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市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1页
舒城市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2页
舒城市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3页
舒城市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4页
舒城市小升初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舒城市小升初语文试卷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市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4·舒城)情境一:六年级要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相关资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小题。

资料一:20世纪60年代,我国陷入了粮食不足的kùnjìng,饥饿如同móguǐ一样让人们kǒngjù。袁隆平看到这种情况,将全部rèqíng投入到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中。他每天都要到田里去,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从未jiànduàn。经过búxiè努力,他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答案】困境;魔鬼;恐惧;热情;间断;不懈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困境"的“境”是土字旁,右边是“竟";“魔鬼”的“魔"里面是“鬼”;“恐惧"的“恐”下面是心字底;“热情"的“热”下面是四点底;“间断"的“断”右边是“斤";“不懈”的“懈"是竖心旁,右边是“解”;

故答案为:困境;魔鬼;恐惧;热情;间断;不懈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2024·舒城)选出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1)

A.严峻(jùn)B.倾覆(qīng)

C.分外(fēn)D.轻于鸿毛(hóng)

(2)

A.剥削(xuē)B.兴旺(xīng)

C.僻静(bì)D.重见天日(chóng)

(3)

A.处境(chǔ)B.惊惶(huáng)

C.晃动(huàng)D.翻箱倒柜(dào)

【答案】(1)C

(2)C

(3)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1)这组中“分外(fēn)"应读fèn;

(2)这组中“僻静(bì)”应读pì;

(3)这组中“翻箱倒柜(dào)"应读dǎo;

故答案为:(1)C(2)C(3)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3.(2024·舒城)选出下列每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并在其后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1)A.责认B.肿胀C.截然D.万不得已

(2)A.含糊B.漫长C.坚锐D.焉知非福

(3)A.吻合B.觉查C.寂寞D.不可思议

【答案】(1)A责任

(2)C尖锐

(3)B觉察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1)这组中“责认”应写作“责任";

(2)这组中“坚锐”应写作“尖锐";

(3)这组中“觉查”应写作“觉察";

故答案为:(1)A责任(2)C尖锐(3)B觉察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4.(2024·舒城)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万象更新更:改变,改换。B.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

C.心平气和平:安定。D.见微知著著:著作。

【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结合词语表达的意思,ABC三项中对加点字的理解都是正确的;

D项中“见微知著”意思是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词语中“著"是显著的意思;这项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词语表达的意思,根据词义体会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词语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5.(2024·舒城)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表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对应着下面的几个传统节日,把相应诗句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春节→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答案】B;D;A;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的诗句,A项“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出自《古诗十九首》,描述的是七夕节;

B项“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王安石《元日》,描述的是春节的习俗;

C项“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描述的是中秋节的习俗;

D项“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韩翃《寒食》,描述的是寒食节的习俗;

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BDA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

6.(2024·舒城)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填写在相应诗句的括号里。

①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

②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

A.春色

B.春城

C.春草

D.春风

【答案】B;D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韩翃《寒食》,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意思是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故答案为:(1)B;(2)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

7.(2024·舒城)作为中国人,你对中国四大名著了解多少呢?请根据提示填空。

(1)有一位曹姓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部作品的名字是《》。

(2)“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这是我国古代神话小说《》中的人物——;他的师父是;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答案】(1)红楼梦

(2)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吴承恩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红楼梦》;《西游记》

【解析】【分析】(1)结合“有一位曹姓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描述的是《红楼梦》;

(2)“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这是《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描写,他的师傅是唐僧;作者是吴承恩;结合相关知识,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红楼梦(2)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吴承恩

【点评】题目考查对名著阅读等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8.(2024·舒城)六年里,我们记住了很多美文佳句。

(1)【景之美】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微云。(《月光曲》)

(2)【情之美】无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中有《灯光》中的,有为完成掩护任务壮烈跳崖的。这种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让我想起东汉曹植的一句诗:“,”.

(3)【唐诗之美】唐诗之美站在柳梢头,“___,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诗之美映在寒山中,“___,霜叶红于二月花”;唐诗之美融于美酒之中,“葡萄美酒夜光杯,___。"

(4)【文字蕴哲理】听了哥哥《如何分配时间》的专题分享,我们茅塞顿开,忙乱的复习一下子井然有序起来,真可谓“,胜读十年书”。

【答案】(1)水天相接;洒满了银光;轻纱似的

(2)郝副营长;狼牙山五壮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碧玉妆成一树高;停车坐爱枫林晚;欲饮琵琶马上催

(4)听君一席话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1)结合课文《月光曲》,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书写时“接"是提手旁,右边是“妾”;“满"是三点水,左右结构;“纱”是绞丝旁,右边是“少";

