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1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2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3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4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学生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一、情景引入9+2=9+4=9+8=9+7=9+5=9+6=9+3=9+9=二、学习新课明确:小猴卖桃,总共有13个,另一只小猴买走9个,求还剩多少个。提问:还剩多少个桃?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投影片显示“13-9=□(个)”。摆一摆,算一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看哪个同学能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老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方法一)借助图形,一个一个地减,减一个划一个。计算13-9,画13根小棒,从中数一根划一根,=4。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算十减9,结果再加上另一个数。计算13-9,把13分成10和小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有:一个一个地减、平十法、破十减、及想加法算减法等。其中“想加法算减法”不仅快捷,而且有助于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三、巩固反馈18―9=911―9=219―9=1016―9=713―9=417―9=8152.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2、5、8、9题。第8题:11―9=2(支)第9题:13―3=10(只)板书设计十几减91.首先例题是用小猴子卖桃的情景图引出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了卖桃的活动中,学习上也由被动转为主动。而且情景图的出现也让学生直观了解了13减9的意义,借助实物帮助学生理解了算理。2.让学生自主探究13减9的算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3.层层深入的练习,锻炼了学生总结和寻找规律的能力,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了基一个倒着数的方法,甚至还要扳手指计算,看来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还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将这些计算的方法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7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7。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一、情景引入13-9=7+6=4+8=18-10=4+9=17-9=14-9=18-9=11-9=17-9=5+9=4+15=2+9=16-9=18-9=(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9○8=113○10=37○5=29○8=1713○9=47○9=16二、学习新课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主题图)明确:用减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板书:15-8=□(把)追问:如何计算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8=7。10-8=22+5=7(方法三)用“想加法算减法”算出答案。因为看到减法算式,可以想到加法算式。提示: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老师重点对“破十法”和“想加法算减法”做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多说说,多摆摆。(3)大家说了这么多种方法算这道题,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15-7=□13-7=□(1)利用十几减9、8的计算方法类推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①计算15-7=□。②计算13-7=□。小结:计算十几减7的计算方法:①平十法;②破十法;③想加算减法。三、巩固反馈第5题:11-7=411-8=312-7=板书设计十几减8、7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这一知识基础,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学生能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十几减8、7的计算上来,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当学生使用这种方法时,对学生进行了表扬和奖励,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敢于动脑,大胆发言,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3十几减6、5、4、3、2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退位减法的计算。3.使学生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十几减6、5、4、3、2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难点:明确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一、情景引入12-7=14-8=16-9=8+9=13-9=15-7=17-8=6+9=15-9=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时选取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老师板二、学习新课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3。11-6=□(个)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相互交流。明确:计算11-6的方法可以类比前面十几减9、8、7的计算方法进行计提示:在减数都比较小时,教师应强调首先考虑“想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也可以用“破十法”和“平十法”进行计算。11-□=□(个)明确:要求有多少个,应从总数11个蘑菇里去掉5个,列式为11-5。法”外还可以由11-6=5推算出11-5=6。三、巩固反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板书设计十几减6、5、4、3、21.把算式用情景图的形式引出来,先看懂图意,提出问题,再列出算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这节课中,老师注重对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采用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如何倾听别人发言,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评价的权利、奖励的权利都交给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4.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经历了十几减9和十几减8、7的大量练习,计算技能已基本形成,可以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多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认识图形1.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且能够辨认和识别这些图形。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等各种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3.通过实物图片,使学生感受这些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重点: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及名称,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难点:正确认识这些图形的特点,能够对这些图形进行辨认和区分。课件PPT、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实物若干、白纸、钉子板一块、方格纸一张。一、情景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二、学习新课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称是什么,老师在相应的图形上面板书名称。提问:“这些朋友的家在什么地方,我们到哪里去找它们呢?”