原因。2、作业:做“想想做做”第4、5题。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0÷4=00÷9=0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经历探索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就商0这种除法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1、谈话:432÷4商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请同学们先试着估计一下。4、学生尝试演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计算过程,教师适时提问:十位上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商6、根据刚才的估算看看我们笔算的结果怎么样?做题之前或之后的估算对笔算会有什么好7、小结:做笔算除法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哪一位的上面写0。为了防止漏写0,最好在笔算之前或之后再估算一下商的位数或大致结果。(1)出示题目,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2)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提问:“试一试”的两道题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3)统计正确率,指导有错的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再订正。对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你觉得在做笔算除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做“想想做做”第3、4题。432÷4=108(千克)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1、出示例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从图上获取了哪些(1)先算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一共有224本书和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平均放的本数和每个书架有4层)(2)先算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每个书架有4层和有两个书架)(一共有224本书和共放在几层里)第一步求的不一样。第(1)种解法第一步求的是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第(2)种解法第一步求的是两个书架第一步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第(1)种解法第一步用除法;第(2)种解法第一步用乘法。相同点:第二步都是用的除法,都可以求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1)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3)交流。要求说说每种解法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1)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3)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1)出示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能用除法计算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性。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指名说说各题的商是几位数,你是怎么想的。3、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第一组)通过表内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带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第二组)通过比较弄清每组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交流思考过程。2、提问:怎样求“哪种蛋糕每块的价钱最贵?哪种最便宜?”正方形蛋糕三角形蛋糕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并对计算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教学资源:卡片、小黑板800÷2280÷7690÷3300÷6320÷8500÷5440÷4460÷22、开火车口算,相机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3、比较每组中的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单元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900÷2÷3909÷3÷3900÷2÷3909÷3÷3848÷8提问1)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平均每班有图书的本数”的?(1)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2)学生尝试计算,填写表格。4、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解答问题。1、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积极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1、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指名学生分析思考过程。2、再出示第(2)小题,同样让同学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分析思考过程。2、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完成第(1)小题。3、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二、年、月、日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方面的知识,记住每2、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合作意识。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方面的知识。知道大月、小月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谈话:这是2005年的日历,年历上的1、2、3……和一、二、三……分别表示什么?你能2、交流:介绍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让学生题:认识年、月、日)1、整体观察年历,你发现些什么?在小组内交流。谈话: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一张年历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为便于我们进一师: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教科书上已经为我们设计好(引导学生继续认真看年历,并填写第17页上的表格)3、这些有31天或30天的月份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齐读第17页表格下的文字)4、把第17页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记住它5、这么多的大月、小月怎样才能记住它们,不产生混淆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充分交流后出示下面的两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A:一、三、五、七、八、十、蜡,三十一天永不差。B:要找大月你记住,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1)老师示范2)学生跟着数3)学生练习。2、学生计算后交流自己的算法,师随机板书:(①31×7+30×4+28=365②31×7+30×5-2=365……)(1)先指名说说课本上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分别是几月几日,然后在年历里圈出来。(2)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全班交流。年、月、日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以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3、了解一些宇宙天体运动规律与年、月、日关系的常识,了解气象部门对春、夏、秋、冬的科学划分,引发对自然科学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的兴趣。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3、教师:可见2月份是非常特殊的月份。我们把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有292、如果不知道2月份的天数,怎样判断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找到了规律就知道了。