(2)结合课文内容,《灯光》描写了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郝副营长”;《狼牙山五壮士》描写了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白马篇》,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自贺知章《咏柳》,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山行》,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出自王翰《凉州词》,意思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4)“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故答案为:(1)水天相接;洒满了银光;轻纱似的(2)郝副营长;狼牙山五壮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3)碧玉妆成一树高;停车坐爱枫林晚;欲饮琵琶马上催(4)听君一席话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格言和课文人物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9.(2024·舒城)请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写一段话(50﹣100字),注意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盼望厚安静饿喜欢

【答案】教室里安静得很,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到。我饿得肚子咕咕叫,前胸贴后背。我盼望着妈妈给我送来我喜欢吃的面包。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结合词语的意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选择词语金耳环词语的意思进行运营作答。句子要通话。

故答案为:教室里安静得很,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到。我饿得肚子咕咕叫,前胸贴后背。我盼望着妈妈给我送来我喜欢吃的面包。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2024·舒城)阅读课内小古文,完成以下小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11.《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

12.下面是根据文中画线句子的特点仿写的句子,请补充完整。

方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

13.你还知道哪些写友情的成语?请在下面横线上写两个。

【答案】10.刚刚;过了一会儿

11.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2.皎洁如月光之辉

13.情深意重;肝胆相照。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0.“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意思是刚刚弹琴的时候想到泰山,“方”是刚刚的意思;“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意思是不一会儿又想到流水,“少选”指过了一会儿。

故答案为:刚刚;过了一会儿

11.结合对成语的理解,成语“高山流水"出自《伯牙鼓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2.结合文中的句式,运用“....兮若......”的句式,抓住明月的特点,进行仿写作答。

故答案为:皎洁如月光之辉

13.结合对描写友情的成语的理解和掌握,进行表述作答。

故答案为:情深义重;肝胆相照;

二、阅读理解

(2024·舒城)阅读课外短文,完成以下小题。

端午节前的,周末,我回了趟老家,饭桌上,我见到母亲抖着筷子,好几次夹不住菜,经过追问,母亲说她患了严重的风湿病。可我这做女儿的却不知情,真是愧对年迈的母亲。

离家前一天的晚上,我对母亲说:“妈,您以后干活悠着点,等我下个周末回来帮您做。"母亲说:“哪能等你来做?你工作忙,回家一趟不容易,”稍后,母亲迟疑地说:“不能在家多待一天吗?"我心一紧,说:“妈,不能啊!明天我得上班,”母亲听了,半晌无语。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闻到一股粽叶的清香。厨房里,母亲正在忙碌着,看见我,轻轻一笑,说:“闺女,妈连夜包了几个粽子,你带一些回去,锅里的这几个,我煮好了,你等会儿吃了再走。"看着母亲布满血丝的双眼,我心里热热的,不禁心疼地埋怨:“妈,粽子又不是稀罕物,用得着连夜包吗?再说您手不好,抖得这么厉害……”母亲打断了我:“外面的粽子哪有妈亲手包的好吃……"见母亲的手颤抖着,我的嗓子发紧,赶紧拿一个粽子低头去剥。

我正吃着粽子,母亲拎来了一个袋子,她一边解开袋子,一边絮絮叨叨地交代我:“这里面有三种粽子,妈分成了三个小口袋。咸肉粽子,孙子爱吃;大红枣的,你吃了补气血;女婿胃不好,给他包的是掺杂了粳米的粽子……”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我静静地听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看着母亲用抖动的手,把粽子一个个放进去,忽然觉得,母亲是如此精细、周到。那一天,我真想对母亲说,妈啊,您为儿女操持了一辈子,就不能歇歇脚?可是,即使我想对母亲说些感激的话,又怎能说尽母亲对女儿的舐犊之情?

(有删改)

1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15.“母亲听了,半晌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请揣摩母亲的心理活动。

16.默读画横线的句子,对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醒来后闻到粽香,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美味的粽子。

B.看见母亲的手颤抖,“我"担心她剥得不好,只能自己剥。

C.看到母亲的做法,“我”用剥粽子的方式掩饰内心的情感。

17.第4自然段中反复使用“絮絮叨叨"一词,对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突出絮叨中饱含的母爱

B.表现出母亲身体不好

C.突出母亲的忙碌与勤劳

18.为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

19.结合短文和下面的阅读链接,使用“舐犊之情”准确的一句是()。

阅读链接:舐犊之情,典故出自《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舐即舔,像老牛舔小牛犊一样

