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执法综合指挥项目
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1
1.1.项目概况..........................................1
1.1.1项目名称....................................1
1.1.2建设内容....................................1
1.2.项目建设背景......................................2
1.2.1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现状.........................3
1.2.2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沿革情况.................6
1.2.3数字城市管理平台运行现状.....................6
1.2.4前期调研工作................................6
1.3.项目建设原则、目标...............................9
1.3.1建设原则....................................9
1.3.2建设目标...................................12
1.4.项目建设指导思想.................................15
1.4.1坚持“资源共享、信息共得、成果共用、效率共增”的
原则..............................................15
1.4.2建立“部门互动、系统联动、终端主动”的执法体系15
1.4.3建立“三级平台”、“三纵一横”的城市管理执法网络
...............................................17
1.4.4建立“千格、万点、百街、十线”的网格划分....17
1.4.5创新执法模式,实现防止暴力抗法、被动执法、执法扰
民三防目标........................................18
1.5.项目建设依据.....................................19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2.1.建设的意义.......................................21
(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现代保障手段...............21
(二)构建行政管理低成本、高效能的运行平台.........21
(三)全面提高行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22
2.2.建设的必要性.....................................23
2.2.1城市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23
2.2.2减少重复建设、充分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23
2.2.3对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建设将起到推动作用.23
2.2.4有利于城市的快速发展.......................24
2.2.5是提升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手段...............24
1
2.2.6便于政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管理和协调....26
2.3.建设的可行性......................................27
2.3.1符合国家数字化城市管理执法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要求27
2.3.2城市管理信息化取得一定的基础................28
2.3.3实施信息化技术手段已经非常成熟..............29
2.3.4可以充分借鉴其他城市的管理和运行经验........29
第三章总体需求分析......................................31
3.1.现状分析..........................................31
3.1.112319受理大厅环境存在的问题................31
3.1.2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存在问题....................31
3.1.3行政执法现状.................................33
3.2.应用资源分析......................................34
3.2.1地理数据资源.................................34
3.2.2行政许可信息资源.............................34
3.2.3视频数据资源.................................36
3.2.4云计算资源..................................37
3.2.5工作场地....................................37
3.3.系统性能需求分析..................................38
1、容量需求:.......................................38
2、响应速度........................................38
3、其他需求........................................38
3.4.指挥中心环境需求..................................40
3.4.1场地环境基本需求.............................40
3.4.2硬件环境基本需求.............................46
3.4.3网络环境基本需求.............................47
3.4.4大屏幕显示基本需求...........................49
3.4.5座席数量需求.................................49
3.4.6总用电量需求.................................52
3.5.平台数据要求......................................54
3.5.1城市部件和事件数据要求......................55
3.5.2地理编码数据要求.............................56
3.5.3单元网格数据要求.............................56
3.5.4业务数据要求.................................57
3.6.平台应用系统安全要求.............................58
2
3.7.平台数据备份需求.................................59
第四章总体规划设计.....................................60
4.1.总体框架设计.....................................60
4.2.业务流程设计.....................................64
4.3.应用系统设计.....................................65
4.4.系统接口设计.....................................66
4.5.系统性能设计.....................................67