演示:老师手里拿一个长方体,用手摸着一个面,问:你们看这个面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明确: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能找到长方形。下面就请每个同学从桌子上找出长方体,看看你能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吗?谁找到了,摸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在摸的时候有什么①这些面摸起来是平平的。②这些面摸起来是滑滑的。提示:表扬在长方体上找到6个长方形的同学。(3)小组合作学习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小组内互相讨论:你从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学生在小组内动手、动脑,通过观察得出:圆是圆柱体的一个面,正方形是正方体的一个面,三角形是三棱柱的一个面。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怎样将物体上的面画在纸上?也就是说怎样给这些新朋友照汇报方法,并把小组内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并说出所画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你们能用语言描述的方式向其他同学介绍一明确:①长方形——长得长长的、平平的,一般的长方体上都能见到它。特征:有四条直直的边,四个直角。上下两条边一样长,左右两条边一样长。②正方形——长得方方的,摸起来平平滑滑,可是它绝对站不起来。特征:有四条直直的边,四个直角。四条边一样长。③三角形——平平的,有三个角。特征:有三条直直的边,三个角。④圆——长得圆圆的,没有一点棱角,就像八月十五的月亮。特征: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教师归纳: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都是封闭的平面图形。三、巩固反馈第2题:图略,不能围出一个圆。第4题:画图略,找一个长方体实际画一画,最多能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第5题:画出的正方形都相同。板书设计认识图形认识平面图形{正方形:四条直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直角。EQ\*jc3\*hps31\o\al(\s\up9(三),圆)EQ\*jc3\*hps31\o\al(\s\up9(形),由)EQ\*jc3\*hps31\o\al(\s\up9(三条直边),条曲线围)1.本节课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描一描等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经历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到了“面在体上”,感受了“体”与“面”的联系与变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2.通过“找一找”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式多样的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3.本节课的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在每次活动后的交流过程中,很多地方老师不要都一一重复,除非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还有老师的一些结语不一定要等到学生所有活动都结束了再进行,可以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将结语穿插进去。4.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过程的设计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新的组合、加工和创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自身的魅力。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2.使学生会正确地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3.使学生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重点难点一、情景引入老师请学生一根一根地数小棒,数到20根。二、学习新课同桌相互讨论,并把结果和大家说一说。同桌相互讨论,并把结果和大家说一说。②摆二十九根小棒。(3)小结: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追问:说一说,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四十九、五十九都添上1分别是多少。(2)小结:数数时,一个一个地数,当数到几十九(九十九除外)时,下一个数就比几个(1)九十九根小棒是由9捆小棒和9根小棒组成,再添上1根,就够10捆了,10捆小棒是一百根,所以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如图:(2)一共有10捆小棒,10根10根地数,从十数到一百,捆成一大捆是1个百。如图:三、巩固反馈第4题: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25。5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52。第5题:圈一圈略,一共有58颗。板书设计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对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学会了用多种方法数数。先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40数到100,教材也让学生体验了可以在适当的时候2个2个地数,还可以5个5个地数。让学生有不同的数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利用实物、小棒等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了解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操作、交流中发展了数感,加深了对数的理解。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动手摆,动脑想,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进行有效地探索,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发展都有重第2课时数的组成和读写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非整十的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重点难点难点: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一、情景引入2.1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二、学习新课提问:拿出计数器观察,观察它的右边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明确:下图是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总结:数位的排列顺序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2.数的组成和读写。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例2。明确:计数器的十位上有4个珠子,表示4个十,百位上和个位上都没有珠子,说明这个数是40。读作:四十写作40小结:读数时,个位上没有珠子,十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十;写整十数时,几个十就在十(2)提问:在十位上拨4个珠子,在个位上拨5个珠子。说一说,十位上的4个珠子和个位上的5个珠子分别表示什么,合起来是多少。明确:计数器的十位上有4个珠子,表示4个十,个位上有5个珠子,表示5个一,说明这个数是由4个十和5个一组成,是45。读作:四十五写作45明确:计数器的百位上有1个珠子,表示一读作:一百写作100提示:一个数最高位上的数不能为0。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24~25页“想想做做”第1~4题。第2题:80读作:八十69读作:六十九96读作:九十六第3题:58读作:五十八45读作:四十五74读作:七十四80读作:八十32读作:三十二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读、写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呢?板书设计数的组成和读写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认识计数器上的数位,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3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材第26页例3)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2.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难点: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一、情景引入14+3=8+1=6+4=2+5=7-4=4+3=5-3=10-7=15+3=①10个一是();10个十是()。