3、再仔细观察刚才的年历卡,你发现闰年和平年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方法:用该年的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即为闰年,有余数的即为平年。1、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因此平年全年的天数与闰年全年2、你会算一算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一年有多少1、引导学生读第20页第4题的要求,谈谈自己3、指导学生计算第一季度的天数,学生独立计算后三个季度的天数。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结合本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先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1、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合作意识。2、渗透热爱父母、热爱家庭的思想教育。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一个、每生一张统计表同学们,这是什么?知道老师带这个蛋糕来干什么吗?今天我们来过一个集体生日,3、过渡:照理,唱完生日歌就该吃蛋糕了,可今天这蛋糕暂时还不能切,老师遇到了一些与生日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被设置为一、二、三、四个难关,如果同学们能协助老师顺第一关:猜一猜。1、有几位小朋友听说我们在过集体生日,也赶来凑热闹,让我们来了解他们的生日各是几3、你知道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吗?先独立想一想,再与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4、反馈:结合学生的回答复习大月、小月、季度、闰年等知识。6、指名交流,猜一猜。7、小结:第一关顺利通过。第二关:问一问。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班中有些同学的生日在一月份,有些同学的生日在三月份……那么,到底几个同学的生日在一月份,几个同学的生日在三月份呢?我们不知道,下面我们就通过问一问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的生日分布情况,请各组组长组织组内的同学依次报生日,填好统计表。3、交流汇总,师完成汇总后的统计表。6、你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反映出的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提出哪些问题呢?小组内交流后全班第三关:算一算。1、根据条形统计图反映出的数据算出每个季度出生的人数各是多少,并填入下表。第一季度2、反馈校对,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再次明确季度的含义。第四关:小小设计师。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在年历上圈出来,并说说准备怎样为爸爸妈妈过生日。三、在《生日快乐》的音乐声中吃蛋糕。三、平移和旋转1、通过观察初步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能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格数,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2、通过对物体运动现象的感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2、指出:像小汽车这样从一头移到另一头,叫做平移。3、再次演示,要求学生在感受小汽车平移过程的同时注意汽车轮子的运动。5、揭题:平移和旋转二、观察比较,再次体会1、说明:在生活中,到处都能见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出示P242、做“想想做做”第1题,判断所提供的图中物体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3、做“想想做做”第2题: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交流三、观察图形,深化认识教师说明:虚线表示平移前的位置,实线图表示平移后的位置。③明确:看图形平移了几格,不是看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有几个空格,图形平移的距离实际是图形中每个点的平移距离。④小结:要看小房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只要找出对应的点,再数一数中间有几格就可3、指导看书,看看金鱼图和火箭图分别是向什么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几格?请仔细观察后4、谈话:观察三组图形,在平移前和平移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5、小结:物体和图形在平移前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大小和形状是不变的。6、看图填一填。完成“想想做做”第四题。1、完成“试一试”新课标第一网(1)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先在小组里交流你打算怎样画,再画一画。学生交流方法:先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向右平移6格,然后把三个点画线段连起来。为了表示平移的方向,还应该画上箭头。小结检验的方法:看看方向对不对;找两个对应的点,数数中间的格子数对不对;看看图形的大小、形状有没有改变。(2)独立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组织反馈并自我检验。五、总结应用1、说说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2、作业:练习册1、通过观察和设计花边,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特点,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教学资源:搜集美丽的花边图片1、谈话:班级举行手抄报比赛。同学们都踊跃参加,设计出了不同的作品。2、欣赏两张手抄报:丁丁的作品版面文字密密麻麻,冬冬的作品在每一个小板块之间有简单的花边,版面清晰而美丽。3、提问:请同学们当评委,说说谁的作品更漂亮讲述:同学们都感觉到花边把冬冬的手抄报变得如此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二、实践操作出示例题图的花边。分组讨论:这几条花边有什么特点?猜猜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巡视指导。①这些花边都是有一个独立的图案重复连续而成。②可能是运用了前面学到的平移知识,通过图案平移得到这条花边的。2、尝试操作谈话:同学们对美丽的花边都有了初步的了解,想不想自己也尝试画出一条美丽的花出示教科书“画一画”第一个图案,请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品,请同学们评一评:谁的花边最漂亮?请画得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制作花边时都注意了什么,有什么好的办法。教师小结制作花边的方法:先找对应点,再连线。提出要求: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从别人那里学到了更好的制作方法。就用这些好方法,再来制作一条更漂亮的花边吧!学生再次尝试,做教科书“画一画”第2个图案,教师巡视,注意对学困生学生相互展示,评价自己的作品。三、自主创意1、欣赏作品(课前收集的花边)2、评价总结教师总结鼓励:平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非常多,冬冬就是一个爱动脑筋、敢创作的的学生,所以他能把普普通通的手抄报,通过小小的花边装扮得非常漂亮。3、开展小竞赛①教师提出要求:下面请每位同学充分发挥想象,独立创作出一幅美丽的花边,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心儿灵,手儿巧。②学生操作,教师指导③展示作品④总结评价交流展示、相互评价各组创作的作品。谈话:五一劳动节快到了,我们想更换黑板报,还想装扮一下我们教室的门窗,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创作的美丽的花边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好不好?五、全课小结请学生说说本课的收获。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1、谈话:我们班的小朋友每天都喝牛奶,今天我们一起到三年级看看他们的牛奶是怎样分二、活动探究学生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这个信息。①先算9箱有多少瓶,再加将要放下的1箱的12瓶。12×9=108108+12=120②先算5箱有多少瓶,再算10箱有多少瓶。12×5=6060×2=120④由12×1=12想到12*10=120讨论这几种算法,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并说说理由。2、教学“试一试”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学生尝试口算,再在小组里相互讨论,谈出自己的想法。在班内交流,得出最佳方案。3、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三、巩固应用相互交流,改正错误。分析每组题之间的联系。