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 教案 模块一 绪论内容知识点_第1页
中医护理学 教案 模块一 绪论内容知识点_第2页
中医护理学 教案 模块一 绪论内容知识点_第3页
中医护理学 教案 模块一 绪论内容知识点_第4页
中医护理学 教案 模块一 绪论内容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一绪论中医药学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原始社会时期、夏至春秋时期、战国至东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到近代,它通过不同时期的逐渐演化,使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持健康。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形成一整套独特的防病治病的中医理论体系,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项目一认识中医体系各时期著作对人类的贡献一、学习情景描述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伴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它的发展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哲学思想的发展密不可分。自古以来,中医治病集医、药、护为一身,我国传统医药学中一直包含着丰富的中医护理内容。二、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本任务的学习,能达到以下目标:1.素质目标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学习中医的信心。2.知识目标(1)了解中医护理学各时期的发展特点。(2)熟记中医护理学各时期的代表人物及著作。3.能力目标能阐述中医体系在各时期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由于古代医护一体,在历史的长河中,护理知识散见于各医家的著作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护理经验也不断被挖掘整理,并逐步系统化、理论化,至今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古代,中医护理学与医学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古代医疗体系的核心。医护一体的传统意味着,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对病人的照料,更是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珍贵的护理知识和经验,往往隐藏在各医家的著作之中,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文献,它们记录了无数医家的智慧和实践。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这些散落的护理知识逐渐被后人挖掘、整理,人们开始尝试将这些经验系统化、理论化。通过历代医者的不懈努力,古代的护理经验得以传承和发展,护理工作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操作规范。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照料,而是成为一门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至今,古代中医护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不仅继承了古代医学的精髓,还融合了现代医学的先进理念。这门学科的形成,标志着护理工作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人类对健康和生命关怀的不断追求和深化。从古代的草药敷贴、针灸疗法,到现代的护理程序和患者教育,中医护理学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医学知识的积累,也映射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类对生命质量的更高要求。在中医护理学的深入发展中,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逐渐展现出了无可替代的价值。中医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紧密相连,这一思想在中医护理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时,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状况,还要关注其心理状态、社会环境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从而实现身心的全面护理。中医护理学的治疗手段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草药治疗、针灸推拿外,还包括拔罐、刮痧、艾灸等多种非药物疗法。这些疗法以其独特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深受患者喜爱。同时,中医护理还注重饮食调养、情志护理和养生保健,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情绪状态和生活习惯,增强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促进疾病的康复。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医护理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一方面,中医护理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形成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模式;另一方面,中医护理也积极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这种跨界融合不仅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的现代化进程,也为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总之,古代中医护理学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在现代社会,中医护理学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二、中医护理的发展时期护理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护理,中医护理的发展是随着中国文化而发展的,历经了很多时期:1.原始社会时期2.夏至春秋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3.战国至东汉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5.隋唐时代时期(公元581年—960年)6.宋金元时期(公元960年—1368年)7.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三、中医护理学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战国至东汉时期:这一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大量的中医护理内容散见于各种医学著作中,为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奠定了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两汉时期,中医药学快速发展,我国现存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学知识,共记载药物365种。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医学史上极有影响的一部临床医学巨著,它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也为临床辨证施护开创了先河。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是保健体操的创始人,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姿态,创造了“五禽戏”,将体育与医疗、护理结合起来,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康复护理。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期间,中医护理得到逐步发展,出现了众多名医名著。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集中医急救、传染病及内、外、妇、儿、骨伤各科之大成。南北朝时期龚庆宣所著《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外科专著。隋唐五代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时隋唐统治者直接参与医学事业的领导和组织,采取了一些促进医学发展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详细地介绍了各科临证护理、投药、食疗、婴幼儿护理保健等内容,他还首创了细葱管导尿的方法,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人发明的橡皮管导尿术要早1

200多年。同时还发明了蜡疗和热熨法。宋金元时期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较快、成果较多的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医学著作的传播、整理、研究创造了条件。明清时期,温病肆虐,促进了温病学的发展,无论在理法方药方面,还是在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于温病病情发展快,变化多,因此在温病的四、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特点鸦片战争后,社会制度变更,西方科技传入,中西文化出现了大碰撞,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一是继承收集和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二是出现了中西汇通和中医学理论科学化的思潮,以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櫵、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汇通学派,认为中西医互有优劣,可以殊途同归。在这一时期中医办学得到了发展,开办了“京师同文馆”“利济医学堂”可谓是最早的医学院,在上海等地创办了中医院,并随着医院的建立,护士队伍形成。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继承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近代中医护理学更加注重与现代医学护理实践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理论体系。这种结合不仅体现在对传统中医理论的深入挖掘和现代科学的融合,还体现在对临床护理操作的创新和改进上,使得中医护理既保留了传统的精髓,又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例如,中医护理师在实践中运用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来辅助中医诊断,使得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同时,护理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科学化与标准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医护理学在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上趋向科学化、标准化,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例如,通过现代医学检测手段来辅助中医诊断,使得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同时,护理操作流程的规范化,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中医护理学还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电子病历系统,以提高护理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3.