②在计数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老师请学生先拿出2捆小棒,说一说,2捆小棒是()个十,是()根小棒。老师请学生再拿出5根小棒,请学生说一说,在2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上5根小棒,通过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得出的结论是25根小棒。二、学习新课1.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提问:请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图意。明确:重点关注筐里桃的数量和筐外桃的数量。板书:30+4=①数数法。从30开始接着数4个数,31,32,33,34,所以30+4=34。③借助计数器计算。(学生自己操作,再集体订正答案)在加号两边的数都叫做加数,在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加数加数和思考:4+34=□,并说说这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几十几减几十或几的计算方法。(1)提问:请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图意。明确:重点关注筐里桃的数量和筐外桃的数量。(2)求出还剩多少个桃吗?用什么方法计算?请你列出算式。板书:34-30=提问:你知道34减30等于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①想加算减。因为30加4等于34,所以34减30就等于4。②利用数的组成计算。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30十和4个一里面去掉3个十,就剩下4个一,也就是4。在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在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在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差。被减数减数差教师巡视,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全班集体订正答案。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26~27页“想想做做”。第1题:(按列排)40+6=466+40=4646-40=646-6=40第6题:20+4=24或4+20=24第7题:38―30=82.谈谈在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板书设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然后老师选择30+4和34-30这两道算式作例题,讨论计算方法。教学时,老师要结合图意,引导学生理解算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后面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学4+30=34和34-4=30这两道算式时,让学生独立算法,得出算理。这样把认知的过程还给学生,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练习要讲究练习方式,讲究实效。例如本节课采用看图写四道算式、口算、填表格、解决实际问题等练习,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中提高计算100以内数的顺序。(教材第29页例4)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2.使学生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重点难点重点: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难点:了解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一、情景引入1.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追问: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二、学习新课1123456789规律:①横行观察:每一横行中都有10个数,除了第一行以外,每行前9个数的十位上的数都相同。个位从左到右依次增加1。最右边的一个数是整十数(最后一行是一百),同一横行的数后面的数都比前一个数多1。②竖列观察:每一列也都有10个数,在同一竖列中,个位上的数都相同,十位上的数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即同一列中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多10。③从左上方到右下方观察:除了最后一个数外,个位和十位分别依次增加1。从右上方向左下方观察:除第一个数外,个位依次减少1,十位依次增加1。④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单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双数。三、巩固反馈2.完成教材第30页“想想做做”。这节课学得高兴吗?你们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板书设计数的顺序(1)横着看:第2~10行每行前9个数十位上的数都相同,个位上的数是从1到9。同一行中,右边的数依次比左边的数大1。(2)竖着看:第1~9列每一列个位上的数相同,十位上的数依次比上一个数增大1。最(3)从左上方到右下方观察:除了最后一个数外,个位和十位分别依次增加1。从右上方向左下方观察:除第一个数外,个位依次减少1,十位依次增加1。1.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体会了数学知识的多姿多彩。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百数表填空,不仅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了100以内各数的排列顺序,而且深化了对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规律的好奇心。2.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百以内数的主获取数学知识的意识。1.使学生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难点:掌握不同的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方法。一、情景引入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题:比较数的大小)二、学习新课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问题:在这幅图中,小松鼠和小兔子到海边进行了一次拾贝壳的比赛,小松鼠和小兔子汇报1:因为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所以小松鼠拾得多。汇报2:用数数的方法进行比较,因为先数38,后数46,所以46大于38,即小松鼠拾汇报3:在比较这两个数时,可以比较十位上的数字,十位上的数字大的数就大,46通过比较,小松鼠拾得多,也就是说46比38大,填大于号。○板书:46>38小结: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十位上的数不同,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左边的计数器上显示的是100,右边的计数器上显示的是98,要比较100和98谁大谁100是三位数,98是两位数,三位数比两位数大,所以100>98。小结:①100大于任意一个两位数。②三位数大于两位数,两位数大于一位数。位数多三、巩固反馈第1题:六十几比六十大,比七十小。第2题:57<6375>7350>40100>10(2)(答案不唯一)如:606467因第5题:(答案不唯一)如:76>6752<5345>42>38板书设计100大于所有的两位数,也可以说所有的两位数都小于100。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本节课通过小松鼠和小兔子拾贝壳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归纳出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既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了新知,又让学生在玩中感悟到了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2.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展现智慧。在探究“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猜猜、比比、说说等教学方式,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想出了更多的方法,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展现。他们深切地体验到通过自己的思索可以学会数学知识,可以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了对数学的喜爱之情。3.让学生在回归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本节课习题的设计,就是让学生明白如何比较数的大小后解决回归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第3课时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重点难点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量间的关系。