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项目环评报告 - 10环境风险评价_第1页
钢铁项目环评报告 - 10环境风险评价_第2页
钢铁项目环评报告 - 10环境风险评价_第3页
钢铁项目环评报告 - 10环境风险评价_第4页
钢铁项目环评报告 - 10环境风险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10环境风险评价PAGE1山东省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10环境风险评价10.1概述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及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的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的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该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10.2环境风险识别及重大危险源辨识10.2.1环境风险识别10.2.1.1物质危险性识别按照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附录A.1,标准值见表10.2-1。表10.2-1物质危险性标准危险性判别LD50(大鼠经口)mg/kgLD50(大鼠经皮)mg/kgLC50(小鼠吸入,4小时)mg/L有毒物质1<5<1<0.0125<LD50<2510<LD50<500.1<LC50<0.5325<LD50<20050<LD50<4000.5<LC50<2易燃物质1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2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3可燃液体——闪点低于55℃,压力下保持液态,在实际操作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质爆炸性物质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甲醇更为敏感的物质本项目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中含CO,为一般有毒物质,此外,焦化工程、自焦炉煤气精制、焦炉煤气制LNG、自备电厂工程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燃料、辅料以及化学药品中危险、有害物质很多,主要有SO2、苯、H2S、NH3、B[a]P、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磷酸、CH4、N2等。各危险物质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分别见表10.2-2~10.2-12。表10.2-2二氧化硫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中文名称二氧化硫英文名称sulfurdioxide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具有窒息性特臭侵入途径吸入分子式SO2分子量64.06引燃温度--闪点--熔点-75.5℃沸点-10℃蒸汽压338.42kPa(21.1℃)相对密度水=11.43燃烧热(kJ/mol)1030.8空气=12.26临界温度--爆炸极限(vol%)--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主要用途用于制造硫酸和保险粉等物质危险类别有毒气体、氧化剂燃烧性不燃禁忌物--溶解性溶于水、乙醇危险特性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健康危害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毒性急性毒性:LC506600mg/m3,1小时(大鼠吸入)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泄漏应急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4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一捉捕器使气体通过次氯酸钠溶液。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表10.2-3一氧化碳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中文名称一氧化碳英文名称carbonmonoxide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分子式CO分子量28.01引燃温度610℃闪点<-50℃熔点-199.1℃沸点-191.4℃蒸汽压309kPa(-180℃)相对密度水=10.79燃烧热(kJ/mol)--空气=10.97临界温度--爆炸极限(vol%)12.5%~74%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物质危险类别易燃气体燃烧性易燃禁忌物--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种有机溶剂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毒性急性毒性:LC50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泄漏应急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表10.2-4苯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中文名称苯英文名称benzene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分子式C6H6分子量78.11引燃温度610℃闪点<-11℃熔点5.5℃沸点80.1℃蒸汽压13.33kPa(26.1℃)相对密度水=10.88燃烧热(kJ/mol)--空气=12.77临界温度--爆炸极限(vol%)--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物质危险类别易燃液体燃烧性易燃禁忌物--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急性毒性急性毒性:LC5048mg/kg(小鼠经皮)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泄漏应急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当苯泄漏进水体应立即构筑堤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使用围栏将苯液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再作必要处理;当苯泄漏进土壤中时,应立即将被沾溻土壤全部收集起来,转移到空旷地带任其挥发。表10.2-5硫化氢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中文名称硫化氢英文名称hydrogen

