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着“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空生活趣事多》4篇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古诗二首》是两首描
写自然景观的古诗;《雷雨》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介
绍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告诉人们怎样辨别方向;《太空生活趣事多》讲述了在太空中生活的一些有趣
的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古诗二首》》读诗句,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
《雷雨》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提取主要信息
了解课文内容<《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了解一些辨
别方向的方法。
I《太空生活趣事多》AA通过对比,感受太空生活的奇特、有趣。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
古诗二首21.认识4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34个词
雷雨2语。
要是你在野外2.能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字词运用
2
迷了路的妙处,能拓展积累词语,抄写句子。
3.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说出雷雨前后景色的变化、“天然的指南
太空生活趣事
2针”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和在太空中生活的趣事。
多
4.能背诵《古诗二首》《雷雨》。
1.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认识“博、馆”
等9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含、迎、留”这3个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
“荡、满、敬”这3个结构易错的字,能联系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
语文园地六23.能仿照例子,把自己对大自然的疑问写下来。
4.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
5.能背诵古诗《悯农》(其一)。
6.自主阅读《最大的“书”》,感受川川的勤学好问,有了解大自然的
兴趣。
15古诗二首
A教学目标
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A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A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在学生诵读古诗、大致理解诗意的同时进行随文识记。可以根据语境巩固识记,还可以
联系熟字比较识记以及偏旁归类识记。
(2)写字: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归类指导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于“莲、穷、荷、含、吴”
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区分上下部分的宽窄关系。“湖、绝、岭”这3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
左右部分的占位和高低关系。
2.朗读教学
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可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要读出节奏和韵律,甚至读出感
受,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前两句诗要读出赞叹的语气,边读边
想象美景;《绝句》要带着愉悦轻松的感情朗读。
3.理解运用
两首古诗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特点,应充分借助插图,诗画相融,帮助学生
想象画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诗意,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趣。
A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A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院课时目标
1.认识“晓、慈、毕、竟、映”这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想象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
A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
1.图片激趣,欣赏西湖。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
杭州西湖的美景吧!(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图片)
2.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交流感受: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来赞美它。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多媒体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的生平介绍)
(4)理解诗题。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①学习“晓”。看看“晓”的偏旁,你有哪些发现?
②相机解释“净慈寺”。
课件出示: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5)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
种阅读期待。
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
①正音。“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②识记。说一说你有什么办法识记“慈、竟、映”。
(4)指名读,读出节奏感。(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①教师范读。
②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
2.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过
多的解析。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初步的了解即
可。
板块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啊!你们想去看看吗?
2,学习诗句。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
绿、这种红的?
课件出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为什么是“别样红”呢?带着问题去诗
中寻找原因吧!
(1)品荷之多。
①“接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
②指导朗读: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
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③指名读、小组读。
(2)品花之艳。
①早晨的太阳是怎样的?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②指导朗读:读出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的荷花的红艳。
(3)品人之情。
①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
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②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予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这样的
朗读方式,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更让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让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知上的
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板块四入情入境,读中悟情
1.配乐诵读: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西
湖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试着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呢?
2.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了古时候,我,就是杨万里……(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
物、事情)我来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
3.朗读背诵。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中。
(3)引导背诵。
【设计意图】编写故事,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有效地体现
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时,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
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A板书设计
西湖六月景六
议论
色
风光不同月
醉
晓出净慈寺西
莲叶
人
无穷碧湖
送林子方写景
荷花别样红
第2课时
《绝句》
A课时目标
1.认识“绝、鹏、鸣、含、岭、泊”这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岭、吴”这4
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A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
1.激情导入,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黄丽鸟、白鹭、雪山、小船、柳树)
2.介绍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生活。
3.一天,诗人坐在家中向外望去,被外面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提笔写下了这首古诗。(板书课
题,相机指导“绝”字的写法)
【设计意图】在组织课堂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内容紧扣上课内容,力求在极短
的时间内,用风趣的导语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课堂之中。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字写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结合插图,学生认读生字和多音字。
(1)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黄丽鸟鸣唱一行西岭停泊
(2)结合图片,学生认读识记词语,读准多音字“行”,相机理解“泊”是停船靠岸的意思。
3.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把每句诗读流利。
4.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5.指导写字。
分类比较,指导书写“吴、含、岭”。
(1)课件出示“吴、含”,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
(2)教师范写,相机指导。
(3)出示“岭”,将“岭”和“含”做比较,“含”字上边是“今”,“岭”字右边是“令”,分
辨清楚有点和无点。另要强调“山”作偏旁时竖折要斜。
(4)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讲评。
【设计意图】把生字和图形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识字,又为学生理解诗意打下基础。
板块三图文结合,想象画面
1.出示诗句,指名找出前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
课件出示:
两个黄鹉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学生自读,试着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2)师生交流,相机板书:黄鹏、白鹭、翠柳、青天。
2.理解诗意。
(1)通过“鸣”字启发学生想象黄鹏快乐鸣唱,歌声动听的情景。
(2)提问:天空中的白鹭是怎么飞翔的?
