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法卷二分类模拟题模拟96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江南博哥)》为司法解释B.当然解释进行解释的根据为当然的道理,但以符合刑法的文字含义为前提C.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04年《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刑法》第213条规定的“相同的商标”(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者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此为扩大解释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因此,被处以治安拘留的违法人员,在拘留期间,主动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不能认定为自首正确答案:D[解析]司法解释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所作的解释。在我国司法解释的制定主体是“两高”,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不可以是其他级别的法院、检察院及“两高”的工作人员。A选项正确,不当选。B选项,当然解释即刑法规范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的当然道理,对刑法适用所作的“举轻以明重,举重以明轻”的逻辑解释。举轻以明重的,例如,《刑法》第240条: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属于拐卖儿童罪的加重处罚情形,那么抢夺抢劫婴幼儿的更应该加重处罚。举重以明轻的,例如,《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盗窃银行金融机构数额再大也不判处死刑,那么盗窃一般财物的也不判处死刑。当然解释进行解释的根据为当然的道理,但还必须符合刑法的文字含义。因此B选项正确。C选项,扩大解释,即刑法条文的字面通常含义比刑法的真实含义窄,于是扩张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的真实含义。将“相同的商标”解释为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者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此解释为扩大解释。因此C选项正确。D选项,罪刑法定原则包含了有利于被告人的思想。因此,当类推解释有利于被告人,同时不会与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相冲突时,允许类推解释。因此D选项错误,当选。
2.
假定甲和丁因为工作上的原因素来积怨很深,便产生了除掉丁的念头,虽然知道戊正跟丁一块跑车,仍将丁的车的刹车装置弄坏,导致丁在开车时因刹不住车而掉下山崖,车毁人亡,戊也因此丧命,则甲对丁死亡的心理态度是______,对戊死亡的心理态度是______。A.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B.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C.直接故意
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
过于自信的过失正确答案:A[解析]甲对丁是积极追求丁的死亡,因此是直接故意;对戊的死亡采取的是一种放任的态度,既不积极追求,也不设法避免,所以属间接故意。
3.
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之一为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犯罪目的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C.在犯罪的实行过程中,可以成立犯罪预备、犯罪未遂,也可以成立犯罪中止D.犯罪未完成形态不仅存在于故意犯罪过程中,也存在于过失犯罪中正确答案:B[解析]犯罪预备与未遂都是犯罪未得逞,但是预备行为是尚未着手实行犯罪,而未遂则是已经着手。可见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因此,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犯罪预备是实行行为尚未着手,因此在犯罪的实行过程中,不能成立犯罪预备,但可以成立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因此,C项说法错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存在于故意犯罪中,过失犯罪不存在此问题。因此,D项说法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4.
甲、乙通奸,合谋杀乙的丈夫,甲搞来毒药给乙,由乙下毒。乙在丈夫的饭里下毒后,想起了丈夫对自己不错,于是赶紧把丈夫饭碗打掉,说饭有异味不能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均成立犯罪中止B.甲成立未遂,乙成立犯罪中止C.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犯罪中止D.甲成立犯罪预备,乙成立未遂正确答案:B[解析]在共同犯罪中,如果一人中止,且中止者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中止者成立犯罪中止,其他没有中止意图与中止行为的共犯人,则成立犯罪未遂。本题中,甲没有中止意图与中止行为,所以甲成立犯罪未遂;乙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乙成立犯罪中止。因此,ACD三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
下列哪个选项表述正确?A.14周岁的周某携带管制刀具(携带凶器抢夺)夺取吴某的挎包。周某只构成抢夺罪B.17周岁的李某对同学伤害造成重伤,父母拥绑其到公安局。李某若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认定为自动投案并成立自首C.17岁的刘某虽然年龄小但心狠手辣,所犯罪行极其严重,对刘某可适用无期徒刑D.高某1990年2月1日出生,2006年3月3日(已满16岁)过失致人死亡。高某不应被追究刑事责任正确答案:C[解析]A选项中,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B选项,犯罪嫌疑人被亲友呆用捆绑等手段送到司法机关,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但可以参照法律对自首的有关规定酌情从轻处罚。因此B选项不能认定为自动投案,B选项错误。C项,犯罪时是未成年人的只是不能判死刑,但是可以判无期,C项正确。D选项,高某已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尽管是过失犯罪,也应承担刑事责任。因此D选项错误。本题应选C。
6.
甲在乙下班途中堵住乙,以暴力威胁让其交出3万元,乙称自己身上仅有几十元钱,甲怒而准备狠打乙一顿,惊吓之下乙赶紧说他的钱锁在办公室的保险柜里,共有2万元,但是保险柜的钥匙由其妻子保管。于是,甲胁持乙到其办公室,并让乙打电话给其妻子让她把保险柜的钥匙马上送过来,乙的妻子说有事在外面,要晚些才能过来。乙在被甲非法扣押5小时后,其妻子终于托好友丙送了钥匙过来。乙拿到钥匙后取出钱给了甲。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A.抢劫罪B.绑架罪C.抢劫罪和绑架罪数罪并罚D.抢劫罪和绑架罪择一重罪处罚正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抢劫罪和绑架罪的区别。绑架罪具有利用被绑架人近亲属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担忧的意思。只要行为人具有这一意思,即使客观上还没有通知被害人的近亲属,也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但是如果行为人不具备这一意思,在以实力控制被害人后,让被害人隐瞒被控制的事实向亲属索要财物的,或者直接向被绑架人索取财物的,不成立绑架罪,而成立抢劫罪。甲的暴力具有现实性。而且是针对被害人本人当场取得财物,所以甲的行为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不成立绑架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7.