4.5.1应用程序设计...............................67
4.5.2查询优化...................................68
4.5.3服务器优化.................................68
4.6.存储容量总体设计.................................70
4.7.系统支撑体系设计.................................73
4.7.1系统安全保障体系............................73
4.7.2系统安全策略...............................73
4.7.3安全性设计.................................75
4.7.4系统稳定性设计..............................79
4.7.5系统网络安全设计............................80
第五章基础场地建设....................................83
5.1.概述............................................83
5.2.机房建设.........................................84
5.2.1机房场地装饰................................84
5.2.2机房供电...................................86
5.2.3机房接地...................................91
5.2.4机房消防...................................91
5.2.5机房温度调控系统............................92
5.2.6机房、大厅监控系统..........................92
5.3.大厅建设.........................................93
5.3.1大厅场地装饰................................93
5.3.2防静电地板.................................94
5.3.3大厅供电...................................95
5.3.4大厅接地防雷................................95
5.4.机房、大厅综合布线子系统.........................97
第六章网络部署规划....................................100
6.1.网络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00
3
6.2.网络平台设计...................................102
一、服务器与存储区:..............................102
二、核心网络与交换区:............................103
三、执法指挥中心大厅网络:........................103
四、办公局域网:..................................103
五、移动视频监控:................................103
六、移动执法:....................................104
七、信息共享.....................................104
八、下辖6个区局、9个分局.........................104
九、各街道办接入:................................104
6.3.局域网设计.....................................105
6.3.1核心与分布层网络设计.......................105
6.3.2接入层网络设计.............................105
6.3.3负载均衡设计...............................106
6.4.广域网设计.....................................107
6.4.1区执法局网络接入设计.......................107
6.4.2分局网络接入设计...........................107
6.4.3街道办网络接入设计.........................108
6.4.4互联网接入设计.............................108
6.4.5视频无线网络接入设计.......................108
6.4.6执法通无线网络接入设计.....................108
6.4.712319语音网络设计........................109
6.4.8网络带宽设计...............................109
6.5.IP地址规划......................................111
6.5.1IP地址规划原则.............................111
6.5.2地址规划..................................112
6.5.3设备管理地址..............................113
6.5.4设备互联地址...............................114
6.5.5VLAN分配原则.............................115
6.5.6VLAN分配方案.............................115
6.5.7QOS规划.................................117
6.6.网络租用规划....................................119
6.6.1综合指挥中心网络规划......................119
第七章数字执法系统建设...............................121
4
7.1.总体架构........................................121
7.2.视频监控子系统.................................122
7.2.1概述.......................................122
7.2.2功能设计...................................122
7.3.GPS车载监控管理子系统...........................139
7.3.1概述.......................................139
7.3.2业务流程..................................139
7.3.3功能设计..................................140
7.4.地理信息共享及地理编码子系统....................150
7.4.1概述.......................................150
.4.1部件数据分类.........................153
7.4.2功能设计..................................155
7.4.3城市管理地理编码整合.......................165
7.5.数据交换子系统..................................171
7.5.1概述.......................................171
7.5.2功能设计..................................172
7.6.统一办案子系统..................................188
7.6.1概述.......................................188
7.6.2业务流程..................................191