通过“上”字引导学生感受白鹭飞得高远,姿态优美的情景。
(3)学生带着体会读诗句。
3.感受诗中的色彩美。
(1)教师引导: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几种色彩。(教师相机板书,将表示色彩的词加上横线)
(2)教师引导:这么多色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朗读。
4.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画面。
引语:诗句中藏着优美的图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
画面。
5.学生结合图片,说说看到的画面。先同桌之间互相说,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
引语:诗中藏着的这幅色彩艳丽、充满活力的春天美景图,是多么美丽、自然的一幅画啊!诗人很
喜欢这道风景,你们喜欢吗?用朗读表达自己的这种喜爱吧!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
而构成的画面。”对于这首诗,教师不能只作一般性的语句疏通,而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去想
象,把学生带入到诗的优美意境中。
板块四借助图片,突破难点
1.学生自读后两句诗,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哪些读不懂?和同学交流。
课件出示: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难点。
(1)西岭雪山怎么看上去好像装在窗户里呢?出示图片,看看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美景的?(诗
人坐在屋内从窗户向外看)
(2)引导理解: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雪山图。
(3)图文结合,提问:这些停泊着的船要到哪里去?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
(4)理解“万里”和“千秋”。顺接上个环节,问:东吴离诗人居住的地方是不是真的有一万里远
呢?
课件出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回顾体会"三千尺”“落九天”夸张的写法。
②结合诗句理解“千秋”和“万里”: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写从成都到东吴时间久、路途远。顺
势引导学生了解夸张是古代诗人在写诗词时常用的手法,以后读古诗时会经常遇到。
3.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1)学生自读。引语:这首诗前两句相对,后两句相对,读起来可好听了。
(2)指名读,师生对读。
(3)引导背诵。
4.布置作业。
(1)收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与这些诗中蕴含的情感的不同。
(2)动手画一画《绝句》所描绘的画面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了解诗人的视角,用具体形象的画面帮助理解“窗含”的意境,突破难
点。
A板书设计
清
/a太/黄鹏鸣翠柳色
新
绝]/动以白鹭上青天彩
开
明
阔
句千秋雪丽
U\静态(万里船
A作业设计
见系列《》或对应课时作业。
A教学反思
L教学语言富有诗意。
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练而富有诗意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
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学生灵活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述也被引发。
2.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开课,我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美丽的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
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3.设置场景,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我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
最后一个环节中,设置场景,安排学生由读到说,这样的设计,激起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学生在这样的
学习氛围中,创新的火花时时闪现。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更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授课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讲读课文2课时
时间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本课“湖、莲”
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背诵课文。
教学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目标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想象中感受祖国的自然景观,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本课“湖、莲”
教学
等8个生字。
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背诵课文。
教学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难点
教学素
课件
材
第一课时
教学1.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目标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教具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作者介绍
1.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
为“人间天堂"你知道杭州西湖这个有名的景点吗?
(出示课件2:西湖美景图片)通过杭州美景的图
片以及老师的描述,引
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比作美女,无论是
发学生对美景的向往,
谁,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墨客都用佳句来赞美它。
导入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板
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分钟3.作者介绍(出示课件4)
杨万里(H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
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诗初学江西诗派,后
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
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在当时称为杨
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多首,传世者仅为其一部分。亦
能文。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民间疾苦,较为深切。
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
作“南宋四大家”。有《诚斋集》。
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
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
字等)
图文结合,适时渗
朗读指导(出示课件5):
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化难为简,帮助学生
理解诗中的关键词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语,在朗读中、欣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
新课美。
提示:"慈"的读音是"ci",不要念成了
II•〃
教学Z1。
("映"是的韵母是"ing",不是"in"。
)分钟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按照划分的节奏来读,语速
稍慢,读出对西湖的夏天的赞美之情。
学生反复读诗。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诗。
2.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学生汇报交流。(出示课件6)
例:湖=5+湖
莲="+连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歌
字面意思的理解,潜
荷="+何
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学
3.师针对难写字进行指导。习方法,让学生轻松
理解诗的含义,体会
4.教师指导诗句中的词语解释。(出示课件7)
诗的意境。
晓:天刚亮。
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
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毕竟:到底。
六月中:六月中旬。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
节。
同:相同。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
碧绿。
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三、品悟古诗
1.有同学说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诗,那么这首诗
通过朗读,加深
大意讲的是什么呢?