重视整体观念:近代中医护理学强调“整体观念”,在护理过程中注重人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这种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个体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在护理实践中,中医护理师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例如,在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护理时,中医护理师会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调整护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4.个性化护理:中医护理学注重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这种个性化的护理不仅体现在对不同体质、不同病情患者的差异化护理上,还体现在对患者心理、社会需求的关注上,力求在生理和心理层面都给予患者最合适的护理。例如,对于焦虑或抑郁的患者,中医护理师会结合中医情志调摄理论,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状态。5.多学科融合: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中医护理学与西医护理学、心理学、营养学等多个学科相互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护理模式。这种融合使得中医护理不仅限于传统的药物和手法治疗,还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营养指导等多方面的内容,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例如,在肿瘤患者的护理中,中医护理师会结合西医的放化疗方案,通过中医的食疗和情志调摄,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治疗副作用。6.重视预防与养生:中医护理学不仅关注疾病治疗后的护理,还强调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通过中医养生理论的指导,护理人员会教授患者如何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情志调摄等方法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例如,中医护理师会根据季节变化,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养生保健,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等,以达到防病于未然的目的。7.教育与培训:随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也日益重视,通过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这不仅包括中医护理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还包括现代医学知识和护理伦理,以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医疗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例如,中医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还要学习现代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等课程,以全面提升其专业素养。8.国际交流与合作:近代中医护理学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中医护理的理念和方法逐渐被世界认识和接受,促进了中医护理学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国际会议、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形式,中医护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世界医学护理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例如,中国中医护理专家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活动,分享中医护理的经验和成果,推动了中医护理学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项目二理解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一、学习情景描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古代哲学和医学的结合,是在朴素唯物论和自然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它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以临床实践为依据,以辨证施护为特点的理论体系。二、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本任务的学习,能达到以下目标:1.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树立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的理念。2.知识目标(1)正确描述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和防护结合的含义。(2)掌握病、症、证三者之间的关系。3.能力目标能运用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为患者开展对证、对症护理及健康宣教。一、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人与自然及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认识。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器官、经络、肌肉、皮毛、筋脉、四肢百骸、气血津液等,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人二、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把各脏腑、组织、器官联系起来,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如心与小肠相表里,主血脉,主神志。其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则神清气爽,面色红润光泽,脉搏和缓有力。这种整体性也同时表现在病理方面,人体是一个内外紧密联系的整体,因而,内脏有病,可反映于相应的形体官窍。如肝(阴)血不足,则会导致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等症。三、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中医历来十分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联系,对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论述尤多。如《灵枢·邪客》中说:“人与天地相应也。”自然界的任何变化,如时令的交替、气象的变迁、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均可使人体产生一定的生理和病理反应。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要素之一,地域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脏腑功能。四、人与社会环境的统—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性:人生活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其生命活动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与社会环境是统一的,相互联系的。一般说来,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的社会支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可使人精神振奋,勇于进取,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不利的社会环境,可使人精神压抑,或紧张、恐惧,从而影响身心功能,危害身心健康。如家庭纠纷,邻里不和,亲人亡故,同事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紧张等,可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和稳定,不仅易引发某些身心疾病,而且常使某些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病等的病情加重或恶化,甚至死亡。故《素问·玉机真藏论》说:“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所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患者本身的护理,而且要对家庭、社区、社会等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以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五、中医辨证施护的概念辨证施护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证”,又称证候,它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和邪正盛衰的变化,如风寒感冒、肝阳上亢、心血亏虚、心脉瘀阻等,都属证候的概念。“症”即症状,是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头痛等。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诊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施护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遵循辨证的理论确定相应的调护措施。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则是护理疾病的方法。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护理疾病的过程。如寒证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饮食药物均宜偏热服,并给予羊肉、狗肉等助阳散寒之品,忌食生冷瓜果,局部给予热敷、艾灸、拔火罐等;热证患者起居要通风凉爽、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之品,多给予水果、绿豆汤等清热生津之品,做好降温护理,忌艾灸、拔火罐、热敷等方法。八、“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表现出几种不同的证,又可见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同一种证,在辨证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不同。以感冒为例,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湿之邪(暑多挟湿),护理应采用一些祛暑化湿的方法。如果是冬令时节感冒,宜采用中药温热服,给生姜红糖葱白汤等热饮料以助药力,服药后覆盖衣被,使其周身微微汗出,而达汗出表解之功效。所谓“异病同护”,就是九、“上工”治未病的思想防护即预防与护理。中医学在总结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已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强调防护结合。《黄帝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