7.6.3案件管理..................................199
7.6.4督察管理..................................206
7.6.5执法人员管理..............................208
7.7.行政许可管理子系统.............................212
7.7.1概述.......................................212
7.7.2功能设计..................................212
7.8.移动执法子系统(执法通)..........................217
7.8.1概述.......................................217
7.8.2业务流程..................................217
7.8.3功能设计..................................219
7.9.统计分析子系统.................................228
7.9.1统计分析..................................228
7.9.2决策分析..................................230
7.9.3效益评估..................................232
7.10.综合评价子系统.................................235
5
7.10.1概述.....................................235
7.10.2结构与模型体系设计.......................236
7.10.3功能设计.................................238
7.11.12319热线子系统..............................251
7.11.1概述.....................................251
7.11.2功能设计.................................251
7.12.OA子系统......................................259
7.12.1概述.....................................259
7.12.2功能设计.................................259
7.13.短信互动子系统.................................264
7.13.1概述......................................264
7.13.2功能设计.................................264
7.14.门户网站子系统.................................269
7.14.1概述.....................................269
7.14.2功能设计.................................269
第八章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升级改造.......................274
8.1.概述...........................................274
8.2.监督员管理子系统................................276
8.2.1概述.......................................276
8.2.2功能设计..................................276
8.3.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288
8.3.1概述.......................................288
8.3.2业务流程...................................288
8.3.3功能设计...................................291
8.4.协同工作子系统..................................303
8.4.1概述.......................................303
8.4.2业务流程..................................303
8.4.3功能设计...................................304
8.5.应用维护子系统..................................309
8.5.1概述......................................309
8.5.2结构设计..................................309
8.5.3功能设计...................................310
8.6.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317
8.6.1概述.......................................317
6
8.6.2功能设计...................................317
8.7.数据采集子系统(城管通)..........................329
8.7.1概述.......................................329
8.7.2业务流程..................................330
8.7.3功能设计...................................331
第九章系统支撑软硬件建设.............................343
9.1.支撑软件设计....................................343
9.1.1操作系统..................................343
9.1.2数据库管理系统.............................343
9.1.3WEB打印控件..............................343
9.1.4GIS平台软件...............................343
9.2.市局指挥中心大厅设计............................345
1、大屏幕区......................................345
2、讲解区........................................345
3、坐席区........................................345
4、参观区........................................345
9.3.指挥中心大屏显示设计............................348
9.3.1大屏显示系统组成...........................349
9.3.2大屏显示系统规格...........................349
9.3.3大屏显示系统功能...........................349
9.3.4指挥中心LED显示设计......................350
9.4.呼叫中心子系统设计.............................351
9.5.服务器及存储系统设计............................352
9.5.1概述.......................................352
9.5.2业务处理量分析.............................352
9.5.3主机和存储部署图...........................353
9.5.4服务器系统设计.............................354
9.5.5存储系统架构选型...........................357
第十章安全保密设计...................................359
