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并制定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足月分娩后抑郁产妇64例,总结分析其出现心理障碍的成因,并制定干预对策,后将其分为行常规干预对照组(n=32)与并行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n=32),验证制定护理对策的有效性。结果:产妇产后产生心理障碍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分娩因素与遗传因素。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妇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致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因素较多,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不良情绪。关键词:心理护理;产妇;心理障碍论文类型:理论研究目录TOC\o"1-3"\h\u1绪论 11.1背景及意义 11.2研究目的及目标 11.3关键词及定义 11.4文献回顾 22研究设计 42.1研究对象 42.2一般资料 42.3研究方法 42.4研究步骤 43研究结果 54讨论 65推论及建议 85.1推论 85.1.1生理因素 85.1.2心理因素 95.1.3社会因素 95.1.4遗传因素 95.1.5医疗服务质量因素 95.2建议 95.2.1开展人性化健康教育 95.2.2实施积极的心理疏导 95.2.3强调家庭的支持作用 105.2.4帮助产妇顺利完成角色转换 105.2.5处理产妇的生理不适 10致谢 11参考文献 12网络学院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13毕业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131绪论1.1背景及意义分娩是一个复杂的生理事件及心理危机时期,产后心理障碍是指产妇产后发生的沮丧及抑郁情况,也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沮丧、抑郁、焦虑、恐惧、易激怒、多疑、自卑,对婴儿和自身表现出过度的担忧,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残、自杀或伤婴行为。相关研究表明,产后心理障碍与婴儿不良认知及情感障碍紧密相关,产后心理障碍不仅对产妇的自身健康产生影响,其负面情绪会影响婴儿的早期心理发育和生理成长,影响到家族情感和家庭和谐。有资料表明,产后心理障碍国外发生率为3.5%~33%,国内为11%~15%[1]。产妇属于特殊群体,其分娩后精神紧张,心理敏感,故容易出现产后抑郁或沮丧,即为产后心理障碍。产褥期女性产生心理障碍的概率较高,普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退化,表现为适应能力降低、依耐性增加、情感脆弱等,对产妇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甚至可诱发精神障碍,不利于母婴关系的构建,且对家庭和睦有较大不良影响,为此有必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为实现对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有效控制,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产后心理障碍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2研究目的及目标(1)研究目的研究分析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研究目标分析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针对于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关的护理的建议。1.3关键词及定义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2]。当心理活动异常的程度达到医学诊断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强调是这类心理异常的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把它们当做疾病看待。此外,使用心理障碍一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能减轻社会的歧视。护理:护理是一门运用科学,分为家庭护理和有偿护理。有偿护理必须按照卫计委医政部门所规定的法律法规相关条文执行开展相应的护理项目,有条理、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基础或常规护理,观察病人体表体重情况,了解病人病情,配合医生治疗,加强巡视和教育,及时处理医疗纠纷,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开展危重症生命体征监测、标本采集、体重营养定期观察分析,并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日常活动、用药和安全等问题。如心肌梗塞病人可表现为:生理的——疼痛、胸闷、气急;心理的——害怕、恐惧;思想文化的——对疾病知识的自我认识和理解程度;精神的——是否被护士和医生重视与尊重[3]。1.4文献回顾(1)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1)生理因素:包括激素水平因素和产科因素。孕妇在整个妊娠过程中,生理过程包括停经,妊娠,分娩。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存在较大的起伏,如产前孕妇的胎盘类固醇释放达最高值,分娩后分泌突然减少,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生乳素、雌、孕激素等急剧下降,雌激素与孕激素不平衡,而使内分泌失衡,而内分泌的改变是产后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失衡,是孕妇产后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4]。同时,产妇产后的身体恢复状况对产后心理影响也较大,尤其是产后出现合并症者的产妇,更易因自身身体状况而给心理带来影响,若不进行及时调节,会增加产生心理障碍的风险。2)心理因素:产妇的认知能力,文化程度及情感状态等与心理障碍有关,不良的情感状态及对分娩的认知及对角色变化的准备不足及产后对新生儿喂养知识的欠缺,都会给产妇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以上原因均为产后心理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敏感多疑、内向偏执、生活能力较差、心智不成熟的产妇更易发生产后心理障碍[5]。3)家庭及社会因素:住房环境恶劣、家人关心程度不够、夫妻感情较差、生活压力大,经济状况差等因素同样是出现心理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6]。4)分娩方式及婴儿因素:对分娩过程不够了解,对分娩疼痛有恐惧心理及产钳助产、产时并发症均为产后心理障碍的致病因素。而且,畸形儿、死产及产妇亲属对胎儿性别的歧视同样为产后出现的心理障碍的诱因。5)对生育相关知识的认知不足:对妊娠分娩的知识了解不够,不了解产后子宫恢复及伤口的愈合的规律、对产后出现的并发症感到恐惧,缺乏母乳喂养及婴儿护理知识,母乳喂养困难等因素都会使产妇出现抑郁及焦虑心理[7]。(2)对于产妇产后心理障碍护理措施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保证产妇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使产前产后的医护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医院应为产妇提供安静、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护士对产妇的服务要耐心、细致,对分娩流程简明扼要的向产妇进行讲解,对产妇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对产妇的疑虑给予理解,鼓励产妇消除恐惧心理,了解情绪障碍的发生过程,拒绝不合理信念产生,以积极、平和、阳光的心态迎接新生儿的到来。