甲乃一赌徒,嗜赌如命,某日赌博输钱之后,来到其叔父家里,向其叔父提出要借1万元钱,但是,由于其叔父知道甲的为人,于是不同意借给他,就在此时,一个5岁的小女孩进屋,向甲叔父说:“外公,我要一块钱买雪糕吃。”甲随即抱起小女孩,并且从口袋里掏出匕首,然后将匕首顶在小女孩的脖子上,威胁其叔父说:“你今天如果不给钱,我就把她给杀了。”其叔父被迫无奈,给了甲1万元钱,甲得赃款后离开。问甲的行为构成何罪?A.抢劫罪B.绑架罪C.敲诈勒索罪D.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正确答案:B[解析]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抢劫罪和绑架罪的区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前者是当场劫取财物,后者是事后取财。二者的区别还在于:抢劫罪的暴力所针对的对象和劫财的对象是同一个人,而绑架罪是利用人质以外的第三人对人质安危的担忧勒索财物或者提出其他不法要求。因此,绑架罪中控制的对象和勒索的对象不是同一人。本题中,甲成立绑架罪,而非抢劫罪。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与绑架罪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绑架、劫持人质的行为方式索取财物。绑架罪限定于使用绑架、扣押人质的方式来非法勒索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则只能是使用绑架、扣押人质方式之外的方式来勒索财物。本题中,甲成立绑架罪,而非敲诈勒索罪。因此,CD项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在等待公共汽车的移动队伍中,忘记了放在一旁的照相机,约5分钟后在20米处想起时,相机已经被甲拿走,甲成立盗窃罪B.甲盗窃乙的手机,随即被发觉,在追赶中甲将手机抛入河中毁坏。甲成立盗窃罪既遂C.甲盗窃乙的手包,刚一得手,就被主人发现,由于被害人乙善跑,追逐20米后又夺回手包,甲成立盗窃罪未遂D.乙乘坐出租车,手机无意滑落在后座,司机甲见此并未声张。乙下车后刚关上车门,突然想起手机可能遗落在车上,转身去找,司机甲飞快地开着汽车驶离现场,甲成立盗窃罪正确答案:C[解析]A项中,乙是暂时性的遗忘,乙主观上仍然占有此物,所以甲成立盗窃罪,A项说法正确。B项中,按照失控说,甲的行为已经使被害人失去对财物的控制,甲成立盗窃罪的既遂,B项说法正确。C项中,盗窃行为只要使被害人失去对财物的控制就既遂,所以甲成立盗窃罪既遂,C项说法错误。D项中,乙也属于暂时性遗忘手机,所以司机仍然成立盗窃罪,D项说法也正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9.
关于假释的说法正确的是:A.假释一般有最低实际执行期限的限制,但如果有特殊情况的,也可以报请监狱部门予以核准B.假释仅适用于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能适用于死刑缓期2年执行后被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犯罪分子被宣告假释后,若原判决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D.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即使假释考验期满后才发现,也应当撤销假释正确答案:D[解析]A项,《刑法》第81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所以特殊情况下应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而不是监狱部门。因此,A项说法不正确。B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1条规定,对死刑缓期执行罪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符合《刑法》第81条第1款和本规定第9条第2款、第18条规定的,可以假释。因此,B项说法不正确。C项,《刑法》第58条第1款规定,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所以犯罪分子被宣告假释后,若原判决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假释之日起计算,而不是从假释期满之日起算。因此,C项说法不正确。D项,《刑法》第86条第1款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71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是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即使经过了假释考验期限后才发现新罪,也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实行并罚。因此,D项说法正确。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0.
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某单位谋取利益。随后,该单位的经理送给甲一张价值2万元的购物卡,被甲拒绝了。事后该经理将此购物卡送给了甲的妻子,甲后来知道妻子收受了购物卡,未作表示。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B.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既遂)C.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未遂)D.甲的行为构成受贿(预备)正确答案:A[解析]甲是在其配偶收过购物卡之后才知晓,甲没有参与到受贿行为中来,且行贿罪与受贿罪是对向犯,行贿对象非甲,故甲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此时其配偶可能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11.
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为依法执行支付令、生效的调解书、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所作的裁定属于该条规定的裁定B.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追究刑事责任C.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或者滥用职权,同时又构成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的,应当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定罪处罚D.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可按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正确答案:C[解析]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或者滥用职权,同时又构成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的,应当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
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情形中,行为与结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有:A.甲与乙在无共谋的情况下,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向丙开枪,丙中枪死亡,后经鉴定,丙中两枪均击中要害部位B.甲知道仇人乙是血友病患者,故意辱骂乙挑衅其袭击自己,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将乙打成轻伤,结果乙血流不止而死亡C.甲向乙的茶杯中投放某种毒药2克,乙恰巧那天醉酒回家,喝下茶杯的水后中毒死亡。经鉴定认为,该种毒药的致死量为5克,2克本不会致人死亡。但是在乙严重醉酒的作用下,发生死亡结果D.甲与乙有仇,某日甲在乙的茶杯中投放毒药,乙喝下后就感觉有些异样就去医院,谁知出门不久就被一出租车撞死正确答案:ABC[解析]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一种客观联系,不受人们主观意志能否预见因素的影响,是负刑事责任的基础。根据条件说,只要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条件关系,就认定行为与结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两个以上的行为分别都能导致结果的发生,但在行为人没有意思联络的情况下,竞合在一起导致了结果的发生,如果除去一个行为结果将发生,除去全部行为结果将不发生,则全部行为是结果发生的条件。A项就属于此种情形,因此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结果之间均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项,甲利用乙是血友病患者这一事实,虽然只是轻伤乙,但甲的伤害行为与乙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C项,乙醉酒的情况和甲的投毒行为共同造成了乙的死亡结果,甲的投毒行为尽管不能单独导致乙死亡,但与其死亡结果之间仍然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项,在介入独立的行为或事实导致结果发生时,则例外地否定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独立的行为或者事实,被称为“介入因素”,包括自然事件、第三人的行为、被害人自身的行为等。判定时主要考虑:(1)介入因素的性质以及同先行行为之间的关系,即介入因素本身的出现是异常还是正常的、介入因素是独立还是从属于先行行为的。(2)介入情况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大小。D项中乙的死亡结果与甲的行为之间由于介入了出租车的行为而使因果关系中断,甲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
2.