一、情景引入40+30=60-40=72-40=50+9=4+20=27-20=43-3=60+3=8+70=57-50=64-60=10+90=100-30=50+40=60+8=80-50=30+2=53-3=(1)从42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53。(2)从87开始,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0。(3)从20开始,五个五个地数,数到65。42○4390○8757○7526○5384○10050+40○8269-9○60二、学习新课明确:小猴做了34个星星,小猫做了38个星星,小狗做了10个星星。(2)从图中出现的34和38这两个数来看,你又知道了什么呢?小组内讨论。①可以看出小猫做的多,小猴做的少。②可以知道小猫做的比小猴做的多。③可以知道小猴子做的比小猫做的少。提示: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表扬同学们善于观察。用“多一些”或“少一些”描述,也就是38比34多一些,34比38少一些,即小猫做的星星比小猴做的多一些,小猴做的星星比小猫做的少一些。38>10,且十位数字就相差了3-1=很多,用“多得多”或“少得多”描述,也就是38比10多得多,10比38少得多,即小猫做的星星比小狗做的多得多,小狗做的星星比小猫做的少得多。用“多得多”或“少得多”描述,也就是34比10多得多,10比34少得多,即小猴做的星星比小狗做的多得多,小狗做的星星比小猴做的少得多。(6)小结:在具体情境中,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如果两个数相差较少,就说大数比小数“多一些”或小数比大数“少一些”;如果两个数相差较多,就说大数比小数“多得多”或小数比大数“少得多”。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33~34页“想想做做”。第1题:中间鱼缸里的鱼比右边鱼缸里的鱼少一些,比左边鱼缸里的鱼少得多;缸里的鱼比中间和右边鱼缸里的鱼多得多;右边鱼缸里的鱼比左边鱼缸里的鱼少得多,比中间鱼缸里的鱼多一些。第2题:在“18个”下面画“”在“47下”下面画“”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板书设计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关系,即大数比小数多一些或小数比大数少一些。数比小数多得多或小数比大数少得多。1.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实践等方法探索新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个词来描述数量的多少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概括力。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一些”与“少得多”这几个概念的比较与区别中。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物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习题的设计不仅具有层次性,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比较两个数相差的程度,同时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了创新意识,锻炼了动手操作和应用知识的能3我们认识的数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估算物体的个数。(教材1.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切身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2.使学生经历猜一把蚕豆和一把花生米粒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3.使学生了解数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难点:培养估计意识,发展数感。花生米、糖、蚕豆、黄豆。一、情景引入口算。84-4=60+2=50+4=79-70=83-80=53-50=83-3=96-6=74-4=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说一说。棵数以及几和第几等角度进行思考。班有45名学生;我国有56个民族;在北京举行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等。活动前,了解自己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学会了解家人,关心家人。活动时,在一个小组内,每一名同学可以说出自己家中每个人的年龄并填在表中,如:我爷爷(或姥爷)、奶奶(或姥姥)是老年人。(3)猜测不同年龄段人物的年龄。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小明在上一年级,可能是7岁,爸爸、妈妈比小明大的多,可能是30多岁,爷爷(或姥爷)、奶奶(或姥姥)比爸爸、妈妈大(4)最后判断64岁的人可能是爷爷(或姥爷)、奶奶(或姥姥)。4.活动总结:通过用数说话的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动二:猜一猜。(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情景图)请学生先抓一把蚕豆,数一数是多少粒。然后再抓一把花生米,先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是多少粒,再数一数。(可以多叫几个学生做这个实验)你发现什么了?为什么一把花生米比一把蚕豆的数量多呢?请你想一想。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抓一把黄豆,结合抓花生米的结果想:黄豆比花生米小,而手的大小一定,所以抓的黄豆数应该比花生米多。请学生抓一把黄豆,估计一下数量。活动总结:我们的手的大小是一定的,用手抓一把时,抓的物体越大,数量就越少;抓活动三:数一数。(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情景图)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到校园里寻找我们学过的知识——100以内的数。到校园里实际走一走,看一看,数一数。学校里的物体有很多,我们可以数出教学楼里从三楼到一楼的台阶数、树的棵数、从篮球场的这一头到那一头的步数,还可以数出教学楼的层数、教室数、班级数、学生书画作品数、某个班级的人数、花坛的个数、体育器材的个数、实验室里的动植物标本数等。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我们认识的数数一数数数周围不同物体的个数。1.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想,加深体验。在“猜一猜”活动中无形地渗透了估计策略的培养。4.通过“数数”“猜数”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数的意义的认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1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教材第42页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2.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加强培养学生的口算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难点:能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情景引入3+2=6+3=7+1=4+5=5+4=8+2=6+2=5+5=6-4=8-2=4-2=9-6=7-3=5-1=7-5=10-4=二、学习新课1.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1)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这幅图的图意。明确:大公共汽车有40个座位,小公共汽车有30个座位,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同学们列出算式。明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就是把两辆车的座位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40+30(3)探讨40+30的计算方法。(方法一)十个十个地数:40,50,60,70。(方法二)数的组成。因为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7个十是70,(方法三)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因为4加3等于7,所以40+30=70。教师小结:①这几种计算方法都正确,方法三最简单。②整十数加整十数,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再在结果的末尾添加1个0。2.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计算70-30=□。想一想,把你的想法讲给你的同桌听。=40。(方法二)想加算减。因为30+(40)=70,所以70-30=40。(方法三)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因为7减3等于4,所以70-3教师小结:①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只要计算正确就可以。②整十数减整十数,先把0前面的数相减,再在结果的末尾添加1个0。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42~43页“想想做做”。