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己别离之时,隔烛对坐,烛泪点点,表达依依惜别之情。1.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蒋婕《虞美人·听雨》诗人独自在外漂泊,回想起与爱人共剪烛花的温馨场景,表达深深的思念。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俊秀少年,歌楼听雨,红烛盏盏,好不惬意,表现青春年少无忧无虑无限欢快。教学目标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在诵读诗歌时,能够读出节奏、轻重、情感。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深入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作者简介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作者简介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诗歌创作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讲究平仄的韵脚,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律感,绘画美——选择词藻,符合诗歌主题的鲜明色彩,富有画面感。建筑美——强调节与句匀称整齐,富有层次结构美。写作背景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其诗的深层根基。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新月派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而取名,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运动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为了实现这一理论原则,新月派诗人在诗歌艺术上做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是客观抒情诗的创作,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然后再用想象来装成那模糊影像的轮廓,把主观情绪化为具体形象。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文学知识文体知识咏物诗: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如《石灰吟》。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初读文本
把握节奏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读准节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基调:昂扬奋进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整体感知一.“意象解构”是指诗人将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来表情达意。如“丁香”在戴望舒的笔下,就被分解成“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颜色、味道、气质三个部分。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找出“红烛”这个意象在诗中主要被解构成了哪几个部分?红烛之色(第1节)红烛之光(第2-4节)红烛之泪(第5-7节)红烛之灰(第8-9节)分组探究二.请同学们分片段精读诗歌,探究诗人借“红烛”之色、光、泪、灰分别寄托了怎样的情感?1.朗读第1节,思考红烛的“红”象征着什么?诗的开始就突出“红烛”意象的特征,红红的,“红”是赤诚、热烈的象征,“红烛”如同赤子之心,象征着诗人对祖国的赤诚之心,是诗人理想人格的化身。文本分析2.朗读2-4节,思考红烛的“光”象征着什么?“红烛”之“光”象征着诗人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诗人借“红烛”之“光”激励自己,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和心愿,他要如红烛一样燃烧,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当时正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毒害而沉睡、麻木的中国人,使民众觉悟、奋起,使他们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获得解放,走向光明。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文本分析3.《红烛》一诗,第2节中说“一误再误”,而第3节却说“不误,不误!”前后是否自相矛盾?不矛盾。“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
强烈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文本分析4.怎样理解第四节中“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活着就是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照亮沉睡的中国人使民众从麻木中摆脱、觉悟、奋起做革命的先驱者,去推倒枷锁文本分析5.朗读5-7节,思考红烛的“泪”象征着什么?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红烛”之“泪”象征着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情。“残风”暗指反动势力。“红烛”因烧得不稳而着急流泪,体现了诗人内心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却因受到反动势力的阻挠,感到壮志难酬,因此痛苦流泪。“着急”一词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世人创造光明、无私奉献的精神。诗人还借“红烛”之“泪”表达了愿意牺牲自己,奉献自己,给人类以幸福与快乐的愿望。文本分析6.第五节中“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如何理解?在文中有何作用?古代诗词常把蜡烛点燃时流溢的油脂叫作“烛泪”,诗人沿用这种拟人手法,将红烛人格化,既写她“燃烧心火”的奉献,也写她痛苦、挣扎地“泪流”。此处以拟人手法描摹红烛情态,巧妙地由上文“勇于燃烧”过渡到下文“流泪”文本分析7.第六节中“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象征、拟人。
“
残风”使红烛着急而流泪,“残风”象征着黑暗反动势力。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红烛“着急”拟人化,更能表现出红烛一心为人世间创造光明,唯恐不能为人世间创造光明,以无私奉献为天职的灵魂。
这几句诗体现了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的美好愿望,因受到黑暗反动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世人而痛哭流涕的情感。文本分析8.怎样理解“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第8、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只有做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是劝勉自己:耕耘者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有崇高的献身精神。
文本分析9.“红烛”象征着什么?试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具体分析。红烛象征着献身祖国的精神。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牺牲自我;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被摧残的痛苦;红烛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为信仰,唯愿为世人创造光明。这些都象征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红烛象征着诗人这个爱国者形象。诗人赤诚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欲拯救世人的灵魂,以结成快乐的果子,这表明诗人的创作一开始就有严肃的社会责任感。红烛的形象是诗人光辉人格的写照。在诗中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文本分析10.开头“红烛啊”贯穿全诗,这是什么修辞?对全诗有什么作用?反复的修辞方法
全诗共九节,每一节的开头都是“红烛啊!”,形成局部复沓吟咏,形成诗节的排比,情感充沛,便于倾诉所见、所思、所感,抒情性更强。反复呼告,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烛之色1(“红”)烛之焚2烛之光3烛之责4烛之泪56烛之灰78蜡炬成灰泪始干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红烛》总结困惑勉励思虑抑扬交错,作者内心矛盾纠结赞扬歌颂安慰豁然11.闻一多提出了诗歌的“三美”理论,请简要分析《红烛》一诗是怎样体现“三美”的。(1)音乐美:重复句的使用,一定程度上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使《红烛》在音韵上很适合朗诵。作品时而低吟,时而提问,时而高昂,每一节结束后,又以“红烛啊”继续拉动一波情绪,节奏起伏,富有音乐美。(2)绘画美:《红烛》的绘画美体现在它不是直接描述物体的颜色,而是很巧妙地融合意象来呈现。物体上的美,当然是“红烛”“火”“血”等红色主色,也有“灰”“光芒”等配色,更以反复出现的动词“烧”来强化意象—“红烛”。(3)建筑美:《红烛》的建筑美,最主要是体现在节奏和前后呼应的结构上。诗歌先以感叹句的首节开始,转入以疑问句为主的次节,第3、第4节的“不误,不误!”“烧吧!烧吧!”整齐对照,也加快了音韵上的节奏,“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充满了古典的格律和新诗自由融合的精神。俄国的别林斯基曾说:“一个诗人越是崇高,他就越是属于他所出生的社会,他的才能的发展、倾向,甚至特点,也就越是和社会的历史发展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请结合《红烛》对此说法作简要分析。闻一多写作《红烛》,正是因为对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有太多不满,心中郁积着太多不平之“火”,才渴望点点烛光也能有燎原之势,从而烧出一个新的世界。他用自己微弱的光与热去对抗黑夜,最终用自我的牺牲践行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林业土地入股合作开发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土鸡蛋绿色包装采购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有声读物配音制作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木地板行业绿色生产标准认证合同4篇
- 2025年度配音演员与儿童节目聘用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农民工就业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新型幼儿教育机构教师聘用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创业投资公司融资合同范本
- 二零二四年度医院儿科医师派遣合同3篇
- 2025年度钢管脚手架内外施工质量保障合同
- 《健康体检知识》课件
- 2023年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考核计划表
- 生产计划主管述职报告
- GB/T 44769-2024能源互联网数据平台技术规范
- 【经典文献】《矛盾论》全文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专项训练课外阅读(含答案)
-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给男友的道歉信10000字(十二篇)
- 客人在酒店受伤免责承诺书范本
- 练字本方格模板
- 《老山界》第1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