A.虽然毕业后我们即将分开,但是舐犊之情会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B.这是他写给儿子的第一封家书,舐犊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C.当我面对素不相识却伸出援手的陌生人时,舐犊之情油然而生。

【答案】14.即使我想对母亲说些感激的话,也不能说尽母亲对女儿的舐犊之情。

15.女儿真是太忙了,真想让她在家多待一天。

16.C

17.A

18.母爱如粽

19.B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4.“可是,即使我想对母亲说些感激的话,又怎能说尽母亲对女儿的舐犊之情?”这句改写时应该把“又怎能"改成“不能”,去掉“呢”,把问号改成句号,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即使我想对母亲说些感激的话,也不能说尽母亲对女儿的舐犊之情。

15.结合上下文,“母亲听了,半晌无语。”这句中母亲心里可能在想女儿平时太忙了,真相让她在家多待一天休息一下。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女儿真是太忙了,真想让她在家多待一天。

16.结合句子表达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见母亲的手颤抖着,我的嗓子发紧,赶紧拿一个粽子低头去剥。"这句是我用剥粽子的动作掩饰自己心中的感动;阅读各项,应该选择C项。

故答案为:C

17.结合文中词语和句子,“絮絮叨叨”是对母亲的描写,在不断地“絮絮叨叨"中包含着母亲对子女的关爱。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A

18.结合短文内容,文中结合对粽子的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疼爱,可以用“母爱如粽”进行表述。

故答案为:母爱如粽

19.结合文中描写,“舐犊情深"指父母对子女的疼爱;阅读各项,B项中对词语的运用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B

三、写作

20.(2024·舒城)题目:珍藏__

提示:一张贺卡,一支钢笔,一席话语,一次感动……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

要求:请把题目“珍藏__”补充完整,叙述你记忆中最难忘的事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容具体,中心突出,情感真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答案】珍藏在心底的记忆

在我五彩斑斓的童年里,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着我成长的夜空。但在这无数星辰中,有一颗尤为耀眼,它是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那次与同学们共度的校园运动会。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初秋早晨,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我们学校的操场上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校园运动会拉开了帷幕。我作为班级的一员,满怀激动与期待地站在队伍中,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最令我难忘的是接力赛的那一刻。随着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比赛开始了。第一棒的同学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迅速将接力棒递给了下一位同学。我的心跳随着比赛的进行而加速,当接力棒即将传到我手中的那一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告诉自己:“加油,为了班级的荣誉!"

接过接力棒,我全力以赴地向前奔跑,耳边是同学们的加油声、欢呼声,它们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我不断向前。我能感受到风从耳边呼啸而过,脚下的跑道仿佛也在为我加油鼓劲。那一刻,所有的紧张与不安都化作了前进的动力,我拼尽全力,只为将接力棒更快、更稳地交到下一位同学手中。

最终,在我们全班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级取得了接力赛的第二名。虽然没能夺得冠军,但那一刻的喜悦与成就感却比任何奖杯都要来得更加珍贵。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笑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

运动会结束后,夕阳的余晖洒满了校园,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个充满欢笑与汗水的日子。但这段记忆,却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每当想起,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对纯真年代的怀念,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这份珍藏在心底的记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提醒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与挑战,只要团结一心,勇于拼搏,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结合题目要求,写一写珍藏的事物或者情感;结合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作答。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珍藏在心中的记忆”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讲述自己参加接力赛受到同学鼓励的经历,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1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市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4·舒城)情境一:六年级要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相关资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小题。

资料一:20世纪60年代,我国陷入了粮食不足的kùnjìng,饥饿如同móguǐ一样让人们kǒngjù。袁隆平看到这种情况,将全部rèqíng投入到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中。他每天都要到田里去,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从未jiànduàn。经过búxiè努力,他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2024·舒城)选出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

(1)

A.严峻(jùn)B.倾覆(qīng)

C.分外(fēn)D.轻于鸿毛(hóng)

(2)

A.剥削(xuē)B.兴旺(xīng)

C.僻静(bì)D.重见天日(chóng)

(3)

A.处境(chǔ)B.惊惶(huáng)

C.晃动(huàng)D.翻箱倒柜(dào)

3.(2024·舒城)选出下列每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并在其后的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1)A.责认B.肿胀C.截然D.万不得已

(2)A.含糊B.漫长C.坚锐D.焉知非福

(3)A.吻合B.觉查C.寂寞D.不可思议

4.(2024·舒城)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万象更新更:改变,改换。B.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

C.心平气和平:安定。D.见微知著著:著作。

5.(2024·舒城)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表现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对应着下面的几个传统节日,把相应诗句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春节→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D.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6.(2024·舒城)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填写在相应诗句的括号里。

①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

②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

A.春色

B.春城

C.春草

D.春风

7.(2024·舒城)作为中国人,你对中国四大名著了解多少呢?请根据提示填空。

(1)有一位曹姓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部作品的名字是《》。

(2)“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这是我国古代神话小说《》中的人物——;他的师父是;这部小说的作者是。

8.(2024·舒城)六年里,我们记住了很多美文佳句。

(1)【景之美】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微云。(《月光曲》)

(2)【情之美】无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中有《灯光》中的,有为完成掩护任务壮烈跳崖的。这种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让我想起东汉曹植的一句诗:“,".