第1题:9040+50=905090-50=40第5题:20+20=40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你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了吗?板书设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40+30=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即70,所以40+30=70。70-30=7个十减3个十是4个十,即40,所以70-30=40。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局面。教师的及时板书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算法进行确认、理解和修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交流,从而帮助学生明确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第2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材第44~45页例2)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学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算理,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实物投影,计数器,小棒若干根。一、情景引入54=50+()(3)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30+7=8+1=60+30=50+40=40+5=4+2=20+50=60+3=7+80=二、学习新课问题:大公共汽车和小公共汽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板书:45+30(方法二)借助计数器来计算。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5这个数,再在计数器的十位拨上3个珠子,十位就变成了7个珠子,现在计数器上的数就是75。(方法四)利用数的组成计算。用十位上的4加上3就等于7,在十位上写7,个位上的0加上5就等于5,在个位上写5,这样就可以得出“45+30=75”。明确:用小棒摆和计数器帮忙这两种方法的弊端,可以提示学生,如果数再大些,用这两种方法就不太方便了。小结: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用所得的结果加一位数。2.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问题:大公共汽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出示教材第44页主题图)板书:45+3。(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45+3?先小组讨论,再在全班汇报计算方法。(方法一)借助小棒计算。先摆好4捆零5根小棒,再添上3根小棒,结果就变成了4捆零8根小棒,也就是48。(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计算。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5,然后在个位再添上3个珠子,个位就是8个珠子,合起来就是48。教师提示: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方法,不管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都要保证速度和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一位数加一位数,再用所得的结果与整十数相加。提问:请学生仔细观察“45+30”和“45+3”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加法;第一个加数都是45。不同点:第一道题的第二个加数是30,而第二道题的第二个加数是3;两个算式的计算方法不同,第一道题中“3”是加在了45的十位4上面,而第二道题中“3”是加在了45的个位5上面;还有一点就是得数不相同。也就是说第一题加的是整十数,第二题加的是一三、巩固反馈第3题:40+34=742+53=552+65=672+47=492+71=732+36=3820+53=7320+65=8520+47=6720+71=9120+36=56七十多73七十多73三十多37第8题:25+4=29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谈一谈你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时,有什么不板书设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75=斗8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提出数学问题,发展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了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2.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第3课时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材第47页例3)1.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列式解答。难点:理解用加法求被减数的算理。一、情景引入47+2=53+6=56+20=42+6=27+20=47+20=63+30=53+5=42+30=53+20=63+6=42+20=5+32=47-40=50-40=45-40=84-4=6+41=23+6=70+20=100-80=70+30=24+5=3+42=同学们都知道,猴子最喜欢吃的就是桃,今天咱们就一起听一段关于猴子摘桃的故事。好的一篮子桃,对猴宝宝说:“我们就用这些桃来编一道题。妈妈先摘了23个,又摘了5个,一共摘了多少个桃?”猴宝宝挠着头想了想说:“我还没有想同学们,你们能帮助猴宝宝算出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吗?请你列出算式并写出得数来。板书:23+5二、学习新课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主题图。(1)引导学生观察图后用语言表述这幅图的图意。明确:猴妈妈已经从树上摘了23个桃,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明确:已知条件:已经摘了23个桃,还剩5个。所求问题: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明确:要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也就是把已经摘走的23个桃和树上剩下的5个桃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算式是23加5等于28。板书:23+5=28(4)请同学们把刚才的题与情景引入中的所求的问题都是总数,只是在语言的叙述方式上有所不同。明确:树上原来有28个桃,摘了23个,树上还剩下28-23=5(个),与题意相符,所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47~48页“想想做做”。第2题:34+30=64(块)第3题:4+12=16(块)第4题:(1)30+10=40(条)(2)30-10=20(条)板书设计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8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中,将去掉的部分与剩下的部分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总数,用加法计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题方法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探索的主动意识。然后结合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概括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2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第1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教材第50页例4及“试一试”)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一、情景引入73+30=40+5=36+20=21+50=60-30=30+8=36+2=21+5=7+8=2.指名说说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3.设疑: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真不错,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明白二、学习新课(1)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从这幅图中都知道了什么。明确:知道了公共汽车上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学生交流总结出算式。(方法二)借助小棒计算。先摆出45根小棒,也就是4捆零5根,然也就是3捆小棒,最后剩下1捆零5根小棒,也就是15根小棒,所以“45-30=15”。(方法三)用计数器计算。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5,然后在十位的4个珠子里拨走3个珠子,十位还剩1个珠子,合起来就是15。2.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小组讨论,运用前面的解题方法计算45-3。