10.1.网络系统安全解决方案..........................359
10.1.1边界安全解决方案..........................361
10.1.2入侵检测与响应方案........................361
10.1.3漏洞扫描方案.............................362
10.1.4网络防病毒方案...........................363
7
10.2.内部网络监控与审计方案.......................364
10.3.网络管理软件解决方案.........................367
10.4.操作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370
10.5.流程管理与权限控制............................370
第十一章项目管理及实施...............................371
11.1.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371
11.1.1领导组织机构.............................371
11.1.2项目建设机构.............................371
11.2.项目实施管理..................................372
11.2.1项目实施进度..............................372
11.2.2实施阶段管理.............................372
11.3.项目风险管理..................................375
11.4.质量保证体系..................................376
11.4.1质量体系的构成...........................376
11.4.2质量保证措施.............................376
11.5.验收方案建议..................................378
11.5.1项目预验收...............................378
11.5.2合同验收.................................379
11.5.3项目终验.................................380
第十二章系统运维方案..................................382
12.1.编写目的......................................382
12.2.系统维护概述..................................383
12.2.1系统维护目标.............................383
12.2.2系统维护方式..............................383
12.2.3系统维护范围..............................384
12.3.系统维护过程..................................385
12.3.1系统维护计划.............................385
12.3.2硬件组成更新支持..........................385
12.3.3数据更新支持.............................386
12.4.维护应急预案..................................387
12.4.1应急人员组织.............................387
12.4.2应急物资配备.............................387
12.5.系统维护期文档记录............................388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89
8
13.1.投资估算......................................389
13.2.资金筹措......................................390
附表一:项目总投资估算表..............................390
附表二:支撑软件建设..................................391
附表三:应用系统建设投资总表...........................394
附表四:应用系统建设投资明细表.........................397
附表五:网络安全设备建设..............................433
附表六:服务器及存储设备建设...........................437
附表七: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442
附表八:呼叫中心系统建设...............................448
附表九:历史数据整理与迁移入库.........................451
附表十:场地装修与综合布线............................452
附表十一:指挥中心配套设备建设.........................454
附表十一:区(分)局、街道办网络设备.....................457
9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概况
近几年,随着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和艰巨,迫
切需要通过不断增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科技含量,全面提升城市管
理和行政执法控制力。同时正在运行的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平台办公空
间狭小,网络硬件设施老化等问题,系统平台已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管
理发展的需求,急需对指挥平台搬迁及系统升级改造。因此,城市管
理执法综合指挥系统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1.1.1项目名称
城市管理执法综合指挥系统。
1.1.2建设内容
根据城市管理执法实际情况、数字城市管理近5年的系统运行实
践和新的城市管理执法任务的发展需要,以及目前数字城市管理系统
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包括:大屏幕建设、呼叫中心建
设、硬件建设、网络建设、移动视频监控建设、车载GPS建设、噪
声监控建设、移动执法建设、软件开发集成、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升级
改造。
1
1.2.项目建设背景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结合行政执法新任务、新形势,积极改变工作
思路,针对以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存在信息不及时执法被动滞后;
政府管理缺位部门职责不清;管理方式粗放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
制等弊端,秉持自加压力、超前执法、服务人民、稳定社会、促进经
济发展的工作理念,按照“资源共享、信息共得、成果共用、效率共
增”的原则,以“部门互动、系统联动、终端主动”的运行机制和切
实提高违法违章案件发现率和查处率,实现“超前执法、末梢预防”,
降低损害城市环境违法行为发生率的执法目标,全面提升行政执法工
作效率、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防止资源浪费、防止矛盾激化和暴
力抗法、防止被动执法和执法扰民”的“三防”目标的行政执法管理
模式和框架。