(3)【唐诗之美】唐诗之美站在柳梢头,“___,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诗之美映在寒山中,“___,霜叶红于二月花";唐诗之美融于美酒之中,“葡萄美酒夜光杯,___。”

(4)【文字蕴哲理】听了哥哥《如何分配时间》的专题分享,我们茅塞顿开,忙乱的复习一下子井然有序起来,真可谓“,胜读十年书"。

9.(2024·舒城)请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写一段话(50﹣100字),注意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盼望厚安静饿喜欢

(2024·舒城)阅读课内小古文,完成以下小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11.《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

12.下面是根据文中画线句子的特点仿写的句子,请补充完整。

方鼓琴而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

13.你还知道哪些写友情的成语?请在下面横线上写两个。

二、阅读理解

(2024·舒城)阅读课外短文,完成以下小题。

端午节前的,周末,我回了趟老家,饭桌上,我见到母亲抖着筷子,好几次夹不住菜,经过追问,母亲说她患了严重的风湿病。可我这做女儿的却不知情,真是愧对年迈的母亲。

离家前一天的晚上,我对母亲说:“妈,您以后干活悠着点,等我下个周末回来帮您做。"母亲说:“哪能等你来做?你工作忙,回家一趟不容易,”稍后,母亲迟疑地说:“不能在家多待一天吗?"我心一紧,说:“妈,不能啊!明天我得上班,”母亲听了,半晌无语。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闻到一股粽叶的清香。厨房里,母亲正在忙碌着,看见我,轻轻一笑,说:“闺女,妈连夜包了几个粽子,你带一些回去,锅里的这几个,我煮好了,你等会儿吃了再走。"看着母亲布满血丝的双眼,我心里热热的,不禁心疼地埋怨:“妈,粽子又不是稀罕物,用得着连夜包吗?再说您手不好,抖得这么厉害……”母亲打断了我:“外面的粽子哪有妈亲手包的好吃……"见母亲的手颤抖着,我的嗓子发紧,赶紧拿一个粽子低头去剥。

我正吃着粽子,母亲拎来了一个袋子,她一边解开袋子,一边絮絮叨叨地交代我:“这里面有三种粽子,妈分成了三个小口袋。咸肉粽子,孙子爱吃;大红枣的,你吃了补气血;女婿胃不好,给他包的是掺杂了粳米的粽子……”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我静静地听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看着母亲用抖动的手,把粽子一个个放进去,忽然觉得,母亲是如此精细、周到。那一天,我真想对母亲说,妈啊,您为儿女操持了一辈子,就不能歇歇脚?可是,即使我想对母亲说些感激的话,又怎能说尽母亲对女儿的舐犊之情?

(有删改)

1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15.“母亲听了,半晌无语。"此时无声胜有声,母亲心里会想些什么?请揣摩母亲的心理活动。

16.默读画横线的句子,对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醒来后闻到粽香,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美味的粽子。

B.看见母亲的手颤抖,“我"担心她剥得不好,只能自己剥。

C.看到母亲的做法,“我”用剥粽子的方式掩饰内心的情感。

17.第4自然段中反复使用“絮絮叨叨"一词,对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突出絮叨中饱含的母爱

B.表现出母亲身体不好

C.突出母亲的忙碌与勤劳

18.为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

19.结合短文和下面的阅读链接,使用“舐犊之情”准确的一句是()。

阅读链接:舐犊之情,典故出自《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舐即舔,像老牛舔小牛犊一样

A.虽然毕业后我们即将分开,但是舐犊之情会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B.这是他写给儿子的第一封家书,舐犊之情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C.当我面对素不相识却伸出援手的陌生人时,舐犊之情油然而生。