sulfide外观与性状无色有恶臭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分子式H2S分子量34.08引燃温度--闪点<-50℃熔点-85.5℃沸点-60.4℃蒸汽压2026.5kPa(25.5℃)相对密度水=1--燃烧热(kJ/mol)--空气=11.19临界温度--爆炸极限(vol%)--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主要用途用于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物质危险类别易燃气体燃烧性易燃禁忌物--溶解性溶于水、乙醇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硫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急性毒性急性毒性:LC50618mg/m3(大鼠吸入)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及时换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泄漏应急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30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或使其通过三氯化铁水溶液,管路装止回装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表10.2-6氨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中文名称氨英文名称ammonia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引燃温度--闪点--熔点-77.7℃沸点-33.5℃蒸汽压506.62kPa(4.7℃)相对密度水=10.82燃烧热(kJ/mol)--空气=10.6临界温度--爆炸极限(vol%)--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物质危险类别有毒气体燃烧性--禁忌物--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毒性急性毒性: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泄漏应急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废料液用水稀释,加盐酸中和后,排入下水道。造纸、纺织、肥料工业中的含氨废料回收使用。表10.2-7苯并芘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中文名称苯并芘英文名称Benzo(a)pyrene;3,4-Benzypyrene外观与性状无色至淡黄色、针状、晶体(纯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分子式C20H12分子量252.32引燃温度--闪点--熔点179℃沸点475℃蒸汽压0.665×10-19kPa(25℃)相对密度水=11.35燃烧热(kJ/mol)--空气=1--临界温度--爆炸极限(vol%)--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1211灭火剂、砂土。用水可引起沸溅。主要用途本品在工业上无生产和使用价值,一般只作为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副产物随废气排放物质危险类别--燃烧性--禁忌物--溶解性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甲醇,溶于苯、甲苯、二甲苯、氯仿、乙醚、丙酮等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灭火方法用二氧化碳、干粉、1211灭火剂、砂土灭火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有刺激作用。是致癌物、致畸原及诱变剂。急性毒性急性毒性:LD50500mg/kg(小鼠腹腔);50mg/kg(大鼠皮下)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吸入:脱离污染环境,用水漱洗鼻咽部的粉尘。就医。食入:误服者充分漱口、饮水,催吐。就医。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聚乙烯薄膜防毒服。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谨防其致癌性。泄漏应急措施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用水泥、沥青或适当的热塑性材料固化处理再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表10.2-8氢氧化钠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中文名称氢氧化钠英文名称Sodiunhydroxide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分子式NaOH分子量40.01引燃温度--闪点--熔点318.4℃沸点1390℃蒸汽压0.13kPa(739℃)相对密度水=12.12燃烧热(kJ/mol)--空气=1--临界温度--爆炸极限(vol%)--灭火剂雾状水、砂土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物质危险类别酸性腐蚀品燃烧性--禁忌物--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灭火方法用雾状水、砂土灭火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急性毒性--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手防护:戴橡皮手套。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泄漏应急措施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表10.2-9氢氧化钾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中文名称氢氧化钾英文名称Potassiumhydroxide外观与性状白色晶体,易潮解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分子式KOH分子量56.11引燃温度--闪点--熔点360.4℃沸点1320℃蒸汽压0.13kPa(719℃)相对密度水=12.04燃烧热(kJ/mol)--空气=1--临界温度--爆炸极限(vol%)--灭火剂雾状水、砂土主要用途用作化工生产的原料,也用于医药、染料、轻工等工业等物质危险类别酸性腐蚀品燃烧性--禁忌物--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醚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灭火方法用雾状水、砂土灭火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腐蚀性。吸入后强烈刺激呼吸道或造成灼伤。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可致死。急性毒性--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手防护:戴橡皮手套。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泄漏应急措施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表10.2-10磷酸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中文名称磷酸英文名称Phosphoricacid外观与性状纯磷酸为无色结晶,无臭,具有酸味物质危险类别有腐蚀性分子式H3PO4分子量98引燃温度无资料闪点11℃熔点42.4℃沸点260℃蒸汽压0.67kPa(25℃)相对密度水=10.79燃烧热(kJ/mol)无资料空气=11.11临界温度无资料主要用途用于制药、颜料、电镀、防锈等稳定性稳定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危险特性有腐蚀性。