结合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存在的以下问题:中心大厅原为人防办公会
议室,办公场地面积狭小,环境拥挤;安全隐患已近临界点;业务数
据量急剧增加,系统容量严重不足;设备严重老化,经常出现运行故
障;地理信息系统因欠费多次被迫中止使用,急需对系统平台进行整
体搬迁和改造升级。按照资源共享、提高效能的总体要求和不替代、
不落后、不重复的原则,俩局相互协商提出明确一个中心概念:一套
管理团队,一套大屏幕墙,一个综合机房,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建
设一个全市城市管理执法综合指挥中心。
2
1.2.1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现状
行政执法体系主要由市、区、街道三级组成。市(区)行政执法局
作为市政府的行政执法工作机构,具有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各区行
政执法局在所辖辖区各街道设立驻街道执法队,作为各区行政执法局
的派出机构,行使行政处罚权。市、区和街道综合执法机构按各自职
责密切配合。
市行政执法局在人员编制比较少、城市建设不断推进、老百姓要
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通过抓管理、抓制度、抓督查,积极开展体制
机制创新,的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来,老百姓满意
程度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案件处置率和结案率有较大提升。
同时,城市化水平高,行政执法工作内容复杂、任务艰巨,增加
了行政执法的难度,从而导致行政执法工作被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
面:
●“疯狂残土车”屡禁不止,频频违规甚至酿祸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各种建筑项目众多,诸多建筑工地的
残土车频频违规甚至酿祸,成为严重危害市容环境、交通安全的一大
“毒瘤”。超高超载、沿街撒落、乱闯红灯、频酿惨祸,违法残土车已
成为严重危害我市环境、交通安全的一大“毒瘤”。这些残土车大都是
大中型自卸车,车体多数没有苫盖,车中所拉残土均有不同程度超高,
超高最多的残土超过车厢边沿1米以上;行驶过程中不断有碎石、残
土撒落路面。每天都能接到许多关于残土车沿街撒落、私自倾卸的举
报,但赶到现场时,无一例外已是“车去土在”。据不完全统计,目
3
前具有合法身份的残土车有800余辆,但每天上道运营的残土车辆
可达2000余辆,这其中,除了“黑车”,还有不少来“揽活儿”的
外地残土车。渣土产量与日俱增,治理难度越来越大。需要采取新的
治理方式和思路,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私搭滥建、噪声污染等现象久治不愈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近一时期以来,我市私搭滥建现象有所抬
头,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和危棚区借道路改造和区域整体开发之机,大
肆私建、扩建房屋,严重破坏了城市整体规划,加大了开发改造危房
棚户区成本,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露天烧烤、大排档违章问题治
理形势不容乐观,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屡禁不止,群众举报投诉率居
高不下,新闻媒体持续关注,上级有关部门多次督办,执法效果时好
时坏、参差不齐。
●执法不严和执法者素质不高状况并存
一方面执法不严,管理力度不够,出现一些管理不规范的法外施
恩行为,甚至人治高于法治,使法规显得苍白无力,干扰城市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有序进行,给城市环境、城市生活、生产带来诸多的问题;
另一方面,执法主体和执法者的素质不高,影响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
文明执法。针对行政执法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个别执
法人员违纪典型事例,在全队伍深入开展整风整纪活动,教育广大执
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宗旨,切实落实依法行政要求,增强廉洁自
律意识,自觉克服各类违纪倾向和苗头,塑造执法队伍在群众中的良
好形象。实施“业绩和违纪双十分积分制”,成立督办纠察大队,采取
4
检查督导、明察暗访、社会监督、内部曝光等形式,切实落实队伍风
纪管理规定,把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落实到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全
过程。适应打造法制政府的客观要求,坚持贯彻依法行政,改进执法
方式、方法,增强行政执法工作的亲民性、利民性,促进行政执法队
伍“八条禁令”的落实和政务公开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缺乏对行政执法中的相关职能部门的全面监督
在行政执法中,随着行政执法权扩张后,在243项行政执法权限
中,有很大比重的行政处罚的审批权分别属于市城管局、规划局、房
产局等不同的行政机关。在实际行政执法中,不同行政机关之间遇事
相互推诿、相互扯皮,致使拖延解决问题的时间,导致执法效率、质
量不高,严重影响行政执法的进行和城市的发展。
因此,迫切需要借助先进的行政执法手段,创新行政执法模式,
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执法效率,及时发现并处理行政执法中的
各种问题。
为了响应市领导提出的“城市发展、建设固然重要,但管理更重
要”的方向,研究如何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
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科学手段来提高行政执法的效率
和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体现城市发展的“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
建设蓝图,实现以人为本,自加压力、重心下移、超前执法,打造全
国领先的行政执法新模式。从兄弟城市的实践情况来看,信息化行政
执法管理平台的建立对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效率、提升行政执法公开公
正起到了空前的效果。
5
1.2.2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沿革情况
数字城市管理系统是利用通讯网络、视频监控、音频传输资源,
集成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
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一个现代化管理平台。
1.2.3数字城市管理平台运行现状
数字城市管理平台经过近5年的系统运行,通过多种手段共采
集、处置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240余万件,为的城市管理工作提供
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保障。但是系统平台在运行过程中也
出现了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指挥大厅面积狭小,严重制约系统平台指挥调度功能与作用
的发挥;
二、安全隐患十分突出,给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三、软硬件系统功能滞后,无法满足新建配套系统的功能技术需
