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状况现状_第1页
大学生心理状况现状_第2页
大学生心理状况现状_第3页
大学生心理状况现状_第4页
大学生心理状况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心理状况现状扫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太多的压力,其心理状况日益复杂化,某些方面正在向不良方向发展,这种现象颇受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所高度关注和重视.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能力,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多方面的抽样调查,以便采取更为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服务于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成功成熟。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不足23岁,其中20岁以下占41.2%,心理发育正面临着从不完全成熟快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一方面个性心理出现了重要变化,如思维成熟,社会情感得以发展,自我意识增强;另一方面心理处在第二反抗期,心理充满了矛盾和危机,具有可塑性和变化性的特点。(一)现状扫描说起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好像颇有些另类色形.因为在大学这片沃土上,人们已习惯了岁月如歌,青春如画的大写意境界.其实不然,大学校园是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撞的地带,多元的价值观在这里得到延伸或方向性的改变,加之随着中国入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远大于以前.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波动大,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适应问题.调查显示,如今的大学生48.8%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较优越,他们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入学习,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衣食住行都是由父母包办完成的.然而,一朝远离父母老师,踏入大学,面对新的集体,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特点,一切都得靠自己面对处理时,一些大学生内心深处便产生了恐慌和恋家情绪(其中一年级新生表现的最为突出).对新环境的不接受,自理能力的不足,理想和现实的反差,导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现实认可,生活适应乃至学习中遇到一点挫折(大学学习自主性强的特点,对习惯了中学应试教育的大学新生一开始很不习惯)或不快都可能使他们感到茫然无措,并由此产生失意,自卑,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在回答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时(限选3项),74%的学生选择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列第一位.表1关于"最大苦恼"的累加百分比

选项

第一

第二

第三

合计

能力不足

19.8

8.1

11.0

38.9

被他人误解

16.8

14.5

8.5

39.8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36.9

24.4

12.7

74.0

学习压力

6.5

15.3

10.7

32.5

生活无动力

5.9

11.8

11.2

28.9

社会竞争激烈

4.9

12.6

17.5

35

得不到爱情

1.3

3.0

4.8

9.1

经济拮据

3.2

4.8

9.6

17.6

身体不佳

4.1

4.2

10.0

18.3

失恋

0.5

1.1

2.3

3.9

其他

0.2

0.2

1.6

2.0

合计

100

100

100

300(2)人际关系障碍.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调查显示,50.9%的学生在回答"您最大的快乐是什么(限选3项)"时,选择了"友谊";39.8%的学生认为最大的苦恼是"被他人误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自卑,不善言辞,缺乏社交的基本技能等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导致部分大学生害怕交际,不愿与人沟通.更有少部分同学在与人交往上有较强的戒备心理,自我防御极强,总是想放设法将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欲望掩盖起来,自我封闭.由于一方面希望社交渴望友谊,另一方面又不愿主动敞开心扉,这种矛盾心理很容易导致压抑,孤独,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3)学习竞争压力.市场经济的大潮以最快的速度把大学这座象牙塔推向了竞争的平台.毕业双向选择,用人单位苛刻等,使步入象牙塔的骄子们还没从成功的喜悦中回过神,又不得不面对繁重的学业,迫使本想歇口气的大学生陡生一种时不我待的紧张心理.然而紧张的背后,却是他们对新环境下学习对象、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陌生和无所适从,这些中学里的学习尖子,虽然感受到学习竞争的压力,却常常苦恼找不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结果是一部分同学不得不为自己的学业过关而担忧,而让他们不能接受的是在这群英荟萃的校园里,尽管他们中的很多人为学习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尽了很大的努力,结果却仍然学业平平,成绩不如别人,有个别同学还不得不为是否能按时毕业担心,完全失去了往日在中学时的荣耀,这种期望和现实间的差距更使他们心理产生过度的自责感,焦灼感,压力感和郁抑感.调查表明,46.6%的学生觉得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是"学习负担";而把"学习压力"当作"最大苦恼"的同学有32.5%.高度的紧张焦虑使得一些大学生精力不能集中,甚至于常常失眠和头痛.表2关于"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的累加百分比