2)创造适宜的孕后恢复环境:为孕产妇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病房内应保持安静,以提高产妇的睡眠质量[8]。同时,鼓励产妇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的运动,饮食营养应均衡,避免暴饮暴食,减少亲友探视,防止交叉感染。3)帮助角色转换: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进行角色转换,认同母亲角色,并向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宣传,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对新生儿护理的常识和技能,尽早进入母亲角色。在产后护理工作中,制定产后14d、28d随访制度,对可疑病例应增加随访次数,以减轻产妇的焦虑情绪。此外,鼓励产妇多与新生儿接触,以增加母婴感情,了解新生儿状态,,较少不必要的担心。4)与孕妇家属进行沟通,增加对母婴的关注度;向产妇家属(尤其是丈夫)详细讲解产褥期孕妇的心理,帮助其调节情绪,在其情绪出现波动时给予及时开导及关怀。若产妇有不良个性特征,应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增加产妇“心理上的营养”,切勿对产妇进行精神刺激,减少生活中负性事件的发生。多鼓励、多陪伴、多关心,多表扬,以增加产妇的信心[9]。2研究设计2.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足月分娩后抑郁产妇64例,并且以这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2.2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足月分娩后抑郁产妇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2)与实验组(n=32)。对照组中产妇年龄21~36岁,均数(27.4±3.6)岁,分娩方式顺产15例,剖宫产11例,产钳或吸引器助产3例,实验组产妇年龄22~35岁,均数(27.0±3.4)岁,分娩方式顺产16例,剖宫产11例,产钳或吸引器助产2例,两组产妇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所有产妇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学历初中以上,且无语言障碍与原发性精神障碍,经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分值大于40分,并签订了同意书。2.3研究方法(1)统计学处理本文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表达方式为(x±s),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方式为%,通过x2检验。P<0.05为有意义。(2)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抑郁情况,采用抑郁(SDS)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分值越高代表产妇的抑郁情况越严重。(3)文献综述法通过在网络图书馆进行查阅关于该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且对于这些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以及总结,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2.4研究步骤研究前所有产妇均由临床医师进行交流,观察其语气、语调、神情等,并分析诱发其心理障碍的因素,总结得出诱发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分娩因素与遗传因素。针对遗传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引发的患者,重点加强情志护理,尽可能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做好日常护理,并在生活上给以产妇必要的支持,做好与产妇的深度交流,并叮嘱产妇家属给以产妇必要的支持,重视家庭的关怀,应要求产妇家属尤其是丈夫多陪伴产妇,尽可能消除其所存在的不良心理,辅助其重构心理平衡。对分娩因素引发的患者,考虑产妇产后普遍伴有剧烈的疼痛,如宫缩痛、切口痛等,也可能由于感官灵敏性增加,而出现输液疼痛、头痛等,为此及时给以心理干预,并以看电视、交流、听音乐等方式,转移产妇的注意力,如有必要准医嘱给以镇痛药物干预,拉近于产妇间的距离,提高其护理依从度。同时促进患者完成角色转换,分娩后产妇需要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承担起哺育新生儿的责任,但部分产妇为了自我保护,存在不愿意哺乳的问题,为此需要通过有效的交流告知其母乳喂养的意义,并告知其哺乳以及成为母亲的乐趣,或可通过婴儿模型进行辅助诱导,以此让产妇能够体验到作为母亲的快乐。上述护理内容所有患者均有涉及,但诱因不同侧重不同[10]。此外,对所有产妇均加强感染预防,考虑产褥期易出现感染问题,为此有必要重点做好感染预防,病房需要定期开窗通风,并以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同时以空气净化机进行24h空气消毒。另外,也需要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需及时叮嘱医师进行处理。另外,还需要做好终末期消毒,产妇用过被褥等,均需要以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进行清洗,为下一产妇创造良好的环境。3研究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抑郁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但实验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P值对照组3248.41±7.54443.63±3.583.23960.0019实验组3249.62±6.8136.41±2.8410.127700.0000T0.6737P值0.50304讨论近期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印象,产妇产后出现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产妇的恢复,不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而就本次研究来看,导致其心理障碍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因素、分娩因素与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主要体现在有家族精神病史上,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家庭不和谐,亲人生病或去世,事业等问题,而分娩因素主要包括疼痛,并发症等,而心理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生活压力、未做好分娩准备等方面。考虑到诱发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因素较多,风险较高,为此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前必须做好对产妇的评估工作,如存在上述诱发因素需要进行重点关注。对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产后心理障碍的产妇,在护理上需要提供更为细致的服务,缓解其产后疼痛,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11]。