求;
四、系统维护难以保障,由于项目工程多家参与,导致问题责任
难以理清,致使系统运行处于半瘫痪状态。
1.2.4前期调研工作
为了建设具有特色、全国领先的城市管理执法综合指挥系统,
市行政执法局专门成立了行政执法指挥中心项目办,对项目建设进行
6
了前期调查研究:
1、前期调研工作
(1)外省市考察和调研
由市行政执法局局长亲自带队,对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的行
政执法项目进行了调研,学习和了解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调研
报告;同时,还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和上网查询等方式与广州、厦门
等市进行了联系,收集资料,了解他们行政执法网络建设的具体情况,
形成了专题报告。
通过去兄弟城市实地考察、访问等形式开展横向调研工作,了解
系统建设的项目规范化管理方案(包括项目的采购管理、资金管理、
合同管理、人员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文档管理等)和人员设
置、运作模式、管理模式等,充分吸取调研单位在整体规划和设计、
实施上的成功经验,收集调研单位在实际应用中的心得和体会,对兄
弟单位的信息化现状和业务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对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和范围、政务信息化建设程度、业务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情况、业务应
用系统的使用情况、配套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情况、系统的安全保障体
系的设计部署,其中包括物理环境安全设计部署、系统终端安全设计
部署、网络通信安全设计部署、应用系统安全设计部署、身份认证建
设部署、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系统运行规范等情况、信息化专业技术
人员的情况等进行调研分析。
同时,对市信息办、科技、公安、经贸、卫生、规划、建设、国
土、交通、工商、统计等部门,在开展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际经验进
7
行调研学习,并做好行政执法指挥系统与上述部门进行互联互通,形
成“综合执法”局面的需求开展前期调研。
在横向调研的基础上,吸纳其他兄弟城市的优点,规避其他城市
管理的不足,相较于其他城市已完成的系统,城市管理执法综合指挥
系统将创建具有特色的创新模式:通过“两级主体、三级管理、四级
网络”,及“市区联动、部门互动、终端主动”,再结合行政执法管理
相对集中的特性,规划出一个“高效、快捷、精确、科学、长效”的
指挥中心系统。
(2)市直有关单位、各区调研
为了解各市直部门和区级单位网络建设的现状和需求,行政执法
指挥中心项目办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开展对本市的市、区、街道城
市管理部门和社区工作站的纵向调研工作,对被调研部门的网络环境、
软硬件基础设施、业务现状、需求情况、应用系统使用状况等实际情
况开展调研,为系统在测试、方案设计时提供详尽的需求、判断依据,
以期更贴近实际需要,发挥系统建成后的最大功能。
8
1.3.项目建设原则、目标
1.3.1建设原则
为确保系统建成后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具体
遵循以下原则:
规划先导,超前设计
切实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维护规范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在技术
和设计与应用上着眼未来与全局,既要满足行政执法工作的直接需求,
又要适应现状下其他工作的应用需求。
统一标准,分布实施
严格遵循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确保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统
一,保证系统的规范、开放和实用,坚持分布实施、分布推进、分层
推经、逐步完善原则,结合实际滚动推进,分阶段实施建设。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充分利用市、区各部门现有的网络、信息、设备等资源,把增量
投入与存量整合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强资源整合,消除“信息孤岛”,
促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安全可靠,保障有力
按照以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保发展的方针,采用国家认定的安全
保密措施和手段,建立健全组织、制度、安全等保障体系,确保系统
的安全可靠。
实用性原则
9
坚持按需建设的原则,以业务为先导,综合考虑建设工程的社会
效益,杜绝盲目重复建设。要特别突出应用实效,把工作重心放在开
发、应用和培训方面,避免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应用现象。
还要体现低投入、高产出的思想,避免浪费。
先进性原则
要充分吸取和正确运用国内外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所采用的先进技
术,在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和开发技术等方面,要跟踪国内外的先
进水平,其整体性能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单纯追求先进也
是不现实的,因此,先进性要与经济性、实用性相结合。
系统兼容性原则
在技术平台选型、数据定义与系统接口等方面应与市相关政府部
门的系统兼容一致,保证数据的可交换性和业务流程的可交互性。
开放性原则
建议提供一个开放的、易于维护的、灵活的、易于扩展的、统一
的标准数据接口,以达到和外单位系统的应用数据能够及时、安全、
快速、高质量及无缝的进行数据交换。
易用性原则
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其易维护性,保证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
应用系统界面要求友好,充分考虑操作人员特点,数据处理工作简单、
方便、快捷、业务流程清晰,符合常规业务处理习惯,系统数据维护
方便,备份及数据恢复快速简单。
10
前瞻性原则
本项目的应用系统设计,应具有超前性,使系统能够与用户业务
需求同步增长,使得系统规模在业务扩展的过程中不需要重新进行系
统规划与设计,并能够顺利、平稳地向更新的技术过渡。
投资保护原则
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项目承建单位现有资源和相关部门
可共享的资源,以节约投资,避免重复建设。
扩展性原则
充分考虑业务规模和结构的发展变化,使所使用的系统构架和应
用开发均具备可扩展性,能够随着应用的逐步完善和信息量的逐渐增
加不断地进行扩展,同时在软件系统的开发中,考虑各个功能模块可
重复利用,降低系统扩展的复杂性。
稳定性原则
项目建设参照目前已经建成运行的系统,采用成熟技术,在调研
比较的基础上,科学整理出适合行政执法业务流程以及成熟的系统架
构。系统设计要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能力和在错误干扰下重新恢复和
启动的能力,不至于因某个动作或某个突发事件导致数据丢失和系统
瘫痪。
安全性原则
由于行政执法信息具有一定敏感性,且系统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