对诗歌的理解;通过剖
学生汇报。(出示课件8)析诗歌中重点词语,
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四季不
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
17口占占口由口区L曰4曰+士白名生4丁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板书:毕竟西
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出示课件9)
师:这句诗是不是很突兀?这句描写了什么?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我们还不曾从诗中领
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
了。)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吗?指名读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中""同"等字眼体会夏季西
湖的美景。
(5)这一句寓情于景,反映作者什么心理?
作者借风景说明自己对林子方的情感也不相同。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
吗?
既巩固了这节课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板书:接所学的知识,又能锻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课件10)炼学生的想象力,同
时,还积累了课外内
(1)承接上一句,西湖美景和别处不一样,有什么
容。
不一样的?(这句诗是具体说明)
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
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这莲叶
与荷花一样美好。
(2)诗句描绘的画面有哪些色彩?(出示课件11)
蓝色的天空,碧绿的荷叶,红红的荷花。
(3)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
吗?(出示课件12)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
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
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
恋。(板书:寓情于景)
四、拓展延伸,作业布置(出示课件13)
1六.月的西湖,碧绿的荷叶上面,点点荷花显得格
课堂小
外的红艳。这样的美景你一定也想看到吧。背诵这首诗
结及拓既巩固了这节课所学
了解这首诗的意境。
展延伸的知识,又能锻炼学
2.描写荷花的诗句还有很多,请大家课下搜集至少生的想象力,同时,
(
两首描写荷花的古诗,抄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还可以还积累了课外内容。
)分钟
给诗句配上自己的画!
毕竟西湖六月中,虚写
板书设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计
风光不与四时同。寓情于
景
接天莲叶无穷碧,实景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
慈(cizT)毕(bibl)映(yingyang)湖(hUhu)穷(qingqiong)
2.选一选。
①“毕竟西湖六月中”中“毕竟”的意思是()
A.了结B.到底C.必定
②“晓出”指的是()
A.太阳刚升起B.太阳刚落下C.正午的太阳。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中的“穷”指()
A.贫穷B.破旧C.极尽
3.填一填,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句是详写西湖美景。诗句的意思是
【答案】
1.cibiyinghuqiong
2.①B②A③C
3.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与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教学反思
诗,同学们从小就会接触到。同学们会被很多古诗。因此,对于古诗,
同学们会比较感兴趣。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在导入本课学习
时,我出示了一组西湖美景的图片,那美丽的风景,靓丽的颜色很快激起了
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纷纷点评西湖美丽的景色,气氛非常热烈。趁着这个
机会,我赶紧导入了本课的学习。这样同学们带着饱满的情绪,用高昂的热
情投入到这节课的教学中。
二、运用读来解决问题。
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注重对同学们对读的引
导。我让大家用多种方式读,在读的过程中对生字和诗句加以指导。首先,
我对生字的读法和写法加以指导,提醒他们解决生字词。
三、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来把握诗句的内容。
对于诗句意思的理解,只要能解决重点词语就可以了。因此,我注重对
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在解决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后,我让学生自主学习,自
己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激发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占有很重要的地方。通过想象,我们会获得更好的
体验。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读诗句,又运用西湖美景的图
片,引导学生的想象,让他们仿佛身在其中,产生美的感受。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我对让同学们搜集荷花的诗
句这一环节把握不够,指导不够,让作业流为形式,没有真正起到课内向课
外延伸的作用。
第二课时
1.学习古诗《绝句》。
教学2.正确读写诗中的生字。
目标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绝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欢快
的心情。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知诗人,解题意通过对“诗仙”
师: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诗圣”的描述,引
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发学生兴趣。
"诗圣",他就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
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
句。(板书:绝句)(出示课件14)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出示课件15)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
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
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许多优秀作
新课品展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
教学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齐名,世称"李
(杜"。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均
)分钟
产生巨大影响。《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三吏""三别”等诗,皆为人传诵。有
《杜工部集》。
2.题目"绝句"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16)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
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史国诗歌体裁,