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磷。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液体可致皮肤或眼灼伤。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急性毒性毒性:属低毒类。急性毒性:LD501530mg/kg(大鼠经口);2740mg/kg(兔经皮)刺激性:兔经皮595mg/24小时,严重刺激;兔眼119mg严重刺激。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或供气式头盔。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手防护:戴橡皮手套。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泄漏应急措施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转移到安全场所或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把废料缓慢地加到碱液-石灰水中,搅拌后,用大量水冲入下水道。表10.2-11甲烷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中文名称甲烷英文名称methane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分子式CH4分子量16.04引燃温度--闪点-188℃熔点-182.5℃沸点-161.5℃蒸汽压53.32kPa(-168.8℃)相对密度水=10.42燃烧热(kJ/mol)-890.8空气=10.55临界温度-82.25℃爆炸极限(vol%)5%~15%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物质危险类别易燃液体燃烧性易燃禁忌物--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急性毒性小鼠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兔吸入42%浓度×60分钟,麻醉作用。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泄漏应急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的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表10.2-12氮气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中文名称氮气英文名称netrogen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分子式N2分子量28.01引燃温度--闪点--熔点-209.8℃沸点-195.6℃蒸汽压1026.42kPa(-173℃)相对密度水=10.81燃烧热(kJ/mol)--空气=10.97临界温度-147爆炸极限(vol%)--灭火剂本品不燃。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主要用途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用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物质危险类别不燃气体燃烧性--禁忌物--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本品不燃。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健康危害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出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发生“减压病”。急性毒性--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泄漏应急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物质风险识别情况见表10.2-13。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10环境风险评价10山东省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表10.2-13物质风险识别表物质名称有毒物质识别易燃物质识别爆炸物质识别识别界定特征标准特征标准特征标准二氧化硫LC50:6600mg/m3(大鼠经口),附录A.1表2中未列入低于附录A.1表1有毒物质序号3(0.5<LC50<2)闪点:无;沸点:-10℃,附录A.1表3中未列入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无爆炸极限,附录A.1表4中未列入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不燃气体一氧化碳LC50:2069mg/m3(大鼠经口),附录A.1表2中列入,序号4低于附录A.1表1有毒物质序号3(0.5<LC50<2)闪点:-50℃;沸点:-191.4℃,附录A.1表3中未列入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爆炸下限:12.5,爆炸上限:74,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附录A.1表4中未列入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有毒物质可燃气体苯LD50:3306mg/kg(大鼠经口),附录A.1表2中列入,序号47低于附录A.1表1有毒物质序号3(25<LD50<200)闪点:无闪点;沸点:80.1℃,附录A.1表3中未列入易燃液体:闪点低于21℃,沸点高于20℃的物质,附录A.1表1易燃物质序号2无爆炸极限,附录A.1表4中未列入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有毒物质易燃液体硫化氢LC50:618mg/m3(大鼠经口),附录A.1表2中列入,序号6属于附录A.1表1有毒物质序号3(0.5<LC50<2)闪点:-50℃;沸点:-60.4℃,附录A.1表3中未列入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无爆炸极限,附录A.1表4中未列入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有毒物质可燃气体氨LC50:1390mg/m3(大鼠经口),附录A.1表2中列入,序号1属于附录A.1表1有毒物质序号3(0.5<LC50<2)闪点:无;沸点:-33.5℃,附录A.1表3中未列入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无爆炸极限,附录A.1表4中未列入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有毒物质可燃气体苯并芘LD50:50mg/kg(大鼠经皮),附录A.1表2中未列入低于附录A.1表1有毒物质序号3(50<LD50<400)闪点:无;沸点:475℃,附录A.1表3中未列入无无爆炸极限,附录A.1表4中未列入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有毒物质氢氧化钠附录A.1表2中未列入无闪点:无;沸点:1390℃,附录A.1表3中未列入无无爆炸极限,附录A.1表4中未列入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氢氧化钾附录A.