行,在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建设时,必须重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要从操作系统、应用系统、网络系统等方面全面考虑。包括系统的在
11
线故障恢复、数据的保密及完整、外部非法侵入的防范、内部人员越
级操作的防止、故障快速查找及排除的能力等等,通过建立一整套完
备的安全保障体系,如身份认证,物理数据备份,防杀病毒,建立“磁
盘镜象”,实行“运行日志制度”等,防止数据库的非法使用、随意扩
散和遭受破坏。
1.3.2建设目标
(一)建立行政许可与行政执法联动运行平台
1、建成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平台,实现城建口及已经集中行
政处罚权范围涉及部门范围内各部门相关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的互联
互通,建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内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数据库和
效能监察、防腐高位监督专线;
2、建成行政联合执法领导小组范围平台,实现范围内各部门相关
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的互联互通,建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内行
政许可、行政处罚数据库和效能监察、防腐高位监督专线。
(二)建立移动视频联网共享平台
补充建设视频监控点位,整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公安交通、
环境保护、临街单位、小区物业视频监控系统,形成大面积覆盖的监
控网络,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和执法死角死面,增强防控和处置能力。
(三)建立居于全国城乡管理和执法前列的管理系统
通过数字城市管理指挥平台搬迁及系统升级改造,解决数字城市
管理平台运行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在数字城市基础框架下,基本满足
12
十二五期间城市管理需要,并将在全国同等城市中处于较先进的水平。
1、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行政联合执法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执
法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行政执法指挥中心系统作为载体,使之工作运
行制度化、经常化。
2、行政管理特别是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的对接流程再造,使行政
管理效能大幅度提高。
3、内部监督、层级监督、纪律监督直接导入,防腐倡廉深入到行
政审批和行政处罚过程,一些高风险岗位时实监督常态化;行政执法
适法准确程度、案件办理程序更加规范。
4、通过资源整合,视频监控范围跃升,走出一条防止重复建设,
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和资源的新路子。
5、从应用需求出发,以“软件”为核心,通过对数字城市管理软
件的升级改造,将现有的软硬件资源整合利旧,为提升数字城市管理
运行效能、拓展数字城市管理的运行范围和运用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6、通过运行环境搬迁、功能升级,使监督指挥大厅满足新时期运
行需要,全面提升数字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监督指挥效能,全面强化
城市应急抢险指挥调度能力。
7、通过硬件平台的升级改造,使数字城市管理系统运行更加顺畅、
安全、稳定,满足数字城市管理长效运行。
总体目标
一是为城市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升级后的数字城市管理
系统,将充分发挥六大系统、13个子系统集成综合效能最大化,真正
13
发挥城市管理数据库功能与作用,为城市管理指挥、监督、调度、应
急、服务提供有力技术保障和信息服务,整体提升城市管理科技化水
平;
二是全方位拓展数字城市管理覆盖空间。搬迁升级改造后,将在
提升主城区数字城市管理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将数字城市管理平台覆
盖全市范围。随着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应用范围的扩展,待条件成熟之
后,陆续将呼兰、阿城、松北等区纳入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网络中,进
一步提高系统平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有效促进大城市管理工作格局
的构建;
三是全面强化城市应急抢险指挥调度能力。在全市应急突发指挥
系统平台总体框架下,全天候保障城市应急抢险、紧急突发事件、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交通秩序管控等城市应急工作有序高效开展,切实
提高对城市控制力;
四是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增强12319系统、综合应用
系统的服务功能、大力延伸和拓展社会公共服务触角和空间,优质高
效地为广大市民排忧解难、答疑解惑,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广大人
民群众的关系,树立政府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结合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具体特点,城市管理执法综合
指挥系统项目的建设目标是:以应用需求为导向,综合应用多种城市
技术,充分共享政府其它信息资源,开发“城市管理执法综合指挥系
统”,实现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
14
1.4.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4.1坚持“资源共享、信息共得、成果共用、效率共增”的原则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法律制度在我市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城市
管理领域行政执法职责交叉、多头管理、重复处罚、执法扰民、执法
队伍既多又乱问题。但也带来了部门“割据”信息不通等问题。通过
政府部门之间“相互补台”,消除政府部门监管空白区和执法盲点,在
产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资源共享、信息共得、成果共用、
效率共增”的“四共”原则,通过行政许可审批信息、视频监控资源
等信息的共享共用,直接实现行政管理流程的无缝对接,将行政联合
执法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具体运作有效衔接,互为补充,管理和
执法联动,与纪检监察链接,可真正建立阳光政务、快捷政务,不仅
形成管理合力,而且通过行政许可、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的相互监督
制约,可大大提高行政管理运转效率,防止审批腐败、执法腐败。促
进行政资源效能最大化,为“XX”战略的实施、“三优”文明城市的
创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整合共享市区部分视频监控系统,新建移动视频监控系统,
通过指挥中心监控,实时发布调度指令,调动执法人员就进处置违法
行为,弥补执法力量不足,提高执法效率,监督执法人员在岗在位和
尽职尽责情况。