2、做“想想做做”第2题3、做“想想做做”第4题4、做“想想做做”第5题集体交流算法和得数,并说说题目中有哪三种数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例题图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理解算理,正确列竖式1、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2、出示例题情境图3、提出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简单的问题要求口头列式回答。谁能估算一下订一份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钱?(300多元)28×10=280,28×12要比280多,可能是300多。二、活动探究1、明确问题:怎样才能知道订牛奶到底要交多少钱呢?(算一算)2、尝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3、小组交流:同学们所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请大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算法。4、整理汇报: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1)28+28+28+……+28=336(连加)28×6=168,168×2=336(连乘)28×10=280,28×2=56,280+56=336(乘加)5、用竖式计算。遇到了困难。提问:接下去该怎么办?谁能接着完成?都来试一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算法,请学生板书。可能会三、巩固应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相互检查、纠正错误。2、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用验算的方法自查。3、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原因,再算出正确答案。4、做“想想做做”第5题①理解题意②小组提问③交流问题④独立做题,共同订正。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题情境图28×12=336(瓶)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卡片、小黑板②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③反馈校对,说说你是怎样口算的。二、计算并验算做练习三第2题①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②指名做的快的同学板演。③反馈评议,注意出错的原因。三、解决实际问题②学生独立计算,在书上完成。③反馈校对,提炼数量关系式:每盒水彩笔的枝数*盒数=水彩笔一共的枝数①学生看图、读题,理解题意。②学生尝试列式解答。③反馈评议,要求学生说说各步的意义。完成练习册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学会正确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教学资源:例题情境图你了解牧场的哪些情况?明明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二、活动探究2、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教师对学生估算中的合理之处应给予充分肯定)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8、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要求只是确定乘积在什么范围内,估算策略是多样的,三、巩固应用先笔算,再口头估算加以验证。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①谈话每组3道题,上下两题可以口算,中间1题要列竖式计算,然后把3道题比一比,②学生独立计算小。可以用上下的算式来估算中间的算式)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①独立估算,完成连线。②同桌交流估算方法。③集体交流,指出: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他们相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和较大的整十数,可4、出示:58×4231×6268×39①各人选1题完成:用三种方法分别估算,写出估算结果,再进行计算。③集体交流,小结: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一些。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②讨论交流:你认为他可能买哪种篮球?你③小结:生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3、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1、通过练习,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进行正确估算。卡片、黑板2、学生口算,有选择地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二、计算并验算①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②反馈评议,口头估算加以验证。②任选几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并与同桌交流。③评议反馈25*1625*4*434*20+344、做练习四第4题②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中的前三题,你有什么发现?(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④学生独立填写括号里的数。三、解决实际问题做练习四第5题①读题,理解题意。③反馈评议2、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教学资源:例题情境图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例题情2、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出算式吗?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二、活动探究②谈话:下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①介绍方法:教师边讲述边板书:③小结:做题目,不光要仔细认真,而且要动脑筋选择简单而便捷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试一试(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集体评讲做法,并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三、巩固应用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织交流,改正错误。2、做“想想做做”第3题①理解题意②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③独立计算,再比较每组两题的得数,看看与原先的想法是否一致。3、做“想想做做”第4题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醒学生用约4、做“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式。5、做“想想做做”第6题新课标第一网①学生阅读题目,先观察平面图,再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②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①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25×30=750(千克)1、通过练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2、在具体的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卡片、黑板①学生独立口算在书上。②反馈校对,说说怎样口算的。①学生在书上完成两组口算题。②反馈交流。说说怎样口算的。③比较弄清每组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二、笔算练习做练习五第3题46×5040×2563×80245×3①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②反馈评议,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三、估算练习出示:53×6034×2243×21①自己独立思考②每人选一题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③组织交流评议①读题,理解题意。②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填表。③反馈评议,提炼出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反馈交流,要求说说各步的意义。①理解题意1、通过复习,能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体验,形成计算技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运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资源:卡片、小黑板①学生独立口算在书上。②反馈校对,说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二、计算并验算①学生独立在自备本上计算并验算,指名做的快的学生板演。②反馈评议,特别注意64*30、80*45等两题的验算方法。