1表2中未列入无闪点:无;沸点:1320℃,附录A.1表3中未列入无无爆炸极限,附录A.1表4中未列入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磷酸LD50:1530mg/kg(大鼠经口),附录A.1表2中未列入大于附录A.1表1有毒物质序号3(25<LD50<200)闪点:无;沸点:260℃,附录A.1表3中未列入无无爆炸极限,附录A.1表4中未列入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甲烷附录A.1表2中列入无闪点:-188℃;沸点:-161.5℃,附录A.1表3未列入,序号16可燃气体:在常压下以气态存在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点(常压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质爆炸下限:5,爆炸上限:15.0,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附录A.1表4中未列入在火焰影响下可以爆炸,或者对冲击、摩擦比硝基苯更为敏感的物质易燃气体氮气附录A.1中未列入无闪点:无;沸点:-195.6℃,附录A.1表3中未列入不燃气体无爆炸极限--不燃气体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变更环境影响报告书10环境风险评价PAGE36山东省环科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依照《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判别,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属于易燃气体;二氧化硫(液化的)、氨属于有毒气体;苯为中闪点易燃液体;氮气为不燃气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钾为碱性腐蚀品;磷酸为酸性腐蚀品。主要存在的事故类型为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10.2.1.2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根据生产物质危险性分析和以往事故调查,煤气主要涉及的风险为泄漏事故。物料输送管路系统及贮存系统是最有可能发生泄漏的地方。煤气泄漏产生的直接后果为CO扩散进入空气,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危害,甚至威胁到周围居民的安全。煤气在生产中容易发生泄漏的环节如下:(1)物料输送管路系统事故物料输送管道与设备相接的管线、法兰、接头、弯头产生松动、脱落或管口焊缝开裂造成的泄漏;物料输送系统各类阀门壳体、盖孔泄漏、螺杆损坏造成的泄漏。(2)贮存系统事故主要包括贮存容器破裂造成的泄漏,各类接头破裂产生的泄漏。煤气柜是重点防范的主要区域。柜体发生泄漏、爆炸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柜体较大泄漏、爆炸:由于柜体锈蚀、地震或其他自然原因造成罐体变形泄漏,有可能造成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危及当地人畜的健康和安全,可能甚至可能发生爆炸和火灾,造成重大损失。当人为管理不当或疏忽时也可能造成上述后果。发生此类事故持续时间较短、源强较大。类比国内外其他生产厂家,该种事故发生概率极小。②柜体较小泄漏:贮存过程造成的污染,主要为柜体破损或煤气进入柜体过程产生的污染。在加强管理和定期检查的情况下,柜体破损事故可基本消除,但煤气进入柜体过程泄漏现象有可能发生。因此煤气入柜过程中的泄漏是主要风险,由于管理不当或柜体老化在管道接口处可能有较小泄漏。③煤气柜区事故风险: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设备失修,意外跳闸、仪表失灵、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可能有个别处发生跑、冒、滴、漏现象的缓慢泄漏,还也可能在某些死角积聚出高难度而发生火灾或爆炸。通过对国内类似化工行业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统计,化工行业以设备、管道、贮罐破损泄漏等引起的事故出现比例最高,而造成设备破损泄漏的直接原因多为管理不善、未能定时检修造成。其中以违反操作规程、操作失误以及不懂技术操作等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出现的比例较高。通过对全国35家石化工厂38年事故调查情况分析,储运系统的事故主要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调查统计情况见表10.2-14。表10.2-14储运系统事故统计结果事故类型发生次数发生频率(1/年·厂)火灾、爆炸90.0068(160年一次)泄漏370.0278(40年一次)由表10.2-6可知,储运系统事故主要以泄漏为主,但其频率也较低,仅为40年一次。表10.2-15给出我国化工企业一般泄漏事故原因概率统计情况。表10.2-15我国化工企业一般泄漏事故原因概率事故原因设备破损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出现几率(%)721216从表10.2-15中可以看出,我国化工企业一般泄漏事故原因主要同设备破损有关。表10.2-16列出了事故状态下有关设备典型泄漏损坏情况。表10.2-16事故下设备典型泄漏序号设备名称设备种类典型泄漏损坏尺寸1管道管道、法兰、接头、弯头法兰泄漏20%管径管道泄漏100%或20%管径接头损坏100%或20%管径焊点断裂100%或20%管径2阀球、阀门壳泄漏100%或20%管径盖孔泄漏20%管径杆损坏20%管径3贮罐露天贮罐容器损坏全部破裂接头泄漏100%或20%管径10.2.2主要事故因素分析10.2.2.1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工程生产工艺技术条件严格,存在潜在燃烧、爆炸特性危险,国内外生产经验表明,设备故障、操作失误都可能发生物料泄漏,燃烧爆炸,威害人身安全,污染环境。有关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害因素分析见表10.2-17。表10.2-17生产过程潜在的环境风险事故类型一览表序号名称生产装置区危险品库罐区1火灾√√√2化学品泄漏√√√3容器爆炸√√√4中毒和窒息√√√10.2.2.2储存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工程使用量较大的化学品多存放于储罐区和危险品库,属于有毒、易燃、腐蚀品。潜在事故主要是有毒有害物质的泄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易燃物质泄漏而引起的火灾、爆炸以及环境污染。10.2.2.3运输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工程使用的各种化学品均为公路运输。各类危险品在装卸、运输中可能由于碰撞、震动、挤压等,或由于操作不当、重装重卸、容器多次回收利用,强度下降,垫圈失落没有拧紧等造成物品泄漏、固体散落,甚至引起火灾、爆炸或污染环境等事故。同时在运输途中,由于各种意外原因,造成危险品抛至水体、大气,造成较大事故,因此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环境风险。综合以上分析,项目主要危险源为厂区内的储罐区、化学品仓库、生产车间以及运送化学品的车辆等。10.2.3重大危险源辨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根据导则的相关规定,并参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对拟建项目装置和罐区物料进行了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见表10.2-18。