选项

第一

第二

第三

合计

经济负担

20

9.5

13.3

42.8

同学关系

8.5

11.2

9.8

29.5

学习负担

16.9

19.4

13.3

49.6

与领导或老师的关系

2.1

3.8

3.6

9.5

与家长的关系

2.0

2.2

2.7

6.9

就业压力

27.9

27.3

17.6

72.8

能力不强,得不到尊重

4.1

7.5

11.0

22.6

各方面的成绩与自我

期望有差距

18.1

18.4

27.4

63.9

其他

0.4

0.7

1.5

2.6

合计

100

100

100

300(4)经济上的困窘.家庭经济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改革使人们告别了节衣缩食的年代,步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人过上了较为富裕的生活,但是改革并非社会资本的平均分配.时至今日,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及城市下岗职工在经济上仍不宽裕.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并轨招生,交费上学政策已全面推行,这对于大批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本次调查显示,此类学生占被调查大学生总数的25.5%)而言,每年成千上万的学习费用是沉重的压力.文献资料显示,2002年,我国高校学费占学生家庭收入的比例,城镇家庭平均为25.3%,农村家庭达46.7%.调查还表明,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靠父母家人帮助",占91.5%.在回答"你现在的经济状况"时,14.7%的学生选择了"比较困难,但没有贷款",10.8%的学生选择了"很困难,领取贷款补助;在问及"您觉得大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时,42.8%的学生认为经济负担是主要心理压力之一.经济上的窘迫,往往使生活在贫困中的大学生极度敏感,自卑,脆弱.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脱离群体,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尤其是对家境富裕,花钱大手大脚,过于张扬的同学怀有妒忌,鄙视和排斥心理,他们往往迫切希望充实和改善自己,但有时又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在不能如愿时,有的人便会产生失望,消沉等悲观情绪,加重了心理负担.调查显示,56%的大学生的精神压力大,其中选择很大的有11%,而认为没有压力的只有18%.(5)择业的难题.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大学生面临的新挑战.随着择业竞争的加剧,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择业,他们既向往又担扰,既对自已有很高的期盼,又怕自己失败受挫.一方面他们渴望竞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到理想的职业,以证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竞争的激烈又不免使他们犹豫担心,害怕竞争中的失败,担心选择带来的风险,畏惧探索中的困难,自卑恐惧,焦虑急躁的心态不时出现.由于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与日俱增以及客观上存在的人才招聘和使用上的某些不公平竞争,不少毕业生为之忧心忡忡.本次调查显示,"就业压力"在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排名第一位,占72.8%.(6)生活空虚无聊.一些大学生(以扩招生、民办生居多)或是因"雄心大志"一次次受打击,感到前途无望,目标渺茫;或是对自己太没信心;或是对自己周围的人或事不太满意,但又无奈;或是自己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都觉"没劲",生活空虚,精神十分怠倦,自己认为"活得太累",这些学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表面上看起来很潇洒,实际上内心很痛苦.这些问题常使大学生能力受到抑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交往能力受限制,严重的,还会使人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如头痛,头昏,消化功能紊乱等.调查显示,33.7%的学生"经常感到无事可做,生活空虚无聊".这一结论在对教师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在问及"你认为下面对大学生的评价哪些符合实际"时,有33%的教师选择"无忧无虑,得过且过".(二)问题与原因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原因.1、外部原因: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必然要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1)社会环境因素.一是不断涌动的改革大潮的影响.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引起社会各领域的嬗变与整合,给社会各阶层带来了日益强烈的刺激和影响.一贯以思想活跃,敏感热情而著称的大学生既对社会发展变革日新月异的速度和场景感到振奋鼓舞,又对迥异传统的社会变革和竞争感到紧张,手足无措,无所适从,特别是思想常处于彷徨矛盾当中.一方面学习并接受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另一方面对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多元文化冲击,网络信息诱惑及其它社会负面因素缺乏辩证分析,冷静处理,坚决排斥的能力与意志,以至一些意志薄弱的同学一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二是扩招政策的影响.高校扩大招生,交费上学,自主择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必由之路,这对众多大学生而言,既感到机会多多,大有可为,又感到前途渺茫,压力巨大.所以在思想上他们欢迎社会的变革进步,主张平等竞争,自由择业,反对特权腐败,但在行为上却又热衷于平静安稳,逃避竞争和严峻的就业现实.调查显示,74.9%的学生同意("同意"和"完全同意"的比例之和,下同)"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利益",36.9%的学生同意"毕业生自主择业",74.7%的学生同意"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但同样有75.1%的学生同意"人生的满足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32.1%的学生同意"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个人的名誉和利益",35%的学生认为最大的苦恼是"社会竞争激烈".因而,他们的心中交织着压力感,动荡感和矛盾意识,常处于担忧,焦灼状态,久而久之,极易产生情绪冲突和心理失衡.(2)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的教育方式和父母的期望水平与大学生心理问题有一定的关系.一是溺爱.父母过分满足,过分保护孩子,这使许多孩子养成高傲,冷漠,懦弱,依赖,自我中心,自以为是的性格,自制能力,抗挫折能力差.二是期望过高,管教太严.父母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属物,不惜一切代价将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形象,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动不动强迫命令,批评指责.这样的孩子表面看老实听话,唯唯诺诺,但内心却很压抑,敏感.上大学后一旦没实现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害怕和自卑感就特别强烈,有的还会因怕父母责备和惩罚而离家出走或自杀.据报载,一位被父母寄予厚望,一直很要强的大学生班长,仅仅因最近一次班干部改选中落选,觉得没脸见父母,就跳楼自杀.