(方法一)借助小棒计算。先摆出45根小棒,也就是4捆零5根,然后拿走3根,最后剩下4捆零2根,也就是42根,所以“45-3=42”。(方法二)用计数器计算。先在计数器上拨出45,然后在个位的5个珠子里拨走3个珠子,个位就是2个珠子,合起来就是42。就等于42。教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在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时要注意从被减数的十位里减去减数,而在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时要注意是从被减数的个位里减去减数,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做题时必须认真审题。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51~52页“想想做做”第1、2、3、6、7第3题:65-40=25(箱)第6题=<>第7题:24-10=14(个)板书设计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m42从被减数的十位里减去减数从被减数的个位里减去减数1.通过展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自己获得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乐于参加,敢于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渐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了对数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2.在探究“45-30”和“45-3”的算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组内交流想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第2课时求减数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求减数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一、情景引入35-2=35-20=29-6=87-30=64-40=38-3=二、学习新课明确:猴爸爸遇到的难题是三只小猴吃掉了几个桃。学生可能会说:吃掉了21个桃子。学生交流并回答问题。因为从总共摘的28个桃里面减去剩下的7个桃就是小猴吃掉桃的数量。可以列的算式是28-7=21(个),所以三只小猴吃掉了检验:21+7=28(个),与题意“摘了28个桃”吻合,所以计算是正确的。(4)教师总结:求减数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求一部分数的实际问题,用减法计算。三、巩固反馈第2题:45-20=25(个)第3题:35-4=31(棵)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你知道如何解决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吗?板书设计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求减数的实际问题,也就是求一部分数的实际问题,用减法计算。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题方法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探索的主动意识。然后结合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共同概括求减数的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第1课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一试”)1.使学生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2.使学生学会竖式计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算理,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难点: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法。一、情景引入54-50=42+7=94-60=68-8=4+7=29-8=32+20=40-20=37-7=41+8=56-4=40+8=94-80=82-1=47-30=二、学习新课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明确:一辆车上坐了45人,另一辆车上坐了31人。明确:这是已知两数求和的问题,应该用加法。(3)怎样计算45+31?仔细观察这个算式,想想它和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和同桌说一说。发现:以前我们学的加法算式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两位数加整十数,而这个算式的两个加数都是两位数且都不是整十数。追问:像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小组交流讨论。少根。一共是7捆零6根,所以45+31=76。先在个位拨5个珠子,十位拨4个珠子;再在个位加拨1个珠子,十位加拨3个珠子。观察得出:个位上有6个珠子,十位上有7个珠子,所以45+31=76。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先从个位加起,5+1=6,在和的个位写6。再加十位,4+3=7,在和的十位写7。教师提示:在书写竖式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两个加数的个位和十位与和的个位和十位要分别对齐;二是不要忘写“+”。45+31=76(人)。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问题:用竖式计算67-34。小组交流,并说一说你的想法。思考:由上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可以类比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现在思考怎样用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个位写3。再减十位,6-3=3,在差的十位写3。所以67-34=33。提示:用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算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三、巩固反馈第3题:第2个竖式和第3个竖式计算正确。第1个竖式和第4个竖式不对第4题:52+36=88(个)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你知道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板书设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①摆小棒法。②拨算珠法。③列竖式法。1.本节课把“两辆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2.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次验证,从多种方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是很有必要。因为这样组织学生学习,是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第2课时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并能正确列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3.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一、情景引入37-5=4+63=15-7=32-20=82-40=76-30=12-6=47-5=50+3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数一数,这幅图上有几个苹果,有几个梨,除此之外,你还二、学习新课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解题方法。(1)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小男孩和小女孩在做什么?他们说的又是什么?如果想比较明确:可以把这两种花片摆一摆,先摆红花片,再摆蓝花片,要上下对着摆,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出多几个了。指导学生一起动手摆一摆,看看这种方法行不行。(2)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动手摆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提示:可以这样去想,8再添上几就是13了。(3)思考:不管是动手摆,还是想8添上几就等于13,都可以计算出红花片多了5个,如果红花片和蓝花片的数量变大了,不能动手去摆了,那该怎么办呢?提示:这就需要我们用列式解答的方法来求出多的部分。明确:可以从13个红花片中(也就是大数)减去8个蓝花片(也就是小数),这样就可以计算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出来的部分(也就是相差数),列成算式是13-8=5。教师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实际上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即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的解题方法。