拟建工程重大危险源分布见图10.2-1。表10.2-18重大危险源辨识表危险单元名称危险物质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数量(t)临界量(t)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高炉高炉煤气柜高炉煤气41120是转炉转炉煤气柜转炉煤气208.520是焦化工程生产场所化产工段脱硫塔H2S1.22根据GB18218-20094.2.2式1计算,R=48.4>1;是NH31.2440蒸氨塔NH3540炼焦工段炉体CO0.2922H2S0.0252NH30.02940储存场所苯储槽苯157450液氨储槽氨640100煤气柜煤气9610焦炉煤气精制工程无焦炉煤气制LNG生产场所生产装置在线量甲烷43.21根据GB18218-20094.2.2式1计算,R=58.64>1;是储存场所LNG储罐甲烷5410液氨罐氨524100煤气柜煤气4810自备电厂工程储存场所氨水罐氨114100根据GB18218-20094.2.2式1计算,R=1.14>1;是各储罐罐区围堰设置情况见表10.2-19。表10.2-19各储罐罐区围堰设置情况序号储罐名称储罐类型单个容积m3数量充装量t围堰(长宽高,m)焦化工程1焦油贮槽拱顶罐V=1500m344×159342.5×37.5×1.5,中间设隔堤2粗苯贮槽内浮顶罐V=1000m322×78720×42.5×1.5,中间设隔堤3洗油储槽拱顶罐V=200m322×18921.8×19.6×1.5,中间设隔堤4氢氧化钠储槽拱顶罐V=400m322×47875×50×1.5,中间设隔堤5氢氧化钾储槽拱顶罐V=100m322×1346液氨罐球罐V=650m322×32053×23×1.5焦炉煤气精制无焦炉煤气制LNG1LNG储罐甲烷V=2000m317562液氨罐球罐V=400m322×26253×23×1.5自备电厂1氨水固定顶罐V=70m322*5710.2.3评价等级划分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要求,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划分依据见表10.2-20。表10.2-20评价工作级别划分物质分类项目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工程涉及重大危险源,且为可燃、易燃危险物质,确定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一级。10.2.4评级范围及敏感目标分布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范围是以焦炉煤气柜、高炉煤气柜、转炉煤气柜、焦化工序化学品储存设施等风险源为圆点,半径5km的圆形范围。工程厂址周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内主要敏感目标情况及分布分别见表1.5-1和图1.5-1。10.3风险源项分析对拟建项目来说,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利用相关类型装置发生事故的统计资料,确定事故发生的概率。10.3.1化工行业事故统计调查(收集钢铁行业事故统计调查)根据化学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编辑的《全国化工事故案例集》,调查统计了全国1949-1982年的事故资料。事故案例13440例,事故类型包括物体打击、火灾、物理爆炸、化学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等17类。事故原因有防护装置缺陷、违反操作规程、设计缺陷、保险装置缺陷等19种。在统计的13440例事故中,火灾261例(1.94%),爆炸1056例(7.86%),中毒和窒息505例(3.76%),灼烫828例(6.16%)。按事故原因分类,违反操作规程6165例(45.87%),设备缺陷1076例(8.00%),个人防护缺陷651例(4.84%),防护装置缺乏784例(5.83%),防护装置缺陷138例(1.03%),保险装置缺乏40例(0.29%),保险装置缺陷57例(0.42%)。从事故发生原因来看,违反操作规程是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根据13440例事故统计,拟建项目涉及到的主要物料引起的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事故统计见表10.3-1,其中CO发生事故389次、H2S事故64次、氨182次,与之相关的事故发生频率分别为2.89%、0.34%和0.13%。表10.3-1全国化工事故统计化工事故统计危害物质发生次数主要事故类型主要事故原因爆炸火灾灼烫设计缺陷设备缺陷CO389125221183136528H2463781813CH3OH18161117H2S64360133775氨182101341501012261310.3.2石化行业事故调查统计本工程发生风险事故的主要区域为焦化工程区,属于煤化工行业,与石化行业类似。根据美国M&MprotectionConsultants.W.GGarrison编制的“世界石油化工企业近30年100起特大型火灾爆炸事故汇编(Ⅱ版)”中,论述了近年来国外发生的损失超过1000万美元的特大型火灾爆炸事故,对这些事故进行分析,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规律,进行分析、借鉴。根据“世界石油化工企业近30年发生的100起特大型火灾爆炸事故”可统计归纳出如下事故比率表10.3-2。从表中,可以知道罐区发生火灾爆炸的比例最高。如果按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则得出表10.3-3所列结果。表10.3-2事故比率表序号装置次数所占比例(%)1烷基化66.32加氢77.33催化气77.34焦化44.25溶剂脱沥青33.166蒸馏33.167罐区1616.88油船66.39乙烯77.310乙烯加工88.711聚乙烯等塑料99.512橡胶11.113天然气输送88.414合成氨11.115电厂11.1表10.3-3按事故原因分类的事故频率分布表序号事故原因事故频率数(件)事故频率(%)所占比例顺序1阀门、管线泄漏3435.112泵、设备故障1818.223操作失误1515.634仪表、电气失控1212.445突沸、反应失控1010.456雷击自然灾害88.26从事故频率分布来看,由于阀门、管线泄漏造成的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所占比例很大,占35.1%;而泵、设备故障及仪表、电气失控列第二,占30.6%;对于完全可以避免的人为事故亦达到15.6%;而装置内物料突沸和反应失控占10.4%;不可忽视的雷击也占到8.2%;因此,防雪、避雷应予以重视。此外,在100起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中,报警及消防不力也是事态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有12起是因消防水泵无法启动而造成灾难性后果。值得注意的是烃类、蒸汽等飘逸扩散的蒸气云团以及烃类、蒸气积聚弥漫在建筑物内产生的爆炸不仅所占事故比例高达至43%,而且这种爆炸是最具毁灭性的,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热辐射以及飞散抛掷物等还会造成二次事故。10.3.3交通运输事故统计根据《中国安全科学报告》(vol.No.8月)“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资料,对117起典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统计,见表10.3-4。