①自己独立思考1分钟②每人选一题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③组织交流评议三、解决问题①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②学生尝试列式解答。③反馈评议,要求说说各步的意义。②学生计算填表4、做“复习”第7题①理解题意后求出电脑的价格。35*90=3150(元)5、做“复习”第8题①学生独立计算②找规律③根据规律填空①说说本课的收获。②作业:练习册五、观察物体1.通过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像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会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1.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拼拼摆摆”乐园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形状的物体呢?(多媒体课件动画出示一个正方体)2.聪明的小鸭用正方体拼搭成了以下几幅图。(电脑出示例题二、师生探究小组合作:试着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出与例题相同的3个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三个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图形?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提问: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都是什么样的?从侧面和上面看呢?6、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三、组织练习新课标第一网②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做哪几件事?(摆物体、观察物体、回答问题)③独立操作、观察④同桌互相检查物体摆得对不对。再指名回答题目中的两个问题。2、做“想想做做”第2题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让学生摆物体、连线,再回答问题。3、做“想想做做”第3题朋友的动手操作能力如何呢!②媒体出示不同的拼搭要求。③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独立拼搭,比一比哪一组拼搭出的符合要求的立体多?1.谈话:同学们,“拼拼摆摆”乐园的活动将接近尾声,相信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赶快判断、观察能力分析、动手操作能力☆☆☆☆☆☆☆☆☆☆☆☆同桌合作学习的表现1.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和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千米的概念。一.互动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2、填空:给下面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师:我们安镇到无锡的公路长度,为什么眼学生讨论,全班交流。3、讲述:计算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相机出示图片: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你知道每副图片的含义吗?二.师生探究——建构“1千米”的概念1、动态演示过程——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1)猜测:千米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猜猜看!(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大家仔细观测公路长度的过程,把你看到的记下来。(4)小结:1000米=1千米指导学生读这个式子是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2、回忆课前活动——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1)算一算:课前已经量出我们的学校跑道一圈有多长250米)几圈是1千米,明确三.生活应用——活化“千米”的知识1、进一步认识“1千米”让学生独立描出1千米的长度交流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请其余学生参与评价。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独立练习,组织交流。强调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2、进一步理解“1千米=1000米”做“想想做做”第3题组织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3、进一步明确各种长度单位。做“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讨论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4、综合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直接比较河流的长短。说一说每一条河流大约有几千米。第1小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第2、3小题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1、提问:今天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和以前学到的哪些知识有关?学了有什么用?课后调查各种交通工具的一般时速,各路段的距离,记录下调查结果。轿车轮船车辆名称轿车轮船一般时速安镇——无锡无锡——上海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吨的质量规定。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水果贸易市场中有一箱箱、一筐筐的水果,然后从一筐中挑2、接着有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开进水果贸易市场,请学生估计这一车苹果重3()(1)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请出4个体重大约是25千克的同学站在一起。①算一算4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③40个同学站起来排成8人一队,前后看看,再想一想1吨有多重。(3)谈话:请同学们在看看40个同学排成队,看一看,想一想1吨有多重。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⑴谈话:我们教室里的桌、椅、书本等,你认为用吨做单位合适吗?你认为多少张桌子或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⑸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①卡车载重4。②小明体重35。③一块橡皮的重量是。④浙江举重运动员占旭刚,在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的成绩再一次获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填好后分别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出示一副电梯照片,上面标注:限重量1t,13个成人。出示问题:1、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好。2、实践作业:课后到商店做了一次调查,问一问营业员商店里最重的货物是以吨做单位的还是以千克做单位的,如果以千克作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样的货物的重量大约是1吨。1.深化对千米和吨的认识,建立千米实际长度观念和吨的质量的观念。2.进运用千米和吨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千米和吨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说说已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哪些质量单位?说说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1吨?说说哪里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2)大家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有错误的改正。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3)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解答。(1)帮助学生看懂图意,了解信息。三、全课总结1、简要小结本课学习情况。1、进一步学会运用千米和吨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灵活运用质量单位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谈话:同学们,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我们对千米和吨的有关知识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并学会了运用,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练习有关千米和吨的这类题目。了解你家每月用水两大约是多少吨,你家里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1)生独立读题解答第一个问题。