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基于杀人的意思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仍然受重伤的,行为人不是犯罪中止B.犯罪分子自以为能将犯罪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犯罪,但客观上该犯罪不可能进行到底,不是犯罪中止C.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未遂阶段,也可以发生在既遂阶段D.王某与周某共谋入室盗窃。王某向周某提供了刀具等作案工具,王某在路口望风,但周某看到李某一人孤苦伶仃,甚为可怜,就没有按约定实施盗窃行为,王某、周某都属于犯罪中止正确答案:ABCD[解析]A选项,行为性质是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保护的法益是生命权,以发生死亡结果为既遂。所以在杀人过程中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特指防止“死亡结果”发生,行为人只要有效防止该结果发生的,就成立故意杀人罪的中止。尽管发生了重伤的结果,但这不是杀人罪既遂的结果,不妨碍成立犯罪中止。假如行为人的行为性质是“故意伤害”,则在造成伤害结果的情况下,不成立中止。提醒注意:中止的自动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该犯罪结果因犯罪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A选项说法错误,当选。即使客观上犯罪不可能进行到底,但只要犯罪分子自以为能进行到底而自动停止犯罪的,仍然认定为犯罪中止。因此B选项错误,当选。C选项,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但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未遂是互相排斥不能相互转化的犯罪形态。因此C选项说法错误,当选。D选项,部分共犯人自动放弃犯罪并有效阻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成立犯罪中止,其他共犯人属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成立犯罪未遂。因此D选项错误,当选。
3.
假定甲有一次和邻居胡某发生争吵,争吵中胡某忽然照甲胸前打了一拳,当其准备再次出手时,甲慌乱中掏出身上的水果刀向胡某胸前扎去,正好扎中胡某心脏,造成胡某死亡,则对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B.甲的行为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对甲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答案:BCD[解析]防卫过当在主观上一般是过失,但也不排除间接故意的可能,结合本案。甲是在慌乱中掏出水果刀刺向胡某,甲的行为应属过失,所以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对于防卫过当,根据《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
关于事实认识错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A.甲在打猎时把小孩乙误认作野兔而射杀,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B.乙出于盗窃财物的故意窃取了一个手提箱,打开后发现箱内装有枪支一把、子弹数发,乙成立盗窃枪支、弹药罪C.丙把金项链误认作怀表窃取,属于对象错误,丙成立盗窃罪既遂D.丁将妇女强奸后,为杀人灭口,又用砖头砸其头部,丁在确信该妇女被砸死后,为掩盖罪迹,又将其投入水塘中。案发后,发现该妇女不是被丁砸死的,而是被投入水塘后淹死的,丁构成强奸罪与故意杀人罪未遂正确答案:ABD[解析]事实认识错误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个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对于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采取法定符合说,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只要在犯罪构成范围内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的既遂犯。打击错误与对象错误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实际发生的结果与行为人预见的结果都不一致,但是,发生错误的原因不同,在对象错误的情况下,行为人对所要侵害的对象在主观认识上发生了错误;而在打击错误的情况下,行为人对所要侵害的对象在认识上并没有发生认识错误,而只是由于实施侵害行为时发生了误差,以致发生了不是行为人所希望或者放任的结果。A项的情形属于对象认识错误,而非打击错误。因此A项表述错误,当选。B项属于不同构成要件的认识错误,应在主客观相一致的范围内定罪。乙行为时并没有盗窃枪支、弹药的故意,因此不成立盗窃枪支、弹药罪,仅成立盗窃罪。因此,B项表述错误,当选。C项属于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采取法定符合说,丙成立盗窃罪既遂。因此,C项表述正确,不当选。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错误认识。对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原则上不影响对行为人定罪量刑。D项,丁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但因结果的发生是由行为人的行为所造成,且该结果也在行为人故意内容之内,因此这种认识错误不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丁成立强奸罪与故意杀人罪既遂,D项表述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BD。
5.
甲、乙两人预谋杀害丙。甲、乙将毒药投入丙的酒中。丙将酒喝了后,安然无恙。后得知毒药存放时间太长,已经失效。甲、乙二人行为属于:A.手段不能犯的未遂B.能犯的未遂C.对象不能犯的未遂D.犯罪未遂正确答案:AD[解析]由于毒药本身失效,甲、乙二人的行为是不能犯未遂,而不是能犯未遂;又由于甲、乙二人对犯罪对象没有产生错误认识,所以是手段不能犯而不是对象不能犯。所以选项AD是正确的,选项BC是不正确的。
6.
甲、乙、丙共谋犯罪。某日,三人拦截了丁,对丁使用暴力(致丁轻微伤),然后强行抢走丁的钱包,钱包内装有金额为5万元的存单。三人立即去银行取款,但三人取款途中,丁通过电话向银行挂失,三人未能取得任何款项,却被公安机关抓获。对甲、乙、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A.抢劫(未遂)罪与金融凭证诈骗罪B.抢劫(未遂)罪与盗窃罪C.抢劫(既遂)罪D.抢劫(未遂)罪正确答案:ABC[解析]判断抢劫罪是否既遂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是否取得财物;二是是否造成被害人轻伤以上的损害后果,如果既未取得财物,又未造成被害人轻伤以上后果,应认定为抢劫罪的未遂。
7.