三、写作

20.(2024·舒城)题目:珍藏__

提示:一张贺卡,一支钢笔,一席话语,一次感动……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

要求:请把题目“珍藏__”补充完整,叙述你记忆中最难忘的事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内容具体,中心突出,情感真挚,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困境;魔鬼;恐惧;热情;间断;不懈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困境"的“境”是土字旁,右边是“竟";“魔鬼”的“魔"里面是“鬼”;“恐惧"的“恐”下面是心字底;“热情"的“热”下面是四点底;“间断"的“断”右边是“斤";“不懈”的“懈"是竖心旁,右边是“解”;

故答案为:困境;魔鬼;恐惧;热情;间断;不懈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答案】(1)C

(2)C

(3)D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1)这组中“分外(fēn)"应读fèn;

(2)这组中“僻静(bì)”应读pì;

(3)这组中“翻箱倒柜(dào)"应读dǎo;

故答案为:(1)C(2)C(3)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汉字读音掌握能力。作答时要对于多音字要结合词语中汉字的意思进行正确作答,对于容易选择错误的汉字读音,要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加强识记,才能顺利作答。

3.【答案】(1)A责任

(2)C尖锐

(3)B觉察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1)这组中“责认”应写作“责任";

(2)这组中“坚锐”应写作“尖锐";

(3)这组中“觉查”应写作“觉察";

故答案为:(1)A责任(2)C尖锐(3)B觉察

【点评】题目考查对词语词形辨析能力。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平时学习积累对每一选项中词语进行检查分析,做出正确鉴别和修改。

4.【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结合词语表达的意思,ABC三项中对加点字的理解都是正确的;

D项中“见微知著”意思是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词语中“著"是显著的意思;这项理解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词语表达的意思,根据词义体会这个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做出选择。然后把字义带入词语中看是否符合,检验自己的判断。

5.【答案】B;D;A;C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阅读各项中的诗句,A项“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出自《古诗十九首》,描述的是七夕节;

B项“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王安石《元日》,描述的是春节的习俗;

C项“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出自王建《十五夜望月》,描述的是中秋节的习俗;

D项“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出自韩翃《寒食》,描述的是寒食节的习俗;

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BDAC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

6.【答案】B;D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韩翃《寒食》,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自王安石《泊船瓜洲》,意思是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

故答案为:(1)B;(2)D

【点评】题目考查对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积累,根据题目内容和考查的知识点,进行准确作答.

7.【答案】(1)红楼梦

(2)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吴承恩

【知识点】其他文学常识;《红楼梦》;《西游记》

【解析】【分析】(1)结合“有一位曹姓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描述的是《红楼梦》;

(2)“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这是《西游记》中对孙悟空的描写,他的师傅是唐僧;作者是吴承恩;结合相关知识,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红楼梦(2)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吴承恩

【点评】题目考查对名著阅读等相关文学常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文学知识,结合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正确作答。

8.【答案】(1)水天相接;洒满了银光;轻纱似的

(2)郝副营长;狼牙山五壮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碧玉妆成一树高;停车坐爱枫林晚;欲饮琵琶马上催

(4)听君一席话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1)结合课文《月光曲》,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书写时“接”是提手旁,右边是“妾";“满”是三点水,左右结构;“纱"是绞丝旁,右边是“少”;

(2)结合课文内容,《灯光》描写了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郝副营长";《狼牙山五壮士》描写了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白马篇》,意思是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自贺知章《咏柳》,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山行》,意思是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出自王翰《凉州词》,意思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4)“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与对方交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很大。

故答案为:(1)水天相接;洒满了银光;轻纱似的(2)郝副营长;狼牙山五壮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3)碧玉妆成一树高;停车坐爱枫林晚;欲饮琵琶马上催(4)听君一席话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古诗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名句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也涉及格言和课文人物理解的内容。作答时要结合题目要求,根据对诗句和课文的理解,以及自己课外阅读中积累的古代文学知识进行准确作答,答案要规范,书写要正确。

9.【答案】教室里安静得很,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到。我饿得肚子咕咕叫,前胸贴后背。我盼望着妈妈给我送来我喜欢吃的面包。

【知识点】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结合词语的意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选择词语金耳环词语的意思进行运营作答。句子要通话。

故答案为:教室里安静得很,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得到。我饿得肚子咕咕叫,前胸贴后背。我盼望着妈妈给我送来我喜欢吃的面包。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10.刚刚;过了一会儿

11.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2.皎洁如月光之辉

13.情深意重;肝胆相照。

【知识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为文言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

10.“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意思是刚刚弹琴的时候想到泰山,“方”是刚刚的意思;“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意思是不一会儿又想到流水,“少选”指过了一会儿。

故答案为:刚刚;过了一会儿

11.结合对成语的理解,成语“高山流水"出自《伯牙鼓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2.结合文中的句式,运用“....兮若......”的句式,抓住明月的特点,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