(1)如果每人每月回收2千克废纸,一年每人可以回收废纸多少千克?照这样计算,你们(2)如果照一个班级的同学一年回收1吨废纸计算,你们全校①指名读题,小组讨论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②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③小组讨论,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④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4.做第52页动脑筋(1)帮助学生看懂题意(2)小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3)反馈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三、全课总结1.简要小结本课学习情况了解千米(实践活动)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查找资料,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会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1.每个学生准备手表或电子表一块。2.布置学生到图书室查阅课本第55页的相关资料。3.在100米跑道的起点和终点各插一面彩旗。教师把学生带到100米跑道的起点处,告诉学生两面彩旗之间的长度就是100米二、实践活动问题二:通过这几个同学的交流,你发现了什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走了100米的路程,知道走1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用了多少时间。如果让你让你在100米的跑道上走一个来回,知道走了多少米吗?走几个来回就是1谈话:找这样的步子,算算走多少步是1千米?,走1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5、分组活动,进行验证。谈话:你们计算出的走1千米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对吗?想验证一下吗?分小组在跑道上来回走走,验证走1千米是不是需要这么多步,是不是需要这么多时间,并把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6、分组活动,再次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谈话:你们现在估计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究竟从校门口到麻利是1千米呢?大家按刚才在跑道上走1千米的时间和速度或步数走一走,看能走到哪里。把学生分两组,一组留在大门口,一组走出千米。两组学生在距离1千米的地方互相看看,挥挥手,说说话,看能不能听到对方的说话三、应用深化教师把学生带进教室。讲述:刚才同学们去室外了解1千米,并感知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课前老师布置你1、在小组里面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这些数据的。2、集体交流汇报,学生填写数据。(在交流中3、问:通过交流,你知道了什么?在查阅资料中还知道了哪些与千米有关的知识?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去室外了解了千米,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五、拓展延伸谈话:今天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你能应用今天了解到的与千米有关的知识去体验一下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七、轴对称图形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我们的眼前出示半只蝴蝶)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给藏起来了,你(师出示多种翅膀并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1、谈话:老师不仅喜欢昆虫还喜欢旅游。上次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一个展览,那里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体的照片。(出示天安门、飞机、杯子)观察这些照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让学生拿出刚才三样物体的平面图形,动手折一折、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轴对称图形)请你们把对折后的图形翻过来看看,还发现有一条什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强调:对折、完全重合5、教学“试一试”(2)提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每个图形是不(3)学生拿出发给他们的图形纸片折叠、判断。1、谈话:大自然中对称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想认识更多更美的轴对称图形吗?那就随老2、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3、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判断哪些英文字母是轴对称图形。4、谈话:我们欣赏到了这么漂亮的图形,而且还能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那你自己想不想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呢?请你们利用剪刀、彩纸、钉子板等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做好后每组选出两个最好的展示)5、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判断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动手连一6、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画出每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8、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你能找出哪些交通标志是轴对称图形1、谈话: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有什么收获吗?在收获的同时,你觉得还有什么遗“你知道吗”。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研究,你会觉得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老师更希奇妙的剪纸1、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迪灵感,感受生活。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1、谈话:同学们,我手中有一把剪刀和一张普通的纸。我国劳动人民就是运用他们创造出了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又叫做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有1000多年的历史,风格独特,深奇妙的剪纸)2、利用课件与实物投影仪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的剪纸作品。3、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剪纸?(学生对喜爱的作品进行谈话交流)4、教师对部分作品进行解说(主要针对古老的吉祥图案)。剪纸艺术是生活化的艺术,尤其体现在古代。剪纸都应用于生活的哪些方面?(服装、瓷器、皮影居家装饰等)(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看到了这么多的剪纸作品,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中,这些剪纸是学生的分类只要合理就予以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或以颜色分类。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一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看有哪些。(4)学生从作品中找出部分符合要求的剪纸图案。(1)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教师出示以对折形式剪成的枫叶图案。(3)谈话:大家想不想做一名巧手小艺人,用剪刀来创作漂亮的图案?学生观察书上两种正方形剪纸的步骤,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具体做法。指名说说并演示两种方法如何折纸、剪纸。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剪法试着剪一剪。学生独立完成后互相交流,教师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谈话:想想正方形纸还可以怎样折?你们还可以折成几折来剪?学生独立进行设计创作,后交流各自的做法。教师对学生新颖的设计给予肯定和夸奖。让学生自学课本上63页用长方形纸剪纸的做法,并模仿剪一剪。学生思考,独立动手剪一剪,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情况,并参与讨论交流。谈话:同学们,你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瞧,你们创作出了这么多的精美图案,真令人佩服!