下列哪些情形构成共同犯罪?A.甲、乙共谋要一起杀死丙,到约定的时间乙未去,由甲一人单独将丙杀死B.甲(女)与乙(女)积怨甚深。为了败坏乙的名声,甲指使其丈夫强奸乙,甲的丈夫将乙强奸C.甲唆使一个13岁的中学生乙从家中偷出笔记本电脑,然后低价从乙处收买D.甲在抢劫某博物馆后,来到朋友乙家中,让其帮忙将抢来的文物出卖正确答案:AB[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A项中,甲、乙存在杀人的共同故意,所以二人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因此,A项当选。B项中,强奸罪的主体一般为特殊主体,即为男性,妇女教唆、帮助男性强奸妇女的,可构成强奸罪的共犯,但不能成为单独实行犯。甲指使其丈夫强奸乙,甲丈夫将乙强奸,甲属于教唆犯,其丈夫属于实行犯,二人成立强奸罪的共犯。因此,B项当选。甲唆使13岁的乙从家中偷出笔记本电脑,成立盗窃罪的间接正犯。因此,C项不当选。D项中,根据《刑法》第312条的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乙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不与甲构成共犯。因此,D项不当选。本题正确答案为AB。
8.
甲使用暴力将乙扣押在某废弃的建筑物内,要求乙将拖欠甲的债务10万元马上偿还,乙拒不通知家里偿还债务,甲出于气愤对乙使用暴力,致使乙重伤。对甲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非法拘禁罪B.绑架罪C.抢劫罪D.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正确答案:ABC[解析]在非法拘禁过程中,行为人故意造成被害人重伤或者故意杀害被害人的,其行为已经超出了非法拘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范畴,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9.
假定甲犯诈骗罪,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是后来又翻供,拒不认罪,直到在一审庭审期间才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成立自首B.甲的行为是坦白C.对甲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D.对于甲可以酌情从宽处罚正确答案:AC[解析]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故甲应成立自首,对于甲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10.
王某因犯分裂国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3年,缓刑期满后第3年,王某又犯间谍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王某构成特别累犯B.王某不构成累犯C.对王某应当从重处罚D.对王某可以适用缓刑正确答案:BD[解析]根据《刑法》第66条的相关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本题中,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不符合原判刑罚执行完毕的条件,所以王某既不构成一般累犯,也不构成特别累犯。因此,A项的说法错误;B项的说法正确。因行为人不构成累犯,也没有其他法定从重处罚情节,不应从重处罚。因此,C项的说法错误。根据《刑法》有关缓刑的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本题中行为人不构成累犯,可以适用缓刑。因此,D项的说法正确。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D。
11.
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甲某犯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执行3年后假释,在假释考验期结束后,被发现其在考验期内犯盗窃罪,依法应当撤销甲某的假释,根据“先并后减”的原则进行数罪并罚B.乙某犯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在执行原判刑期7年以后,可以假释C.丙某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4年内又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7年,在执行4年后,丙某可以假释D.丁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执行4年后假释,在假释考验期结束后,丁某被发现在判决宣告以前还犯有抢劫罪。因此,首先撤销丁某的假释,适用“先并后减”的原则正确答案:ABC[解析]A选项中应根据“先减后并”的原则进行数罪并罚;B选项中,因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不得假释;C选项中,丙某属于累犯,不得假释。
12.
下列哪些情形应当数罪并罚?A.甲使用伪造的身份证件骗领信用卡数张,而后使用该数张信用卡购物、消费数额较大,构成骗领信用卡罪和信用卡诈骗罪的B.犯侵犯著作权罪后又销售该侵权复制品的C.因为受贿而挪用公款,或者挪用公款后又使用挪用的公款犯其他罪的D.抢劫汽车作为绑架的犯罪工具使用,在绑架过程中使用该汽车,用后将汽车随意丢弃的正确答案:CD[解析]甲使用伪造的身份证件骗领信用卡数张,而后使用该数张信用卡购物、消费,其骗领信用卡和信用卡诈骗行为之间存在牵连关系,应当择一重罪处罚,而非数罪并罚。因此A选项不选。销售该侵权复制品是其犯侵犯著作权罪的结果行为,二者之间存在牵连关系,不再单独定罪。但如果销售的不是侵犯著作权的复制品,而是他人侵犯著作权的复制品的,则应当数罪并罚。因此B选项不选。关于C项,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因此C选项应当数罪并罚,当选。关于D项,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为实施其他犯罪盗窃机动车辆的,以盗窃罪和实施的其他犯罪数罪并罚。抢劫机动车辆作为犯罪工具使用的,也参照适用上述规定。因此抢劫汽车作为绑架的犯罪工具使用,在绑架过程中使用该汽车,用后将汽车随意丢弃的,应以抢劫罪和绑架罪数罪并罚。因此D选项当选。
13.
甲告知女友乙打算弄来丙的信用卡给乙使用,之后甲窃取丙一张信用卡,并将卡交给乙,二人一同到商场消费、购物花去3万元。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构成盗窃罪B.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C.甲、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共犯D.甲、乙构成盗窃罪共犯正确答案:AD[解析]甲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相关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盗窃罪定罪处罚。本题中,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而非信用卡诈骗罪。因此,A项正确,C项错误。甲与乙事先存在通谋,甲窃取信用卡后,二人一同到商场消费、购物花去3万元,二人构成盗窃罪的共犯,而非信用卡诈骗罪的共犯。因此,B项错误,D项正确。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D。
14.
以下关于强奸罪的说法正确的有:A.假冒其丈夫与妇女发生性关系,强行与收买的被拐卖的妇女发生性关系,利用邪教组织的活动奸淫妇女,构成强奸罪B.妇女也可以构成强奸罪C.丈夫也可能成为以妻子为对象的强奸罪的主体D.行为人既实施了强奸妇女行为又实施了奸淫幼女行为,以强奸罪从重处罚正确答案:ABCD[解析]注意C项,在我国,婚内强奸的问题尚无定论,但丈夫教唆、帮助他人强奸自己妻子的,以强奸罪的共犯论处。B项,妇女可以成立强奸罪的共犯。
15.