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仕南朝的
让学生明白"绝
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
句”并不是诗的名
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
字,拓展了学生视
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
要求理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野。
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绝句分为建绝
和古绝。壁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
古维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3.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用手中的工具书,
查一查,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17)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从诗中找景,在景中
体会诗的意思,在潜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意识中形成一定的学
二、创设情境,细读古诗。习方法。
1.学习第一句诗(出示课件18)
两个黄鹏鸣翠柳
(1)如果把诗配上画,按照诗句的描绘,应该先
画什么?(黄鹏)
(2)诗中那活波可爰、小巧玲珑的黄楣鸟在什么
地方?(柳树间)
(出示课件19)诗人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
(翠)
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鹏鸟在翠绿的柳树
上做什么?(鸣叫)
那么你们想美丽的黄鹏鸟会在翠绿的柳间怎样的
鸣叫呢?(欢快地、自由自在地)(板书:两个黄
楣鸣翠柳)
2.学习第二句诗
一行白鹭上青天(出示课件20)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鹏鸟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
眼前出现了白鹭。教师用课件展示白鹭图片,并介
绍白鹭。(出示课件21)
介绍白鹭: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在天空中
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2)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
诉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
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前监的天空)
(出示课件22)
(3)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
的画面真美啊!让学生们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齐
读第二句,读出画面的美。(板书:一行白鹭上青
天)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快,画面里的色彩,诗
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表示颜色的字了
吗?(黄、白、青、蓝)(出示课件23)
(2)诗人用色彩鲜明的字写出春天景物的特征,
仿佛有一幅早春美景图展现在我们面前。
4.学习第三句。
窗含西岭千秋雪(出示课件24)
(1)春意浓浓,生机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
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
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
(2)(出示课件25)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
LU,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
雪"。
其中"含"是包括,囊括的意思。"含"字,显
示了透视的眼光,作者是把西岭之雪和方形的窗口
放在一个平面上来欣赏,这"窗"如同油画的框,
而"西岭千秋雪”则是框中的画,这么高的山可以
像油画一样含在小小的"窗"中,可见"西岭"之
远。(板书:窗含西岭千秋雪)
5.学习第四句。
门泊东吴万里船(出示课件26)
(1)诗人向近处看,又看见门前的什么?(船
只)问:船是停着还是行驶着?(停着)你是从哪
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泊的意思。这是
来自哪里的船?(东吴)
(2)因为从东吴到四川成都非常遥远,所以诗
中用了一个词--一万里。现在大家明白这句诗的意
思了吗?(门前还停泊着去东吴的船只)(板书:
门泊东吴万里船)
6.让我们一起用愉快的语气齐读这首诗吧!
三、横纵观,拓视野
课堂小结
杜甫除了这首《绝句》之外,还有两首绝句以
及拓展延
供大家参考,希望同学们课下学习一下这两首诗。
伸
(出示课件27)
()
分钟
绝句(杜甫)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江碧鸟逾白,
春风花草香。山青花欲燃。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鹏鸣翠柳,动近景
板书
一行白鹭上青天。远景
内容
窗含西岭千秋雪静远景
门泊东吴万里船。近景
课堂钞就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juejubaohanshanlingwuguo
2.解释下列词语或诗句。
鸣:含:泊: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填空。
这首诗描写色彩的词语有:;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表示数量的词语有:.
4.照样子写词语。
例子:两个----一行
黄鹏----()千秋雪—()含----()
翠柳----()窗()
【答案】
1.绝句包含山岭吴国
2.鸣叫包括停泊两个黄膻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在蔚蓝的天空中
飞翔.
3.黄翠白青鸣上含泊两个一行千秋
万里
4.白鹭万里船泊青天门
教学反思
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
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以下是我的教学反思:
一、知诗人,解题意。
对于唐代的诗人,同学们首先会想到李白,然后是杜甫。在引入本课的学习时,我
先从李白引入,然后介绍杜甫,这样让同学们同时对两位伟大的诗人加深了印象。
二、引导阅读。
诗歌的朗读是需要划分节奏的。由于这首诗中没有难懂的词语,所以在这首诗的教
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划分诗句的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融资借款合同范本完整版
- 2024年度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合同
- 禽类产品买卖合同3篇
- 制衣加工合同服装加工合同
- 2024年度食堂垃圾处理服务合同2篇
- 《债券的风险分析》课件
- 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竞赛方案
- 《我的经济权利上》课件
- 墙纸师傅施工合同
- 终止合作合同协议书 3篇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等4地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 2024年应急救护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公车拍卖拍卖服务整体设想及策划
- 用数对确定位置(周-璟)
- 心内科入科教育培训
- 不良事件报告分析与整改
-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 《解决问题的技巧》课件
- 管理者的思维模式转变
- 云化架构超算中心设计方案
-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