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试一试”主题图。明确: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的解题方法类似,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也是用减法计算。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用减法计算,列式为24-20=4(人)。总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即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三、巩固反馈第2题:23-2=21(下)第3题:(1)21+16=37(台)(2)37-21板书设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实际上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即较大数-较24-20=4(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实际上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即较大数-较1.本节课我们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发现计算方法。在学生有了想法想说一说,遇到问题想问一问时,及时组织班内同学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2.在学生思维遇到困难时,我让学生上台用计数器拨一拨,进一步理解、构建计算方法。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象思维也得到了发展。2.使学生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和字样等,认识人民币。难点: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课件PPT、实物卡片、硬纸板、剪刀、三角板。一、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二、学习新课明确:前两个是纸币,后三个是硬币。明确:根据人民币正面或背面的文字确定。如:纸币上“壹圆”字样表示1元,硬币上教师介绍:纸币的正面一般都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国徽、人物头像、面值等,背拼音、版本年号,背面一般是花朵图案,面值不同,花朵的图案也不同。教师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2.元、分、角之间的进率。课件出示教材第66页情景图。=10角。3.认识面值5角、5分、2分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简单换算。纸币上有“伍角”字样,面值是5角。第1枚硬币面值是5角;第2枚硬币面值是5同桌互换。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三、巩固反馈第4题:第一种和第五种;第二种和第三种。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由于人民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生在日常购物中需要用到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过程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本领的过程,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愉悦。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面值较大的人民币。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重点难点重难点:知道大面值人民币间的关系。一、情景引入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1元以下的人民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面额较大的1元以上的人民币。二、学习新课提示:请学生自由发言。明确:当我们购买大件或多件商品时,需要付款很多,如果还用1元、5角、2分这样小面值钱币去付款,数起来比较麻烦,容易出错,同时携带也不方便,这时用这些面值较大的人民币付款既简捷又不容易出错。小结:大于1元的人民币的面值分别是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三、巩固反馈完成教材第68~69页“想想做做”。第5题:55-2=53(元)第6题:(1)4+3=7(角)(2)10-9=1(角)(答案不唯一)提问:买一把铅笔刀和一支铅笔,一共要几角?9+4=13(角)你现在认识了哪几种面值的人民币?说一说。板书设计认识大于1元的人民币1.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2.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了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1.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重点难点重难点:发散学生思维,使他们从多角度说出付钱的方法。玩具及一些学习用品。活动过程一、情景引入二、学习新课(2)假设学生是顾客,用学具中的“人民币”去“买”商品,然后填表。根据想买的商品填表。要买的商品要买的商品单价付出的钱数应找钱数(3)说一说,自己想买哪两件商品,每件多少钱,一共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应找明确:一个玩具熊猫20元,一个布娃娃11元,20+11=31(元)。31元>30元,所以明确:10+35=45(元)③用50元买货架上的物品,可以买些什么。可以买书包和玩具熊猫。可以买地球仪、笛子和跳棋。2.学生自己办个“小小商店”。提问:刚才购物游戏你们做得很好,你们想不想自己办个商店,自己来当售货员呢?(1)以组为单位,分配角色(可互换)。(5)老师作为顾客,到每个小商店去购物,每到一个小商店分别提出一个问题,请售货员帮忙解答。如我有10元钱,买一个转笔刀,够不够?我有20元可以买几个铅笔盒等。(6)游戏结束后,同桌互相交流买东西的经过。三、巩固反馈一个布娃娃25元,一个玩具小汽车13元,买一个布娃娃和一个玩具小汽车一共要多少25+13=38(元)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学过这节课,你对人民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板书设计小小商店10+35=45(元)1.让学生经历给物品标价、创办商店、购买东西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活动,让学生成了数学学习的真正主角。2.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让学生到商店调查、查阅有关的资料或向家长咨询等活动,使学生真正接触了生活,了解了社会,从而有效地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3.在活动中,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增强了相互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技巧,体验了成功合作的乐趣。4.学生购物时间短,有操之过急的现象,有个别学生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购物活动就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2.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感受探究口算方法的策略。3.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简捷的思维过程和良好的语言表达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一、情景引入8+6=7+9=8+4=6+4=20+15=16+50=12+30=10+20=31+5=二、学习新课1.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1)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和大家说一说。明确:小亮有24张画片,小红有6张画片。学生交流,汇报结果。明确:求一共有多少张,就是把24和6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24+6。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请学生说一说思维过程。2.和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1)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和大家说一说。明确:小亮有24张画片,小明有9张画片。学生交流,汇报结果。明确:求一共有多少张,就是把24和9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24+9。请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说一说思维过程。师生共同总结: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两个一位数相加,再把结果和整十三、巩固反馈第1题:先算8+2=10,再算30+10=40。30840先算6+7=13,再算20+13=33。20633第4题:37+3=40(张)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33或1.