以下行为不构成侵占罪的有:A.甲在公同散步时,捡到一块价值3000元的金表,被他人看到告知失主,失主去找其要求归还,其拒不归还B.乙在某银行取款时,发现他人暂时遗忘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10000元现金,便伺机装入自己的口袋,银行保安看到但以为信封是乙自己的,便没在意,但后来他人办完其他事后,发现忘记了信封,便去寻找,保安将乙抓获C.丙接受盗窃犯的委托,将其盗窃的价值5000元的财物窝藏,但后来拒绝把赃物归还盗窃犯D.丁欲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而将财物委托给王某转交,但王某却将该财物据为己有正确答案:BCD[解析]B选项中,他人暂时遗忘的现金并不属于遗忘物,因为财物仍然处于银行的控制之下,因而,乙的行为构成盗窃罪。C项中,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D选项中,丁与王某不具有合法的委托关系,无财物返还请求权,因而,王某的行为不构成侵占罪。
16.
下列哪些选项说法正确?A.邹某通过贩卖毒品获得100万元现金,后为防止公安机关的侦查,找到其朋友王某,给王某写了一张标注借款日期为3年前、借款数额为80万元的借条,然后让王某写了一张标注还款日期为其与王某见面日期、还款数额为80万元的收据,随即邹某将80万元现金交给王某,双方另外密签了一份协议,约定2年后王某归还70万元。王某构成洗钱罪B.李某为某税务局局长,受贿300万美元后,找到某地下钱庄负责人何某,让何某在其公司往美国出口货物时将美元夹在货物中,带到美国后交给李某已经在美国定居的妻子。何某构成洗钱罪C.许某多次盗窃他人信用卡并在柜台支取现金,获得赃款100万余元,后与明知此事的某夜总会经理于某协商,将此赃款在夜总会中以80万元作价入股。因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定盗窃罪,盗窃罪不是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所以于某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不构成洗钱罪D.战某通过贩卖毒品获得了1000万元赃款,叶某明知此赃款的来源,还帮助战某将赃款分散存在自己的多个银行账户中。叶某构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不符合洗钱罪的犯罪构成正确答案:AB[解析]洗钱罪的7个上游犯罪是:走私罪、毒品犯罪、恐怖组织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贪污贿赂罪、金融诈骗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这里所说的7类犯罪并不是指具体的罪名,而是只要上游实施了这7种行为,下游掩饰隐瞒这些犯罪所得及收益来源性质的就可以认定为洗钱罪。洗钱罪的行为人与上游犯罪行为人之间必须无共谋,否则构成上游犯罪的共犯。上游犯罪和洗钱行为必须是不同行为人实施的,如果上游犯罪的行为人实施洗钱行为不构成洗钱罪,是事后不可罚行为。本题应选AB。注意一下C选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根据法律特别规定定盗窃罪,但许某实施的却是信用卡诈骗的行为,所以于某的行为还是构成洗钱罪。
17.
科长张某因涉嫌受贿罪被纪检部门审查,其间,张某辩解说:(1)我虽利用职务之便为李某谋取了利益,但未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2)李某是送我房屋了,但未变更到我的名下;(3)该房屋一直空着,我没有使用;(4)时过半年,现在我把该房上交。根据以上辩解,对张某应如何处理?A.不构成受贿罪B.构成受贿罪C.可以酌定从轻处罚D.不应从轻处罚正确答案:BC[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房屋、汽车等物品,未变更权属登记或者借用他人名义办理权属变更登记的,不影响受贿的认定,所以B项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受贿案件中赃款赃物全部或者大部分迫缴的,视具体情况可以酌定从轻处罚。所以C项正确。
18.
刘主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老钱以20万元的价格购得价值近500万元的资财。为了感谢刘,老钱先后数次送给刘下列物品,其中哪些应计入刘的受贿数额?A.奔马牌轿车1辆,户主尚为老钱,价值14万元B.未转让的XYZ公司股权共2万份C.刘从XYZ公司2万股权中分得了红利16万元D.刘替其好友张某向老钱借得价值8万元摄像机1部,使用3个月后张某直接归还给老钱正确答案:AC[解析]收受干股,股份未实际转让,以股份分红名义获取利益的,实际获利数额应当认定为受贿数额,所以C项应选。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收受请托人房屋、汽车等物品,未变更权属登记或者借用他人名义办理权属变更登记的,不影响受贿的认定,所以A项应计入受贿金额。受贿罪要求获取实际利益,就本题中的受贿数额应以实际获取的数额为准。两万份的股权并没有转让,刘无法获取该利益,故B项不选。同理,D项刘并未实际占为己有,不选。
19.
假设甲是某村委会主任,利用职务之便将该村土地征用费中的80万元单独存入某银行办事处。后甲伪造村委会证明,用该80万元定期存单作为质押,在某银行办事处办理个人质押贷款手续,质押贷款60万元,借给其弟乙进行经营活动,导致贷款无法归还。则甲的行为构成:A.挪用公款罪B.挪用资金罪C.贷款诈骗罪D.犯罪金额80万元正确答案:AD[解析]村委会主任通常情况下不是国家工作人员,但村委会主任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土地征收、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时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本题中,甲某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存单等金融票证为自己作贷款抵押或为他人作贷款担保的,具有挪用公款性质。
20.