1.4.2建立“部门互动、系统联动、终端主动”的执法体系
整合现有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建立“部门互动、系统联动、终端
15
主动”的“三动”执法运行体系:
部门互动
以指挥中心为枢纽,通过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共享,与相关
政府部门现有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建立部门之间横向互动的信息
网络,同时发挥指挥系统覆盖面广、网络密集的绝对优势,将捕捉到
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行业部门,形成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补,增强执行能
力,提高工作效率。
系统联动
以指挥中心为核心,对应执法管辖区域,建立网络直通系统。按
照执法重心下移的既定方针,通过采取向街道、社区派驻执法机构、
专业执法人员的方式,与街道原有的社区管理机构实行有机结合,形
成以专群结合的执法队伍为主体,以末梢执法人员的信息为主要载体
的信息闭合体系,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仓储和挖掘、网络信息安全
等技术,实现执法信息和执法行为的系统联动。
终端主动
利用3G网络通信、流媒体编解码和GIS、GPS、RS相结合技术,
积极采取组织、动员、借助身边社会力量的方式(社会力量主要包括
居民委主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执法人员、夕阳红老年服务队、物业
管理人员、驻区单位安保人员),及时搜集、接纳、反馈各方面信息,
及时依法制止、监控违法违章行为,形成多点位、全覆盖的网格终端
主动工作网格。
通过实施“三动”措施,增强部门之间的互动行为,密切部门之
16
间的友好协作,同时促进行政执法系统的有序运转,逐步实现指挥有
力、动作协调、行动快捷的半军事化的执法联动体系,使政府部门的
执行力得到有效提升。
1.4.3建立“三级平台”、“三纵一横”的城市管理执法网络
1、以市局指挥中心为依托,构建行政执法核心调度平台,负责执
法指令派发、系统指令发布、基层信息接发、综合信息采发;
2、以区局分指挥中心为主线,构建二级指挥督察平台,负责上级
指令的接受、分派和网格信息采集整理,并根据信息来源确定执法行
为的指令发布,同时按照就近原则建立网格联动增援体系,横向与专
业部门(如市规划局等)实现信息链接、执法行为的联动;
3、以街道、社区为基点,建立三级综合执行平台,充分发挥终端
网格执法人员的基础作用,以第一责任人的身份,承担巡查现场、搜
集信息、快速出击的终端执法责任;
4、以要案、要害部位为重点,构建纵向垂直指挥系统
1.4.4建立“千格、万点、百街、十线”的网格划分
通过实行网格定向、人员定位、专群结合的行政执法网格化管理,
形成层级负责、责权挂钩、属地为主、要案专办的行政执法网格化管
理新格局。
1、“千格”--按照主城区现有的6个行政区、470个社区、1057
个重点监控区,划定信息采发和执法终端网格约为1000个,每个网
格平均398000平方米,其中一级网格6个,为区行政管辖范围,是
17
区执法局责任区;二级网格87个,是派驻街道执法机构责任区;三
级网格为1000个(含重点监控区域网格),是执法人员、社区协管人
员责任区和信息搜集反馈区,为网格体系中的基础网格单元。
2、“万点”--按照三环路以内主城区的5517个社区庭院、2378
块绿地、1057个重点监控区、688条主次干街路、162个街心广场、
180个市场摊区为基数,划分为10000个执法区域重点,实施平、
立面全程监管。
3、“百街”--将窗口地区、重点监控区和商业中心区等区域的103
条达标街路,作为执法网格的主轴,划段高标准管理,并与二级网格、
三级网格相互联动,实现无缝对接。
4、“十线”--将辐射市辖县(市)、连接哈大齐工业走廊、北跃科
技创新城、南拓工业新城等10个主要出城口,作为执法网格的延伸
线,列为网格化管理重点监控范畴,实施重点监管。
1.4.5创新执法模式,实现防止暴力抗法、被动执法、执法扰民三防
目标
通过实施行政执法网格化管理,完善“末梢预防、要案专办、横
向指导、量化考评”的工作落实和考评奖惩机制,形成触角灵敏、反
馈及时、优化互补、指挥有力、增援迅速的网格化管理闭和体系,改
革滞后执法、强制拆除的被动执法模式,有效堵塞批后监管的缺失,
有效消除批后至行政处罚间的执法盲区,有效降低执法矛盾发生概率,
有效提高执法人员责任意识,杜绝执法行为的盲目性,从根本上解决
18
行政执法设施、设备的“漫游”状态,实现防止资源浪费、防止暴力
抗法的目标、防止被动执法、执法扰民矛盾激化的三防目标。
1.5.项目建设依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
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
发[2002]17号);
3、《黑龙江省电子政务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
4、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制定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二版);
5、《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
6、《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8567-1988);
7、《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9385-1988);
8、《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
18726-2002);
9、《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10;
10、《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立案、处置
和结案》CJ/T315-2009;
11、《关于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
建城[2009]119号;
19
12、《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绩效评价》CJ/T292-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道路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2024年呼和浩特客运资格证都考些什么
- 专题05天气与气候-2024年中考地理专练(原卷版)
- 吉首大学《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电子商务概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机加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考试卷A卷及答案
- 吉林艺术学院《影视声音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视觉特效制作与合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转让个人板车协议书范本模板
- 村民占地调节协议书范文范本
- 优质护理服务PPT
- 第三章 闸板防喷器
- 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 市值管理十大经典案例
- 智能材料课件完整版
- 江苏500kV变电站软母线安装施工方案(附图表)
- 《高等代数(一)》期中考试试题
- 锅炉英语对照
- 中海炼化惠州炼油分公司“7-11”火灾事故
- 初三数学 动点问题探究—几何图形中的动点问题教案
- 建筑门窗幕墙检测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