三是放任自流,很少约束.父母离异或早亡,或者父母关系紧张而习惯把孩子当出气筒进行精神折磨虐待,这两种情况都易对孩子造成或深或浅的心灵上的创伤,使孩子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畸形的心态,很难适应集体生活.(3)学校环境因素.一是环境,角色的变化引起的心理不适应.这主要是进入大学后,亲情,友情和故乡自然之爱的缺失,遇到实际困难唤起他们的思家情绪.二是人际关系的影响.大学生来自大江南北,同居一室,不同的地域文化,心理特征,风俗习惯,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要是不能互相适应,心情自然烦恼,甚至会产生敌对,憎恶的态度.三是教育过程的影响.有的学校强调知识,专业教育,忽略道德,心理教育,特别是有极少数的教师教书育人思想淡薄,常在学生面前流露出消极悲观情绪.四是不健康校园文化的影响如追星,比阔,考试作弊,热衷花前月下等.调查显示,45.1%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考试作弊行为",只有26.4%的学生从不逃课".一些同学受高消费的影响,特别是看到少数同学或自己挣了钱或家里给的钱多,在外租房子,出门打车子,就"急不可待"地跃跃欲试,不但安不下心来读书,甚至盲目弃学,匆匆随着校园时尚跑.最后由于受个人实力和外界条件所限不能如愿时,就会陷入无尽的烦恼中.长期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内心的和谐和宁静就会被打破,甚至出现情绪的紊乱状态.2、内部原因: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强调潜意识;认为内部矛盾冲突和情绪紊乱是心理障碍的根源.(1)真实自我引起的身心素质受阻.一是个体本身因生理素质,体力,外貌,性别等带来的限制,如生理缺陷,家境贫困,恋爱受挫,找工作难等,都可能产生心理挫折反应.一是由个体认识方面的误区,导致个体价值选择与价值实现受阻.如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等,都可能产生身心素质发展上的挫折.(2)现实自我引起的身心素质受阻.主要是指由个体的素质水平较低而引起的个体受阻状态,如因个体的交际能力低而引起的人际关系不和谐状态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3)理想自我引起的身心素质受阻.一是理想自我建的太高.大学是人生的多梦季节,大学生对于自己今后人生的发展常有各种美丽的梦想,所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所定的目标往往不切实际,自然无法达到,由此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没了自信,极为苦恼.二是理想自我建得太低.对自己估计过低,夸大了自身的弱点,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过于自尊,怕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能力不如别人,故不敢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想法".理想自我是灯塔,如果理想自我定位太低,就形不成对现实自我的必要拉力,由此产生心理上的挫折感,动不动自愧无能,在现实环境中胆怯畏惧,踌躇不前.三是个体理想自我被置换.理想自我是个体自我选择的期望,在个体真实自我世界里,他只容纳自己选择理想的自我.对强行置换其理想自我感到愤慨,焦虑,由此情绪一落千丈,一厥不振,自暴自弃,怨天忧人.(三)对策与思考江泽民同志早就指出:"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教育报》1990年10月16日)我国心理学家王板盛教授也认为,21世纪中后期将是社会发展主要靠心理素质的时代,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主要靠心理素质.可见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优化心理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环境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可以产生经常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丰富多彩,情趣高雅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学生施展个人才华,抒发情感,增加实践机会,在愉快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和心理沟通,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荣誉感,为他们提供心理渲泄的良好场所,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失落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因此,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之一.(2)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作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专业知识,还应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会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淡化自卑,强化自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教师作为示范的角色,应注重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给学生的心理素质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3)每年5月25日前后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主题讲座、大学生校园心理剧大赛、心理趣味运动会、经典心理电影展播、朋辈心理辅导、心理漫画大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走出“心灵孤岛”,在新世纪接受时代的洗礼和考验,不断完善自我,促进自身的成长成材发展。举办以“规划职业生涯、提升心理素质”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论坛,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就业和未来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预防心理疾病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使大学生正确面对压力和挫折化解由于成长,学习,择业等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具体应做到:(1)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保健知识.一是充分利用校报,橱窗栏,广播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保健的意识,增长心理健康的知识.二是针对大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及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如给低年级学生开设人际交往,学习方法,心理健康标准之类的课,给高年级学生开设恋爱心理,择业前的心理准备,如何面对挫折等讲座.三是通过"两课"教育和系统规范的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从理论上规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可采用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座谈,案例分析,心理剧,团体训练等.四是加大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宣传力度,目的在于使大学生了解该机构的性质和功能,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