以下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A.甲为某派出所的民警,在侦查一盗窃案件,发现犯罪嫌疑人是自己朋友的儿子,在去抓捕前,事先打电话告诉该朋友,让其儿子抓紧逃跑,致使该犯罪嫌疑人逃之天天。甲的行为构成徇私枉法罪B.乙为某仲裁机构的仲裁员,在审理一劳动仲裁案件时,收受他人贿赂,帮助他人伪造证据,作出有利于他人的仲裁裁决书。乙的行为构成枉法仲裁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C.丙为某刑警大队的民警,在侦查一刑事案件时,通过毁灭证据、妨害证人作证等手段,将该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无罪释放。丙的行为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D.丁为某法院的刑庭法官,某次在当地看守所执行提审任务时,由于违反法定程序和疏于监管,致使一被告人在提审时逃跑。该被告人逃跑又实施了新的犯罪。丁的行为构成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正确答案:ABC[解析]甲作为司法工作人员,具有查禁犯罪活动的职责,却徇私情,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不构成徇私枉法罪。因而,A项中的说法是错误的。B项中,乙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情节严重,构成枉法仲裁罪。与前面的受贿罪形成牵连关系,应择一重罪处罚。除了《刑法》第399条第4款规定的情形之外,对于司法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而实施的其他犯罪,均应数罪并罚。选项C中丙的行为构成伪证罪。
21.
关于禁止令的适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禁止令的适用对象是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B.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必须同时宣告禁止令C.判处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3个月,宣告缓刑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2个月D.禁止令的执行期限,从管制、缓刑执行之日起计算正确答案:ACD[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条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况,认为从促进犯罪分子教育矫正、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出发,确有必要禁止其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的,可以根据《刑法》第38条第2款、第72条第2款的规定,同时宣告禁止令。注意:这里是“可以”同时宣告禁止令,而不是一律“必须”宣告禁止令。因此,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错误。该规定第6条规定,禁止令的期限,既可以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但判处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3个月,宣告缓刑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2个月。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以致管制执行的期限少于3个月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最短期限的限制。禁止令的执行期限,从管制、缓刑执行之日起计算。因此,CD项说法正确,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D。
22.
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不作为犯罪处理B.乙虽明知他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信息向社会公众扩散而予以放任,应当认定为向社会公开宣传C.他人在向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的过程中,丙虽明知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予以放任的,属于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D.丁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将社会人员吸收为单位内部人员,并向其吸收资金的,属于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正确答案:BCD[解析]明知他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信息向社会公众扩散而予以放任,属于认定为向社会公开宣传。
下列情形不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规定的“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1)在向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的过程中,明知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予以放任的;(2)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将社会人员吸收为单位内部人员,并向其吸收资金的。因此,BCD选项正确。
三、不定项选择题1.
富新养殖公司是一个私营企业。2006年年初,该公司业务员高某代表公司按照合同接收4万吨进口饲料时,发现出口商多发了2万吨。高某对此事没有和任何人说。几天后,高某联系到另外一个私营养殖场出售这2万吨饲料,并要求其将货款1万元发到自己的账户上。后来出口商发现多发了货,索要多余货款,高某案发。对高某的行为认定正确的是:A.属于不当得利,不构成犯罪B.构成职务侵占罪C.构成挪用资金罪D.构成侵占罪正确答案:B[解析]高某将1万元据为已有,并非挪为自己用所以高某将钱提走的行为不构成挪用资金罪。因为出口商多发的2吨货处于富新养殖公司的控制之下,高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出口商多发给公司的2吨饲料的货款据为己有,其行为已经构成了职务侵占罪。
2.
甲为非国家工作人员,是某国有公司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乙为国家工作人员,是该公司财务部主管。甲与乙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了单位的财物100万元。对甲、乙两人应当如何定性?A.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两人不是共同犯罪B.甲定职务侵占罪,乙定贪污罪,但两人是共同犯罪C.甲定职务侵占罪,乙是共犯,也定职务侵占罪D.乙定贪污罪,甲是共犯,也定贪污罪正确答案:C[解析]本案中,甲、乙均利用了各自的身份,即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犯罪行为,单看案情,无法区分主从犯,但由于甲的职务高,推定甲为主犯,因此,二人成立职务侵占罪的共犯。
3.
下列各案件定性准确的是:A.张某受某国有公司委派,在合资企业中任总经理,李某是该企业中外资方代表,任副总经理。张某任职期间与李某合议,准备从公司中弄点钱花。于是张某与李某相互勾结,利用职权先后共侵占公司财物近10万元,后被公安机关抓获。对张某和李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职务侵占罪的共犯B.海天集团是一家国有资本控股的大型企业,其采购员甲某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司财产达到10万元,对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职务侵占罪C.某村村民小组组长张某利用该村集体购买防护林树种的机会,利用职权趁机将专门用于购买树种的1万元钱据为己有,在司法机关对此事追查时,张某的妻子李某想尽各种办法为张某开脱,后经调查得知,二人在犯罪前就已经想好了如何应对调查的办法,对张某和李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职务侵占罪的共犯D.张某是某市政府的司机,其利用单位资金管理松散的条件,经常在修车、购买汽油的时候采取多开费用的方式从中获取利益,后来张某的行为被单位发现,张某本人被移送到司法机关,经调查张某共获取赃款2万多元,对张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职务侵占罪正确答案:ABCD[解析]A项:张某和李某都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其合谋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司财物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共犯。B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规定,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除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从事公务的以外,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对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的,按照贪污罪论处,但是对于上述人员以外的人,按照职务侵占罪论处;甲某不属于管理人员。其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C选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规定,对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上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财产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应当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
4.