表10.3-4117起典型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原因分析序号类别原因数目事故起数事故起数占总数的比例1管理原因776757%2人的失误695547%3车辆、包装和设备设施的缺陷665244%4路况与环境方面的原因513631%事故总起数117,原因总数263个公路运输事故原因总数目大于事故总数,车辆缺陷,路况与环境、包装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是由直接或间接的人为失误造成的;此外,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审核与监管不力,运输企业对运输车辆、人员管理不到位等造成的。10.3.4事故树分析拟建项目生产主要是火灾、爆炸事故及泄漏对环境的影响。项目顶端事故与基本事件关联详见图10.3-1。火源火源顶端事故发生气体泄漏+·++++·罐体破裂阀门破裂管道破裂机泵损坏槽车损坏产生明火静电雷电撞击摩擦泄漏事故燃烧爆炸事故表示逻辑或门表示逻辑与门图10.3-1顶端事故与基本事件管理图10.3.5风险类型在不考虑自然灾害如大地震、洪水、台风等引起的事故风险情况下,鉴于拟建项目的工程特点,确定潜在风险类型为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二种类型,这些事故可能发生在生产装置、贮运系统等不同地点。10.3.5.1火灾和爆炸苯、甲烷、CO、硫化氢为易燃物质,如果设备、管道密封不好、设备损坏或操作不当发生泄漏,遇到点火源易发生火灾或爆炸。干熄焦装置使用循环氮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另外,高温物体表面遇到可燃物,也会引起火灾或爆炸。产生点火源的因素主要有:点火吸烟;抢修、检修时违章动火;外来人员带入火种;设备不洁使轴承冒烟着火;因超载绝缘烧坏引起电缆着火;遭遇雷击燃烧等。生产中的压力容器,本身有一定的爆炸危险性。因压力容器超压可引发爆炸;容器本身存在选材不当、应力集中、焊接质量不佳等先天缺陷,在腐蚀或高温高压下逐渐突出会引发爆炸;未定期进行检验或检验不认真,会错过发现这些隐患的机会;检验出壁厚减薄仍在使用或提高容器压力使用级别,引发爆炸;容器超过使用年限仍在使用,易造成疲劳破坏。突然停电处置不当串压,易引发爆炸。10.3.5.2中毒和窒息氨、SO2为有毒物质,若设备管道密封不好泄漏、操作失误泄漏、检修时置换不好造成泄漏或安全阀室内排放,作业环境受到污染而无防护,容易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10.3.5.3腐蚀性生产过程中存在硫酸、碱等具有较强腐蚀性的物质,它们不但对人有很强的化学灼伤和毒害作用,而且对金属设备也有很强的腐蚀作用。腐蚀会降低设备使用寿命,使设备减薄、变脆,若检修不及时,会因承受不了原设计压力而发生泄漏引发中毒事故。各类潜在的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详见表10.5-5。表10.5-5潜在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序号事故类型产生原因事故易发场所1燃爆事故①误操作;②设备缺陷,未及时维修;③设备管道泄漏使易燃气体外逸,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④设备维修时不慎,引起火灾爆炸。①仓库②罐区③生产车间2泄漏中毒事故、腐蚀①误操作或违章作业;②设备故障,管道堵塞或损坏;③环保设施配置不当;④安全设施有缺陷。①仓库②罐区③生产车间通过对拟建工程各类事故分析可知:造成风险事故的隐患取决于工艺技术、设备质量和操作管理水平等方面。一般引进风险事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一事故可能既有操作、管理方面的原因,又有工艺、设备方面的因素,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相互关联,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事故发生往往因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处置不当,未能及时纠正,于是在异常状态下,生产设备和工艺方面潜伏下来的一些事故隐患纷纷暴露出来,最终酿成一场灾难事故。因此先进的工艺、设备,完善安全设施以及高水平管理是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10.3.6最大可信事故及概率10.3.6.1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最大可信事故指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在所有预测的事故中最严重,并且发生该事故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工程涉及罐区粗苯泄漏、氨泄漏以及生产装置区荒煤气放散事故以及煤气柜事故情况。其中,粗苯罐泄漏涉及的风险物质为苯;氨泄漏事故涉及的风险物质为氨,鉴于氨为有毒气体,液氨沸点为0℃以下,一旦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为此企业液氨球罐采用Q345R钢材,同时输送管道设置为双套管,并加厚管壁,并在输送管道上起点、中间位置及终端各设置1个截断阀,降低液氨泄漏事故及事故影响;荒煤气放散涉及的风险物质为CO、硫化氢、氨;煤气柜泄漏涉及的风险物质为CO等。综合考虑物料的性质,本次环评最大可信事故为罐区粗苯泄漏、氨泄漏泄漏以及生产装置区荒煤气放散事故以及煤气柜事故情况。10.3.6.2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事故概率可以通过事故树分析,确定顶上事件后用概率计算法求得,也可以通过同类装置事故调查给出概率统计值。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拟建项目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最大可信事故概率设定列于表10.3-6。表10.3-6最大可信事故概率序号最大可信事故类别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概率(次/年)1罐区粗苯泄漏2.6×10-72罐区液氨泄漏2.6×10-73荒煤气放散2.6×10-74气柜爆炸2.6×10-710.4风险事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0.4.1苯泄漏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0.4.1.1源强确定根据事故统计,储罐及生产装置管线泄漏事故大多数集中在进出料管道连接处(接头),裂口为圆形,苯泄漏主要考虑罐区物料输送管线泄漏,尺寸按照输送管道管径(DN150)的100%即150mm考虑。根据项目事故应急响应时间设定,事故发生后系统报警,迅速采取堵漏等措施,在10min内泄漏得到控制。1、泄漏速度计算苯的泄漏速率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169-2004)附录A中推荐的液体泄漏速率计算公式进行估算。液体泄漏公式如下:式中,QL—液体泄漏速度,kg/s;Cd—液体泄漏系数,取0.62;A—泄漏口面积,m2;ρ—泄漏液体密度,880kg/m3;P—容器内介质压力;P0—环境压力,0.1MPa;g—重力加速度,9.8m/s2;h—泄漏口之上液位高度。苯泄漏速率计算结果见表10.4-1。表10.4-1罐区苯物料泄漏速率计算表物料名称泄漏系数Cd泄漏口面积(m2)泄漏液体密度(kg/m3)P(Mpa)P0(Mpa)h(m)QL(kg/s)苯0.620.0188800.10.111.5147.442、挥发速率计算由于苯常温下为液态,因此,当物料输送管线发生泄漏时,泄漏的物质将在生产装置区一定范围内形成液池。其蒸发量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169-2004)附录A中推荐的泄漏液体蒸发量计算公式计算。