请选择一件你最为满意的作品,将它贴在白纸上,并写上你的名字,然后放到讲台上展示,让我们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创作的乐趣吧!八、认识分数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事物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这样的几分之一,会实际操作结合表示相应的分数。谈话:小朋友,你们看过猴王分桃吗?听说,花果山上有一位猴王今天正准备给小猴音乐声响,小朋友闭眼睛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猴王分桃。音乐声停。花果山到了,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盘桃,向桌子上一放,并对其他的几只猴说:“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你们会算吗?”只见小猴们连连摇头,表示不会。二、教学新知(1)谈话:小朋友,关于猴王分桃的事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如果问题是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我想你们都会说出结果。现在的问题是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这就要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师边说边把4个桃圈起来)。下面请你们帮助小猴分一分,看看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2)学生独立思考,画出图来。(3)分组汇报讨论结果。(4)师生归纳得出: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就要把4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他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这就是这盘桃的1/4。2、教学“想一想”(2)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3)小组合作,交流分发。(4)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5)师生归纳得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三、组织练习谈话:刚才小朋友对猴王分桃的过程中提出的数学问题都解决得更好。接下来,老师先让学生填写,填完后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师生共同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投影出示)(1)让学生填写,填完后再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2)师生共同小结:这两副图都是把12个小方块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用以表示其中一份的分数也不同。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投影出示)(1)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含义平均分一分。(2)让学生看每份是几个,然后在图中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投影出示)(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举小棒:拿出这堆小棒的1/2,拿出这堆小棒的1/3。(3)提问: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一人提要求,大家拿小棒。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直接完成在书上,集体交流反馈。谈话:今天这堂课我门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想用哪些简单的分数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课后可以跟好朋友交流,回家后也可以说给爸爸、妈妈听。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实物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2.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难点: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学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谈话: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二、主动探究,感悟新知谈话:你们能帮助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先自己思索一下,这盘桃的1/4是什么意思再想想怎么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学具帮帮忙,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好。学生先独立思索操作,然后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1)分组展示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讲解。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想法:想法一:用学具分一分。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其想法二:画图看一看。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请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自己的想法。如果出现最后一种方法,要让学生为什么要用4除以4,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提问:这几种方法,你觉得那种方法最简便?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自由发表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看一份是多少,可以用4÷4=1(个)的除法算式来算出结果。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难题!”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4÷2=2(个)表示的意义。三、组织练习,深化理解①指名读题后,要求学生在书上画竖线分一分,然后独立填写算式。教师说要求,学生先操作,再列出算式。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尝试直接列式解答,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全班订正。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1.结合具体情景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结合具体情景在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谈话:同学们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在这熟悉的场景里,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请告2、学生观察分桃的情景,各抒己见。二、探究新知(2)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谈话:请拿出学具,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和小组成员议一议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3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板书:每只小猴分得1/4,3只小猴一共分得3个1/4,就是3/4。(1)问题再现猴妈妈的话:我有10个桃,平均分给5?)(2)学生用学具分一分。学生可能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分得这些桃的3/5,另一种是分得这些桃的3/10,引导3、小结:把一些东西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是它的几分之三、组织练习(1)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要把几个看成一份,在图上分一分。(2)各自填写分数,指名说出结果。2、做“想想做做”第2题(1)引导学生看清每幅图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占这样的几份。3、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涂色,然后与同桌交流。4、做“想想做做”第4题(1)提问:2/3,3/4是分别把这堆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有这样的(2)学生动手摆一摆、试一试,得出结果。(3)与同桌边练习边交流: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1/6,7/12,5/6……)5、做“想想做做”第5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谈谈自己本课有何收获。