派出所所长杜某在“追逃”专项斗争中,为得到表彰在网上通缉了5名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并且已受过治安处罚的人员。虽然杜某通知本派出所人员不去“抓获”这5名人员,但仍有3名人员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后关押,关于杜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构成滥用职权罪B.构成玩忽职守罪C.构成非法拘禁罪D.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BCD[解析]滥用职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值得注意的:一是犯罪主体的特殊性,要求是国家工作人员;二是犯罪行为的具体状态,是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题中,杜某作为公安派出所的所长,为得到表彰超越权限而通缉不应被通缉的人,其所为已严重伤害他们的人身权利,后果相当严重,已经构成滥用职权罪。依题意,BCD当选。
5.
某国有大型企业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发生重大的责任事故,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万余元。其行为如何定性?A.玩忽职守罪B.重大责任事故罪C.玩忽职守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数罪并罚D.玩忽职守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从一重处罚正确答案:B[解析]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玩忽职守罪属于渎职犯罪,渎职罪主体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所以,本题中的情况应当构成《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罪而非玩忽职守罪。因此,AC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
6.
警察甲为完成上级规定的破案任务,找特勤乙提供线索。乙没有线索,提议找几个人做一个案子,甲同意。乙找到丙、丁,唆使二人抢劫妇女戊。丙、丁二人拦路抢劫戊。乙鼓动戊报案。然后带领甲将丙、丁二人抓获归案。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甲构成滥用职权罪B.乙构成诬告陷害罪C.丙、丁构成抢劫罪D.乙构成抢劫罪正确答案:ACD[解析]因为丙、丁实际实施了抢劫,所以甲、乙不是诬告陷害、伪证、徇私枉法之类的犯罪。甲是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与乙合谋制造假案,成立滥用职权罪。A项正确。乙唆使丙丁去抢劫戊并实施了抢劫行为,乙成立抢劫罪教唆犯,以抢劫罪定罪处罚。CD项正确。
7.
假设上题中,丙、丁拒绝了乙的教唆,乙捏造丙、丁抢劫,并找来妇女戊充当被害人。甲明知是假案,仍然立案侦查,并将丙、丁刑事拘留。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甲构成徇私枉法罪B.乙构成伪证罪C.乙构成诬告陷害罪D.戊构成伪证罪正确答案:ACD[解析]甲属于利用职务便利对明知无罪的人使其受刑事追究的徇私枉法行为,乙构成诬告陷害罪。乙意图使丙丁受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指使戊充当被害人,捏造丙丁抢劫事实,成立诬告陷害罪,C项正确。伪证罪的犯罪主体是刑事诉讼中的证人,被害人,戊符合犯罪主体条件,成立伪证罪,B项错误,D项正确。
8.
甲(15周岁)因见其父母和一生意上的竞争对手产生矛盾,便怀恨在心,于是一天晚上,趁夜深人静之时,将父母竞争对手的店铺浇上汽油,放火点燃,导致相连的七八家店铺全部被烧毁,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甲不满16周岁,所以对其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B.甲构成放火罪C.甲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D.甲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和放火罪,实行数罪并罚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中,甲属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甲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八种罪行承担刑事责任。对故意毁坏财物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甲仅构成放火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9.
下列关于犯罪构成要件和构成要件要素的表述,正确的是:A.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犯罪构成,即基本的构成要件以犯罪既遂状态和单独犯为基准,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而刑法总则中修正的构成要件,如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则大大地扩大了刑法调整的范围。因此,可以说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中存在质的矛盾B.以是否将犯罪的所有要素完全表示在法条中为标准,可将刑法中构成要件分为关闭的构成要件和开放的构成要件。如不纯正不作为犯是开放的构成要件的典型C.记叙的构成要件要素只需一般的认识活动和基本的对比判断即可,而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则需要司法者的价值评断,如“侮辱”“伪造”“变造”等D.刑法中绝大多数的构成要件要素属于成文的构成要素,因为刑法以罪刑法定原则为基本原则。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虽不以明文规定形式表现出来,但也是成立犯罪所必需的要素。如强制猥亵妇女罪,虽没有明文规定无奸淫的目的,但实际中则必须无此目的,否则以强奸罪论处正确答案:BD[解析]A选项,虽然我国刑法总则和分则对犯罪构成有着不同的规定,但不能说两者存在质的矛盾。因为总则是对分则划定的犯罪构成的一种合理的修正,是基于实质的必要性和政策的理由而对处罚范围的合理扩大或缩小,是对行为的发展阶段或单复数行为者的参与形态进行的修正。所以两者是统一的,而非具有本质的对立。在对行为进行认定时需结合总则和分则综合进行判断。所以,A选项的表述错误。B选项中,不纯正不作为犯,法条中以作为为基准样态,而如果以不作为实施并构成犯罪需要有义务的存在,这种不作为正是因为违反了该义务而构成犯罪。而且,法律中对这种义务多不以明文阐明,所以,不纯正不作为犯是典型的开放的构成要件形式。所以,B选项的表述正确。C项中,伪造和变造属于记叙的构成要件要素,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无须价值判断。所以,C选项的表述错误。D选项中,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一般是众所周知的不需要法官在断案中进行判断的要素,也是成立犯罪的必需要素。所以,D选项的表述正确。
10.
2006年10月,张某、李某得知徐某等人在刘某家中赌博,即穿上盗窃来的治安联防队员的队服,冒充治安联防队员,以抓赌为名,没收赌资3000元,并让徐某等人缴纳罚款1000元。张某、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抢劫罪B.诈骗罪C.敲诈勒索罪D.招摇撞骗罪正确答案:C[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规定,行为人冒充治安联防队员“抓赌”“抓嫖”、没收赌资或者罚款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在实施上述行为中使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本题中,张某、李某并未使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所以不构成抢劫罪,其二人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1.