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叮嘱其给以产妇更多的支持,以家庭的温暖给以产妇支持。另外,还应鼓励产妇做好角色转变,承担其哺育的责任,以此让其体验到作为母亲的快乐,以进一步缓解其不良心理。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在采用了护理干预后,产妇的抑郁评分显著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代表本次所制定护理干预对策切实可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综上所述,针对诱发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诸多原因,有必要在加强筛查工作,及时排除出有诱发心理障碍风险的产妇,并做好护理干预工作,以辅助患者重构心理平衡,促进其加快角色转变,缓解其不良心理,进一步实现对产后心理障碍的有效预防与控制。产后心理障碍与产妇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有关,也与其所处的家庭、社会等因素相关。通过实施护理干预,使产妇摆脱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以愉悦的心态哺育婴儿、应对生活,承担起作为母亲的重要职责。不仅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发育,也有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从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5推论及建议5.1推论5.1.1生理因素产妇体内激素水平起伏变化较大,妊娠时胎盘类固醇的释放逐渐达到高峰,分娩后突然减少,从而使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研究显示,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心理障碍发生的概率越高。生产中的难产、滞产和剖宫产,分娩后产妇身体不适、疼痛及分娩并发症的发生,增加心理障碍发生的可能性。5.1.2心理因素好强、固执、敏感、懦弱是产妇心理障碍产生的性格因素。由于产妇缺乏足够的分娩知识,对婴儿生理反应的过度关注和护理知识的缺乏,希望从医护人员、家属亲友那里得到更多帮助,导致无法正确认同母亲角色。产后社会角色的转换、家庭责任的扩大,使其难以承担面对。5.1.3社会因素产妇社会关系的缺乏、亲属朋友的缺少,经济状况的困扰,尤其是不和谐的夫妻关系,家庭支持系统的缺乏,均成为产后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5.1.4遗传因素在产后心理障碍发病人群中,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产妇发病率较高,遗传因素是产后心理障碍的潜在因素。5.1.5医疗服务质量因素医院的环境,医疗水平的高低,护理态度的好坏均会对产妇的心理造成影响,良好的医疗环境,高超的医疗水平,温暖的服务不仅会减少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及产后的痛苦,还会使产妇的心理压力减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后心理障碍的发生。5.2建议5.2.1开展人性化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产妇介绍医院环境,讲解各项妇产科检查项目。结合产妇身心特征,发放宣传手册,制作幻灯片、VCD等实施健康教育,由专业护理人员为产妇提供一对一的宣教模式,充分讲解产妇心理不适的发病机制、护理目的等,提高产妇对心理障碍知识的认知程度。营建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宣传文明的男女生育观,转变部分产妇对婴儿性别选择不满意的传统观念。5.2.2实施积极的心理疏导刚刚经过分娩阵痛的产妇,既可能产生兴奋、满足等积极情绪,也可能出现不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采取问卷形式对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据产妇心理障碍的不同程度,探录其发生原因,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鼓励产妇交心和倾诉,帮助产妇正确面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了实现心理干预目标,妇产科医护人员成立专门的心理援助小组,对发生心理障碍的产妇进行专门的心理访谈,每位患者每天访谈时间不低于20min。5.2.3强调家庭的支持作用家庭是产妇的寄托和归属,家庭支持在产妇的心理护理中尤为重要。因此,在护理干预中应重视家庭的凝聚力,提倡亲属、朋友给予产妇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是丈夫在产妇心理护理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必须保证丈夫给予产妇和婴儿足够的照顾。5.2.4帮助产妇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产妇在产前多属于被照顾、被呵护对象,产后则担当照顾婴儿的角色。为了让产妇承担起哺育婴儿的重要责任,在护理干预中,医护人员应该加强与产妇的交流,使其学会换位思考,明确定位自己的母亲角色,早日适应对新生儿的哺育。初次分娩的产妇,应当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哺和婴儿护理方法,消除产妇护理婴儿的陌生和恐惧,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5.2.5处理产妇的生理不适疼痛是产后最常见的生理反应,产后可能会产生宫缩疼痛、切口疼痛、静脉输液处疼痛、头痛等。在给予产妇使用适量镇痛药物的同时,可通过暗示性语言、心理学晤谈技术、讲故事、听音乐等方式,以转移其注意力。参考文献[1]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江学院《湖湘民俗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基础A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师范大学《抽样调查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安全生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中医学基础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塔城职业技术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及其应用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室内专题设计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风景园林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离散数学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店铺转让协议书 合同
- 《江苏住宅物业管理服务标准》(DB32T538-2002)
-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实践实验报告2800字】
- 2023年中考地理位置复习课件
- “德能勤绩廉”考核测评表
- GB/T 32119-2023海洋钢制构筑物复层矿脂包覆腐蚀控制技术
- 罩棚檐口标识更换施工方案
- 英语演讲比赛评分标准-评分表
- 炉壁温度计算详解
- 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
- 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