而苯输送在常温状态下进行,其沸点高于环境温度,因此,只计算质量蒸发部分,计算公式如下:式中:Q3—质量蒸发速度,kg/s(取最不利的中性类稳定度(D));a,n—大气稳定度系数,(按中性计算,a=4.685×10-3,n=0.25);p—液体表面蒸气压,Pa(25℃时,取平均值);R—气体常数;J/mol•k,8.31;T0—环境温度,k(取303);u—风速,m/s,(取最不利条件,2.0m/s);M—分子量,kg/mol,(取平均值,0.078);r—液池半径,m(取当量直径11.56)。将相关参数代入上述公式中,经计算得出事故情况下,苯蒸发速率为0.097kg/s。10.4.1.2环境影响预测本次苯泄漏评价根据源强分析所定源强,预测发生泄漏后5min、10min和30min的扩散情况。预测模式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推荐的事故后果评价多烟团模式。多烟团模式:式中:C(x,y,0)――下风向地面(x,y)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mg/m3);x0,y0,z0――烟团中心坐标;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x、y、z――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m)。取x=y。在典型气象条件下苯的轴线浓度预测结果见表10.4-2至表10.4-4。10.4.1.3事故风险评价标准苯泄漏风险评价标准具体见表10.4-5。表10.4-5污染物浓度标准执行限值一览表单位:mg/m3序号1苯《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40IDLH浓度(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9800LC50半致死浓度(小鼠吸入)3190010.4.1.4事故影响范围及影响评价发生苯泄漏事故时,在典型气象条件下,不同历时苯最大浓度见表10.4-6。表10.4-6苯排放评价结果一览表项目历时(min)评价区最高浓度值最大超标范围(m)按照《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40mg/m3评价浓度(mg/Nm3)出现条件出现距离(m)比标值稳定度风速(m/s)5137516.16F1.573437.900~461.710137516.16F1.573437.900~732.530117.5565F1.5950.72.940~1590.7历时(分)按照IDLH:9800mg/m3评价最大超标范围(m)5137516.16F1.5714.030~38.110137516.16F1.5714.030~38.130117.5565F1.5950.70.01--历时(分)按照LC50:31900mg/m3(半致死浓度)评价最大超标范围(m)5137516.16F1.574.310~19.110137516.16F1.574.310~19.130117.5565F1.5950.70.004--由表10.4-6可见,在事故状态下评价区苯最高浓度出现在最近距离7m的地方,出现在事故历时5、10min、F类稳定度,风速为1.5m/s时,最大值为137516.6mg/m3,是《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40mg/m3)的3437.9倍,在事故历时30min、F类稳定度,风速为2.0m/s时超标范围最广,会对距排放源1590.7m范围内的居民产生影响(该范围内无常住人口,主要是企业内当值的工作人员及厂界外流动人员);是IDLH容许浓度(9800mg/m3)的14.03倍,在事故历时10min、F类稳定度,风速为1.5m/s时超标范围最广,会对距排放源38.1m范围内的居民产生影响(该范围内无常住人口,主要是企业内当值的工作人员);是LC50容许浓度(31900mg/m3)的4.31倍,在事故历时10min、F类稳定度,风速为1.5m/s时超标范围最广,会对距排放源19.1m范围内的居民产生影响(该范围内无常住人口,主要是企业内当值的工作人员)。10.4.2液氨泄漏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0.4.2.1源强确定根据事故统计,储罐及生产装置管线泄漏事故大多数集中在进出料管道连接处(接头),裂口为圆形,液氨泄漏主要考虑罐区物料输送管线泄漏,尺寸按照输送管道管径(DN150)的100%即150mm考虑。由于液氨输送管道设置为双套管,并在输送管道上起点、中间位置及终端各设置1个截断阀一旦发生泄漏事故,截断阀感应装置,感知后自动管壁阀门防止泄漏。根据项目事故应急响应时间设定,事故发生后系统报警,在4min内泄漏得到控制,泄漏液体全部收集在截断阀之内的管道内。1、泄漏速度计算拟建项目考虑液氨泄漏事故发生时,自阀门关闭前至下一阀门处之间为泄漏液氨的量。液氨泄漏速率计算结果见表10.4-7。表10.4-7罐区液氨泄漏速率计算表物料名称泄漏系数Cd泄漏口面积(m2)泄漏液体密度(kg/m3)P(Mpa)P0(Mpa)h(m)QL(kg/s)液氨0.620.0188201.60.110.5544.05两处切断阀之间的长度L:150m,实际泄漏量为2214kg,泄漏速率为9.2kg/s2、挥发速率计算根据项目事故应急响应时间设定,一旦发生液氨泄漏,报警装置启动,同时立即启动水喷淋吸收装置,该净化系统对事故状态下泄漏氨的吸收效率按90%计算。事故发生后系统报警,迅速采取应急等措施,4min后物料停止泄漏,4min后泄漏出的物料停止挥发。且由于液氨为加压液化气体,在常压下沸点远低于周围环境温度,一旦泄漏,由于压力的突然降低而迅速蒸发,即形成闪蒸,并迅速吸收周围环境热量,周围环境温度随之逐渐降低,当不足以提供液体蒸发所需的热量时,闪蒸逐渐停止,未蒸发的液体在地面形成液池,液池继续吸收地面热量而进一步蒸发气化,形成热量蒸发;还未蒸发的液体则在液池表面的风力作用下蒸发,形成质量蒸发。①闪蒸蒸发闪蒸蒸发计算公式为:式中:Qf——闪蒸量,kg/s;WT——液体泄漏总量,kg;F——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式中:Cp——液体的定压比热,J/(kg·K);TL——泄漏前液体的温度,K;Tb——液体在常压下的沸点,K;H——液体的气化热,J/kg。②热量蒸发热量蒸发速度计算公式为:式中:Q2——热量蒸发的蒸发速度,kg/s;T0——环境温度,K;Tb——沸点温度,K;S——液池面积,m2;H——液体气化热;J/kg;λ——表面导热系数,ω/m·k;α——表面热扩散系数,m2/s;t——蒸发时间,s。③质量蒸发质量蒸发速度计算公式为:式中:W——质量蒸发速率,kg/s;P——液体表面蒸气压,Pa;M——分子量;R——气体常数,J/mol·k;T——大气温度,K;U——风速,m/s;r——液池半径,m,以围堰最大等效半径为液池半径;a、n——大气稳定系数。由上式计算,液氨的泄漏量QG=9.2kg/s。参照氨的物理化学性质,其挥发量(即排放量)为9.2kg/s。10.4.2.2环境影响预测本次液氨泄漏评价根据源强分析所定源强,预测发生泄漏后5min、10min和30min的扩散情况。预测模式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推荐的事故后果评价多烟团模式。具体见苯泄漏挥发预测。在典型气象条件下液氨的轴线浓度预测结果见表10.4-8至表10.4-10。10.4.2.3事故风险评价标准液氨泄漏风险评价标准具体见表10.4-11。表10.4-11污染物浓度标准执行限值一览表单位:mg/m3序号1氨《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0IDLH浓度(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360LC50半致死浓度(小鼠吸入)139010.4.2.4事故影响范围及影响评价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在典型气象条件下,不同历时液氨最大浓度见表10.4-12。