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某日潜入一单位职工宿舍,见床上睡有一女子,于是持刀相胁,欲行奸污。女子惊慌中急中生智,告知“我有性病”,甲闻言后放弃该女离开。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未遂B.甲深夜潜伏于路旁欲行强奸,待有一女子出现后甲正想上前,突然后面驶来一辆汽车,车灯光线刺眼,甲没有动手,结果待车辆驶过后,该女子已走远,甲无奈扫兴而归。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的犯罪预备C.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欲对路人乙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了,打过招呼后便离开。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的犯罪中止D.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正确答案:ABCD[解析]选项A中某甲已经着手实施强奸行为,但是因为其觉得被害人有性病而不敢实施奸淫行为,没有得逞是意志以外的因素导致,属于强奸罪未遂;选项B中甲尚未来得及对被害人实施暴力,而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属于犯罪预备;选项C中甲因为碰到了熟人而出于主观意志不愿将犯罪继续进行下去,属于犯罪中止;选项D中李某虽然有中止的意图,但是没能有效地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仍属于既遂。
12.
下列何种情形成立共同犯罪?A.甲与乙共谋共同杀丙,但届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B.为贩卖牟利,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淫秽物品,然后,二人共谋共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向乙说:“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家D.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乙发现后请医生改正,医生说:“那个家伙(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乙没有吭声,便按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正确答案:ABCD[解析]A选项,甲乙两人有先前的共谋行为和共同的故意,即便乙没有到犯罪地点,不构成共犯的脱离。B选项,甲乙两人共谋雇船回到内地,有共同的走私故意,有共同的行为,甲乙两人构成走私毒品罪和走私淫秽物品罪的共犯。C选项,甲乙当场共谋去盗窃,形成盗窃罪的共犯。D选项,乙以不作为的方式帮助甲加害患者,形成共犯。
13.
下列哪一(些)情形不构成共犯?A.甲乙在楼顶施工,施工完后有很多垃圾,两人嫌麻烦,共同抬一袋垃圾扔下楼,正好一妇女从楼内走出,被砸死B.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C.甲路过某地看到仇人丙,对丙开枪,把丙打成重伤就走了,1小时后,丙的仇人乙路过,又在丙身上捅了两刀,致丙死亡D.罪犯甲要脱逃,警察乙玩忽职守致甲逃走正确答案:ABCD[解析]A项中,甲乙属于共同过失行为,不成立共犯。B项中,甲属于间接正犯,构成故意杀人罪;乙主观上具有过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不成立共犯。C项中,甲乙二人的行为属于前后相继的故意行为,不成立共犯。D项中,甲主观上具有故意,成立脱逃罪;乙主观上具有过失,成立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甲乙二人不成立共犯。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
14.
对于下列行为的定性,不正确的是:A.赵某用棒棒糖诱惑4岁的小孩李某,并告知李某可用身上价值2000元的手镯来换取他手中的纸制风筝,赵某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B.李某听从孙某的话,用捡拾到的他人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后通过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达7万元,李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C.窦某为达到免缴养路费和通行费的目的,伪造武装车辆号牌并使用,规避相关费用达10万元,窦某的行为构成逃税罪D.胡某正走私香炯,被崔某发现,崔某对胡某说:“给我3万元,否则就告发你。”胡某被迫给崔某3万元,崔某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正确答案:C[解析]A选项中,赵某欺骗的对象是一个4岁的小孩,没有完全的辨认和认识能力。因而小孩由于甲的欺骗交付财物的行为,不能认为是自愿交付。一般情况下,向没有辨认和认识能力的机器、儿童、精神病人等,采取欺骗方法获取其财物的,认定为盗窃罪,而不是诈骗罪,诈骗罪的被害人必须要有理解和处分能力。A选项正确,不当选。B选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的规定,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故B选项正确,不当选。C选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第2款的规定,使用伪造、变造、盗窃的武装部队车辆号牌,骗免养路费、通行费等各种规费,数额较大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如果使用假车牌逃缴的是车辆购置税、车辆使用税的就成立逃税罪。C选项错误,当选。D选项,行为人知道对方的犯罪事实,以向司法机关告发进行胁迫勒索财物。尽管向司法机关告发是合法的,但依然成立敲诈勒索罪,典型的黑吃黑,构成敲诈勒索罪。本题应选C。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单位会计甲和司机李某一起出去收账10万元,在回单位的路上,李某上洗手间,甲趁机逃跑,将现金据为己有。甲成立职务侵占罪B.甲欲强奸妇女李某,李某为了避免被害,主动交付1000元给甲,甲得款后离开。甲成立强奸罪中止和抢劫罪C.甲将啤酒瓶包在衣服中,谎称炸弹要求银行工作人员交付现金的,甲成立诈骗罪D.甲向李某谎称购买海洛因,当双方出现在交易现场时,甲使用暴力夺取了海洛因,之后将其藏于家中。甲成立抢劫罪,其持有毒品的行为被抢劫罪吸收正确答案:A[解析]甲的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A项说法正确,当选。B项中甲在被害人给其1000元后,主动放弃了强奸意图和行为,成立强奸罪的中止,其中被害人交付的1000元属于不当得利,不成立抢劫罪。B项说法错误,不选。C项中甲的行为成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细胞命运的决定》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担保公司房地产合作担保协议3篇
- 天津西青区公开招聘卫生健康系统工作人员4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网特高压公司2025年高校毕业生招聘5人(第一批)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网华北分部2025年高校毕业生第二批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网2025年高校毕业生招聘北京市电力公司招聘40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国家大剧院公开招聘专业技术及一般管理人员15人(北京)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仁寿县事业单位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宜宾筠连县行政审批和非公经济发展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新区)区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考62名高层次人才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网络加速器提供商服务合同
- 转让押金协议合同范例
- 《工业用二氟草酸硼酸锂》
- 学校办公室副主任述职报告范文
-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英语期末模拟试卷(一)(含答案)
- 运动障碍护理查房
- 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 课件 第12章 Seaborn
- 初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附答案
- 广东省云浮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大唐电厂采购合同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