1.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对实物的操作,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2.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回答后出示:把这堆蘑菇平均分成4份,取出这样的3份,是9个。(2)谈话:我们可以分一分得到12个蘑菇的3/4,是9个蘑菇,我们还能算一算。怎样指名说说每步算式的含义。(3)小结: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12÷4,求出每份是3个。再取出这样的3份,32、谈话:你还能拿出这写蘑菇的几分之几呢?是几个?先分一分,再和同做说说可以怎么学生利用学具自主进行操作,同桌交流算法。然后全班交流,实物投影演示。二、巩固练习(1)默读题目,明确要求。(2)自己动手分一分,算一算。(3)和同桌交流,看算得对不对。2、做“想想做做”第2题同桌分别按两题的要求摆圆片,拿圆片,列式计算。指名在班内汇报操作情况和计算结果。3、(图片出示)小白兔采了12个蘑菇,准备拿出这堆蘑菇个蘑菇,也准备拿出这堆蘑菇的2/3送给妈妈。它们送给妈妈的蘑菇同样多吗?猜一猜。你愿意帮它们算一算吗?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提问:都是拿出所采蘑菇的2/3,为什么送给妈妈的个数不一样呢?使学生意识到:因为蘑菇的总数不一样,所以拿出的个数也不同。4、做“想想做做”第3题(1)默读题目,明确要求。(2)各自在钟面上分一分,涂一涂,并列式计算。(3)指名回答计算结果,全班反馈计算有无错误,如果有错误共同订正。三、课堂作业做“想想做做”第4题1.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你会用那些方法解决?1.结合具体情景强化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用分数的几分之几来表示。2.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集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学数学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分数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谈话: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可用分数几分之几来表示,并学会了解决简单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实际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有关这一类题。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1)学生独立在书上相应的分数。(2)交流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在每个圆里涂上颜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1)学生根据分数在图上涂色。(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3)反馈集体评议,有错误的学生及时订正。(2)自己练习画出时针的位置。(1)每位学生拿出了一张长方形纸,按题目要求折纸,然后填写在表格中。(2)反馈交流,集体评议。2、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题。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情境图、每个学生准备两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卡片。2、让学生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和凳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3、同桌互相说一说。4、你能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吗?,二、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1、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张卡片,你能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1)用眼看出来。讲述:用眼观察是常用的办法,但有的图形不容易看出来,这种方法不5、师小结: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平面图三、教学“试一试”(1)、出示两个图形,如果直接看,我们很难比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想先让学生分别摸摸练习本的封面,文具盒盖的面和直尺的面,再让学生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一个面的面积最小。(1)学生独立描一描,涂一涂。(3)提问:图形中蓝线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图形的什学生小组合作并自由选择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五、总结应用2、作业:练习册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1、出示操场平面图,内有篮球场图,旁边还有一个较小的体育器材室图。师:从图上可以看出,操场大约有6个篮球场那么大。你能学着老师的说法一句话吗?2、谈话:刚才有同学说他的课桌面有×个书本那么大,有×个文具盒那么大,有×张正方形纸片那么大,别人听了能明白他的课桌有多大吗?如果别人根本不知道课本有多大,他的文具盒盖有多大,他手中的纸片有多大,就不可能知道他的课桌有多大。现在,全世界已经规定了统一的面积单位,那就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那么,这些面积单根据学生回答,讲述: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符号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厘米?你手上的哪一部分的面积大约画一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说一说:出示课本78页上的两个正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并说你觉得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作单位去测量怎么样?那么较大的面积单位你认为应该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汇报。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面各用哪些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平方分米d㎡平方米㎡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3、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组织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出示两组长方形,第一组等宽不等长,第二组等长不等宽。2、提问:每组中两个长方形哪个的面积比较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谈话:通过我们对两组长方形的观察,发现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宽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长比较大的面积比较大,这说明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系。那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同时也研究正方形(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四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然后一起看一看摆成的每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再分别填写在自己的课本第82页的表格里。(2)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彼此交流,各自填表。(3)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谈话:要求你们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量出它的面积。想一想,量长和宽用什学生各自测量课本上的例2左图。谈话:你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与同学商量。谈话:这个长方形已经量出了它的长和宽,你能利用刚才量长方形面积的经验,想象4、交流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这个公式是S=a×b(板书:S=a×b)在这个公式里,S表示什么?a表示什么?b呢?5、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提问: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计算正方形的面积?你认为用什么公式计算(2)学生讨论后提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3)提问: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板书:S=a×a)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需要几个条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订正时注意是不是正确使用面积单位。