表10.4-12液氨排放评价结果一览表项目历时(min)评价区最高浓度值最大超标范围(m)按照《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30mg/m3评价浓度(mg/Nm3)出现条件出现距离(m)比标值稳定度风速(m/s)515119.03D2.0102.8503.970~697.11012232.1F1.5300.2407.740~1241.9301704.78F1.51181.756.830~2866.5历时(分)按照IDLH:360mg/m3评价最大超标范围(m)515119.03D2.0102.842.000~547.81012232.1F1.5300.233.980~904.2301704.78F1.51181.74.740~2101.7历时(分)按照LC50:1390mg/m3(半致死浓度)评价最大超标范围(m)515119.03D2.0102.810.880~441.31012232.1F1.5300.28.800~717.9301704.78F1.51181.71.230~1241由表10.4-12可见,在事故状态下评价区氨最高浓度出现在最近距离102.8m的地方,出现在事故历时5min、D类稳定度,风速为2.0m/s时,最大值为15119.03mg/m3,是《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0mg/m3)的503.97倍,在事故历时30min、D类稳定度,风速为2.5m/s时超标范围最广,会对距排放源2866.5m范围内的居民产生影响(该范围内无常住人口,主要是企业内当值的工作人员及厂界外流动人员);是IDLH容许浓度(360mg/m3)的42倍,出现的最大范围为距事故源2101.7m内,在事故历时30min、F类稳定度,风速为2.5m/s时超标范围最广,会对距排放源2101.7m范围内的居民产生影响(该范围内无常住人口,主要是企业内当值的工作人员及厂界外流动人员)。在事故状态下评价区氨半致死浓度(LC501390mg/m3)出现的最大范围为距事故源1241m内,出现在事故历时30min、F类稳定度,风速为1.5m/s时。在事故源1241m的范围内涉及企业内当值的工作人员及厂界外流动人员,受影响人口数约为1580人。10.4.3荒煤气放散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0.4.3.1事故源强焦炉集气系统是焦炉煤气收集的重要环节,拟建工程在煤气鼓风机、焦炉系统等发生故障时会出现荒煤气放散情况,在焦炉集气管上设有自动放散点火装置,泄漏荒煤气点火燃烧后排入大气,对周围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但假若厂区停电,自动放散点火装置失效时,则需要人工点火,中控室内设置在线观测系统,通常自发现荒煤气放散至人工点火供耗时3min,因此导致荒煤气在焦炉放散口外泄,管道内荒煤气流量20.6m3/s,放散口内径0.6m,荒煤气泄漏量3598m3,则会产生较大的环境空气污染。放散状态下事故源强见表10.4-13。表10.4-13事故状态下污染物排放速率一览表编号项目排放状况最长持续时间排放状态排放强度(kg/s)高度(m)温度(℃)COH2SNH31荒煤气放散102503min气态/面源10.4.3.2环境影响预测本次荒煤气放散评价根据源强分析所定源强,预测发生泄漏后5min、10min和30min的扩散情况。预测模式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推荐的事故后果评价多烟团模式。计算模式见苯预测公式。在典型气象条件下CO、H2S、NH3的轴线浓度预测结果见表10.4-14至表10.4-22。10.4.4.3事故风险评价标准荒煤气泄漏风险评价标准具体见表10.4-23。表10.4-23污染物浓度标准执行限值一览表单位:mg/m3序号1CO《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0IDLH浓度(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1700LC50半致死浓度(小鼠吸入)2069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0IDLH浓度(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430LC50半致死浓度(小鼠吸入)6183《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0IDLH浓度(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360LC50半致死浓度(大鼠吸入)139010.4.4.4事故影响范围及影响评价发生荒煤气泄漏事故时,在典型气象条件下,不同历时CO最大浓度见表10.4-24。表10.4-24CO排放评价结果一览表项目历时(min)评价区最高浓度值最大超标范围(m)按照《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30mg/m3评价浓度(mg/Nm3)出现条件出现距离(m)比标值稳定度风速(m/s)5483.156D1.5235.816.110~805.210258.6186F1.5725.98.620~1529.43038.5296F1.525511.280~2671历时(分)按照IDLH:1700mg/m3评价最大超标范围(m)5483.156D1.5235.80.284—10258.6186F1.5725.90.152—3038.5296F1.525510.023—历时(分)按照LC50:2069mg/m3(半致死浓度)评价最大超标范围(m)5483.156D1.5235.80.234—10258.6186F1.5725.90.125—3038.5296F1.525510.019—由表10.4-24可见,在事故状态下评价区CO最高浓度出现在最近距离396.5m的地方,出现在事故历时5min、F类稳定度,风速为1.5m/s时,最大值为320.1687mg/m3,是《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30mg/m3)的16.11倍,出现的最大超标范围为距事故源2671m内,出现在事故历时30min、F类稳定度,风速为1.5m/s时(该范围内无常住人口,主要是企业内当值的工作人员及厂界外流动人员);在事故状态下评价区CO最高浓度低于IDLH浓度,故未出现超标浓度范围;在事故状态下评价区CO最高浓度低于半致死浓度(LC50),故未出现半致死浓度范围。发生荒煤气泄漏事故时,在典型气象条件下,不同历时H2S最大浓度见表10.4-25。表10.4-25H2S排放评价结果一览表项目历时(min)评价区最高浓度值最大超标范围(m)按照《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10mg/m3评价浓度(mg/Nm3)出现条件出现距离(m)比标值稳定度风速(m/s)541.7542D1.5235.84.180~739.41022.3498F1.5725.92.230~1120303.3297F1.525510.33—历时(分)按照IDLH:430mg/m3评价最大超标范围(m)541.7542D1.5235.80.097—1022.3498F1.5725.90.052—303.3297F1.525510.008—历时(分)按照LC50:618mg/m3(半致死浓度)评价最大超标范围(m)541.7542D1.5235.80.068—1022.3498F1.5725.90.036—303.3297F1.525510.005—由表10.4-25可见,在事故状态下评价区H2S最高浓度出现在最近距离235.8m的地方,出现在事故历时5min、D类稳定度,风速为1.5m/s时,最大值为41.7542mg/m3,是《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0mg/m3)的4.18倍,出现的最大超标范围为距事故源1120m内,出现在事故历时10min、F类稳定度,风速为2.0m/s时(该范围内无常住人口,主要是企业内当值的工作人员及厂界外流动人员);在事故状态下评价区H2S最高浓度低于IDLH浓度,故未出现超标浓度范围;在事故状态下评价区H2S最高浓度低于半致死浓度(LC50),故未出现半致死浓度范围。发生荒煤气泄漏事故时,在典型气象条件下,不同历时NH3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