在探索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变式训练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将探索不进位加法的思路和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2.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主要的学习方式。由于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2.使学生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有序地表达计算过程。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积累运用旧知学习新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难点: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一、情景引入12-8=11-6=17-9=12-7=15-9=13-5=16-8=14-6=18-9=2.教师指名说一说,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二、学习新课1.整十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1)明确:小华有30张画片,小丽有8张画片。学生交流,汇报结果。板书:30-8。引导学生借助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教师巡视。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摆的。(从3捆小棒中拿出1捆拆开,从拆开的10根里拿出8根)教师边听学生叙述边演示。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边摆边说摆的过程。单根的不够减就要拆开1捆,从10根中拿走8根,剩2根小棒,再和原来的2捆合起来是22根小棒,即30-8=22。现在我们脱离开小棒,看算式说出口算过程。2.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1)明确:小军有34张画片,小丽有8张画片。(3)思考:34-8=?组织学生借助小棒摆一摆,再与同桌相互说一说口算过程。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教师指名学生动手演示,并说一说。教师对于学生的合理说法给予肯定,若学生只能说出一种可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方思考:怎样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时,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可以从十位上拿出1个十,与个位上的数合并成十几后再减,然后把所得的数与剩下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几和10,先用10减去一位数,再把所得的数与几十几相加。三、巩固反馈第4题:22-9=13(本)怎样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或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验算法的多样性。问题首先让学生尝试解决,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获2.重视直观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放手让他们尝试解决问题。经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在操作中提高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教材第84~85页例3及“试一试”)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并会笔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的算理,体会数的组成与加法计算之间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逐步养成勤于思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难点:理解“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的算理。一、情景引入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2+25=35+32=40+15=11+44=52-50=34-11=55-13=66-13=5+29=14+21=32-12=84-12=36-18=40-4=48-16=二、学习新课1.和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学生交流,汇报结果。板书:34+16。(3)教师引导:同学们想一想,以前我们计算时都是用什么方法呢,谁能联系这道题说回答:用摆小棒和拨算珠的方法。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组织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想法,边听学生叙述,边演示过程。如图,把散着的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在一起就是10根,可以捆成一捆,这样就有5捆,也就是50根小棒,即34+16=50。如图,在计数器上先拨出34,再拨出16,此时个位上有4+6=10(个)珠子。10个一是一个十,把个位上的10个珠子拨去,并在十位上再拨入一个珠子,此时十位上共有3+1+1=5(个)珠子,所以一共是50,即34+16=50。书写要求:用竖式计算时,两个加数要各占一行,“+”要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下面的横线要用直尺画。个位向十位进的1要写在十位的右下角,并且写得小一些。2.和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课件出示教材第85页“试一试”。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指名汇报结果。提问:与同学说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些什么?结合前面的计算,小组交流,相互说一说。师生共同总结:笔算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10,要向十位三、巩固反馈第2题:8270934080419第3题:25+25=50(棵)1.怎样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笔算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34+16=50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10向十位进1。1.在本阶段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推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2.通过小组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增加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3.教学中,教师组织了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新知,构建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教材第88~89页例4以及“试一试”)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会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2.使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的算理。3.使学生通过探究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体会数的组成与减法计算之间的联系。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的算理。一、情景引入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0-40=67-25=61-9=72-51=64-21=56-40=71+25=61+25=67-44=74-44=45-41=48-33=71+28=54+20=58-31=二、学习新课1.被减数是整十数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学生交流,汇报结果。板书:50-26。引导学生摆小棒和拨算珠计算。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组织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教师边听学生叙述,边演示过程。书写要求:竖式中的减号要写在减数的前面,不要忘记在十位上点借位点。2.被减数是非整十数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试一试”。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指名汇报结果。结合前面的计算,小组交流,相互说一说。师生共同总结:笔算减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三、巩固反馈第3题:64-28=36(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