指名说一说估计方法和结果,以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全班共同订正,注意算式和答语中的单位名称。4、做“想想做做”第4题(1)默读题目,明确要求。(3)指名说出测量方法和计算结果。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记住1平方米=100平米。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谈话:前面我们认识了面积与面积单位,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这三个面积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能比划出他们的大小吗?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又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谈话: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正方形纸片(长,再算出它的面积。难道是老师发给你们的纸片不一样大吗?让答案不同的两名学生上讲台前比一比他们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同意是1平方分米的举手(一部分(3)谈话:噢,原来是测量边长所用的单位不同。它们测量的边长对不对?你怎么知道边(1)在小组里说一说这样猜的理由。先在书上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和第二题。(3)独立做题,指名板演,全班共同订正。你能知道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吗?先让学生相互讨?(示:尽可能使小格子纸没有剩余,这样分出的小长方形最多)然后在书上的方格图中画一1、通过练习,能较为熟悉地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会进行单位名称的填写。2、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表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体3、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在交流中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投影仪、小黑板1、出示题目,齐读要求,让学生实际指一指,摸一摸。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3、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明确选择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作出判断。1、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2、再指名说一说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强调: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必须知道2、让学生判断要求的是面积还是周长。6.第二课时1、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2、能通过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交流以及实践能力。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投影仪、小黑板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2、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和计算的。3、全班组织交流评议2、再让学生动手拼一拼。3、学生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指名两位学生板演。3、全班交流,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2、讨论计算面积必须已知什么条件。3、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后反馈交流。4、小组讨论尝试解决第二个问题。(1)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测量我们的试验田(实践活动)1、对所学的有关面积计算、分数和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2、增强灵活地组合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育红小学的同学为了学习劳动技能,承包了一片试验田。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好?(逐一展示麦地、花房、菜地和玉米地,而后整体组合场景)提问: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想法?(指名回答,板书课题)二、参观交流,解决问题(1)提问:来到麦地,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指名回答。)同桌讨论。指名回答,出事相应的问题。(3)谈话: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解决。①这片麦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回忆面积计算②每个年级的种植面积大约各占这片麦地的几分之几?(指名回答,说说是怎么想的。)2、场景二:花房(1)图片展示漂亮的花房。提问:来到花房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回答)小组讨论:根据信息提出问题。3、场景三:菜地、玉米地!(参观了菜地和玉米地,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先选择合适的信息编写成完整的数学问题,然后在下面进行解答。(1)提问:你能估计出麦地的面积是菜地的几倍吗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鼓励使用不同的方法。(根据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视时间能解决的逐一解决。来不及解决的或暂时不能解决的,三、回顾本课,总结概括提问:这节课我们参观了育红小学的同学们种的试验田,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你玩过套圈的游戏吗?如果每次限套15个,你能套几个?(请几位学(屏幕显示)谈话:看,三年级第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男,女生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这儿的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最后在屏幕上显示: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1、提问:怎样才能说明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呢?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要说出这样想的道理,然后选出代表在班里交流。各组代表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组的想法。2、教师故意设疑:如果把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分别加起来比总数可以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好办法,说来听听吧。讲述:如果我们能够选取一个数据表示男生或女生套圈的整体水平,那么就容易判断谁套得准了,这个数据是么呢?那就是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3、提问:怎样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在小组内议一议。(1)学生移动条形统计图中方块,使4个男生套中的个数变得同样多。4、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你是怎样知道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注意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5、提问:现在你能回答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了吗?6、讨论:你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出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新课标第一网(1)教师出示3个笔筒,指名数一数每个笔筒里铅笔的枝数。(2)指名对三个笔筒里的铅笔进行”移多补少“的操作,并汇报操作的结果。(3)提问:移动后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枝数表示什么?还有其他办法求出3个笔筒里铅笔枝(4)一起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共同订正。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共同订正。(2)指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